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放大镜课件

合集下载

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5课《放大镜》说课稿

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5课《放大镜》说课稿

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5课《放大镜》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5课,放大镜是生活中常见工具,学生熟悉放大镜,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本科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让学生对认识了解放大镜,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放大镜的作用,使学生形成认识工具,利用工具的习惯。

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兴趣基础和认识。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放大镜是凸透镜,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凸起;用放大镜观察事物可以看到更多的细节。

2、过程与方法:对比能放大图像的物体的共同点,探究放大镜镜片的特点。

对比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发现更多细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三、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经过科学的探究过程,并综合运用比较法,发现法,在学生充分探究的同时,运用讲解、点拨、启发、评价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源动力。

2、说学法:为了积极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力求将学生的知识、能力、情趣等心理素质融为一体。

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让学生在探究中建立科学概念,经历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一、问题与猜测课前老师准备了邮票,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邮票上印有什么图案?通过用肉眼观察邮票上的图案,学生会发现观察起来很困难,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看得更清楚呢?”,从而引出工具——放大镜,自然的引出本节课题。

二、探究与实践活动一:认识放大镜1.观察实验桌上的手持放大镜,它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2.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放大镜的结构,教师巡视指导。

(结合教科书,教师提示学生用手触摸镜片,感受与普通镜片的不同。

)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此环节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放大镜,通过眼和手等感官来感受放大镜的镜片与普通镜片的不同,并运用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认识放大镜的构造。

2024年小学科学1《放大镜》课件

2024年小学科学1《放大镜》课件

2024年小学科学1《放大镜》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科学1《放大镜》一课,涉及教材的第三章第一节,主要内容为放大镜的构造、使用方法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详细内容包括放大镜的原理、使用技巧以及观察物体时的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放大镜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发现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放大镜的使用技巧及观察物体时的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放大镜的构造、原理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放大镜、教学课件、实物模型。

学具:每组一个放大镜、观察用的物体(如昆虫、植物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用放大镜观察的有趣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放大镜的构造、原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放大镜的基本知识。

3. 实践操作:a. 教师演示如何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b.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观察指定的物体,并记录观察结果。

c.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使用放大镜的错误方法。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并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周围环境,发现问题并解决。

六、板书设计1. 放大镜的构造:镜片、镜柄、支架。

2. 放大镜的原理:凸透镜成像。

3. 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正确持镜、调整距离、观察物体。

4. 放大镜的应用:观察物体、发现问题。

七、作业设计a. 你观察到了什么?b. 你发现了什么问题?c. 你是如何解决问题的?2. 答案:根据学生观察的实际情况,给出合理的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放大镜的基本知识,但在使用放大镜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持镜方法不当、观察距离不合适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放大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医学、科研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课件(共32课,636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课件(共32课,636页)
老光镜是凸透镜
6、放大镜能显现物体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 )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前节知识回顾
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电视机屏幕其实是由 红 蓝 三种颜色组成。
、绿 、
2、放大镜的特征是 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光线通过放大 镜会发生 折射 。
• B、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 中间较厚(凸起)
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高
•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透镜的中央厚度 有关,与放大镜的直径大小无关。
凸透镜和凹透镜
• 老光镜镜片是凸透镜
(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 的是英国的格罗斯泰斯特
• 近视镜镜片是凹透镜
英国科学家培根设计并制造 出了眼镜)
。放大装置

判断
1、苍蝇在光滑的玻璃上不掉落和它脚上的构造有关。( √ )
2、很多昆虫的嗅觉灵敏和它们的触角有关。( √ )
3、借助放大镜,我们观察到了昆虫世界更多的私密。(√ )
4、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 )
5、蟋蟀的“耳朵”跟我们人的耳朵一样,都长在头部。 ×
()

