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液体菌种设备和技术

合集下载

液体菌种制作的关键技术

液体菌种制作的关键技术
7.发酵终点的确定
确定发酵结束,开始利用的时间要根据生产计划和菌龄来确定,菌种成熟的主要指标是,菌丝体形态成为多而小的菌丝球,发酵结束取样时PH值不致过低。放置10分钟,发酵液与菌丝球不分层,菌丝球呈悬浮状,密度较大,发酵液变清即可开始应用。
3.4衰亡期。达到稳定生长期的菌群,由于营养物质的短缺,群体中的细胞死亡率逐渐上升,以致死亡菌数超过新生菌数,群体中的活菌数下降,出现了“负生长”曲线下跌。此期特点:菌体细胞形状和大小出现异常,甚至畸形,菌体发生自溶。
4.不同发酵阶段的培养条件
4.1缩短缓滞期的措施和培养条件。以指数生长期的种龄接种;适当加大接种量,可达20%以上。采用较为丰富的培养基。最适的培养条件:大多数食用菌的培养温度为24~27℃,低罐压0.015~0.025Mpa,较少通气量。
6.检查污染
6.1检查方法。采用先闻后看再取样的方法检查污染情况。培养二天后可以闻尾气味道。正常是无异味。细菌污染有酸味,异味,霉菌污染有酒味。菌丝球增加较快为正常。不增加有可能污染了杂菌。可在接种后第4天取样,在火焰保护下,通过取样阀门,将样液取到无菌瓶内。再在超净工作台上,将样液接入空试管培养基上。于32度条件下培养24h,观查有无细菌等感染。
2.3不同的菌种适宜的PH值范围不同。通常调控PH有以下几种方法;①配制合适的培养基,调节培养初始PH至合适的范围,并使其有很好的缓冲能力。②培养过程中加入非营养基质的酸碱调节剂如Caco2,或氨水或生理酸性物质。③将PH控制与代谢调节结合起来,通过补料来控制PH。
2.4培养基粘度越大,菌球越小,刺毛越短。但粘度不能过大。在培养过程中接种量越大,菌球越小,接种量大时通常可以分散的生长,而接种量小时,则有利于菌丝球形成。搅拌速度快、通气量大时菌球小,搅拌速度慢通气少时菌球直径大。

液体菌种制作

液体菌种制作
含量、残糖量、菌丝形态、pH、发酵液的外观和粘度等因
素才能决定。
6.酸碱度
不同种类的食用菌都有一个最适酸碱度,例如,黑木耳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最适pH为6.0-6.5、金针菇为6.3、香菇为4.5-6.5。
7.罐压 在发酵过程中罐压通常为0.2-0.7Kg/cm。 8.泡沫控制 在发酵过程中泡沫过多不利于发酵,目前大多数是加入
0.006%的泡敌做消泡剂消除泡沫。
9.发酵特点
发酵终点是否准确,应参考产物浓度、过滤浓度、氨基酸
六、液体菌种制作的主要参数
1.菌龄 菌龄与种子的活力密切相关。通常,摇瓶种子菌龄控制在 4-10d,一级种子和二级种子菌龄为48-96H。 2.接种量 一般地,食用菌深层发酵时的接种量为10-20%。 3.温度 通常在22-30℃生长最快,得率最高。
4.通气量 食用菌深层发酵的通气量以0.2-1.5通气体积/培养液体积 /min为宜。 5.搅拌速度 食用菌深层发酵的搅拌速度一般是180-500r/min。
体的,不受季节性限制。
三、液体菌种制作的用途
1.生产液体菌种 食用菌经深层发酵2-7d的幼嫩菌丝体,可以用来作为食用 菌栽培用的原种和栽培种。
2.制备药物或提取生化制品 许多食用菌种类,其深层发酵培养的菌丝体可作为提取药 物成分或生化制品的材料。
3.制作食品或畜禽饲料
四、液体菌种制作的主要设备 1.摇床
第三节
液体菌种制作技术
一、液体菌种制作的原理
食用菌液体菌种制作是在发酵罐中,采用液
体培养基通入无菌空气并加以搅拌,增加培 养基中溶氧含量,提供食用菌菌体呼吸代谢
所需要的氧气,并控制适宜的外界条件,获
得大量的菌丝体或代谢产物。

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方法(发酵罐法)

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方法(发酵罐法)

