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蜂螨的防治策略和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蜜蜂染上疾病怎么办?蜜蜂常见疾病的规律与防治

蜜蜂染上疾病怎么办?蜜蜂常见疾病的规律与防治

蜜蜂染上疾病怎么办?蜜蜂常见疾病的规律与防治蜜蜂是农村常见的养殖项目,有着很高的养殖价值。

而在蜜蜂的养殖过程中,常常会感染上一些疾病,如爬蜂病、白垩病、幼虫腐臭病等,将严重危害到蜂群的群势,进而导致减产。

那么,蜜蜂染上疾病怎么办?现将蜜蜂常见疾病的规律与防治介绍如下。

一、大小蜂螨1.规律及症状:夏、秋季,大蜂螨寄生率高,小蜂螨危害也开始严重。

巢门前,有残翅不全幼蜂爬出,经肉眼辨认有的蜂体上附有蜂螨。

在割除雄蜂脾时,能发现大幼虫、蛹体上附有大蜂螨,有时见蜂体上附有蜂螨。

将新出房子脾抖蜂后,能发现小蜂螨在子脾上乱爬。

2.防治:经常割除雄蜂蛹,清除雄蜂房内蜂螨。

在6月上旬,主要蜜源结束后,继箱群可挂氰菊酯(螨扑)治螨。

在小蜂螨寄生率上升时,用升华硫均匀刷在封盖子脾上,5天1次,连续2-3次。

7月份,在椴树、荆条大流蜜前期可关王或采用处女王交尾,造成断子,让蜂螨暴露在蜂体或巢脾上,再挂氟氨氰菊酯条治螨。

大流蜜期不用药,预防蜂药污染蜂蜜。

二、爬蜂病1.规律及症状:南方一般在春季4-5月份油菜花期,北方5-6月份洋槐花后期、荆条花期易发此病。

西方蜜蜂爬蜂病,主要由螺原体、孢子虫等病原综合引起的青壮年蜂病。

病蜂爬出箱外,行动迟缓,不能飞翔,聚集在低洼地或草丛中。

有的死蜂双翅展开,吻伸出,但不同于农药中毒。

2.防治:药物防治可用柠檬酸。

继箱群每晚喂500毫升药物糖浆,内含2克柠檬酸。

每天1次,连续喂3次,停3天,再喂3次。

三、白垩病1.规律及症状:一般发生在春季及初夏,外界气温19-30℃,空气潮湿。

由蜂球囊菌寄生引起的蜜蜂大幼虫死亡的真菌性传染病。

在巢门口可发现有灰白色或黑色片状硬质幼虫体。

患病巢房封盖不齐有凹陷、穿孔。

死亡的幼虫呈干枯状,白色或灰黑色,无臭味,无粘性,易被清除。

2.防治:此病发病后不易治愈。

蜜蜂春繁时,不喂来历不明的蜂花粉,箱内换入茶花花粉脾或喂茶花花粉可减少白垩病发生。

发病轻时,可用药物治疗,用丙酸钙加入糖浆喂蜂,继箱每群喂糖浆0.5千克(含丙酸钙0.5克)。

谈意蜂蜂螨防治

谈意蜂蜂螨防治

24APICULTURE OF CHINA谈意蜂蜂螨防治邱汝民 沈晶晶│文浙江长兴意蜂蜂业科技有限公司近几年,感觉意蜂越来越难养,不少蜂农失去了养蜂的信心。

蜂螨危害与蜂群管理、防治季节和防治时间有关,还与长期使用同一种治螨药物有紧密关系。

养蜂人需要交流治螨经验,共同提高养蜂技术,不断创新防治方法。

一、大、小蜂螨危害特点在意蜂饲养过程中,大蜂螨和小蜂螨危害造成蜜蜂大量死亡,以致全群覆灭。

1.大蜂螨的特点大蜂螨最适宜温度32℃~35℃,在13℃以下会被冻僵。

雌螨在脱离蜂巢的常温环境下能生存7天,在未封盖子脾存活15天,在封盖子脾存活32天,在成年蜂体表可以生存60~90天,最长可达180天。

大蜂螨繁殖1个周期大约10天。

