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近代史PPT课件4.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近代史PPT课件4.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以“四行二局”(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央 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二局为邮政储金汇业局和 中央信托局)为中心的金融垄断体系,不仅完全 主宰了全国的金融业,而且直接操纵着全国的经 济。 •发行“法币” •发行内债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商业投机
蒋 介 石
宋 子 文
孔 详 熙
(三)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的斗争的失败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都以占领中心城市为主要目标
(三)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的斗争的失败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都以占领中心城市为主要目标
起义失败后大批革命者被杀害。 武装反抗
(三)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的斗争的失败
•三大起义,失败后选择了深入农村、建立农村 革命根据地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
•国民党当局在运用自己的权力维护封建剥削制 度的同时,还通过征收苛重的赋税等直接对农民 进行掠夺。——征收田赋 ;是征收盐税 ;征收 各种杂税 ;强迫农民服劳役(如修筑公路、碉堡 等)和服兵役(即抓壮丁)。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中原大战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
•帝国主义的经济势力在中国得到进一步扩展, 并且牢牢地掌握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
•地主占有大量土地 ,把土地出租给无地或少地 的农民,借以收取地租、剥削农民的剩余劳动 。 除地租外,农民还受到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的 剥削。
陈 果 夫
陈 立 夫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对工业实行垄断性的掠夺

沪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PPT

沪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PPT
•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可 以加入国民党
创始人(总理)
孙中山
中 国 国 民 党 陆 军 军 官 学 校
黄埔军校开学典礼
校长 蒋介石
党代表 廖仲恺 时间:1924.5 政治部主任
地点:广东黄埔
周恩来
性质:国共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
与旧式军校相比,黄埔军校 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 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
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进行了一 系列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但屡 战屡败 诞生不久的共产党在领导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后寻找新的救国道路
背景
国共 第一次 合作
认 识
联合一切革命力量,建立革 在俄帮助下 命武装,开展革命战争.
一 国 民 党 ” 一 大 ”
时间地点:
1924年1月
广州
.
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开 •确定了联俄、联共、扶 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 始了国民革命运动时期(从 解释了三民主义) 主要内容: 1924年——1927年,也称第 •提出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第13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中国城乡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帝国主义列强和军阀势力主要集中在东部 的一些大城市。
从左图中你可以获 取哪些历史信息?
20世纪20年代的中 国,外有列强侵略, 内有军阀横行, “打倒列强,除军 阀”是中国人民共 同愿望;
军阀割据混战,民众受苦
怕 死 勿 入 斯 门
------孙中山!
1926年2月中共召开特别会议,确定准备北伐。 7月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军在广 州誓师正式北伐。图为誓师大会,台上左一为 蒋介石。
蒋介石在北伐誓师大会上的誓词 我不牺牲,国将沉沦。 我不流血,民无安宁。 国既沉沦,家孰与存。

1讲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建立及新军阀混战概述

1讲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建立及新军阀混战概述
第一节 国民党在全国反动统治的建立 第二节 国民党军阀的大规模混战
第一节
国民党在全国反动统治的建立
一 蒋介石重掌国民党军政大权 二 蒋冯阎桂联合“北伐”和东北“易帜” 三 国民党“训政”的开始和对革命的镇压 四 南京国民党政府的亲帝反苏外交
一 蒋介石重掌国民党军政大权
一九二七年革命失败之时,国内反革命势力分布 : • 汪精卫和唐生智控制着两湖和江西 ; • 蒋系和桂系的一部分占据着宁沪一带; • 冯玉祥占据着陕西、河南等地; • 阎锡山仍旧盘踞着山西 ; • 桂系的另一部分和粤军占领着两广; • 四川、云南、贵州则有若干地方军阀割据着 。 • 北方张作霖,占据着东北、京津和山东等广大地区;
1928年2月2日至7日,国 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在南 京召开。
经过二届四中全会,国 民党的军政大权重新集 于蒋介石,国民党内部 在形式上获得了统一。 同时四个政治分会的设 立,承认了国民党各派 割据的现状。
蒋担任国民党 中央政治会议主席
李济深 广州政治分会主席
李宗仁 武汉政治分会主席
冯玉祥 开封政治分会主席
其二,制造宁粤对立。九月底,汪派张发奎到 达广州,打出“拥汪护党”的旗号,反对特委 会。十月底,汪也到达广州。
蒋汪合作
十一月十日,蒋介石在经过三个 月的下野后,回到上海。以前势 如仇敌的蒋汪二人为了共同制桂, 达成相约同时复职协议:
蒋复任总司令,汪复任国民政府 主席。
▪ 汪离开广州的第二天,十一月十七日,张 发奎向驻粤桂军发起攻击。十二月十一日, 共产党领导广州起义,张发奎参加了起义。
▪ 当时在华享有领事裁判权的国家共十六个,直到 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英、美、日、法等六 国也未表示同意取消该项权利。
▪ 对改订新约运动的评价:

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最显著特点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读教材自主学习
提能力合作探究
讲方法题型对接
第11页
阅读教材·想一想
1.阅读教材P126“思索点”:南京国民政府发动“北伐”与国民革命时期“北伐” 有何不一样? 提醒:国民革命时期“北伐”目标是反帝反封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南京国民 政府“北伐”是讨伐军阀张作霖,统一全国。
读教材自主学习
提能力合作探究
讲方法题型对接
第22页
2.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一九二七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 上,可他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能够了解为( ) A.发动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B.建立中华苏维埃政府 C.找到“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 D.提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方针 答案 C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1.结合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等史实,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国民党统治在
1.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全国确实立及其性质。
标 2.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 2.知道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新道路探索,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农村

新道路意义。 3.认识红军长征意义。
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确实立及其意义。 3.结合红军长征过程,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红军长征历程,从“史料
加坚韧和顽强。所以,答案为C合作探究
讲方法题型对接
第26页
2.一位西方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本身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 完成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伟大传奇。”“伟大传奇”是指(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红军长征
解析 1934年10月党中央和红首先军开始长征,1935年10月,抵达吴起镇。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如何认识国民党政权的性质
国民党南京政府的对内政策
经济上 对 内 政 策
政治上
实行官僚资本主义的垄断统治 实行军事独裁统治
经济上: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中心
的官僚资本开始形成。他们垄断了金融业,垄断 了全国的工商业和农产品销售、交通运输业乃至 文化事业,成为垄断的、买办的、封建的官僚资 本主义。
坪、茨坪地区)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二)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 反动统治的斗争
2、三大起义之三——广州起义
时间:1927年12月11日 结果:失败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 (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党人如何探索中国 革命新道路的? 1、实践: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试验 成功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城市不行, 去农村,最终站稳脚跟,实力开始壮大,其 他各地纷纷效仿
1928年12 月29日 改易旗帜
5
张作霖 张作霖被炸死
改旗易帜
张学良
“统一”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东北易帜
张学良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 全国:“仰承先大元帅遗志、 力谋统一、贯彻和平,已于即 日起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 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 1928年12月,国民党在全国范 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中国 实现形式上的统一。
如何取胜?
“我的法宝是游击,敌进我退驻则扰,敌疲我打
退则追。”
——毛泽东
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
客观条件 决定的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课国民革命运动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ppt课件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课国民革命运动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ppt课件

B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 黄埔军校的建立
D 国民政府发动北伐战争
2、北伐战争中的主战场及主战
场的主要对象是( A )
A.两湖战场、吴佩孚 B.广东战场、孙传芳 C.江西战场、吴佩孚 D.闽浙战场、孙传芳
3、北伐战争中被称为“铁军”
的D
是A.(叶挺独)立团
B.北伐军中的东路军
C.北伐军中的西路军 D.叶挺独立团所在的第四军
教训: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掌握革 命力量(——军队)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
1、两党合作的背景(合作的可能):
(1)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2、过程:
(中共”三大”)
(2)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国民党”一大”)
3、合作的成果:(1)建立军黄军埔官军学校校(“”中)国国民党陆
(2)北伐战争
4、合作的结果:失败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时期, 大革命时期)
贪 革命者来 升














黄埔军校的建立

间: 1924年5 月

点: 广州 黄埔
创 建 人: 孙中山

长: 蒋介 石
政治部主任: 周恩来 创 建 意义 :为国民革命培养
了大批军事人才
1、北伐目的: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把国民革
命运动推向全国
北 2、北伐的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开始时间: 1926年7月
伐 4、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战 5、北伐的三个战场:江西、福建、湖南和湖北
争 6、战争经过:
(其中,两湖是主战场)