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方法(发酵罐法)传统菌种生产工艺,一般是由试管母种扩繁成二级种、三级种,生产周期长、污染率高、成本高、需大量人工、管理困难。

液体菌种生产具有纯度高、活力强、繁殖快的特点,接种到培养料内有流动性好、萌发点多,发菌迅速等特种点。

应用于生产与固体菌种相比有以下优点:1.菌种生产周期短。

固体种一般需25—40天,而液体种仅需3—7天。

2.接种后,萌发点多萌发点多、发菌快、出菇周期短。

接种24小时菌丝布满料面,3—15天长满菌袋,一般品种10天左右可出菇。

3.接种方便、成本低。

用液体菌种接种一般每袋成本是1—3分,每人每小时可接800袋以上,提高效益4—5倍。

4.适宜工厂化生产。

可直接用于栽培料进行出菇,大批量生产菌袋。

为食用菌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创造了条件。

因此,适宜我国国情的液体菌种设备的出现,必将在食用菌生产领域引发一场新的革命。

液体菌种具有固体(颗粒)菌种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液体菌种生产设备是近几年刚发展起来并逐渐成熟的,因此很多人对此很陌生。

在这里我们对此进行简单介绍一、液体菌种设备基本原理任何一种食用菌自身的生长必须满足其对温度、湿度、需氧量、养分等的需要,同时必须避免杂菌感染。

在深层发酵技术上称之为选择性发酵技术,如啤酒生产技术当属此例,而白酒生产则是生物菌群发酵技术。

液体菌种发酵设备(包括四大系统,温控系统由控制器、电热管等组成;供气系统由空气压缩机、输送管道、空气过滤器等组成;冷却系统由热交换器、进出水管道组成;搅拌系统由射流器、提升管等组成。

二、液体菌种生产的关键技术1、溶氧量液体菌种生产中最关键的是培养液中氧的溶解量,因为在菌丝生长过程中,必须不断的吸收溶解其中的氧气来维持自身的新陈代谢,氧气在液体(水)中的溶解量与压力、温度有关,同时与培养液的接触面积、渗透压有很大的关系。

因此我们设计发酵设备时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如安装射流器使气泡细碎度增加等。

2、空气过滤技术的关键就是保证进入的空气无菌度高,因此必须选择孔径小、材料先进的过滤膜。

液体菌种培养的技术环节

液体菌种培养的技术环节

液体菌种培养的技术环节液体菌种设备最好有这几点功能:有停电防护装置和防止培养液倒流装置。

现将做液体菌种的几大重要环节介绍如下:菌种制作:液体母种的制作也有较多方法,笔者一般就是用小木屑加其他营养料,用锥形瓶培养。

此环节比固体菌种培养要更仔细一些,特别注意细菌的监测,菌种环节一定要把握好。

培养液灭菌此环节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把握好每一步,确保培养液灭菌彻底。

期间注意的是,培养液不能加太满,否则放气的时候,液体从放气阀冲出。

个人建议在放气阀上再安装一个逆止阀,避免停电。

接种环节接种环节也是很重要的环节,我们一般是将母种先钩出来放到另一个装有蒸馏水的大锥形瓶中,然后再倒入培养罐。

哥哥环节必须有大火保护,否则容易感染。

培养与监测菌种纯度(最重要环节)笔者认为此环节是液体菌种培养的中心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培养菌种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注意每个细节。

1、空气过滤器和接入培养罐的硅胶管要一起提前灭菌,建议在空气过滤器和接入培养罐的硅胶管间安装一个逆止阀,防止培养液倒流,这是很关键的,否则培养时因为内外压力差变化,培养液容易回流。

2、监测菌种纯度。

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此步骤将直接决定你的成败,监测不好可能会导致全军覆没。

监测菌种纯度有以下几种方法:①看:看培养液是否透明澄清,菌球是否均匀。

培养液不能浑浊。

用试管或锥形瓶,从下面接出少量液体(注意,一定要在大火焰的保护下进行),观察菌球是否悬浮,不能在短时间内下沉或上浮。

②闻:闻放气阀处是否有菌丝的纯香,不能是其他酒精味、酸味甚至恶臭,要回辨别霉菌和细菌感染时不同的气味。

③显微镜观察:显微镜观察一些霉菌的特征,平时可以将已经确定的液体菌拿来观察练习,借助一些教材,对比观察,这是经验累积才能确定的,但也是必不可少的。

显微镜具体使用方法本论坛有介绍。

④培养监测:这一步是最简单也是最直观的,直接反应了该菌种是否纯净。

具体操作如下:提前做好试管或锥形瓶琼脂培养基,并提前做好灭菌工作,再用此小锥形瓶或试管,在培养罐的下面放料处,接少量的培养液(这一步两人操作,一个人负责火焰保护,一个人负责接液体),整个过程在火焰的保护下塞上棉塞。