2.小蜂螨的特点小蜂螨的发育有4个阶段:卵,幼虫,若螨和成螨。

从卵到成螨整个发育周期为4.5~5天,最适宜温度为31℃~36℃,小蜂螨寄生在成蜂上成活1~2天,形状椭圆形,0.54mm。

雌螨刚产下的卵很快孵化,50小时左右蜕皮为成螨,1只雌螨能产卵1~6粒。

二、春繁治螨春繁是开始防治蜂螨的好时机。

春繁三步骤:其一,养蜂场地彻底消毒,可以用生石灰1︰10配比喷洒场地;其二,蜂箱、巢脾和养蜂工具都要全面消毒,把消过毒的巢箱用清水洗净、晒干备用。

巢脾消毒可用硫磺熏蒸,三、夏季治螨意蜂经春季的采集活动,蜜蜂在植物花蕊上采集,蜂螨也在传播繁殖。

随着气候转暖,温湿度增加,蜂螨繁殖的适宜气温是32℃~35℃。

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1.蜂群分区管理防控使用分区管理来控制蜂螨的寄生率,时间大致在6月20日左右,根据当地的蜜粉源分布情况而定。

把A排巢箱内的子脾分别提出,放在B排的巢箱内,再把B 排的幼虫脾调入到A排蜂群内,使A排巢箱内无封盖子脾,用水剂治螨药喷雾防治较好。

选用蜂药时要查看厂家生产资质,购买有批文、有批号厂家的蜂药。

喷雾2次即可,因为巢箱幼虫脾是互相调换的,大幼虫小幼虫,层次不齐,大幼虫很快封盖,所以要抓紧时间将继箱、巢箱一同防治。

驱蜂药的配方,防治小蜂螨的方法

驱蜂药的配方,防治小蜂螨的方法

驱蜂药的配方,防治小蜂螨的方法•关于驱蜂药的配方,防治小蜂螨的方法的问题!据达达搜了解到,可以使用艾草或者雄黄来驱蜂,以艾草为例,首先将艾草晒干后并碾磨成粉末,然后用烟熏的方式驱蜂。

在驱蜂时需要戴好防护用品,注意自身的安全,如果使用杀虫剂或农药驱蜂时,不可在人口密集的地方使用,需要选择人烟稀少的地方。

雄黄驱蜂法只适合小范围的蜂群,不适合大范围的蜂群。

•一、驱蜂药的配方1、自制驱蜂药(1)把艾草晒干后碾磨成粉末,以熏烟的方式使用,可以达到驱蜂的效果。

(2)将雄黄洒在门口或者窗口,也具有一定的驱蜂效果。

2、使用驱蜂药蜂注意事项(1)用杀虫剂或农药驱赶蜜蜂时,需要在人烟稀少的地方进行,不可在人口密集的地方使用。

(2)因为市面上杀虫剂的成分一般多为化学制剂,所以人工是无法自行配置的。

(3)雄黄只适合小范围的蜜蜂,当蜜蜂的范围过于庞大时,便达不到良好的驱蜂效果。

(4)在驱蜂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戴好防护用品。

•二、防治小蜂螨的方法1、药物除了可以用螨扑、速杀螨和敌螨1号防治小蜂螨之外,也可以用升华硫防治小蜂螨,在使用升华硫前,首先需要抖落封盖子脾上的蜜蜂,接着把升华硫粉用纱布包住,然后均匀涂抹于封盖子脾的表面,每隔7-10天使用1次,连续使用2-3次即可。

2、两种杀螨剂联合使用悬挂高效杀螨片-螨扑+使用升华硫涂抹封盖子脾既可以杀灭蜂体上以及巢脾上的大蜂螨和小蜂螨,也能杀灭封盖巢房内的螨。

也可以悬挂高效杀螨片-螨扑+使用敌螨1号或者速杀螨,能彻底防治小蜂螨。

3、蜂群内断子防治法一般可根据蜂螨在蜂体上仅能存话1-2天,不能吸食成蜂体血淋巴以及在蛹体上也只能活10天左右的生物学特性,可采用割断蜂群内幼虫的方法防治小蜂螨。

