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报告

合集下载

基于三大品牌价值排行榜的中国品牌横向分析

基于三大品牌价值排行榜的中国品牌横向分析

印象袁缺少自己的具有价值的品牌遥 然而随着企业
二尧品牌整体实力院超欧赶美
观念的转变袁中国企业也越来越注重产品的质量和
对比 Brandz 和 Brandfinance 两个榜单中中美
消费者袁近年来袁走向世界排行榜的中国品牌不断 两国的品牌情况袁可以发现袁美国在任何一个榜单
涌现遥 2010 年南非世界杯时袁中国只有英利一家企 中都占据着绝对优势袁是当之无愧的品牌强国遥 尤
贡献也呈现出增加的趋势袁 从 2006 年的 7.76%到 是中国品牌的质量也在曲折前进袁 呈现出上升趋
2018 年的 14.51%袁 英国和日本品牌贡献的价值比 势遥 美国的品牌质量从 2011 年开始突飞猛涨袁和其
业成为赞助商袁 而仅仅八年之后的俄罗斯世界杯袁 其是在 Brandz100 强排行榜中袁 美国牢牢占据半壁
七家中国企业占据了世界杯赞助商席位的三分之 江山袁上榜品牌数量一直保持在 50%左右袁品牌价
一袁中国企业的赞助金额贡献超过 8 亿美元袁万达 值总量更是保持在 50豫以上袁 甚至在 2017 年达到
更是拿下了中国首个国际足联顶级赞助商的资格袁 了 70%遥 可以说美国一个国家就创造了世界一半多
中国品牌的实力不容小觑遥 和传统的品牌强国相 的品牌价值遥 与美国相比袁中国品牌的表现差强人
比袁我们仍然还是一个品牌小国吗钥
意遥 虽然品牌实力差距巨大袁但是中国上榜品牌数
创于 1974 的英国 Interbrand 公司被公认为是 量和品牌价值都呈现上涨趋势袁向着品牌大国不断
价值品牌排行榜遥 Brandfinance 则是 1996 年成立的 美国以外的发达国家的品牌实力袁 我们通过各国在
独立的品牌价值咨询公司袁总部设在英国伦敦遥 由 Brand Finance 排行榜中的表现分析其品牌实力遥 其

多品牌战略的失败案例及其利与弊(总结)

多品牌战略的失败案例及其利与弊(总结)

多品牌战略‎的失败案例‎1、通用汽车美国汽车企‎业,诸如福特、通用、乃至克莱斯‎勒,都是采取多‎品牌战略,而且这种多‎品牌战略是‎紧密型的框‎架,基本在一个‎公司范围内‎实施统一管‎理。

