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护理常规
麻疹预防隔离措施

麻疹预防隔离措施1、提高临床医生对麻疹病例的诊断能力,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治疗”,以减少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2、一旦确诊为麻疹或临床高度疑似患者,应立即转送指定医院进行隔离治疗;一时无法转院的患者应实行单间隔离观察;严禁将麻疹确诊或临床高度疑似的患者收治在与其他疾病患者同一间病房内;在收治麻疹确诊或临床高度疑似患者的病房或病区入口处,应有明显的“空气隔离”警示标识。
3、做好预检分诊,控制输液患者数量。
预检分诊是预防医院内感染发生的重要环节,应将发热患者(患儿)引导至发热门诊,做到发热与不发热的患者(儿)实施分诊(输液)、小于1岁与大于1岁患儿分诊(输液);输液室(大厅)的容量,有效控制输液人数,减少不必要的留院输液人员,缓减院内人群拥挤的现象,预防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对于呼吸道感染患者,要注意空间上的隔离意识,理想的患者间的物理距离在1m以上。
4、病房通风换气,定期空气紫外线消毒。
开展湿式卫生,减少扬尘机会;必要时可采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浓度为250mg/L)擦拭环境表面与拖地;工作结束时,在静态下采用紫外线灯照射30min。
5、做好个人防护与免疫接种工作。
医务人员在开展医疗活动中,应实行“标准预防”措施,提高手部卫生的依从性,尤其是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后要注意手部卫生;缺乏麻疹免疫力的医务人员在接触或进入麻疹患者隔离病房时应戴外科口罩(标准的外科口罩有3层组成,外层为防水层,中间为尘埃吸附,内层具有吸湿动能,并带有鼻夹);建议对这些医务人员实施免疫接种,这不仅有效保护医务人员,更重要的是避免以医务人员作为传染源在医院内发生病原体的播撒。
7、医护人员被确诊为麻疹或高度疑似时,应立即离岗,接受隔离治疗;接触麻疹患者的易感医务人员,应在48h内接受免疫接种或注射免疫球蛋白,以防止发病或减轻病情。
8、开展疾病预防知识宣传,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提倡“咳嗽礼仪”。
利用多种途径,对患者(儿)及其家属开展疾病预防知识宣传,提倡“咳嗽礼仪”。
麻疹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麻疹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主要特征为皮肤出现弥漫性红色斑丘疹、口腔黏膜斑、发热、咳嗽、鼻咽炎及眼结膜炎等。
【护理常规】1.休息与隔离患者须卧床休息,单间隔离,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麻疹传染性强,密切接触麻疹患者90%以上易感者被感染。
传染期为出疹前5d至出疹后5d的10d中,并发肺炎时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d。
2.饮食护理给予维生素、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食物,每日摄入水分至少2000ml,以补充体内丢失的液体,利于降温和毒素的排出。
3.用药护理目前尚未发现特异抗病毒药物,重点在加强护理,对症处理和防治并发症。
4.心理护理患者发热、流涕、刺激性干咳、眼结膜充血、流泪、畏光等自觉症状严重,常伴精神不振、厌食、腹泻、呕吐,皮疹出齐后按出疹顺序隐退,留有棕色色素斑伴糠扶样脱屑,可存在2~3个月。
5.病情观察与护理注意观察出疹的顺序、皮疹的数量与大小,并发肺炎时全身症状加重,体温持续升高,气促,鼻翼扇动,发绀,肺部有湿啰音,严重肺炎为婴幼儿麻疹死亡的主要原因。
患者出现声嘶,犬吠样咳嗽,易出现喉梗阻、缺氧、发绀、吸气性呼吸困难,及时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准备,避免喉梗阻窒息致死。
对出现心肌炎表现患者,常提示病情危重。
6.基础护理起病第2~3日可于双侧近磨牙颊黏膜处出现灰白色小点,是早期特征性表现,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
7.去除和避免诱发因素护理未患过麻疹或未接受过麻疹疫苗,或接种过疫苗而抗体已下降至低水平者为易感者,在接触麻疹患者后2d内,若立即接种麻疹疫苗,可防止发病或减轻病情。
【健康教育】1.休息与运动患者应卧床休息,严格按照呼吸道隔离执行。
2.饮食指导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保证足够的水分补充。
3.心理指导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不宜过于紧张,及时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采取积极措施。
4.康复指导一般发热3~5d开始出疹,自上而下,3~4d遍及全身至手掌足底,整个病程10~14d。
麻疹防治知识

