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机设计论文
本科论文 混凝土搅拌机的设计

目录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关键词......................................................................................................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1)Key words (1)引言 (1)1 混凝土搅拌机的概述 (2)1.1.1 混凝土搅拌机的发展历史 (2)1.1.2 我国混凝土搅拌机的现状 (2)1.2 混凝土搅拌机械主机的分类 (4)1.2.1 自落式混凝土搅拌机 (4)1.2.2 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 (4)1.2.3 按其他分类 (4)1.3 混凝土搅拌机械的型号 (5)1.4 混凝土搅拌机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简介 (6)2 主要机构的具体结构设计和参数设计计算 (7)2.1 搅拌装置的设计计算 (7)2.1.1 搅拌筒结构及尺寸计算 (8)2.1.2 料斗的设计 (9)2.1.3 卸料方式的确定 (9)2.1.4搅拌叶片的设计 (10)2.1.5搅拌轴 (11)2.1.6支承结构 (11)2.2传动系统的机构设计 (11)2.3上料系统 (12)2.4供水系统 (13)2.5电气控制系统 (15)2.6机架与支腿 (15)3电动机选型和主要参数计算 (15)3.1电机选型 (16)3.1.1选择电动机类型和结构形式 (16)3.1.2选择电动机的容量 (16)3.1.3双卧轴强制搅拌机轴上功率的计算 (17)3.1.4电动机的功率计算 (18)3.1.5确定电动机的转速 (18)3.2重要参数的计算 (19)菏泽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3.2.1搅拌时间的确定 (19)3.2.2 周期性混凝土搅拌机的生产率Q计算 (19)3.2.3搅拌机的容量 (20)3.2.4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转速的校核 (20)3.2.5搅拌筒的容积利用系数的确定 (20)3.2.6搅拌筒长度L与直径D之比L/D的确定 (20)3.3计算总传动比和分配各级传动比 (21)3.4计算传动装置的转速和动力参数 (21)4 联轴器选型和搅拌轴的设计与校核 (22)4.1轴的相关设计内容 (22)4.2轴设计 (23)4.2.1初步确定轴的最小直径 (23)4.2.2搅拌筒的容积利用系数的确定 (23)4.2.3装配方案比较与设计 (24)4.3装配方案比较与设计 (25)4.4确定轴上圆角和倒角尺寸 (25)4.5求轴上载荷 (26)4.5.1作出轴的计算简图 (26)4.5.2强度校核 (29)5轴承校核 (31)5.1 求两轴承受到的径向载荷R1和 R2 (31)5.2求两轴承的计算轴向力A1和A2 (32)6轴承润滑密封理论与润滑系统设计 (32)6.1脂润滑 (33)6.2油润滑 (33)6.3密封 (34)总结 (35)参考文献 (35)致谢 (36)混凝土搅拌机的设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生臧家普指导教师闫冰洁摘要:混凝土搅拌机是搅拌设备的核心。
【精品】干粉混拌机设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干粉混拌机设计1绪论1.1 课题的背景及目的干粉混拌机有强烈、高效的特点,混合时间短,设计混合时间不等,卧式筒体内两根搅拌轴等速反向旋转,轴上特殊角度布置的桨叶确保物料径向、环向、轴向三向抛洒运动,形成复合循环,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均匀混合。
干粉混拌机可以使两种或多种不同的物质在彼此之中互相分散,从而达到均匀混合;也可以加速传热和传质过程。
在工业生产中,搅拌操作时从化学工业开始的,围绕食品、纤维、造纸、石油、水处理等,作为工艺过程的一部分而被广泛应用。
在工业生产中,大多数的搅拌操作均系机械搅拌,以中、低压立式钢制容器的搅拌设备为主。
搅拌设备主要由搅拌装置、轴封和搅拌罐三大部分组成。
其中干粉砂浆混拌机结构形式如下图:搅拌设备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范围很广,尤其是化学工业中,很多的化工生产都或多或少地应用着搅拌操作。
