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_水浒传_中宋江的人物形象_崔香梅
水浒传中宋江人物形象特点

水浒传中宋江人物形象特点
人物形象特点
宋江是一个有多重性格的人。
首先是疏财仗义、济弱扶贫、孝亲敬友,这是他性格的温柔敦厚的一面;
其次,他孝忠皇帝,讲义气,这是他性格中正统思想的一面;
再次,他明处为大家办事,暗处结交江湖大盗,这是他性格中虚伪狡诈的一面;
最后,他聚众反国,题诗言志,这是他性格中反叛的一面。
宋江的四个绰号
第一个是黑宋江,因为他长得面黑,身材比较矮,这是就他的形体来讲的,其貌不扬。
第二个是孝义黑三郎,讲的是他对待父母,讲究孝道,他的孝道贯穿到了他的思想当中,成为他思想的一个部分。
第三个是及时雨,讲的是他仗义疏财,扶危济困,这在后面他陆续和弟兄们交往中能够看得出来。
第四个是呼保义。
这个词,一直到今天,
宋江简介
宋江,字公明,绰号呼保义、及时雨、孝义黑三郎,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角色。
宋江原为山东郓城县押司,他和晁盖互通往来的事被阎婆惜发现,因此怒杀阎婆惜,逃回家隐藏。
后前往清风寨投靠花荣,却被清风寨观灯时遭知寨刘高之妻陷害入狱。
押送青州途中,却被燕顺等人解救。
投奔梁山途中得知父亲病逝,回家奔丧却被抓住,发配江州。
在江州浔阳楼题反诗被判死刑,但处决那天被梁山人马解救,投奔梁山。
攻打曾头市晁盖被射死后,宋江坐上第一把交椅,后两胜童贯、三胜高俅。
接受招安后,带领梁山人马攻打辽国,平定田虎、方腊。
被朝廷封官后,遭蔡京、童贯、高俅陷害,被毒死,葬在蓼儿洼。
宋江的人物形象分析

宋江的人物形象分析宋江的人物形象分析宋江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关于宋江是怎样的人一直受到关注,店铺来给大家分享宋江的人物形象分析,来了解一下吧。
宋江的人物形象分析一、宋江的相貌书中有诗为证,说宋江的相貌“眼如丹凤,眉似卧蚕。
滴溜溜两耳一垂珠,明皎皎双睛点漆。
唇方口正,髭须,地阁轻一盈;额宽顶平,皮肉天仓饱满。
坐定时浑如虎相,走动时有若狼形。
”这是诗的上半部分。
按照书中原文所写,宋江的相貌同中国的官方和民间共同推崇的武圣人关羽在相貌上好有一比,两个人都是丹凤眼(中国古人以丹凤眼为美),耳朵相似,眼晴有神相似,嘴唇相似,有虎狼之形状也相似,不同的是关公红脸,宋江黑脸(外号黑三郎),这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脸的颜色都重。
关公是五胡柳须,宋江只是上嘴唇有胡须,关公脸长一点,宋江脸饱满一点。
借书的原文和原意,回归宋江真实的音容相貌,由此可以断定,宋江是个有英雄气概的美男子,同关公一般。
更重要的是两个人都是以忠孝仁义传世,更是神似了,按现代人的说法是价值观相同。
有诗的下半部分为证。
诗是这样说宋江的“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
怀扫除四海之心机。
上应星魁,感乾坤之秀气;下临凡世,聚山岳之降灵。
志气轩昂,胸襟秀丽。
刀笔敢欺萧相国,声名不让孟尝君。
”看来,宋江应该是一个忠孝仁义式的楷模,是个关羽式的人物。
如果还要找宋江同关羽有何不同,身高六尺的宋江,按中国古代男人的标准“七尺男儿”来算,矮了,比关羽矮了点,但比武大郎又高了,只能说这身高不够伟岸,美中不足,但不能否定宋江的英武、仁义、忠孝、侠肝义胆及过人的谋略,人们往往冠以宋江婑、黑、丑之名,同原著相去甚远。
这同理解有关,同影视等作品再造时没有尊重原著有关。
二、宋江的家世与名号头衔宋江是山東郓城县宋家庄人,排行老三,下有一弟叫铁扇子宋清,母亲早亡,父亲宋太公在堂,全家以务农为生,家有田产,殷实,但不足以宋江挥霍。
宋江一生的名号很多,主要有江湖名号、,自称和官方头衔。
《水浒传》中宋江人物形象分析(共5则)

《水浒传》中宋江人物形象分析(共5则)第一篇:《水浒传》中宋江人物形象分析《水浒传》中宋江人物形象分析宋江在《水浒传》中是个不一般的人物。
有人说他是“忠义的化身”,也有人说他是“奸诈小人”。
在我看来,这两种说话他都当得。
至于孰轻孰重?我想那忠义必然是占着主要地位的,而奸诈也只是为了更好的诠释他的忠义罢了。