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与应用技术要点

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与应用技术要点

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与应用技术要点作者:来源:《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4年第05期1食用菌产业发展演变食用菌栽培起始于800多年前浙江省庆元县“剁花法”原生态栽培,当时菌种靠食用菌成熟后的孢子随空气流动进行传播,其“林-菇共育系统”2022年11月4日正式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名录。

到后来发展到“段木栽培”、“代料栽培”,就开始应用培养基培养固体菌种接种到段木上或栽培料上进行栽培,进一步提升了食用菌栽培效益和效率。

随着食用菌需求量的增加,食用菌栽培从小规模种植发展到工业化、规模化生产,食用菌菌种也随之从最早的孢子自然传播方式上升到固体菌种接种,进而发展到工厂化液体菌种生产,节省了菌种培养时间和空间,提高了食用菌栽培效率和效益。

本文主要介绍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与应用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2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的对比优势液体菌种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利用生物发酵培育出来的食用菌菌种。

与固体菌种相比,液体菌种具有三大优势:2.1液体菌种培养原材料成本低2.1.1原材料成本低液体菌种培养基主要原料为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等物质,相对固体菌种原料,价格较低且容易采购,如玉米淀粉,生产范围广,随处都可以就地取材,不单价格廉价而且质量稳定,既可降低生产成本又能提高培养基营养质量,培养优质菌种,降低接种时菌种的营养风险。

2.1.2贮藏空间小以杏鲍菇为例,液体菌种一般0.1 L就可以接种1个菌包,菌种贮存用空间较小,与固体菌种相比,可以节省菌种贮存空间,降低生产成本。

2.1.3生长快、培养时间短液体菌种从试管种(母种)到栽培种的培养时间一般只需要7~10 d,既缩短了菌种的培养时间,为食用菌栽培生产留足更多时间;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菌种培养人工成本。

2.2液体菌种培养期间生长快液体菌种从试管种取出到三角瓶中培养最多只需要7 h就可以转入发酵罐中进行大规模培养,在发酵罐中正常情况一般只需要8~9 d,最多10 d就完全可以接入栽培料;与固体菌种相比,可以节省20 d左右的培养时间[1]。

菌种繁育—液体菌种生产技术(食用菌生产技术课件)

菌种繁育—液体菌种生产技术(食用菌生产技术课件)

液体菌种生产技术
食用菌液体菌种的优势:
5. 发菌速度
液体菌种接种后栽培袋的发菌速度明显快于固体菌种,而且生长整齐。产量上和固体菌种没有明显区别,甚至优 于固体菌种。
7. 风险分析
液体菌种具有一定的风险,如果染菌的发酵罐接入到栽培袋中,损失巨大, 特别是现在国内开始大量使用700升的发酵罐,一次可接24吨干料制作的菌 袋。
空气压缩 → 过滤 ↓
配料 → 装罐 → 灭菌 → 冷却 → 接种 → 培养 → 液体种 ↑
试管斜面种 → 三角瓶颗粒种
(二)接种
灭菌结束后用冷水冷却至培养温度,在 无菌条件下接种,每瓶接入1.5-2cm2的 斜面菌种一块,让其悬浮于液体培养基 表面且使菌丝朝上,在适温下静置48小 时,待菌丝长至液体培养基中时,置摇 床上进行振荡培养。
采用液体菌种,栽培袋养菌时间仅为15天左右。 采用液体菌种,菌龄短,出菇整齐,比采用固体菌种的上市早。
液体菌种生产技术
目录
一、液体菌种设备原理 二、液体菌种生产技术
液体菌种生产技术
食用菌液体菌种的优势:
1. 生产成本
固体菌种生产成本高于液体菌种。
2. 生产时间
液体菌种生长时间比固体菌种快。
3. 设备要求
液体菌种对硬件设备要求较高,需要一定的投资。
4. 技术要求
液体菌种需要一定的食用菌以及微生物专业知识,固体菌种技术要求较低, 一般菇农都易掌握。
液体菌种生产的关键技术:
① 空气过滤
④ 培养液
② 接种
⑤ 环境

