中医护理体会
中医护理学习心得体会5篇

中医护理学习心得体会5篇中医护理学习心得体会1我在护士长岗位5年时间,今天十分有幸向大家汇报我5年来的工作体会。
一、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人性化服务山因木而秀,地因水而活,山,地,水因人而有灵气。
我们护理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仅注重护理质量,更注重对患者人性化服务,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在尊重,理解,关怀病人的基础上,为病人提供温馨,周到的服务。
尊重病人的人格,重视病人的人格,重视病人的心理需求,从患者的特点和个性出发,以顺应时代发展和卫生需求为切入点,不断改善服务措施。
首先,责任护士热情接待病人,并把病人送至床边,主动向病人或家属介绍病区环境,作息时间,规章制度及主治医生等,了解病人入院后的心理状态与需求。
其次,交待特殊用药,饮食的种类以及各种检查注意事项,安慰鼓励病人,尽最大的努力解决病人的后顾之忧,通过方便,快捷,热情,周到的服务方式,从根本上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二、提高护士整体素质优化护理队伍天有三宝:日,月,星辰;国有三宝:将,帅,良臣;我说医院也有三宝:那就是医技,护士,医生。
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的医院的声誉。
因此,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提高护士的理论与技术操作水平,加强护理人才培养,为了做好护士的在职继续教育工作,我们定期开展业务学习活动,每季度对护理人员进行一次理论与护理操作考核。
南丁格尔在《护理的艺术》一书中写到:“除非你自己有病,才会更了解病人,护士不是护理疾病,而是护理病人,因此主要是在病房中,在病人床边,才能培养出护士”。
为加强护理人才培养。
作为护士长,要善于发掘人才,同时学会有效地授权,对急救药品管理,手术室管理等分工到人,让她们积极参与到各项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去,对于具有才干的,某些方面甚至超越自己的护士,不应有妒忌之心态,压制之行为,相反地应积极选派她们外出进修学习,进行短期培训,以她们的进步带动和促进整个护理队伍的进步。
2、落实制度保证护理质量质量管理是医院永恒不变的主题,不定期进行检查考核,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
中医护理心得体会7篇

中医护理心得体会7篇中医护理心得体会篇1在本年度的工作当中,在护士长和科主任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党的精神,工作中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本职岗位,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服务理念,认真做好各项医疗护理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现将本年度个人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一、思想政治方面。
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早会、报纸、网络积极学习政治理论,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积极拥护医院以及手术室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严格以一名优秀护士的标准要求自己,坚持以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以病人的满意度为标准,牢固树立团队合作精神。
二、强化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加强自我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的高低、思想品德的好坏直接影响护士的素质和形象,因此,在一年中的各次廉政教育和技能培训后,我理解了要坚持“廉洁自律、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方针,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做好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做到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牢固树立爱民为民的思想,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白衣天使”形象。
加强“四自”修养,即“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发挥护士的主动精神.我还很注意护士职业形象,在平时工作中注意文明礼貌服务,坚持文明用语,工作时仪表端庄、着装整洁、发不过肩、不浓妆艳抺、不穿高跟鞋、响底鞋、礼貌待患、态度和蔼、语言规范。
在护士长积极认真指导下,我在很多方面都有了进步和提高,坚持危重病人护理查房,护理人员三基训练,在护理部组织的每次技术操做考试中,均取得优异的成绩。
在一年的工作中,能始终坚持爱岗敬业,贯彻“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提高了自身素质及应急能力。
三、努力工作,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我将以前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临床工作相结合,就必须在平时的工作中,一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并多请教科室老师,另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业务,体会要领。
中医护理技术心得体会(通用4篇)

中医护理技术心得体会(通用4篇)中医护理技术心得体会篇1中医护理技术心得体会在接触中医护理技术之前,我对中医的理念和技术持有保留的态度。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开始欣赏并尊重中医护理技术。
