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技术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规程1 环境1.1 鸡场环境规模鸡场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符合NY/T388外,还应符合以下条件:a 鸡场周围3km内无大型化工厂、矿;b鸡场距离干线公路、饮用水源、居民点1km以上;c、鸡场与其它规模畜牧场应保持一定有效安全防疫距离。
1.2 鸡舍环境1.2.1 鸡舍内的温度、湿度环境应满足不同饲养阶段的需求。
1.2.2 鸡舍内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应符合NY/T388的要求。
1.2.3 鸡场生产区、生活区分开,雏鸡、成年鸡分开饲养2 鸡场的设施设备2.1 设施2.1.1 鸡场净道和污道要分开。
2.1.2 鸡场周围要设隔离带。
2.1.3 鸡舍应有防鸟、防鼠设施。
2.1.4 鸡舍地面和墙壁应便于清洗,清毒。
2.1.5 鸡场应建鸡粪贮存和污水处理设施。
2.2 设备2.2.1 鸡笼安装分阶梯式和重叠式,最佳为三鸡一笼,每鸡应占有笼底面积470cm2~500 cm2,8cm~10cm的料槽位,每笼应有一只饮水器。
2.2.2 器具数量应满足各阶段饲养的需要。
3 饲养条件3.1 饮水3.1.1 水质符合NY5027要求。
3.1.2 经常清洗饮水设备,要求夏季每天至少2次以上,冬季每天1次以上,并定期消毒。
3.2 饲料3.2.1 使用符合无公害标准的配合饲料,建议参考使用饲养品种饲养手册提供的营养标准。
3.2.2 添加预防应激的维生素添加剂,矿物质添加剂应符合NY5042的要求。
3.2.3 不得在饲料中添加诸如砷、铬、铜等有毒有害化学制剂。
3.2.4 不得使用霉败、变质、生虫或被污染的饲料。
4 引种4.1 商品代雏鸡应来自获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父母代种鸡场或专业孵化场。
4.2 雏鸡不能带鸡白痢、禽白血病和霉形体病等蛋传疾病。
4.3 不得从疫区购买雏鸡。
5 育雏期饲养管理5.1 育雏舍育雏舍不应靠近其它鸡舍,鸡舍四周应有围墙隔离,出入围墙大门口应设有消毒设施,车辆和人员进出应消毒。
5.2 育雏方式育雏方式通常分为两类:网上育雏和笼育。
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畜牧生产17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徐晓静张刚张健王俊卿王瑞云烟台市兽医卫生监督所2640001分群饲养在鸡群转入育成鸡舍的同时按大小个体分群饲养采取不同的饲喂方式要按标准给料体重小的鸡要采取一切办法刺激其采食让其尽快生长2育成期的体重达标育成期饲料的营养浓度有所下降一般能量为27502850大卡/kg蛋白质16%但饲养管理不可放松特别是18周龄的体重决定了以后的产蛋量高低和整个产蛋期的蛋重大小体重达标的鸡以后即使喂营养差的饲料也比体重小的鸡喂营养高的饲料产蛋多决定育成鸡体重大小的关键是能量而不是蛋白质的采饲多少在蛋白质满足的基础上以能量进行调整3胫骨长度的测定在掌握体重过程中要求测量胫骨的长度要时刻注意胫骨的长度是否与体重发育基本一致最后能否达到标准长度一般8283mm4育成鸡选择第1次选择在68周龄第2次在1720周龄可结合转群进行蛋用鸡的要求是体重适中羽毛紧凑体质结实采食量强活泼好动一般在平均体重10%以下的鸡应考虑淘汰5给予合理的光照制度育成期光照的具体方案为1234周龄光照时间每d分别为22201816h光照强度分别为10555勒克司516周龄或17周龄若密闭式鸡舍每d为1012h光照强度为5勒克司若开放式鸡舍以517周龄自然光照最长的日照时间为固定光照时间在育成后期或开