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口数量的变化

合集下载

1.1人口数量的变化说课稿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

1.1人口数量的变化说课稿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
3.接着,我会讲解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实例阐述这些影响的具体表现,使学生认识到人口问题的重要性。
4.最后,我会介绍我国的人口政策及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让学生了解国家在应对人口问题方面的措施和成果。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互动环节:1.开场引入时,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关注人口数量变化的话题;2.在案例分析和探究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每个成员发表意见,共同完成任务;3.在讨论环节,安排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分享各自小组的成果,接受其他同学和教师的反馈;4.结束时,通过总结提问,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并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这样的互动设计旨在营造一个开放、合作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参与。
1.设计一系列关于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题和选择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验他们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2.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某一地区的人口增长案例,探讨其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并撰写简要报告。
3.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人口政策制定的过程,让学生在模拟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反馈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注重清晰性和逻辑性,布局上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板书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标题、学习目标、知识点标题、关键词和重要数据。风格上,板书简洁明了,采用大标题和小标题的形式,以清晰的字体和合理,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会提前规划板书内容,避免过度拥挤,使用不同颜色区分不同类别的内容,并在课后将板书内容整理成清晰的笔记供学生复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课件:1.1人口数量的变化(共29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课件:1.1人口数量的变化(共29张PPT)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2011年10月31日凌 晨,成为象征性的 全球第70亿名成员 之一的婴儿在菲律 宾降生。。联合国 将这一天定为“世 界70亿人口日”
你知道吗?
世界人口突破60亿的事件为什么会世界瞩目?
因为60亿人口对于地球来说,已经是一个相当庞大的 数量。况且,世界人口仍以每年7000多万的数量在增 长。至2011年,世界总人口已达70亿。

人口的自

然增长





人口增长
模式及其
转变
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变化 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特点 人口增长模式时间上的变化
下图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到1岁人 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 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 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 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1~2题。
1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 2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华,而不在他的衣饰。 3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4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 5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人。 6不要因为怕被玫瑰的刺伤到你,就不敢去摘玫瑰。 7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8命运把人抛入最低谷时,往往是人生转折的最佳期。谁 若自怨自艾,必会坐失良机!
3.2030年与2003年相比,下列说法最不可能的是( C )
A.出生率下降
B.自然增长率下降
C.死亡率下降
D.人口总数上升
4.近几年,该省可能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 A )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2人教版课件:1.1 人口的数量变化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2人教版课件:1.1 人口的数量变化

课堂互动提知能
知识点一 人口的自然增长 [情景导入] “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 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空巢老人”现象尤其引人关注。到 2050 年,我国临 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 7 900 万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 54%以上。2015 年 10 月,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 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人们获取食物、防御疾病 之前 主要从事采集和狩猎 数量少,增长缓慢 和灾害的能力低,人口死
亡率高
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食物
农业革命期 利用简单的工具 数量增多,增长速 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疾病和

从事农业活动 度加快
灾害的防御能力不断提高,死
亡率下降
农业革命工 业革命以后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改
[学法点击] 1.人口“三率”的计算方法 (1)人口出生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 1 年)出生并存活的婴 儿在该国或该地区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同期活产婴儿数 人口出生率=一定时期内平均总人口数×100% (2)人口死亡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 1 年)死亡人口数在该 国或该地区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1)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表示 ( )
A.出生率、死亡率、抚养比
B.出生率、抚养比、死亡率
C.抚养比、出生率、死亡率
D.抚养比、死亡率、出生率
(2)影响 2020 年后人口抚养比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生育政策和人口老龄化
B.人口出生率和国内人口迁移
C.产业政策与人口死亡率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人口的数量变化》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人口的数量变化》优秀教学案例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将以教学内容与过程为导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努力提高本节课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案例亮点
1.贴近生活:本节课以我国的人口政策为背景,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提高他们的地理实践能力。
4.问题导向: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鼓励学生提问,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5.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通过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人口数量变化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人口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但在人口数量变化的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案例分析为主线,结合图表、数据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在探讨过程中能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小组讨论任务,让学生就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总结归纳

