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1709《课程与教学论》作业答案

合集下载

东师19春《课程与教学概论》期末考核答案

东师19春《课程与教学概论》期末考核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课程与教学概论》满分100分一、辨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课程设计者的课程观不同,所以设计的课程也会有所不同。

对。

因为课程类型;是指课程设计的不同种类或方式,是在不同的课程设计思想的指导下产生的。

课程设计者的课程观不同,所设计的课程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包括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等。

2、生成性目标由于是在教育情景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所以它不需要在教育行为之前有一个意向性的提示。

对。

因为生成性目标(evolving purposes)不是由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它关注的是学习活动的过程,而不象行为目标那样重视结果。

持生成性目标取向的人更强调“教育基本上是一个演进过程,而且它是渐进生长的,它扎根于过去又指向未来,是一个有机的过程。

生成性目标的思想来源可以上溯到杜威,生成性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斯坦豪斯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播。

生成性目标依赖教师的综合教育素质。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述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

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所具备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定向功能(2)激励功能(3)评价功能(4)聚合功能。

2、课程有哪几种类型,各自的特点是什么?(1)以学生在课程中的学习方式为标准形成的课程结构。

在不同的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有区别的。

据此,通常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进入课程计划,使课程增加了一个新的种类,也是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变革,是课程史上的一大进步。

(2)以知识的性质为标准形成的课程结构。

知识的存在有分化与综合两种形态,由此形成了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分科强调各科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便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掌握人类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

综合课程将相关学科和内容加以整合,从而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小学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网课测试题答案4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小学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网课测试题答案4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小学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教育民主化与教育公平理念实质上就是追求教育()。

A.平等与平均的内在统一B.高质量与高数量的内在统一C.平等与高质量的内在统一D.平均与高数量的内在统一2.拉特克的教学论有哪些特点?()A.以教学的方法技术问题为教学研究的中心B.以教学的理论问题为教学研究的中心C.教学方法和技术既依赖于儿童的心理,又依赖于学科知识的性质D.确立了“自然教学法”3.主动适应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校课程()。

A.是使学习者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B.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C.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D.是使学习者脱离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4.关于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有连续性、顺序性和()。

A.整合性B.逻辑性C.个别性D.超体性5.()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

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内在评价6.课程设计的学术理性主义取向重点强调知识、技能和各种学科的价值。

()A.错误B.正确7.教学大纲关注的是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而新课标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

()A.错误B.正确8.16世纪,赫尔巴特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学科课程的理论和方法。

()A.错误B.正确9.在课程内容选择的认识上,哪种取向容易造成“只见树木不见人”()。

A.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B.课程内容即教材C.课程内容即活动10.杜威关于课程与教学统一的实质是:()。

A.阶段性原则B.连续性原则C.序列性原则D.统一性原则11.()就是非操纵的教学,教师不是直接地教学生,而仅仅是促进他们学习。

A.非指导性教学B.自学C.个别教学D.程序教学12.“指向每一个学生个体在与具体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这种目标称为()。

A.普遍性目标B.行为目标C.生成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13.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经验的连续改造”“教育是一种社会的过程”“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的命题。

东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17秋在线作业2

东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17秋在线作业2

东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17秋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
1、B
2、D
3、A
4、B
5、D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在学生评价中,()主要用于不断地反馈学生学习成功或失败的信息。

A. 诊断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表现性评价
D. 发展性评价
正确答案:B
2.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构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要素有情境、协作、会话和
A. 主体
B. 资源
C. 脚手架
D. 意义建构
正确答案:D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提倡的“国际理解教育”,实质上体现了20世纪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即
A. 多元主义价值观
B. 知识主义价值观
C. 精英主义价值观
D. 主体教育观
正确答案:A
4. 根据施瓦布等人的观点,学科结构指的是
A. 实质结构与句法结构的统一
B. 学术结构与心理结构的统一
C. 学术结构与句法结构的统一
D. 实质结构与心理结构的统一
正确答案:B
5. 要开发()课程,各学科课程的标记必须消失。

A. 广域
B. 融合
C. 相关
D. 活动
正确答案:D
6. 美国教育家杰克逊提出的概念是
A. ASTS课程
B. 隐性课程
C. 附带学习
D. 副学习
正确答案:B
7. 教师向学生作出一定的活动、行动、态度以供学生仿效的教学方法,被称为
A. 示范。

东北师范大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答案4

东北师范大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答案4
ACD
ABCD
BC
ABC
AC
ABD
ABC
.ABC
11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CD
ABC
ABC
ABCE
CD
ABCDEF
ABC
ABCDE
ABC
ABCDE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BC
BCDE
ACD
ABC
ABCD
BCD
AC
ABCD
ABCD
ABC
. True or False
Decide whether ea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T) or False (F)
. Answer the questions
1. Authentic language materials
Inductive reasoning
Non-linguistic outcome
Realistic situation
Motivated students
2. There are four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First, Shift from product to process, second, Shift from teacher-centeredness to learner-centeredness, third, Shift fromexplanation to exploration, and fourth,Shift from sentence to discourse.