宋江的一生是曲折的,先是仗义英雄,再是梁山首领,到招安后成为朝廷忠臣,最后却是悲惨的结局。
他是人称的孝义黑三郎,他也是及时雨宋江。
他是仗义英雄,讲究一个义字。
他又想报效朝廷——可以认为这是他的初衷,正所谓忠义两难全。
这宋江还真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
看那第十八回中,宋江听到晁盖犯事后,吃了一惊,肚里却寻思道:“晁盖是我心腹弟兄。
他如今犯了弥天大罪,我不救他时,捕获将去,性命便休了!”宋江内心很紧张,可是并不表现出来,而是不慌乱地道:“本官发放一早晨事物,倦怠了少歇。
观察略少坐一坐。
”实则快马奔那晁盖庄上报信去了。
可见宋江处事老练,非寻常人。
他通风报信后,更是不慌不忙。
当知县欲差人去捉时,宋江道:“日间去,只怕走了消息,只可差人就夜去捉。
”既是端正了自己的态度,又给晁盖争取了许多时间。
可真是随机应变,处事周密细致。
宋江自知晁盖犯事是有违法度,却也知那等人所劫的是不义之财。
心里望晁天王能逃过此劫,表面上却也做个要缉拿贼人的样子。
如此内心矛盾的宋江,想必他心里必是十分痛苦挣扎。
宋江是一个顾法度的人,可他也是仗义英雄。
当法与义发生矛盾时,便将法度抛之脑后了。
因此他为了梁山好汉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杀了阎婆惜。
宋江杀人后,躲于家中地窑子中。
“且说宋江,他是个庄农之家,如何有这地窑子?”这宋江特会算计,“预先安排下这般去处躲身,又恐连累父母,教爹娘告了忤逆,出了籍册,名户另居,官给执凭公文存照,不相来往,却做家私在屋里”。
这真不愧为“孝义黑三郎”。
《左传•襄公十一年》有“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
可见宋江确是这“居安思危”,“安不忘忧”之人。
宋江的人物性格分析

宋江的人物性格分析宋江,字人杰,水泊梁山号及时雨,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身高八尺,面如冠玉,相貌英俊,武艺高强,早年在青州任县尉时,杀人救义,因为善行而被罢免官职,并与晁盖、李逵等人一起成为了梁山泊的头领。
1.忠诚正直:宋江为人忠诚正直,重情重义。
在杀人救义之事中,他不顾自己的前途和名誉,义无反顾地救助了难民,以至于被罢免官职。
在梁山泊中,宋江凭借自己的正直和公正,赢得了众人的尊敬和爱戴。
他为梁山泊选定“忠义堂”的名字,表明了自己对忠诚和义气的追求。
2.善于团结和领导:宋江能够有效地管理和领导众多的好汉,并保持梁山泊的相对稳定。
他重视团结和协作,对每个人都给予平等的待遇和关心。
在梁山泊设立军规严明的法律制度,确保了有序的组织运作。
他对众人的辅佐也高度依赖,能够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并将他们团结在一起。
3.慈悲仁厚:宋江对人民和下属都非常慈悲仁厚。
他非常关心众人的生活,为解决各种困难和麻烦出谋划策,帮助他们解决掉包、债务等问题。
他对农民和辛苦劳动者非常关照,提倡农耕生活并重视农田治理。
他还曾设立果品、豆腐等产业,带领众人致富。
他对下属的爱护和关怀,使得梁山泊的各个部落得到了相对安定和繁荣。
4.机智勇敢:宋江在军事指挥方面机智勇敢,智谋过人。
在攻打朝廷的军队时,他能在困境中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逃过被俘之危险。
而且他忍辱负重,终从四渡赤水中带领梁山泊在杭州激战高俅、王方等朝廷军官,大获全胜。
他的聪明才智为梁山泊的发展和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
5.好学谦虚:宋江对学问很有追求,并且虚心去向有知识之人请教。
在他进山后,保留并使用了梁山泊众英雄的才能。
他曾四处游学,广泛涉猎各种书籍,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
他将自己学到的知识传授给梁山泊中的众多武将,增加了他们的文化素养,并通过文化来不断提高梁山泊的战斗力。
综上所述,宋江是一个有正义感、忠诚正直的人,他具备良好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处事机智、勇敢,善于运用自己的智谋解决问题。
