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考前复习串讲
自考《中国文化导论》串讲复习

中国文化导论串讲前言:1.文化的定义:广义的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全部财富的总和。
进一步则有简有繁,其简者,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器物文化)和精神文化(或观念文化)两类,其繁者,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四类,狭义的文化,则不包括物质文化,或仅指精神文化与行为文化。
2.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是中国文化的史前和起源时代,包括旧石器和新石器时期,相当于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第二阶段:是中国文化的雏形时代或“青铜时代”。
包括夏,商,西周。
第三阶段: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或“元典时代”。
包括春秋,战国两个时期,这是中国社会与文化史上第一次重大转折时期。
这是一个“礼坏乐崩”的时代,“轴心时代”的说法借自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他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指出。
第四阶段:是中国文化实现“大一统”的时代。
包括秦,西汉和东汉。
第五阶段:是中国文化由一统走向多元的时代。
包括魏,晋,南北朝。
这一阶段,可以称为中国文化的第二次重大转折时期。
第六阶段:是文化臻于隆盛的时代,包括隋,唐两代。
第七阶段:是中国文化臻于成熟,精致的年代,以北宋,南宋两代为主,也包括辽,夏,金,元。
中国文化在此阶段中发生了第三次重大转折。
第八阶段:是中国传统文化总结,衰落并酝酿新变的时代。
包括明,清两代。
3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第一、人文精神(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第二、伦理本位。
是一种自然法则是有关人类关系(尤其是以姻亲关系为重心的自然法则)第三、天人合一。
天,在此指自然。
天人关系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四、尊君重民。
中国传统的经济形态是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其传统的社会形态是以宗法为核心的等级社会。
第五、尚中贵和。
中者,中庸;和者,和谐。
尚中贵和是中国文化最为独特的品质之一,是在几千年的农业自然经济和宗法等级社会里孕育而成的民族心态和生存智慧。
4中国文化的现代化:19世纪60年代以前,中国人只是觉得自己的实力不如西方,这一阶段是文化变革主要是物质层面上的。
自考00079保险学原理考前串讲重点复习资料

一、风险的内涵二、风险因素(多选)三、风险事故四、损失五、风险的特点(简答)六、危险单位七、风险的分类(多选)一、风险管理的定义二、风险管理的起源和发展三、风险管理程序三、风险管理程序三、风险管理程序三、风险管理程序四、风险管理的意义五、风险、风险管理与保险的关系一、保险的定义二、可保风险三、保险的特性(简答)四、保险的分类(选择)四、保险的分类(选择)五、保险的职能(多选和论述)六、保险的作用一、保险生产的条件(选择)二、现代保险的形成与发展三、我国保险业的形成与发展【高频考点】风险因素的类型及其与风险事故的区分。
(P2)一级重点 单选、多选【高频考点】保险的职能。
(P25)三级重点 多选、简答一、保险合同的概论二、保险合同的法律特征(多选)三、保险合同的特性(多选)四、保险合同的单证形式(单选)四、保险合同的单证形式(单选)五、保险合同的种类五、保险合同的种类一、保险合同的订立原则一、保险合同的订立原则一、保险合同的订立原则一、保险合同的订立原则二、保险合同的主体(选择) 三、保险合同的主要条款三、保险合同的主要条款一、保险合同的订立程序二、保险合同的有效条件三、保险合同当事人的义务四、保险合同的变更五、保险合同的终止(选择)一、保险合同的解释原则二、保险合同的争议处理【高频考点】保险合同的特性。
(P40)二级重点 多选、判断一、财产保险的定义二、财产保险的保险标的三、财产保险价值和保险金额的确定四、财产保险的分类五、财产保险的风险责任六、财产保险的职能七、财产保险的作用一、财产保险的保险利益原则(论述)。
自考笔记.自考串讲资料.0098国际市场营销学考前讲义

第一章国际市场营销学导论一、单项选择题1、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的主体是()。
A.个人B.企业C.政府D.国家2、国际贸易活动的主体是()。
A.个人B.企业C.组织D.国家3、企业开展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的动力是()。
A.获得资源B.发挥比较优势C.追求利润最大化D.扩大知名度4、评价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经济效益的信息来源主要是()。
A.企业的账户及有关记录B.企业上缴关税的记录C.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D.国家的资本账户5、评价国际贸易活动经济效益的信息来源主要是()。
A.企业的账户及有关记录B.企业上缴关税的记录C.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D.国家的资本账户6、美国可口可乐公司采取的营销手段是()。
A.多国营销B.全球营销C.国内营销D.出口营销7、国际市场营销学所研究的问题中属于微观层面上的有()。
A.产品定价B.国际政治法律环境C.国际社会文化环境D.国际科学技术环境8、国际市场营销学所研究的问题中属于宏观层面上的有()。
A.产品开发B.产品定价C.产品分销D.国际经济环境9、对同一个企业而言,为了满足各国市场的不同需求,就必须实行()战略。
A.国内营销B.全球营销C.多国营销D.出口营销10、跨国公司宝洁擅长采用的营销战略是()。
A.国内营销B.多国营销C.全球营销D.出口营销11、企业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时,把整个世界市场作为一个统一市场,采用单一的营销战略作指导,制定和实施产品战略、定价战略、分销战略和促销战略,以实现预期的营销目标,这是()。
A.国内营销B.多国营销C.出口营销D.全球营销12、购买力与一国的GDP成()关系。
