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产业结构分析与主导产业选择 PPT
金华市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研究

金华市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研究时代短贸20.08年6片第6基忘第106J~金华市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研究马燕君(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浙江金华321004)【摘要】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分配结构,需求结构,贸易结构等,在各类经济结构中,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了金华市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并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华市产业结构区域结构1金华市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变动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内容.如果产业结构合理,则资源配置就是有效的,它会带来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如果产业结构扭曲,无效投入就会增大,资源配置的效果就会降低,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不可能实现.因此产业结构的协调性或合理性是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内容.无论是配第一克拉克定律,还是钱纳里,库兹涅茨的研究,都阐述了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呈明显下降趋势,而后产业结构的重心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产业结构趋向高级化的规律.金华市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农业方面,生产不断向好发展.全年粮食生产总体平稳,特色优势产业实力有所增强,农业基地建设稳步推进,产业化经营迈出新步伐.在GDP构成以及就业份额中,非农产业的地位显着上升.第三产业份额是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部产业增加值的比例,是衡量经济运行结构是否合理的重要评价指标.随着经济的发展,由于人们的需求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在整个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目前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比重已达到60%以上,中等收入国家也已达到50%.一般来说,第三产业所占份额越高,说明产业结构越合理.金华市三次产业结构:由1995年的16.0:53.6:30.5调整为2005年的6.6:53.1:40.3;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约1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基本维持在53%左右,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1995 年至2005年上升了约10个百分点.可以认为,第三产业比重的提高实际上是来源于第一产业比重的下降.与发达国家相比,第三产业的比重还是较低的.例如,美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从1947年的57.9%,上升到1997年的75.8%,远远高于金华市目前的第三产业份额.这说明,金华市利用产业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改善的潜力巨大.虽然金华市第三产业的产值在GDP中所占的比重逐年提高, 2005年达到了40.7%,可以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是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只有29.10%,两者相比差了约10个百分点,说明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是比较低下的.更为明显的一个产业结构缺陷是:金华市的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相对较高,2005年为29.81%,在浙江全部地作者简介:马燕君(1965一),女,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级以上市中高居第三位,而第一产业的产值在GDP中所占的比重2005年只有6.2%,这说明在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的同时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并没有较好的完成向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转移, 这应该也是金华市的劳动生产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十五"期间,金华市工业经济年均增长12.2%,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2%,平均每年拉动全市经济增长7.2个百分点.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373亿元,年均增长36.7%;实现利润60.7亿元,年均增长39.2%.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265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9家.