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凡说明书
眼外伤感染霉菌需要服用威凡多久,治疗方法

眼外伤感染霉菌需要服用威凡多久,治疗方法眼外伤感染霉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眼部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眼皮肿胀、红肿、流泪、视力模糊等。
为了有效治疗这种疾病,通常需要药物治疗,其中主要药物之一就是威凡。
威凡是一种广谱抗生素,主要成分为氟康唑,可以有效杀灭感染眼部的真菌和细菌。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威凡的使用方法、治疗时间和注意事项。
一、威凡的使用方法1. 使用前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手部洗净后,将药品挤出一滴到感染眼部,每天使用1-2次,每次1滴。
3. 下眼睑轻轻拉下,用药滴到眼球上,再轻轻闭眼约2分钟。
4. 使用威凡注射液的方法与滴眼液基本一致,但要注意将药物注射到泪囊位置,每天1-2次。
二、威凡的治疗时间威凡的使用时间因病情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通常,轻微的眼部感染可以在1周左右得到治愈,而严重的感染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一般来说,如果使用威凡治疗的时间过短,可能会导致复发。
因此,建议尽可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并按时服药。
三、注意事项1. 使用威凡滴眼液应注意避免滴入鼻腔和口腔。
2. 不要使用已过期的药物。
3. 在使用药物期间,尽量避免揉眼或擦眼,以免引起炎症。
4. 用药期间要保持眼部卫生,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5. 如果出现严重的不适或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6. 在使用威凡药物期间,应避免同时使用其他抗真菌药物。
7. 如果病情加重或症状无法缓解,建议及时就医。
综上所述,威凡是一种常用的治疗眼部感染的药物,可以有效地治疗眼外伤感染霉菌。
在使用药物时,要注意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
眼皮上突然长了一个小白粒是丝状疣吗,治疗方法眼皮上突然长了一个小白粒,有可能是丝状疣。
丝状疣是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有关的一种良性皮肤病,通常是在皮肤表面形成不规则的小病灶,病变处像细的丝一样显现出来,表面较为光滑,呈现白色或肉色。
丝状疣常常见于面部、颈部和手部,虽然它并不会引起疼痛或不适,但是对于搭配妆容以及外观的美观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真菌感染一线首选090409

FDA在2001年5月对使用说明书进行了修订。其中有94例自发性不良事件报告 发生了与斯皮仁诺治疗有关的充血性心力衰竭,FDA确信伊曲康唑可能是58 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原因。
改变七
威凡在国外权威指南中的首选用药地位
IDSA-2008 Guidelines 《抗真菌治疗指南》
± -
+++
± ±
+++
新型隐珠菌
烟曲霉 黄曲霉 土曲霉
+++
++
++ ++ +
+++
+++ +++ +++
-
++ ++ ++
-
++ ++ ++
+++
++ ++ mic↑
- - -
-
+++
结合菌(毛霉菌 、根霉菌)
尖端孢子菌
-
-
-
±
-
+++
-
±
-
±
±
+ ﹢ ﹢疗效好,一线用药; + ﹢有活性,二线用药; +有活性,三线用药; ±可能有活性; -无活性;
伏立康唑 伊曲康唑
光滑念珠菌 (n=78)
克柔念珠菌 (n=60)
98%
60
80
100
敏感率(%)
Pfaller MA et al.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02;46(6):1723-1727.
