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模式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我国学前教育投入的成本分担研究》

《我国学前教育投入的成本分担研究》

《我国学前教育投入的成本分担研究》一、引言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认知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深远影响。

然而,由于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以及其作为准公共产品的特殊性,学前教育投入的成本分担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学前教育投入的成本分担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以期为提高我国学前教育质量和促进其均衡发展提供参考。

二、我国学前教育投入的现状与问题(一)现状我国学前教育投入主要包括政府投入、社会投入和家庭投入三个部分。

政府投入主要来自中央和地方财政,社会投入主要来自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的捐赠等,家庭投入则主要体现在家长为子女接受学前教育所支付的学费等方面。

(二)问题尽管我国学前教育投入总量逐年增加,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投入结构不合理,政府投入比例偏低,社会和家庭负担较重。

其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类型幼儿园之间的投入差距较大,导致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

最后,成本分担机制不完善,缺乏明确的成本分摊标准和责任划分。

三、成本分担的理论基础与原则(一)理论基础根据公共产品理论,学前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具有公共性和私人性的双重属性。

因此,学前教育的成本分担应由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承担。

此外,教育公平理论也要求在成本分担过程中注重公平性,确保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幼儿园的投入差异不导致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二)原则1. 政府主导原则:政府应承担主要责任,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

2. 多元参与原则:鼓励社会各方参与,形成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分担成本的机制。

3. 公平原则:在成本分担过程中,要注重公平性,确保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幼儿园的投入差异不导致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4. 效率原则:要提高学前教育投入的使用效率,确保投入能够产生最大的教育效益。

四、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的优化建议(一)增加政府投入,发挥主导作用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学前教育投入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

《我国学前教育投入的成本分担研究》

《我国学前教育投入的成本分担研究》

《我国学前教育投入的成本分担研究》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前教育在我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它不仅是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更是对未来的投入与建设。

然而,如何科学有效地实现学前教育的成本分担问题一直是我国当前社会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围绕我国学前教育投入的成本分担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学前教育投入的成本构成学前教育投入的成本主要包括人员费用、教学设备投入、教育资源分配以及管理等。

具体包括教职工工资、校园设施建设、教育教学材料的采购以及维护费用等。

此外,还包括了为保障教育质量而进行的师资培训、教育科研等费用。

这些成本构成了学前教育投入的主要部分,也决定了教育质量的高低。

三、成本分担的必要性成本分担是解决学前教育投入问题的有效途径。

通过政府、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参与,可以减轻政府财政压力,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也能提高家庭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意愿。

此外,成本分担还能促进社会各界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和支持,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动力。

四、成本分担的现状及问题目前,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主要由政府和家庭共同承担。

政府通过财政拨款、政策扶持等方式支持学前教育的发展,家庭则通过缴纳学费等方式承担部分教育成本。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政府投入不足、家庭负担过重、社会参与度不高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普及程度,亟待解决。

五、优化成本分担的策略针对五、优化成本分担的策略针对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的现状及问题,以下提出几点优化策略:1.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政府应进一步增加对学前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在财政拨款方面,提高公共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支持力度。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实施相关政策,如税收优惠、土地使用等,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学前教育建设。

2. 完善成本分担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明确政府、家庭和社会在学前教育中的责任和义务。

浅析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的现状分析及其政策建议

浅析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的现状分析及其政策建议

浅析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的现状分析及其政策建议2010年以来,随着《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通知》的落实及“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开始蓬勃发展。

但学前教育经费短缺依然是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构建合理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已迫在眉睫。

实际上,目前我国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资力度仍然不足,家庭承担了很大一部分学前教育成本,幼儿的“入园难、入园贵”问题长期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鉴于此,本文通过对《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 2009 - 2014 年) 》所列相关数据的梳理,力求客观呈现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现状,探寻其中存在问题,最终提出完善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相关政策建议。

一、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的内涵成本原是经济学的概念,后来逐渐应用到教育领域。

