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
危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肠外营养支持
• 一旦病人胃肠道可以安全使用时,则逐渐减少乃至停止PN支持,联 合肠道喂养或开始经口摄食。
• (二)禁忌证 • 1. 早期容量复苏、血流动力学尚未稳定阶段或存在严重水电解质与酸
肪双能源共同供能为首选,其比例应根据病人的代谢状况、疾病特点 等确定。糖与脂肪热量比可为3∶2或1∶1,即糖在非蛋白质热量中比 例为50%~60%左右,脂肪为50%~40%左右。 • (2)蛋白质供给量:蛋白质1~3g/(kg·d),因为蛋白质的含氮量 为16%,即摄入1g 氮约需6.25g蛋白质;在补充蛋白质时,必须给予 适当的非蛋白热量(糖和脂肪),以避免蛋白质作为热量被消耗。经 典的热氮比为100~250kcal∶1g氮。在严重应激下,热氮比应适当缩 小,(100~150)∶1。
蛋白质水平敏感而重要的指标。测量方法为:收集病人24h尿,测定 肌酐量,连续3d,算出平均值,除以相同性别身高的正常人排出肌 酐的标准值,即得CHI。评定标准为>90%为正常。临床应用尚有困 难,因为CHI受年龄、疾病的影响,且我国尚未建立健康成人的标准 CHI。 • (3)氮平衡(nitrogen balance,NB):是营养治疗期间判定营养 支持效果与组织蛋白质代谢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比较每日摄入的氮 量与排出的氮量称为氮平衡测定。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概述
• 2. 皮褶厚度(thickness of skin-fold,TSF) 反映体内脂肪储备量 。临床上常用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其测量方法为:被测者上臂自然下 垂,取尺骨鹰嘴至肩峰连线中点,测量者用二指紧捏此处的皮肤及皮 下脂肪并向外拉,使脂肪与肌肉分开,以卡尺测量皮褶的厚度(mm ),卡尺的压力为0.098kPa,卡尺应固定接触皮肤3s后再读数,一 般要求在同一部位测量3次,取平均值为测量结果(图13-1)。成人 平均理想值为男12.3mm,女16.5mm。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V1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V1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营养治疗,维持危重病人机体代谢平衡,提高免疫力,促进病情恢复和预防并发症的手段。
它是危重病人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关于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的重新整理:一、概述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是指应用适当的营养疗法,包括口服、鼻饲、胃肠外营养等手段,以满足病人的营养需求,提高病人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力,改善预后。
二、营养支持的重要性1.缩短病程:营养支持能够维持患者正常代谢,促进组织修复,缩短病程,使病人尽早康复出院。
2.减少并发症:适当的营养支持能够防止营养不良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抗病能力。
3.提高免疫力:营养支持能够保持患者体内免疫细胞的数量和功能,提高病人的免疫力,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三、营养支持的方式1.口服饮食:对于部分危重病人,口服饮食可以维持营养状态,但需要合理调配饮食,包括控制热量、蛋白质、脂肪等成分。
2.鼻饲:对于不能口服的危重病人,可以通过胃肠道进餐的方式进行鼻饲,比如把食物或营养制剂通过鼻饲管导入胃中进行喂养。
3.胃肠外营养:对于不能口服或者经胃肠道饮食不能满足营养需求的危重病人,可以采用胃肠外营养,包括中心静脉营养、外周静脉营养等。
四、营养支持的原则1.个体化:根据病人的特殊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方案,包括饮食选择、营养制剂的种类和用量等。
2.适度而为:营养支持应该适当,既不能过量导致营养超载,也不能过少导致营养不良。
3.注意安全:营养支持过程中需要注意相关安全问题,包括感染、反应等。
五、营养支持的效果监测1.体重变化:观察病人体重变化,判断营养支持的效果。
2.生化指标:如血清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糖、电解质等指标的监测,能够反映病人的营养状况。
3.营养评估:通过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营养摄入量等,判断营养支持的效果。
综上所述,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是危重病人综合治疗不可或缺的内容,通过适当的营养支持,能够提高病人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力,缩短病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的原则

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的原则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是在重症病情下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以维持高代谢和高能耗状态,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在危重患者中,营养支持是一项复杂而至关重要的治疗手段,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率和促进康复。
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足够的能量:危重患者代谢速率相对正常人增加,急性期和康复期的能量需求很高。
根据患者的能量消耗情况,评估每日能量需求,并通过合适的途径供给足够的能量,以满足患者的代谢需求。
2.合理控制蛋白质摄入:蛋白质是组织修复和恢复功能的基本物质,对危重患者而言尤为重要。
患者在急性期和康复期均需要足够的蛋白质来保持氮平衡和支持免疫功能。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代谢情况,评估每日蛋白质需求,通过静脉或肠道途径供给合适的蛋白质。
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水和电解质的稳定是维持细胞功能和生理平衡的关键。
危重患者由于高能耗和高代谢率,容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
经过严密观察和检测,及时纠正水和电解质的紊乱,确保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4.合理选择途径和速度:危重患者的消化功能通常受损,可能无法经口进食,因此需要选择适当的途径供给营养。
如口服、胃肠道、肠外等途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同时,逐步增加营养支持的速度,以避免过度负荷和消化系统的不适应。
5.个体化营养支持:危重患者具有很高的异质性,不同的病情和代谢状态需要个体化的营养支持。
在制定营养支持计划时,应结合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营养状况等因素进行评估,制定个性化的营养计划,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6.多学科合作: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需要由多个学科共同参与,如医生、营养师、护士、药师等。
各学科应密切协作,及时进行营养评估、调整和监测,确保患者得到恰当的营养支持。
综上所述,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的原则主要包括提供足够的能量、合理控制蛋白质摄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合理选择途径和速度、个体化营养支持以及多学科合作。
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

