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与道家的区别在于成就不同

合集下载

佛教与道教比较:中国佛教与中国道教

佛教与道教比较:中国佛教与中国道教

佛教与道教比较:中国佛教与中国道教佛教与道教是中国最为广泛传播的两大宗教体系,二者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渊源,在诸多方面均有交错与相互借鉴的现象。

本文将从历史、基本教义、修行方式、宗教仪式、社会影响等方面对比佛教与道教的不同之处。

一、历史渊源佛教是在汉朝光武帝时由印度传入中国,并经历了东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传播和发展。

它与中国儒教、道教、法家等学说拥有相互影响和借鉴的历史。

道教则早于佛教出现在中国,它的形成源于先秦时期的自然观念和老庄哲学,经过汉代以来的整理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道家宗教思想体系。

二、基本教义佛教强调“四大皆空,万物一体”,认为人生苦难的根源在于贪欲、嗔怒、愚痴,由此提出了“三乘十二因缘”、“八正道”、“四谛”、“六度”等教义。

而道教则强调道、功、德、仁、礼等五个基本要素,强调修行“内观自省,外护天和”,认为道是宇宙的源头,强调道心修持和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

三、修行方式佛教对修行方式观有着自身的体系,包括禅修、念佛、求愿等不同的修行方式,强调的是从个人修行中获得拯救,开悟,超脱的归宿。

而道教则着重于对自然界的感知与践行,强调的是融化入自然与社会,以达到起正化万物,达到长生不死,化元洞冥的境地。

四、宗教仪式佛教和道教在礼仪上的习惯存在一定的区别。

佛教以经典和意识为中心,演绎出了僧侣法会,各种机会戒律等仪式和仪式,厉行慈善、布施是佛教获得功德的途径。

而道教则以祭祀,个人崇拜和各种符咒等为主要仪式,配合道功、酒、食、香等仪式,以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五、社会影响佛教和道教影响着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和精神生活。

佛教给中国带来了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和风尚,对中国文化史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人类觉醒和道德修养,同时像舍利弗、法显、唐玄宗等佛教圣人也为佛教创造了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

道教则具有贯穿中华文化传承的独特精神,其强调自然、缘分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念贯穿于中国文化中,为后世思想家、科学家、文艺人才提供了精神支持和文化根基。

道教和佛教哪个境界高

道教和佛教哪个境界高

道教和佛教哪个境界高道教和佛教是中国古代两大重要的宗教哲学传统。

虽然两者有着一些相似之处,但它们在境界的高低上有着不同的理念和实践。

关于道教和佛教哪个境界更高这个问题,人们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本文将探讨这个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道教和佛教的境界是指什么。

在道教中,追求的境界主要是“长生不死、与天地合一的仙境”,强调修行养生,追求长寿和超凡脱俗。

而佛教则强调解脱和超越生死轮回,追求涅槃的境界,即彻底超越红尘世界的束缚,达到无尽的智慧和解脱的境界。

因此,两者的境界目标略有不同。

从理论层面上看,佛教的境界更高。

佛教以悟道、觉者为最高目标,通过坚持慈悲、智慧和禅定三学,逐渐摆脱欲望的束缚,达到超脱红尘、解脱苦难的境界。

佛家经典中的诸多概念和教义,如“五蕴皆空”、“无我”、“缘起性空”等,皆是对人类存在和现实的深刻思考和解释,具有高度的哲学性和智慧。

佛教强调个体的自觉和悟性,认为每个众生潜藏着成佛的潜能,只要经过修行和觉悟,就能脱离轮回,成为“觉者”。

然而,从实践层面上看,道教的境界更高。

道教注重身体、心灵和自然的和谐,推崇内观、内修和无为而治的理念。

道教强调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主张通过修炼和养生来达到治疗疾病、延寿长生的境界。

道家强调身心的平衡,注重呼吸、养生和调养,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

在道教的修行实践中,许多功法和方法,如炼丹、冥想、养性等,都是以养生、防病和长寿为目标,通过调整身心状态和气机的运行,达到更高的境界。

此外,道教还强调“无为而治”的境界。

这意味着要以不争、无求为原则,不抗拒和逆转人生的种种变化。

通过明辨妄心、放下执着,达到内心的宁静和超脱,从而达到一种无欲无求、安逸自若的境界。

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无为而治的理念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因为它可以帮助人们去除焦虑、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在。