6、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蜻蜓的眼睛是复眼。( )× 7、苍蝇在竖直光滑玻璃上不会滑落,跟它翅膀有关( √)
练习
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电视机屏幕其实是由 红 、 绿 、 蓝 三种颜色组成。
2、放大镜的特征是 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光线通过放大 镜会发生 折射 。 3、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 水晶 琢磨而成的。最早提出放 大装置的应用的是英国的 格罗斯泰斯特,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是由 培根 设计制造的。
作业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放大镜 说课稿 小学科学说课稿 六年级科学说课稿

放大镜 说课稿 小学科学说课稿 六年级科学说课稿

放大镜说课稿小学科学说课稿六年级科学说课稿标题:放大镜说课稿引言概述:本文将环绕放大镜这一小学科学知识展开说课稿,通过引导学生认识放大镜的原理和应用,匡助他们理解光学原理,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一、放大镜的原理1.1 放大镜的结构放大镜通常由一个凸透镜组成,其中凸透镜的两面分别是凸面和凹面。

1.2 光的折射当光线通过凸透镜时,会发生折射现象,使得光线聚焦在一个焦点上。

1.3 放大镜的放大效果通过凸透镜的聚焦作用,放大镜可以使物体看起来更大。

二、放大镜的应用2.1 放大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放大镜常用于观察小物体,如看书、观察昆虫等,匡助人们更清晰地看到细节。

2.2 放大镜在科学实验中的应用科学实验中常用放大镜观察微观世界,如观察细胞结构、观察化学反应等。

2.3 放大镜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医生常用放大镜进行检查和手术,匡助他们更精确地操作和诊断病情。

三、放大镜的种类3.1 手持式放大镜手持式放大镜适合在日常生活中携带和使用,如阅读、绘画等。

3.2 台式放大镜台式放大镜适适合于实验室、工作室等需要长期观察的场合。

3.3 数码放大镜数码放大镜结合了数字技术和光学技术,可以将放大的图象显示在屏幕上,方便观察和记录。

四、放大镜的制作4.1 材料准备制作放大镜需要准备透明的凸透镜、支架等材料。

4.2 切割和组装将凸透镜切割成合适大小,并用支架固定在适当位置。

4.3 调试和测试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调试和测试,确保放大镜的效果和质量。

五、小学生如何学习放大镜5.1 观察实验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放大镜,观察不同物体的放大效果。

5.2 课堂讨论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讨论放大镜的原理和应用,激发他们的思量和探索精神。

5.3 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放大镜,如观察植物、昆虫等,加深对放大镜的理解和应用。

结语:通过本文的说课稿,希翼能够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放大镜的原理和应用,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水滴放大镜》课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水滴放大镜》课件
水滴放大镜
问题与聚焦
同学们,你们用过放大 镜么?放大镜有哪些功 能?
分析与设计
是什么给人类 发明放大镜的 启发呢?
我们也来制作 一个放大镜吧!
细心观察,发现天然的放大镜
材料与工具
配套器材:
配套:滴管、橡皮泥、方格纸、 电线。 环绕橡皮泥,制成 放大镜框和手柄。
圆圈大小不同,圆圈( )的容易制作出水滴放大 镜。经过实验探究,直径为( ) 毫米的水滴放 大镜效果最好。
对一滴小水滴而言,水面像紧紧缚着一层水膜。 是的,这就是液体的表面张力。在水的表面张力作 用下,小水滴形成了中间凸边缘薄的凸透镜。利用 光的折射,呈现放大的效果。凸起程度越大,放大 倍数越大。
② 用铅笔钻洞,在洞中滴水。 ③ 用滴管调节圆圈中的水量。 ④ 再做几个不同大小洞的水滴放大镜,试一试,对
比放大效果。 ⑤ 放大效果可以用网格纸观察。
展示与评价
放大效果探究
放大成像中,中间扭曲( )边缘扭曲( )。圆 圈大小相同,水越多,水滴表面弧度越( )放大 倍数越( )成像的扭曲程度越( )。
拓展延伸
1. 利用盐、洗洁精等材料改变水的表面张力, 再观察水滴放大镜,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 水滴放大镜能够聚光生教火科版么?(需家长陪 同,严禁个人实验)
3. 水滴显微镜:用一只激光笔照射水滴放大 镜,你发现了什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放大镜》教案(2021新版)4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放大镜》教案(2021新版)4