溶氧量
二、液体菌种生产技术
液体菌种工艺流程:
空气压缩 → 过滤 ↓
配料 → 装罐 → 灭菌 → 冷却 → 接种 → 培养 → 液体种 ↑

平菇液体菌种栽培关键技术

平菇液体菌种栽培关键技术

平菇液体菌种栽培关键技术平菇是侧耳属类的木腐菌,其蛋白质、微量元素含量较高,极具经济价值和食用价值。

目前,平菇的投料量、栽培面积、总产量和从业人数等都位于食用菌品种的前列。

究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价格低廉,口感鲜美,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二、对于从业人员要求低,一般人员都可以进入该行业。

三、平菇的栽培技术相较于其他的食用菌更加简单,投资少,对设备设施要求低。

也正因如此,用液体菌种栽培平菇的应用恐怕较少。

但作为几乎算是新兴的被大多数菌业从业者推崇的液体菌种,其具有“培育时间短”“纯度高”等特点对平菇从业者有很大帮助。

因为传统平菇生产中,固体菌种制作时母种、原种、栽培种一级级扩繁,耗时长,易退化,周年栽培时不同温型品种不易调配等问题比比皆是,甚至还存在一支试管种最多扩繁几次就不行等等的误区。

经过提纯复壮而生产的液体菌种没有级的分别,既可以作为母种接固态原种,也可以作为原种直接接固态栽培种,还可以作为栽培种直接接栽培袋。

所以应用液体菌种栽培平菇既可以直接应用液体菌种种植也可以液体转固体菌种再行种植,实际生产中因平菇种植管理较粗放,一般采用液体菌种接栽培种这种液体转固体的制种方法较为合适,这样既规避了因一罐菌种有问题导致一批菌袋栽培失败的风险,又可方便快捷地小批量制作不同季节不同温型的适量菌种,加之其生产周期短,在如今平菇市场价格瞬息万变的大环境下更显可贵。

实际生产中,利用身边可易取的饮水桶制作液体菌种,采用液转固生产菌种,先作为栽培种制作夏季、早秋熟料栽培袋,在一定时间内只要品种许可可继续选用栽培袋作栽培种继续栽培,较好了解决了种植过程时间长导致的菌种老化等问题,同时大桶菌种因容量小易操作,既容易解决不同品种的调配,还减小了因意外造成的损失,特别适合中小食用菌从业者应用液体菌种进行平菇生产。

平菇栽培一般需要在大棚内以保证平菇生长所需要的合适的温度、湿度和氧气。

大棚建造地方的选择应该在通风良好、取水方便以及四周无感染源的地方。

152.4液体菌种制作

152.4液体菌种制作

谢谢观看!
酸二氢钾0.5 g/L,硫酸镁0.25 g/L。
二、液体菌种制种工艺
4.液体培养基的制作方法 (1)投料和定容
二、液体菌种制种工艺
4.液体培养基的制作方法 (2)液体培养基灭菌
主管接空气过滤器出气阀
二、液体菌种制种工艺
5.摇瓶菌种生产
二、液体菌种制种工艺
6.接种
火焰圈灼烧接种口
菌种接入罐体
二、液体菌种制种工艺
概述
液体菌种具有成本低、制作时间短、萌发快、生长快、纯度高、菌龄短、 出菇齐、产量高等优点,在生产应用中有其明显的优势。
一、生产环境和生产设施设备
1.液体菌种生产场所
液体菌种生产车间
液体菌种接种车间
液体菌种培养器剖面图
一、生产环境和生产设施设备
2.液体菌种生产设施:配料间、发菌间、冷却间、接种间、培养室、检测室。
7.培养 罐体压力表压力在0.02 MPa~0.03 MPa,温度控制在20±1 ℃、通
气量为1:0.8条件下进行液体菌种培养。
二、液体菌种制种工艺
8.放罐接种 将待接种的固体种袋(瓶)或栽培袋放置在输送带上,输入至无菌接
种区。在接种区用接种器将液体菌种注(喷)入。
固体种袋(瓶)放置在输送带上
无菌接种区
接种间Biblioteka 培养室二、液体菌种制种工艺
1.液体菌种制种工艺
二、液体菌种制种工艺
2.液体菌种培养器进行维护和检查 3.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 ➢ 黄豆粉 10 g/L、蔗糖3.0 g/L、KH2P04 1 g/L、MgS04 0.5 g/L。 ➢ 玉米粉6 g/L、黄豆粉4.5 g/L。 ➢ 玉米粉1.0 g/L,黄豆粉1.5 g/L,葡萄糖7.5 g/L,酵母膏1.5 g/L,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液体菌种设备和技术益清省市汉寿县龙阳镇液体菌种设备和技术已经推广近二十年,拥有液体菌种生产设备的单位和个人应在千家以上,但实际成功长期应用于生产的仍很少,这说明液体菌种设备和技术在生产中存在较大的探讨空间,是设备问题还是技术问题、还是液体菌种与栽培技术的结合问题?—、对液体菌种设备的认识液体菌种设备已经基本完善,可以开展规模化生产食用菌液体菌种设备不论大小原理都一样,培养容器(瓶、罐)加无菌供气系统,看似简单的设备各生产厂家的设计都有不同,如罐的形状、空气的过滤层次、罐液体的循环、灭菌温度的均匀性等。