综上所述,道教和佛教对境界的理念和实践有着各自的优点和特点。

道教注重养生和与自然的和谐,佛教则强调解脱和智慧。

传统道教,佛教研究

传统道教,佛教研究

传统道教,佛教研究道教与佛教的学说比较及其影响道教和佛教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都具有强烈的思想内涵,给中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道教和佛教都以修行为主要的实践手段,注重对内心灵性的追求与升华。

本文将对道教和佛教的学说进行比较,并探讨两者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

一、道教的学说道教是中国民间信仰之一,起源于西汉时期,演化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道教以老子和庄子的思想为主要基础,强调天人合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相互关联的观念。

道教认为,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无形力量,孕育着世间万物,即所谓的“道”。

人们应该谦卑地向道学习,摆脱欲望与执念的束缚,积极地探寻自我内在的真相。

道教的宗旨是“上化下安”,也就是将真正的道向存在于现世的人们宣传,并指引他们申明自我、净化心灵,以达到身心健康、感悟真谛,最终融入万物之中、归于道的境界。

在修行上,道教主张“涸泽而渔”的方法,也就是通过舍弃自我意志和欲望,进而达到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境地。

另外,道教也推崇“颠倒乾坤”、“大道至简”的思想,这种境界在于打破传统的观念与思维模式,从而开拓出一条通向真理的道路。

二、佛教的学说佛教是源自印度、传入中国的一种宗教,四大公元前五世纪,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成为中国世界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非常注重自我精神修养与自我超越的实践,以追求“解脱”为最终目的。

佛教的祖师释迦牟尼,也就是佛陀,认为人类生命归于无常,凡事皆为流转不停的“缘起性空”存在,人们应当以正念正知的方式观察自我,从而达到超越因果法则与自我超越的状态。

佛教的修行方法主要包括三宝——佛、法、僧。

佛的本意是指“觉者”,台译的“佛”字则是转化而来,表示摧除万事万物迷惑的智慧;法是指佛所说的教义,可以帮助人们脱离苦海,追求真正的解脱;僧是指修行者,是佛及其弟子的传承者。

源于佛教的“五蕴独空”认为,个体的存在仅仅是由五个蕴而成的,而这五个蕴本质上是空的,是由因缘和合而成的,因此掌握了缘起性空的真谛,人们就能够脱离苦海,实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懂了儒、道、佛三家的不同,便懂了儒家的敬、道家的静、佛家的净

懂了儒、道、佛三家的不同,便懂了儒家的敬、道家的静、佛家的净

懂了儒、道、佛三家的不同,便懂了儒家的敬、道家的静、佛家的净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儒、道、释三家是华夏显学,统贯着学术与文化的命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三家思想犹如三枝奇葩,故有所谓“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的说法;儒家提倡“仁礼安邦”,道家提倡“无为而治”,佛家提倡“万法皆空”的人生哲学,我们可以从中修炼正确的行为,良好的哲学,健康的心态。

一、儒家简介儒家的思想又称儒学。

以孔子、孟子为代表人物。

由孔子创立。

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卿、董仲舒、朱熹、王阳明等。

比较出名的代表作有《论语》、《孟子》、《荀子》、《周易》等。

儒家从创立到现在大约有2500多年历史。

儒家讲的是中庸之道、三纲五常。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要求臣、子、妻必须绝对服从君、父、夫,同时,君、父、夫要为臣、子、妻做出表率。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是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儒: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儒家倡导天人合一。

1、和而不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义利之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中和之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4、人生在世:立德、立功、立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5、天下情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儒家:思想主旨是仁义,舍生取义,以仁孝治国。