首先,中医护理技术注重整体观念。
这种观念将人体视为一个整体,关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影响。
这种理念反对孤立地看待身体某一部位,而是寻求平衡和和谐。
这种全面的视角让我对人的身体有了更深的理解。
其次,中医护理技术强调预防为主。
通过饮食、运动、按摩等多种方法,中医护理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调整身体状态,预防疾病。
相比之下,西医更侧重于治疗已发生的疾病,而忽视了预防的重要性。
这让我认识到,护理的最高境界是防患于未然。
此外,中医护理技术注重个体化治疗。
不同的疾病和病症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
这种个性化的治疗方式充分考虑到每个人的独特性和需求,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这使我明白,护理工作需要针对具体的人和病症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最后,中医护理技术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人体的健康也与自然息息相关。
通过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可以更好地维护身体的健康。
这种理念让我认识到,护理工作不仅仅是针对人的身体,更是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总的来说,中医护理技术的学习和实践让我对护理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
我深感中医护理技术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哲学和艺术。
我期待在未来的工作中,将中医护理技术的理念和技巧融入到我的工作中,为人们的健康贡献我的一份力量。
中医护理技术心得体会篇2中医护理技术心得体会在体验了中医护理技术的独特魅力后,我深感其重要性。
中医护理技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注重个体化护理,强调预防与治疗相结合,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护理体验。
一、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在中医护理技术的学习过程中,我逐渐理解了中医理论的重要性。
例如,五行理论在中医中广泛应用,它描述了人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理解这一理论,让我在护理过程中能更好地调整患者的治疗方案。
中医护理学有何心得体会

中医护理学有何心得体会中医护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和研究中医护理学,我深刻认识到中医护理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下面是我对中医护理学的心得体会,希望与大家分享。
首先,中医护理强调整体观念。
中医护理学强调人体的整体性和统一性,认为人体健康的维护与调理是一个整体的过程。
与西医注重局部治疗不同,中医注重全身的调理和平衡,通过调整气血、阴阳、脏腑等方面的平衡来达到治疗与保健的目的。
这种整体观念让我意识到,在护理工作中,不能只关注病人某一个部位或者某一个症状,而是要对整个身体进行全面的观察和护理。
其次,中医护理注重个性化护理。
中医强调“因人而异”,即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和症状可能不同,因此需要个性化的护理。
在中医护理学中,我们会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针对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程度的调理。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启示,让我明白在护理工作中,我们不能拿同一把尺子衡量每一个病人,而是要因人而异地制定护理计划。
第三,中医护理强调预防为主。
中医护理学注重强身健体,通过调理身体的自愈能力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中医护理以平衡养生为基础,通过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合理的饮食习惯和适当的运动,增强人体的自愈能力,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提高生活质量。
在护理工作中,我也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积极引导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重预防和保健的重要性。
最后,中医护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中医护理学认为人体与自然环境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只有保持人体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中医通过采用各种草药、针灸等方法与自然界的草木、动物相结合,调整体内外环境,达到治病或保健的效果。
在护理工作中,我也会鼓励病人与自然亲近,关注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使病人在舒适的环境中恢复健康。
中医护理学的理念和方法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中医护理学,我在护理工作中更注重综合观察和个性化护理,更加重视预防和保健的工作,并且鼓励病人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
中医护理学心得体会1500字(15篇)

中医护理学心得体会1500字(15篇)关于中医护理学心得体会,精选6篇范文,字数为1500字。