伏立康唑的安全性
13
改变六
临床试验中报导最多的(任何原因)不良事 件 (N=1493):
改变五
全球最大规模评价伏立康唑作为侵袭性曲霉菌病初始治疗方案的疗
• 全球95个研究中心参加研究、包括270例患者
伏立康唑的治疗药物监测在结核病患者中的应用

文章编号:1001-8689(2021)05-0481-06伏立康唑的治疗药物监测在结核病患者中的应用西娜1赵冠人1,*陈明1张策1王如瑾2(1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药剂科,北京 100091;2 昆明医科大学药学院,昆明 651700)摘要:目的探寻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监测对同时联用利福霉素类药物与伏立康唑的结核病患者的意义。
方法对伏立康唑联用及从未联用利福霉素类药物的患者,进行伏立康唑血药浓度测定,探寻利福霉素类药物对伏立康唑谷浓度的影响强度。
分析不同分组条件下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及达标率的差异,评估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及疗效的相关性。
结果49例患者中联用利福霉素类18例,未联用31例,平均谷浓度为(2.30±1.86)mg/L。
以1.0~5.5mg/L为达标范围,30例患者达标,其中联用利福霉素类药物4例,未联用26例。
联用患者的平均谷浓度为(1.39±2.00)mg/L,未联用患者的平均谷浓度为(2.82±1.54)mg/L,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8),联用患者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达标率(22.22%)较未联用患者(83.87%)明显降低(P<0.001)。
联用利福平与联用利福喷丁,总体达标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平均谷浓度利福平组显著高于利福喷丁组(P=0.024)。
6例(12.24%)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均未联用利福霉素类药物,平均谷浓度为(5.96±0.66)mg/L;治疗总有效率为69.4%,未联用患者90.3%,联用患者33.3%,两组间差异显著(P<0.001)。
结论利福霉素类药物会严重降低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不同利福霉素之间对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影响的差异不显著。
对于应用利福霉素类药物的结核病患者,合用伏立康唑时应监测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据此调整剂量,以提高浓度达标率,使治疗安全有效。
在浓度达标的前提下,利福霉素类药物对伏立康唑的影响不会影响其临床疗效,临床上需密切监护谷浓度>5mg/L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威凡病例讨论课件

安全性与耐受性评估
安全性评估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如肝肾功能异常、血液学毒性等。
耐受性评估
评估患者对治疗的耐受程度,如药物剂量、给药频率、副作用等。
威凡治的局限性 及挑
耐药性问题
耐药性是威凡治疗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尽管威凡是一种强效的 抗真菌药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真菌感染菌株可能对威凡产生耐 药性,导致治疗失败。
调节免疫应答 威凡可调节免疫应答,通过抑制免疫抑制分子和 炎症因子的表达,解除免疫抑制作用,增强免疫 系统的抗肿瘤功能。
诱导免疫记忆 威凡可诱导免疫记忆,通过刺激免疫细胞的增殖 和分化,形成免疫记忆细胞,使机体具备长期抗 肿瘤能力。
威凡的耐药机制与克服
耐药机制
威凡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肿瘤细胞对药物的靶点突变、药物外排泵表达增加、细 胞内药物浓度降低等。
心肌梗死、脑卒中等方面的应用 研究。
另外还有一些关于威凡与其他药 物的联合应用研究,以探索更加
有效的治疗方案。
我们期待这些临床试验能够带来 更加积极的结果,为患者提供更
好的治疗选择。
THANKS.
联合治疗
威凡可以联合其他抗真菌药物、抗生素等使用,以提高疗效。
副作用
威凡的常见副作用包括视觉障碍、恶心、呕吐、腹泻、头痛 等,长期使用可能会对肝脏造成损害。
威凡的理作用与 机制
威凡的抗肿瘤作用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威凡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和 RNA合成,阻断肿瘤细胞增殖过
