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我国管桩行业发展现状

合集下载

2024年预应力混泥土管桩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预应力混泥土管桩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预应力混泥土管桩市场分析报告1. 简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是一种重要的基础施工技术,具有优越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本报告旨在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市场进行全面分析,探讨其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

2. 市场规模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市场在过去几年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市场规模在近五年内保持了每年约10%的复合增长率。

预计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未来几年的增长率有望继续保持在8%以上。

3. 市场驱动因素3.1 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日益增长。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因其承载能力高、抗震能力强等特点,在桥梁、港口、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

3.2 政府支持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出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投资增加、政策扶持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促进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市场的发展。

3.3 环境保护要求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能够减少基础设施维修与更换的频率。

它与其他传统基础施工方法相比,具有更小的环境影响,符合现代社会对环保要求的趋势。

4. 市场竞争情况4.1 主要竞争者目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市场存在着多个竞争者,包括国内外建筑公司和基础设施工程承包商。

在市场份额方面,国内厂商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国际厂商也在逐渐增加其市场占有率。

4.2 竞争策略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供应商采取了一系列策略,包括技术创新、产品质量提升、价格竞争等。

同时,一些厂商还注重与建筑公司和承包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提高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5. 市场前景与挑战5.1 市场前景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和支持力度的增加,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提升。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广泛应用前景可期,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5.2 挑战与对策然而,市场竞争激烈和成本压力是当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市场面临的主要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供应商需要持续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

管桩行业及三和管桩调查情况

管桩行业及三和管桩调查情况

关于管桩行业及三和管桩的初步调查结果一、管桩行业的发展情况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开始大量地从原来单一的铁路系统扩大到工业与民用建筑,冶金,海港,码头,农业,公路,水利等领域,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地质条件多为淤泥层,且较厚,地耐力较差,管桩的应用更广泛。

管桩被列为国家级新产品、原建设部重点推广新产品;2006年在有关单位和协会的共同努力下,有3家企业(中山建华管桩有限公司、中山三和管桩有限公司、宁波浙东建材集团)的管桩产品被列入中国名牌产品目录,得到了行业内外的一致好评。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7年年底,全国已有400多家管桩生产企业(不含台湾地区厂家),生产各类管桩2.5亿米左右,产值达300多亿人民币。

同时为管桩行业配套的辅助产品年产值也近250亿元,成为一个富有朝气的新兴产业,目前管桩已占全国水泥制品行业产值的50%左右。

1993-2002年全国管桩产量表(1)1993年全国管桩产量:300万米(2)1994年全国管桩产量:500万米(3)1996年全国管桩产量;600万米(4)1996年全国管桩产量;650万米(5)1997年全国管桩产量:700万米(6)1998年全国管桩产量:1000万米(7)1999年全国管桩产量: 2000万米(8)2000年全国管桩产量:4000万米(9)2001年全国管桩产量:6000万米(10)2002年全国管桩产量:9000万米二、国内管桩企业的现状:我国管桩生产企业可以按三个大的层面来划分:一是以建华管桩(全国38个生产基地,年管桩生产能力13000万m)、三和管桩(全国11个管桩生产基地,年管桩生产能力5500万m)、浙东管桩(全国3个生产基地,年管桩生产能力1000万m)为代表的这3个管桩集团,其管桩产量可以占全国管桩产量的50%;二是上海建工集团、中国中交集团、浙江海通集团等大中型管桩生产企业大约200余家,占全国管桩产量的25%;三是以浙江、江苏、安徽、湖北等地方企业为代表的中小型管桩生产企业,其产量占全国管桩产量的20%。

2024年管桩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管桩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管桩市场分析现状1. 引言管桩是一种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中广泛应用的地基支撑工程技术。

它可以提供坚固的地基支撑,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对管桩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发展趋势、竞争格局等方面的内容。

2. 市场规模管桩市场在城市建设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根据数据统计,2019年中国市场管桩投资规模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并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从市场规模来看,管桩市场正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3. 发展趋势3.1 城市化进程推动市场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需求不断增加,这对管桩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城市化进程将继续推动市场需求的增长。

3.2 技术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管桩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提升。

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和质量,降低施工成本,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

3.3 环保意识推动市场转型在当前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大环境下,管桩市场也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