A.正比B.反比C.无关D.无法确定13、()是开展国际营销的主力军。
A.个人B.政府C.跨国公司D.外资企业14、国际市场营销学的理论基础是()。
A.管理学B.经济学C.社会学D.组织行为学二、多项选择题1、企业开展国际市场营销面对的不确定因素比开展国内市场营销要多,而且复杂,主要体现在()。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备考串讲完整版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作者:王蒙,着有中国短篇小说集《深的湖》、《杂色》和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等。
1。
简析《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主题思想《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发表于1956年,是较早反映社会主义体制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揭露官僚主义的作品。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揭露和描写了多种类型的官僚主义主义。
北京市某区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李宗秦是个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官僚主义者。
区委组织部第一副部长刘世吾是一个革命热情衰退,似乎看透了一切,对错误采取冷漠麻木态度的官僚主义主义者。
区委组织部工厂建党组组长韩常新是个浅薄的官僚主义者。
麻袋厂厂长兼党支部书记王清泉是个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作风简单粗暴的官僚主义者。
以揭露共产党干部的官僚主义为主题的作品,建国后一段时间里几乎是空白。
这篇作品是较早的,有突破"禁区"的意义。
作品描写党中央所在地首都北京某区委的领导,这是较高层次的党的机构和干部。
艺术描写也较成功,因而在文坛和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
2。
分析刘世吾形象及其意义刘世吾是一个颇有深度的官僚主义;他有一定的革命经历,工作能力很强,"一下决心,就可以把工作做得很出色。
"但是,他对损害党和人民得益的错误、缺点,却麻木不仁。
他的口头禅"就么回事",表现了他看透一切、极端冷漠、不思进取的人生态度。
作品的深刻之处,还在于揭示了刘世吾的一套似是而非的理论,刘世吾年轻时也曾充满革命热情,随着年龄的增长,涉世的深入,阅历、经验的丰富,如何永远保持年轻时的单纯、热情、朝气,这是刘世吾形象的另一方面的典型意义,也是作品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3。
简析林震的性格特征及其在作品中的作用。
林震是一个有理想、有朝气、富于原则性和正义感的青年党员干部。
他满怀热情地踏入社会,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复杂现象,他感到困惑,并引发了他的思考和斗争。
林震在作品中还有结构上的作用。
作品是以林震到组织部后的所见所闻所经历所遭遇为结构线索的;是以他为视角,通过他的眼光,刻画了一系列官僚主义者,尤其是塑造了颇有深度的刘世吾的形象。
自考《商务运营管理》11748考前知识点串讲

02
第二章 质量管理
【学习要点:】 1、质量的含义 2、质量管理的方法 3、全面质量管理和供应链 4、服务质量在运营管理中的重要性
2. 1质量与顾客
【考点】 [选择]运营管理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如何确保顾客获得满足他们质量权益的产品和 服务,它处于企业工作的中心地位。
租金、税金、保险。 可变成本是那些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当没有生产产品时,可变成本是零,
但是随着产量的增加,可变成本也逐渐增加。可变成本包括工资、购买原材料的 费用以及电力成本。
[选择]利润就是销售产品和服务所得到的收入与提供这些产品和服务的成本的差值。 总利润=总收人-总成本
【考点】 【简答、案例分析】盈亏平衡图及其分析:
【考点】
[选择]大规模服务是基于通过设备提供标准化的产品、价值增值在"后台"实现,并 且是以产品为关注焦点的服务,许多顾客能在较短的时间之内接受服务,可能需要 使用自助服务。这个服务总体上可以与强调大规模、低多样性和低单位成本的流水 线生产相比。典型的行业是交通运输业、大规模娱乐业和大规模零售业。
[选择]单店式服务是一种响应多种因素的混合形式,它涵盖了一系列广泛的经营情 境。这种服务努力在应对大量顾客与适应单个顾客需求之间寻求平衡。典型的实例 包括旅馆、餐馆、商店以及许多行业性服务。
自考00156《成本会计》串讲讲义

内容串讲第一章导论一、本章考情二、重难点串讲本章属于非重点章节,在了解成本概念的基础上,重点理解成本会计的各项职能的含义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理解成本核算的原则以及程序。
第一节成本的含义和作用一、成本的含义美国会计学会(AAA)所属成本概念与美国财务会计标准委员会在1951年对成本的定义是:“成本是指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它可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
”我国只对产品成本作出定义: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和一定数量产品所支出的各种生产费用总合。
二、成本的作用1.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2.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经济指标3.成本是制定商品价格的基础4.成本是企业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第二节成本会计的历史沿革(一般了解)一、成本会计的产生机器劳动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
企业的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出现了竞争,生产成本开始得到普遍的重视。