比如通用汽‎车,从创始人杜‎兰特开始,多品牌战略‎就天然而成‎。

杜兰特的疯‎狂的兼并重‎组正是通用‎汽车走到今‎天的基础。

美国多品牌‎战略,其核心的品‎牌在一个公‎司内就有平‎行的若干个‎。

比如,雪佛兰和别‎克。

对于多品牌‎的管理,在繁荣时期‎,水涨船高,所有问题都‎被上涨的潮‎水所淹没,谁穿没穿泳‎裤,都是水下的‎问题。

但是繁荣的‎大潮一旦退‎去,所有的问题‎都会暴露出‎来,公司的发展‎出现太多的‎掣肘。

多品牌战略‎容易造成公‎司对于品牌‎的定位出现‎交叉重叠,“内讧”问题降低了‎管理效率。

同时,品牌越多,公司管理层‎对于每一个‎品牌分配的‎精力、时间、财力都越少‎,但是一个品‎牌的打造与‎时间、精力、财力的投入‎成正比。

很明显,多品牌战略‎造成了以通‎用汽车为代‎表的美国汽‎车企业出现‎了多个重心‎,但是,每个品牌的‎竞争力却有‎所欠缺。

通用的老对‎手福特汽车‎也曾走上多‎品牌发展之‎路,并收购VO‎L VE、陆虎、捷报、马自达等。

但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初‎,就迅速出手‎,卖掉了陆虎‎和捷报。

最近又卖出‎了VOLV‎E,获取大量现‎金。

通用所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

按照破产重‎组计划,通用将对旗‎下庞蒂亚克‎、土星、悍马和萨博‎等品牌“进行适当处‎理”。

而新通用将‎只包含凯迪‎拉克、雪佛兰、别克和GM‎C四大核心‎品牌。

这次的金融‎危机以及因‎此造成的市‎场萧条,正是让通用‎汽车显现出‎多品牌的弊‎端。

2、珠海威丝曼‎服饰有限公‎司背景资料:记者二年前‎采访珠海威‎丝曼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谢秋河时‎,他说:“在一条街上‎七八个品牌‎都是我的,消费者不论‎选哪个品牌‎,我们都可获‎得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时过境迁,当记者今天‎再次迈进威‎丝曼服装展‎厅时,曾经热闹非‎凡的多品牌‎景象,仅剩一个品‎牌在展厅可‎供参观。

中国著名企业

中国著名企业

中国著名企业一、尹同跃尹同跃,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

1962年11月生,安徽巢湖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80年-1984年就读于安徽工学院(现合肥工业大学)汽车制造专业,1984年进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红旗轿车厂任工艺员;1989年10月-1991年10月,赴德国、美国学习,并参与一汽-大众的前期准备工作;1991年10月-1996年11月,在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任总装车间主任、物流科科长,曾获一汽“十大杰尹同跃出青年”称号。

1996年11月离开一汽集团进入奇瑞公司工作。

1996年11月-2004年2月,任奇瑞执行副总经理;2004年2月至今,任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理。

二、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1、集团概况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成立于1997年1月8日,注册资本39.8亿元。

公司以打造“国际名牌”为战略目标,经过十五年的创新发展,现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集汽车整车、动力总成和关键零部件的研发、试制、生产和销售为一体奇瑞汽车有限公司的自主品牌汽车制造企业,以及中国最大的乘用车出口企业。

公司建立了A00、A0、A、B、SUV五大乘用车产品平台,拥有奇瑞、瑞麒、威麟和开瑞等四大品牌,上市产品包括十三大系列二十六款车型。

在产品质量管理方面,公司先后通过了ISO9001、德国莱茵公司ISO/TS16949等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自主创新”是奇瑞发展战略的核心。

从创立之初,奇瑞就坚持自主创新,努力成为一个技术型企业。

奇瑞已建成了以芜湖的汽车工程研究和研发总院为核心,以北京、上海以及海外的意大利、日本和澳大利亚的研究分院为支撑,形成了从整车、动力总成、关键零部件开发到试制、试验较为完整的产品研发体系。

2008年,奇瑞成为我国首批“创新型企业”“节能环保汽车技术平台建设”等两个项目分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

截止2011年底,奇瑞公司累计申报各项专利6626件,累计获得各项授权专利4595件,位居本土汽车企业第一位。

海尔集团

海尔集团

海尔企业精神、工作作风
求变创新,是海尔始终不变的企业语言。 更高目标,是海尔以一贯之的企业追求。 第一个十年 第二个十年 第三个十年
海尔精神:无私奉献 追求卓越 海尔作风:迅速反应 马上行动 海尔精神:敬业报国 追求卓越 海尔作风:迅速反应 马上行动
海尔精神:创造资源 美誉全球 海尔作风:人单合一 速决速胜 全球化的海尔,需要全球化的海尔精神。 海尔的全球化,需要企业的全球化追求。
海尔组织结构特点: 因为当时计划经济仍占主要 地位,计划经济体制有巨大惯性,海尔只是专心 于冰箱一种产品的生产,所以在组织结构上只需 划分职能,采取垂直式集权领导。
名牌战略(1988-1991)
当时社会现状: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质量、服 务、价格等市场要素逐渐培育成形 国内企业:习惯于只抓产品产量,不在乎产品质 量,因此一碰上市场疲软就产生积压,只好靠降 价来度过难关。 海尔:在创业伊始就重视产品质量,创市场名牌 。而当其它企业开始抓质量时,海尔又把战略重 点转向培养服务意识和市场信誉上,成功走完了 名牌战略阶段
三、80/20责任原则
侧重抓关键的人、关键的环节、关键的项目,即20%, 以带动 80%。运用该法则于管理,即职务越高,责任越重。
公益事业
创业23年以来,在“真诚到永远”的理念指导下,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带 领海尔集团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贯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用真情回报社 会,以海的品格年复一年地为社会默默地奉献: 投资制作了212集的动画片《海尔兄弟》;1994年开始投资参加希望工程; 1998年投资建成海尔科技馆;2002年开始赞助“中国少年儿童海尔科技奖”、 “海尔之星—我是奥运小主人”等活动。2002年9月6日,世界性慈善组织国 际联合劝募协会向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授予“全球杰出企业领袖奖” 和“最佳捐赠者奖”两项大奖。2004 年1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授予海 尔集团国内企业唯一一块“希望工程特殊贡献奖”牌匾。2005年1月海尔集 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当选“爱心中国”――首届中国最具影响力慈善人物。 2006年6月16日,在由中国公益事业联合会、中国爱心工程主办的“中国公 益事业十大功勋人物”评选活动中,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荣获“中国 公益事业十大功勋人物”称号,海尔集团荣获“中国公益事业十大贡献集体” 称号,是惟一一个荣获个人和集体荣誉称号的单位。据不完全统计,至今海 尔集团用于社会教育事业、对口支援帮扶、扶贫救灾助残的捐款、捐物等共 计5亿多元。