产前期当体重达到标准时开始增加光照时间以刺激产蛋当性成熟较体成熟快体重未达到标准须马上改换蛋鸡料换料12周后开始光照刺激当性成熟较体成熟慢时在达到标准体重后应进行光照刺激6育成鸡的限饲育成鸡的限饲不可过早由于鸡在12周龄以前骨架还未发育完全所以育成鸡在85日龄后应根据鸡群生长状况慎重考虑限饲一般采用量的限制即喂给鸡群自由采食量的80%左右7开产前适时更换蛋鸡料育成母鸡在100日龄左右卵巢发育比较迅速生殖机能旺盛18周龄就有部分母鸡开始产蛋此时要提高营养水平以满足鸡体的营养需要一般能量要求为28502900大卡/kg蛋白质为17%18%特别是钙的供给量增加体内钙的储备要满足蛋壳形成的需要为此适时更换蛋鸡料十分重要具体方法如下118周龄当体重达到标准全群见第1枚蛋前时马上更换蛋鸡料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提高鸡体内钙的贮留能力2鸡群在1617周龄时喂2%的钙料当鸡群产蛋率达到5%时马上更换蛋鸡料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使鸡体内钙有一个从小到多的蓄积过程缺点是达5%产蛋率更换蛋鸡料若更换不及时会影响以后的生产性能3当体重达到标准时直接更换蛋鸡料其生理原因从16周龄起小母鸡逐渐性成熟肝脏及生殖器官增大体内对钙的贮备增加此时成熟的卵泡不断释放雌激素诱导骨髓在骨腔中形成小母鸡则在开产前10d开始沉积骨髓其作用是储备钙质上述3种方法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要根据体重和性发育情况较早时间更换蛋鸡料对将来产蛋有利但过晚的使用钙料会出现瘫痪产软壳蛋的现象收稿日期2006―02―21。
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育成期(7周龄~18周龄)的饲养管理目标要求为各周龄体重至少要在标准范围内,且整齐度良好;最好能将11周龄~12周龄体重控制在标准下限,15周龄达标准上限,15周龄~18周龄按标准上限增重。
关注的管理要点为喂料量、密度、光照时间、防疫和转群时间。
1.转群。
7周龄初雏鸡转入育成鸡舍,到18周龄末转到产蛋鸡舍;夏季秋冬春季转群最好在清晨进行,夏季转群最好在晚上进行。
转群前2天~3天和入舍后3天,饲料中维生素增加1倍~2倍,并给予充足的电解质溶液,转群前6小时停料。
晚上转群时多增加2小时~3小时光照,让鸡熟悉环境,并有足够时间采食和饮水。
从育雏舍转到育成舍,两舍间的温差要小。
结合转群对鸡群进行分群,淘汰不合格的次劣鸡,清点鸡只数量。
2.雏鸡向育成鸡的过渡。
(1)逐步脱温,视天气情况给温,保证其温度在15℃~22℃。
(2)逐渐换料,在育雏料中按比例每天增加15%~20%育成料,直到全部换成育成料,过渡期5天左右。
(3)调整饲养密度,平养10只~15只/平方米,笼养不超过25只/平方米。
3.生长控制。
育成期的饲养关键是培育符合标准体重的鸡群,以使其骨架充实,发育良好。
因此从7周龄开始,每周随机抽取10%的鸡只进行称重,用平均体重与标准体重相比较。
如体重低于标准,就应增加采食量,提高饲料中的能量与蛋白质水平;如体重超过标准,可减少饲料喂量。
同时,应根据体重大小进行分群饲喂,保证其均匀度。
4.光照。
育成期光照宜减不宜增,宜短不宜长,以免开产过早影响蛋重和产蛋全期的产蛋量。
封闭式鸡舍最好控制在8小时,开放式鸡舍不必补充光照。
育成期蛋鸡饲养管理的要点

正 常饲喂活动不受限制为界 。这种饲养方式使育成 鸡 的粪便直接落于网下 , 鸡与粪便不直接接触 , 增大
了饲养密度, 每平方米可养 l O — l 2只育成鸡 , 有效地 防止了通过粪便交叉感染的途径 ,是值得推广的育 成方式 。网的材料可因地制宜 , 有条件者可采用 1 . 5
厘米 x 1 . 5厘 米 的铁 丝 网 , 也 可用 竹 片或木 杆 钉 成 相