首先把蜂王关闭9天后,然后打开封盖幼虫房,将幼虫从巢脾内全部摇出来,就可达到防治小蜂螨的目的。

4、同巢分区断子防治法(1)方法:首先将1个与隔王板大小相同的隔离板,放置在继箱和巢箱之间(卧式箱则采用框式隔离板),把蜂群分隔成两个区,蜂王在1区中继续产卵繁殖,子脾全在2区,保持有王区内绝对无大幼虫2-3天,等待无王区的子脾全部出房后,保持该区绝对断子2-3天,使小蜂螨全部自然死亡,此法防治效果可达98%以上。

大、小蜂螨的防治策略和注意事项

大、小蜂螨的防治策略和注意事项

大、小蜂螨的防治策略和注意事项大蜂螨的危害特点是成螨体外寄生蜂体,蜂房内繁殖危害幼虫和蜂蛹。

防治可采用蜂群人为断子,使螨无法繁殖,暴露于蜂体上,再用药剂进行治疗。

在蜂群越冬前后无子脾时,加强药剂防治,可以起到保护蜂群安全越冬和压低虫源的作用,是一年中螨的防治的两个重要环节。

本文来自39蜂疗网。

对大、小蜂螨要加强预防措施。

对于目前无蜂螨的国家和地区,检疫是一项重要的措施。

严禁进口有蜂螨的蜂群,限制外来蜂群与无螨地区的蜂群相接触,隔离区的半径宜在5~7千米。

在进行蜂群销售和蜂具的转让时,应认真检查,防止螨害蔓延扩散。

箱内保持充足的饲料,增强蜂群对螨病的抵抗力。

蜂场应处于干燥、向阳、背风地方,蜂箱与巢脾要经常消毒,保持清洁卫生。

防治大、小蜂螨要注意以下几点:1.努力寻找杀螨效果好而对人体安全无机化合物杀螨剂。

2.提倡使用低毒、低残留杀螨剂,或用植物性杀螨剂取代有机杀螨剂。

3.交替使用杀螨剂,防止螨抗药性的迅速形成。

4.合理用药次数。

一般杀螨剂对蜂房内的螨作用不大,因此在繁殖季节,若相隔3天用药一次,至少须连治4次,保证毒杀幼蜂出房后带出的螨。

5.缺蜜季节或蜂场群势不均情况下,要尽可能全场蜂群同时治疗,以免导致盗蜂和围王的损失。

6.流蜜期坚决不用化学药剂治螨。

尽量在晚秋越冬前结合断子治螨。

既能减轻药剂残留量,又可收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7.制定治螨综合治理措施。

以饲养管理方法、热处理方法和生防方法为基础,必要时候使用化学方法。

8.熏烟剂和熏蒸剂的使用一般应在傍晚后蜂群不活动时进行,否则容易造成死亡。

使用后,还须密切观察蜂群状况。

9.贯彻“治早、治少、治了”连续彻底治螨的策略,紧紧抓住蜂群无子脾时大力治螨。

10.先试验后使用。

由于杀螨剂用量因季节、气候、群势、使用方法和螨害程度不同而有差异,所以在大范围使用某种新药剂时,应当对少量蜂群进行试验,以防大量蜂群因药害而造成损失。

蜜蜂螨虫的治疗方法

蜜蜂螨虫的治疗方法

蜜蜂螨虫的治疗方法
蜜蜂螨虫是一种寄生于蜜蜂体内的微小螨虫,它会危害蜜蜂的健康,影响蜂群的发展和产蜜能力。

治疗蜜蜂螨虫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 药物治疗:可以使用一些特定的药物来治疗蜜蜂螨虫,如阿氏酯类、有机磷酸酯类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喂饲或者喷洒到蜂群中进行应用,有助于杀死蜜蜂体内的寄生螨虫。