搅拌设备在许多场合时作为反应器来应用的。
例如在三大合成材料的生产中,搅拌设备作为反应器约占反应器总数的99%。
搅拌设备的应用范围之所以这样广泛,还因搅拌设备操作条件(如浓度、温度、停留时间等)的可控范围较广,又能适应多样化的生产。
搅拌设备的作用如下:①使物料混合均匀;②使气体在液相中很好的分散;③使固体粒子(如催化剂)在液相中均匀的悬浮;④强化相间的传质(如吸收等);⑤强化传热。
从上述情况看出,干粉混拌机是今后机械干粉砂浆混合行业发展的趋势,干粉混拌机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发展干粉混拌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国内干粉砂浆技术发展的状况我国干粉混拌技术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直到90年代末期,才开始出现具有一定规模的干粉砂浆生产企业。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市场推动和政策干预的双重作用下,我国干粉砂浆行业已逐步从市场导入期向快速成长期过渡。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国外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的引进,以及各级政府、生产企业、用户的积极努力,我国干粉砂浆行业稳步发展。
干粉砂浆科研开发、装备制造、原料供应、产品生产、物流及产品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已初步形成。
搅拌机结构设计范文

搅拌机结构设计范文搅拌机是一种用来将不同物质混合搅拌的设备。
它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化学工业、制药工业、农业等领域。
搅拌机的结构设计对其功能和性能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搅拌机的结构设计。
搅拌机的基本结构包括机壳、搅拌器、电机和传动装置。
1.机壳:机壳是搅拌机的外壳,用于容纳搅拌器和传动装置。
机壳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以承受搅拌过程中的力和振动。
同时,机壳还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以防止物料外泄和污染环境。
机壳的材料通常采用不锈钢或钢板,具有抗腐蚀性和耐用性。
2.搅拌器:搅拌器是搅拌机最关键的部件之一,它负责将物料进行混合和搅拌。
搅拌器的设计应考虑到所要混合物料的特性和工艺要求。
通常,搅拌器有几种形式,如桨叶式、螺旋式、锚式等。
选择合适的搅拌器形式需考虑混合物料的黏稠度、密度、流动性等因素。
3.电机:电机是搅拌机的动力源,它提供搅拌器所需的旋转力。
电机的选型应根据搅拌机的功率需求和工作环境进行。
一般而言,电机应具有足够的功率和转速,并且具备良好的耐用性和稳定性。
电机通常应配备过载保护装置,以防止电机因过载而损坏。
4.传动装置:传动装置用于将电机的旋转运动传递给搅拌器。
传动装置的设计应根据搅拌器和电机的特性进行选择。
常见的传动方式有直接传动、间接传动、带传动等。
选用合适的传动装置可以提高搅拌机的效率和稳定性。
除了基本结构,还有一些辅助结构也需要考虑:1.加料装置:加料装置用于向搅拌机中加入物料。
加料装置的设计应方便快捷,并且能够控制物料的加入量和速度。
2.排料装置:排料装置用于将搅拌好的物料排出搅拌机。
排料装置的设计应确保物料能够充分排出,且不会漏出。
3.清洗装置:清洗装置用于清洗搅拌机,防止不同物料之间的交叉污染。
清洗装置应方便易操作,并且能够彻底清洗搅拌机的各个部件。
4.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搅拌机的工作参数,如搅拌时间、搅拌速度等。
控制系统的设计应简单易用,并且能够实现精确的控制。
综上所述,搅拌机的结构设计应综合考虑力学、流体力学和控制工程等多个方面的知识,以保证搅拌机的性能和功能。
搅拌机毕业论文

搅拌机毕业论文搅拌机毕业论文搅拌机作为一种常见的工业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制药等领域。
本篇论文将从搅拌机的原理、应用、优缺点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对搅拌机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一、搅拌机的原理搅拌机是通过搅拌器的旋转运动,使液体或固体颗粒在容器内进行混合的设备。