的限制饲养 , 可根据各 自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饲养标准 。不同蛋鸡育种公司对各 自品种的育
来划定 , 是 以鸡的体重来确定 , 不同蛋鸡品种对育成 期有各 自的规定 。如海兰褐蛋鸡规定 6 9 0克以下为 雏鸡 , 6 9 0 ~ 1 5 5 0克之间为育成鸡 , 1 5 5 0 克 以上为产
鸡, l 5 4 0 克 以上为产蛋鸡 。罗曼褐蛋鸡规定 6 0 0克 以下 为雏 鸡 , 6 0 0 ~ l 5 7 0克 之间 为育 成 鸡 , 1 5 7 0克 以 上 为 产蛋 鸡 。按 相应 的体重 标 准 , 海 兰褐 蛋 鸡 、 迪 卡
褐 蛋 鸡 与 罗 曼 褐 蛋 鸡 大 约 需 8星 期 左 右 的育 雏 期 , 伊 萨褐 蛋鸡 则 大 约需 1 O星期左 右 的育雏 期 , 而 产蛋
生 “ 吊鸡 或卡 鸡 ” 现象。
1育成期的界定及变化
过去对育成期的划定 以鸡龄为界 ,一般 6 周龄 后, 鸡 的 羽 毛 已 日渐 丰 满 , 脱离供温后 , 便 可 定 为 育 成期 , 从 此 改换 育成 料 。而现代 蛋鸡 育成 期不 以 时间
3 饲 喂 对 现代中型蛋鸡 ( 褐壳蛋鸡 ) 不提倡进 行严格
均
上
} 数 占抽 样 码 数 的 9 0 % 以
蛋鸡饲养管理关键技术(培训资料)

一、蛋鸡育雏期饲养管理1、育雏方式①地面育雏:这种育雏方式普通限于条件差的、规模较小的饲养户,简单易行,投资少,但需注意雏鸡的粪便要时常清除,否则会使雏鸡感染各种疾病,如:白痢、球虫和各种肠炎等。
②网上育雏:这种育雏方法较易管理、干净、卫生,可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
③雏鸡笼育雏:这种方式是目前比较好的育雏方式,非但便于管理,减少疾病发生,而且可增加育雏数量,提高育雏率。
建议采用网上育雏,条件好的用3-4 层重叠式育雏笼育雏。
2、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1 )育雏室的准备:①大小要满足育雏需要,检查维修育雏舍的门窗、电路、供暖设备等。
如果采用煤炉或者坑道保温,必须将煤烟排出鸡舍外;②打扫干净(一周前准备好);③育雏室消毒(地面可用3%烧碱,必须用清水冲洗干净,防止腐蚀烧伤鸡的腿部,也可用消毒药进行喷雾;空间可以用福尔马林熏蒸--按每立方米 21g 高锰酸钾+42mL 福尔马林( 40% 甲醛溶液)对鸡舍进行密闭熏蒸消毒, 24 小时后,应通风换气。
)(2)育雏用具、饲料药品的准备饲料、料槽、水槽、药品、加温设备、燃料等;在育雏前一周,鸡笼、用具等彻底消毒,用消毒液对饮水器、料槽消毒后,清洗干净备用。
按照雏鸡的营养需要准备好育雏料,料要新鲜,防止霉变。
同时准备好药品和疫苗。
( 3)预热(试温)在育雏前 1 ~ 2 日内,将舍内温度提升到35℃摆布,相对湿度保持在 70%摆布。
3、初生雏的选择和运输选择绒毛光亮、整齐,大小一致、初生重符合品种要求且腹部柔软、卵黄吸收好,脐部愈合良好的健雏。
按照出壳的时间和体质强弱 严格挑选, 要求叫声响亮、挣扎迅速有力、毛色粗长光洁、雏鸡仰翻 能很快站起。
对腹大、血脐、大肚脐、跛脚、眼瞎、歪头等弱雏,坚 决淘汰。
雏鸡运输时间最多不应超过 48 小时,长途运输时应防止雏鸡脱 水,应补充水分。
运输时鸡盒内温度应保持18℃以上,并注意通风。
夏季注意防暑,冬季注意保温。
4、雏鸡的饲养管理( 1)开水、开食①尽快将雏鸡均匀地放在饮水器附近,在开始的2 ~ 3 小时内让 雏鸡先自由饮水,水温 30℃,加 5%的红糖或者白糖, 1-4 天的饮水中 添加环丙沙星或者氧氟沙星等抗生素以预防雏鸡白痢。
浅谈蛋鸡育成期饲养管理技术

Hale Waihona Puke 浅谈蛋鸡 育成期饲 养管理技术
李冬梅 ( 黑龙 江省 齐 齐哈 尔市梅 里斯 达斡 尔族 区达 呼店 镇 畜牧站 1 6 1 0 2 5 )