中医科在院领导的直接领导下,在科室主任的具体指导下,围绕全院的工作中心任务,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制度,逐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全年医疗质量万元下降到个百分点,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现将xx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中医护理学心得体会(范文):1中医科在院领导的直接领导下,在科室主任的具体指导下,围绕全院的工作中心任务,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制度,逐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全年医疗质量万元下降到个百分点,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现将xx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我科全体医师认真学习各种医疗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和诊疗规范,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法律观念及法律责任意识。
不断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组织纪律教育,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决抵制药品购销中的不正之风。
二、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中医科作为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科室,中医科是我们中医科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搞好我们中医科的各项中医特色中医特色的服务,在各科室的帮助下,针对我中医科的特点,为他们制定了各种服务标准,收集中医特色中医特色中医护理服务内容、方法及应用,通过标准的制定,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打造了中医科病人满意的中医护理品牌。
通过中医科的学习和实践,提高了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在我国的地位,为我国的特色中医护理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加强中医特色中医护理服务及中医基本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中医护理技术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随着中医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中医科服务水平的提高,中医科面对的患者不仅仅是机器的转出,更是患者的“转出”中转出的一个“关键期”,因此,中医科的护士不但要掌握中医基本的技术,更要熟悉中医护理专业特点及技术,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同时要加强中医基本理论的学习,提高中医专业的技术服务水平。
中医护理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中医护理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时光荏苒苒,转眼间,为期一个月的中医护理培训已经落下帷幕。
在这段时间里,我深入学习了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技术操作和临床应用,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对此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理论知识的丰富与拓展1. 中医基础理论的深入学习在培训过程中,我对中医基础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学习。
通过学习《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我深刻理解了中医的整体观念、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理论等基本理论。
这些理论为我后续学习中医护理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中医护理理论的掌握在培训过程中,我详细学习了中医护理理论,包括护理原则、护理方法、护理技术等。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中医护理的核心是“辨证施护”,即根据患者的病因、病机、体质等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达到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
3. 中西医结合护理观念的树立培训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中西医结合护理的重要性。
在现代医学模式下,中医护理与西医护理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发挥护理工作的整体效果。
我学会了如何在临床护理中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
二、技术操作的熟练与规范1. 中医护理技术的掌握在培训过程中,我认真学习了中医护理技术,包括拔罐、刮痧、艾灸、按摩等。
通过实际操作和反复练习,我熟练掌握了这些技术,并在临床护理中得以应用。
这些技术对于改善患者病情、缓解病痛具有显著效果。
2. 操作规范的遵守在培训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中医护理操作规范的重要性。
遵守操作规范,不仅可以确保患者的安全,还可以提高护理效果。
在实际操作中,我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准确无误。