麻疹防治知识
1. 身体卫生:要注意日常生活卫生,勤洗手,勤更换被褥、枕套等,勤通风,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并定期做室内除尘、消毒等;
2. 及时预防:及时到医院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婴幼儿应在满6个月后接种,应及时复新接种;
3. 疫苗防治:应及时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可以有效防控麻疹的流行,同时也为婴幼儿接种免疫,避免出现病情;
4. 注意饮食:要壮着脾胃功能,注意多食补品,适当吃些猪肉、牛肉、羊肉、鸡蛋、虾、蟹、菌藻类、豆制品、鱼、果蔬等;
5. 遵医嘱:有明确麻疹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接受科学合理诊疗,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有效控制病情;
6. 明确传播途径:麻疹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尤其是病人呼吸、说话之间经飞沫传播,也可以经粪口传播、接触者传播,因此,应该加强对被感染者的咳嗽细菌的控制,防止二次传播。
麻疹患者的护理

麻疹患者的护理麻疹患者的护理麻疹患者的护理【1】关键词麻疹护理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麻疹病毒感染的血管内皮细胞及其他细胞作用时产生的迟发性的变态反应,皮层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单核细胞浸润、增生、毛细血管扩张,红细胞和血浆渗出引起皮疹。
临床上以发热、结膜炎、上呼吸道感染(咳嗽、流涕)、口腔麻疹黏膜斑以及皮肤特殊性斑丘疹为主要表现。
主要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飞沫传播。
发病高峰多在2~5月份。
近年来麻疹发病有所波动,并呈现了一些新的流行特征: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趋势,流动人口多。
临床表现潜伏期:大多数6~18天,接受过免疫者可延长至3~4周。
潜伏期末可有低热,全身不适。
前驱期:也称发疹前期,一般3~4天,起病比较急,有发热、上呼吸道感染和口腔麻疹黏膜斑。
患者体温逐渐增高达39~40℃,伴有头痛、咳嗽、喷嚏、眼睑水肿、结膜充血、畏光流泪,分泌物增多等结膜炎表现。
大部分患儿在口腔第一臼齿相对应的双侧颊黏膜上出现0.5~1mm大小的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
同时也可伴有精神萎靡、纳差、腹泻呕吐等。
出疹期: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
体温增至40~40.5℃,全身毒血症状加重。
皮疹先出现于耳后、发际、逐渐延及前额、面、颈、躯干、四肢,最后达到手心、足底。
多在3天出齐。
初为淡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稀疏分明,压之褪色,直径2~4mm,而后皮疹增多加密,相互融合、成片,呈暗红色,疹间皮肤正常。
恢复期:出疹3~4天后皮疹按出疹顺序开始消退,同时有米糠样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
有一定免疫力的呈轻型麻疹,症状轻,皮疹轻而淡,疹褪后无色素沉着、并发症。
免疫力低有严重继发感染的呈重型麻疹,持续高热,中毒症状重,常有并发症如肺炎、中耳炎、喉炎、脑炎、心肌炎等。
护理诊断体温过高:与病毒血症、继发感染有关。
皮肤、黏膜完整性受损:与皮肤出疹及黏膜感染有关。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食欲下降、高热消耗增多有关。
潜在并发症:肺炎、喉炎、心肌炎等。
麻疹护理措施

麻疹护理措施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
患者经常出现高热、咳嗽、流鼻涕和眼结膜炎等症状。
严重的麻疹病例可能导致并发症,如肺炎、脑炎和免疫抑制。
因此,对于麻疹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麻疹护理的一些基本措施。
1. 隔离患者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因此,对于患者的隔离至关重要,以防止疾病在其他人中的传播。
麻疹患者应该被单独隔离在一个有良好通风的空间,最好是单人房间。
医务人员必须戴上适当的防护口罩、手套和防护服与患者接触。
2. 给予充足的液体和饮食麻疹病毒会引起高热,导致患者出汗增加。
患者应该被鼓励多喝水和摄入充足的液体以保持水分平衡。
此外,提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水果和蔬菜,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3. 护理患者的眼睛麻疹患者通常会出现眼结膜炎,表现为红、肿和痒。
护理人员应该帮助患者清洁眼部,并鼓励患者不要揉眼睛,以防止感染的扩散。
如果需要,可以使用温水湿润的纱布轻轻清洗患者的眼睛。
4. 提供适当的药物管理对于麻疹患者,医生可能会开具一些药物来减轻症状和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护理人员需要确保患者按时服用药物,并记录药物的剂量和时间。
如果患者有任何不良反应或不适,应立即向医生报告。
5. 提供足够的休息和舒适环境麻疹患者通常会感到疲倦和乏力。
护理人员应该提供一个安静和舒适的环境,以促进患者的休息和康复。
确保患者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并提供舒适的床铺和枕头。
6. 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清洁对于麻疹患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环境清洁非常重要,可以减少疾病的传播。
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保持清洁,并定期更换床单、衣物和毛巾。
医务人员应该遵循正确的手卫生和消毒措施,以确保自己的安全。
7. 监测并报告并发症麻疹患者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如肺炎、脑炎和免疫抑制。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呼吸、心率和其他症状的变化,并及时报告给医生。
早期发现并发症并采取及时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麻疹患者的护理