程,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威凡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通过 激活内源性死亡受体和线粒体途
径,触发肿瘤细胞自我毁灭。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威凡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通过 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威凡片剂说明书

核准日期:2006年12月31日修改日期:2007年05月26日伏立康唑片说明书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药品名称】通用名称:伏立康唑片商品名称:威凡®(Vfend®)英文名称: V oriconazole Tablets汉语拼音: Fulikangzuo Pian【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伏立康唑,其化学名称为:(2R,3S)-2-(2,4-二氟苯基)-3-(5-氟基-4-嘧啶)-1-(1H-1,2,4-三唑-1-基)-2-丁醇。
化学结构式:分子式:C16H14F3N5O分子量:349.3【性状】50mg片剂:白色至类白色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白色或类白色。
圆形片剂,一面有“Pfizer ”字样刻痕,另一面有“VOR50”字样刻痕。
200mg 片剂:白色至类白色胶囊形片剂,一面有“Pfizer”字样刻痕,另一面有“VOR200”字样刻痕。
【适应症】本品是一种广谱的三唑类抗真菌药,其适应症如下:治疗侵袭性曲霉病。
治疗非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中的念珠菌血症。
治疗对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引起的严重侵袭性感染(包括克柔念珠菌)。
治疗由足放线病菌属和镰刀菌属引起的严重感染。
本品应主要用于治疗患有进展性、可能威胁生命的感染的患者。
【规格】伏立康唑50mg 薄膜衣片,伏立康唑200mg 薄膜衣片【用法用量】伏立康唑薄膜衣片应至少在饭前1小时或者饭后1小时后服用。
使用伏立康唑治疗前或治疗期间应监测血电解质,如存在低钾血症、低镁血症和低钙血症等电解质紊乱应予以纠正(参见【注意事项】)。
本品另有规格为200mg注射用无菌粉末和40mg/ml干混悬剂。
成人用药静脉滴注和口服的互换用法无论是静脉滴注或口服给药,首次给药时第一天均应给予首次负荷剂量,以使其血药浓度在给药第一天即接近于稳态浓度。
由于口服片剂的生物利用度很高(96%),所以在有临床指征时静脉滴注和口服两种给药途径可以互换。
详细剂量见下表静脉滴注负荷剂量(适用于第1个24小时)每12小时给药1次,每次6mg/kg (适用于第1个24小时)维持剂量(开始用药24小时以后)每日给药2次,每次4mg/kg口服患者体重≥40kg 患者体重<40kg负荷剂量(适用于第1个24小时)每12小时给药1次,每次400mg(适用于第1个24小时)每12小时给药1次,每次200mg(适用于第1个24小时)维持剂量(开始用药24小时以后)每日给药2次,每次200mg 每日给药2次,每次100mg序贯疗法静脉滴注和口服给药尚可以进行序贯治疗,此时口服给药无需给予负荷剂量,因为此前静脉滴注给药已经使伏立康唑血药浓度达稳态。
威凡治疗幻灯片08110(1)

3.Walsh TJ et al.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08;46:327–60.
2008年IDSA曲霉病治疗指南推荐曲霉病治疗建议
感染类型 首选药物 替代药物 两性霉素B脂质体,两 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 卡泊芬净,米卡芬净, 泊沙康唑,伊曲康唑 备 注 基于相关临床资料缺乏,联 合用药不推荐作为初始治疗
(μg/ml)
烟曲霉 黑曲霉 黄曲霉 杂色曲霉 656 51 43 29 0.25 0.5-1 0.5 0.5
(μg/ml)
0.5 1-2 1 1
(μg/ml)
1 2 0.5 1-2
(μg/ml)
1-2 2 1 2
(μg/ml)
1-2 1 1 1
(μg/ml)
1-2 1 2 2
土曲霉
24
0.25
1
100
平 均 血 浆 谷 浓 度
3500 2800 2100 1400 700 0
静脉3mg/kg序贯口 服200mg bid(n=14) 静脉4mg/kg序贯口 服300mg bid(n=7) 静脉5mg/kg序贯口 服400mg bid(n=14)
(ng/mL)
静脉滴注
序贯口服
5
7
10
15
一项由42位健康男性志愿者参加的随机、双盲、平行、安慰剂对照研究。 15.威凡®产品说明书。 16.Purkins L et al. Antimicrobi Agents Chemothe. 2002;46:2546-2553.
