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药残留的原因及危害

兽药残留的原因及危害
兽药残留的原因及危害

畜牧业经过20多年持续增长,畜产品得到了极大发展,畜牧业的现代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兽药及兽药添加剂在降低发病率与死亡率、提高饲料利用率、促生长和改善肉品品质方面起到十分显著的作用,已成为现代畜牧业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科学知识的缺乏和经济利益的驱使,养殖过程中滥用兽药和超标使用兽药的现象普遍存在。其后果,一方面是导致动物源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摄入人体后影响人类的健康;另一方面,各种养殖场大量排泄物(包括粪便、尿等)向周围环境排放,兽药又成为环境污染物,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一、兽药残留的原因分析

兽药的应用保证了畜牧业的增产、增效,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兽药残留。尤其是某些人大范围、过量、不正确地使用,有害物质残留超标现象严重,给动物产品安全造成极大隐患。造成兽药残留主要原因如下。

1 促进生长,提高效益

由于兽药具有预防和治疗许多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疾病,有的还能促进动物生长,因此一些生产企业为了追求高额暴利,违反国家规定,在饲料产品中超剂量或滥加兽药和其他违禁药品,如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喹乙醇等禁用兽药,并大量向饲养场或专业户出售;另一方面,一些养殖场或专业户,法制观念淡漠,仅从短期经济利益考虑,为非法兽药生产企业和添加违禁物质的非法添加剂产品提供了“地下市场”。

2 预防疾病,减少损失

为了预防阶段性寄生虫病(如球虫病,蛔虫病)和白痢等,在饲料中大量使用各种抗菌(虫)药物,其中有专用药,如氨丙啉、氯羟吡啶、球痢灵,盐霉素等,也有抗生素,如四环素类、呋喃唑酮等,大多具有药物残留。有的养殖场或专业户,常常盲目大范围用药或大剂量用药,或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非法产品的使用者。

3 为增加动物性食品的色泽和色相

一些企业违法使用阿散酸、洛克沙胂等胂制剂,使色素沉积而增加鸡蛋黄、蛋皮的颜色。违规使用“苏丹红”增强蛋黄色泽也不乏其例。特别是近几年一些不法商人为了延长水产品的保质期,保持好的卖相,在运输销售期间违规使用甲醛这种毒性防腐剂,造成水产品的药残污染。

4 兽药产品质量不稳定,用户缺乏检测手段

一些养殖场或专业户不得不增加兽药的使用量来保证对动物疫病的控制,由于药残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测才能发观,无法用感官判别,故容易被人忽视。

5 养殖水平较低

长期以来,我国畜禽饲养仍以农户散养或家庭小规模养殖为主,而且在短时期内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变。分散饲养,加大了控制兽药残留和检测监督的难度。由于养殖水平低及安全意识的匮乏,一些畜禽养殖场(户)不按休药期的要求,在畜禽出栏前或奶用畜产奶期间还继续使用兽药,造成兽药残留,最为典型的是患乳房炎的产奶牛在用抗生素治疗期间,所产的“抗生奶”仍然出售,继续供人食用。

二、兽药残留的危害

对兽药残留的危害认识不足由于药残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测才能发观,人们无法用感官发现,故容易被人忽视。兽药残留的危害过敏反应动物使用抗生素后可在体内残留累积,人类食用含抗生素残留的动物产品可引起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1 毒理作用

中毒。能引起急、慢性中毒。急性中毒可出现头痛、心动过速、狂躁不安、血压下降,严重的可引起死亡。慢性中毒,兽药残留的浓度通常很低,发生急性中毒的可能性较小,长期食用常引起慢性中毒和蓄积毒性。

例如:一些含药残的动物产品可引起人体中毒,最典型的莫过于国内外都曾发生过的食入含有盐酸克伦特罗的猪内脏发生的中毒。

产生抗药性人体食用含抗生素残留的动物产品达到一定量以后,使敏感菌产生耐药性,人类感染后使用抗生素无效或药效下降,对人体健康构成很大威胁。

一些药残进入人体后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氯霉素能导致严重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并且其发生与使用剂量和频率无关。长时间的食用药残动物性食品,对人体会造成极大的伤害,抑制骨骼、发育、听觉障碍、听力减退等等,总之,长期接触有这些药物残留的动物性食品,有害健康,引起各种各样的中毒。

2 对胃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胃肠道存在大量菌群,且互相拮抗、制约以维持平衡。如果长期接触有抗微生物药物残留的动物性食品,部分敏感菌群受到抑制或杀死,耐药菌或条件性致病菌大量繁殖,微生物平衡遭到破坏,引起疾病的发生,损害人类的健康。

3 诱导耐药菌株

抗微生物药物的广泛使用,特别是在饲料中长期亚治疗剂量添加抗微生物药物,易于诱导耐药菌株。

人们长期接触有抗微生物药物残留的动物性食品,就会诱导人体内的耐药菌株。

另外,兽药及其代谢产物通过粪便、尿等进入环境,由于仍具生物活性,对周围环境有潜在的毒性,会对土壤微生物、水生生物及生长植物等造成影响。

激素样作用兽用激素类药物残留,影响人体正常激素水平和功能,使儿童肥胖、早熟等。

影响贸易由于畜产品药物残留危及人体健康,使用违禁兽药及药物残留超标,导致我国畜产品出口受阻,极大地影响了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我们如何应对兽药残留

1 健全立法制度和加大执法力度

加快立法进度,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法规、饲料安全标准、动物产品有毒有害物质及兽药残留标准,使对兽药残留的监控、对违规用药造成残留超标事件的查处等活动能够依法进行。

健全机构加快兽药残留管理和监测机构的建立和完善,使之形成从中央到地方完整的兽药残留管理和检测网络。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严格执法畜牧兽医行政部门要严格执行《兽药管理条例》、