东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17秋在线作业2-3

东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17秋在线作业2-3

东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17秋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
1、A
2、B
3、C
4、A
5、C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重点在于对学生学习中屡犯错误深层原因的调查。

A. 诊断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表现性评价
D. 发展性评价
正确答案:A
2. “泛智”思想是()教育理论的核心。

A. 托马斯•阿奎那
B. 夸美纽斯
C. 奥古斯丁
D. 柏拉图
正确答案:B
3. 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A. 赞科夫
B. 巴班斯基
C. 维果茨基
D. 列昂节夫
正确答案:C
4. 首先将形成性评估应用于教学领域的是
A. 布卢姆
B. 斯克里芬
C. 布鲁纳
D. 弗鲁姆
正确答案:A
5. 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的身份是
A. 先知者
B. 管理者
C. 促进者
D. 指导者
正确答案:C
6. ( )是指以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基准,并以此目标去评价每个对象的评价的类型。

A. 相对性评价
B. 绝对性评价
C. 个体内差异评价
D. 总结性评价
正确答案:B
7. ( )就是“力图把复杂的教育现象和课程现象简化为数量,进而从数量的分析与比较中推断某一评价对象的成效。


A. 量化评价。

东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19春在线作业1-0003

东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19春在线作业1-0003

东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19春在线作业1-00031.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A.克伯屈B.杰克逊C.巴罗D.杜威第1题正确答案:A2.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课程论专家是A.泰勒B.博比特C.查特斯D.坦纳第2题正确答案:A3.教学艺术是一门:A.独立艺术B.综合艺术C.表现艺术D.特殊艺术第3题正确答案:A4.学校教育中,教师的身教是属于A.潜在课程B.空白课程C.活动课程D.经验课程第4题正确答案:A5.提出“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是诚实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的教育家是A.皮特斯B.奥苏伯尔C.布鲁纳D.赞科夫第5题正确答案:C6.“实践性课程”的开发方法是A.决策B.审议C.建构D.协商第6题正确答案:B7.所谓潜在课程是指:A.正课之外学校所安排的许多学习活动B.学校预备而尚未实施的课程C.教师在课本之外自行补充的参考数据D.非课程设计者有意安排的学习经验第7题正确答案:D8.“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黑格尔第8题正确答案:A9.下列一项不是当前课程管理的特征与趋势A.民主化B.多元化C.规范化D.差异化第9题正确答案:D10.我国在建国之初,()的教学思想深深地影响我国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

A.赫尔巴特B.杜威C.布卢姆D.凯洛夫第10题正确答案:D11.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在本质上受()支配。

A.技术理性B.实践理性C.解放理性D.理论理性第11题正确答案:A12.()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A.课程计划B.教学计划C.教学大纲D.课程标准第12题正确答案:D13.活动课程是以杜威所提倡的课程,活动多、科目少,一切以()为中心。

A.教师B.学生C.教材D.-第13题正确答案:B14.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存在的A.先知者B.管理者C.促进者D.指导者第14题正确答案:C15.此次课程改革将儿童()的培养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上,强调儿童在其中反思、创造。

东师课程与教学论17秋在线作业3

东师课程与教学论17秋在线作业3

东师课程与教学论17秋在线作业3东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17秋在线作业3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60 分。

)V 1. ( )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

A. 形成性评价B. 总结性评价C. 诊断性评价D. 内在评价正确答案:A2. 根据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体,可以把评价分为A.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B. 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C. 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D. 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正确答案:B3. 分组教学制中学生的分组主要有()、外部分组、内部分组等形式。

A. 能力分组、作业分组B. 年级分组、能力分组C. 作业分组、年级分组D. 能力分组、差异分组正确答案:A4. 螺旋式课程组织为那位心理学家所主张A. 布鲁纳B. 泰勒C. 艾斯纳D. 洛克正确答案:A5. 评价在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协商而形成的心理建构,坚持“价值多元性”的信念,反对管理主义倾向。

这是A. 第一代评价B. 第二代评价C. 第三代评价D. 第四代评价正确答案:D6. 在“学科结构运动”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是:A. 学术中心课程B. 社会问题中心课程C. 儿童活动中心课程D. 人格中心课程正确答案:A7. 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是A. 博比特《课程》的出版B. 博比特《怎样编制课程》的出版C. 查特斯《课程编制》的出版D.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出版正确答案:A8. ()的评价认为课程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

A. 目标取向B. 过程取向C. 主体取向D. 实践取向正确答案:C9. 表现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A. 普遍主义B. 唯科学主义C. 实践理性D. 解放理性正确答案:D10. 美国学者布卢姆将其按评价目的分三类:诊断性评价、( )与总结性评价。