但是在使用药物时需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避免对蜂群和蜂产品造成不良影响。

2. 温度治疗:蜜蜂螨虫对高温敏感,因此可以通过对蜂巢进行热处理来杀死虫体。

常见的方法是使用特殊的蜂巢加热装置,将蜂巢加热到一定温度,可以有效地杀死蜜蜂螨虫。

但是需要注意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避免对蜂巢和蜂群造成损伤。

3. 机械治疗:可以使用一些特殊的器具来清除蜜蜂体表的螨虫。

比较常见的方法是使用刷子或者刮板等工具,轻轻刮除蜜蜂体表的螨虫。

这种方法相对简单易行,对蜜蜂损伤较小,但需要持续性的控制,以防止螨虫再次繁殖。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还可以采取一些管理措施来预防和控制蜜蜂螨虫的感染,比如注意蜂箱的清洁和消毒、合理的蜂群密度控制、定期检查和监测蜂群健康情况等。

同时也可以选择耐螨品种的蜜蜂来培育,提高蜜蜂体内的抗病能力,降低蜜
蜂螨虫感染的风险。

蜂螨综合防治技术

蜂螨综合防治技术

22APICULTURE OF CHINA蜂螨综合防治技术张春明│文山东德州市农业农村局253000大蜂螨和小蜂螨是危害西方蜜蜂两种主要的外寄生螨,寄生大蜂螨的蜜蜂发育不良,体质衰弱,采集力下降,寿命缩短;寄生大蜂螨的幼虫,有的在幼虫期死亡,有的在蛹期死亡,幸而羽化成蜂的,也常是翅足残缺不全,出房后不能飞翔。

因此,受大蜂螨侵害的蜂群常常会死蜂、死蛹遍地,幼蜂到处乱爬,群势迅速衰退。

小蜂螨可以使蜜蜂的幼虫和蛹严重受害,它不但可以使幼虫大批死亡,而且也可使蛹和新出房的蜜蜂变得残缺不全,蜂群中可见子脾上有不少的巢房盖被咬破,有的幼虫未化成蛹就死去,有的化蛹后不能羽化,有的羽化出房时,翅膀残缺不全,幼蜂发育不良,在巢门前或场地上乱爬。

螨病严重的蜂群,由于新蜂不能产生,成年蜂大批死亡,蜂群迅速削弱,甚至全群覆灭。

大蜂螨已在世界范围蔓延,危害日益严重,已经引起世界养蜂界的严重关注。

小蜂螨最早在亚洲对蜂群造成危害,现在也逐渐向世界蔓延,小蜂螨繁殖期短,爆发迅速,是一种比大蜂螨危害性更大的蜜蜂外寄生虫。

大蜂螨雌虫呈椭圆形,棕褐色,长1.17mm,宽1.77mm;雄虫较雌虫略小,呈卵圆形,长0.88mm,宽0.72mm。

小蜂螨雌虫体为卵圆形,棕黄色,长1.06mm,宽0.59mm;雄虫虫体为长卵圆形,浅棕色,长0.98mm,宽0.59mm。

大蜂螨和小蜂螨都只能依赖蜜蜂封盖子繁殖,发育周期中都要经过卵、若虫和成虫(螨)三个不同的虫态。

大蜂螨雌虫在子脾即将封盖时潜入幼虫巢房,封盖后两天开始产卵,封盖后第3天开始出现前期若虫,封盖后第7天开始出现后期若虫,封盖后第10天开始出现第二代成虫,到封盖后第12天新长成的蜂螨随幼蜂出房。

1只雌螨能产1~7粒卵,多数产2~5粒,大蜂螨产卵能力虽然很强,但成活率很低,能够形成新雌螨的仅占35.8%,死亡3.8%;形成新雄螨的占17%,死亡9.4%,而不能发育为成螨的占33%。