及其配套规章、规定,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查处在饲料中使用违禁药品的行为。

制定计划建立兽药残留监控计划,尤其要制定未来5年至10年的兽药残留监控计划。把对人体健康危害大、国外重点监测、国内有滥用倾向的兽药列入重点监控计划中。

2 对兽药饲料监察机构监测及畜产品安全控制的意识

加强监测兽药饲料监察机构应加强畜产品安全控制的意识,主动承担检测、监测和科研任务,对养殖场(户)、屠宰场和食品加工厂开展兽药残留的实际检测工作,为兽药残留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广泛宣传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及多种措施进行宣传,使养殖场(户)、兽药生产和经营单位(个人)、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生产、经营单位(个人)以及广大消费者了解、掌握科学使用兽药和饲料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全民对畜产品安全问题的认识,降低药残危害。

改革兽医管理体制加强对饲料生产企业、兽药生产企业及养殖过程的监管。

积极推进兽医体制改革将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执法行为与服务行为区别开来,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和兽医从业资格准入制度,突出执法职能,本着精简高效、责权分明、规范执法、强化服务、完善机构、稳定队伍的原则,建立新型的兽医体系。

建立标准养殖小区规范养殖技术,强化养殖过程的监管。

畜禽养殖场必须在规定停药期后,方可出栏畜禽,在休药期间不得出售畜禽供人食用。

在饲养过程中使用的兽药必须是国家有关法规允许使用的,不得使用违禁药物、未被批准的药物、可能具有“三致”作用和过敏反应的药物。

因此,提倡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饲养加大动物疫病防治力度,减少疫病发生;加强科学饲养管理,提高动物抗病力,减少药物使用,降低(避免)药残,确保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

(推荐)兽药残留的危害及其控制

兽药残留的危害及其控制 随着我国现代养殖业日益趋向于规模化、集约化,包括抗菌药、抗寄生虫药、消毒药和各种生长促进剂、微量元素(如砷、硒等)等在内的兽药的应用已逐渐成为保障养殖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目前绝大多数食品动物在生长、生产过程中至少长期使用l~2种兽药或药物添加剂。然而兽药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由于科学知识的缺乏和经济利益的驱使等方面原因,在养殖业中滥用药物的现象普遍存在,从而造成了兽药残留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潜在危害,一方面,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可导致人类毒性反应、变态反应、致畸、致突变作用等诸多方面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兽药无论是用于饲料添加还是直接用于治疗,最终都会以原形或代谢物的形式随粪、尿等排泄物进入生态环境,造成兽药在生态环境中的残留。当动物体内排出的这些化学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对人类生活的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兽药残留问题不仅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健康,还涉及到生产经营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在此试就兽药残留危害、残留原因、兽药残留控制等问题做一简介,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什么是兽药残留? 兽药残留是指对动物用药后,动物产品(肉、奶、蛋)的任何食用部分中或通过动物粪、尿等排泄物进入生态环境中的兽药原形或/和其他代谢产物,包括与兽药有关的杂质的残留。 兽药残留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动物性食品一般指的是肉、蛋、奶及其产品。动物在使用药物预防或治疗疾病后,药物的原形或其代谢产物可能蓄积、贮存在动物的细胞、组织、器官或可食性产品(如蛋、奶)中,称为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简称兽药残留,一般说的兽药残留是指动物性食品中的药物或化学物的残留。另外一种兽药残留的方式是动物在使用药物以后,药物将以原形或代谢物的形式随粪、尿等排泄物进入生态环境或直接进入环境(如水产用药和外用药物),造成环境土壤、表层水体、植物和动物等的兽药蓄积或残留,即兽药在生态环境中的残留。 二、兽药残留的危害 兽药残留的危害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1、危害人体健康 动物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急、慢性毒性、变态反应(过敏反应)、细菌耐药性、破坏人体内微生物生态平衡、三致作用、激素样作用。 1.1 急、慢性毒性作用 若一次摄入残留物的量过大,会出现急性中毒反应。动物体的注射部位和一些靶器官(如肝、肺)常含有高浓度的药物残留,人食用后出现急性中毒的机会将大大增加。如1998年5月,香港居民因食用内地供应的猪内脏,造成17人中毒,其原因是内脏中含有违禁药“盐酸克伦特罗”。2001年1月8日和10日,浙江省两地分别发生大量市民食物中毒事件,中毒原因为市民所吃猪肉中含有盐酸克伦特罗。 但一般动物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浓度很低,加上人们食用的数量有限,大多数药物并不会由于残留引起急性毒性作用。药物残留的危害绝大多数是因为人经常摄入低剂量的同样残留物,在超过一定时间后,由于残留物在体内的逐渐蓄积而导致各种器官的病变,产生慢性毒性作用。如磺胺类药物,其残留能破环人的造血系统,造成溶血性贫血症,粒血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症等。同时,长期食用含苯骈咪唑类抗寄生虫药、磺胺二甲嘧啶等残留的畜产品有引起潜在致癌性的可能。氯霉素及其残留对人体和动物的骨髓细胞、肝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可导致严重的再生性障碍性贫血,婴幼儿和老年人的代谢和排泄机能尚不完善或已退化,对氯霉素最敏感,婴儿可能出现致命的“灰婴综合症”,上述毒性使氯霉素成为第一个被禁止用于食品动物的抗生素。 1.2 过敏反应(变态反应) 许多抗菌药物被用作治疗药或药物添加剂,其中有些抗菌药物能使部分人群发生过敏反应,如青霉素类、磺胺类、四环素类和某些氨基糖苷类药物,其中以青霉素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过敏反应最为常见,也

我国商品过度包装问题分析及法律对策

我国商品过度包装问题分析及法律对策 [摘要]如何规制商品过度包装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已有成熟完善的法律体系和运行机制。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关于商品过度包装的相关规定可操作性不强。本文借鉴了国外的先进立法经验,提出完善立法,形成法律法规标准相配套的比较完善的包装法律体系,建立界定过度包装行为的判断标准、建立生产者责任制、借鉴“欺骗性包装”的概念,保护消费者权利、明确执法机构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过度包装;生产者责任制;循环经济;绿色包装;法律体系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包装通用术语》中的定义,商品包装是指在流通过程中保护商品,方便运输,促进销售,按一定的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材料等的总体名称。商品包装必须根据商品的特性、分别采用相应的材料与技术,使包装完全符合商品理化性质的要求。包装容器大小与内装商品相宜,包装费用,应与内装商品相吻合。过度包装是相对正常包装而言。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很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规定,过度包装(excessive package)是指超出正常的包装功能需求,其包装空隙率、包装层数、包装成本超过必要程度的包装。 一、商品过度包装的危害