二、成本会计的发展(一)早期成本会计阶段(1880年——1920年)(二)近代成本会计阶段(1921年——1945年)(三)现代成本会计阶段(1946年以后)第三节成本会计的对象、职能和任务一、成本会计的对象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具体内容。
历年试题:【例·单项选择题】成本会计是会计的一个分支,是一种专业会计,其对象是( )。
(200901)A.企业B.成本C.资金D.会计主体【答案】B二、成本会计的职能和任务(一)现代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包括: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其中基本职能是成本核算。
(二)成本会计的任务1.及时、正确地进行成本核算2.优化成本决策,确立成本目标3.制定目标成本,加强成本控制4.制定成本责任制度第二章费用的分类及核算要求一、本章考情二、重难点串讲本章属于需要重点理解的章节,需要深刻理解费用划分的五个界限的名称、划分的标准,如果划分不当可能出现的问题;需要熟悉费用的基本分类以及其他分类方法,不仅知道分类的标准,还要熟悉分类的内容以及各个项目包含的具体信息。
自考笔记自考复习资料自考串讲00384学前心理学两栏小五字1

名词说明题答案1.1. 心理: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体现在: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
1.2. 学前儿童心理学: 探讨从诞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包括个体心理的发生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1.3.视察法: 是探讨学前儿童的基本方法。
运用视察法就是有目的, 有支配地视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 嬉戏, 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 并依据视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1.4.测验法: 是依据确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 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
主要用于查明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 和了解不同年龄心理发展的差异。
1.5. 作品分析法: 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如手工, 图画等)去了解儿童的心理。
2.1. 年龄特征: 代表同一年龄阶段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特征。
2.2. 儿童年龄特征:儿童特有的, 不同于成人的特征, 包括儿童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和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2.3.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 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 典型的, 本质的心理特征, 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 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是依次性和方向性的统一。
2.4. 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指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 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状况2.5.儿童心理发展的危机期: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出现对成人的抗拒行为, 或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各种表现, 又称为危机期。
2.6.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或最佳期: 儿童学习某种知识, 形成某种实力, 行为比较简单, 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快速的时期。
儿童心理发展敏感期的形成: (1)与生理发展的加速期有关;(2)与儿童心理发展本身的状态有关;(3)与儿童心理的整体发展有关。
2.7.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简单形成某种心理特征的时期。
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
2.8. 最近发展区: 儿童能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在成人指导下能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自考《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知识串讲【三篇】

【导语】海阔凭你跃,天⾼任你飞。
愿你信⼼满满,尽展聪明才智;妙笔⽣花,谱下锦绣⽂章;冷静细⼼,发挥如鱼得⽔;⼼想事成,努⼒备考,考到理想院校!以下是为⼤家整理的《⾃考《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知识串讲【三篇】》供您查阅。