是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仁、义、礼、智、信;忠恕、孝悌、廉耻、名节等。

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讲究三纲五常,重视伦常关系。

儒家的思想精髓:入世、治世。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是他们的楷模。

儒家的根本:当代把《弟子规》视为儒家的根本。

《弟子规》由清朝康熙年间山西绛州秀才李毓秀所作。

他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

全册原文360句,1080字,语言精练。

对儿童的早期教育可起到重要作用。

《弟子规》灌输了儒家文化的精髓,是当代乃至今后时期对人进行道德教育的一部上好教材。

佛教和道教区别

佛教和道教区别

佛教和道教区别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佛教和道教区别(一)对待生和死的态度。

佛教追求的目标是“涅磐”,脱离生死轮回。

佛教认为,人生是苦。

生是苦,死是苦。

而且这种苦是没有尽头的,是在一个循环往复、不到头的生死轮回中。

只有实现涅磐,才能脱离生死轮回。

那么怎样实现涅磐呢?就是人要“觉悟”。

佛者,觉也。

说到底,就是对人生是苦的觉悟。

佛教认为,当你真正认识到人生是苦的时候,你就“觉悟”了。

佛教的核心思想就是这个。

道教对人生总的来说持积极的、正面的态度。

这是道教与佛教乃至其他宗教的最大不同之处。

比如,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就带有原罪,人生下来就要赎罪,佛教认为人生是苦。

就是通过修炼达到不死,长生不老。

道教修行秘诀中有一句话,“顺成人,逆成仙,全在阴阳颠倒颠”,就是道教对如何取得长生不老的方法。

这句话是源自中国的五行理论,而五行理论又是中医的基础理论。

(二)道教与佛教的最大区别就是,“道曰今生,佛说来世”。

佛说来世,劝世人忍耐,所谓今世作孽,来世偿还,这辈子凄惨,可能下辈子不再受苦,简单地说,它的宗旨是,把希望寄托在来世.而道教则完全不同,所谓修炼成功的第一步就是长生不老,道教讲究今世,信道则信永生,来世的事来世讲,反正今世就要成不灭。

和尚需禁欲,心中只有佛,死后坐化,留舍利,莲花宝座重生;道士的要求则不是那么严,且更实际,有助人的信念,讲究修炼,最后羽化飞升。

(三)基本区别在于:道教主张以生为真实,追求延年养生、肉体成仙。

道教认为,人的生命由元气构成,肉体是精神的住宅,要长生不死,必须形神并养,即有"内修""外养"的工夫。

与道教相反,佛教主张"无生",认为现实对一切来说都是苦海。

对现实,人们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只能忍受。

要忍受,必须放弃各种欲望,把希望寄托在来世上,要追求超脱生死轮回的"苦海"而进入涅般木(无苦的极乐世界)。

中国佛教与道家哲学的比较研究

中国佛教与道家哲学的比较研究

中国佛教与道家哲学的比较研究中国佛教与道家哲学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两大支柱,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与中国本土的思想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佛教;而道家哲学则是中国本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的另一面。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中国佛教与道家哲学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它们在思想观念、修行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异同点,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两大思想体系的精髓。

一、思想观念比较中国佛教强调“三无漏学”,即无我、无相、无作。

佛教认为苦、空、无常是世间的本质特征,通过修行可以超越生死轮回,达到涅槃的境界。

佛教强调舍弃执著,超越生死,追求解脱。

而道家哲学则主张“无为而治”,追求自然、随顺、无为而治的境界。

道家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主张顺应自然,追求心性的安宁与平和。

可以说,佛教注重解脱,道家注重自然,这是两者思想观念的一个显著差异。

二、修行方式比较在修行方式上,中国佛教主张“三学”,即戒、定、慧。

戒是为了净化身口意,定是为了安定心神,慧是为了觉悟真理。

佛教强调修行的过程,注重戒定慧三者的平衡发展。

而道家修行注重“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修炼内丹,追求长生不老的境界。

道家修行强调的是心性的修养,通过修炼内丹,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可以看出,佛教注重修行的过程,道家注重修行的境界,这是两者修行方式的一个显著差异。

三、价值取向比较在价值取向上,中国佛教强调“菩提心”,即发菩提心,利益众生。

佛教主张慈悲为怀,利他利己,追求众生的解脱。

佛教强调舍己为人,利益众生,追求大乘佛法的境界。

而道家哲学则主张“道法自然”,追求自然、随顺、无为而治的境界。

道家注重个体修养,追求长生不老,追求心性的安宁与平和。

可以说,佛教注重利他利己,道家注重修身养性,这是两者价值取向的一个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中国佛教与道家哲学在思想观念、修行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佛教强调解脱、修行、利他,追求涅槃的境界;道家强调自然、无为、修身养性,追求长生不老的境界。