商品过度包装带来的不良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第一,消费者抛弃大量包装废弃物,加重对环境的污染。据环卫部门统计:北京市每年产生的近300万吨垃圾中,各种商品的包装物约为83万吨,其中60万吨为可减少的过度包装物。第二,浪费大量资源。包装工业的原材料如纸张、橡胶、玻璃、钢铁、塑料等,使用原生材料,来源于木材、石油、钢铁等,这些都是我国的紧缺资源。有数据显示,每年仅包装废弃物就白白扔掉2800亿元,这2800亿元相等于筹备7年来直接跟北京奥运相关的总投资额。第三,同时损害消费者和经营者利益。过度包装在市场上泛滥,迫使消费者支付额外的巨额包装费;而经营者利用夸大包装装饰功能的方法从消费者身上取得更多的利润,在短期内,企业营利可能会有明显上涨,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第四,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伴随着商品包装愈演愈烈之势,市场上出现了严重的价格扭曲现象。价格扭曲刺激了商品过度包装,如此恶性循环,严重干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第五,商品过度包装助长奢侈浪费、畸形消费等不正之风,不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与发展循环经济的宗旨相悖。 从环境法哲学的意义上讲,过度包装行为违背了环境伦理。环境伦理是指人对自然的伦理。它涉及人类在处理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时,何者为正当、合理的行为,以及人类对于自然界负有什么样的义务等问题。传统的伦理道德是用以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环境伦理将伦理道德的视野扩展到了自然。它从本质上就是要建设一

2020年XX镇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利剑”行动方案

2020年XX镇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利 剑”行动方案 一、总体目标 围绕农产品种植养殖过程中质量安全管控不规范、违法使用禁用药物和非法添加物、农药兽药残留超标等突出问题,针对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产品和薄弱环节,加大执法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加大对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小农户的安全用药教育培训力度,严格落实农药安全间隔期、兽药休药期制度,着力消除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和行业“潜规则”,规范农产品及投入品生产经营行为,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二、整治重点 (一)“利剑1号”行动。以蔬菜、水果为重点产品,全面排查生产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小农户,严厉打击生产过程中违法使用66种蔬菜、水果禁限用农药,采收时不遵守安全间隔期制度造成农药残留超标,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前在包装、保鲜、贮存、运输中未按国家有关强制性技术规范使用保鲜剂、防腐剂等行为。

(二)“利剑2号”行动。以禽蛋、猪肉、牛肉为重点产品,以生猪养殖场(小区)、肉牛养殖场(户)、生猪屠宰企业为重点对象,严厉打击畜禽养殖过程中违法使用禁用药品、超剂量超范围使用兽药、使用未批准的农药类杀虫剂、不执行休药期规定、销售残留超标畜禽等行为,肉牛养殖、交易、运输、屠宰过程中非法使用“瘦肉精”等禁用物质行为,未按规定落实屠宰环节非洲猪瘟自检和官方兽医派驻制度,生猪私屠滥宰、屠宰病死猪、注水注药等违法行为。 (三)“利剑3号”行动。以水产养殖场、养殖户为重点对象,严厉打击水产养殖过程中违法使用禁用药品及其他化合物、停用药物,以及出塘时不遵守休药期规定造成兽药残留超标等行为;违法生产、经营和使用假兽药,以及所谓“非药品”“动保产品”添加兽药和禁用药品及其他化合物的行为。 三、主要措施 (一)规范种植养殖屠宰行为。一是落实主体责任。各村委会依法告知种植养殖者其法定义务和违法犯罪后果,使其做到知法、懂法、用法和守法,严格落实安全间隔期、休药期制度。镇农综站要督促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落实生产记录制度,完善种植养殖用药档案;指导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小农户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建立健全用药记录。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积极推进诚信生产经营。督促屠宰企业全面落实生猪入场查验登记、待宰静养、“瘦肉精”自检、非洲猪

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

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 摘要:食品安全是一个世界范围的广泛性问题,目前,我国存在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依次为: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天然毒素,有机污染物等引起的化学性污染;以及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本文对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方面:“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引起的化学性污染”进行概述,分别从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的定义,危害,检测,在食品中的污染途径,控制食品中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的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字:食品安全,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定义,危害,途径,原因,措施,检测。 一引言 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必须去了解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到底是怎么危害我们的健康的,只有去对他们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学习,才能有办法控制它们二食品中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的定义 农药残留:农药施用后,残存在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产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 兽药残留:动物性产品的任何可食部分含有的兽药及配体化合物或其代谢物的总称。 三食品中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的来源 农药残留来源:1农田施用农药药剂后对农作物的直接污染时;

2因水质的污染进一步污染水产品;3土壤中沉积的农药通过农作物的根系吸收到作物组织内部造成污染;4大气中漂浮的农药随风向,雨水对地面作物,水生生物产生影响;5饲料中残留的农药转入禽畜体内,造成此类加工食品的污染;6通过食物链污染产品;7其他来源:粮库内使用熏蒸剂等对粮食造成污染,禽畜饲养场所及禽畜身上施用农药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粮食储存加工,销售过程中的污染:如混装,混放,容器及车船污染等。 兽药残留来源:1预防和治疗禽畜疾病的药物;2作为饲料添加剂的药物;3作为动物食品保鲜用的药物;4人为无意或有意加入的药物 四食品中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的种类 目前使用的农药,有些在较短时间内可以通过生物降解成为无害物质,而包括DDT在内的有机氯类农药难以降解,则是残留性强的农药(见有机氯农药污染)。根据残留的特性,可把残留性农药分为三种:容易在植物机体内残留的农药称为植物残留性农药,如六六六、异狄氏剂等;易于在土壤中残留的农药称为土壤残留性农药,如艾氏剂、狄氏剂等;易溶于水,而长期残留在水中的农药称为水体残留性农药,如异狄氏剂等。残留性农药在植物、土壤和水体中的残存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保持原来的化学结构;另一种以其化学转化产物或生物降解产物的形式残存。目前,兽药残留可分为7类:①抗生素类; ②驱肠虫药类;③生长促进剂类;④抗原虫药类;⑤灭锥虫药类;⑥镇静剂类;⑦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在动物源食品中较容易引起兽药