其原理主要包括机械搅拌和流体搅拌两种形式。
机械搅拌是通过搅拌器的旋转运动产生剪切力和离心力,使物料产生相对运动,从而实现混合的目的。
而流体搅拌则是通过在液体中注入气体或液体,产生气泡或液滴,使物料得到充分的分散和混合。
二、搅拌机的应用搅拌机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制药等各个领域。
在化工领域,搅拌机常用于液体的混合、溶解、反应等工艺过程中,能够提高反应速率和反应效果。
在食品领域,搅拌机用于食品的制作过程中,能够将各种原料均匀混合,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口感。
在制药领域,搅拌机常用于药物的混合、溶解、乳化等工艺中,能够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三、搅拌机的优缺点搅拌机作为一种常见的工业设备,具有以下优点:首先,搅拌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维护和清洗。
其次,搅拌机能够实现高效的混合效果,提高工艺过程的效率。
再次,搅拌机适用于各种不同的物料,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然而,搅拌机也存在一些缺点:首先,搅拌机的能耗较高,对电能的消耗较大。
其次,搅拌机在搅拌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和振动,对工作环境和设备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
四、搅拌机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的发展,搅拌机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未来搅拌机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搅拌机将更加注重节能环保,采用新型的节能技术和材料,减少能耗和环境污染。
其次,搅拌机将更加注重智能化,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再次,搅拌机将更加注重多功能化,能够实现多种工艺过程的混合和处理。
最后,搅拌机将更加注重安全性,采用安全防护装置和控制系统,确保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综上所述,搅拌机作为一种常见的工业设备,在化工、食品、制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食品搅拌机毕业设计

食品搅拌机毕业设计食品搅拌机毕业设计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搅拌机作为一种重要的厨房电器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决定以食品搅拌机为主题进行毕业设计,并从设计、功能、材料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一、设计理念在设计食品搅拌机时,我希望能够将简约、实用和美观相结合。
首先,我选择了流线型的外观设计,以增加产品的美感和现代感。
其次,我将操作按钮进行了简化,只保留了必要的功能,使用户能够更加方便地操作。
最后,我还增加了一个智能控制系统,能够根据不同的食材和需求自动调节搅拌时间和速度,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二、功能创新除了外观设计,我还对食品搅拌机的功能进行了创新。
首先,我增加了热饮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搅拌机直接加热食材,制作热汤、豆浆等热饮品,省去了额外的加热步骤。
其次,我还增加了冷饮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搅拌机制作冰沙、冰淇淋等冷饮品,满足夏季消暑的需求。
此外,我还加入了搅拌杯自动清洗功能,用户只需按下清洗按钮,搅拌杯内部就会自动清洗,省去了繁琐的清洗步骤。
三、材料选择在材料选择方面,我选择了食品级不锈钢和无毒塑料作为主要材料。
食品级不锈钢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的特性,可以保证食物的安全和卫生。
