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炭公路设计总结(DOC)

合集下载

公路设计工作总结报告

公路设计工作总结报告

公路设计工作总结报告一、工作背景公路是城乡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地区间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公路设计作为公路建设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公路的安全性、通行能力及运行效益。

因此,本报告总结了近期公路设计工作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二、工作内容1. 设计任务本期设计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绘制道路横断面图;2) 编制设计说明书;3) 制定路基填筑计划。

这些任务的完成需要我们进行路线勘测、地质勘探、水文水资源调查等工作,并结合交通流量、地形地貌、土壤力学、环保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2. 设计过程1) 勘测与设计准备:结合实地勘测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确定公路线路,获取相关数据。

2) 设计方案比选:在研究路况、交通流量、地质地形等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多个方案,并进行综合评估。

3) 横断面设计:根据交通量、设计速度、地质条件等,进行纵、横断面设计。

4) 路基填筑计划: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路基填筑的种类、数量和施工工艺。

5) 设计说明书编制:将设计过程、设计参数、技术标准等内容编写成设计说明书。

三、工作亮点1. 综合评估通过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相关软件工具,我们能够对勘测与设计数据进行精确处理,并利用评价指标对设计方案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估,确保设计方案优化。

2. 技术创新本期设计中,我们采用了先进的自动化设计工具,并结合地质勘探技术、土壤力学测试等方法,为公路的线路选择、横断面设计等环节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质量。

3. 环保考虑为了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公路的生态效益,合理设计了边坡绿化措施、护栏等设施,保护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四、存在的问题在工作过程中,我们也意识到了一些问题:1) 缺乏深入的水文水资源调查,可能对设计的水系通行能力评估不够准确。

2) 设计参数或技术标准有待进一步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公路设计总结发言稿

公路设计总结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总结公路设计工作。

在此,我要感谢各位领导对我的信任和各位专家、同仁们的支持与帮助。

以下是我对公路设计工作的总结发言。

一、公路设计工作的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公路建设作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和速度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公路设计作为公路建设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公路建设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公路设计工作的主要任务1. 保障公路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公路设计工作要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为工程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在项目前期,我们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实地考察,确保设计方案的适用性和前瞻性。

2. 提高公路建设质量公路设计工作要遵循科学、合理、经济、实用的原则,确保设计方案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对设计方案的跟踪管理,确保施工质量。

3. 优化资源配置公路设计工作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质、环境等因素,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投资效益。

同时,要注重技术创新,降低建设成本。

4. 推进可持续发展公路设计工作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因素,实现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三、公路设计工作的主要成果1. 设计方案创新近年来,我们公路设计团队在公路设计方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如:针对复杂地形,我们提出了创新性的隧道设计方法;针对恶劣气候,我们提出了抗风抗震的桥梁设计方案等。

2. 工程质量提升通过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加强施工管理,我们公路设计团队所承担的工程项目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例如,某高速公路项目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项新技术,使得该项目的路面平整度、抗滑性能等指标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3. 投资效益提高在公路设计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投资效益,通过优化设计方案、降低建设成本,提高了投资效益。

例如,某高速公路项目在设计阶段,我们通过优化路线方案,减少了土地占用,降低了投资成本。

4. 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在公路设计工作中,我们始终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因素,实现了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公路设计个人总结

公路设计个人总结

公路设计个人总结(一)教学总结工程经济学院龚静敏时光如梭,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又接近尾声了,这一个学期过得充实,也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得到了提高。

本学期一直在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经济学院担任《公路设计》课程的教学、公造专业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和测量实训指导工作等。

下面是我本学期工作的工作总结如下一、《公路设计》课程的教学《公路设计》是我们工程经济学院的公路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它是一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的先修课有工程力学、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土质土力分析与检测、建筑材料检测,后续课有施工组织设计、公路工程造价编制、公路工程施工监理。

本课程旨在通过课堂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工程造价所必须的公路平、纵、横设计;公路路基、路面,交通工程等的结构类型、设计基本知识及一般设计计算方法,为编制公路工程估算、概算、预算、结算、及将来从事公路工程建设、施工、监理等施工员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学期教学的内容主要有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的具体步骤;运用纬地软件进行公路平纵横设计的方法和录像;课程的教学效果以一个四级公路的公路课程设计作为一个评价的标准;我在教学工作中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做到了积极认真备课,努力用心讲课,按时按质地完成作业的批改。