采用环保材料和施工方法,减少环境污染,将成为未来市场的发展方向。

4. 竞争格局管桩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复杂。

目前,市场上存在着诸多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企业。

一方面,大型建筑工程公司和房地产开发商纷纷进入这一领域,通过自建桩机和采购管桩,实现项目中的管桩需求。

另一方面,专业的管桩施工公司也在市场上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5. 总结管桩市场作为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趋势向好,竞争格局复杂。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需求的推动下,管桩市场将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

以上是对2024年管桩市场分析现状的简要介绍,本文针对该市场的规模、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进行了详细分析。

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管桩行业发展现状

管桩行业发展现状

管桩行业发展现状管桩行业是指以钢管或其他材料制成的管状构件,在土壤和岩石中进行固定和支撑工程结构的一种施工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管桩行业的发展也日益迅速。

目前,我国管桩行业面临着以下几个发展现状:首先,管桩技术不断创新。

随着建筑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复杂化,传统的钢管桩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因此,各大企业纷纷加大研发力度,推出了一系列新型管桩技术,如支持多种地质条件的螺旋钻孔桩、混凝土填芯钢管桩等,以提高工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次,管桩行业发展节奏加快。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筑和基础设施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各大企业纷纷扩大生产规模,投入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力。

同时,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环保要求的提高,管桩行业也逐渐向绿色、环保方向转型。

再次,管桩行业竞争加剧。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管桩行业,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各大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以争夺市场份额。

同时,行业内的价格战也愈发激烈,一些小型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也会进行低价竞争。

最后,管桩行业国际化程度提高。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也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与国内企业竞争。

这不仅推动了我国管桩行业的发展,也提高了行业内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我国的一些大型管桩企业也开始走出国门,拓展海外市场,加强国际合作。

总体来说,管桩行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是积极向好的。

随着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管桩行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然而,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技术创新、市场竞争、环保要求等问题,需要行业内企业不断努力,加强合作,共同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2024年管桩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管桩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管桩市场规模分析引言管桩是一种常用的基础工程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水利等行业。

本文将对管桩市场的规模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的定义、市场规模的现状及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定义管桩市场规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特定地区或行业所产生的管桩销售总量或销售额的统计指标。

市场规模既可以通过数量指标(如销售量)来衡量,也可以通过金额指标(如销售额)来衡量。

市场规模的现状目前,管桩市场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扩大和加快,管桩需求量不断增加,市场规模也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2.市场竞争激烈:由于市场规模的增长,各大管桩生产厂家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产品质量、价格、售后服务等方面的竞争成为影响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

3.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不断创新,管桩的材料、工艺和施工方式等方面也在不断改进和提升,以满足市场对于高质量、高效率的需求。

市场规模的趋势未来几年,管桩市场的规模将呈现以下趋势:1.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将会更加重视,这将进一步推动管桩市场的发展。

2.技术创新的推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管桩材料和设备的性能将会不断提升,进一步满足市场对于高标准、高质量工程的需求。

3.环保意识的增强: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未来管桩市场将会更加注重环保性能、再生利用等方面的发展,推动市场规模的增长。

结论管桩市场作为建筑、交通、水利等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将推动管桩市场的发展。

同时,环保意识的增强也将成为未来管桩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这样的背景下,管桩企业需要加强产品质量控制,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并结合市场需求进行技术创新,以保持竞争优势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对管桩市场规模的分析,从市场现状到未来趋势进行了综合探讨。

管桩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希望我国的管桩企业能够抓住机遇,不断创新,为行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024年管桩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管桩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管桩市场前景分析引言管桩是一种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能源等领域。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管桩市场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对管桩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管桩市场在过去几年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态势。

根据市场研究数据,2019年全球管桩市场规模达到了xx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到xx亿美元。

这一增长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1.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提升: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不断增长。

管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受益于这一趋势。

2.建筑业的发展:建筑业是管桩市场的主要需求方之一。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复苏和城市更新项目的推进,建筑业对管桩的需求将继续增长。

3.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扩大,如公路、桥梁和隧道等项目的建设,对管桩的需求将迅速增加。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全球管桩市场呈现出一定的竞争格局。

主要竞争企业包括:1.企业A:作为市场的领军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专利,产品质量优良,品牌影响力较大。

2.企业B:技术实力较强,拥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和客户资源,产品价格相对较低。

3.企业C:快速崛起的新兴企业,致力于研发创新产品,市场占有率逐渐提升。

面对竞争,企业应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开拓市场,提高市场份额。

市场发展机遇与挑战管桩市场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

机遇1.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政府鼓励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投资力度,为管桩市场提供了巨大机遇。