麻疹患者的护理汇报人:日期:•麻疹概述与诊断•麻疹患者护理原则•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目录•心理护理与家庭支持•预防接种与健康教育推广01麻疹概述与诊断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麻疹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咳嗽、流鼻涕、眼睛充血、口腔麻疹黏膜斑等症状,皮肤上会出现红色斑丘疹,并按照特定的顺序扩散至全身。
麻疹定义及症状症状麻疹定义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史,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诊断。
诊断依据需要与其他具有类似症状的疾病进行鉴别,如风疹、猩红热等。
鉴别诊断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病毒存在于患者的口、鼻、咽、气管和支气管分泌物中。
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传播。
传播途径人群普遍易感,但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更容易感染。
易感人群麻疹在全年均可发病,但主要在春季和冬季出现流行高峰。
流行特征麻疹流行病学特点02麻疹患者护理原则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开窗通风,避免使用空气清新剂或香水等刺激性物质。
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避免过冷或过热。
避免拥挤避免过多的人在同一个房间内,以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面条、蔬菜等。
避免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饮食清淡易消化充足的水分摄入营养支持鼓励患者多喝水,以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医生的建议,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如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
030201饮食调整与营养支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用手抓挠皮肤,以免引起感染。
皮肤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或使用口腔清洁剂。
口腔护理保持床单、衣物等物品的清洁卫生,及时更换污染的衣物和床单。
清洁卫生皮肤护理与清洁卫生03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并发症类型及表现如肺炎、支气管炎等,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
如腹泻、呕吐等,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麻疹护理常规

麻疹护理常规一、概述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胶充血、口腔粘膜有麻疹粘膜斑及皮肤出现斑丘疹为特征。
二、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与病毒感染有关。
2、潜在并发症:肺炎、心血管功能不全。
3、皮肤粘膜完整性受损与皮疹、,麻疹粘膜斑有关。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厌食、消耗增多有关。
三、护理措施1、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日,并发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 10 日。
病人物品用紫外线照射 30分钟或暴晒3小时。
餐具、水杯、布类煮沸 15分钟。
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及探视制度。
患呼吸道感染或皮肤化脓感染者不得进入麻疹病区,更不能接触麻疹病人。
住过麻疹并发症病人的病室在未经消毒前。
不可收住麻疹病人。
2、良好的休息环境:(1)病人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
病室环境清洁安静,光线不宜过强,空气新鲜湿润(室内温度 18~22℃,湿度 60%左右),每日通风 3~4 次,每次不少于 15分钟。
(2)家中隔离治疗:病人居室内禁止吸烟、炒菜、烟雾,地面常洒水或湿拖布拖地,避免油烟、灰尘和干燥空气的刺激。
注意保暖,避免凉风直吹病人。
(3)常用温热水擦浴,及时更衣,保持皮肤清洁。
3、进食与饮水:提供清淡营养价值高的流食。
有角膜溃疡者应补充鱼肝油,多吃含维生素A丰富的膳食,如胡萝卜、猪肝、鸡蛋。
暂不能进食者,要多饮水,以利于体内毒物排出,增加和改善血液循环,促其降温和出疹。
4、发热的护理:出疹前期和出疹期体温高是正常现象,一般不宜降温,因体温下降,可使出疹困难,易于并发症的发生。
对烦燥不安或有高热抽搐史的婴幼儿,可给予异丙嗪等镇静药。
体温超过 40℃时,亦酌情应用小剂量退热药使高热稍降,以防止抽风。
5、口、鼻、眼的护理:麻疹病人口、鼻、眼、耳都受到病毒的侵害,护理不当会使局部损害加重,不卫生会使细菌积聚发生新的感染。
(1)口腔用淡盐水漱口、清洗,每日至少4次,并同时检查口腔有无异常。
麻疹患儿的护理