对 于 蛋 鸡 的 饲 养 ,通 常 人 们 只 对 雏 鸡 与 产 蛋 鸡 比 较 关 注 , 而 对 于 育 成 期 的蛋 鸡 却 不 够 重 视 。 饲 养 育 成 期 的 蛋 鸡 , 对 日后 产 蛋 鸡 生 产 机 能 水 平 的发 挥 ,有 着 至 关 重 要 的 作 用 。 而 它 又 是 直 接 影 响成 年 蛋 鸡 体 型 的 大 小 及 是 否 高 产 的 决 定 性 因 素 。 所 以 ,加 强 对 蛋 鸡 育 成 期 的饲 养 管 理 技 术 是 十分 必 要 的 .饲 养人 员 需 提 高 重 视 度 。
4 . 2 更 替 饲料
必 须 每 日对 饮 水 器 进 行 清 洗 。放 置 在 固 定 的位 置 上 。夏 季 时 需 不 停 更 替 饮 水 ,条 件 允 许 可 供 应 常 流 水 , 能让 蛋 鸡 群 有清凉水可饮。
3 . 2 饲料 限制
在 此 时 期 需 要 及 时对 日粮 的 配 方 进 行 调 整 。 一 旦 蛋 鸡 群 满 足 体 重 标 准 及 性 成 熟 ,需 停 止 限制 饲 料 ,供 应 全 价 饲 料 , 可在饲料里加进石粉或贝壳粉 1 ~ 2 % ,用 来 补 充 鸡 体 的钙 质 , 并 为 蛋 鸡 以 后 产 蛋 做 好 准 备 。 更 替 饲 料 应 逐 渐 进 行 , 以免 蛋 鸡 机 体性 能 出 现紊 乱 .引 发 疾 病 。
3 . 8 环 境 影 响
维 持 蛋 鸡 群 的 均 衡 度 ,需 筛 选 出 较 弱 体 质 、较 轻 体 重 、 残疾染病等一些不达标的蛋鸡。
罗曼褐蛋鸡养殖技术

罗曼褐蛋鸡养殖技术概述:罗曼褐蛋鸡是高产蛋鸡,但想要使其发挥高的生产性能,则需要掌握其养殖技术,采取科学的饲养与管理,否则它的高性能难以得到**的发挥。
针对罗曼褐蛋鸡的养殖技术,本文介绍如下:6周前渐减光照时间,8周—18周龄维持8**光照时间,从体重达到1450g时,开始加光刺激,加光应每周增加一次,达到16**要有8次增加。
2、开放式饲养6周前渐减光照,8周—18周恒定最长自然光照时间,体重达到1450g时,开始加光刺激,直到16周—17周维持到产蛋结束。
二、育成期的饲养管理育成期的饲养管理以**体重的适当增加为目标,以期开产前体重达到1450g/只。
从9周龄开始改为育成料,14%—15%粗蛋白,2750—2800kcal/kg,3%以上的纤维质。
3%以上的纤维质有利于培育小母鸡良好的胃口,以便获得满意的产蛋高峰和高峰持续性。
从育雏期开始,加强体重抽测,充分了解鸡群的舍饲的条件,如:密度,饲喂及饮水空间,饲料及饮水的品质,温度、湿度、通风的管理,断喙、饲喂器及饮水线的管理。
根据不同地区疫病的流行情况,结合本场的实际条件,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疫苗的免疫接种应严格按照疫苗生产厂家的要求。
**疫苗的操作建议尽量在16周转群前进行完毕。
三、产蛋期的饲养管理产蛋料与育成料的热能相差不要超过50大卡/公斤,否则会影响鸡只的进食量。
夏季可以在饲料中添加油脂,改善因天气炎热造成采食量减少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油脂的添加以(用7天,停7天)间断循环使用的效果较好。
鸡群应在16周龄前转入产蛋舍,并完成最后一次疫苗接种。
体重达到1450g/只时,开始加光刺激(大约在19周—20周)。
体成熟与性成熟的互动关系体成熟与性成熟同步19周开始加光刺激(体重达到1450g/只),同时换18%蛋白的产前料或产蛋料。
体成熟早于性成熟18周前体重达到1450g。
从体重达到1400g时开始加光刺激,加光1周—2周后,再换育成料为产前料或产蛋料。
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要点作者:孟海霞来源:《科学种养》2012年第09期蛋鸡育成期是指7周龄到产蛋前这一时期。