雪花啤酒

雪花啤酒

营销案例研雪究花分啤析酒啤酒的跨界营销-------------第一小组成员:李亚楠、杨雪、朱哲汝、邵娟、邹芝韵目录一、雪花啤酒简介二、雪花啤酒发展经历三、雪花啤酒品牌历史四、雪花啤酒大事记五、雪花啤酒“自然之美”六、跨界营销成功原因一. 雪花啤酒简介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生产、经营啤酒、饮料的外商独资企业,总部设于中国北京。

其股东是华润创业有限公司和全球第二大啤酒集团SABMiller 。

华润雪花啤酒从一个区域性的单一工厂,发展成为行业中的知名企业,仅用了十年的时间。

目前华润雪花啤酒在中国大陆19个省市经营超过60家啤酒厂,占有中国啤酒市场的18%份额。

旗下拥有30多个区域品牌,在中国众多的市场中处于区域优势。

2007年华润雪花啤酒产销量超过690万千升,公司总产销量再度超越国内其他啤酒企业,成为中国销量最大的啤酒企业。

公司名称: 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总部地点:北京 成立时间: 1994年 经营范围: 啤酒生产企业 公司性质:外商独资二. 雪花啤酒发展经历1993年12月16日沈阳华润雪花啤酒有限公司举行合资签字仪式。

1996年3月28日大连华润啤酒有限公司举行成立仪式。

1996年8月15日沈阳华润雪花啤酒有限公司举行股份转让签字仪式,华润啤酒(中国)有限公司占有沈阳华润雪花啤酒有限公司的股份升至90%。

1996年,华润啤酒(中国)有限公司收购怡宝食品饮料(深圳)有限公司67.5%的股权;同年,怡宝纯净水销量突破5万吨。

1997年10月18日绵阳华润啤酒有限公司成立。

1998年2月24日吉林华润啤酒有限公司举行开业庆典1998年6月11日大连华润啤酒有限公司二期扩建工程竣工,产量由8万吨提高到18万吨。

1999年6月4日吉林华润啤酒有限公司28万吨啤酒扩建工程竣工庆典隆重举行。

该项目的竣工标志着吉林华润啤酒有限公司的生产能力跃居吉林省第一。

1999年6月23日天津华润啤酒有限公司成立。

2008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

2008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

2008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2008-07-19 15:26世界品牌实验室6月2日在北京发布2008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

中国移动以1206.68亿元的品牌价值列榜首,紧随其后的是国家电网、CCTV、海尔、中国人寿等。

这是世界品牌实验室第五次发布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

在今年的排行榜中,品牌价值在1000亿元以上的品牌有2个,在600亿元至1000亿元之间的有8个,在100亿元以下的有434个。

世界品牌实验室提供的报告说,在过去5年中,品牌建设已经成为中国优秀企业的管理重心所在,对品牌的投资已经开始显示出丰厚的回报。

此外,品牌效益也直接影响着地区比较优势的形成和发展。

在排行榜发布前举行了第五届世界品牌大会。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平在会议上说,中国消费者的品牌意识在增强。