金华市在实施"提升工业化,加快城市化,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中,非常重视开发区的建设,把集约经营工业园区,提升工业园区发展水平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近几年来,金华市工业园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园区经济已成为金华市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为产业的集聚提升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构筑了发展平台,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但是从工业内部结构看,"低,小,散"仍是金华工业经济结构的软肋.金华工业经济以资源粗加工型为主,低加工水平,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和高能耗是其主要特征.尽管这些年金华工业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但如果在技术层次上不加以提升,必然缺乏市场竞争力,在资源要素上也必然不能走向可持续发展.而企业规模小,制约着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使规模经济效益难以发挥.同时支柱产业不明显,工业要素空间布局相对分散,导致了土地,供水,供电,供气,交通及三废处理等基础设施利用率的低下.另外,金华市重工业产值所占比重不断提高.从2003年开始,金华市规模以上工业重型化趋势已明朗化.金华市工业化处于从轻纺工业为主向重化工业为主的转型期.根据金华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06年重工业产值923.33亿元,增长28.9%;轻工业产值812.71亿元,增长23.2%;重工业增速快于轻工业5.7个百分点,重工业产值所占比重已达到了53.2%,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工业重型化的态势正契合了大部分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发展经验.他们基本上是沿着"农业一轻工业一重工业一高新技术业一现代服务业"的链条走过来的.重化工业的发达繁荣才意味着一个国家(地区)完整工业体系的确立.工业步入重型化阶段将带来不少机遇,比如经济增长将继续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部分重工业和与重工业关系密切的前向和后向产业继续保持高增?99-Economic&TradeUpda胞V o1.6Sum.No.106Jun2008长态势;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继续进行;技术进步的速度很可能加快;具有较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增加,国际竞争力提高等.工业重型化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许多挑战,比如重工业发展导致GDP增长与就业岗位增长不同步;重工业发展进一步引起煤, 电,油等能源紧张;重工业将对环境保护带来挑战;重工业发展不利于直接吸纳素质较低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等.2金华市的区域结构金华经济县域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大金华协调发展的软肋,工业经济县域间的差异化也极为明显.产业行业集中度和空间集中度偏低,产业内缺乏具有跨国,跨地区经营特征的大企业,大集团和行业骨干龙头企业,真正具有抗衡竞争作用的产业区尚未成型, 首当其冲的是区域内要优势互补,解决"产业共树"问题,这是共建大金华的支撑所在.近年来,政府按照产业化分工,产业链延伸,产业带发展要求,对现有的"四大产业带"——金(华)兰(溪)产业带,金(华)义(乌)产业带,义(乌)东(阳)浦(江)产业带和永(康)武(义)东(阳)产业带进行了有效整合,加强分工协作,以统筹发展的理念发展工业,鼓励产业互动,定向整合集聚,区域经济发展趋于协调.根据金华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06年GDP增长最快的义乌,浦江,武义,分别增长15.0%,14.8%和14.8%,其余县(市,区)均达到12.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最快的兰溪,市区,义乌,分别增长32.4%,29.9%和28.7%,其余县(市,区)均达到1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最快的市区,义乌,东阳,分别增长15. 9%,15.5%和14.8%,各县(市,区)基本同步增长;财政收入增长最快的义乌,武义,东阳,分别增长28.1%,23.4%和22.2%,其余县(市,区)均达到15%以上.表明各县(市,区)的区域经济都在较快增长的平台上运行,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带动了整体经济的全面较快发展.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带来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功能明显提升,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2005年城镇化水平由48%提高到55%.3结论与政策建议3.1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2006年金华已跨越人均GDP3000美元关键点,经济发展已经处在一个新的阶段,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升级.按照"优化一产,提升二产,突破三产"的总体要求,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目前金华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结构重心正处于轻工业向重工业转变的阶段,工业化仍是今后金华的重要战略之一.金华市走的应是轻工业,重工业与高新技术业有机结合的路子.金华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要将工业化的三个不同阶段有机结合.用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来提升轻工业,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优势互补.加大扶优扶强力度,培育支柱产业与行业龙头企业,改变当前工业企业规模小的弱势由于第三产业具有资金投入少,资源消耗低,污染少的特点,发展第三产业将有利于克服当前的各类瓶颈制约.