宋江人物形象分析

宋江人物形象分析宋江是《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有着复杂性格和多样表现的角色。
在小说中,宋江被描绘为一个英勇正义的英雄,他的形象对于故事情节和主题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对宋江的人物形象进行详细分析,并探讨他在故事中的重要性。
一、宋江的外貌与气质宋江被描述为一个身材高大、面容俊秀的年轻人,他的外貌给人一种端庄而英俊的感觉。
他眉宇间透露着坚毅和正义的气息,让人对他产生一种信任感。
宋江的气质也十分出众,他善于倾听,懂得尊重他人的意见,因此深受众人的喜爱和尊重。
二、宋江的背景与成长经历宋江是一个农民出身,从小生活在农村中。
由于家境贫寒,他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但他具备聪明才智和极高的领导能力。
他在农村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并锻炼了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力。
这些经历塑造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并使他成为一个可以面对困境的强者。
三、宋江的性格特点1.正直勇敢:宋江始终保持着正直勇敢的品质。
他对不公正的事情从不忍让,勇敢地站出来维护正义。
2.智谋出众:宋江智谋出众,他善于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他的智谋帮助他在许多困难和危险的情况下成功脱逃。
3.忠诚友善:宋江有着非常强烈的忠诚感,他对朋友和团队非常友善。
他的朋友们对他深感亲近,并因此对他无条件支持。
4.具备领导能力:宋江是一个具有卓越领导能力的人。
他能够调动团队的力量,并合理地分配任务。
他的领导能力帮助团队成员克服困难,取得了许多胜利。
四、宋江的重要性宋江在《水浒传》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他的形象代表了正义和勇气,他的故事激励着人们追求真理和正义。
同时,他也代表了弱者的希望,他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并将这种力量传递给了其他人。
在故事情节中,宋江的行动和决策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他与其他伙伴一起组成了“水泊梁山”的义军团队,并与腐败的官员作斗争。
他的努力为百姓争取福利,从而获得了普遍的支持和爱戴。
宋江的形象不仅仅是一个英雄,更代表着人民的意愿和力量。
论《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形象

论《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形象论《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形象在宋江的一生中,我们能看到他性格的矛盾性和复杂性,也正是这种性格,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宋江人物形象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水浒传》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章回体白话小说,其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人物的塑造上,典型的人物如林冲、武松、宋江等。
本文主要通过概括宋江的生平、思想和性格特点分析宋江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水浒传;宋江;人物形象金圣叹曾说:“《水浒传》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所状,人有其声口。