特殊营养素——谷氨酰胺
谷氨酰胺是胃肠道细胞以及免疫细胞的主要 能源物质
机体保持足够的谷氨酰胺可以
▪维护肠黏膜屏障,减少肠通透性,防止细菌、 内毒素移位。 ▪维持肠道的生理功能(分泌和吸收)。 ▪促进氮平衡与蛋白质合成。 ▪调节免疫功能。
谷氨酰胺下降的后果
• 肌肉蛋白质降解 • 肠道粘膜的通透性增加 • 免疫功能受损
❖ 重症病人肠外营养时蛋白质供给量一般为 1.2-1.5g/kg•day,约相当于氮(16%蛋白质 量)0.20-0.25g/kg·day;热氮比100- 150kcal:1gN。
❖ 水、电解质、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应作为重症 病人营养支持的组成成分 。
❖ 特殊营养素 。
9
PN的输注途径
经外周静脉输注
2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的目的
❖ 供给细胞代谢所需要的能量与营养底物,维 持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
❖ 通过营养素的药理作用调理代谢紊乱,调节 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从而影响疾 病的发展与转归,这是实现重症病人营养支 持的总目标。
3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的原则
❖ 重症病人常合并代谢紊乱与营养不良,需要给予营养支持 ❖ 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应尽早开始 ❖ 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应充分考虑受损器官的耐受能力
❖ 经鼻空肠置管喂养:优点是返流与误吸的发生率降低,病人 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增加。但要求在喂养的开始阶段,营养 液的渗透压不宜过高。
❖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优点是可长期留置营养管。 ❖ 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术:优点除减少了鼻咽与上呼吸道的感
染并发症外,减少了返流与误吸风险,并在喂养的同时可行 胃十二指肠减压。尤其适合于有误吸风险、胃动力障碍、十 二指肠郁滞等需要胃十二指肠减压的重症病人。
危重病人病情观察中的营养摄入与支持要点

危重病人病情观察中的营养摄入与支持要点病重病人病情观察中的营养摄入与支持要点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体系中对危重病人的关注和护理也逐渐加强。
而危重病人的营养摄入与支持是其中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重点讨论危重病人病情观察中的营养摄入与支持要点,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提供恰当的营养支持。
1. 评估病人的营养风险在开始给危重病人提供营养支持之前,首先需要评估病人的营养风险。
这包括病人的体重变化、BMI指数、肌肉质量、疾病状态等等。
通过对病人的全面评估,可以更准确地确定病人是否有营养不良的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2. 确定病人的能量需求根据病情的不同,危重病人的能量需求也会有所不同。
通常,我们可以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及病人的身体状况来确定病人的能量需求。
例如,对于烧伤病人或创伤病人,能量需求会相对较高,因为他们需要更多的能量来进行愈合和修复。
3. 提供充足的蛋白质摄入蛋白质是支持病人康复和免疫功能的重要营养素。
在观察危重病人的病情过程中,我们需要确保病人摄入足够的蛋白质。
蛋白质的摄入可以通过提供高蛋白质食物,如肉类、鱼类、豆类和乳制品,或使用蛋白质补充剂来实现。
4.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危重病人往往容易出现水电解质的紊乱。
我们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尿量、水分摄入量、电解质浓度等指标,并根据病情的具体要求,通过给予液体和电解质来维持病人的水电解质平衡。
5. 输注营养支持对于不能通过口服摄入足够营养的危重病人,我们可以考虑通过静脉输注的方式提供营养支持。
静脉输注营养可以确保病人获得充分的能量和营养素,从而支持其康复和治疗过程。
6. 定期监测营养指标在营养支持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定期监测病人的营养指标,以评估营养支持方案的有效性。
这些指标包括体重、血液中的营养素浓度以及肌肉质量的变化等等。
通过定期监测,我们可以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以满足病人的营养需求。
7. 多学科合作在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中,需要医护人员、营养师、药剂师等多个专业人员的共同合作。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措施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措施哎呀,今天我们聊聊危重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
听起来有点复杂,其实就是给病人提供营养,保证他们的身体能有力气恢复。
咱们先说说,什么是肠内营养支持。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肠道给病人喂营养。
对,就是那种液体食物,可能没什么味道,但对病人可重要了。
想想吧,病人就像一棵小草,缺了水和养分,肯定蔫了。
肠内营养就像是给这小草浇水,慢慢地,它又能活蹦乱跳。
护理措施呢,首先得关注病人的基本情况。
你知道,有些病人可能一开始就不愿意接受这些治疗,心里想着,“我才不需要这个呢!”可是,护士姐姐可得耐心哄着,得告诉他们,这样才能帮助身体好起来。
病人就像小孩子,有时需要点鼓励和爱。
护士可以给他们讲讲肠内营养的好处,顺便抛个小笑话,让他们放松点。
然后,得给病人建立一个合理的营养计划。
这可不是随便乱来的,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调整。
比如,有的病人消化功能不好,得给他们选那些易消化的营养液;有的病人可能需要更高的热量,那就得加点料,确保他们能摄取足够的能量。
就像做菜,得根据食材的不同,调整调料和火候,才能做出好吃的饭。
再说了,监测病人的反应也很重要。
有些病人对肠内营养可能会有点不适,这时候就得及时调整。
比如,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肚子胀,护士就得在旁边安慰:“别担心,这很正常,过一会儿就好。
”这样,病人才不会紧张,也会慢慢适应。
护理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陪伴和理解的过程。
此外,营养液的选择也得讲究。
市场上的营养液种类多得很,护士可得像个挑菜的大妈,挑出最合适的给病人。
每种营养液都有自己的特点,像一些高蛋白的,适合恢复期的病人;而有些则更注重微量元素的补充,适合那些特别虚弱的朋友。
护士还得考虑病人的口味,毕竟“人吃五谷杂粮,总会有点偏好”,谁愿意喝那种难以下咽的东西呢?护理过程中,和病人沟通很重要。
别小看这聊天,偶尔讲个笑话,讲讲天气,甚至分享一些小道消息,都会让病人觉得轻松不少。
慢慢地,他们可能会把护士当成朋友,心情也能好很多。
icu患者营养支持