无毒塑料则可以避免塑料溶解或释放有害物质对食物造成污染。
此外,我还采用了防滑底座和防溅设计,提高了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市场前景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食品搅拌机市场前景广阔。
首先,搅拌机可以帮助人们制作各种新鲜的果汁、蔬菜汁和奶昔等饮品,满足了人们对营养的需求。
其次,搅拌机还可以用来制作各种调味酱、果酱和面糊等食材,方便了人们的烹饪过程。
此外,搅拌机还可以用来制作婴儿食品,满足了家庭中婴儿的特殊需求。
因此,我相信这款功能创新的食品搅拌机在市场上将有很大的竞争力。
五、可持续发展在设计食品搅拌机时,我也考虑了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首先,我选择了节能的电机和智能控制系统,减少了能源的消耗。
机械毕业设计(论文)微型电动食品搅拌机的设计(全套图纸)

我选择的这个课题是比较综合性的,加上自己专业的经验不足,所以如果想设计 一个合理的产品,我必须要熟悉的掌握机械理论力学、机械原理、机械优化设计、机 械设计、行星齿轮传动设计、机械制造基础、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这也是对我大学四 年所学专业知识的一个综合应用。通过做此课题,我将能了解这本科四年来我对专业 知识掌握的程度,同时也是一个系统的复习。这将给我以后走向社会起到一个很好的 开头作用。
4.8 弹簧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 设计小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电动食品搅拌机结构方案分析并确定 ............................ - 2 2.1.1 方案一 食品搅拌机原理图 ................................. - 2 2.1.2 方案二 食品搅拌机原理图 ................................. - 3 2.1.3 方案三 食品搅拌机原理图 ................................. - 4 -
毕业设计(论文)-小型搅拌器的设计[管理资料]
![毕业设计(论文)-小型搅拌器的设计[管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3d2c4375fbfc77da369b129.png)
小型搅拌器的设计摘要搅拌设备使用历史悠久,应用范围广。
在化学工业、石油工业、建筑行业等等传统工业中均有广泛的使用。
搅拌操作看来似乎简单,但实际上,它所涉及的因素却极为复杂。
本文介绍了小型搅拌器设计的基本思路和基本理论,分析了搅拌器的基本结构及其相关内容阐述了搅拌器的运动及其动力装置。
通过对搅拌器的基本设备的描述和对其基本工作原理、作用和功能等相关文献的参考,从而对小型搅拌器的设计加以综述。
关键词:传动装置,联轴器,支承装置,电动机,减速器。
The design of small-scale agitatorThe equipment of pulsator have a long history and are used in most areas. meawhile pulsator are used in tradition industry such as chemistry industry,petroleum industry,architecture industry and so on. The operation of mix round looks as if simpleness,but actually,the ingredient it involved are plaguy complexity. Tht text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sider way and the basic theoretics of small pulsator design,and analyzed the basic configuration of pulsator and interfix content and analyzed the athletics and motivity equipment of describe the basic fixture of pulsator and consult its basic employment principle,function and operation,thereby summarize the design of small pulsator.Key word: gearing,join shaft ware,bearing device,electromotor,reducer.搅拌器的设计前言毕业设计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现状毕业设计课题的目的、意义化工反应中搅拌器的目的是借助搅拌器的作用使化工生产中的液体充分混合,以满足化学反应能够最大程度的进行。