2.新兴市场的增长: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发展,为管桩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3.技术创新的推动: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如钢管桩、复合桩等,将进一步推动管桩市场的发展。

挑战1.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市场规模扩大,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

2.环境保护要求提升:在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的背景下,管桩企业需要合规化生产,减少环境污染。

2024年管桩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管桩市场发展现状

全球及我国香蕉市场现状分析一、全球香蕉行业现状香蕉起源于亚洲南部地区,东南亚、印度和中国南部等地区都是原产地。

从收割面积看,近年来,全球香蕉收割面积整体呈增长趋势,2018年球香蕉收割面积为5728.68千公顷,测算2019年全球香蕉收割面积将达到5772.79千公顷,同比增长0.77%。

数据显示,2010-2019年,全球香蕉产量呈现出波动增长趋势,2018年全球香蕉产量为11573.79万吨,预计2019年全球香蕉产量将达到11666.38万吨。

二、中国香蕉行业现状香蕉园面积方面,2018年中国香蕉园面积为331.9千公顷,同比下降5.45%。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香蕉产量为1122.17万吨,2019年中国香蕉产量达到1165.57万吨,同比增长3.87%。

中国香蕉种植面积十分有限,相对于巨大的香蕉消费市场,香蕉生产仍然具有很大的生产前景。

需求方面,2019年香蕉市场需求量约为1357.1万吨,较2018年增长82.5万吨。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香蕉(包括芭蕉)进口数量为1939973吨,同比增长25.6%;2019年中国香蕉(包括芭蕉)进口金额为1094350千美元,同比增长22.02%。

进口均价方面,2019年中国香蕉(包括芭蕉)进口均价为0.56千美元/吨,较2018年下降0.02千美元/吨。

三、中国香蕉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中国是香蕉生产的大国,却不是香蕉贸易的强国,中国香蕉产业在国际市场上仍然缺乏竞争力。

同时,中国国内各区域的香蕉产业存在差异,国内香蕉产业的规模和效率往往不能协同增长。

四、中国香蕉产业未来发展方向香蕉在所有水果种植中的地位不容撼动,但随着国产香蕉种植萎缩,国外香蕉风靡一时,必定会对国产香蕉的种植和市场流通带来较大的冲击。

香蕉产业发展方面,应在供给、流通和销售不同环节采取不同的措施规避风险,发挥优势。

(一)优化种植结构,提升种植技术。

管桩行业年度总结(3篇)

管桩行业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日益增长,管桩作为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其行业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

在过去的一年里,管桩行业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安全生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本文将回顾2023年度管桩行业的发展情况,分析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二、行业概况1. 市场规模2023年,我国管桩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预计全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

其中,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高强钢管桩、钢混组合桩等主流产品产量稳步增长。

2. 产业结构我国管桩行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大型企业逐渐崛起,市场份额逐步向优势企业集中。

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有利于提升整体竞争力和市场秩序。

3. 技术创新管桩行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显著成果,新型材料、新型工艺不断涌现。

如高强钢筋、高性能混凝土等新型材料的研发与应用,以及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的推广应用,有效提升了管桩产品的性能和品质。

三、主要成就1. 安全生产管桩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高度重视,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有效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率。

据统计,2023年管桩行业安全事故发生率较上年同期下降20%。

2. 质量管理管桩企业严把质量关,加强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产品检验等环节的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我国管桩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合格率超过98%。

3. 市场拓展管桩企业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加强与建筑、交通、水利等领域的合作,产品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桥梁、港口、机场、地铁等重大工程项目。

据统计,2023年我国管桩产品出口额达到30亿元。

四、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 机遇(1)国家政策支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管桩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市场需求旺盛: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持续增长,为管桩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3)技术创新驱动:管桩行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我国管桩行业发展现状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9-7 点击:625次
上世纪60年代末,铁道部丰台桥梁工厂开始生产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简称PC管桩),当时主要用于铁道桥梁工程的基础建设;70年代研制生产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70年代以来,特别是在上海宝山钢铁厂建设中,大量使用了日本引进的钢管桩,不仅造价高,耐久性也差。

为了适应港口建设发展的需要,1987年交通部三航局从日本全套引进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简称PHC管桩)生产线,PHC管桩的主要规格为椎600mm~椎1000mm。