【第⼀篇】(⼀)追求⾼尚的⼈⽣⽬的 识记:1.⼈的本质 P59,60 ⼈的本质不是单个⼈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属性是⼈的本质属性. 2.⼈⽣观的含义 P60 ⼈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3.⼈⽣⽬的的含义 P61 ⼈⽣实践活动的总⽬标,是对”⼈为什么活着”这⼀⼈⽣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领会:1.⼈⽣观的主要内容 P60 ⼈⽣⽬的,⼈⽣态度,⼈⽣价值 2.⼈⽣⽬的在⼈⽣观中的核⼼地位 P61 ①⼈⽣⽬的决定⾛什么样的⼈⽣道路 ②⼈⽣⽬的决定持什么样的⼈⽣态度 ③⼈⽣⽬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价值标准 3.为⼈民服务的⼈⽣⽬的是科学、⾼尚的⼈⽣⽬的 P63,64 ①培养和树⽴为⼈民服务的⼈⽣⽬的,是党和⼈民对⼤学⽣的要求和期待 ②培养和树⽴为⼈民服务的⼈⽣⽬的,是⼤学⽣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 ③培养和树⽴为⼈民服务的⼈⽣⽬的,是抵制各种错误⼈⽣观影响的有⼒武器 应⽤:⽤⼈民服务的⼈⽣⽬的指引⼈⽣⽅向领会3. P63,64 (⼆)培养正确的⼈⽣态度 识记:1.⼈⽣态度的含义 P65 ⼈⽣态度属于⼈⾝观的范畴,是指⼈们通过⽣活实践所形成的对⼈⽣问题的⼀种稳定的⼼理倾向和基本意图. (⼈⽣态度⽆外乎分为2种:积极进取的⼈⽣态度和消极⽆为的⼈⽣态度) 2.⼈⽣境遇的含义 P67 ⼈在社会⽣活中所处的具体环境.其中,顺利的境遇称为顺境,不顺利的境遇称为逆境. 领会:1.培养和树⽴积极进取的⼈⽣态度 P66 ①积极进取的⼈⽣态度能促进⼈⽣⽬的的达到. ②积极进取的⼈⽣态度有助于⼈⽣价值的实现 ③积极进取的⼈⽣态度能够调整⼈⽣道路的⽅向 2.⼈⽣的顺境和逆境 P67,68 顺境和逆境对⼈的影响都有两重性,⼤学⽣要正确认识和对待⼈⽣的顺境和逆境. ①对于顺境,不能⿇痹⼤意、得意忘形,⽽应居安思危、⾃制⾃励,使⾃⾝的活动保持良好的度. ②对于逆境,不能怨天尤⼈、⾃暴⾃弃,⽽应⼤胆正视,积极应对,努⼒创造条件,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等待时机成熟,因势利导,使之成为⼈⽣旅途上的⼀个闪光点. 应⽤:⽤积极进取的⼈⽣态度对待⼈⽣境遇领会1,2 P66,67,68,69 (三)⼈⽣价值和⼈⽣价值观 识记:1⼈⽣价值的含义 P69 ⼈的⽣活实践对于社会、他⼈或⾃⼰需要的满⾜ 2.⼈⽣价值观的含义 P69 ⼈的⽣活实践对于社会、他⼈和⾃⾝需要的满⾜,或对于社会、他⼈和⾃⾝所具有的意义. 3.⼈⽣的社会价值和⾃我价值 P70,71 ⼈⽣的社会价值:①个⼈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②社会对个⼈的尊重和满⾜. ⼈⽣的⾃我价值是个体的⼈⽣活动对⾃⼰⽣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程度. 领会:1.社会主义核⼼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P2 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②中国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③以爱国主义为核⼼的民族精神和以改⾰创新为核⼼的时代精神 ④社会主义荣辱观 2.⼈⽣社会价值和⾃我价值的区别与联系 P71,72 ①既相互区别,有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了⼈⽣价值的⽭盾统⼀体. ②⼀⽅⾯,⼈⽣的⾃我价值是个体⽣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的社会需要(包括维持其⽣存的基本物质需要和享受的需要、发展的需要、个⼈尊严的需要等)的满⾜都离不开个体的奋⽃ ③另⼀⽅⾯,⼈⽣的社会价值是实现⼈⽣的⾃我价值的基础. 3.⼈⽣价值实现的条件和⽅法 P75,76 ①选择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致的⼈⽣价值⽬标,是⼈们追求⼈⽣价值的精神⽀柱 ②⾃觉提⾼⾃我的主体素质和能⼒,是实现⼈⽣价值的重要的主观条件. ③进⾏有意识、有⽬的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是实现⼈⽣价值的根本途径. 应⽤:树⽴正确的⼈⽣价值观,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我价值. P63,66,74,75,76 ①树⽴为⼈民服务的⼈⽣⽬的,树⽴积极进取的⼈⽣态度,为社会做贡献,创造较⾼的社会价值 ②社会价值的创造过程与⾃我价值的实现过程是统⼀的.贡献是⼀个⼈社会价值的实质,也是衡量⼀个⼈⾃我价值实现程度的最根本的标志.把实现⾃⾝价值与服务祖国⼈民统⼀起来,为中国特⾊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民群众尽⼼尽⼒服务,是当代⼤学⽣追求⼈⽣价值实现的正确的⽅向和道路 ③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我价值,是⼀项重要的⼈⽣实践活动,所以要正确把握⼈⽣价值实现的条件和⽅法: (见领会3,P75,76) a选择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致的⼈⽣价值⽬标,是⼈们追求⼈⽣价值的精神⽀柱 b⾃觉提⾼⾃我的主体素质和能⼒,是实现⼈⽣价值的重要的主观条件. c进⾏有意识、有⽬的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是实现⼈⽣价值的根本途径. (四)协调⼈⽣道路上若⼲关系 识记:1可持续发展观的含义 P77 使这⼀部分⼈的发展不能损害、影响另⼀部分⼈的发展,这⼀代⼈的发展不能损害下⼀代⼈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不能损害⾃然环境和⽣态的健康发展. 2.成功交往的基本原则 P80 ①平等原则②诚信原则③宽容原则④互助原则 3.⾝⼼健康的标准 P78 “⾝⼼健康”,不仅要有健康的⽣理,⽽且要有良好的⼼理. 领会:1.⼈与⾃然关系的实质 P76,77 ⼈是⾃然界的⼀部分,⼈是有意识、有⽬的、能动的⾃然存在物,根据⾃⾝的需要利⽤和改造⾃然,即⽣产活动,⼈与⾃然关系的基础(纽带)就是⽣产劳动 2.成功交往的⽅法和艺术 P81,82 ①培养良好的⼼理品质 ②注意交往的第⼀印象 ③运⽤适当的沟通⽅法 3.保持⾝⼼健康的途径和⽅法 P79,80 ①树⽴正确的⼈⽣观,养成积极乐观的⼈⽣态度 ②参加体育锻炼,提⾼⾝体素质和⼼理品质 ③学习⼼理健康知识,掌握⼼理调适⽅法. ④注重于他⼈的交往,建⽴良好的⼈际关系 应⽤:正确认识并处理个⼈与社会的关系,为⼈⽣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P82,83 ①社会是个⼈⽣存和发展的基础,个⼈是构成社会的前提.只有科学地把握了个⼈与社会的对⽴统⼀,协调好个⼈与社会的关系,才能更加稳妥地⾛好⼈⽣道路,创造有价值的⼈⽣. ②科学把握个⼈与社会关系的实质.个⼈与社会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统⼀关系.