1.放大镜【教材简析】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在学生使用过放大镜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带着新的问题,通过观察和比较的方法,进一步了解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发现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后续学习观察工具的演变奠定基础。

本课聚焦部分提出了“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的问题,明确了本课的研究对象是“放大镜”,实现了从使用放大镜到研究放大镜的转变,问题指向放大镜的结构特点,引起学生观察镜片的兴趣。

探索部分由两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

通过三种不同功能镜片的比较,发现放大镜与其他两种镜片在结构上的不同特点,从而了解放大镜是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

通过观察比较,学生初步建立放大镜镜片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联系。

第二个活动是比较放大镜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这一活动指向凸度对放大镜放大倍数的影响。

在研讨环节中,“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镜片的放大倍数跟什么有关?”这三个问题引发学生对放大镜的结构、功能以及结构与功能之间关系地思考。

在拓展部分,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自制放大镜,目的是通过实践活动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放大镜特点的理解,通过活动,认识到和放大镜一样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具有放大功能。

【学情分析】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一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他们的科学学习,他们知道放大镜的功能,但大多数学生没有主动观察过放大镜的结构,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及相互关系并不了解。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学生通过使用放大镜知道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多种镜片知道放大镜又叫凸透镜,镜片是透明的,中央厚边缘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

[科学探究目标]学生通过资料阅读和实践操作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不同镜片的活动发现放大镜的结构特点。

学生通过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体验放大镜的功能。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课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课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1、教学时间可能不够:因为液体干得比较慢。 (特别是糖溶液) 2、只是观察了学生自己制作的结晶体,学生并没 有感受到晶体的世界有什么神奇,很难引发他们 的惊叹和好奇。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点建议:
在观察活动后播放一些晶体放大后的图 片,介绍一些人类对晶体开发利用的成果。 一则,可以使学生领略晶体世界的奇妙,二 则,学生在遗憾自己无法亲自观察到这么美 丽的晶体时,同时产生的是对更先进的观察 工具的渴望。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的目标定位:
拓展观察范围,激发观察兴趣, 在活动中体会到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 知道我们身边有一个看不见的世界,那里有 无穷的奥秘,惊叹人类的研究成果。 尝试借助显微镜独立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在知识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是开放性的, 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希望他们有较多的发现。
难点:
1、自制显微镜的制作指导和学 生制作时出现的问题。如果导致教学 时间的不足,问题出在教师的指导和 学生的动手能力上。
2.如果学生制作占有了过多的时 间,P11的教学活动怎么处理?删掉吗?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命世界 1.7 在显微镜下我们发现了什么
不要求学生做得很好,但要知道 一定的格式和要求,尽量按照要求去 做。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研究成果的交流
交流汇报的方式是多样的,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定合适 的形式。
课本上列举了 “蚜虫和它的天 敌—草蛉”的一个范例。
“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是对 蚜虫和草蛉进行比较深入的跟踪观察。 观察者从蚜虫和其天敌草蛉的肢体、 进食、伪装等几方面,以及它们的关 系,作了比较细致的观察和生动具体 的记录、描述。正是希望我们的学生 也能做这样的描述和记录。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微小世界》单元整理课教学课件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微小世界》单元整理课教学课件

微生物 与健康
医药方面 食品工业
巴斯德消毒法、遏制传染病 …… 酿酒、面包、泡菜、酸奶 ……
污水和垃圾处理 微生物分解有机物 ……
培育优良品种 杂交水稻 ……
11
了解一下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吧!
最高视力只能看清 约 0.1毫米大小的 物体,观察到小昆 虫等
图像可以放大几倍到 几十倍,观察到生物 的一些较小的器官和 组织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微小世界》单元
《微小世界》单元整理
让我们一起来梳理单元知识吧!
认识放大镜 认识显微镜和用显微镜 观察身边的微小世界
认识微生物与健康 的密切关系
2
先了解一下放大镜吧!
放大镜 (凸透镜)
放大镜的作用 放大物体的图像
放大镜的特点 放大镜的倍数
自制放大镜
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与镜片凸度有关 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3
你知道显微镜吗?
显微镜的结构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玻片标本的制作 显微镜的观察
4
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将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可 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5
了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安放
2.对光
3.上片
4.调焦
5.观察
6
比较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
7
学会制作玻片标本
1.切开洋 葱取内表 皮
2.在载玻 片上滴一 滴水