”他又说:“读此一部书者,亦读一百七人传最易,读宋江传最难也。
”初读《水浒传》很容易认为宋江是个绝对的好人,又读会发现其优劣参半,再读会发现劣处胜于其优处。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情况,主要是由宋江这一人物形象性格的复杂性与矛盾性所决定的。
一、“宋江寇东京,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宋江其人在《水浒传》成书之前,宋江形象实际上已基本定型。
自南宋以来,宋江起义军的故事已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为艺人讲述演唱的重要内容。
《水浒传》中介绍宋江出场时写道:“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且又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
常济人贫苦,扶人之困。
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
”①这段话分别从宋江的社会身份、为人、声望等方面对宋江加以叙述。
除此之外,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性格、思想、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也做了详细的刻画。
二、“身在官府,心在江湖”和“身在江湖,心在朝廷”――宋江人生的特点宋江的一生是复杂、矛盾的。
他于小说第十八回出场,第四十回上梁山,并死于最后一回。
他的一生,以梁山为界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
前半生――身在官府,心在江湖。
宋江“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
”可谓能文能武,是个全才。
然而官场并不属于宋江,他虽然每天处理案牍,心思却全然不再官府上,当朝廷下令捉拿晁盖等人的时候,他却放走了朝廷“要犯”。
《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形象

《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形象《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形象一,宋江当机立断的性格在《水浒传》中,宋江还是官衙里一个小小押司的时候,偶然间结识江湖好汉晁盖,二人一见如故,前往酒楼把酒言欢之后,更是认为彼此是知己,久久不愿意辞别,约定日后如果有用的着对方的情况下,支应一声就会前来帮忙。
不久后,晁盖得到刘唐线报,说大名府梁中书为其父进献的生辰纲会在近日上京,与其他几人谋划好后,便率领江湖好汉劫下财物,运回山寨。
在抢劫生辰纲事情暴漏后,宋江当即骑马通风报信,告知晁盖此事,然后回到府衙,用言语拖住知县道:“日间去,怕走漏了风声,派遣差官夜里去拿了晁盖,其他几人也就有了着落!”就这样,可以给晁盖争取宽裕的时间,晁盖、吴用才得以逃脱。
从此宋江的侠义之举便深深印在这些好汉的心中,与晁盖等一批江湖英豪结为兄弟,自晁盖之下,就以宋江为尊。
假如当初的宋江担心自己在朝廷的前程,或者稍微优柔寡断一些,也许时机转瞬即逝,晁盖可能不会在有上梁山的机会,他也就不会在梁山揭竿起义,抵抗宋朝朝廷,喊出:“竭心同力,共聚大义。
”的宏伟口号。
还有一事也深刻的体现出宋江为事果断之处。
晁盖在宋江帮助下,逃脱官兵追捕,在梁山立足之后,感念宋江的救命之恩,特地派人送百两黄金到宋江府中。
宋江百般推脱,无奈之下,最后收下一根金条以示领情,并告知刘唐:“你们几个兄弟初到山寨,有很多地方需要银两,宋江家中还有些,这些就拿回去,你们先用着,就权当寄存在那里,我日后再取!”待刘唐离去后,宋江回到家中,顺手将书信和金条随意放在衣架上,便去办理别的事情。
待到想起此事,急急忙忙回去寻找时,那小妾阎婆惜已经无意间看到那条金条和书信,发现宋江与江湖豪杰有所联系,就欲以此为要挟,逼迫宋江交出晁盖书信上说的数十根金条,如果宋江不给的话,她便要去官府告发宋江,不仅要将宋江打入大牢,还威胁说顺带将晁盖也交待出来,一网打尽。