因此,金华可以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整合资源,培育龙头企业,提高第三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扩大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以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根据金华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在金华的发展也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基础条件金华具有较好的地理区位,相对完善的交通条件,丰富的旅游资源,发达的市场体系和较好的教育,文化,卫生体系.可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提升产业层次和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放宽准人,优化结构,扩大开放,改造提升等措施,做大做强商贸,旅游,会展,金融,房地产等优势服务业.提升商品市场的品位和档次.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建成一批枢纽转运型,专业市场型,产业基地型,都市配送型物流基地.3.2加快城市群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城市群是金华的优势和特色,要加快建立健全浙中城市群协同发展机制.在浙中城市群建设中,金华市区是浙中城市群的中心.无论从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金华市区都是当之无愧的浙江省中西部的中心.它是连接上海,杭州,宁波等发达地区与江西,安徽等不发达地区的重要节点.对浙江省来说,只有搞好了金华市区,才能带动衢州,丽水发展,浙江才能均衡发展,并可以通过金华辐射到江西,安徽等我国中部地区.因此,要对金华市区加大投资力度,促进金华市区经济快速增长.要加大金华市区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市区发展的后劲,为金华城市发展争取更大的空间.金华市区作为浙中城市群的内核,继续按照"一中两翼两三角"的战略布局,积极推进市经济开发区,婺城和金东新城区,金东和金西开发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和集聚带动能力.为此,可以向浙江省政府建议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发展城市群,交通需先行.金华作为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要更加重视交通网络的建设.金华地处浙江省的中心,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是沟通上海,杭州,宁波温州等城市与江西,安徽等我国中西部地区联系的重要节点.因此金华市政府应抓住其自身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大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十一五"期间尽快争取上马临金高速公路,杭金衢高速公路金华支线等高速公路的建设.铁路方面,应加快金温铁路改造,上马金华——台州,金华——宁波铁路建设.在民航方面,应充分考虑浙江省中西部大部分主要城市的需要基础上,选址建设浙江省中西部地区的大型的民航机场.加快形成以"金华一义乌"为主轴,义乌小商品城和永康五金城两大市场为依托,杭金衢,金丽温,金甬三条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带为重点,多个产业集群共同发展的产业布局,形成一批竞争优势明显,规模效益显着的区域主导产业集群.参考文献[1】谷雨.做大做强块状经济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一一浙中城市金华块状经济发展研究[J】.金融经济,2006(24).[2】金华市统计局编.金华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3]张志祥.金华市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思考[J】.时代金融,20o6(7). [4】徐进科,从"十一五"规划中发掘巨大商机一一以金华市为倒[J].浙江经济,2006(7),[5]吴红青,金华市主导产业该如何选择[J】.浙江经济,2006(1).[6]余园园,基于产业竞争力的金华市区域支柱产业选择[J].经济论坛2006(14),[7J李文博.浙中城市群区域一体发展的动力机制及提升路径研究[J】.宜宾学院,2006(5).[8]刘浩.金华市投资与经济发展相关性分析研究[JJ.浙江统计,2006(1).[9]马在学.金华快速发展的奥秘一一金华实现浙中崛起的实践及其启示[J].政策,2006(1).[1O]郑寨生.加快金华农业现代化建设对策研究[J].上海农业,2oo6(1).?100?。
《区》第7章――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PPT课件

一、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1、产业的划分 2、产业结构分析的内容 3、产业结构分析方法
二、区域主导产业的确定与产业结构优化
1、主导产业的概念 2、主导产业的判定标准和选择基准
3、主导产业的优化
1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4、区域产业结构是否有较强的转换能 力和应变能力。
5、现状产业结构的结构性效益是高还
是低。
9
(三)区域产业结构演化的趋势
配第-克拉克定理 ——劳动力在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变动, 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由此而导致的人均国民 收入的增加关系密切。
10
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增加,劳动 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
5、区际联系和区域分工——区际联系(商 业流通、资金融通、人才和劳动力的流动、 技术转移、信息传递等)、区域分工—— 对前四种因素的影响起加强或减弱作用。
8
(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条件 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应具备:
1、是否充分利用了区域资源。
2、区域产业的技术结构是否合理。