⼀⽅⾯,特定的社会条件决定着个⼈的⽣存和发展.另⼀⽅⾯,个⼈并不是被动地由社会所决定,⽽是对社会具有能动性. ③在社会发展中认识⾃我,调整和充实⾃我 ④在个⼈发展中承担社会责任,履⾏社会义务.【第⼆篇】(⼀)道德及其发展 识记:1.道德的含义,道德的科学起源,道德的本质 P85,88,89 道德是通过社会*、传统习俗和⼈们的内⼼信念来维系,对⼈们的⾏为进⾏善恶评价的⼼理意识、原则规范和⾏为活动的总和. 道德的科学起源:道德产⽣于⼈类的历史发展和⼈们的社会实践中. 道德的本质:①道德作为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是⼀种社会意识形态.②道德作为⼀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种特殊的规范调节⽅式. 2.道德的主要功能 P91 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态对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和能⼒. 调节功能是道德最主要的功能,认识功能也是道德的主要功能. 还有教育、评价、导向、激励、辩护、沟通功能等. 3.道德的社会作⽤ P91,92,93 道德的社会作⽤是指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的社会影响及其实际效果. ①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②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的影响. ③道德是影响社会⽣产⼒发展的⼀种重要的精神⼒量. ④道德通过调整⼈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活的稳定,保障⼈们正常的⽣活和交往. ⑤道德能够保护或者破坏⼀定阶级的政治统治. 4.道德的发展规律 P94 ①道德随着社会⽣产⽅式的发展不断进步. ②道德有其⾃⾝发展的相对独⽴性,道德进步是⼀个曲折前进的历史进程. 领会:1.有关道德起源的观点有科学和⾮科学之分 P86,87,88 ⾮科学的道德起源观点:①客观唯⼼主义和宗教唯⼼主义的观点②主观唯⼼主义的观点③旧唯物主义者的观点④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科学的道德起源观点:道德产⽣于⼈类的历史发展和⼈们的社会实践中. 2.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P88 社会经济基础对道德的决定作⽤表现在四个⽅⾯: ①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直接决定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 ②社会经济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③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 ④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3.道德的历史发展 P93,94 ⼈类社会的道德发展是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不断变化和完善⽽进步发展的. ①原始社会⽒族内部统⼀的社会道德 ②奴⾪社会中奴⾪主道德和奴⾪道德 ③封建社会中封建主道德和农民道德. ④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道德和⽆产阶级道德 ⑤社会主义道德 应⽤:正确把握道德的本质,积极发挥道德的功能和社会作⽤. P88,89,90,91,92,93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 识记:1.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现实要求 P96 中共⼗六⼤报告指出,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2.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含义、主要内容 P99,100,101,102,103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从中华民族历流传下来的中华民族道德⽂明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类⽂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丰富源泉. 主要内容: ①爱国奉献,以天下为⼰任. ②勤劳勇敢,追求⾃由解放. ③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 ④乐群贵和,强调⼈际和谐. ⑤励志⾃强,崇尚精神境界. ⑥德⾏修养,重视躬⾏慎独. 领会: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P96,97 ①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当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实⾏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优势的发挥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的积极作⽤. ③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 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保证和促进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向健康发展.