麻疹患儿的护理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儿童中较为常见。
对于麻疹患儿的护理,那可是一门大学问。
我想起之前遇到过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叫明明。
明明染上麻疹的时候,整个人都没了精神,小脸蛋上布满了红色的疹子,看着让人心疼极了。
首先,咱们得给麻疹患儿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房间要安静、整洁,温度和湿度都得恰到好处。
就像明明住院的时候,护士姐姐们会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每天都会调节好空调的温度,让明明感觉既不冷也不热。
在饮食方面,那可得特别注意。
要给孩子提供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
比如说,像米粥、面条,还有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明明生病那会,一开始没什么胃口,他妈妈就特别耐心地给他熬了香香甜甜的南瓜粥,一点一点地喂给他吃。
对于麻疹患儿的皮肤护理也不能马虎。
要保持皮肤的清洁,每天用温水给孩子轻轻擦拭身体,但要注意避开疹子破了的地方。
明明身上的疹子让他总是忍不住想去挠,这时候大人们就得时刻看着,给他的小手戴上小手套,防止抓破皮肤引起感染。
还有啊,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
体温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得定时给孩子量体温。
如果体温过高,就得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
明明有一次体温突然升高,可把大家吓坏了,医生赶紧采取了物理降温的办法,用湿毛巾给他擦额头、腋窝和腹股沟这些地方,慢慢地体温才降下来。
另外,孩子的口腔护理也很重要。
要让孩子多喝水,保持口腔湿润。
每天用棉签蘸着生理盐水轻轻擦拭口腔,防止口腔炎症。
明明一开始不太配合,觉得这样很麻烦,但是在大家的鼓励下,他还是乖乖地张开了小嘴巴。
再说说心理护理吧。
孩子生病的时候,心情肯定不好,容易哭闹。
这时候家长和医护人员就得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多陪陪孩子,给他讲故事、玩玩具,让他转移注意力,减少恐惧感。
明明特别喜欢听故事,每次护士姐姐给他讲故事的时候,他都会安静下来,听得入神。
照顾麻疹患儿真的需要特别细心和耐心。
就像照顾明明那样,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忽略,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尽快恢复健康,重新变回那个活蹦乱跳的小可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疹护理常规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麻疹护理常规
1、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天。
2、休息:卧床休息,病室应保持空气新鲜流通,室温不可过高,以18—20℃为宜,相对湿度在50%-60%,室内光线不宜过强,可用窗帘遮挡,防止阳光对病人眼睛的刺激。
3、饮食:给予营养丰富、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补充充足的水分。
脱水、摄入过少者应静脉补充,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禁食油腻、辛辣、刺激、生冷食物。
恢复期应逐渐提高饮食质量。
4、心理护理:多与患者或家属交流,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解除其急躁、焦虑心情,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
5、病情观察:
(1)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神志状态,如出现体温过高或下降后又升高、呼吸困难、紫绀、躁动不安等,均提示可能出现并发症。
(2)皮疹变化:出疹期应注意观察出疹顺序、皮疹颜色及分布情况,出疹过程是否顺利。
(3)观察有无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的表现。
(4)观察支气管肺炎、喉炎等并发症的表现。
6、对症护理:
(1)发热:对发热的护理应注意麻疹特点。
在前驱期尤其是出疹期,如体温不超过39℃不予处理,因体温太低可影响发疹。
如体温过高,可用微温湿毛巾敷于额部或用温水擦浴(忌用酒精擦浴),或服小剂量退热剂,使体温略降为宜。
(2)皮疹的护理
①注意保持皮肤清洁,禁用肥皂水,酒精擦拭皮肤。
②避免搔抓皮疹,以防抓伤皮肤造成感染。
应注意修剪指甲,幼儿患者可用布包手或戴布手套。
③衣着应宽松,勤换内衣裤。
床褥应保持清洁、松软、平整、干燥。
(3)眼、鼻、口腔护理
①因麻疹病人有结膜炎,每日用生埋盐水或硼酸溶液冲洗双眼2—3次,冲洗后滴入眼药水,预防继发细菌感染。
②随时清除鼻腔分泌物,保持鼻腔通畅。
③保持口腔清洁,每次进食后用温水漱口,高热者口腔护理 2次/日,口唇干裂者涂以石蜡油。
(4)并发症的护理:出现并发症时做好相应的护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