icu患者营养支持ICU(重症监护室)患者是指那些因为严重病情需接受高度监护和治疗的病人。
由于其身体的应激反应和代谢状态的改变,ICU患者往往具有高度的营养需求和风险。
因此,为了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提高治疗效果,ICU患者的营养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一、营养支持的重要性ICU患者处于危重状态,病情严重,身体消耗大。
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和恰当的营养支持,患者的营养供给将不足,而营养缺乏又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免疫力、抗病能力和康复速度。
因此,ICU患者营养支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ICU患者的营养需求1. 蛋白质需求:ICU患者所需的蛋白质摄取量较普通病人要高出许多。
蛋白质是组成体内各种酶、激素、抗体等的基本物质,能够促进伤口愈合、提高免疫功能。
因此,给予ICU患者足够的蛋白质摄取是非常重要的。
2. 能量需求:ICU患者由于处于危重状态,身体消耗极大。
为了满足患者的能量需求,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热量的供给。
但是,过高或者过低的能量供给都会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
因此,给予适量的能量供给是非常关键的。
3. 微量元素需求:ICU患者的代谢紊乱常常伴随着微量元素的丢失或者紊乱。
因此,及时补充患者所需的微量元素,如锌、铁、铜等,对于患者的康复十分必要。
4. 维生素需求:ICU患者由于病情严重,通常会伴随着维生素的丢失。
维生素是机体正常功能发挥所必需的,特别是维生素C、维生素B 群、维生素K等。
因此,给予适量的维生素补充也是ICU患者营养支持的重要环节。
三、ICU患者的营养支持策略1. 早期肠内营养:对于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表明,早期肠内营养可以减少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因此,如果患者的胃肠功能正常,可以适量给予肠内营养。
2. 蛋白质补充:ICU患者所需的蛋白质摄取量较高,可以通过肠内或者肠外途径给予充足的蛋白质。
对于无法摄取足够蛋白质的患者,可考虑使用肠外途径补充蛋白质。
3. 能量供给:ICU患者的能量消耗较大,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调整能量的供给。
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措施

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措施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是指通过有效的营养干预措施,满足危重症患者的营养需求,以防止或减轻病情恶化,并促进康复。
危重症患者由于疾病本身、手术治疗或医疗操作等因素,常常处于高度应激状态,能量消耗增加、代谢速度加快,容易导致营养不足和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剧,从而影响恢复和康复。
因此,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措施包括以下方面:1. 早期开始营养支持危重症患者应尽早开始营养支持,以促进早期康复。
一般情况下,应在72小时内开始营养支持,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病情变化,调整营养支持方式和营养成分比例。
2. 营养成分的选择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应选择高能量、高蛋白、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和低盐等营养成分,以满足患者高能量消耗和营养需要。
3. 肠内营养支持对于能够耐受肠内营养的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是优先的选择。
肠内营养包括胃肠道的吸收和利用营养成分。
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维持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防止细菌移位和感染,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4. 肠外营养支持对于不能耐受肠内营养的危重症患者,需要使用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可以通过中心静脉或外周静脉输注,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5. 营养支持的监测和调整危重症患者在接受营养支持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营养支持的监测和调整。
监测包括体重、血红蛋白、白蛋白、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以达到最佳的营养支持效果。
综上所述,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措施主要包括早期开始营养支持、营养成分的选择、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支持以及营养支持的监测和调整。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满足危重症患者的营养需求,促进恢复和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