混合搅拌机设计毕业论文

混合搅拌机毕业设计目录1 引言 (1)1.1新型搅拌器 (1)1.2问题的提出 (2)2搅拌容器的设计 (3)2.1搅拌容积的确定 (3)2.2容积长径比的确定 (4)2.2.1罐体长径比对搅拌功率的影响 (4)2.2.2罐体长径比对于传热的影响 (4)2.2.3物料特性对罐体长径比的要求 (4)2.3搅拌容器壁厚的设计 (5)3搅拌器的设计 (6)3.1搅拌器的分类 (6)3.2搅拌器的特性参数 (7)3.2.1流型 (7)3.2.2流动特性 (8)3.2.3搅拌器的平衡 (8)3.3搅拌器的特征参数 (9)3.4搅拌器的选型 (9)3.5常用搅拌器的特性及应用 (9)3.6搅拌器的设计计算 (11)3.7推进式搅拌器强度校核 (14)3.8推进式搅拌器技术条件(HT/T 2126) (15)4搅拌轴设计 (17)4.1搅拌轴计算 (17)4.2轴的支承 (17)4.2临界转速校核 (17)5封头及法兰的设计 (20)5.1封头长度和厚度的计算 (20)5.2法兰的选用 (21)5.2.1压力容器法兰标准 (21)5.2.2管法兰标准 (22)6传动装置 (23)6.1电动机的选用 (23)6.2减速机的选用 (23)6.2.1搅拌常用减速器 (23)6.2.2减速器选型原则 (24)6.2.3减速器的选用 (25)6.3机架的选用 (25)6.4轴封的选用 (25)结论 (27)谢辞 (28)参考文献 (29)外文资料 (30)1 引言1.1新型搅拌器搅拌混合技术的进展总是围绕着两个中心展开的,一方面是开发新型、高效的搅拌设备,另一方面是快速和正确地选择和设计搅拌设备。
自1998年以来,国外有很多新型搅拌器被开发出来,然而这些搅拌器的设计参数很少发表。
以下从国外各著名搅拌设备公司的新型搅拌器产品样本中收集到的信息作一些简单的介绍。
新型高效搅拌设备的开发是以相关产业的需求为背景的。
如一个合成纤维工厂中,作为核心设备的聚合反应器仅两台,而与之配套的配料罐、溶解罐、稀释罐、缓冲罐等辅助搅拌设备则多达30多台,通常这些辅助搅拌设备的操作条件并不苛刻,搅拌的目的多是以混合、固体原材料的溶解和配制固—液悬浮液为主,其搅拌设备用轴流式叶轮或45°折叶涡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搅拌机是搅拌设备的心脏。
在搅拌机设计及使用过程中,合理的选取搅拌机的结构,运动和工作参数,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等材料的搅拌质量和搅拌效率。
论文对搅拌臂的排列、搅拌叶片的安装角、拌筒长宽比、搅拌机转速和搅拌时间等主要参数的选取进行分析与试验研究。
通过归纳,给出了双卧轴搅拌机的主要参数,包括搅拌臂排列、叶片安装角、拌筒长宽比、搅拌线速度等;给出了评价搅拌机参数合理与否的准则;给出了搅拌臂排列的基本原则。
第1章前言1.1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9世纪40年代,在德、美、俄等国家出现了以蒸气机为动力源的白落式搅拌机,其搅拌腔由多面体状的木制筒构成,一直到19世纪80年代,才开始用铁或钢件代替木板,但形状仍然为多面体。
1888年法国申请登记了第一个用于修筑战前公路的混凝土搅拌机专利。
20世纪初,圆柱形的拌筒自落式搅拌机才开始普及,其工作原理如图1.2所示。
形状的改进避免了混凝土在拌筒内壁上的凝固沉积,提高了搅拌质量和效率。
1903年德国在斯太尔伯格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水泥混凝土的预拌工厂。
1908年,在美国出现了第一台内燃机驱动的搅拌机,随后电动机则成为主要动力源。
从1913年,美国开始大量生产预拌混凝土,到1950年,亚洲大陆的日本开始用搅拌机生产预拌混凝土。
在这期间,仍然以各种有叶片或无叶片的自落式搅拌机的发明与应用为主⋯。
自落式搅拌机依靠被拌筒提升到一定高度的物料的自落完成搅拌。
工作时,随着拌筒的转动,物料被搅拌筒内壁固定的叶片提升到一定高度后,依靠自重下落。
由于各物料颗粒下落的高度、时问、速度、落点和滚动距离不同,从而物料各颗粒相互穿插、渗透、扩散,最后达到均匀混合。