1、1 液体母种生产设备电磁摇床和机戒摇床都可以培养优质种子,最好不用固体种子(种子是否染菌难判断)和简易培养的液体种子。

1、2 发酵罐的形状有的罐高廋、有的则矮胖,前者依据传统理论认为空气从进入液体到冒出的时间越长溶氧越多,后者则采取多供气的方法来弥补空气在液体中运动距离短的缺陷,这两种设计理念都能完全达到培养优质液体菌种的目的,在长期的应用中我们感到矮胖罐也很好用,因为这种罐灭菌时上下温差小,而且夹层与罐的压差在较小的情况下蒸汽就可经过过滤器进入罐,能很好的进行过滤系统的在位(安装位置)灭菌,同时可以用能耗低而供气较大的电磁式气泵供气1、3 发酵罐的层数市场上典型的有单层、双层(夹层)、三层(夹层外设保温层),使用单层及双层罐在灭菌时能耗较大,有的罐靠自身热源不另加棉被进行保温温度很难达到120度以上、且要防止烫伤皮肤;三层罐保温性好;单层罐只能自然降温,双、三层罐可以用流水降温。

1、4 发酵罐体设置上的不合理点罐体夹层应设进排水(汽)口,安全阀、压力表,层应设压力表、温度表、接种口、出种口、进气口、呼吸口、进料口、取样口等。

各品牌的发酵罐不合理点有层装安全阀(负压时易吸气污染)、不装压力表(不知道罐压力)、过滤器离罐灭菌(连接时有可能受污染)、呼吸器离罐灭菌(不方便)、接种口过大(火焰圈难控制)、过滤层次少到只一级(不安全、应有粗—精—精三级)、空压机选配不当(电磁式气泵、无油空压机、有油空压机)能耗相差三五倍、过滤器能力不足(过大压差击破过滤膜)等。

1、5 发酵罐液体的循环各品牌都以进入罐的无菌压缩空气为动力,个别品牌装有导流装置、气体破啐网等。

在菌丝球少时液体都会很好的流动,后期则有差异,特别是痩长罐无导流装置时底部液体几乎不流动,对菌丝生长不利。

设备生产厂家应认真考虑让液体很好的循环流动起来。

1、6 空气过滤器小罐因通气量小,有的用棉花或活性碳做过滤材料,棉花纤维间的空隙一般达到十几微米,它的过滤作用仅仅是靠沉降和粘附,当气流过大时过虑效果不好,几十升以上的罐多用膜过虑器,如粗过虑器用0.2um聚丙希、精过虑器用0.01um聚四氟乙希膜1、7 气泵的选用电磁式气泵的能耗低气量大,但压力低(仅0.03-0.05mpa),能与大多数罐配用;无油空压机(膜片式)压力中等,活塞式空压机压力大、能耗高;以500升罐为列用电磁式气泵和用活塞式空压机相比能耗相差3-4倍、月电费相差千元以上。

二、对液体菌种技术的认识多品种规模化生产证明液体菌种生产技术已经成熟。

技术是生产应用液体菌种成功与否的关键,相同的设备不同的人员操作结果大不一样,有的可以连续几个月生产不会出现污染,而有的可能罐罐都污染,菌种质量的优劣也相差很大。

2、1 基本现状培养基的配方、培养条件的控制已有较多的研究报道,各有特点,培养结果也不完全相同,如菌球的大小(1—几mm)、数量(每毫升几百—几千个),用直观的方法即菌丝占液体的百分比列来看(静止2hr)如香菇、双孢菇为50-95、平菇金针菇黑木耳鸡腿菇杏孢菇白灵菇为80-98,很多品种已经在生产中正常应用液体菌种。