三、临床应用的实践与体会1. 病例分析能力的提高通过培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中医护理理论对病例进行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我能够根据患者的病因、病机、体质等具体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2. 临床护理工作的拓展培训使我认识到,中医护理不仅可以应用于内科、外科、妇科等临床科室,还可以应用于康复科、养生保健等领域。
中医科实习护士中医治疗护理实践总结与心得体会

中医科实习护士中医治疗护理实践总结与心得体会中医作为我国独特的医学体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我作为中医科实习护士期间,我有幸参与了中医治疗护理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得到了许多心得体会。
1. 实践意义及目标在实习期间,我深刻理解到中医的独特魅力和治疗方法的独到之处。
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观念,重视个体差异和身心的统一,具有独特的辨证施治方法,相比西医,中医更注重调理身体,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
因此,我将实践的重点放在了掌握中医诊断方法、临床实践技巧以及中药调理的技巧上。
2. 实践过程及方法在实践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方法:2.1 准确辨证在病人来就诊时,我严格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仔细询问病史、排查病症,全面搜集相关资料。
通过观察、闻问、问诊、切诊等方法,准确辨证,确定病人的病理机制和病情变化。
2.2 灵活用药我灵活运用中药进行调理,根据病人的体质、病情和病理特点,选择合适的中药组方。
同时,我也注重了中药的用量和用法,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最大限度地发挥中药的疗效。
2.3 经络按摩在实践中,我也运用了传统的按摩手法,如推拿、拔罐等,来理顺病人的气血运行,促进经络的通畅。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缓解病人的症状,还能提高病人的免疫力,增强体质。
3. 实践效果及收获通过中医治疗护理实践,我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知识:3.1 提高辨证能力在实践中,不断观察、提问和实践,我逐渐提高了自己的辨证能力。
能够从病人的症状、舌诊、脉搏等方面准确判断病人的体质和病理机制,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3.2 熟练运用中医治疗方法在实践中,我学习了中医经典理论,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护理操作中。
逐渐熟练掌握了中医的治疗方法,如穴位按摩、中药调理等,能够更好地帮助病人缓解病症。
3.3 加深对中医的理解通过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的独特魅力和疗效。
中医的治疗方法注重整体观念和个体差异,能够真正调理人体,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
中医护理学习心得体会5篇范文

中医护理学习心得体会5篇范文中医护理学习心得体会19月9日上午8时许,我打开手机后,发现有一个未接电话,是我表弟的号码,我立即回转去。
他告诉我父亲自体不好,多日没有吃饭了。
10点的时候,我带着月饼、水果、菜搭上了返家的车。
12点30分我回到家,母亲在家做事,父亲睡在床上。
询问了父亲的病情后,我决定立即找他信任的医生治疗。
输液,加上中药的调理,几天后,父亲的病有了好转,能吃东西了,也能下床行走。
15日上午我返回了县城,开始迟到的上班。
21日17时许,表弟来电话说父亲病重需送医院治疗,我立即找车回家,将父亲送到九龙医院,30日又转到县医院,10月12日病情好转出院后,一直在我家里吃中药调理。
有一天晚上,我亲戚一起吃饭,在喝酒的过程中,我发表了一通感慨。
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现象,有生就有死,小时生病大人照顾,老了生病子女照顾。
人生病的时候也是最脆弱的时候,最需要的是亲情支撑。
多看看,多陪陪就是孝。
护理工作可以找人代替,而亲情是不能代替的。
亲情的疗效是任何药物所不及的。
因此孝要及时,不要等待。
每次都可能是最后一次尽孝的机会。
父亲在九龙医院住院时,医院的蹇院长请我吃饭,在喝酒时,他眼泪汪汪地对我说,他现在经济条件好,能够让他父母亲过上幸福的晚年了,可是他的双亲都不在了。
子欲孝亲不在真是人生的一件憾事。
老年人生病,痛苦的不只是病人自己,对护理的子女也是一种精神和肉体的折磨。
一个人生病时,对很多人是一种检验。
首先是对病人自身的检验,检验平时为人处事的情况。
平时友爱乡邻、乐于做人、人缘好,自然就会有很多人看望。
其次是对病人子女为人处事的检验。
若子女平时为人清高、孤僻、冷漠,那么,别人对你亲人的生病也不会关心和关注。
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越来越多。
独生子女们面对四个以上老人,照顾老人的责任更重、压力老更大。
如何对人照顾好老人的晚年,既是社会问题,也是独生子女们要思考的新课题。
独生子女自身的力量有限,就必须借助“他人”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医护理的体会
中医护理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工作,一贯重视护理,主张“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包括精神修养、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饮食护理与禁忌及用药护理等方面的内容。
中医护理以中医整体观为护理工作的指导思想,“辨证”是护理的主要依据。
1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1.1 整体观念整体就是统一性完整性。
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人体是由若干脏器、器管和组织所组成、各脏器、器官和组织都有着不同的功能。