【高考地理】十年(2014-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人口的数量变化docx

【高考地理】十年(2014-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人口的数量变化docx

十年(2014-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人口的数量变化(2022·河北卷)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某省2020年人口总数为7461万人。

据学者预测,该省人口规模即将达峰,之后到2030年将降至7437万人,下图示意该省2020年和2030年的人口金字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30年与2020年相比,该省人口结构呈现出()A.少儿人口占比增加B.劳动力人口结构老化C.老年人口占比减少D.高龄人口在老年人口中的占比减少2.面对该省未来人口结构问题,建议采取的积极应对措施包括()A.放开生育、延迟退休、推进社会养老B.适度生育、提前退休、推进社会养老C.适度生育、延迟退休、倡导健康养老D.放开生育、正常退休、倡导健康养老【答案】1.B 2.C【解析】1.在少儿人口中,0~4岁、5~9岁、10~14岁的人口占比都在减少,故少儿人口占比总体上在减少,A错误;在劳动力人口中,较高年龄段的人口占比增幅大于较低年龄段的人口,如30~34岁人口占比大幅减少,导致劳动力人口结构逐渐老化,B正确;老年人口中各年龄段占比都有增加,故老年人口占比整体增加,C错误;老年人口中,高龄人口占比增加幅度大于80岁以下的老年人口占比,故高龄人口在老年人口中的占比增加,D错误。

故选B。

2.放开生育可能会导致人口过度增长,加剧人地矛盾,A、D错误;推进社会养老会增加国家财政负担,影响国家可持续发展,B错误;适度生育既可以缓解老龄化,又不会造成人口的过度增长,延迟退休可以缓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问题,健康养老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C正确,故选择C项。

(2022·江苏卷)我国于2010年和2020年分别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六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七普”)。

下图为“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六普’‘七普’,人口增长差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相等的省级行政区是()A.京、沪B.黑、吉C.粤、鄂D.渝、黔4.我国四个直辖市人口增长的共同特点是()A.“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加速增长B.“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减速增长C.“六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D.“七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5.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A.向城市群集聚B.向中西部迁移C.沿长江带集聚D.分布更加均衡【答案】3.C 4.D 5.A【解析】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位于图中虚线上的粤、新、苏、鲁、鄂等五个省级行政区的“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相等,C正确;京、沪、黑、吉、渝、黔的“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不相等,ABD错误。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1.1.2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老龄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1.1.2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老龄化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
2.树立科学的人口观,理解人口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参与人口政策的宣传和实施;
3.关注弱势群体,尤其是老年人,学会尊重、关爱他们,提高人文素养;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倾听、交流、合作,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3.掌握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历史和现状,了解世界人口发展趋势;
4.理解人口老龄化的概念、原因、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5.学会运用图表、数据等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老龄化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达成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资料搜集、数据分析等方式,探究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
2.分析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政策、经济、文化、教育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讲解。
3.介绍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成因、影响及应对措施,引导学生关注老年人,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讲解数据分析方法:如何运用图表、数据等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老龄化问题,提高学生的图表解读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和老龄化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6.情感教育,培养责任感:通过分析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家庭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老年人,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7.课后延伸,拓展视野: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搜集有关人口数量变化和老龄化的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或心得体会,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8.评价方式多样化:采用课堂表现、小组合作、课后作业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他们的个性发展。
为了巩固本章节“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2024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 居民与文化”的必背知识点

2024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 居民与文化”的必背知识点

2024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居民与文化”必背知识点一、人口与人种1.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2022年11月15日,世界人口达到80亿。

世界人口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但不同历史时期增长速度不同。

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缓慢;工业革命后,增长速度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20世纪70年代开始,增长速度减缓,但每年新增人口仍很多。

2.人口自然增长率定义: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人口的增长速度,等于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