08第八讲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08第八讲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二、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蒋介石重新执掌大权之后,马上发起“二期北伐” 蒋介石重新执掌大权之后,马上发起“二期北伐” 1928年 月,日本为阻止中国统一,制造了“济南惨案” 1928年5月,日本为阻止中国统一,制造了“济南惨案” 。 1928年 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先后进驻北京和天津。 6月16日,新疆统治者杨增新决定承认南京国民政府为中 16日,新疆统治者杨增新决定承认南京国民政府为中 央政府,改挂青天白日旗。 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全国,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 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全国,从即日起“ 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 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 。 二期北伐的完成,新疆和东北的“易帜” 二期北伐的完成,新疆和东北的“易帜”,标志着中国恢 复形式上的统一,也意味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第八讲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一、大革命失败前后国民党的内部争斗 二、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三、国民党新军阀混战
一、大革命失败前后国民党的内部争斗
孙中山去世后,各派为争夺党内主导地位展开激烈争斗。 ●右派主要是“西山会议派” ●右派主要是“西山会议派”和“孙文学会”,代表人物 孙文学会” 有邹鲁、戴季陶、胡汉民、居正、林森等 。 ●左派主要是廖仲恺、邓寅达等人。 ●蒋介石、汪精卫等当时被看作是中派。 蒋介石借处理“廖仲恺遇剌案” 蒋介石借处理“廖仲恺遇剌案”,赶跑右派胡汉民,骗取 左派好感;不久又利用“中山舰事件” 左派好感;不久又利用“中山舰事件”打击共产党和左派, 气走汪精卫;最后以右派面目提出“整理党务案” 气走汪精卫;最后以右派面目提出“整理党务案”。此后, 权力的天平向蒋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倾斜。
1931年 月,国民党主持召开“国民会议”,通过了“ 1931年5月,国民党主持召开“国民会议”,通过了“训 政时期约法” 政时期约法”,用根本法的形式来确认国民党一党专政、 以党治国的训政体制。 由于当时国民党的实权控制在蒋介石集团手里,国民党一 党专政实际上就是蒋介石集团的独裁统治。 为了维护独裁统治,蒋介石集团一方面疯狂屠杀共产党人 和进步人士,另一方面大力铲除党内的异己力量。 ●中统即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军统即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优质课件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优质课件

-
七一五政变: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国民党常务委员会扩 大会议,决定“在一个月内,开第四次全体会议,讨论决定 分共的问题。在未开会以前,截制共产党人违反本党主义政 策之言论行动”。这就是七一五反革命政变。随后不久,汪 精卫集团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展开了疯狂的大屠杀。汪精 卫集团举行反共政变,表明第一次国共合作最后破裂,孙中 山的三大政策被国民党完全抛弃。至此,国民革命遭到失败。
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及贺龙、 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共产党掌握或影响下的 北伐军2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 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 装争夺政权的开端。 9月9日,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起义军 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12月11日,中共广 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叶挺、叶剑英等领导了广州起义。 1927年到1928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了近百次武装起义。
宁汉合流:
1927年“七一五”政变后,武汉国民党政府迁往南京,与南 京国民党政府合在一起,史称“宁汉合流”。1927年4月18日,
-
蒋介石国名党集团建立了与武汉国民政府相对立的南京国 民政府,照成“宁汉分裂”的局面。7月15日,汪精卫集 团在武汉叛变革命,消除了宁汉双方在反共问题上的分歧, 使宁汉和流成为可能。冯五祥几次致电宁汉双方,解决党 内争执。7月24日,汪精卫表示愿意“和平统一”,并同 意迁都南京。南京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进行改组,并发 表 意义: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名族尊严,挫败了日本帝国主义 的攫取中国东北的阴谋。国民政府至此获得了形式上的统 一。
-
-
1928—1929年间中国名族工业的发展 短暂繁荣:商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文化教育事业等所有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义: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尊严,挫败了 日本帝国主义攫取中国东北的阴谋。国民政 府至此获得了形式上的统一。
东北易帜
五色旗
青天白日旗
国民党性质的变化
工人、农民、城 市小资产阶级和 民族资产阶级的 革命联盟
由代表地主阶级、 买办性的大资产 阶级利益的反动 集团所控制的政 党
国民党所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 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
1928—1929年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短暂繁荣:商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 文化教育事业等有所发展
没有得到自由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不 是统治阶级
1928年10月 《训政纲领》
是1928年10月国民党中央常务会议通过的纲领性文 件。其宣布在国民党的领导下实行“训政”。训政 时期统治权归国民党独揽,政权由中国国民党全国 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在国民党全 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托付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 员会执行。治权亦在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 议的“指导监督”下由国民政府行之。确立了国民 党一党专制。
国民党在全国 统治的建立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建立过程
1927年:七一五政变
宁汉合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928年2月:南京国民政府改组
1928年6月:国民党政府北伐军队进驻北京、天 津一带
1928年12月29日:东北易帜(张学良)
七一五政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 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决定 “在一个月内,开第四次中央全体会议,讨论 决定分共的问题。在未开会以前,裁制共产党 人违反本党主义政策之言论行动”。这就是七 一五反革命政变。随后不久,汪精卫集团对共 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展开了疯狂的大屠杀。汪精 卫集团举行反共政变,表明第一次国共合作最 后破裂,孙中山的三大政策被国民党完全抛弃。 至此,国民革命遭到失败。
宁汉合流:1927年“七·一五”政变后,武汉国民党政府