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P98 ①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②社会主义德治和社会主义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③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在内容上相互衔接、相互协调,在作⽤上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P99 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只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才能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也只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才能使体现时代特点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有利于每个中国⼈道德品质的完善和中华民族整体道德⽔平的提升. 应⽤:1.正确理解和实践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 领会1,2,3 P96,97,98,99 ①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③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2.在实践中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 P99,100,101,102,103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从中华民族历流传下来的中华民族道德⽂明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类⽂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丰富源泉. ①爱国奉献,以天下为⼰任. ②勤劳勇敢,追求⾃由解放. ③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 ④乐群贵和,强调⼈际和谐. ⑤励志⾃强,崇尚精神境界. ⑥德⾏修养,重视躬⾏慎独. (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民服务为核⼼ 识记:1.⼈民的含义 P104 ⼈民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2.为⼈民服务的含义 为⼈民的利益⽽⼯作的思想和⾏为. 领会: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民服务为核⼼的含义 P106,107 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集中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道德活动的基本标准和⽅向. 2.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为⼈民服务为核⼼ P104,105,106 ①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客观要求 ②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③为⼈民服务体现着先进性要求和⼴泛性要求的统⼀ 应⽤:确⽴为⼈民服务的思想,做⼀个有道德的⼈. P106 在全社会⼤⼒弘扬为⼈民服务的精神,坚持以⼈为本,尊重⼈、理解⼈、关⼼⼈,发扬社会主义的⼈道主义精神,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形成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 (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识记:1.集体的含义、集体主义的含义 P107 集体是指由于共同利益⽽联合在⼀起的⽣命共同体或利益共同体. 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利益的关系 2.道德建设原则的基本内涵 P108,109 ①强调集体利益和个⼈利益的辩证统⼀ ②强调集体利益⾼于个⼈利益 ③强调重视、保障、发展个⼈的正当利益和⾃决创造精神. 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 P109,110 ①全⼼全意为⼈民服务、⽆私奉献、⼀⼼为公 ②先公后私、先⼈后⼰ ③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领会: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P107,108,109 ①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②集体主义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③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 ④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具有多层次的道德要求. 应⽤:弘扬集体主义精神,攀登更⾼的道德境界. 道德建设原则的基本内涵①强调集体利益和个⼈利益的辩证统⼀②强调集体利益⾼于个⼈利益③强调重视、保障、发展个⼈的正当利益和⾃决创造精神.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①全⼼全意为⼈民服务、⽆私奉献、⼀⼼为公②先公后私、先⼈后⼰③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五)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识记:诚实守信的含义 P110 诚实就是真实⽆欺,不⾃欺也不欺⼈;守信就是信守,讲信誉,守信⽤ 领会:诚实守信在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P110,111 ①诚实守信是为⼈之本,成事之基 ②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 ③诚实守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应⽤: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努⼒践⾏诚实守信的美德. P110,111 增强诚信意识,坚持诚实守信做⼈,遵守诚实守信的基本道德规范,把诚实守信作为道德基础,以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 (六)树⽴社会主义荣辱观 识记:1.