畜禽生产中兽药残留的危害及其控制措施

畜禽生产中兽药残留的危害及其控制措施 随着畜牧业的现代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兽药(包括兽药添加剂)在降低发病率与死亡率、提高饲料利用率、促生长和改善产品品质方面起到十分显著的作用,已成为现代畜牧业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科学知识的缺乏和经济利益的驱使,畜牧业中滥用兽药和超标使用兽药的现象普遍存在。其后果,一方面是导致动物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摄入人体后影响人类的健康;另一方面,各种养殖场大量排泄物(包括粪便、尿等)向周围环境排放,兽药又成为环境污染物,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①兽药残留及其种类 兽药残留(animal drug residues)是指给动物使用药物后蓄积和贮存在细胞、组织和器官内的药物原形、代谢产物和药物杂质。近年来,兽药残留在国内外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兽药残留包括兽药在生态环境中的残留和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动物性食品是指肉(包括肝、肾等内脏)、蛋和乳及其制品的总称随着经济的发展、动物性食品在人们食物总量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其卫生安全也倍受关注。 残留毒理学意义较重的兽药,按其用途分类主要包括:抗生素类、化学合成抗菌素类、抗寄生虫药、生长促进剂和杀虫剂。抗生素和化学合成抗菌素统称抗微生物药物,是最主要的兽药添加剂和兽药残留,约占药物添加剂的60%。 ②兽药残留引起的原因 不遵守休药期的规定、非法使用违禁药物、不合理用药等是造成兽药残留超标的主要原因。休药期(withdrawal time,WDT)是指从停止给药到允许动物或其产品上市的间隔时间。据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调查,未能正确遵守休药期是兽药残留超标的主要原因。如1970年、1985年、1990 年和1991年所占比例依次为76%、51%、46%、54%。非法使用违禁药物是指:受经济利益驱使,为使畜禽增重、增加瘦肉率而使用?一兴奋剂如盐酸克伦特罗等,即“瘦肉精”;为促进畜禽生长而使用性激素类同化激素;为减少畜禽的活动,达到增重的目的而使用安眠镇静类药物等。不合理用药是指:滥用药物及兽药添加剂;一旦出现症状,在未确诊的情况下,重复、超量使用兽药,制剂无效就直接使用原料药;不管什么药,拿来即作为药物添加剂长期使用;随意改变兽药的给药途径和给药对象等。 ③兽药残留的危害 3.l毒理作用 3.1.l急性中毒?2-一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简称?-兴奋剂)能够加强心脏收缩、扩张骨骼肌血管和支气管平滑肌,兽医和医学临床上用于治疗休克和支气管痉挛。5~10倍以上治疗量时则在多数动物(牛、羊、猪、家禽)具有提高饲料转化率和增加瘦肉率的作用,俗称“瘦肉精”,克仑特罗、马布特罗口服生物利用度较高,应用较多,?-兴奋剂在肝、肺和眼部组织中残留较高,浓度能达到100-500g/t,人一次食用100-200g这样的组织就可能出现中毒反应。在国内外已有多起因食用含?-兴奋剂残留的动物肝和肺组织发生中毒的

浅谈过度包装1

浅谈过度包装 摘要:包装基本的作用在于保护产品,除此之外还有促进销售、美化产品、增加利润等作用。从现实情况来看,企业越来越重视包装促进销售、增加利润的作用,以至于过度包装现象愈演愈烈,危害凸显。在控制过度包装方面政府要进行法律约束和政策扶持;各个生产企业应当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消费者更应该理性消费、适度消费、绿色消费,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过度包装造成的危害。 关键词:过度包装绿色消费适度消费 在现实中很多过度的包装使材料产生极大的浪费,助长了奢靡之风,应根据时代变化而创新设计理念,从环保节能的角度出发,将可以降解塑料、可重复再生材料、可食性材料及天然植物等作为食品、药品、日用品等独立包装设计的主要材料,在设计方法上运用现代新技术取代传统工艺,,能使包装既美观大方又不失绿色内涵。 一、过度包装的内涵及危害 1、内涵 包装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从静态的角度来说,指在生产流通过程中,为了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增加利润,企业按照一定的技术方法,对产品所采用的容器及外部包扎。二是从动态的角度来说,对商品包扎进行形象、颜色、图案和材料等方面的设计、制造过程,并在包装上进行品牌和商标的装潢和标记工作。过度包装没有精确的概念界定,是与适度包装相对而言的。适度包装是指一种合理而适当的商品包装,即保护功能得当、使用材料适宜、体积容量适量、费用成本合理、标识标签完整。反之,过度包装是一种功能与价值双重过剩的商品包装。商品过度包装的表现形式,从量上看,包装体积过大和虚泡,如所用材料过多,体积过大,装饰奢华;从质上看,包装性能扭曲或有欺诈之嫌,如保护、方便、装饰功能过剩等。商品的过度包装已经远远偏离了包装保护产品的基本功能,反而片面地强调了促进销售、美化产品、增加利润的作用。 2、危害 商品过度包装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过度包装加重消费者负担,损害消费者利益。