往南京,与南京国民党政府合在一起,史称
“宁汉合流”。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国民党集团建立
了与武汉国民政府相对立的南京国民政府,造成“宁汉
分裂”的局面。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叛变革命,
消除了宁汉双方在反共问题上的分歧,使宁汉合流成为
镇压人民,消灭异己力量
•隶属于国民党 中央组织部的 调查统计局 (中统)
•隶属于国民党 军事委员会的 调查统计局 (军统)
主要任务
反对共产党,破坏革命运 动,绑架或暗杀异己分子
“遭杀戮者…至30万人之 多…失踪监禁者不可计…”
地狱现形,人间 何世?
保甲制度
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
十户为甲,十甲为保,分设甲长、保长。保甲内各户 要互相监视告发,“共具联保连坐切结”,从事“碉 楼保赛或其他公示之筹设”和交通干线之“保护”
1931年1月,著名的优秀青年作家共产党员柔石、殷夫、胡也频、李 伟森、冯铿(左联五烈士)等被捕,2月7日被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国民 党警备司令部。 以各种方法迫害左翼文化的旗手鲁迅
国民党政府主要就是通过这些方法, 来维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 主义的利益,巩固自身统治的。
可以说,到这时候国民党 已经完全背离了国父孙中山当 初的设想,它已经不能保护人 民,反而只能给人民带来灾难。
国民党怎样实行一党专 政的军事独裁统治?
•庞大的军队 •全国性特务系统 •保甲制度 •文化专制主义
庞大的军队
镇压人民,消灭异己力量
1929年3月官方资料:全国军额达二百万 (实际兵员数远不止) 大力加强地方反动武装。各县民团统称保 安队。广大人民被置于国民党武装的严密 控制和监视之下
全国性特务系统
文化专制主义
控制言论,剥夺人民的言论自由 和出版自由
大批进步书刊被查禁,许多进步作家被监视、拘捕乃至枪杀
教育方面:抛弃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革命内容,用“明礼义、知廉耻”,“忠孝、 仁爱、信义、和平”等道德观念,抵制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实行了所谓“特种 教育”,南京国民政府还积极提倡尊孔谈经,甚至宣扬法西斯主义思想,大量发 行宣传法西斯主义的书刊。用传统的伦理纲常、四维八德,来整治人们的思想, 训导人们的言论行动,使之摆脱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以维护国民党的政治统治 文化围剿:限制“革命文化”的出版自由 、查禁“进步”书刊 、派遣特务、侦 探,组织流氓、暴徒袭击和捣毁进步的文化机构、报馆、书店和电影院,投寄匿 名恐吓信,绑架和暗杀共产党员作家和进步人士 。
可能。冯玉祥几次致电宁汉双方,解决党内争执。7月24
日,汪精卫表示愿意“和平统一”,并同意迁都南京。
南京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进行改组,并发表宁汉合作
宣言,宣布国民党“统一”完成。
意义:南京和武汉的反共立场是一致的,他们的合流说明
了当时的反共反革命的力量进一步增强,革命斗争的形势
更严峻.
东北易帜: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将军当 天向全世界通电,毅然宣布“遵守三民主义, 服从国民政府”,在东北将原北京政府的红 黄蓝白黑五色旗改为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 日旗,宣布拥护国民政府的政治行动,这就 是震惊中外的“东北易帜”。
征税、摊派
1934年11月:全国普遍推行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保 甲制度实行“管、教、养、 卫”并重原则,使保甲制既 服务于“自治”,亦有利于 所谓自卫。“管、教、养、 卫”是蒋介石提出的。
国民党当局虽对保甲制寄望
极大,而保甲制的推行却收效甚 少,其原因是“一般公正人士多 不愿担任保甲长,一般不肖之徒 又多以保甲长有利可图,百般钻 营”,“正人不出,自然只有坏 人的世界,良好的制度也就变成 剥削人民的工具,因此民众怨声 载道”。这是国民党人士自己作 出的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