佛教和道教的比较研究

佛教和道教的比较研究

佛教和道教的比较研究佛教和道教是中国传统的两大宗教,它们源远流长,影响至今。

然而,对于它们的比较研究,我们却往往一知半解。

本文将从佛教和道教的起源、信仰中心、思想体系和实践方法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两大宗教。

起源与发展佛教源于印度,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在印度尼泊尔边境降生,成为佛教创始人。

随着历史的演进,佛教传到中国后,形成了新的佛教文化,形成了汉传佛教。

而道教则起源于中国,由于无法确定其创始人以及具体的创始时间,道教得以发展为一种民间宗教,其影响也为中国文化所承认。

信仰中心佛教信仰中心是佛陀,佛教徒信仰佛陀是一位德行高尚、智慧博大、拯救世人的宏伟伟人。

而道教信仰中心则是道家文化的创始人老子,老子曾表述过“道”和“德”的理论思想,并将这种道统持续地延伸下去。

思想体系佛教的基本教义为“四谛”,即“苦、集、灭、道”,主张通过尽量减少人的贪欲、嗔怒和愚痴来达到解脱。

佛教的中心思想是"缘起性空",所有的事物都是有缘、有因缘、环环相扣的。

而道教则主张“道”,认为万事万物都来源于道,通过炼丹功法和内丹修炼,让自己达到“身轻、神清、不老、不死”的境界。

实践方法佛教实践方法主要有行善积德、念佛和打坐,其中打坐是重要的修行方法,通过打坐让内心变得平静,达到某种境界。

道教则主要通过外丹修炼和内丹修炼的方法,此外,道教中的养生功法和武术内功也是重要的实践方法。

总结佛教和道教虽然在起源、信仰中心、思想体系和实践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

但是,它们都是在追求人类的精神境界和超脱肉身的道路上,在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创造出一种联系人类的文化和思想。

同时,佛教与道教相互交融,学习了对方的优点,一直都在共同受益和发展,二者也有许多相通之处,比如对人性的极致追求和对道德的卓越追求等等。

总之,我们应该尊重、理解和珍视两种宗教的文化传承,同时可以借鉴它们的优点和精华,以共同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佛教和道教的区别

佛教和道教的区别

佛教和道教的区别
1、发源地不同
道教是中国本土的教派,是华夏文明中诞生的,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时期的崇拜自然和鬼神,从最早的人神沟通的占卜等多种方术,逐渐演变成殷周时期的祭祀上天和祖先。

佛教起源于公园前五世纪,也就是我们国家的春秋战国时期。

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在公元纪元前后,佛教开始由古印度传入中国,经过长期传播发展,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

2、对待生和死的态度不同
佛教追求的目标是“涅槃”脱离生死轮回,佛教认为人生是苦,生是苦,死是苦,这种苦是没有尽头的,只有实现涅槃,才能脱离生死轮回。

道教对人生来说持积极的,正面的态度,这是道教与佛教乃至其他宗教的最大不同处,道教修行秘诀中有一句话,“顺成人,逆成仙,全在阴阳颠倒颠”。

道教集中修炼内功,依靠炼丹术等辅助手段以达到成仙的目的
3、对来生今世的态度不同
佛说来世,道重今生。

佛教主张无生,认为现实生活对一切来说都是苦海,主张舍弃对现实物质的追求,注重的是精神的住持和对来世的向往。

道教更讲究今生今世,认为今生人活得应该不留遗憾,更认为来世之时早已不是自己
4、道教说金木水火土,佛说地风水火
道教源于华夏,华夏自古以来就把世界分为五种五行,金、水、木、火、土。

佛教说的地、风、水、火是印度思想,也为物质构成
5、信仰不同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依据。

佛教讲悟,讲修行,只有做到戒定慧,才能有机会开悟,要靠修行者自己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家与道家的区别在于成就不同,佛家的最高成就是解脱之后,发菩提心自利利他,而道家的最高成就则是彻悟太极,羽化成仙!在度众解灾方面,佛家注重调解,也有降魔仪轨,但轻易不用。

而道家则讲究设坛施法,调集天兵天将,降魔除妖,以保一方平安!下面的文章来自惭愧道人的空间(笔者已重新编辑、取舍),为一道家师傅的真实经历与参悟记录,可以为我们修道之人提供有益的参考,尤其对与灵异有缘者,该怎么样来对待自己的特殊缘分,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知识!故修道者万勿轻视,妄生分别,而错过如此宝贵的学习机会,那将是自己修行上的重大损失!(一)观香知识说到香,末学讲一点心得。