动物性药物残留对人体的危害及控制措施

动物性药物残留对人体的危害及控制措施 摘要:动物性药物残留是目前国内外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对人类健康危害严重,对畜牧业生产影响巨大。文章就药物残留的危害、原因、现状、控制措施加以论述。 关键词:动物;药物残留;危害;控制措施动物性药物残留(animal drugresidues)。又称兽药残留。是指给动物使用药物后蓄积和贮存在细胞、组织和器官内的药物原形、代谢产物和药物杂质,包括兽药在生态环境中的残留和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残留量一般很低,但由于蓄积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严重,影响深远。 1 动物性药物残留对人类人体危害 1.1变态反应(allergy)、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itv)与细菌耐药性(antibioticresistance)兽用抗菌素残留积累,人食用后可引发过敏反应(变态反应)、中毒现象。或使机体产生耐药性。过量使用抗菌素会使敏感菌产生耐药性,使药效下降。 l.2 致畸作用(teratogeni,effect)、致突变作用(mutagenic effect)和致癌作用(carcinogeneceffect)丙咪唑类抗蠕虫药残留对人体最大的潜在危害是致畸作用和致突变作用。雌激素、砷制剂、喹恶啉类、硝基呋喃类、硝基咪唑类药物都已证明有“三致”作用,喹诺酮类药物个别品种已在真核细胞内显示出致突变作用。磺胺二甲嘧啶等一些磺胺类药物连续给药可诱发啮齿动物甲状腺增生,并有有致肿瘤倾向。链霉素具有潜在的致畸作用,这些药物引发动物体细胞发生突变,从而对生育及后代造成危害,并造成遗传疾病。 1.3 激素(样)作用(endocrineactihity)兽用激素类药物残留,会影响人体正常激素水平、功能,并有一定的致癌性,可表现为儿童早熟、肥胖儿。儿童异性化倾向、肿瘤等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引发急性中毒,出现头痛、心动过速。狂躁不安、血压下降。氯霉素蓄积造成慢性中毒,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并且其发生与使用剂量和频率无关。兽药残留在动物性食品中尤为显著。 兽药及其代谢产物通过粪便、尿等进入环境,由于仍具生物活性,对周围环境有潜在的毒性会对土壤微生物、水生生物及昆虫等造成影响。进入环境中的兽药被动、植物富集,然后进入食物链,同样危害人类健康。兽药残留目前严重影响畜禽产品出口贸易。 2 造成动物性药物残留的原因 2.l 动物疫病总体状况不良,疫情疫病复杂,为获得经济利益,对动物用药治疗或预防性用药成为必然。 2.2 未按动物用药品标示(际签及说明书)内容正确使用。药物标签上的用法指示不当,造成残留。 2.3 前几年我国对药物型添加剂管理失控,饲料厂或自配饲料户未按“饲料添加物使用准则”的规定合理使用药物饲料添加物。 2.4 养殖业者直接将动物用原料药任意添加在饲料或饮水中。 2.5 养殖业者使用标有停药期的动物用药品及含药物饲料添加剂后,未遵守停药期就将禽畜、水产品类及乳蛋品等出售。这是造成药物残留最主要的原因。2.6 饲料厂制造空白饲料(未加药饲料)时,饲料生产系统中交叉污染到药物。 2.7 畜禽经投药或注射冶疗后,未做明显记号或隔离处理即一起出售。 2.8 养殖业者购用品质不良、来历不明及不合法动物用药品或药物添加剂。

兽药残留超标原因解析

作为食品的动物在被使用兽药(包括药物添加剂)后,兽药的原有主要成分或者药物在动物体内的代谢产物以及与兽药有关的杂质,有可能蓄积或残存在动物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内,或者进入泌乳动物的乳内或产蛋家禽的蛋中的现象,称为兽药残留,也叫作残留物或残毒。 兽药残留量一般指药物在动物体内或产品中的含量。如果动物食品中超过允许的最高兽药残留量,人体食用后就会对健康造成一定危害。 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超标的原因,大多数都是由于错误使用兽药和饲料药物添加剂等造成的。 主要包括:一是错误使用药物。如在用药剂量、给药的途径、用药部位和用药动物的种类等方面不符合用药规范,从而延长药物残留在动物体内的时间;二是在规定的休药期结束前屠宰动物;三是动物屠宰前用其他药物掩饰临床症状逃避检疫;四是使用禁止或没有经过批准的药物作为饲料添加剂饲喂动物;五是饲料加工过程中的某些环节接触兽药或其他化学物而受到污染;六是接触畜禽舍内粪尿池中含有抗生素等药物的废水和排放的污水;七是用制造抗生素等药物后的药渣喂食品动物。另外,不按兽药标签上标明的用法用量使用,也能出现药物残留超标。 饲料成本并非饲养成本 饲料成本和饲养成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实际生产中,很多养殖户对此缺乏足够的认识,常常将两者混为一谈。购买饲料时,不是注重于内在质量,而是哪家便宜就买哪家的产品。当畜产品销售价格下跌时,更是一味地追求饲料成本,导致饲养水平降低、经济效益差等突出问题。 因此,对饲料成本与饲养成本这两个概念进行深入分析,对指导农户进一步搞好畜禽饲养,推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户对饲料成本与饲养成本的认识误区 1.饲料成本就是饲养成本。很多养殖户之所以产生这种认识,主要是因为在日常饲养管理中,饲料费用开支是经常性的,而疫病防治和人工费用开支等是间断性和偶然性的,所以前者比较容易受到重视,后者则常常被忽视,造成以饲料成本代替饲养成本的误区。 2.饲料成本越低越好。产生这种认识的农户忘掉了“便宜无好货”的道理,忽视了饲料成本与饲料报酬的关系。各项营养成分齐全、品质优良的饲料产品,其价格自然无法与市面上那些粗制滥造的伪劣产品相提并论。饲料配方设计中,成本降低也是有一定的限度的,一味追求低成本,势必造成产品质量的下降,营养成分不全或不平衡,导致畜禽生长不良,饲料报酬下降,经济效益变差。 3.饲料成本就是市购原料成本。在养殖户中常听到这种说法:“自己的原料不算钱”,即自产原料不计入饲料成本中。因此,产生了饲料成本就是市场购原料成本的片面认识。 饲料成本与饲养成本的组成 饲料成本是由配方成本、各种原料成本、加工成本和损耗折价等方面组成的。 配方成本其本质是技术成本。一种配合饲料各类营养是否平衡和全面,取决于原料选择和配方设计的科学性。一个优良饲料配方的技术含量高,对畜禽生产性能的发挥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原料成本主要由能量、蛋白、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和对畜禽生长发育具有增效作用的物质等几大类组成,对自配料的农户而言,能量饲料多属自产,后几类则需购买。 可见,饲料原料成本由自产原料成本和市购原料成本两部分组成。农户在购买市售原料时常常一味追求低成本,降低了现代高科技物质的应用比例,从而产生营养不全、饲养水平降低的必然后果。 饲养成本由饲料成本、疫病防治费用、畜禽品种费用、人工及管理费用、固定资产折旧