据推算,大蜂螨的卵期为1天,若虫期为7天,成虫在繁殖期间的寿命为43.5天,最长55天,而越冬时期的大蜂螨成虫寿命可长达3个月以上。

治蜂螨小妙招及注意事项

治蜂螨小妙招及注意事项

治蜂螨小妙招及注意事项蜂螨是蜜蜂常见的体外寄生虫,种类约有100多种,但多数蜂螨对蜜蜂没有危害,对蜜蜂有害的主要来自瓦螨科、厉螨科和跗线螨科,例如瓦螨科的大蜂螨、厉螨科的小蜂螨等,下面来看一看治蜂螨小妙招及注意事项吧!一、危害特点蜂螨一生都在蜂房中繁育并靠吸食蜜蜂血淋巴为生,受害严重的蜂群各龄期幼虫或蛹均显现大量死亡,幼虫死亡后易腐烂且无一定形状,蛹不能顺利羽化且死亡时头部伸出,也可在蜂箱前可见到许多变形的幼蜂,成蜂被蜂螨寄生则寿命将明显缩短且易感染麻痹病。

二、生命周期蜂螨(大蜂螨)的生命周期约6~7天,其中卵期约20~24小时,若螨期分前期若螨和后期若螨两个阶段,前期若螨约52~58小时,后期若螨约80~86小时,发育成熟的雄螨在封盖幼虫房中与雌螨交尾并于幼蜂羽化后死亡,雌螨寄生于成蜂体表或转移到新幼虫房中繁育下一代。

三、常用药物1、触杀剂:触杀剂是接触大蜂螨体表进入虫体而引发中毒的杀虫剂,常用的有杀螨1号、杀螨2号、速杀螨、敌螨1号等。

2、熏烟剂:熏烟剂是燃烧产生烟雾而引发大蜂螨中毒死亡的杀虫剂,常用的有“杀螨2号”纸片烟剂、敌螨熏烟剂等。

3、熏蒸剂:熏蒸剂是利用药物挥发产生蒸气来鸩杀大蜂螨的杀虫剂,常用的有螨扑、升华硫、卫生球、甲酸熏蒸剂等。

四、防治方法1、断子灭杀:蜂螨主要是以蜜蜂为载体寄生的,因此蜜蜂断子期是杀灭蜂螨最有利且最关键的时期,此时可选用高效无污染的治螨药物彻底灭杀藏匿在蜂巢中的蜂螨。

2、带蜂喷药:蜂螨可用杀螨1号、敌螨1号等触杀剂喷杀,具体做法是将触杀剂加水配制成喷雾剂,然后平均喷洒在蜂脾上并喷至蜜蜂体表有一层薄雾后再盖好蜂箱盖。

3、挂药熏蒸:蜂螨可用螨扑、甲酸等熏蒸剂熏蒸,例如可将螨扑呈对角线悬挂在第二个蜂路间,其中强群挂2片,弱群则只挂1片,一样施药2~3周即有明显治螨成效。

五、注意事项1、饲养强群是防治蜂螨最有效的方法,原因是蜜蜂的群势越强对蜂螨的抗击力也越强,例如早春刚越冬的蜂群因群势弱而极易受蜂螨危害。

北方蜂螨的发生与防治

北方蜂螨的发生与防治

35北方蜂螨的发生与防治沈文和│文山西原平畜禽繁育工作站近年来,蜂螨发生严重,越冬蜂群势一落千丈,蜂产品产量下降。

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大、小螨发生发展认识不清,按照惯例进行防治,措施不得力。

夏秋季蜂螨繁殖迅速,不断扩散蔓延,在繁殖适龄越冬蜂期间螨害严重。

一、大、小蜂螨发生消长规律及差异在北方小螨越冬困难,之前资料显示不能越冬,只要翌年不与南转北的蜂群接触,就没有造成危害的可能。

但近年来,我地早春开繁前就发现小螨,在生产期未与南转北蜂群接触的蜂场,小螨也大量存在,且危害猖獗。

大螨越冬顺利,寿命长,繁殖周期长,繁殖速度慢而平稳。

小螨越冬数量少,但繁殖周期短,繁殖速度快而集中。

最新资料表明,大螨雌螨从卵到成螨需8.5天,每只雌螨可在封盖房中产5~7粒卵,但只能取食后隔日产卵,因此发育成熟的螨仅1~2只,成螨雌雄比约1∶1,雄螨在交配后随即死去,不危害蜂群;而小螨从卵到成螨需5天左右,每只雌螨可在封盖房内产1~5粒卵,多为4粒,大多数可发育为成螨,雌雄比接近8∶1。