如心主血脉、主神志,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又有通调水道和朝百脉之功能等。
但五脏各自的功能又都是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决定了人体各脏器、器官和组织和生理上是互相影响,以维持其生理活动的协调平衡,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
如心与肾,心在五行属火,位居于上属阳;肾在五行属水,位居于下属阴。
根据阴阳、水火升降理论,位于下者以上升为顺,位于上者以下降为和,所以心火必须下降于肾,而肾水必须上济于心,这样心肾之间的生理功能才能协调,称为“心肾相交”或“水火相济”。
反之,若心火不能下降于肾,而心火独亢,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而肾水凝聚,这样就会出现以失眠为主症的心悸、怔忡、心烦、腰膝酸软等“心肾不交”或”水火失济”的病理表现。
又如心与肝也有同样的关系,只有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运正常,肝才有藏。
若肝不藏血,血运也必然失常。
说明五脏一体观反映人体内部器管相互关联而不是孤立的。
1.2人体局部和整体也是辩证的统一,人体某一局部的病理变化,往往反映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
因此,我们在护理病员过程中,必须从整体出发,通过观察病人的外在变化,了解机体内脏病变,从而提出护理问题和采用护理措施,使疾病早愈。
如临床上见到口舌糜烂的局部病变,实质是心火亢盛的表现。
因心开窍于舌,心又与小肠相表里,病人除口舌糜烂外,还可有心胸烦热、小便短赤等证候表现。
在护理上除局部给药外,还须嘱病人保持情志舒畅,不食油腻煎炸辛辣等助热生湿之品,宜食清淡泻火之物,以通过泻小肠之火而清心火,使口舌糜烂痊愈。
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同时,自然界的变化又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机体相应地产生生理性反应,若超越生理范围,则产生病理变化。
2.1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在一年四季气候变化中,有春温、夏热、秋凉和冬寒的气候变化规律。
万物在这种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就会有春生、夏长、秋收和冬藏等相应的变化。
人体也不例外,必须与之相适应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春夏阳气发泄,气血易趋于体表,皮肤松弛,故疏泄多汗等;而秋冬阳气收敛,气血易趋于里,表现为皮肤致密,少汗多尿等。
2.2昼夜黄昏对人体的影响:在昼夜黄昏的阴阳变化过程中,虽在幅度上不象四季气候变化那样明显,但人体也必须与之相适应。
人体的阳气这种昼夜的变化,反映了人体生理活动能动地适应自
然变化。
昼夜晨昏的变化,同时也影响着疾病。
一般疾病,大多白天病情较轻,夜半加重,是因为早晨、中午、黄昏、夜半人体的阳气存在生、长、收、藏的变化规律,因而疾病也随之出现慧、安、加、甚的变化。
综上所述,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是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相应的改变。
3辨证施护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又一基本特点,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方法。
3.1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本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施护,则是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
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辩证的正确与否。
3.2辩证和施护在护理过程中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又是理论联系实践的具体体现。
中医学认为,证和症有不同的概念。
“症”,即症状,如咳嗽、头痛、失眠等。
“证”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如感冒所表现的风寒证、风热证等。
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及邪正关系,因而比症状状更全面、更深刻,从而也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
但“证”与“病”的概念也不同,如清代医家徐灵胎说:“病之总者为之病,而一病总有数证。
”这就是说病可概括证。
如《伤寒论》对伤寒病以六经分证,可分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和厥阴病证。
中医认识和护理病人、是既辨病又辩
证的。
辨证着眼于证的分辨,如见一初起发热、恶寒、头身痛、脉浮的病人,初步印象为感冒病。
但由于致病因素和机体反应性不同,又常表现有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不同的证,只有把感冒病所表现的“证”是风寒证还是风热证辨别清楚,才能确定施护的方法。
如属风寒感冒,根据“寒者热之”的护理原则,应采用避风寒保暖,室温宜偏高。
饮食上可给豆豉汤、生妾红糖水等辛温解表之护法;苦属风热感冒,根据“热者寒之”的护则,应采用室温宜低而温度偏高,使病人感到凉爽舒适,减轻心烦、口干之不适感。
饮食宜给绿豆汤、西瓜、藕汁、苦瓜等清热生津辛凉之品。
4但在临床上有时可见到一种病包括几种不同的证,又看到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同一种证,在护理时可以在辩证施护原则的指导下,采用“同病异护”和“异病同护”的方法处理之。
所谓“证同护亦同,证异护亦异“实质是由于“证”的概念中包涵着病机在内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