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详细版_2

文件编号:GD/FS-2105 (方案范本系列) 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详细版 The Common Structure Of The Specific Plan For Daily Work Includes The Expected Objectives, Implementation Steps,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Specific Requirements And Other Item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详细版 提示语:本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进行工作的具体计划或对某一问题制定规划,常见结构包含预期目标、实施步骤、实施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重点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紧紧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把整治与建设、打劣与扶优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的保障水平。 (二)工作重点:以粮、肉、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为重点品种,以广大农村为重点区域,重点抓好食品源头污染治理、生产加工、流通以及消费四个环节,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

二、工作原则与主要目标 继续按照“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格局和“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方针,突出重点,带动全面,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整合执法力量,下移监管重心,强化地方政府责任,加大打击力度,努力使全国食品安全状况有明显改观。 通过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使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大案要案得到及时查处,市场经营秩序有所好转,监管水平有所提高,人民群众食品消费安全感增强。具体目标为:37个城市蔬菜农药残留平均超标率下降3—5个百分点;16个城市畜产品“瘦肉精”平均检出率下降1个百分点;10大类大中型食品生产企业获生产许可证的力争达到90%;500个食品商场(超市)的

兽药残留的原因及危害

畜牧业经过20多年持续增长,畜产品得到了极大发展,畜牧业的现代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兽药及兽药添加剂在降低发病率与死亡率、提高饲料利用率、促生长和改善肉品品质方面起到十分显著的作用,已成为现代畜牧业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科学知识的缺乏和经济利益的驱使,养殖过程中滥用兽药和超标使用兽药的现象普遍存在。其后果,一方面是导致动物源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摄入人体后影响人类的健康;另一方面,各种养殖场大量排泄物(包括粪便、尿等)向周围环境排放,兽药又成为环境污染物,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一、兽药残留的原因分析 兽药的应用保证了畜牧业的增产、增效,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兽药残留。尤其是某些人大范围、过量、不正确地使用,有害物质残留超标现象严重,给动物产品安全造成极大隐患。造成兽药残留主要原因如下。 1 促进生长,提高效益 由于兽药具有预防和治疗许多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疾病,有的还能促进动物生长,因此一些生产企业为了追求高额暴利,违反国家规定,在饲料产品中超剂量或滥加兽药和其他违禁药品,如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喹乙醇等禁用兽药,并大量向饲养场或专业户出售;另一方面,一些养殖场或专业户,法制观念淡漠,仅从短期经济利益考虑,为非法兽药生产企业和添加违禁物质的非法添加剂产品提供了“地下市场”。 2 预防疾病,减少损失 为了预防阶段性寄生虫病(如球虫病,蛔虫病)和白痢等,在饲料中大量使用各种抗菌(虫)药物,其中有专用药,如氨丙啉、氯羟吡啶、球痢灵,盐霉素等,也有抗生素,如四环素类、呋喃唑酮等,大多具有药物残留。有的养殖场或专业户,常常盲目大范围用药或大剂量用药,或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非法产品的使用者。 3 为增加动物性食品的色泽和色相 一些企业违法使用阿散酸、洛克沙胂等胂制剂,使色素沉积而增加鸡蛋黄、蛋皮的颜色。违规使用“苏丹红”增强蛋黄色泽也不乏其例。特别是近几年一些不法商人为了延长水产品的保质期,保持好的卖相,在运输销售期间违规使用甲醛这种毒性防腐剂,造成水产品的药残污染。 4 兽药产品质量不稳定,用户缺乏检测手段 一些养殖场或专业户不得不增加兽药的使用量来保证对动物疫病的控制,由于药残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测才能发观,无法用感官判别,故容易被人忽视。 5 养殖水平较低 长期以来,我国畜禽饲养仍以农户散养或家庭小规模养殖为主,而且在短时期内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变。分散饲养,加大了控制兽药残留和检测监督的难度。由于养殖水平低及安全意识的匮乏,一些畜禽养殖场(户)不按休药期的要求,在畜禽出栏前或奶用畜产奶期间还继续使用兽药,造成兽药残留,最为典型的是患乳房炎的产奶牛在用抗生素治疗期间,所产的“抗生奶”仍然出售,继续供人食用。

畜禽水产品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及兽药残留超标专项整治方案

畜禽水产品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及兽药残留超标 专项整治方案 为规范畜禽水产品经营行为,保障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市食药监局《畜禽水产品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及兽药残留超标专项整治行动方案》要求,结合部门职能职责和我县实际,特制定以下专项整治方案。 一、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严厉查处畜禽水产品违法违规经营单位,切实解决和消除畜禽水产品领域违规使用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及兽药残留超标的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全面提高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二、工作内容 (一)重点区域 集中交易市场、大型商场、超市等畜禽水产品销售单位、餐饮服务单位、机关、学校食堂等。 (二)重点内容 1.落实食品经营主体责任,把好入口关。以落实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管理责任和销售者主体责任为抓手,加强畜禽水产品市场准入管理,督促市场开办者认真落实畜禽水产品市场准入、信息公示、入市