教育成本主要包括以下两层含义: 一是指国家用于教育过程的一切直接和间接劳动( 活劳动和物化劳动) 消耗的总和; 二是指培养每一个学生消耗的全部费用,即单位产出的消耗量。

因此,学前教育成本可以定义为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期间内所消耗的价值总和,即一定学习期间内培养幼儿所需要的各种资源耗费,包括教育机会成本、教育变动成本和教育固定成本。

教育成本分担理论最早由美国的学者约翰·斯通提出,起初应用于高等教育领域。

他认为,教育是一种有投资、有收益的活动,能够满足多个主体的需要,其受益人主要包括国家、受教育者个人、纳税人、企业、家庭、学校。

这些主体应根据所获利益的多少来分担相应的教育费用比例,同时还要考虑主体的支付能力。

因而,教育成本分担指的是教育费用在各个受益主体之间的分摊。

主要涉及到教育成本分担的主体是谁、每个主体各自分担的比例是多少、各主体采用何种方式分担等三个关键问题。

对于上述问题,我国多个政策文本有所涉及。

如2010 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 2020年)》曾明确提出: “学前教育实行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的投入机制,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财政补助。

建立健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相关研究

建立健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相关研究

建立健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相关研究作者:毛琼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7年第29期摘要:2010年以来,随着《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通知》的落实,加上我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学前教育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

强化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利于我国国民素质的强化,还能为我国人才强国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保障。

而实际情况是,我国的学前教育经费相对短缺,如何建立一套完善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推动学前教育事业有效发展,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学前教育成本分担作简单描述,进而指出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现状,并相应提出建立健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经济策略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29-0138-02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对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也就越来越高。

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部分,只有搞好学前教育,才能为进一步的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虽然我国经济面貌有了很大改变,但具体到学前教育经费来看,尤其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实际面前,学前教育成本问题仍是颇为困难的实际问题。

建立健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从政府、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寻求解决办法,才能为实现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扫除重大障碍。

一、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概述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理论源于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经济学家D ·布鲁斯·约翰斯通(D.Bruce.Johnstone),他在1986年首先提出了该理论。

该理论指出,高等教育作为有投资且有收益的活动,能够满足且同时满足多个利益主体的实际需求[1]。

相应的收益体包括国家和家庭、学校,还同时包括了企业、纳税人和个人。

依据市场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相应的受益主体同时也应为教育成本进行相应分担。

而具体应当如何分担,该理论认为,需以收益原则和支付能力原则作为基础,结合收益情况和主体的支付能力相应分担,确定具体分担的比例和分担数额。

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问题研究

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问题研究

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问题研究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构建‘公平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然而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政府对学前教育成本分担过低;家庭对学前教育成本分担过高。

对此,为改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现状,本文建议:加强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拓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渠道;科学的核算学前教育成本,合理分担学前教育成本;呼吁社会力量对学前教育捐资助学,加强社会捐赠对学前教育的关注。

标签:学前教育;成本分担;问题研究新时期,我国学前教育取得快速发展,经过第一期、第二期和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的入园率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提高,但是纵观当前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学前教育“入园贵”问题就是诸多问题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因此本文,旨从成本分担的视角分析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问题分析成本分担理论指出在进行成本分担时要根据利益获得原则和能力支付原则对成分进行合理分担,学前教育受益者包括国家、受教育者及其父母、社会等,因此学前教育的成本也应当由这些主体进行分担。

当前存在三种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模式,包括由政府分担;由家庭分担;政府、家庭和社会共同分担学前教育成本。

(一)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成本分担过低政府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中应该承担主要责任,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采取的政府分担学前教育成本,尤其是OECD的大部分国家,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成本分担有些高达70%以上,并且除了承担绝大部分的学前教育成本之外,政府对贫困家庭还设置了财政补助体系,保障每个幼儿都能接受到相同的教育。