150000 75000 25000 15000 10000 5000
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 真 菌
治疗严重深部真菌感染的金标准

9
分布和渗透性
预计稳态时表观分布容积为4.6 L/kg • 提示伏立康唑在组织中分布广泛(包括脑脊 液)
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58% • 不受肝、肾功能受损影响
伏立康唑说明书。
10
11
代谢和排泄
伏立康唑主要通过肝脏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 CYP2C19、CYP2C9和CYP3A4代谢 • CYP2C19表现出基因多态性 多数为存在于血液循环中的N-氧化代谢产物, 以及一些微量代谢产物 • N-氧化代谢产物对疗效无影响 <2%的药物以原形从尿液中排出
伏立康唑说明书。
15
药物相互作用的分类
不需要调整用药
监察合用药物的作用并调整其剂量 调整伏立康唑或合用药物的剂量并予以监察 禁止合用
16
药物相互作用:禁忌症
禁忌合用的药物
特非那定、阿司咪唑、西沙必 利、匹莫齐特、奎尼丁 西罗莫司 利福平 、卡马西平、苯巴比妥 麦角生物碱类药 利福布丁
6
药代动力学
吸收
口服后迅速且几乎完全吸收 • 1-2小时达血药浓度峰值(Cmax) 口服生物利用度高 (~96%) • 可允许静脉口服序贯用药 吸收不受胃液PH变化影响
应至少在餐前或餐后1小时口服伏立康唑
Data on file. Pfizer Inc., New York, NY. 伏立康唑说明书。
31
终点指标
主要终点指标 • 第12周时的临床反应总体评价 次要终点指标 • 初始随机治疗结束时的临床反应总体评价 • 在全部84天内患者的生存情况 • 安全性和耐受性
Herbrecht R et al. N Eng J Med. 2002;347(6):408-415.
《威凡PK棘白菌素》课件

棘白菌素的作用机制具有高度选 择性,对哺乳动物细胞无毒性作
用。
棘白菌素的药理作用特点
棘白菌素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对多种真菌均有良好的 抗菌效果。
棘白菌素在体内分布广泛,可渗透至组织间隙、脑脊液 等部位,达到有效药物浓度。
棘白菌素口服吸收差,主要通过静脉给药,生物利用度 高。
棘白菌素的作用不受pH值影响,可在酸性和碱性环境 中均发挥抗菌作用。
威凡的副作用较少,长期使用 可改善心肌及小血管重构,提 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威凡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对威凡药理作用机制的 深入研究,发现其在治疗心血管疾病 以外的其他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同时,威凡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 病、骨关节炎等治疗中也有一定疗效 。
研究表明,威凡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 增殖和转移,对多种癌症具有治疗作 用。
疗。
在疗效上,威凡和棘白菌素都 有较好的疗效,但具体效果因
个体差异而异。
在副作用方面,威凡和棘白菌 素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使用。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2
威凡的药理作用
威凡的作用机制
威凡(伏立康胶囊)是一种钙通道阻 滞剂,通过抑制钙离子进入细胞而发 挥药理作用。
SUMMAR Y
01
威凡与棘白菌素简介
威凡介绍
威凡(伏立康胶囊)是一种非活性成分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心绞痛。
威凡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来扩张血管,从而降低血压 和改善心脏供血。
威凡的优点包括副作用较少、疗效稳定、使用方便等,因此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棘白菌素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1 所需 10mg/mL 伏立康唑浓缩液的)
10mg/mL 伏立康唑的需要量
4mg/kg 剂量
6mg/kg 剂量
(瓶数)
(瓶数)
10
-
4.0ml (1)
-
15
-
6.0ml (1)
-
20
-
8.0ml (1)
-