检测等义务。要求集中交易市场、大型商场、超市每天对畜禽水产品进行抽查,并将抽查结果在醒目位置进行公示,接受广大消费者监督。 2.落实进货查验制度,把好溯源关。监督经营者严格落实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主要查验检验检疫合格证明和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养殖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出具的水产品合格证明等证明材料,如实记录畜禽水产品的名称、数量、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保证采购的畜禽水产品来源可追溯。要求经营者、餐饮单位、机关、学校食堂建立相对稳定的供货渠道,并进行供货商审核,签订产品质量协议,确保购进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三、工作安排 专项整治行动从X年5月至X年11月底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一)自查自纠阶段(5月1日至5月31日) 机关各股室、稽查大队、检验检测中心、各乡镇食药办要全面摸清本辖区畜禽水产品经营单位情况,履行告知义务,将有关要求及时告知本辖区的集中交易市场、商场、超市等畜禽水产品销售单位、餐饮服务单位,督促销售畜禽水产品经营主体落实法律责任,履行法律义务,规范经营行为。 (二)集中整顿阶段(6月1日至9月30日) 机关各股室、稽查大队、检验检测中心、各乡镇食药办要采取联合执法、专项行动等方式,开展集中整治活动。要组织力量对集中交易市场、大型商场、超市等畜禽水产品销售和餐饮服务单位进行集中

兽药残留事件分析

兽药残留事件分析 ----速成鸡事件 一、兽药残留的现状 兽药残留已逐渐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近年来兽药残留引起食物中毒和影响畜禽产品出口的报道越来越多。药物残留不仅可以直接对人体产生急慢性毒性作用,引起细菌耐药性的增加,还可以通过环境和食物链的作用间接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而且兽药残留还影响我国养殖业的发展和走向国际市场。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控制兽药残留的发生。 现代养殖业日益趋向于规模化、集约化,使用抗生素、维生素、激素、金属微量元素等,更成为保障畜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然而不幸的是,由于科学知识的缺乏和经济利益的驱使,在养殖业中滥用药物的现象普遍存在。在我国情况尤为严重。滥用兽药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摄入人体后,影响人类的健康。动物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对人的潜在危害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 二、兽药残留的实例 2012年11月23日,媒体曝光了山西粟海集团养殖的一只鸡从孵出到端上餐桌,只需要45天,是用饲料和药物喂养的,而粟海集团正是肯德基与麦当劳的大供货商。粟海集团所喂养肉鸡的饲料共有三种,前十天吃一号饲料,长营养的;接下来二十天吃二号饲料,长骨骼的;最后十五天吃三号饲料,长肉,一天甚至能长二到三两。其实,早在2012年2月,粟海集团将家禽养殖工业化的消息就已经见诸报端。报道称,仅在养殖的一个阶段11天中,就有多达11种药物喂给肉鸡。而喂食药物的原因是,肉鸡被放在狭小的空间高密度地喂养,并且在45天的喂养周期中,甚至不会清理养殖场。只有通过不断地喂药才能提高鸡的抗病能力,只要45天内,鸡不发病,就能顺利地被拉走屠宰,并且流入市场被人食用。

商品过度包装现象调查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之商品过度包装现象调查分析 2010级临五一班杨骐毓 一、引言 面对日益加剧的社会商品销售竞争以及社会商品生产的标准化,各公司企业在产品质量方面的竞争变得极端困难:仅仅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公约,过分依靠品牌的传统消费群体而忽视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已经不能保证足够企业持续发展壮大的利润额。藉此,大家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向了商品的外包装。排除了一小部分中小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地片面追求包装而非实质带来的质量问题,包装的奢华、浪费等现象也必须在建设节能型社会的前提下得到足够的重视,我们对商品过度包装的调查正是基于此。 二、定义 1)过度包装(Over Package),是指商品包装的耗材过多、分量过重、体积过 大、成本过高、装潢过于华丽、说词过于溢美等。目前,对商品进行过度包装的现象日趋严重,不少包装已经背离了其应有的功能。商品“过度包装”的危害性有很多,主要体现在浪费大量资源、污染环境、损害社会利益、诱发社会奢侈风气,暗藏腐败行为,加剧社会不和谐等方面,其影响不容忽视,也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注意,因此值得我们去好好研究一番。 2)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于2010年3月28日发布了《限制商品过度包 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新国标强制规定食品和化妆品销售包装层数不得多于3层,包装空隙率不得大于60%。这两条是为了限制包装体积规定的。新国标还规定,初始包装之外的所有包装成本总和不得超过商品售价的20%,主要为了限制生产商用高档材质如木质和金属材料包装商品,节约日益枯竭的自然资源。以往规定商品包装空隙率不得大于55%; 除初始包装成本之外,包装成本不得超过商品销售价格的15%。 三、过度包装现状的调查 1.调查方法 1)调查法 调查几类典型的过度包装商品;调查各个消费层对这一现象的看 法。 2)文献法 通过媒体网络,了解商品过度包装的界定及相关政策,搜集有关商品过度包装的现状及危害的报道。 2.调查数据汇总 商品名称商 品 产 商 品 实 商品包装体 积(平方厘 米) 商品 实物 体积 商 品 价 商品 实物 估价 商品 包装 材料 商品包 装工艺

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正式版

Some problems that have appeared or can be expected to come up with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and through the record of the terms, effective supervision and implementation.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正式版

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方案资料适用于某些已经出现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所提出的 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通过明文或条款的记录,加以有效的监督与执行,确保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重点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紧紧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把整治与建设、打劣与扶优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的保障水平。 (二)工作重点:以粮、肉、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为重点品种,以广大农村为重点区域,重点抓好食

品源头污染治理、生产加工、流通以及消费四个环节,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 二、工作原则与主要目标 继续按照“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格局和“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方针,突出重点,带动全面,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整合执法力量,下移监管重心,强化地方政府责任,加大打击力度,努力使全国食品安全状况有明显改观。 通过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使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大案要案得到及时查处,市场经营秩序有所好转,监管水平有