3、区域内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关联协调如何。
2、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 业的划分——三次产业划分 第一产业——种、林、牧、渔 第二产业——广义的工业 第三产业——广义的服务业
4
3、按各生产活动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划分 ——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基础性产业
4、按经济活动的各部门中资源密集程度的 划分
——资源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 型、技术密集型产业
随后,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的 提高,所产生的劳动力转移的结果,使得 第一产业的劳动力逐渐减少,第二、第三 产业的劳动力将逐渐增加。
第七章 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ppt

2020/10/7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6
中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国家统计局1985年10月制定了中国三次产业的划分的标准, 2002年进行了修订。
(3)有人提出第四产业——信息产业。代表人物:①美国经 济学家马克·波拉特,著作《信息经济论》;②中国学者王树 林,著作《21世纪的主导产业——第四产业》。也有人把金 融、教育、科学研究、信息业等列为第四产业。
(4)有人提出第五产业,有两种划分:①农业、工业、服务 业、信息产业、知识产业;②农业、工业、服务业、资源再 利用业、生态维护业。(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
2
一、产业结构的概念及产业划分
(一)产业结构的概念
产业(industry):是指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 经济活动的集合。
产业结构(industry structure):是指国民经济 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
从广义来看,产业结构包括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的
相互比例关系和相互关联方式;从狭义来看,产业
在两大部类划分的基础上又分为三大部门:农业部门、 轻工业部门、重工业部门。
为了涵盖整个社会生产活动又分为五大部门:农业部门、 工业部门、建筑业部门、交通部门、商业部门。
这是以社会主义国家为主的东方核算体系。
2020/10/7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5
2. 三次产业分类法
新西兰经济学家费希尔(A.Fisher)和英国经济学 家克拉克(C.Clark)提出。
2020/10/7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金华区位分析

分
析
支柱产业
纺织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优势产业 塑料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化学制品为原料的加工业
2020/3/2
11
存在问题
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地区社会经济
金
发展阶段和水平的重要标志,按照
华
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当经济
市 区
A 地区性投入
不断发展、人均收入不断提高时, 第一产业的比重会不断下降,第二、
金华边界。作为浙江省大力建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浙中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金华成为浙中地区 优先发展和重点建设的战略要地,金华-义乌都市区核心区域也已定义为浙江省四大都市区之一。
2020/3/2
3
交通
金 华 市 区 域 规 划 与 分 析
金华市是浙江和华东重要的交通枢纽,金千铁路、浙赣铁路、金温铁路在此 交汇,加上现刚建成的新金温铁路,未来还将建成浙中地区城际铁路,公路 和水运四通八达,航空方面有距金华市区50公里的义乌机场,交通区位良好。
金 华 市 区 域 规 划 与 分 析
2020/3/2
金义都市圈
作为规划建设中的浙江第 四大都市区,金义都市区 是整个浙中城市群的核心。 聚集人才、资金、产业、 科技
15
汇报结束
金 华 市 区 域 规 划 与 分 析
诚挚感谢老师和各位同学的指导!
2020/3/2
16
域 规
三产业的比重则不断上升,社会的
划 与
B
地区性需求
主导产业会由第一产业演变到第二 产业,再演变到第三产业。
分
析
C 输入投入
三产首超二产,标志着金华市经济
社会发展水平达到新阶段,意味着
D 外部需求
金华各社会经济基本情况

平方公里 035
平方公里 036
平方公里 037
平方公里 038
平方公里 039
0.03 4.88 2.18 0.31 4.23
: 488450 24350 10918
** ** ** ** **
0.01 1.31 0.61 0.14 1.02
: 64173 7258 2044 66.50 66.50 17.80 10.36 14.55
0.18 0.02 0.07 0.04 0.04 0.03 0.09
0.21 0.10 0.31 0.08 0.41 0.11 0.20
0.22 0.16 0.18 0.03 0.58 0.03 0.09
0.13 0.09 0.18 0.03 0.10 0.04 0.17
0.04 0.04 0.06 0.01 0.02 0.02 0.05
城市建设用地面积 其中:居住用地面积
公共设施用地面积 工业用地面积
万人
019 1.17 0.32
万人
020 0.60 0.17
万人
021 1.58 0.64
万人
022 0.27 0.08
万人
023 1.36 0.17
万人
024 0.53 0.20
万人
025 0.74 0.10
金华各县市社会经济基本情况(二)
பைடு நூலகம்
0.01 0.01
0.63 0.88
0.23 0.37
0.03 0.04
0.35 0.94
:
:
33686 135098
4206 4453
1310 1103
25.22 55.00
21.00 53.51
浙江省产业布局及船舶制造行业情况分析PPT课件

浙江省积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大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为产业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对浙江省船舶制造行业的展望