2、2 培养基的选择很多原料可以做液体培养基,如玉米粉、土豆、面粉、麸皮、豆粕、蛋白胨、酵母膏、葡萄糖、蔗糖等,所选原料可以因地制宜,如用量小时主料用土豆、用量大时多用玉米粉,没有蛋白胨时用豆粕或黄豆。

不同配方的最终培养液ph值是不会一样的,一般高氮配方ph值高,低氮配方ph值低(如香菇不同配方培养后ph值为3.5-6.5)。

粘度高则菌球小,氮多则菌球疏松,生产中注意调节。

2、3 无菌操作过程这是液体菌种培养的关键,整个过程中不能有一个细菌进入发酵液中。

采用电磁式摇床培养液体菌种时可以在接入试管菌种后静止培养3-4天,观察无污染后再摇动培养,可以有效避免菌种带杂菌;发酵罐及空气系统先空消一次再做培养液,摇瓶菌种接入发酵罐的过程是最易被污染的操作过程,操作中必须对罐体的接种口进行严格消毒,火焰圈应该完整控制接种口,摇瓶管口与罐体接种口的对接应在火焰中进行,接种完后迅速关闭接种口;种子罐与下一级培养罐的连接管道最好在使用前再次蒸汽灭菌一次。

培养期间应始终预防系统产生负压。

2、4 抗生素的使用问题抗生素主要用于预防细菌污染,虽有一定的效果但不提倡使用,试验中如果发酵液被污染了再用抗生素来治疗,即使用量加大到一般用量的3-5倍也不可能阻止细菌的繁殖,这说明抗生素不是万能的,而且在生产中某些抗生素在液体菌种培养中曾经引起食用菌遗传性的改变,导致不出菇(如茶薪菇、紫木耳),复合使用或先后使用两种抗生素可能更易使遗传性发生改变,导致不出菇。

实验中还发现有些抗生素达到一定浓度可以使鸡腿菇菌丝不生长,某抗生素只要较低浓度就可以抑制黑木耳菌丝的生长,所以应该认识到抗生素对食用菌菌丝生长是有影响的;同时大多数抗生素都有一个代失效的过程,如果不能杀死细菌而只能抑制细菌的话等到抗生素失效时培养液仍然会被污染三、液体菌种与栽培技术的结合问题3、1 液体菌种与培养料的含水量等配料时应考虑准备接入的菌液量减少加水量,避免培养料过湿;液体菌种的液体中含有一定的糖等营养物质,配料时可以不再加糖3、2 液体菌种生产与菌包生产液体菌种的保存时间短,生产中最好在培养好后尽早使用,否则必须用冷水降温培养,虽然当温度降到很低时(10度以下)可以保存十多天,但仍应尽早使用,这就要求做液种与做栽培袋按计划进行。

3-3 液体菌种优势的利用如果将菌液喷满料表面,菌种萌发就可以封面,可以有效控制杂菌污染;如果采用插入式接种可以将菌种接到料的深处,可以明显缩短养菌时间;小麦菌种在接入液体菌种后摇动使麦表粘满菌种,几天即可长满菌丝,十天即可使用,可以解决生产急用。