25
-
10.0ml (1)
-
30
9.0ml (1)
与利福布汀合用时,伏立康唑的口服维持剂量应从 200mg 每日两次,增加到 350mg 每 日两次(体重小于 40kg 的患者剂量应从 100mg 每日两次,增加到 200mg 每日两次)。参见 【注意事项】和【药物相互作用】。
伏立康唑与依非韦伦合用时,伏立康唑的维持剂量应当增加到 400 mg,每 12 小时 1 次, 依非韦伦的剂量应当减少 50 %,即减少到 300 mg 每日 1 次。停用伏立康唑治疗的时候,依非 韦伦应当恢复到其最初的剂量。参见【注意事项】和【药物相互作用】。
对于儿童的这些推荐剂量是基于伏立康唑干混悬剂的研究结果。尚未在儿童中进行伏立 康唑口服干混悬剂和片剂的生物等效性研究。考虑到儿童的胃肠通过时间较短,片剂在儿童 的吸收可能与成人不同。因此推荐 2-<12 岁的儿童使用伏立康唑干混悬剂。
如果儿童患者不能耐受 7mg/kg 每日 2 次的静脉用药,根据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和以往的 临床经验,可以考虑从 7mg/kg 减量到 4mg/kg 每日 2 次。 这个剂量相当于成年人中 3mg/kg 每日 2 次的暴露量。参见【用法用量】中成人用药。
【规格】 伏立康唑 50mg 薄膜衣片, 伏立康唑 200mg 薄膜衣片
【用法用量】 伏立康唑薄膜衣片应至少在饭前 1 小时或者饭后 1 小时后服用。 使用伏立康唑治疗前或治疗期间应监测血电解质,如存在低钾血症、低镁血症和低钙血
症等电解质紊乱应予以纠正(参见【注意事项】)。 本品另有规格为 200mg 注射用无菌粉末和 40mg/ml 干混悬剂。
成人用药 静脉滴注和口服的互换用法
无论是静脉滴注或口服给药,首次给药时第一天均应给予首次负荷剂量,以使其血药浓度 在给药第一天即接近于稳态浓度。由于口服片剂的生物利用度很高(96%,参见【药代动力学】), 所以在有临床指征时静脉滴注和口服两种给药途径可以互换。
详细剂量见下表 负荷剂量(适用于第 1 个 24 小时) 维持剂量(开始用药 24 小时以后)
12.0ml (1)
18.0ml (1)
35
10.5ml (1)
14.0ml (1)
21.0ml (2)
40
12.0ml (1)
16.0ml (1)
24.0ml (2)
45
13.5ml (1)
18.0ml (1)
27.0ml (2)
50
15.0ml (1)
20.0ml (1)
30.0ml (2)
55
静脉滴注 每 12 小时给药 1 次,每次 6mg/kg (适用于第 1 个 24 小时) 每日给药 2 次,每次 4mg/kg
负荷剂量 (适用于第 1 个 24 小时) 维持剂量(开始用药 24 小时以后)
口服
患者体重≥40kg
患者体重<40kg
每 12 小时给药 1 次,每次 400mg 每 12 小时给药 1 次,每次 200mg
负荷剂量
口服和静脉用药都不推荐用负荷剂量
维持治疗
7mg/kg,每日 2 次
200mg 每日 2 次
*基于对 82 例 2 岁到<12 岁的免疫缺陷患者的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结果。
**基于对 47 例 2 岁到<12 岁的免疫缺陷患者的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结果。
尚未对肝功能或肾功能不全的 2 岁到<12 岁的儿童患者应用本品还没有进行研究。参见【不 良反应】和【药代动力学】。
字样刻痕。
【适应症】 本品是一种广谱的三唑类抗真菌药,其适应症如下: 治疗侵袭性曲霉病。 治疗非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中的念珠菌血症。 治疗对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引起的严重侵袭性感染(包括克柔念珠菌)。 治疗由足放线病菌属和镰刀菌属引起的严重感染。
Version No: 20090608
第1页,共29页
本品应主要用于治疗患有进展性、可能威胁生命的感染的患者。
疗程视患者用药后的临床和微生物学反应而定。静脉用药的疗程不宜超过 6 个月。
剂量调整 在使用本品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当严密监测其潜在的不良反应,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
时调整药物方案,参见【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口服给药:如果患者治疗反应欠佳,口服给药的维持剂量可以增加到每日 2 次,每次
300mg;体重小于 40kg 的患者口服剂量可增加至每日 2 次,每次 150mg。 如果患者不能耐受上述较高的剂量,口服给药的维持剂量可以每次减 50mg,逐渐减到每