自落式搅拌机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维护简单,功率消耗小,拌筒和叶片磨损轻,但搅拌强度不高,生产效率低,搅拌质量不易保证。
此种搅拌机适于拌制普通塑性混凝土,广泛应用于中小型建筑工地。
按拌筒形状和卸料方式的不同,有鼓筒式搅拌机、双锥反转出料搅拌机、双锥倾翻出料搅拌机和对开式搅拌机等,其中鼓简式搅拌机技术性能落后,已于1987年被我国建设部列为淘汰产品。
随着多种商品混凝土的广泛使用以及建筑规模的大型化、复杂化和高层化对混凝土质量、产量不断提出的更高要求,有力地促进了混凝土搅拌设备在使用性能和技术水平方面的提高与发展。
各国研究人员开始从混凝土搅拌机的结构形式、传动方式、搅拌腔衬板材料以及搅拌生产工艺等方面进行改进和探索。
20世纪40年代后期,德国ELBA公司最先发明了强制式搅拌机,和自落式搅拌机的工作原理不同,强制式搅拌机利用旋转的叶片强迫物料按预定轨迹产生剪切、挤压、翻滚和抛出等强制搅拌作用,使物料在剧烈的相对运动中得到匀质搅拌。
强制式搅拌机工作原理如图1.3,与自落式搅拌机相比,强制式搅拌机搅拌作用强烈,搅拌质量好,搅拌效率高,但拌筒和叶片磨损大,功耗增大。
此种搅拌机适于拌制干硬性、轻骨料混凝土以及特种混凝土和专用混凝土,多用于施工现场的混凝土搅拌站和预拌混凝土搅拌楼。
根据构造特征不同,主要有立轴涡浆式搅拌机、立轴行星式搅拌机、立轴对流式搅拌机、单卧轴搅拌机和双卧轴搅拌机等。
图1.2自落式搅拌机工作原理示意图图1.3强制式搅拌机工作原理示意图随着技术的发展,强制式搅拌机在德国的BHS公司和ELBA公司、美国的JOHNSON 公司和REX WORKS公司、意大利的SICOMA公司和SIMEN公司、日本的日工株式会社和光洋株式会社等企业发展迅速,目前已形成系列产品。
比如德国的EMC系列、EMS系列搅拌站和UBM系列、EMT系列搅拌楼,意大利的MAO系列搅拌站、MSO系列大型搅拌基地等。
我国混凝土搅拌设备的生产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
1952年,天津工程机械厂和上海建筑机械厂试制出我国第一代混凝土搅拌机,进料容量为400L和1000L。
20世纪70年代未至80年代初,我国为适应建筑业商品混凝土大规模发展的需要,在引进国外样机的基础上,有关院所厂家陆续开发了新一代Jz型双锥自落式搅拌机、.D型单卧轴强制式搅拌机。
其中,JS型双卧轴搅拌机在80年代初研制成功。
80年代末,我国混凝土搅拌产品开发重点转向商品混凝土成套设备,研制出了10多种混凝土搅拌楼(站)。
经过引进吸收、自主开发等几个阶段,到本世纪初,国内混凝土搅拌机技术得到长足发展,在产品规格和生产数量上,都达到了一定规模,出现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逐步形成了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能力的行业。
2006年,我国生产装机容量O.5~6m3的搅拌站2100多台,已成为混凝土搅拌设备的生产大国。
1.2国内外搅拌机参数的研究现状对搅拌设备来说,搅拌机构是核心装置,混凝土搅拌质量的好坏,搅拌机生产率的高低以及使用维修费用的多少都与它有关,目前,双卧轴搅拌机是国内的主导机型,因此,国内外对卧轴搅拌机技术进行了比较广泛、深入的研究。
国外对卧轴搅拌机技术的研究起因于对沥青混和料拌和抽样和方法准确度的分析,由于试验中采用的1t间歇式卧轴强制搅拌器,抽取的样品测试数据显示了在搅拌器的一种设计与另一种设计之间,由于桨叶的排列方式不同,有可能成为造成混合料均匀度的明显差别的主要原因。
研究人员分析认为:所用的双轴桨叶式搅拌器中,材料的主要运动是一种在与轴垂直的平面内,围绕着每根轴的不规则转动。
在桨叶相遇或重叠的部位,材料在一根轴之间的区域内相互交换着,材料的辅助运动是与两根轴平行的,从搅拌轴的一个旋转平面到另一旋转平面。
在用来构成辅助运动方面,不同设计方案的搅拌器,变化是很广泛的。
混合料在两根轴之间的区域内运动是不规则的,但是在轴的两侧,物料则围绕着搅拌器内壁在水平面内作某种循环运动,运动的程度都会受到桨叶端面与它们移动方向的夹角的影响。
为了找到在搅拌器其它设计特点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改变桨叶端面的角度和安装方式而产生的不同方案的辅助运动,以及对被搅拌的混和料均匀度的影响程度,研究人员制造了一套带有可调桨叶的特殊桨臂。
通过央紧作用,将桨叶紧固到桨臂的圆柱部分,并可按任意角度调整,而且可按根右旋或左旋螺距来安装于搅拌轴上。
在一些搅拌器中,将垂直于它们移动方向的平面桨叶,向左和向右交替地转一定角度,使这些桨叶的排列方式不是按照产生一种有规则的辅助运动,所以在搅拌器内材料的输送不是始终如一地从一端到另一端。
当使物料由轴的两端向中心运动时。