香者信香,既是通信息之香,人与神沟通之用。

许多正在上升中的仙道需要香火,不是要味也不是要量,为什么需要香火,说一句话大家就会明白,香点着后是什么?冒烟!烟往哪方向?只会向上不会向下!明白了吧!就是要这个上升的信号,人对别的会主观认不认同,但谁都承认烟往上冒,这个就是固定念力,仙道需要。

高层的神灵仙道不需要后天香火信号,他们已经参赞化育与道合一了。

关于香路的观法民间和道门中有很多著述,有三根,七根,九根,二十一根三十六根,七十二根,八十一八十三根,最高一百零八根,真正的玄门观香是36 根天罡香数,归九宫太极,主香付香分香龙,有完整全套的修炼与运用法。

为答谢道友们的厚爱,今讲一讲三根香的观法与特征,在下乃引玉之砖,不到之处望高师指正。

1、观香路的一般常识:观香路需要自己或是亲属亲来,先礼拜后咨询。

并压香礼在香炉下。

磕头的时候隐态信息会随香神到燃着的香上,然后通过香头传达给看香者。

观香不需提供任何生辰手相面相,观香路看香不看人,香路上随机现实来人信息,读出即可明白,占仙骨佛骨邪骨的,观香最灵验,但道低的观香者会被客体压住看不出。

观香的堂一般都是道家出道或是仙家出马,很少佛家坐堂。

观香主要擅长看灵异附体与邪病或被人放口下蛊和破阴阳宅,还有官财婚病灾,一个堂一般擅长治病破法或是预测某样,很少全面,因为主法香神也是术业专攻,有几路香神就能看几样事,这个在头一上香看香头的主香根数就能了解一些,香道玩的好的高师可以在准确预测的同时改变香路以运筹帷幄。

2、最基本的观香密窍香路大致分为十八个要点,以这十八个要点的搭配来翻译神意。

1、用香:选择黄色结实一尺二香,用草香,柏壳香,榆树皮香,不用高级香及其他颜色香。

2、点香:点香时香要根根分开的,不可粘连,点着完全,火苗上窜为吉,不要扇更不要吹,不起火冒黑烟点不着为凶。

3、收火:插香于炉,平整直立,紧凑中正,火头保持住为吉祥,时间越长越好。

4、香花:一般无焰火的草香,火花四溅极其明亮而且啪啪作响为十分吉祥,神灵欢喜。

5、色泽:香火柔和香头明亮为吉祥,冒烟昏暗熏眼,暗淡无光主凶,忽明忽暗主事在变化,吉凶难料。

异香异色者主有佛道仙缘。

6、起烟:起烟青白黄红,渺渺细密,直冲云天,如宝塔悬空为神灵临坛,起烟旋绕,旋风转圈,主有邪事怨灵。

7、落灰:分为黑白黄,白吉、黑凶、黄发福,黄神、白仙、黑是鬼,曲直外弯为破财,向内弯曲为进禄。

8、香搭:香搭比较复杂,大体上,看婚姻感情香搭主有外情,搭二为桃花,搭三为第三者。

9、盖顶:香灰不可压头不落,频频落下为平安,黑香压头为有灾。

10、截香:全部点着之香,自行灭掉,主有鬼祟纠缠,家中阴阳宅有事 .11、抛香:正点香时香根自行落下,主鬼祟骚扰,邪气临身。

12、掏香:香自行自中间后下边,火星燃着,香根自行,一根掏断一根,此乃灾难临头,恶鬼临门,或有宿怨债主。

掏一半有一半灾气,掏完事无逆转。

13、炸香:被截被掏,导致香自行全部倒于炉外,此乃炸香,主祸已定局,邪已入身,家败人亡之兆也!14、主香:最高之香为主香,象征神位官位财位。

15、付香:最低之香为付香,象征天灾家灾人灾。

16、香龙:主香付香形成卦局,综合判断事体经过。

17、入神:运用号令符决司令香神,于香路显示图像声音。

18、运香:运用变神印决司令香神,于香路转变气数运数。

观香有许多真传秘诀,历史长河中已散失许多,能得香道真传者望能以此福泽苍生,无量天尊!七十二香谱与二十四香谱预示吉凶图(二)关于仙家采体抓弟马关于仙家采体抓弟马的事情,这也是一种修炼路子。