教育的本质工作不是要教会学生学点什么,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会一种学习的方法与技巧。

因此,我在不断的摸索和探讨新的教学方式,以便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学生的素质与学习能力。

教学组织形式依据“公路工程造价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工作项目任务要求设置,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性发展,关注学生素质和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按“工程结构设计重原理,施工技术重工艺,工程计量重规则”的“三重教学”理念,课程教学采取讲授和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对大量容易理解的知识以讲授与讨论为主,对难以理解的重点内容以典型案例式教学为主,既注重课程的知识面,又突出课程教学重点,为学生构建课程知识体系,培养其学习和职业实践的基本能力。

公路设计总结_设计月度总结

公路设计总结_设计月度总结

公路设计总结_设计月度总结经过一个月的公路设计工作,我们小组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果。

在这里,我想对本月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有更好的表现和成果。

一、项目任务及完成情况本月我们设计小组的任务是完成一条长5000米的公路的初步设计。

在项目启动初期,我们小组及时组织会议进行了规划和任务分配,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任务。

其中,我担任了路基设计及详图设计的编制工作。

在整个项目过程中,我们小组密切合作、相互配合,共同推动了工作进展。

经过努力,我们小组完成了公路初步设计的各项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如期完成了项目的方案设计和初步技术经济指标报告。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实地踏勘和方案展示等相关工作。

二、工作成果及亮点在本月的公路设计工作中,我们小组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包括:1. 总体规划方案的编制。

经过多轮方案推敲和讨论,我们最终确定了一条以保证道路通行能力为核心、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设计的公路。

2. 路基设计方案的编制。

我们充分考虑了土质特征及路基固结特性,确定了采用不同厚度的填料和不同道路结构设计方案,以达到提高路面承载力的目的。

3. 详图设计的编制。

在详图设计方面,我们将信息量尽可能的减少、简化图形视觉、加强表达的重点性,使设计看起来更加醒目、简单,更符合当前审美趋势和用户需求。

四、问题及不足1. 设计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技术性问题,导致设计进展缓慢、周期延长。

这是我们设计小组在技术能力方面还需要加强的地方,需要不断学习和跟进新的设计技术、定期集中交流和学习。

2. 在沟通协调方面,我们的沟通效率还有待提高,要在更好地沟通的基础上加强协调和合作、明确各自的职责和进度。

五、下一步计划在今后的作业工作中,我们会继续努力、加强自己的技能,并且在取得本月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在以下方面逐步提高:1. 不断加强课程学习,及时了解新的设计技术及市场趋势,提高设计水平。

2. 加强沟通配合,提高沟通和协调的效率。

3.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改进,进一步提高设计水平和工作效率。

公路设计师的工作总结报告

公路设计师的工作总结报告

公路设计师的工作总结报告
作为一名公路设计师,我在过去的一年里深入参与了多个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工作。

在这篇报告中,我将总结我在这一年里所做的工作,并分享一些关于公路设计的见解和经验。

首先,作为公路设计师,我必须对当地的交通规划和土地利用有深入的了解。

在规划和设计公路时,我需要考虑到周边的环境和土地利用情况,以确保公路的设计能够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同时满足交通需求。

其次,我在设计公路时必须考虑到交通流量和安全性。

我需要根据交通流量的
数据和预测来确定公路的宽度和车道数量,并设计合适的交通信号和标志来保障交通安全。

另外,我还需要考虑到公路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在设计公路时,我会尽量减
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采用可持续的材料和技术来确保公路的环保性。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参与了多个公路设计项目,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例如,我
成功设计了一条连接两个城市的高速公路,该项目得到了政府和当地居民的一致好评。

我还参与了一个环保公路设计项目,通过采用新型材料和技术,成功减少了公路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在未来,我将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和理念,以更
好地为公路设计项目提供服务。

我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创新,我能够为公路设计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的来说,作为一名公路设计师,我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将继续努力不懈,为建设更安全、环保和高效的公路而努力奋斗。