物料向中心堆积,有一些物料则从堆积料的顶端溢出,再从两端返回,那旱物料的水平面要低得多。
在另外一些搅拌器中,桨叶的排列可使物料产生有规则的辅助运动。
一轴上的所有桨叶端面都使物料朝一个方向运动,而另一根轴上的所有桨叶端面部使物料朝相反的方向运动。
在桨叶相对于搅拌轴不同的倾斜角度情况下,分别采用两种桨叶排列方式进行试验:①将所有桨叶调至使物料向搅拌器的中心运动:②将一根轴上的所有桨叶都安装成使物料向右运动,而另一根轴上的所有桨叶都安装成使物料向左运动,以便能使物料在平面内围绕着搅拌器产生顺时针方向的循环或旋转运动。
这两种排列方式被称为“向心”方式和“旋转”方式。
试验按18批物料作为一个系列来进行,它覆盖的变化因素包括:三种桨叶角度(15、30和45)、两种桨叶排列方式和三种搅拌时间(1min、2min和4min)。
获得拌和匀质性分析的样品总数为213个。
分别计算出每批混和料样品中粘结料的百分比标准离差和通过给定筛子的物料百分比标准离差,将标准离差转换为离差系数,以便提供不同混和料之间合理有效的比较。
第2章搅拌机主要参数2.1双卧轴搅拌机的主要参数本文以目前广泛使用的双卧轴搅拌机为主,对搅拌装置几何和运动参数的合理取值范围进行分析和试验研究。
搅拌装置参数主要有:搅拌臂的排列、搅拌叶片的安装角、拌筒的长宽比及搅拌线速度等,其结构如图21(a)所示,主要参数如图21(b)所列:图2.1(a)双卧轴搅拌机结构图2.1双卧轴搅拌机主要参数2.2搅拌机参数选取的准则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自落式和强制式搅拌机己沿用了50余年。
但在搅拌机设计和使用中,仍采用类比法这样的经验方法,缺乏合理性;由于对搅拌过程的机理研究不够,对如何选择这一参数,说法不一,缺乏科学性;在搅拌过程中,混合料的物理一化学性能都发生了变化,这一过程极其复杂而影响因素又较多,但由于对诸参数综合优化的试验研究不深入,且设计和使用者在选择转速值时缺少依据。
搅拌机是混凝土制备设备的心脏,它必须满足搅拌质量与搅拌效率等性能要求。
搅拌质量就是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新拌混凝土;搅拌效率就是在满足搅拌质量的前提下,搅拌时间要尽量短,以提高设备的生产率和设备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混凝土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新拌混凝土质量是对搅拌机性能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首要的性能要求。
混凝土质量用其宏观及其微观均匀度来评价,宏观均匀性用拌和物中砂浆密度的相对误差埘<O.8%和粗骨料质量的相对误差AG<5%来衡量,微观均匀性用混凝土强度的平均值豆,标准差盯和离差系数G来衡量。
豆值越高、G值越小,说明混凝土质量越好;反之亦然。
因此,搅拌机械应在保证新拌混凝土质量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的前提下高效节能的工作,这就是确定搅拌机合理参数的准则。
搅拌机在设计和使用中主要参数的选取准则也可用数学表达式来表示。
对搅拌搅拌过程进行综合模拟,给出了搅拌机参数优化的目标函数:式中,搅拌的平均时间f的角标表示拌缸(或拌筒)三维坐标(x,y,z)或(z,r,由)及其顺序。
该式的物理意义是:合理的搅拌机参数应保证在满足给定的均匀度指标的前提下,在拌缸内各个方向的搅拌时间相接近。
这时选取的搅拌机的主要参数较合理。
可利用实验来调整搅拌机的参数,使其趋于合理。
在不同的搅拌时间,按三维坐标方向测搅拌的均匀度就可知道,在所有方向都达到给定的均匀度的时间。
一般来}兑,在三个方向同时都达到给定的均匀度指标是不可能的,总会有先有后。
应根据实验结果,调整搅拌机结构及相应的参数,使得能够在搅拌室内所有方向上能接近同时达到给定的均匀度。
2.3试验样机与实验条件2.3.l试验样机试验样机主要搅拌参数见表2l,主体结构见图2.2表2.1试验样机主要搅拌性能参数图2.2双卧轴搅拌机主体结构图该试验样机搅拌的基本工作原理与普通双卧轴搅拌机一样,动力从电机通过摆线针轮减速器,变速后由弹性畦轴器直接传递给一对同步齿轮,从而带动两根搅拌轴作反向同步转动。
轴端密封共采用三道密封技术,印迷宫环、浮封环O型圈和骨架油封。
卸料采用手动方式,通过搅拌筒底部的偏心旋转扇形闸门来控制。
由于试验条件的限制.也为了简化设计,该样机没有设计耐磨衬板和L料机构,试验中采用人上料,这虽然会对搅拌质爵和搅拌时捌产生一些影响,但由于是在相同条件下进行试验.所以仍然能够完成试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