此外,目前生产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和反倾销压力等都促使中国企业强化品牌建设。

世界品牌实验室专家组成员、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莱维?多尔博士说,品牌价值量化为市场推广和融资兼并等一系列经营活动所需要。

世界品牌实验室总部在美国纽约,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担任主席,全资附属于战略咨询公司世界经理人集团。

《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区域分布(前10名省市)名次省份/地区品牌数(2008)百分比(2008)品牌数(2007)百分比(2007)所属区域1 北京 94 18.8% 94 18.8% 华北2 广东 82 16.4% 83 16.6% 华南3 上海 49 9.8% 47 9.4% 华东4 浙江 45 9.0% 48 9.6% 华东5 江苏 35 7.0% 30 6.0% 华东6 福建 33 6.6% 336.6% 华东7 山东 27 5.4% 27 5.4% 华东8 四川 18 3.6% 14 2.8% 西南9 河北 14 2.8% 12 2.4% 华北10 辽宁 9 1.8% 10 2.0% 东北《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影响力范围分布影响力范围品牌数量(2008)百分比(2008)品牌数量(2007)百分比(2007)增长幅度区域性 21 4.2% 21 4.2% 0.6%全国性 448 89.6% 451 90.2% 0.6%世界性 31 6.2% 28 5.6% 0.6%《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行业分布(前10名省市)行业品牌数量所占百分比食品饮料 58 11.60%传媒 48 9.60%纺织服装 44 8.80%信息技术 37 7.40%医药 34 6.80%建材 33 6.60%化工 33 6.60%汽车 32 6.40%轻工 31 6.20%机械 25 5.00%《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价值范围分布品牌价值品牌数量(2008)百分比(2008)品牌数量(2007)百分比(2007)增长幅度1000亿以上 2 0.40% 1 0.20% 0.20%600~1000亿 8 1.60% 3 0.60% 1.00%500~600亿 2 0.40% 6 1.20% 0.80%400~500亿 4 0.80% 7 1.40% 0.60%300~400亿 10 2.00% 6 1.20% 0.80%200~300亿 15 3.00% 14 2.80% 0.20%100~200亿 25 5.00% 25 5.00% 0.00%100亿以下 434 86.80% 4 38 87.60% 0.80%。

中国品牌价值500强。

中国品牌价值500强。

6、2009—2010年,连续两次获中国证券报评选的“上市公司金牛奖综合百强”。
7、2010年,入选英国《金融时报》全球500强企业,排名第208位。
8、2010年,福布斯(中文版)中国品牌价值排行榜第10名;连续第6次入选世界品牌实验室中国品牌价值500强。
9、2010年,连续第2次入选美国《福布斯》全球 2000 强上市公司前500强,排名第460位。2009 年排名第326 位。
多名营销员,为全国4700万个人客户和285万机构客户提供包括人身险和财产险在内的全方位风险保障解决方案、投资理财和资产管理服务。
中国太平洋保险在积极追求可持续价值增长的同时,致力于各类公益活动,履行企业公民的职责。自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关爱孤残、捐资助学、扶贫赈灾
等公益活动:已建立60余所希望小学,总投资超过了3000万元;在特大洪涝灾害、非典、南方雪灾、5.12抗震救灾、云南地区干旱、青海玉树地震期间踊跃捐款
3、2010年,荣登“2010第一财经·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荣获“杰出企业奖”。 太平洋保险
4、2010年,连续第四次在《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商业评论》组织的最佳企业公民评品牌活动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与Interbrand联合举办的“第六届中国最佳品牌建设案例”评选中被评为“中国最佳品牌建设案例”。
捐物,总额超过1亿元。 面向未来,中国太平洋保险推动实施“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战略转型,努力建设“专注保险主业,价值持续增长,具有国际竞争
力的一流保险金融服务集团”。
10、2008年,获得第一财经日报价值榜品牌传播奖、财经风云榜中国保险业杰出品牌建设奖、“读者文摘信誉品牌”中国大陆地区保险公司类别金奖。
11、2008年,获得中国上市公司最佳治理奖、中国上市公司最佳董事会奖,并获得财经风云榜最佳投资者关系上市公司奖。