大螨终年危害成蜂和子脾,高潮不明显,对蜂群危害相对较小;小螨主要危害子脾,集中在越冬适龄蜂繁殖前后,螨情随时有暴发的可能,猝不及防。

前期大螨相对数量多、体驱大、易被养蜂人察觉。

小螨数量少、体驱小、又隐蔽,不易被察觉,特别是接触南转北的蜂群后,很快繁殖起来,养蜂人察觉后危害已经非常严重。

二、大、小螨的检测和防治1.断子期治螨秋季适龄越冬蜂繁殖结束后,幽王断子,结合越冬饲料饲喂情况检查,用药物按正常剂量和方法喷脾2次。

此时蜜蜂体驱膨大,环节伸长,蜂螨外露,蜂群又无子脾,不能隐藏在巢房内,时机最好;或者秋季喂好越冬饲料后用正常剂量和方法喷脾1次,早春开繁前25~30天幽王断子,开繁前用正常剂量喷脾1次。

未幽王的蜂群,应先将房盖割开,然后喷治。

若如此,可基本保证荆条花期前不受螨害,这是主要措施,必须认真防治,不打折扣。

2.繁殖生产期治螨进入繁殖生产期,治螨就不那么容易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小蜂螨的防治策略和注意事项
大蜂螨的危害特点是成螨体外寄生蜂体,蜂房内繁殖危害幼虫和蜂蛹。

防治可采用蜂群人为断子,使螨无法繁殖,暴露于蜂体上,再用药剂进行治疗。

据39蜂疗网调查在蜂群越冬前后无子脾时,加强药剂防治,可以起到保护蜂群安全越冬和压低虫源的作用,是一年中螨的防治的两个重要环节。

对大、小蜂螨要加强预防措施。

对于目前无蜂螨的国家和地区,检疫是一项重要的措施。

严禁进口有蜂螨的蜂群,限制外来蜂群与无螨地区的蜂群相接触,隔离区的半径宜在5~7千米。

在进行蜂群销售和蜂具的转让时,应认真检查,防止螨害蔓延扩散。

箱内保持充足的饲料,增强蜂群对螨病的抵抗力。

蜂场应处于干燥、向阳、背风地方,蜂箱与巢脾要经常消毒,保持清洁卫生。

防治大、小蜂螨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努力寻找杀螨效果好而对人体安全无机化合物杀螨剂。

2.提倡使用低毒、低残留杀螨剂,或用植物性杀螨剂取代有机杀螨剂。

3.交替使用杀螨剂,防止螨抗药性的迅速形成。

4.合理用药次数。

一般杀螨剂对蜂房内的螨作用不大,因此在繁殖季节,若相隔3天用药一次,至少须连治4次,保证毒杀幼蜂出房后带出的螨。

5.缺蜜季节或蜂场群势不均情况下,要尽可能全场蜂群同时治疗,以免导致盗蜂和围王的损失。

6.流蜜期坚决不用化学药剂治螨。

尽量在晚秋越冬前结合断子治螨。

既能减轻药剂残留量,又可收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7.制定治螨综合治理措施。

以饲养管理方法、热处理方法和生防方法为基础,必要时候使用化学方法。

8.熏烟剂和熏蒸剂的使用一般应在傍晚后蜂群不活动时进行,否则容易造成死亡。

使用后,还须密切观察蜂群状况。

9.贯彻“治早、治少、治了”连续彻底治螨的策略,紧紧抓住蜂群无子脾时大力治螨。

10.先试验后使用。

由于杀螨剂用量因季节、气候、群势、使用方法和螨害程度不同而有差异,所以在大范围使用某种新药剂时,应当对少量蜂群进行试验,以防大量蜂群因药害而造成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