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事对我的支持和信任,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能够为公路设计领域带来更多的创新和进步。

道路勘测设计小总结范文

道路勘测设计小总结范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日益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道路勘测设计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期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学习,我对道路勘测设计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一、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流程道路勘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初步设计:根据规划要求,对路线进行初步设计,包括路线走向、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等。

2. 详细设计: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对路线进行详细设计,包括选线、测设、地质勘探、路基、路面、桥梁、隧道等设计。

3. 施工图设计:在详细设计的基础上,绘制施工图纸,为施工提供依据。

二、道路勘测设计的关键技术1. 平面设计:掌握路线平面设计的基本线形,如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等,以及弯道的超高与加宽方法。

2. 纵断面设计:掌握路线纵断面的概念,重点掌握纵坡设计、竖曲线设计、城市道路锯齿形街沟设计等。

3. 横断面设计:了解道路用地宽度与界限,掌握路基、行车道宽度确定的原理,以及路拱、边沟、边坡的设计。

4. 道路定线:掌握实地定线与纸上定线的方法与步骤,以及如何确定道路曲线半径值与缓和曲线长度。

5. 航空象片应用:在林区、山区等视线荫蔽地区,利用航空象片进行道路勘测设计,提高勘测精度。

三、道路勘测设计的实践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道路勘测设计过程中,要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2. 团队协作:道路勘测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团队成员之间密切配合,共同完成。

3. 严谨态度:在道路勘测设计过程中,要本着严谨、负责的态度,确保设计质量。

4. 持续学习:道路勘测设计领域不断发展,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总之,道路勘测设计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积累经验,为我国道路勘测设计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公路设计总结_设计月度总结

公路设计总结_设计月度总结

公路设计总结_设计月度总结一、项目概况本月我们设计团队主要负责公路改扩建项目的总体设计工作。

该项目是一条连接两个城市的重要干线公路,设计总里程为100公里。

项目涉及的工作内容包括路线选址、横断面设计、桥梁设计、路基工程等多个方面。

设计团队由20名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组成,分为路线设计组、结构设计组、排水设计组和生产组,协作完成项目设计任务。

二、工作内容1. 路线设计组路线设计组主要负责公路的纵向和横向布置,包括路线的选址、曲线设计、纵坡设计等。

本月路线设计组完成了路线勘测和地质勘察工作,初步确定了公路的纵、横断面,并开始进行初步的曲线设计。

2. 结构设计组结构设计组主要负责公路桥梁的设计工作。

本月结构设计组完成了桥梁的荷载计算和结构设计方案的初步确定,开始进行桥梁的细部设计工作。

4. 生产组生产组主要负责协调各个设计组的工作,对各个专业的设计成果进行整合和审核。

本月生产组完成了各个设计组的工作进度汇总和成果审核工作。

三、工作重点本月工作的重点是完成公路的初步设计,确定公路的纵、横断面和桥梁结构方案,为下个阶段的设计工作奠定基础。

四、取得成果1. 路线设计组完成了公路的初步纵、横断面设计,初步确定了曲线布置方案。

2. 结构设计组完成了桥梁的初步结构设计方案,为下一步细部设计工作打下了基础。

3. 排水设计组完成了沿线排水方案的初步确定,为下一步具体设计工作提供了参考。

五、存在问题1. 各个设计组之间的协作需要进一步加强,需要加强生产组对设计成果的整合和审核工作。

2. 需要加强与业主和监理单位的沟通,及时了解他们对设计成果的意见和要求,以便及时进行修改和调整。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1. 路线设计组将继续完善公路的纵、横断面设计,进行曲线布置和纵坡优化。

2. 结构设计组将继续进行桥梁的细部设计,完善桥梁结构方案。

3. 排水设计组将继续进行沟渠和雨水管道的详细设计,完善排水方案。

4. 生产组将加强设计成果的整合和审核工作,及时跟进各个设计组的工作进度。

公路工程设计工作报告及施工总结

公路工程设计工作报告及施工总结

公路工程设计工作报告及施工总结尊敬的领导:我利用所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参与了近期的公路工程设计和施工工作。