海尔集团

海尔集团

海尔集团 财务报表分析
分析人: 分析人:郭苏
海尔集团简介
• 海尔集团总部在中国青岛.海尔集团是中国第 一大白色家电制造商。 它与IT行业的联想、化妆 品行业的贝雅诗顿、乳制品行业的蒙牛、网络行 业的阿里巴巴等都是行业的顶级品牌.也是中国最 具价值品牌。该企业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 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06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 名中名列第二十五,2007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 名中名列第二十八。 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 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 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 国中国驰名商标; 2006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749亿元,自2002年 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四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 品牌榜首。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 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8个 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 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2009年, 海尔冰箱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冰箱销量第 一,创造了新的世界之最。2005年8月30日,海 尔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中国十大世界级品 牌”之首。2006年,在《亚洲华尔街日报》组织 评选的“亚洲企业200强”中,海尔集团连续第 四年荣登“中国内地企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 首。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其影响力正随 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中国最有价值品牌发布会材料’2006中国品牌价值报告睿富全球排行榜资讯集团北京名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2006年12月5日从1995年我们发布第一个年度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研究报告,12年过去了。

12年相当于中国农历的一个轮回。

在这个轮回中,中国品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当年努力唤起品牌意识,到现在的企业纷纷寻求品牌的国际化;从社会上不承认中国品牌的价值,到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成功扩张,并带动子品牌同步成长;从众多品牌竞争到品牌向最有价值品牌集中,无不显示品牌是最有价值的资产。

'2006中国最有价值品牌单位:亿元(人民币)(该评价是睿富全球排行榜资讯集团与北京名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借鉴国际惯例进行的一项比较价值研究,不同于产权变动条件下的品牌评估,其价值不具备产权变动的法律效力)今年发布的40个品牌平均市场销售规模172.56亿,比上年增长19%。

品牌价值平均127.68亿,与销售收入的比值为0.74:1。

40个品牌分布在15个行业、24个产品类别中。

'2006中国最有价值品牌(行业及用途分布)单位:亿元(人民币)12年轮回,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排行榜发生了很大变化。

1、品牌规模迅速集中下面的图表反映了1995年以来,中国最有价值品牌发展轨迹。

我们看到,1995年品牌价值平均只有19.3亿,2006年达到127.68亿。

这个价值的增长是随着品牌数量的减少和日益集中密切相关的。

前20位品牌的销售收入和价值变化最能够反映市场向最有价值品牌集中的态势。

1994年,前20位品牌平均收入为38.5亿,2005年是310.01亿,增长了7倍。

同时品牌平均价值从1995年的47.99亿,到2006年的224.81亿,增长了3.68倍。

2、历经12年仍在前20位的品牌下面是1995年排在前20位的品牌,我们会发现,历经12年轮回,至今还排在前20位的只有9个,一些品牌已经失去了12年前的市场地位或影响力。

而这些品牌从这个榜单退出的主要原因,是在行业市场竞争中地位后退或财务指标不如从前。

历经12年仍在前20位的品牌引人注目的是长虹今年不在榜。

12年前,长虹以87.61亿的价值,高居第二位,在全社会引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我们中国人终于有了值得骄傲的自主品牌!但是,品牌是最有价值的资产,品牌也是最不稳定的资产。

随着海尔、联想、TCL等更多的自主品牌迅速发展,品牌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长虹从第二位到后来的第8位,客观反映了品牌竞争对价值影响的一个过程。

还有曾经连续7年排在第一位,后来逐步降至第三位的红塔山品牌,今年排在了第6位。

过去红塔山作为红塔集团的一个强势品牌,可以代表公司品牌价值。

现在因为全国整个烟草行业正在国家烟草局的领导下进行大规模的资产重组,各个新的烟草集团还需要相当的时间对卷烟品牌进行战略整合,品牌变数极大。

红塔山究竟会成就一个公司品牌还是产品品牌还需要市场检验。

但是,作为一个覆盖全国的大品牌,红塔山的地位和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3、发展最稳定的9个品牌12年轮回,我们发现,今年排在前9位的品牌是发展最稳定的品牌。