A. 形成性评价B. 表现性评价C. 发展性评价D. 过程评价正确答案:A11. 此次课程改革将儿童()的培养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上,强调儿童在其中反思、创造。

东北师范大学19春离线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东北师范大学19春离线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期末作业考核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教学论
答:教学论是教育学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

教学论是研究教学一般规律的科学,包括教学过程及其本质、教学目的与任务、教学原则、教师与学科、课程设置与教材、教学方法与形式、教学环境、教学评价与管理,等等。

2.教学原则
答:教学原则是教学理论的核心,它来源于人们对教学过程客观规律的认识。

它是根据教育方针、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制定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实施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性原理。

3.物理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作业考核
《课程与教学论》
满分100分
一、辨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教学大纲中教学内容几乎就是知识点的罗列,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教学的创造性,为此,教师可以脱离教材,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来教学。

答:错。

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呈现主要是依赖罗列教学要点的指令方式,并不对内容目标的实施和操作提供具体指导、安排具体机会。

2、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要加强学生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抛弃传统教学大纲中以知识技能为主的教学。

答:错。

新课程理念中,强调情意因素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凸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

三者同时构成了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教师教育如果放弃自己的传统优势,就会失去自己的根基,成为失去“家园”的弃儿,“走出城墙但不应放弃城里的家”,教师教育全面拓展必须是建立在自己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师范教育”的“城墙”曾经割断了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但也起到了遮风蔽雨的“保护伞”作用,今天可以走出城墙的代价是失去保护伞,“师范”的城墙不应成为今天教师教育院校进一步发展的羁绊。

教师教育院校的核心战略应当是巩固传统优势,积极拓展生存空间,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来进行教学。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泰勒对课程的基本主张。

答:(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2、简述杜威思维五阶段及教学过程。

答:这五个阶段是:(1)问题的感觉,即暗示:困惑、挫折或意识到困难的状态;(2)问题的界定,即理智化:确定疑难究竟在什么地方,包括不太具体地指出所追求的目的,需要填补的缺口或要达到的目标;(3)问题解决的假设:提出问题的种种假设;(4)对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逻辑推理:如有必要,连
续检验这些假设,并对问题重新加以阐述;(5)用行动检验这些假设:进行验证,证实、驳斥或改正假设。

教学过程是:(1)教学过程,,在本质上是学生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2)在教学过程中儿童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机制是:人的发展与人类知识经验是集于“人”的一体,人的发展过程中创造着知识经验;人的认识实践活动的过程有同时进行的两个层面;通过课程规划,从文化总选取部分文化,组成教育教学内容,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通过教学过程,儿童一方面把内容中的知识经验内化为自身的东西,实现着认识过程,一方面把凝结着知识经验中的人类的认知、情感、技能和能力等内化为自身的发展成果,同时实现了发展的过程。

3、简述国外有代表性的几种课程设计模式?
答:(1)目标模式(2)过程模式(3)自然设计模式
4、简述古特莱德等人提出五种不同水平的课程?
答:五种不同水平的课程分别是理想课程,文件课程,理解课程,实施课程,经验课程
5、课程标准的作用是什么?
答:是教材编写、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实际谈谈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新课程的改革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进行,其新的理念、宗旨和环境要求教师进行历史性的转变,适应新形势和新期待,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的角色定位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

过去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给教师冠以园丁、春蚕、蜡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新课程给老师带来挑战和机遇的同时,也期待着教师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新课程亟待教师必须为自己的角色正确定位,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组织者和平等参与者,学生学习的积极引导者和有效促进者,新课程的创造性执行者和积极开发者,教育实践的积极研究者和努力开拓者,终生学习的践行者和示范者。

2、如何保障发展性评价体系的实施?
答:由于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反映的是当前最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观,也是对旧有的评价理念的挑战,
因此,在其实施过程中,就需要一定的保障体系和支持系统。

1、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反映的是新的教育理念,如果课程实施中的重要主体——教师对此不能进行准确定位和把握,那么即使形似,新评价体系所蕴涵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一样不能发扬光大,反而可能带来更坏的影响。

而教师通常又是学生和家长与社会联系的纽带,教师在评价实施中的表现作为对新评价体系的注解,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新评价体系在社会中的影响与推进。

2、全社会的认同与支持由于发展性评价体系在很多方面都是对旧有评价体系的打破与挑战,这将对社会各界关心教育的人,尤其是学生的家长,带来新的再认识和学习的任务。

如果得不到他们的认同和参与,新的评价体系在实施中将会遇到很多的阻力。

如,新的评价体系中大大降低了对学科知识分数的权重,代之以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对旧有的评价理念的大冲击,只有得到家长的认同和支持,新的评价体系的具体内容才能得以实施。

家长的参与评价已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评价方式之一。

可见,获得全社会对新评价体系的认同是实施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