现将该项目的工作报告及施工总结如下:一、项目情况该项目是一条连接两个城市的高速公路,全长约30公里。

在规划设计阶段,我们团队与相关专家进行了多次讨论和研究,结合交通流量分析、地质勘探结果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等因素,最终确立了设计方案。

二、设计工作报告1.设计要求和目标根据项目委托方的要求,我们的设计目标是建设一条安全、高效、绿色的公路。

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车流量大、地质复杂、农田保护等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线路优化,最大程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设计内容(1)线路选线:综合考虑地质条件、环境影响以及工程施工的可行性,最终确定了公路的线路。

(2)地质勘探:进行了详细的地质调查和勘探工作,确定了地层结构、土质特性等重要参数。

(3)桥梁设计:根据地形条件和交通流量分析,设计了几座重要的桥梁,确保了公路的连通性和通行安全性。

(4)水工设计:在公路线路穿越多个河流的情况下,考虑到水资源的保护和洪水的防治,设计了相应的水工措施。

(5)环境影响评价:对公路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三、施工总结1.施工准备在正式开工前,我们进行了详细的施工准备工作。

包括确定施工方案、组织人员、采购材料和设备等。

2.施工过程(1)地基处理:根据地质勘探结果,针对地基条件进行了相应的处理,确保公路的稳定性。

(2)桥梁施工: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图纸进行了桥梁的施工,包括桩基施工、墩台建设和桥面铺装等。

(3)路面铺设:采用了先进的沥青混凝土路面铺设技术,确保了公路的平整度和耐久性。

(4)交通标志:根据交通运行规范,设置了标志、标线以及照明设施,保证了公路的交通安全。

3.施工总结(1)施工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守工程质量控制标准,确保了工程质量。

(2)与施工单位密切合作,及时解决了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保证了施工进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概述省道206线以且至马关公路丘北(普者黑)至砚山(炭房)段一级公路(以下简称“本项目”)地处云南省东南部的丘北县、砚山县境内。

丘北县以盛产辣椒和境内有“普者黑”山水田园风光而闻名。

丘北辣椒又名“丘北小椒”,中外驰名,产品远销国内20多个省市及东南亚、韩日及欧美地区,1999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辣椒之乡”。

以喀斯特峰群、洞群、湖群为特点的普者黑,是云南省境内度假休闲基地之一、国家AAA级旅游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丘北县还是云南省林业重点县、生猪基地县、牛羊基地县、英美优质烟叶基地县。

砚山县是“开化三七”的原产地和主产地,种植历史已有几百年,亩单产、年总产均为全国之冠。

砚山有较好的旅游资源,在省级风景名胜区砚山浴仙湖风景名胜区四大片区的48个景点中,有温泉、溶洞、古树、古庙、古石雕群、湖泊、千亩杜鹃等。

是旅游、观光、科研、探险的好地方。

砚山县矿产资源丰富,有锰、煤、钾盐、铁、铅、锌、铝、银、汞。

本项目向北与S206线相接(连接国道G324线),向西与S305线相连,尾部穿越国道G323线(老公路),止点连接国道主干线GZ75(炭房立交)。

使丘北县、砚山县与滇中、滇东北和广西相连,通过天保口岸、河口口岸与越南相通。

它不仅是国道G324线和国道G323线的连接线,也是文山州距南昆铁路最近的一条公路运输通道,该路段是交通厅编制的《云南省公路网规划(2005~2020年)》中,一般干线公路网纵线,巧家~河口890公里中的一段,也是文山州“三纵三横”主骨架公路网规划的重要路段。

是带动丘北县、砚山县乃至文山州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通道,也是云南通往东南亚国家的重要路网补充,本项目的建设是完善公路网的客观需要,是带动文山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是文山机场通往普者黑风景区的主要通道。

1.1 任务依据2006年7月,文山州交通局对省道206线丘北(普者黑)~砚山(炭房)公路勘察设计工作公开招标,我院按照招标要求参加投标,有幸中标,合同内容为初步勘察设计、施工图勘察设计及交通工程沿线设施设计。