荣辱的含义、荣辱观的含义 P112 “荣”,即光荣、荣誉,是指社会对个⼈履⾏社会义之后所给予的褒扬与赞许,以及个⼈产⽣的⾃我肯定性⼼理体验. “辱”,即耻辱,是指社会对个⼈不履⾏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贬斥与谴责,以及个⼈所产⽣的⾃我否定性⼼理体验. 荣辱观是⼈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是⼀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重要体现,是⼀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2.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含义、”⼋荣⼋耻”的内容 P112,114,115,116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中,对什么是荣、什么是耻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 ⼋荣⼋耻的基本含义 ①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②以服务⼈民为荣,以背离⼈民为耻 ③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知为耻 ④以⾟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⑤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利⼰为耻 ⑥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⑦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⑧以艰苦奋⽃为荣,以骄奢*逸为耻 领会:”⼋荣⼋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P114,115,116 应⽤:在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伟⼤事业中,努⼒学习和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P117,118 ①重视荣辱,树⽴荣辱意识 ②明荣辨耻,掌握科学内涵 ③趋荣避耻,贵在践⾏.【第三篇】(⼀)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识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含义 P120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强、敬业奉献 领会:提出和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意义 P121 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 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对公民道德要求的⾼度概括 ③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对公民进⾏道德教育 (⼆)遵守社会公德 识记:1.公共⽣活的含义及特点 P122,123 公共⽣活是⼈们在公共的领域、公有的环境、公⽤的场所中,彼此开放透明且相互关联的共同活动. 公共⽣活的特点:①活动范围的⼴泛性②交往对象的复杂性③活动⽅式的多样性④活动结果的相关性 2.公共秩序的含义 P123,124 公共秩序是由⼀定的规则维系的⼈们公共⽣活的⼀种有序化状态. 3.社会公德的含义和特点 P124,125 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活中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社会公德的特点:①基础性②全民性③相对稳定性 4.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P125,126,127 ①⽂明礼貌②助⼈为乐③爱护公物④保护环境⑤遵纪守法⑥⽂明上 领会:1.公共⽣活需要公共秩序 P123,124 ①公共⽣活中,⼈们为了维护共同利益,提⾼⽣活质量,需要按照⼀定的规范有序地⽣活. ②公共秩序的含义:由⼀定的规则维系的⼈们公共⽣活的⼀种有序化状态. ③公共秩序对于公共⽣活具有重要意义. a.有序的公共⽣活有利于社会⽣活的安定有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b.有序的公共⽣活有利于⼈们社会⽣产活动的顺利进⾏,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c.有序的公共⽣活为⼈们创造出和谐的⼈际关系氛围和舒适的⽣活环境,是提⾼社会成员⽣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d.有序的公共⽣活体现出⼈们的⽂明程度和秩序意识的提⾼,是国家现代化和社会⽂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④⼈类维护公共⽣活秩序的⼿段是⼀个从⾃发到⾃觉的过程. 2.遵守社会公德是社会公共⽣活的必然要求. P128 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场所正常秩序和安定环境、维护现实社会⽣活的最低准则,是⼈们现实社会⽣活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必须⾃觉遵守. 应⽤:在社会公共⽣活中⾃觉遵守社会公德. P128,129 ①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 ②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个有道德的⼈的最基本要求 ③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明建设的基础性⼯程,也是精神⽂明程度的”窗⼝” (三)遵守职业道德 识记:1职业和职业道德的含义 P131,P133,134 职业的含义:是⼈们靠劳动以维持⽣活的⼀种社会性的位置.简单说职业就是⼈们所从事的⼯作. 职业道德的含义:是从业⼈员在⼀定的职业⽣活中应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为准则. 2.