宋江百般劝说,全力安抚妇人,怎乃那阎婆惜顽固之极,死咬着书信不放,非要得到那数十根金条,还作势穿衣出去告官。
宋江人物形象

宋江人物形象
宋江是一个有多重性格的人。
首先是疏财仗义、济弱扶贫、孝亲敬友,这是他性格的温柔敦厚的一面。
其次,他孝忠皇帝,讲义气,这是他性格中正统思想的一面。
再次,他明处为大家办事,暗处结交江湖大盗,这是他性格中虚伪狡诈的一面。
最后,他聚众反国,题诗言志,这是他性格中反叛的一面。
宋江主要事迹概括
1、私放晁天王
晁盖、吴用等人截取了生辰纲,后来事发官府要去捉他们归案,宋江知道了就偷偷跑去告诉晁盖让他们先逃。
2、怒杀阎婆惜
晁盖等人上了梁山泊以后,派刘唐下山给宋江送了100两金子,外加一封书信。
不料这封信被宋江的老婆阎婆惜看到了,然后她威胁宋江,让宋江把养她的所有钱财衣物首饰外加那一百两金子都给她,然后给她一封休书成全她和小三张文远,不然她就去告官。
偏偏宋江当初只收了刘唐一条金子,那女的不信,于是两人起了争执,宋江怒起把她杀了。
3、宋江三次攻打祝家庄
首战失利,乃约李应不助祝家庄。
二次进兵,遇扈家庄扈三娘,擒去王英,后林冲擒住三娘,扈庄求和,不助祝庄。
宋江筹思破庄之计,适孙立携眷友来投,随计用里应外合,使孙立等假投庄教师栾廷玉,佯称合御梁山;又差石秀出战,故为孙立擒去,使祝庄不疑。
乐和于庄内智锄祝小三,结合庄民钟离父子等内应,宋江外攻,大破祝家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 文 论 坛
167
INTELLIGENCE
浅论《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形象
沈阳师范大学渤海学院08级中文系对外汉语言专业二班 崔香梅
摘 要: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传》作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可见《水浒传》的地位及文学价值。
宋江作为《水浒传》中的领军人物,是阅读和研究这部小说当之无愧的第一人物,宋江是《水浒传》中一个有着复杂多重的性格人物,施耐庵把宋江的身份塑造成了—个郓城县押司,整日舞文弄墨、书写文书。
施耐庵这样的做法与他的思想和经历密切相关,施耐庵在塑造这个角色时从自己的经历出发,抛弃了历史上的宋江,塑造了新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水浒传》 宋江 人物形象
《水浒传》是一部以我国的农民起义、农民战争为题材的优秀的古典名著。
它反映了封建社会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描写了一群敢作敢为、豪放不羁的英雄好汉形象。
《水浒传》作者的施耐庵因为时运不济,空有一身报复,但是报国无门,所以施耐庵得这种矛盾心理造就了宋江的矛盾的人物性格。
施耐庵笔下《水浒传》中宋江的原型,至正十三年癸已正月,张士诚与李伯升、吕珍、潘元明等18人在白驹场起义,施耐庵参加了张士诚的农民起义。
张士诚访聘施耐庵,施作《江湖豪客传》(即《水浒传》)正45回矣。
《水浒传》前45回最为精彩,属义侠小说范畴,与施耐庵生活安定有一定关系。
45回以后施耐庵转入军事行动,以张士诚起义为原型的军事活动隐晦曲折地写入书中。
水浒的原型是以宋江起义为名,行张士诚起义之实。
《宋史》中关于宋江的记载,共有三处:《徽宗纪》、《侯蒙传》、《张叔夜传》。
《宋史·张叔夜传》说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
说明宋江最早的起义地点是在黄河以北,而梁山泊却在黄河以南。
“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材必过人,不若赦过招降,使讨方腊以自赎,或足以平东南之乱。
”他所提到的宋江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河朔是河北,京东是山东。
又提到这支小部队战斗力非常强,“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几万官兵都对付不了他。
因此,可以断定“其材必过人”,宋江的才能肯定很高。