3.把洋葱表 皮放在水滴 中央
4.放盖玻 片,不要 有气泡
5.在盖玻片 一侧滴碘 酒
6.用吸水纸 吸取多余 水分
8
一起用显微镜观察微小世界吧!
细胞 生物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水中微小的生物 具有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会运动,能繁殖等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放大镜课件
小学科学放大镜课件
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小学科学放大镜课件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
1、放大镜2个,手撕的报纸(有图片)、计算机屏幕、布料、记录表。

2、放大镜片1、放大镜片2、凹透镜、普通玻璃片、围棋子、记录表。

滴管、玻璃片、烧杯、水、装水的矿泉水瓶、。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这是什么?”生:放大镜。

师板书并
问:“大家还记得我们用放大镜观察过什么吗?”“你们平时玩过放大镜吗?”
2、学生回答,教师继续问:你还知道放大镜有哪些用途或者哪些工作需要用到放大镜吗?
3、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结合展示图片。

4、小结:用放大镜观察比肉眼观察有什么好处呢?
二、放大镜的使用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根据学生的演示师出示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出示:
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报纸的字、图片和边沿、布料和电脑屏幕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记录单上。

【拿出放大镜,报纸、布料、记录表】
3、分组观察
4、交流,师小结: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我们注意到它的特点了吗?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这些物品,请同学们找一找。

完成实验记录表。

2、带着实验记录表分组实验。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放大镜
放大物体的图像
透明、中间厚边缘薄——凸透镜
凸度大,放大倍数大
1、下列透明玻璃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A 、 B、 C 、 D 、
3、下面是不同放大镜的侧面图,其中()放大镜的` 放大倍数最大。

第小组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观察记录表
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进行对比
观察的物体
新发现
报纸

图片
边沿
布料
电脑屏幕
放大镜的特点记录表
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
镜片1
镜片2
镜片3
玻璃片
围棋子
能否放大物体图像
我们发现能够放大物体图像的物体的共同点有:
放大倍数较大的是
我们觉得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放大镜的()有关。

A.直径大小
B.厚度
C.凸度
D.都有关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遇到了一个意料之外的问题,(当然也可以避免发生,但是我忽视了)。

我让学生提取晶体,当年学生制成了糖水和盐水两种液体,我随口就说你们随便提取那种晶体吧!好了,有点学生提取盐的晶体,有的学生提取糖的晶体。

当时我还暗自得意,这下子学生有收获了。

但是事情并没有向着我预料的方向发展:提取盐晶体的小组没有问题,能够提取到白色的晶体,但是提取糖的晶体的小组就不对了,加热的玻璃片开始没有变化,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加热的糖水开始变成咖啡色,慢慢的开始颜色变深,呈褐色了,还有一股香味,学生高兴极了,继续加热并没有出现糖的晶体,继续冒泡,我马上想到生活中的现象了,做红烧肉的时候把糖直接加热就可以溶化了,我犯了一个生活中的错误,这个可怎么办啊?当控制好学生后,我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的?学生说了很多,基本都是停留在推测的表面。

具体什么原因,我也把握不准,解释说盐和糖的熔点不同,盐的熔点比较高,而糖的熔点比较低。

上帝保佑,希望我解释的对!我又问学生,对于今天的提取晶体的实验,有成功也有失败,你有什么想法?学生说了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最让我高兴的是有一个学生说:一种提取晶体的方法不能适用于所有的物体,每个物体都应该有独特的提取晶体的方法。

我很高兴,学生在科学方法方面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