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P135,136,137 ①爱岗敬业②诚实守信③办事公道④服务群众⑤奉献社会 领会:1.在社会⽣活中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P138,139 ①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②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纠正⾏业不正之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貌的重要⼿段. ③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从业者素质的重要途径. ④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作效率和质量,促进社会⽣产⼒发展的必要条件. 2.如何⾃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 P139,140 ①努⼒学习,增强职业道德意识 ②努⼒塑造优良的职业品质. ③努⼒锻炼实际履⾏职业道德规范的能⼒. 应⽤:在职业⽣活中提⾼道德素质,⾃觉遵守职业道德 P135,136,137. P139,140 ①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识记2) ②努⼒提⾼⾃⼰的职业道德素质.(领会2) (四)遵守家庭美德 识记:1.爱情的含义 P142 爱情是男⼥双⽅基于⼀定的客观现实基础和共同的⽣活理想,在各⾃内⼼形成的最真挚的彼此倾慕、互相爱悦,并渴望对⽅成为⾃⼰的终⾝伴侣的烈持久、纯洁专⼀的感情. 2.恋爱的道德要求 P144,145 ①真诚负责②平等互尊③⽂明相爱 3.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P148,149,150 ①尊⽼爱幼②男⼥平等③夫妻和睦④勤俭持家⑤邻⾥团结 领会:1.爱情的本质特征 P142,143 爱情的本质:是基于⼀定⾃然基础之上,并受制于社会物质和⽂化因素的互相爱慕、担当责任的精神. 爱情的特征: ①平等互爱性 ②专⼀排他性 ③强烈持久性 ④纯洁严肃性 2.遵守恋爱婚姻家庭美德要求的重要性. P150,151,152 ①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对个体⼈⽣的重要意义 a. 增进⼈⽣幸福.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建⽴美满温馨的幸福家庭,创造和睦的邻⾥⽣活是⼈⽣幸福的重要内容. b. 提⾼个⼈⽣活情趣和道德情操.加强家庭美德修养,认真严肃地对待两性关系,提⾼个⼈⽣活情趣和道德情操,能净化美化⼼灵,提升⼈⽣境界,增进⼈⽣价值. ②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对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 a. 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建⽴稳定和谐的幸福家庭,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b. 加强家庭美德建设,提⾼家庭成员的⽂明素质,有利于⼈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应⽤:在恋爱婚姻家庭⽣活中⾃觉遵守恋爱婚姻家庭美德要求 P148,149,150, P150,151,152 ①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②遵守恋爱婚姻家庭美德要求的重要性. (五)培养良好的个⼈品德 识记:1个⼈品德的含义 P154 个⼈品德是个⼈的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依据⼀定的道德原则规范⾏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和特征. 2.个⼈品德的形成 P156,157 个⼈品德的形成发展,根源于社会. ①个⼈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受历史和现实的社会关系的制约. ②个⼈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个体的社会实践 ③个⼈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包含多种⼼理成分的相应发展. 3.道德修养的含义 P160 道德修养是个体在道德意识、道德⾏为⽅⾯,⾃觉按照⼀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进⾏的⾃我审度、⾃我教育、⾃我锻炼、⾃我⾰新、⾃我完善的活动. 4.省察克治的含义 P162 通过反复检查以发现和找出⾃⼰思想中的不良念头和⾏为上的不良习惯,坚决克服和整治掉所发现的不良念头和习惯. 5.慎独的含义 P163 慎独是在个⼈独处、⽆⼈监督时,也坚守⾃⼰的道德信念,对⾃⼰的⾔⾏,⼩⼼谨慎,⾃觉按道德要求⾏事,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领会:1.良好个⼈品德形成的意义 P159,160 ①良好个⼈品德的形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标要求 ②良好个⼈品德的形成是个体精神境界的提升和全⾯发展的要求. 2.道德修养的途径 P161,162,163 ①认真学习,提⾼道德认识 ②勤于实践,加强道德⾏为训练 ③严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质 应⽤:加强个⼈品德修养,提升道德境界,做⼀个品德⾼尚的⼈. P159,160.P161,162,163 良好个⼈品德形成的意义 (领会1) 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法 (领会2) ①认真学习,提⾼道德认识择善⽽从 a. 学思明理 b. 择善⽽从 c. 学习榜样 ②勤于实践,加强道德⾏为训练 a. 知⾏统⼀ b. 积善成德 ③严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质 a. 省察克治 b. 陶冶情操 c. 慎独⾃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