释剂。当加入 10mg/mL 伏立康唑浓缩液时,输注袋或输注瓶中剩余的稀释剂应可使药物 的最终浓度介于 0.5mg/mL 和 5mg/mL 之间。 3. 使用合适体积的注射器和无菌技术,从相应数量的伏立康唑粉针剂瓶中吸取所需体积的伏 立康唑浓缩液,加入输注袋或输注瓶中。弃去未用完的粉针剂瓶。 伏立康唑最终配制溶液的静脉滴注速度最快不超过每小时 3mg/kg,滴注时间须 1 至 2 小时。
肾功能损害者用药 肾功能障碍对本品口服给药的药代动力学没有影响。因此,肾功能轻度减退至重度减退
的患者应用本品均无需调整剂量。参见【药代动力学】。 中度到严重肾功能减退(肌酐清除率<50ml/min)的患者应用本品时,可发生赋形剂磺丁
倍他环糊精钠(SBECD)蓄积。此种患者宜选用口服给药,除非应用静脉制剂的利大于弊。 这些患者静脉给药时必须密切监测血清肌酐水平,如有异常增高应考虑改为口服给药。参见 【药代动力学】。
80
24.0ml (2)
32.0ml (2)
48.0ml (3)
85
25.5ml (2)
34.0ml (2)
51.0ml (3)
90
27.0 ml (2)
36.0 ml (2)
54.0 ml (3)
95
28.5 ml (2)
38.0 ml (2)
57.0 ml (3)
100
30.0 ml (2)
40.0 ml (2)
静脉制剂配制方法 溶解
未使用的产品或废弃材料应按当地规定进行处理。 伏立康唑粉针剂使用时先用 19ml 注射用水溶解成 20ml 的澄清溶液,溶解后的浓度为 10mg/ml。推荐使用标准 20ml 注射器(非自动化注射器),以保证在稀释时量取准确剂量(19ml) 的注射用水。如果瓶内真空无法将稀释剂吸进粉针剂瓶,则弃去此瓶。稀释后摇动药瓶直至 药物粉末溶解。 本产品仅供单次使用,未用完的溶液应当弃去。只有清澈的、无颗粒的溶液才能使用。 用药时,已溶解好的浓缩液按所需量加到推荐的、相容的稀释液中(见下述),最终配成含 量为 0.5-5mg/ml 的伏立康唑溶液。 稀释
(适用于第 1 个 24 小时)
(适用于第 1 个 24 小时)
每日给药 2 次,每次 200mg
每日给药 2 次,每次 100mg
序贯疗法
静脉滴注和口服给药尚可以进行序贯治疗,此时口服给药无需给予负荷剂量,因为此前
静脉滴注给药已经使伏立康唑血药浓度达稳态。推荐剂量如下:
负荷剂量 维持剂量
每 12 小时静脉滴注 1 次,每次 6mg/kg(适用于第 1 个 24 小时)
应继续监测肝功能以观察是否有进一步升高。 建议轻度到中度肝硬化患者(Child-Pugh A 和 B)伏立康唑的负荷剂量不变,但维持剂量
Version No: 20090608
第3页,共29页
减半。参见【药代动力学】。 目前尚无重度肝硬化患者(Child-Pugh C)应用本品的研究。 有报道本品与肝功能化验异常增高和肝损害的体征(如黄疸)有关,因此严重肝功能损
16.5ml (1)
22.0ml (2)
33.0ml (2)
60
18.0ml (1)
24.0ml (2)
36.0ml (2)
65
19.5ml (1)
26.0ml (2)
39.0ml (2)
70
21.0ml (2)
28.0ml (2)
42.0ml (3)
75
22.5ml (2)
30.0ml (2)
45.0ml (3)
核准日期:2006年12月31日 修改日期:2009年06月08日
伏立康唑片说明书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 商品名称: 英文名称: 汉语拼音:
伏立康唑片 威 凡® (Vfend®) Voriconazole Tablets Fulikangzuo Pian
【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为伏立康唑。 化学名称:(2R,3S)-2-(2,4-二氟苯基)-3-(5-氟基-4-嘧啶)-1-(1H-1,2,4-三唑-1-基)-2-
Version No: 20090608
第4页,共29页
伏立康唑必须以不高于 5 mg/mL 的浓度滴注,滴注时间须 1-2 小时。因此,浓度为 10 mg/mL 的伏立康唑应进一步稀释(可以作为稀释剂的溶液见下文): 1. 根据患者体重,计算稀释 10mg/mL 伏立康唑浓缩液的所需体积(见表 1) 2. 为加入所需体积的伏立康唑浓缩液,需从输注袋或输注瓶中吸掉和弃去至少同样体积的稀
丁醇。 化学结构式:
N
N
N
CH3 F
OH
F
N
N
F
分子式:C16H14F3N5O 分子量:349.31
【性状】 50mg 片剂:白色至类白色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白色或类白色。圆形片剂,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