01
船舶制造行业转型升级
随着全球船舶市场的变化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浙江省船舶制造行业需要
加快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增强国际竞争力。
02
绿色智能发展方向
感谢观看
浙江省产业布局及船舶制 造行业情况分析
• 引言 • 浙江省产业布局概况 • 船舶制造行业在浙江省的发展情况 • 浙江省船舶制造行业的挑战与对策 • 结论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随着浙江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布局的优化和调整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本文旨在 深入分析浙江省的产业布局现状,特别是船舶制造行业的布局情况,并提出相应的优化
浙江省船舶制造行业应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加强环
保和节能减排,推动绿色智能发展,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03
产业链协同发展
浙江省船舶制造行业应加强与上下游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
链条,提高整体竞争力。同时,应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合作与交流,共
同推动船舶制造行业的进步。
THANKS
建议。
背景
浙江省作为中国的重要经济大省,其产业布局的合理性和优化程度对于全省乃至全国的 经济增长都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在全球贸易环境变化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 研究浙江省的产业布局及船舶制造行业的发展情况,对于推动浙江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发
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布局的概念和重要性
概念
产业布局是指一定区域内各个产业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状态,它涉及到产业的地区分布、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 产业的地域组织形式等方面。
金华的主导产业和空间布局

金华的主导产业和空间布局在分析我的家乡---金华的主导产业之前,我想有必要对我的家乡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金华地处浙江中部,建城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这我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
金华风景秀丽,名胜古迹众多.峰、洞、瀑、湖一应俱全,是我国江南的游览胜地之一。
“千古风流入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洲”。
这是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游入咏楼的诗句;“金华山色与天齐,一径盘纡尽石梯;步步前登清汉近,时时回首白云低。
”这里唐代诗人袁吉言辞金华山的绝句;“银河倒泻入冰壶,道是龙宫信是巫。
满壁珠玑飞作雨,一天星斗化为无。
瞬看新月轮轮饱,长有惊雷阵阵呼,压倒双龙何足异,嵌崎此景域中弧。
”这是现代诗人郭沫若游冰壶洞的佳作。
金华山青水秀,物产丰富,是浙江“第二粮仓”和“水果之乡”。
“金华火腿”更是驰名中外。
金华是文化之邦,地杰人灵,人才辈出。
是“文化之乡”、“花卉之乡”。
其中东阳被誉为“人才之乡”;东阳和浦江又被命为“民间工艺之乡”;浦江、义乌、兰溪是传统的“书画之乡”。
金华人民纯朴善良,勤劳智慧,其中永康被称“百工之乡”、东阳又称“建筑之乡”。
金华市总面积10900平方公里,人口434万,其中市区30.8万人。
金华气候温和,四秀分明,年平均温度17.3 ℃,最高41℃,最低-9.6℃。
交通便利是浙、闽、皖、赣四省的交通要道和重要货物集散地。
义乌机场和即将建成通车的金温铁路,加上即将兴建的邮电通信网,构成了浙中的重要交通枢纽。
92年开始建设的金华经济开发区,面积54.4平方公里,已形成基础设施齐全、交通便捷、布局面合理、服务完善的良好投资环境。
金华海关是我省内陆地区的唯一海关。
金华农业比较发达,工业已有一定基础。
日照充裕,雨量丰沛,植物多达1500种。
稻麦黍豆,品优种佳;棉油果茶,面广量大;动物世界,生机勃勃。
鱼游碧水,鸟翔蓝天;兽栖林间,鸳鸯戏水;天鹅劲游,猕猴、大鲵杂居其中,大自然赋于金华可谓得天独厚。
第七章 _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ppt课件

结果分析(二)—— 部门分析
3) bij,0 >0,rij-Rj >0,则j部门在全国为相对增长部 门;反之为相对下降部门。
4) Pij 趋于无穷大,W >1,说明区域内产业结构较 为合理,增长性部门在区域全部产业中占较大比 重,进行结构调整的迫切性不高;
Di 趋于无穷大,u >1,说明区域内有较多部门发展 迅速,部门竞争力强,在全国的地位上升,反之 则相反。
1985 62.4 20.8 16.8 28.4 43.1 28.5
1990 60.1 21.4 18.5 27.1 41.6 31.3
1995 52.2
23
24.8 20.5 48.8 30.7
2000
50
22.5 27.5 15.9 50.9 33.2
▪ 1.2.3 区域产业结构演化的趋势
库茨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 霍利斯.钱纳里标准产业结构和工业化阶 段理论 罗斯托主导产业演替和经济成长阶段理论
37
编辑版pppt
(4)利益目标不同
主导产业
立足未来的发展优势和带动效应
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
立足于现实经济的效率和规模
38
编辑版pppt
2.2 主导产业的判定标准
▪ 对区域发展目标的贡献
• 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影响 • 对区域资源的有效利用 • 对区域就业的作用 • 增加价值 • 出口潜力 • 环境影响
• 主导产业 • 辅助产业(配套产业、关联产业) • 基础性产业
▪ 4.经济活动的各部门资源密集程度