然而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十分欠缺,尤其是中部地区,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均低于50%,并且纵观全国,政府对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占教育经费的中投入不足1.5%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8%。

并且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已有的经费均向基础教育倾斜。

因此基于此,今后我国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应该占学前教育总成本的50%。

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和财政投入关系的问题研究

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和财政投入关系的问题研究

要: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进程 中存在学杂费偏 高、 家庭 负担过重、 政府投入 不足等问题 。
政府应尽快 实施 学前教育成本合理分担举措 , 加大对学前教 育的财政投入 , 建立三级财政拨款体 系和法
律保 障机制 , 对 经济 落后 地 区实施 财政性 补偿投 入 。 并
关键词 : 学前教育 ; 成本分担 ; 财政投入 中图分 类号 : 1 G6 文 献标 志码 : A
的人 均纯 收 入 ,0 2年达 到农 村 居 民人 均 纯 收 入 20
的 10 占城镇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的 5 %( 7 %, 5 见
图 1 。1高 昂的学 费不 仅加 重 了幼 儿家 庭 的 经济 ) 7 1
不足严重影响了学前教育 的均衡发展。 因此 , 为了 实现我国学前教育的公平 ,政府必须加大对学前
力支付原则 , 是指在这些教育主体 中, 对教育成本
野, 启迪幼儿的学习意识, 开发幼 J的学习潜能, L 为幼 儿以 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对于没有接 受学前教育的儿童来说,显然不具有这样的优势, 因 此学前教育具有较强的竞争性和排他性。另—方面,
的分担应该根据其支付能力的大小来承担相应的
中 , 前 教育 经 费不 到 教育 总 经 费 的 2 【 费 的 学 %。经 4 】
情。四 西方人力资本理论认为 ,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 情况下 , 个人教育需求与教育价格成反比, 价格高 则需 求受到抑制 ,价格低则需求膨胀 。t 9 6  ̄ 9— 1
20 04年学前教育收费和居民收入的关系显示 , 我 国学前教育平均学费水平 19 年超过农村居 民 99
教育费用比例。 美国的高瞻佩里幼儿园研究指出 : 在考虑通货膨胀 因素 的情况下 ,对贫困幼儿 1 美 元 的学前教育投 入在他们 4 0岁时可获得 1 . 77 0 美元 的 回报 ,其 中幼儿及其家庭获得 的收益是 41 美元 , . 7 社会获得的收益是 1.美元 。 2 9 社会获

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问题分析

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问题分析

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问题分析● 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论文●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问题分析马佳宏王琴(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桂林 541004)[摘要] 学前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终生教育的奠基阶段,是个体终身发展的一个重要开端。

发展学前教育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新话题。

但在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诸如幼儿园收费过高过乱、学前教育义务化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当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从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的角度,分析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学前教育成本合理分担进行改革的有关建议,更好地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关键词] 学前教育;教育成本分担;学前教育经费学前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终生教育的奠基阶段,是个体终身发展的一个重要开端。

党和政府一贯重视学前教育,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再次强调指出:要“重视学前教育”。

1999年,OECD的教育政策分析指出学前教育是向终生学习的第一笔投资,是为满足每个家庭更加广泛的经济及社会需要的一项意义远大的政策援助,[1]是缩小社会贫富差距、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国家经济实力的最具有前瞻性的战略决策,也是政府投资最少、回报率最高的教育事业。

[2]一、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存在的主要问题2001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指出“儿童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为儿童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给予儿童必需的保护、照顾和良好的教育,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同时,提出学前教育发展的目标是:“适龄儿童基本接受学前教育,发展0-3岁儿童早期教育。

”“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适龄儿童基本能接受学前3年的教育,农村儿童学前1年受教育率有较大提高。

”“建立并完善0-3岁儿童教育管理体制。

合理规划并办好教育部门举办的示范性幼儿园,同时鼓励社会多渠道、多形式发展学前教育。

积极探索非正规学前教育形式,满足边远、贫困地区及少数名族地区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需要。