任务依据如下:1、文山州交通局与长安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签署的“省道206线丘北(普者黑)~砚山(炭房)公路工程勘察设计合同书”(以下简称“设计合同”)。

2、2007年11月21日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与文山州人民政府“关于普者黑至炭房公路移交建设协调会议纪要”。

3、2007年11月21日文山州交通局与长安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签署的“普者黑至炭房公路勘察设计补充协议”(以下简称“补充协议”)。

4、云南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院2008年1月完成的“省道206线丘北(普者黑)~砚山(炭房)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工可报告”)。

5、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发改交运[2008]607号“关于省道206线丘北(普者黑)~砚山(炭房)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以下简称“工可批复”)。

6、2008年8月6~7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省道206线丘北(普者黑)~砚山(炭房)一级公路两阶段初步设计》评审意见及云发改交运[2008]1452号“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省道206线以且至马关公路丘北(普者黑)至砚山(炭房)公路两阶段初步设的批复”(以下简称“初步设计批复)。

7、建设部关于发布《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的通知(建标[2002]99号文)。

8、《公路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公路概预算编制办法》、《施工图设计图表示例》等9、国家及交通部颁布的现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及规程等。

10、文山州交通局与长安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签署的有关函件。

1.2 设计标准根据“初步设计批复”,本项目全线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3米,全长59.13667公里,止点(K59+252.13)接砚平高速公路炭房立交。

主要技术指标表其余技术指标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值。

1.3 对“初步设计批复”的执行情况及优化设计的问题1、路线起讫点、中间控制点均按初步设计评审意见执行;2、AK4+657.75~AK12+626.143段平面作调整,将路线适当西移,为丘北县城的预留发展的空间;3、鉴于K43+700~K43+970段挖方工程较大,施工图阶段作如下调整:顺JD45~JD46导线延长约17.0米设新JD46,沿原JD47前视方向前进约21.0米,设新JD47,并将新JD46与新JD47平曲线设为首尾相接S型曲线,减少该段的挖方工程。

4、K22+932.466~DK26+500段初步设计路线平纵指标相对较高,其中K23+300~K23+700段路堤较高,填方工程大,为减少填方工程及与省道206线协调配合,施工图设计阶段平面作了调整优化,并将新JD19、20、21、22、23、24、25等平曲线设为首尾相接的S型曲线,达到了减少填方的目的。

5、K33+700~K34+900段为减少填方工程及耕地占用,路线应尽量靠近老公路布设,施工图设计阶段作了调整优化,并将新的JD32、33、34、35等平曲线设为首尾相接的S型曲线。

6、K49+747.123~K50+250从古滑坡后缘通过,影响路基的安全和稳定,施工图设计阶段将平面线位适当右移避让滑坡,确保路基的安全和稳定。

7、其它路段进行了部分路段优化,以达到提高路线平纵面指标,力求做到各路段采用指标的连续性、均衡性,与周边环境的相容性,降低工程实施难度,节约投资的目的。

1.4 测设简况、设计方案拟定及推荐方案的确定2008年5月28日至29日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组织专家会同文山州政府、州交通局、丘北、砚山两县政府、交通局以及州县相关部门组成审查组,对省道206线邱北(普者黑)~砚山(炭房)一级公路初步设计进行审查,并形成了本项目初步设计评审意见。

我院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施工图勘察设计工作,在设计周期短、任务重的情况下,我院对本项目的各专业进行了综合评审,并编制了详细的施工图设计指导书;随后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对初步设计作了大量的修改和完善工作,再到实地进行施工图测量放样,收集有关的地形、地质、水文等基础资料。

2008年8月6日至7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对省道206线丘北(普者黑)~砚山(炭房)一级公路两阶段初步设计进行了评审,并形成了评审意见。

我院认真领会会议及审查意见精神,积极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初步设计进行了详细的修改完善,为施工图设计工作打下了基础。

在整个测量过程中,我院得到地方各级政府、地县交通局、城建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与配合。