80年代后期,宁波浙东水泥制品有限公司与有关科研院所合作,针对我国沿海地区淤泥软弱地质的特点,通过对PC管桩的改造,开发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简称PTC管桩),PTC管桩的主要规格有椎300mm~椎600mm。

1989年~1992年,原国家建材局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和番禺市桥丰水泥制品有限公司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引进管桩生产线的消化吸收,自主开发了国产化的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1993年该项成果被原建设部列入全国重点推广项目。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开始大量应用于铁道系统,并扩大到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冶金、港口、公路等领域。

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地质条件适合管桩的使用特点,管桩的需求量猛增,从而迅速形成一个新兴的行业。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7年年底,全国已有400多家管桩生产企业(不含台湾地区厂家),生产各类管桩2.5亿米左右,产值达300多亿人民币。

同时为管桩行业配套的辅助产品年产值也近250亿元,成为一个富有朝气的新兴产业,目前管桩已占全国水泥制品行业产值的50%左右。

在这近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管桩项目先后获建材行业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管桩被列为国家级新产品、原建设部重点推广新产品;2006年在有关单位和协会的共同努力下,有3家企业(中山建华管桩有限公司、中山三和桩杆管桩有限公司、宁波浙东建材集团)的管桩产品被列入中国名牌产品目录,这是我国管桩行业发展的又一个新的高潮,得到了行业内外的一致好评。

管桩产品从无标生产,发展到今天拥有较完善的标准体系———GB13476-92《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13476-1999《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JC888-2001《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03SG409《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T19496-2004《钻芯检测离心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JC/T947-2005《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端板》、JC/T950-2005《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用硅砂粉》、JC/T948-2005《混凝土制品用脱模剂》、JC/T540-2006《混凝土制品用低碳冷拔钢丝》,这一发展历程整整走了近20年。

工艺及装备
目前,我国管桩生产主要采用混凝土高速离心成型工艺,管桩结构采用先张法预应力技术,混凝土配置搅拌中掺加了高效减水剂,常压蒸气养护与高温高压蒸气养护工艺相结合的快速养护方式。

管桩生产工艺已经比较成熟,管桩生产已经形成工厂化、规模化作业。

管桩施工技术有:静压法施工和锤击法施工,其中,静压法施工又可以根据施加静压力方式的不同分为顶压法施工和抱压法施工两种类型。

无论是管桩生产装备和施工装备,我国已经完全实现国产化,部分设备如管桩骨架焊接机、PC 钢棒镦头机、离心机、管桩静压桩机等已经出口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设备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产管理方面
由于管桩外观相似,管桩的预应力配筋一般难以明显区分,一些生产企业在供货时,将A型管桩故意替换成AB型管桩或B型管桩销售;也有一些企业将PTC管桩替换成PC管桩,或将PC管桩替换成PHC管桩销售,以骗取不当利润,但给建筑工程质量带来非常严重的隐患。

用低品质的钢材,甚至采用“地条钢”替代优质钢材加工管桩结构的端板,造成管桩焊接施工
质量事故,结构脱焊或端板打烂等。

虽然国家已经制定并颁布了行业标准JC/T947-2005《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端板》,但在实际生产和使用中,没有相应的检查部门来监督执行。

一些企业故意使用小规格的PC钢棒或生产使用直径负偏差的钢棒,特别是加工深凹槽的PC钢棒,在钢棒外径一致的情况下,公称直径达不到标准要求,造成管桩截面的配筋率降低,达不到标准要求。

单位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掺量过低,一些生产企业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不足300千克,还达不到JGJ/T5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的要求,造成管桩混凝土pH值偏小,这样将加速管桩桩身混凝土的碳化,影响管桩耐久性,未能有效保护钢材质量。

我国现不少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降低钢材的配筋量,没有严格执行中国水泥制品协会制定的管桩生产工艺技术规程,为了降低一根或两根预应力主筋,采用超张拉工艺,将PC钢棒的张拉力控制在钢材极限强度的75%左右,采用了超张拉以满足管桩抗弯性能的要求。

为了加快管桩模具的生产周转,提高生产效率,不少企业在管桩蒸气养护过程中采用加快升温速度和快速降温的办法,特别是在高温高压蒸气养护过程中,过快的升温和降温将造成管桩混凝土强度降低,管桩桩身开裂,给管桩的产品质量带来严重的隐患,管桩锤击施工的耐打性和管桩结构的长期耐久性下降。