地区差异:欧洲、北美等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个别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3.人口增长特点与问题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都会带来问题,如资源消耗、就业困难、贫困、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社会养老负担过重等。

保持适度的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可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4.人种划分与特征根据体质特征,人类主要分为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

不同人种在肤色、毛发、面部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但这些差异没有优劣之分,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

5.人种分布同一人种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也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还有些地区成为不同人种的混居区。

由于人口迁移,人种的分布越来越复杂。

二、人口分布1.人口稠密区与稀疏区人口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及北美东部等地,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或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

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荒漠地区、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等地。

2.人口密度定义: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反映一个地区的人口疏密程度。

三、人口迁移1.定义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从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2.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如气候、水资源、地形等。

社会经济因素:如经济发展、政治变动、文化交流等。

四、多样的文化1.语言和宗教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课件(共40张PPT)可编辑全文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课件(共40张PPT)可编辑全文
【变式训练】(2009·全国文综Ⅰ)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下图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1)~(2)题。 (1)甲市可能是 ( ) A.西宁 B.延安 C.上海 D.广州(2)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增长模式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持续增加
数量多
增长缓慢
增长加速
明显加快
空前增长
人们获取食物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害水平差,人口死亡率高
生产力水平提高,食物供应稳定可靠,死亡率下降
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人们获得充足的食物,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很低
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灾害和疾病防御能力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适应性不断增强
规律方法技巧
人口的三种型态
比较项目
扩张型(年轻型)
静止型(成年型)
收缩型(老年型)
示意图
形状
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
底部变窄,形状像清真寺顶部塔形
底部收缩,上部变宽,金字塔已变形
(2)人口的年轻化和老龄化
项目
人口年轻化
人口老龄化
人口年龄结构趋势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开始的标志:死亡率的下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2、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差异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特征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口的数量变化
2011年10月31日,地球村第70亿位居民诞生。联合国将这一 天定为“世界70亿人口日”。世界人口突破70亿的事件之所以 举世瞩目,是因为70亿人口对于地球来说应经是一个相当庞大 的数量。 世界人口仍以每年7000多万的数量在增长
读图思考: 1、人口数量少,增长 缓慢。因为生产力水 平及其低下,人类主 要靠狩猎和采集为生。
2、人口数量增多,增 长速度加快。因为农 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农 业生产率,能生产出 充足而稳定的食物, 人口死亡率下降。 3、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因为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大发展, 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环境,营养水平的提高,医疗 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下降较快。
这幅图反映了100年来世界人口变化有什么特点?
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
原因:过去的100年来,伴随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方式等方面的进 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程度不断加 深,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这是人类对自然环 境的利用与适应性不断増强,也使全球人口数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 增长。
到2010年止,各大洲按人口由多到少的排序是: 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大洋洲。 2010年与1950年相比,人口增长数量由多到少的排序是: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北美、大洋洲。
地区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全世界 发达国家
2.2 1.1
0.8 1.0
1.4 0.1
发展中国家
非洲 北美
2.6
3.8 1.4
0.9
1.4 0.8
1.7
2.4 0.6
拉丁美洲
亚洲 欧洲 大洋洲
2.4
2.2 1.0 1.8
0.6
0.8 1.1 0.7
1.8
1.4 -0.1 1.1
出生率 原始型
死亡率
逐步过渡 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特征
传统型
现代型
高 高 低
高 低 低
低 高 低
增长缓慢 增长迅速 增长缓慢
地区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代表地区 欧洲和北美 亚非拉
人口增长模式 现代型 由传统型向现代 型的转变阶段
整个世界
由传统型向现代 型的过渡阶段

总结:同处在一个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区人 口增长模式是不相同的。综合以上的内容,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观点:人口增长模式在 时间上会变化,在空间上有差异。
再见
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发达国家推行鼓励生育的政策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构成
类型: 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2、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差异 高 -高 -低 高 -低 -高 人口增长模式 的转变根本原 低低 -低 因是:生产力 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