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研究

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研究

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研究作者:贺静超来源:《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15年第01期【摘要】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目前主要存在四个问题,即政府对学前教育成本的分担过少,家庭对学前教育成本的负担过重;政府分担部分存在不公平问题;政府的投入重幼儿园硬件建设,轻幼儿园软件建设,导致学前教育的质量参差不齐;政府对已投入的资金未给予充分的监督指导,导致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效益低下。

为此,研究者运用公共产品、教育成本分担、教育公平、人力资本和财政投入效益理论,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理论依据;现实问题【中图分类号】G617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4-4604(2015)01/02-0036-06近年来,我国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学前教育发展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就学前教育成本分担而言,主要存在四个问题。

一是政府对学前教育成本的分担过少,家庭对学前教育成本的负担过重。

二是政府分担部分大部分投向了优势地区、强势园所,未充分体现财政投入的公共财政属性。

三是政府投入重硬件,轻软件,导致学前教育的质量参差不齐。

四是政府对已投入学前教育的资金未予以充分的监督指导,忽视了效益问题。

本文尝试运用公共产品、教育成本分担、教育公平、人力资本和财政投入效益理论,对以上存在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一、政府分担过少,家庭负担过重尽管政府已经在相关文件中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到关乎“国计”“民生”“未来”的高度,但是从财政投入角度看,与家庭相比,政府对学前教育成本的分担比仍然过低。

1.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现状在政府尚未启动“学前三年行动计划”的2010年以前,我国的学前教育经费在全国教育经费支出总量中占比甚小。

如2008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51.89%,预算内学前教育经费总支出仅占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总量的1.29%,预算内生均事业费为443.38元,是小学和初中生均经费的16%和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展, 解决当前广大幼儿对教育的需求 , 研究其成本分担问题具有一 定的必要性。