道友们可以研究下道家的太极图,那里是各种修炼法的源头活水。

太阴太阳,少阴少阳,老阴老阳,对应着阴功、阳功、元功,对应着附体、号令、结盟,三条太极弦路线。

附体修炼,民间最大比列的就是附体修炼方式,也就是香童出马仙这种方式。

附体之士功德修的好的,可以进入另外一个世界成为一种特殊的灵体急需修炼,行话叫悲子悲王,可以在阳世上抓弟马辅佐更高级的灵体行功,直到最后成为鬼仙散仙或转世为僧道修行,而在附体修炼时黑财骗色损阴德者,直接打入背阴山接受刑法,超生无期。

号令是以自身元神修炼来号令其他灵体做功,阳性法如一些道家法术,民间单线型法术,藏密一些空行护法,阴性的如南洋降头,满族萨满,纳西东巴,云南蛊术,湘西的鬼师,西藏的黑教很多都是以各种灵力突破太极弦做功显示。

其中代表性的是正一的三山符?,龙虎山,茅山,阁皂山,这三座山就像是地球上的特殊的卫星接收器,接收着来自上天的符?,所以三山出符?。

提起南洋云南湘西的阴性特殊法术其来源在于三山其中的茅山法术。

茅山法最特殊,茅山术的特点是直线型,灵力是一条线,指哪打哪可以规定时间地点和要求来做功,茅山分上中下三茅,下茅中有一祖师云游天下,他这一脉法术与神尊就随传人到了云南湘西,后来漂洋过海来到了南洋,与当地巫术融合形成。

号令修炼最高层次是道家的内丹与法术结合的---雷法,其法理法意完美纯净,内炼成丹外用为雷,修炼者修成的五雷正气超度魂灵则是真实的以自我纯阳之气直接炼化魂灵,玉蟾祖师以下正一与全真皆出雷法,实乃修炼大道的高层结合也。

结盟修炼是最稳妥,最人性化的修炼方式,适合现代人修炼。

其法主旨是,蚂蝗叮上鹭鸶脚,你上天来我上天!近代以下,声色犬马物欲横流,寻觅净土不可得,很多祖师慈悲心大发,传下与弘扬了许多结盟的修炼法门,为的就是不舍一人。

佛道两家皆是如此,可谓殊途同归也。

如佛门净土念佛法,如密宗破瓦法,如现在流行的禅密法---准提法与秽迹金刚法,如道家的金光修炼法,度人经大梵隐语修法,玉皇心印妙法,道德经修法,皆是阴阳结盟修炼的路子。

结盟修炼以自力结盟上圣高真他力,人来修道道来炼人,同步共振道化元神。

一心一法一本尊一经一咒,勤修功德,自可悟道得道。

实乃人类最好之法门。

看到这里,很多人该明白那些民间所谓观香、看病、走阴者,他们究竟是怎么回事了吧?附体是个很普遍的现象,民间师傅常言讲,十人九体。

此话虽然夸张,但也有其道理所在。

在神秘文化人群中,佛道二教的信仰者中,不可避免的都有很多带体的人。

附体修炼实际分为阴中阳,阴中阴。

阴中阳实际是对人体有益的灵体,实质上就是恩仙。

阴中阴实际上就是对人体有害的灵体,实质上就是仇仙。

、关于邪灵附体的真实事件恩师说,成瘾性既是魔性,什么事情都能够成为干扰身心性命的魔性,因为我们对什么都能成瘾。

很多出入于这些邪灵聚集之地,消耗生命出卖灵魂的人,有时性情大变,自己控制不住自己,有些本来老实本分的少男少女,忽然如中魔咒,不良嗜好油然形成,做出许多别人费解,自己后悔的荒唐事,并且难以戒除,此类现象,有眼功者能够观到,皆是有阴灵附体,不能及时化解者,最后此人将被毁掉。