育成前期(7~12周龄)是骨骼、肌肉、内脏生长的关键时期,在12周龄前大约95%的骨骼完成生长,这也决定了成年母鸡体型的大小;育成后期是腹腔脂肪增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这期间腹脂增长了9.5倍,如果体内脂肪沉积过多,将直接影响蛋鸡的产蛋性能。
现将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要点介绍如下:一、控制育成期母鸡的体重育成期母鸡的体重是充分发挥遗传潜力、提高生产性能的先决条件,同时也直接影响母鸡的开产日龄、产蛋量、蛋重和产蛋高峰维持期。
育成期体重如果低于或高于标准体重,都会无产蛋高峰或产蛋高峰维持时间短。
育成期由于受转群和免疫等影响,鸡群采食量减少,增重停止或减慢,可适当提高日粮营养浓度,也可喷少量清水于饲料表面或每天增加饲喂、匀料次数,刺激鸡群采食,增加采食量,确保体重的增长。
在育成后期,饲料中的能量不应过高,冬季鸡群食欲好时,要注意适当控制喂料量。
16周龄以后就应注意供给营养平衡的蛋白质,让育成期母鸡的卵巢能顺利发育,适时开产。
二、重视育成期母鸡骨骼发育情况育成期母鸡跖骨长度的大小对于日后母鸡产蛋成绩的影响程度大于育成期母鸡体重的影响程度,所以,在育成期一定要高度重视母鸡的骨骼发育情况。
跖骨长度均匀度的调整必须在14周龄之前,重点调整跖骨长度小的母鸡。
具体措施如下:降低饲养密度,增加日粮中氨基酸、钙、磷、维生素D的浓度,满足料位和水位,增加户外运动量,加强通风,保证鸡舍内的空气质量。
三、提高育成期母鸡的均匀度后备母鸡的均匀度是指体重和跖骨长度两个方面,无论是体重均匀度或跖骨长度均匀度每提高1%,可使每只母鸡在1个产蛋周期内平均多产4枚蛋。
后备母鸡体重均匀度的具体要求是10周龄时≥70%,15周龄时≥75%,鸡群的体重平均数与标准体重的差异≤5%;后备母鸡跖骨长度均匀度的具体要求是7周龄时≥75%,10周龄时≥80%,13周龄时≥90%,14周龄时≥9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 能适 时 开产 , 具 备 维 持持 并
续高 产 的体 力 :骨骼 发育 良好 , 骨 骼 发 育 应该 和 体 重 增 长 相 一
是指鸡 生长 发育 到一 定 阶段 , 生
殖器 官和 副, 的 发 育 已经 基 l 生征
否进行 全群 治疗 , 免疾病 在鸡 避 群 中蔓延 。选 药时 , 用敏感 性 要
的范 围之 内 : 有较 强 的抗 病 能 具 力 ,产前确 实做 好 各种 免疫 , 保
收 稿 日期 : 0 2 0 — 5 2 1— 7 1
23 育成 鸡 的 限制 饲 养 育 成 . 后期 应采取 限制饲 养 , 别是对 特
内外环 境兼 顾 , 内消毒 每 天一 舍
达到体 成 熟。
21 均 匀度管理 。 匀度指平 .. 2 均 均 体 重± O l %以内 的鸡只 数 占总 称 重鸡 只数 的百 分 比 , 是体 现体 重控制 的一 个重要指标。高产鸡
群的均匀度 一般 应在 8 %以上。 5 22 控 制 鸡 群性 成 熟 . 性成 熟
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技术
孟 海霞 ( 山东省 昌乐 县畜牧 兽 医局 , 山东 昌乐 2 2 0 ) 6 4 0
中图分类 号 :8 1 ¥3 . 4
文献标 识码 : C
文 章编号 :0 1 8 6 (0 2 0 — 0 2 0 10 — 9 4 2 1 ) 8 0 4 — 2
1 育 成 鸡 的 生 长 发 育 特 点
证 鸡群 能安 全渡过产 蛋期 。
21 关注 鸡群 体 成 熟 . 体 重 是 鸡 群发挥 良好 生产 性 能的基础 ,
中型蛋鸡 , 目的是 防止 育成 鸡在
1 2周 龄 之 后 体 内 沉 积 过 多 脂 肪 , 响产 蛋 能 力的发 挥 。一般 影
蛋 雏 7周龄 到产 蛋前 ( 一般