其中有8个在1995年就排在前20位。

这8个品牌中,有5个早在1995年就是前10位的强势品牌。

在这12年中,品牌地位上升最猛的是TCL,1995年位居第60位,品牌价值只有6.9亿,如今已经列为前三位。

12年发展最稳定的品牌从“唤起品牌意识”到“中国品牌国际化”海尔、联想、TCL成为中国企业三大先锋1995年的报告我们向全社会呼唤:“我们与世界名牌的差距,不完全是技术上、设备上的差距,品牌价值上的差距更大。

我国好多产品,内在品质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可是,我们的产品出口,必须使用外国的牌子,才能通行。

”“发展民族工业,必须打响中国自己的牌子。

中国要真正走向世界,必须创出中国的世界名牌。

”12年,从“唤起品牌意识”到“中国品牌国际化”,中国企业国际化经历了从来料加工—产品出口—贴牌生产—海外建厂—用自主品牌进军世界的过程。

现在的中国企业,在国际上首先树立了“中国制造”的良好形象。

根据我们对重点研究的近千个品牌的分析,海外出口比例占企业全部销售收入的26 %,其中以自主品牌出口的比例为21%。

“产品出口”、“贴牌生产”目前仍然是中国企业的大多数选择,达到“用自主品牌进军世界”的企业很少。

但是,以海尔、联想、TCL为代表的中国最有价值品牌已经向着国际化目标挺进,为中国品牌国际化大胆探路,成为各具特色的中国品牌国际化的先锋。

海尔1999年4月30日,在美国南卡州建立了占地700亩的美国海尔工业园,打出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第一面旗帜,之后在海外相继建立了30多个工厂及制造基地。

在美国,一些产品填补了市场空白,产品已顺利入驻美国排名前10大的连锁集团;TCL与欧洲彩电巨头汤姆逊重组,经过近两年艰苦的磨合与探索, TCL 集团北美业务在今年第三季度首次获得盈利,标志着公司在国际化征程上已迈出了稳健的一步;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2005年合并报表后,销售收入比上年度增长359%,在全球电脑业举世瞩目。

海尔、联想、TCL12年海外发展趋势图表明,品牌国际化之前,企业主要还是依靠产品出口换取海外收入,在连续几年的时间里,海外收入都没有大的突破。

最近两年,随着三大品牌的国际化战略进入实施,来自海外的收入开始迅速增加。

海尔因为是从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建厂开始进行品牌国际化运做,并且用自己的品牌在海外扎根,增长速度比较稳健,到2005年,来自海外收入已经达到22%。