所以他给官家(宋朝对皇帝的称呼)提了个建议,不如赦免宋江造反的罪过,招安过来,让他去打方腊。
当然,这只是一个建议。
后来怎样发展,这本书里没有记录。
再举一条,北宋王称的《东都事略》还提到一个叫张叔夜的人,他在海州(连云港)做知州。
书中叙述,宋江带着部队准备攻打海州,在海边劫掠了十几条大船,从海路发动进攻。
张叔夜听到风声,召集了
一千多名勇敢的战士,在海边设下埋伏,另外派一支小部队摇旗擂鼓,引诱宋江。
宋江进入埋伏圈后,张叔夜一声令下,先把海船全都点火烧了,切断退路。
宋江一看伏兵四起,又断了退路,就率众投降了。
1、宋江忠君思想的表现
书中第十八回介绍了宋江在郓城县做押司的情况:“这宋江自在郓城县做押司,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
”押司这个职业不高不低,不高—使他可以有机会接触到生活在下层中的人民,了解人民生活的艰辛与疾苦,也使他痛恨腐败的官僚和黑暗的官场。
不低—使得他不同于一般的农民,因为具备了一定的阶级出身他更懂得效忠朝廷。
儒家积极倡导人世精神,人世就意味着做官。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中,只有读书做官才是正道,倡导的正是树立一种臣子为君服务的关系。
文学作品中表现出的君臣观念往往提升了臣子对君主的“忠”。
2、宋江重孝思想的体现
《孝经》说:“孝为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人之行莫大于孝”,强调在朝尽忠者,在家必行孝,认为“忠以孝为主”。
人人能孝悌,天下就会治而安,而宋江更是“于家大孝”,“事亲行孝敬”,人称“孝义黑三郎”,其孝道早已声明远扬(第十八回)。
孝悌之道早已深深镌刻在宋江的脑海中,因此宋江在收到其弟宋清托石勇捎来的书信,闻知“父亲于今年正月初头因病身故,现今停丧在家,专等哥哥来家迁葬”的消息后,先是“叫声苦,不知高低,自把胸捶将起来”,自骂“不孝逆子,做下非为,老父身亡,不能尽孝道,畜生何异!”随后“自把头去壁上磕撞,大哭起来”,直到“哭得昏迷,半晌方才苏醒”,“恨不得一步跨到家中”(第三十五回)。
只此一事,宋江的孝子形象已是十分突出。
回家后,在官府前来捉拿他时,为免父亲担心,宽慰宋老太公“官司见了,倒是有幸;明日孩儿躲
在江湖上,撞了一班儿杀人放火的弟兄们,打在网里,如何能够见父亲面?便断配在他州外府,也须有程限,也得早晚服侍父亲终身”。
及至老父叮嘱他路过梁山休要入伙,他也是言听计从,宁死不肯上山(第三十六回)。
上山落草后,他办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提出迅速接父亲上山,以免“老父存亡不保”,足见其对父亲的牵挂。
当晁盖提醒他“路中倘有疏失,无人可救”时,他则“若为父亲,死而不怨”,不顾个人安危,将父子孝道放在了第一位。
3、宋江的仁义思想的体现
宋江的“仁”突出表现在爱民,即同情人民,关心人民。
上山以前,他就以救困扶危闻名于社会:“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
时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第十八回),被称作“及时雨”。
上山以后他仍然保持这种思想品德,特别明显地表现在他所规定的严明军纪上:宋江命令梁山泊队伍攻破一个地方以后,“不许杀害百姓,放火烧人房屋”,“不可分毫侵害百姓”(第四十一回)。
他还经常打开仓库,救济贫苦居民。
正因为如此,梁山泊的部队所过之处秋毫无犯,受到人民的欢迎。
这都与他的爱民措施有密切的关系。
除了“爱民”之外,其他方面体现宋江“仁”的例子也很多。
例如宋江在攻打无为军黄文炳时,告诫众人说:“只恨黄文炳那贼一个,却与无为军百姓无干。
他兄既然仁德,亦不可害他,休教天下人骂我等不仁。
”(第四十一回)而在第六十五回,书中通过王定六父亲之口写出了宋江仁德之名,远播四方,他说:“老汉听得说,宋江这伙端的仁义,只是救贫济老,那是我这里草贼?若得他来这里,百姓都快活,不吃这伙滥污官吏薅恼!”宋江的“仁”得到了普通人民群众的肯定和拥护,因此才会出现所到之处,百姓无不香花灯烛,焚香礼拜的动人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