液体菌种的几种接种方法益清液体菌种具有方便快捷菌龄短而一致纯度高活力强等优点,越来越受科研工作者和广大食用菌生产者的重视,但如何正确使用液体菌种尚未见系统报道.液体菌种培养好后接种方法直接影响液体菌种优势的发挥,甚至关系到生产的成败.我们在规模应用液体菌种接种中使用过多种接种方法,各有特点,下面就几种成功的方法介绍给大家.一料表面接种法:这是目前采用比较多的方法,采用这种接种方法时多为瓶装或袋装培养料,上端有一定的空间,如生产金针菇茶薪菇黑木耳杏鲍菇菌包以及生产香菇鸡腿菇平菇等各种菌种,接种时尽量将料表面喷淋上菌种,液种萌发生长快,封面早杂菌污染的机会很小,除破袋外菌袋污染的机会极低,甚至以万袋计算可以达到零污染.这种方法的菌球处于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生长很好.二表面加枪头插入式接种法:因表面接种法接种时菌球易被培养料的过滤作用阻滞在料的上半部分,菌丝生长需要从上往下生长,不能在料上下同时生长.如果将接种枪枪头做成管状插入料接种,菌球在料同时生长,可以缩短发菌时间一半左右,甚至更多.这种方法一要注意料氧气的供应(不适应扎口袋),二要注意接种环境的无菌要求,避免菌种不萌发或枪头带入杂菌造成污染.如生产中香菇菌棒从两端中心插入接种时即使不封口,菌棒中段的菌种也不易萌发.这种方法曾在低温季节大量接种香菇鸡腿菇金针菇平菇等菌种,成品率在98-100%,缩短时间一半以上.三袋表面扎孔接种法:长菌棒从两端接种不能缩短养菌时间,从袋的表面一面或两面)用枪头扎入3-5cm深并同时接种,扎孔间隔根据需要确定,如香菇每棒扎3-5个孔,这种方法调节接种量和孔间距离可以达到缩短养菌时间和减少杂菌污染的目的,缺点是用种量大,每个孔的接种量不少于10ml,接种后不封口的应达到每孔20ml以上.这种方法2007年大量生产香菇出菇菌棒,成品率高达99%以上四袋壁喷射接种法:长菌棒还可以采取从两端一则用枪头分别扎入到袋薄膜,从料与塑料薄膜之间喷射菌种(要求液体压力达到1kg/cm2以上),喷射后用手按压分散菌种,使菌棒一则布满菌种,待菌丝生长1-3cm后可以扎孔增氧.这种方法可以覆盖较大的料表面,发菌快袋面微孔污染小,缺点是用种量大,每喷射一次用种多在100ml左右.而且在配料时就要注意减少培养料的含水量.这种方法在香菇生产上应用比较成功.是我们在第三种方法的基础上改进的方法,期望今后适应开放接种的需要.五接种后摇动接种法:颗粒菌种培养基接液体菌种最能发挥快速发菌的优势,液体菌种接入玻璃瓶后旋转或摇动使液体流动粘到每粒颗粒上,在适合温度下三天即可长满菌丝,继续培养几天让菌丝深入颗粒部后即可用于生产.这种方法可以在急需用种时使用.液体菌种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不如固体菌种(如耐缺氧能力不强),采用发酵料,生料栽培或塑料袋熟料开放式拌料栽培往往不易成功.液体菌种生产技术与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很好结合才能发挥液体菌种的优势以上方法可以灵活运用,如生产蛹虫草时由于培养液中含有大量由菌丝产生的孢子,接种时只要液体流到的地方都会有菌丝生长,无论是薄料生产子实体还是厚料生产菌丝体粉都可以朝料表喷一下液体菌种即可.食用菌(杏鲍菇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几个关键问题一设备投资运行成本高,节能降耗缩短生产周期是关键二高生产效率,高制袋成品率是关键基础技术三加强菇房管理,培育质优高产的产品是技术目标四市场营销好,效益自然高五要想结果好,团队合作很重要1. 1 保证空调系统正常低耗运行,有的保温做的不好电耗高,有的工程设计和质量不好常出故障,没有必要的备用准备,维修困难,往往使整批报废,少则几万袋多则几十万袋,让人疼惜。

这种情况不是在一家企业发生过,必须引起重视。

1. 2 传统方法杏鲍菇的生产养菌一般35-40天,后熟10天,出菇15-20天,整个周期60-70天,一年做五次;而采用液体菌种的发菌期是15-20天,缩短20天时间,周期只有40-50天,一年做七次,相同的厂房设备能耗,产量相差40%,效益可想而知2. 1 机械拌料装袋、高压灭菌、快速接种这个过程的用工占人工的一半以上,占产品成本的十分之一,必须认真组织,但应以提高成品率为重点,因为菌包成本占总成本的六成,2. 2 提高成品率的方法是多方面的,除了传统的方法外,采用液体菌种的效果最明显;因为液体菌种可以从上往下、从往外同时生长,10天长满60%的培养料,一般15--20天满袋,除木霉、链孢霉等极少数生长快速的杂菌外,青霉、曲霉等在形成优势前都会被液体菌种萌发的菌丝吃掉,也就是这些杂菌的生长点很小,对菌袋出菇没有什么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