关于仙家附体的现象,如今是最多的,去年我在云龙山道观,遇见一位高功,善于鬼门十三针,敬着九天伏魔上相,天医院医神药神,每天排队,真是河里没鱼世上看。

附体的不知咋那么多!关于附体中邪,有几种规律,我讲一下,大家姑妄听之吧。

鬼魂基本上分为冤亲债主和意外碰上两种,从身体的感受来判断,应该是背后有麻酥酥的寒意,与凉风吹过的感受不同,类似于触电的感觉,而且会出现言语不清,眼神发直,情绪波动极大等情况。

邪术基本上反应是,肢体发生不由自主地活动,或者有莫名的呕吐,腹泻等症状。

严重者会做出一些难以理解的举动——比如背后藏利器,奇怪地要拿存折取钱等等。

中邪术者行为诡异,常人难以理解。

仙家仙家附体基本反应是,一旦被上身,会从这个人的行为举止和面目表情判断出来。

最大的特点是声音会有所改变,周围人会发现被附体者说话变了声调,同时举手投足会有某种媚态或特殊状态,会有特殊爱好或是嗜好。

对于阴灵干扰的事情,一般是有前因后果的,能遇到佛道高人调治是缘法很好,查清来龙去脉,施以对治之法,确实有效。

但若暂时无缘遇到,那也不要怕,可以自修佛道法门,比如拜忏,诵念地藏经或道德经,念佛或是念太乙救苦天尊名号,以忏悔心回向附体干扰的众生,坚持持戒积善行做好事,定能化解冤孽,身心康泰!也奉劝很多行法的高功师傅和鬼门十三针行法先生们,当念太上好生之德,以度化为主旨,万勿杀伐,超送灵体去往善道,功莫大焉!道家玄门放生咒附着于此,放生功德可化解一切冤仇,无量天尊!放生法:祁请纯阳帝君吕祖仙师落网脱网获重生,真性养德莫昧灵。

道生万物命藏德,各化因果尽天命。

三官法旨护生灵,土地水神收护尽。

吾今放生净杀业,佛性慈悲证道心。

吾奉太上律令敕!天叱叱,地叱叱,罟网变成佛袈裟。

山中鸟兽扫巢穴,水中鱼鳖尽扫沙。

一切昆虫扫净土,若有一个走不脱,山神水将来救他。

兴?兴? 摩阿兴? 变哆? 娑婆阿。

此咒连续念诵三遍后,向待要放生的动物洒下净水,目的是净化放生动物的灵魂,并诵读放生善信的名单,然后将名单焚化。

念凡事惺惺须恕己,汝欲长生须放生,此是循环真道理。

物若死时汝救他,汝若死时天救汝,延生生子别无方,戒杀放生而已矣。

放生功德伟大不可思议善哉善哉!此方洗好万余人,无论男女老幼,花目翳障,风火虚眼,双目失明,一切眼痛,洗之即愈。

药方:用青皮5钱,皮硝­5钱,煎水二碗,洗之,良验。

每月一日,每日三次。

辰午酉时,各洗一次。

正月初3,2月初1,3月初3,4月初9,5月初5,6月初6,7月初3,8月25,9月20,10月13,11月14,12月初9日。

虔心齐戒,依期洗之,一年复明。

1、芥末粉调鸡蛋清涂风湿痛一次断根:处方:芥末粉100克鸡蛋三只主治:风湿痛,关节炎等,一次断根使用方法:先在患部涂食盐水,然后鸡蛋清调芥末粉成糊状,涂於患部30-60分钟后敷药患处,敷药后感受如辣椒之辣味,忍耐9-12或24小时,除掉药,患部全是大水泡,即刻用消毒针扎压放去里面的黄水.此时表皮始痛。

如果患处未起水泡,患部皮肤只发红,有点痛感,也无妨,同样有特效。

风湿一次就好了,皮肤要5-10天脱皮而愈。

2、治关节炎妙方处方∶用嫩苍耳子适量,将其捣烂,成泥状(如乾可适量加适量白酒或黄酒),敷於患处,再用纱布或布条扎紧。

敷三十分钟至六十分钟即可(如病情重也可敷时间长些)。

拔的水泡越大,效果越好。

余数十年来人用此方治疗关节炎,都1-3次治愈。

注意:万一一次用药没有治愈,请等15天后再依法用药,类推![转] 法术奇门大全中国古代的鬼符咒图解符咒是山、医、卜、命、相、五术之根本;是修行者之宝鉴【宇宙之灵源】符籙分四大要诀:符:就是书符,代表灵界公文和法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