不少企业的实验室管理没有按照科学规律要求,而是按照老板的要求处理有关技术数据。

如混凝土强度检测试验报告,供企业内部使用的真实报告有一份,供外部的又有一份。

2.设计施工方面
各省、市编写的管桩产品结构图集可谓是五花八门,有些甚至存在明显的错误,由于建筑设计中有关技术人员一般均以当地的结构图集为主要依据,各地的管桩生产企业也不得不按照当地的管桩设计图集组织生产,这样非常不利于管桩生产企业管理和组织生产,也不利于管桩的贸易流通。

目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经颁布全国性的管桩结构标准设计图集03SG409《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全国应统一并规范使用,取消各地的管桩结构设计图集。

管桩生产企业与施工企业、监理单位暗中达成默契,在没有得到设计单位同意的情况下,在施工现场将A型管桩替换成AB型管桩或B型管桩;将PTC管桩替换成PC管桩,或将PC管桩替换成PHC 管桩。

短桩事故。

管桩没有达到设计标高,造成基础的承载力下降,未能达到设计要求,造成严重的工程地质的不均匀沉降,如1998年的香港某42层住宅管桩基础的短桩事件,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后果,事件发生至今已经10年,但香港政府还没有允许管桩在香港建筑基础中使用,大量的建筑基础使用钢管桩,钢管桩成本是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3倍,这样大大增加了建筑企业的成本,给管桩生产企业和建筑施工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

由于管桩标准中没有对管桩使用的地质条件进行具体的技术性规定,技术人员通常认为离心混凝土的密实性好、混凝土强度高,认为管桩的耐久性完全可以满足腐蚀性介质的要求。

不少设计人员很少考虑具体的在腐蚀性条件下管桩使用的要求,从而造成管桩工程耐久性的隐患。

行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1.从管桩行业的发展和节能、节材、降耗及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并结合日本管桩行业的发展历程,我国管桩行业应鼓励PHC管桩产品,限制PC管桩产品生产,逐渐淘汰PTC管桩。

2.推广管桩生产的非压蒸养护工艺技术,减少高温高压蒸气养护工艺手段,降低管桩生产中的蒸气养护能耗,同时也有利于管桩混凝土的耐久性的提高。

3.开发管桩清洁生产工艺技术,推广混凝土离心作业中形成的大量废浆的循环综合利用技术。

4.开发管桩蒸气养护节能降耗技术,推广窑式蒸气养护工艺和其他节能养护工艺技术,逐渐限制、淘汰管桩坑式养护方式。

5.开发蒸气养护的高温废水、废气的余热利用技术。

6.开发管桩生产的低噪音生产工艺,特别是开发高速、低噪音的管桩离心装备。

7.推广节能电机,特别是对现有普通电机的变频改造。

如管桩大功率离心设备电动机的变频改造及起重设备电机的变频改造等。

8.在国家有关政府部门的科研资助下,组织高校、科研部门及管桩生产、设计、施工等部门的产、学、研活动,开展对管桩耐久性的系统研究。

行业准入的基本条件
提高投资管桩企业的准入条件,注册资金必须达到2000万元人民币以上。

过低的投资,必将造成生产工艺落后、设备性能差或利用陈旧装备,或生产设备不配套,没有充足的资金保证,也就没有条件使用新工艺、新装备。

严格审查新办管桩企业的生产构件资质。

根据国家现有构件资质条件和办法,新办管桩企业在投产前达到二级(最高级别)资质是非常困难的,但达到三级资质通过努力是可以办到的。

为了保证新办管桩生产企业的技术和装备条件,应规定新办管桩企业开办1年后必须通过二级混凝土构件资质的审查,若未能按期升级,则必须停产整顿。

现有管桩企业及新办管桩生产企业的实验室必须达到二级资质以上,实验室一般工作人员不得少于5人,主要负责人必须具有从事土木工程专业或混凝土制品专业的高级工程师。

新办管桩生产企业必须首先进行管桩生产工艺的设计,设计单位必须具有混凝土制品工艺乙级设计资质以上的设计单位,否则,工程不得进行竣工验收。

对新办管桩企业的设计规模有规定。

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福建、天津等5省、市新办管桩企业设计年产量必须达到200万米,全国其他地区管桩企业的设计生产能力必须达到100万米以上。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