TCL与联想因为直接与国际公司进行(业务)合并,海外收入提高明显,特别是联想,来自海外报表的合并,使得2005年度整个企业收入出现直线上升的势头。

我们预计,这三大品牌最有可能成为带有中国血统的国际品牌。

品牌扩张成效显著,母品牌成功抚育子品牌我们一直有个观点:“产品经营是一般的经营,资产经营是较高级的经营,以品牌为主的无形资产的经营是一种最高级的经营。

”近几年,我们一直在提倡母子品牌或公司品牌与产品品牌的系列关系。

这也是企业在品牌扩张实践中得出的经验包括教训。

一些品牌在进行企业兼并之后,为了保持当地消费者对于产地品牌的情感,同时也为了保持母品牌的高端形象,采取了子品牌与母品牌协同推出的策略。

用在全国有影响的母品牌作为公司品牌形象的代表,用当地原有被兼并的品牌作为产品细分、价格细化的系列产品品牌。

实践证明,这样的品牌策略,在我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还是比较成功的。

下面是:母品牌与子品牌关系列表我们分析了最近5年新进入的品牌,一共有21个。

其中在母品牌带动下成长起来的子品牌有8个,有6个是饮料行业,啤酒最多,是5个。

这说明一个道理,啤酒这类的产品,有着比较鲜明的地域性,适合母子品牌系列的模式。

羽绒服连续数年销量第一的波司登有雪中飞和康博形成系列,与啤酒的区域性品牌策略不同,他们是通过品牌的不同来实施消费者定位、价格定位、风格定位。

而且这些子品牌正在接近和超越12年前的母品牌,为母品牌或公司品牌带来约30-50%的收益。

我们认为,在品牌的关系系列里,公司品牌与产品品牌、母品牌与子品牌、总品牌与分品牌,无论怎样区分,都是相对的。

若干年后,产品品牌、子品牌、分品牌,有可能成长为新的公司品牌、母品牌、总品牌,在它们的旗下,又会派生出新的后代,或者结成新的姻缘。

品牌地位越靠前,品牌的贡献度越高12年的研究我们发现,品牌所处的地位不同,给企业所带来的贡献也不同。

品牌地位越是靠前,品牌的贡献度越高。

以我们重点研究的千个品牌为例, 2005年的平均销售收入为22.6亿,其中前20%的品牌为54.1亿,是样本平均的2.4倍。

下面这组数据来自国家统计部门,是按照企业法人单位为统计对象。

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也能够反映企业规模地位对品牌的影响。

我们选择了市场化程度比较高,消费者接触比较多的15个行业进行分析。

与12年前相比,这15个行业的企业数量由1994年的26572家,2005年减少到9381家,减少了65%。

但是市场的集中度明显提高,销售规模居前10位的企业明显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平均为行业总销售规模的49.86%。

15个行业企业平均收入,1994年677.37万元,2005年平均为2.92亿元,12年增长了42倍。

主要消费品行业前10位企业占行业收入比重如下表:而在一些进入门槛比较低或者家庭作坊也可以生产的行业,品牌还是比较分散的。

例如服装、皮革、家具、日用塑料、皮鞋等制造行业。

尤其是服装,品牌最为分散,前10位企业占行业收入不足10%。

最“暴利”的房地产行业,也开始探索品牌创建的途径说房地产“暴利”,是一种形容。

因为这个行业的收益,与能够获取的土地资源密切相关。

没有地就造不出房子,多数发展商把最大的精力用在好地块的获取上,品牌还不是企业最关心的。

因此,在房地产行业,楼盘的推出像时装模特走秀,花样繁多,但是能够形成品牌印象或者品牌联想的很少。

为了让消费者今后买房子能够像现在买家电一样,品牌能够代表发展商的信誉、房子品质的承诺、以及建筑风格的象征,今年我们与《中国房地产报》合作,首次以资产评估专业的视角对全国房地产品牌进行评价。

因为房地产更多的还是区域性产品,因此这个行业的评价工程计划用1-2年的时间完成。

北京是全国地产大亨必争之地,要打造全国性品牌,一定要在北京有代表作品。

因此,这个评价是从北京开始的。

对房地产品牌的研究,我们有几点感受:只要政策还有可乘之机,更多的企业不会把主要的精力用在品牌建设上;市场竞争不到非常惨烈的时候,品牌的作用就会打折扣;企业还不想走品牌之路的时候,品牌的名称只是一个项目的权宜之计。

同时我们也发现,聪明的地产商已经在进行品牌战略的部署,未来的房地产必将是品牌主导消费。

中国品牌发展展望“中国制造”有可能成为中国的国家品牌最近几年,国际方面的研究者或者国际媒体经常与我们探讨:“中国制造”,是不是有可能成为中国的国家品牌?这是一个事实,也是一个趋势。

在目前中国市场上,一方面以海尔、联想、TCL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在努力寻求品牌的国际化,以不同的方式向海外进行自主品牌的拓展,另一方面,更多的中国企业成为国际品牌的加工基地。

尤其在服装和制鞋业,那些赫赫有名的国际大品牌其实很多出自中国企业中国人的制造。

问题是,“中国制造”将代表“制作精良”还是“粗制滥造”。

我们认为,中国企业共同打造代表着“制作精良”的“中国制造”品牌,也是中国人的一个骄傲。

品牌经营将与产品制造分离国际品牌耐克鞋、戴尔电脑的经营模式,代表了一个方向——品牌经营与制造分离。

品牌是从具体的产品(包括服务产品)演化而来的文化,是消费者在长期的消费体验过程中产生的印象和感觉。

随着品牌历史的延伸,品牌有可能越来越脱离产品属性,而成为一个可以专门经营的代表着某个产品的文化、特质的独立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