根据地质调查和详勘结果,按照初步设计评审意见,我院又作了详细的修改和完善。

共计优化路线线位布设方案6段,最后,再一次对设计中不完善地方进行了校正、补充,经过全院职工不懈努力,最终完成了施工图设计工作。

1.5 路线起讫点、中间控制点、全长、所经主要河流、垭口及城镇等根据“初步设计评审意见”及“初步设计批复”精神,省道206线丘北(普者黑)~砚山(炭房)一级公路路线总体走向由北向南,起点K0+000=省道206线K125+255,经过阿诺村、七○新村(省道305与206平交道口)、桥背水、黑箐龙垭口、高枧槽、密纳烟站、笼陶新寨、树皮岔路口,倮可者,落水洞、大垭口、落水洞村、阿波塘、323国道(炭房立交联络线与323国道平交道口东120米处)、止点(炭房立交联络线起点K0+000)。

于K59+252.13与砚平高速公路炭房立交联络线K0+000相接,路线总长60.10676公里(路线主线长:59.13667公里,县城连接线0.5233公里,普者黑大道连接线0.44679公里)。

丘北县境内路段长36.39515公里;砚山境内路线长23.71161公里。

沿线主要控制点:起点(红薯山)、阿诺村、七○新村(省道305与206平交道口)、桥背水、丘广线平交(K10+707.80)、黑箐龙垭口、高枧槽、山脚寨、密纳烟站、干巴寨、砂场垭口、笼陶新寨、树皮岔路口,倮可者,落水洞、甲马石垭口、大垭口、落水洞村、迷巴底小学校、阿波塘、323国道(炭房立交联络线与323国道平交道口东120米处)、止点(炭房立交联络线K0+000)。

主要河流有:北门大河、高枧槽河、小波小河、倮可者河。

1.6 与有关方面的协调情况在该项目的施工图测量放样前分别向文山州交通局、丘北、砚山两县政府及交通局汇报了路线走向、经过的村寨,主要设计构想等,地方政府及交通主管部门提供了较好的意见和建议,在设计中已采纳。

同时我们在施工图设计放样调查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当地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并把这些意见和要求融会到具体设计中,以更好地满足当地沿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

2.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2.1 地形地貌路线总体位于云贵高原东南部边缘的斜坡地带,该地段总体地势西高东低,山体走向以南北向为主,东西向次之。

省道206线丘北(普者黑)~砚山(炭房)一级公路,起点接原省道206线K125+250(丘北县红薯山村),位于丘北普者黑盆地,海拔高程1450米左右,止点接砚平公路炭房联接线起点,海拔高程1545米左右,路线跨越的最高点干巴寨附近(K24+800),海拔高程1630米左右,总体走向呈南北向展布。

区域内以巨型旋扭构造为主,构成了不同地貌类型的基本骨架。

在新构造运动的强烈影响下,全区不均匀隆起,构成河系放射状格局,河流下蚀,阶地发育,早期岩溶高悬于河谷之上,高原面趋于破坏等地貌的变革,使地貌发育进入一个新的时程,发育了不同成因、不同形态的地貌类型。

路线区域以岩溶地貌为主,有岩溶低中山峡谷,岩溶化河间地块,峰丛洼地,峰林谷地,溶丘洼地,峰林谷地残丘波地、盆地、落水洞、溶洞等。

其次为侵蚀、剥蚀地貌。

这些不同成因,不同形态的地貌类型,其工程地质条件亦不相同。

2.2 工程地质条件2.2.1 地质构造丘北(普者黑)~砚山(炭房)一级公路项目位于南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西段与文山巨型旋扭构造复合部位。

占主导地位的是东西向构造,其次为弧形构造和北东向构造,岩层展布与主要构造线方向一致。

2.2.2 新构造运动路线测区地势西高东低,掀斜面中发育的多层地形,岩溶层及河谷阶地,以同一步调向东递降,河流流向主要以南北向和东西向为主,温热泉的分布和近代地震等都与老构造线有密切联系,显示出新构造运动表现为西部强烈抬升,并具差异性和间歇性。

2.2.3 地震根据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项目所处地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本项目路线布设和构造物设计按部颁《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T004-89),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2.2.4 地层岩性路线沿线出露地层主要有第四系(Q)、下第三系(E)、三叠系(T)、二叠系(P)、石炭系(C)、泥盆系(D)、寒武系(∈)等地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