学前教育及其成本分担 的理论基础
学前教育是 由家长及幼师利用各种方法 、实物为开发学前儿 童 的智力 , 使他 们更加聪 明, 有系统 、有 计划而且科学地对他 们 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 , 使大脑各部位 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 行的教 育 。一方面 , 学 前教育 能够有力地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 、爱 心 责任感等人格品质的发展 , 并养成 良好 的习惯 以及树立正确的人 生观的重要实 际, 对于提高儿童的整体学能水平和质量 , 促进儿童 教育事业的发展 , 并为我 国未来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因此 , 它体现了社会受益的原则 。另一方面 , 接受 良好学前教育的 儿童能够 比未受过或受过较差学前教育的儿童能够获得更多的知 识, 开阔视野, 启发学 习意识 , 开发个 人潜能 , 从而更有利于个人的 终身学 习和发展 , 而 良好的学前教育资源 目前属于稀缺资源, 需要 受益者买单。从这个角度来看 , 它又具备了个人收益的特性 。 1 9 5 4 年, 美 国经济学 家萨缪尔森创立 了公共产 品理论 。根据 产品和服务是否消费上 的竞 争性 和排他性 , 将社 会产 品和服务分 为私人产品、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 品。其 中, 公共产 品具有非竞 争性 和非排他性等特点 , 而私人产品刚好相反。从这个角度来讲 , 学前教育是一种兼具 了公共产 品和私人产 品特点的准公共产品。 因此, 基于公共性 , 学前教育成本应该主要 由政府承担 。从私人性 来说 , 根据 “ 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 , 教育是投资 , 其受益者包含 国家 , 受教育者个人 , 企 业、家庭 以及学校等等 , 同时根据利益 的 获得原则 , 国家和受教育者个人应成为学前教育成本 的主要承担
广角 l Wi d e R n g 担模式 问题研 究
徐 丽林 陈 亚 洲 宋 杰 集 美 大 学诚 毅 学 院 福 建 厦 门 3 6 1 O 2 1
本论 文 为福 建省教 育科 学十二五 规划课题 “ 学前教 育成本研 究” 的一 部 分
P s y c h o l o g y .2 0 0 1 ,1 ( 9 5 ) :5 5 —6 4 .
的关键 因素 , 并将 关 键 因素分为 了三 大 类 , 分 别是 人力 资本 、 社 会 资本 和心理 资本 。本文 的研 究思 路是 基于 深度 访谈 和 案 例 进行 的 总结提 炼 。本 文 的创新 之处 在于 选择 了质 的研 究方 法 使研究 进入 到更加深 度的分 析 , 这是 只做简 单实证和 数据 的 定 量研 究所 不 能实 现 的。但 本文 并没 有对 因素 之 间的相 互 关 系 进行 深入 的研 究 。这 既是 本文研 究 的不 足也 将作 为本 文 的
摘要 : 学 前教 育 在 我 国素 质 教 育 发展 过 程 中至 关重 要 , 实施 学前 教 育 成 本 有 其必 要 性和 现 实 意 义 。 本 文 以 对 学 前教 育 成 本 分担 的现 状 以及 理 论 基础 的 论 述 为 出发 点 , 分析 了影响 学 前教 育 成 本 分担 的 宏 观 和 微 观 因素 , 结 合 当前我 国 学 前 教 育的状况 , 运 用层 次分析法分析在学前教 育成本分担 中其起主要作 用的影响 因素 , 并得 出相关结论 。。 关键词 : 学 前教 育 ; 成 本; 宏 观 因素 ; 微 观 因素 学 前教 育 是 国 民 教 育 体 系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是 重要 的社 会 公 益事业 , 也是人的一生中智力开发和 良好习惯形成 的关键时期 , 承 载着广大家庭对 未来的希望 。然而 “ 入 园难 、人 园贵 ”成 为当 前社会的一大问题 , 也 引起 了党 中央和 国务院 的高度关注 。2 1 世 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 ,“ 促进公平” 已成为 “ 国家基本 教育政 策”。党 的十七大报告 指出, 要 “ 重视发展学前教育” 。 2 0 0 9 年, 我 国学前教育机构数量达到1 3 8 2 0 9 所, 在园接受学前教育 的适龄儿童有2 6 5 7 8 1 4 1 人, 专任幼儿教师7 7 万人 。我国的学前教 育事业虽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 但在满足广大家长 “ 好人 园, 人好 园”的现实需求以及 如何破解 制约学 前教育 发展 的瓶 颈等方面 , 还存在一些 问题 。首先 , 国家财政投入力度严重不足 。1 9 9 3 年, 中 共中央 、国务 院制定的 中国教育改革和 发展 纲要》第4 3 条明 确 规定 :“ 逐步提高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 出在国 民生产总值的 比例 , 在 本世纪末达 ̄ 1 J 4 %。”截至2 0 1 0 年, 这 一数据仍然为3 . 5 9 % 左 右, 而幼儿园教育投入支 出只 占国家财政 公教育经费的 1 . 3 %左 右, 中央财政投入经费只 占全部幼儿园教育投入支 出的9 . 5 %, 导致 学 前教 育经费严 总不 足。其次, 区域间的学前教育发展 不平衡。 由于社 会经济发展 的历 史和现 实原 因, 学前教育的发展 存在着地 区、城 乡之 间的不平衡现象 。2 0 0 8 年, 上海、江苏 、浙江、广东 和北京等五省对于学前教育经费 的投入之和 占全国的4 6 . 0 2 %, 学 前教育人 园率保持在8 0 % -9 0 %。2 0 0 9 年, 我 国的学前教育入 园率 只有5 0 . 9 %, 其 中城镇幼儿 园入 园率达到9 0 %, 而7 0 %以上 的农村儿 童 没有 接受过学前教育 ; 学前一年幼儿人 园率 也只有 7 4 %。出现 上述 问题 的原因固然 是多种多样 的, 但问题 的根本症结 在于学 前 教育成本的投入不足上。为了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科学 、合理的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