为7l ~ 8周龄 ) 的鸡称 为育成 鸡 。 育成前 期是 骨骼 、肌 肉 、 内
是 鸡群体 成 熟的重 要依 据 , 能够 客 观 的反应 鸡群 的发育状 况 。 如
情 况下 , 饲喂 量维 持在 鸡熄 灯前
能吃尽就 可 以 了。 当然 ,源自要 的 重脏生 长 的关键 时期 , 随着采 食量
251 温度 控 制 。 鸡 合 适 宜 温 . . 度 在 1 ~ 2℃之 间 ,冬 季 不 能 82 低 于 1 , 季最 好 不 要 高 于 3℃ 夏 3 5℃。 春 季 节 , 械 通 风鸡 舍 冬 机
则 鸡群 开产 整齐 ,产蛋 高峰 高 , 产蛋 高峰期 维持 时间长 。 211 体 重 管理 。 .. 育成 期 每周按 照鸡 群 5 1% 比例 抽 测 体 重 %~ 0 ( 群体 小时可 普测体 重 )随时关 , 注鸡 群体重 增长 情况 , 判断是 否
还 是 根 据 每 周称 测 的体 重 情 况 来 调 整 饲 喂 量和 饲 料 的 营养 水
注 意 观察 鸡 群 情 况 并 在 免 疫后
7 1 d检 测抗 体 滴度 ,确 保 达 ~4
开 始 缓 慢 发 育 ,8周 龄 时则 迅 l
速发 育 。 2 育成 鸡的饲 养管 理重点
标, 一般 新城 疫抗 体血 凝平 板凝 集试 验 不低 于 7 禽流 感 H , 5株 、 H 4株 不低于 6 H , 9株 不 低于 7 , 各种抗 体 的离散度 均在 4以内 。 242 日常 消毒 。 .. 日常消 毒时 要
的重 要时 期 , 期间腹 脂增 长 了 这
9 。 , 5倍 如果 体 内脂肪 沉积 过 多 ,
将直接影 响蛋鸡的产蛋性 能。
蛋鸡 的生殖 系统 从 1 2周龄
达到体 成熟 。 成 熟判定 以品种 体
的标准 体重 为依据 , 实 际生产 在 中 1 ~ 8周 龄 体 重 在标 准 体 重 71 的± 0 1 %范 围 内 ,即可认 为鸡群
本完成 , 备 了生殖 能 力。可 以 具 根据 体 重情 况 对 光 照 及 饲 料进
行控 制 , 确保 体成 熟 与性成 熟 的
同步 。
致 : 重 均 匀 , 求 7 %以上 的 体 要 5
鸡体 重在平 均体 重 的 09 11 .~ . 倍
隔离 , 尽 快查 找 原 因 , 定 是 并 决
的不 断增加 , 鸡体 本 身对钙 质沉 淀 、 累 能 力 有所 提 高 , 积 而前 期
的体 重决 定 成 年 后 鸡 的 骨骼 和 体形 的大 小 , 大约在 1— 2周龄 ll
就完成 了骨骼 生长 的 9 %; 了 5 到
果鸡群体 重达 标整 齐 , 骨骼 发育 良好 ,并且 能够 与性成 熟 同步 ,
平。
24 加 强 疫 病 防 治 .
241 免疫 管理。 鸡育成 期 的 . . 蛋 免 疫接 种较 多 , 根据 当地 的流 要 行 病制定 免疫 程序 , 择质 量过 选 关 的疫 苗和 适宜 的接种 方法 。 免 疫 时 要减 少 鸡群 的应 激 , 免疫 后
育成 后期 , 是腹腔 脂肪 增 长发育
四川畜牧兽医 ・0 2 8 ・ 2 1 ・ 期 总第 2 2 6 期
强、 高效 、 毒 、 济 的药物 。 低 经
25 加 强 环 境 控 制 .
应 抓住 重点 , 使后 备母鸡 的开产 体重、 骨骼 发 育 、 性成 熟 时 间这
重均 匀度不达 标 的鸡群 , 先将整 个 鸡 群 分 为 大 、 、 三 个饲 养 中 小
蛋鸡 育 成 期 的 培 育 目标 是
培 育 出 具 备 高产 能 力和 有 维 持
长久 高产体 力 的青年 母鸡群 。 为 了达 到 这个 目标 , 求培 育 出的 要 青年 母鸡 具备 以下特 征 : 重 的 体 增 长 符 合标 准 ,具 有 强 健 的体
次 , 外 消毒 每 天 两 次 , 毒 前 舍 消 注 意环 境 的清 扫 以保 证 消毒 效 果。 消毒 药严 格按 照配 比浓度 配 置并 定期更 换消毒 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