•资源密集型产业 •资金密集型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 •技术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
11
编辑版ppp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金华市产业结构分析
2 金华市主导产业选择
金华目前经济形势
PICTURE
我们从表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近 年来,金华市的经济是逐年稳步 增长的,也说明金华的产业结构 是不断优化着的。
金华市产业结构分析
从总体上看,基本单位稳步增长。
2007年以来,金华市法人单位总量稳步增长。到2011年末,全市 拥有法人单位66206家,比2007年净增22603家,增幅达51.83%, 年均增长8.7%
主导产业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否利用自身 优势,选择、确立和培育支撑本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客观上已 成为金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金华市主导产业选择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金华市长期追求的目标。第三产业能带来更多就业、更 多消费、更低能耗和污染,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结构升级至关重要。 与第二产业特别是重化工业相比,第三产业更加“绿色轻盈”,对资源环境 更加友好,吸纳就业更多。
其次要依托城市建设,发展与生产生活配套的、能提升和满足群众物质文化需求的信息 服务、现代传媒、设计服务等文化产业。
同时在中心城区布局建设商务集聚区,大力发展金融和商务服务,重点建设中心商圈、 文体休闲中心,集中发展特色一条街;在城郊结合部和交通道口布局建设产品交易市场 。
金华市主导产业选择
鼓励自主创新,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金华市产业结构分析
民营经济作为我省及我市经济发展的特色之一,是支撑经济可持续稳定增长 的重要力量。金华市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大力发展个私经济,使民营经济 不断壮大,金华经济发展也因此充满了活力。从上世纪末以来,非公有制单位 特别是民营经济的比例不断提高,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金华市产业结构
加强产业集聚效应,加快筹建浙中科技城,加强中科院金华科技园等平台建设,提 升主导产品生产能力,增强产业关联度,进而优化产业结构。
谢谢观看
金华市产业结构分析
从单位性质看,私营企业迅速发展,机关事业单位进一步精简。 2011年末与2007年末相比,内资企业净增20197家,增长63.08%,其中,私营
企业增加20337家,增幅高达67.34%,而港澳台商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同期增幅分别达 到12.37%和34.47%,同时,国有控股和集体控股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三产首超二产,标志着金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新阶段,意味 着金华市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到了新水平。全市产业结构实现 “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意味着金华市开始步入服务业经济 时代。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金华市主导产业选择
主导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的某一阶段由于有效地吸收技术创新成果,满 足大幅度增长的需求而获得持续较高的增长率,并对其他产业的增长有 广泛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的产业。
金华市主导产业选择
加强新型服务性行业,提高城市服务能力
金华作为浙江省现代服务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是浙江中西部区位条件较好的核心区 域,政府明确今后要加快建设金义都市区、早日建成浙中城市群。
实施制造业和服务业联动战略,大力引导制造业企业生产服务活动外包,积极支持研发 、设计、品牌营销和现代物流等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
社会经济持续发 展,产业结构由 “二三一”向 “三二一”稳步 迈进。
金华市产业结构分析
金华市产业结构分析
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水平的重要标志,按 照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当经济不断发展、人均收入不断提高 时,第一产业的比重会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则不断上升 ,社会的主导产业会由第一产业演变到第二产业,再演变到第三产 业。
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培育具有知识产权优势的 企业和产业。
大力支持发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品,鼓励自主创新,完善创新体系,加快建设一批 融产学研结合、科研成果专业化和创业创新于一体的企业,促进金华企业竞争力由 低成本优势向知识技术优势转变。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如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 能源等产业,制定相关政策,扶持大企业。
未来服务业发展会更加迅速。原因有三:
第一,消费增速会加快。随着收入改革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推进,财政转移 会更多投入到老百姓身上,这必然会刺激消费,从而提升服务业增速;
第二,政府公共服务会进一步健全,改善民生成为政府一大要务,公共服务设 施的投入会增加,这会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业发展;
第三,开放力度会加大,从而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