商品过度包装的作文

商品过度包装的作文 商品过度包装的作文篇一: 说起环境资源保护,你有没有想到过度包装也会给环境和资源带来破坏。 昨天我在报纸上看到一条消息,我国将出台相关办法,从明年开始彻底刹住月饼过度包装的现象。我们大家可能都有体会,中秋节的时候,我们吃的月饼一盒盒包装精美,外面一个漂亮的手提袋,里面一个精美的包装盒,打开包装盒,里面的月饼一个个还有独立的小包装盒或者小包装袋。外面看起来一大盒,打开来也就是几个小小的月饼,占不到盒子的六分之一。过度的包装不但是对资源的浪费,也是对环境的污染。我们知道造纸需要木材,纸浆需求量的猛增是木材消费增长的原因之一。全国年造纸消耗木材1000万立方米,进口木浆130多万吨,进口纸张400多万吨,这要砍代多少树木啊!纸张的大量消费不仅造成森林毁坏,而且因生产纸浆排放污水使江河湖泊受到

严惩污染。 在我们的生活中,过度包装的现象随外可见,就拿我们小朋友爱吃的薯片来说吧,商店里那一大包一大包的薯片袋子圆鼓鼓的,但打开一看才发现,袋子里百分之六十都是空气,只有百分之四十的薯片。我们想不明白,为什么要用那么大一个袋子来装那么一点薯片呢。这“装空气”的袋子难道不是一种浪费吗。塑料既是一种对环境污染极其严重的产品,也是一种巨大的资源。一个塑料袋要经过几千万年才会消灭。如果用火烧,则严重污染了大气层。那些“用了就扔的塑料袋”也是巨大的资源,我国每年塑料袋弃量为100多万吨,北京市如果按每人每天消费一个塑料袋计算,每个袋重4千克,每天就得扔掉4.4千克聚乙烯膜,仅原料就扔掉了4万元。多么可惜呀。如果我们不要过度包装,我们节约每一个塑料袋,那么我们将节约多少资源,对环境将减少多少危害呀。 过度包装有如此大的危害,我呼吁全社会都来抵制过度包装的现象,把节约资源变成全体公民的自觉行为,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仓山区畜禽产品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及兽药残留超标专项整

仓山区畜禽水产品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及兽药残留超标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仓山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畜禽水产品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及兽药残留超标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榕仓食安办﹝2016﹞27号)精神,我局决定自2016年11月-2017年12月,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畜禽水产品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及兽药残留超标专项整治行动,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畜禽水产品经营违规使用抗生素以及非法使用“瘦肉精”等禁用物质、水产品中非法使用硝基呋喃、孔雀石绿等禁用兽药及化合物、超范围超剂量使用兽药等行为,严厉查处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单位,整治不规范用药行为,清理违法违规网站,查办违法案件,曝光典型案例,切实解决畜禽水产品领域违规使用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及兽药残留超标的突出问题,规范兽药使用行为,消除风险隐患,进一步提高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广大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二、工作职责 我局负责开展市场经营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开展水产品市场经营环节的集中治理,加强监督抽检,对兽药超标的畜禽水产品实施追溯,涉及其他环节的,通报相关部门

依法查处;监督经营者严格落实进货查验记录制度,查验检疫合格证明和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农业部门还未出台检疫检验规程,无法出具检疫证明和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的除外)、养殖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出具的水产品合格证明材料,如实记录畜禽水产品的名称、数量、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避免采购或者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畜禽水产品,保证采购的畜禽水产品来源可追溯。 三、工作内容 (一)整治规范畜禽水产品市场销售行为。以落实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管理责任和销售主体责任为抓手,加强对畜禽水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集市、超市、实体店、冷冻库治理,监督经营者严格落实进货查验记录制度,查验检疫合格证明和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农业部门还未出台检疫检验规程,无法出具检疫证明和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的除外),养殖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出具的水产品合格证明等证明材料,如实记录畜禽水产品的名称、数量、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避免采购或者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畜禽水产品,保证采购的畜禽水产品来源可追溯。督促市场开办者认真落手畜禽水产品市场准入、信息公示、监督抽检或者快速检测等义务,发现畜禽水产品存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等违法行为的,应当立即要求销售者停止销售,依照法律规定或者与销售者签

食品中兽药残留毒性与限量

食品中兽药残留毒性与限量 【关键词】兽药残留药物分析食品检测标准物质农药标准品兽药标准物质中检所标准品 【内容摘要】动物组织中药物残留水平通常都较低,除极少数能发生急性中毒外,绝大多数药物残留通常产生慢性、蓄积毒性作用。长期食用兽药残留超标的食品后,当体内蓄积的药物浓度达到一定量时会对人体产生多种急、慢性中毒。在药物从动物体内完全排出之前,动物性食品中可能会含有超过限量的药物残留,这样的动物性食品存在着一定的安全性问题。人食用了含抗生素类残留的动物性食品后,可产生多种危害。近年来,磺胺类药物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超标现象,在所有兽药当中是最严重的。 一、兽药残留的危害 1.毒性反应 动物组织中药物残留水平通常都较低,除极少数能发生急性中毒外,绝大多数药物残留通常产生慢性、蓄积毒性作用。长期食用兽药残留超标的食品后,当体内蓄积的药物浓度达到一定量时会对人体产生多种急、慢性中毒。 近些年来,世界范围内兽药残留事件不断出现,如二嗯英污染禽肉事件,人食用二嗯英后可引起人体软组织、结缔组织、肺和肝肿瘤,降低男性精子数和性功能,降低女性受孕率,导致婴儿出生缺陷如腭裂等,甚至对后代产生有害影响。国内外有多起有关人食用“瘦肉精”(盐酸克仑特罗)超标的猪肺脏而发生急性中毒事件的报道。我国浙江、广东、四川等地发生的“瘦肉精”残留中毒事件,导致食用者头痛、手脚颤抖、狂躁不安、心动过速和血压下降等,严重者危及生命。此外,人体对氯霉素反应比动物更敏感,特别是婴幼儿的药物代谢功能尚不完善,氯霉素的超标可引起致命的“灰婴综合征”反应,严重时还会造成人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四环素类药物能够与骨骼中的钙结合,抑制骨骼和牙齿的发育凹]。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可致急性肝毒性。大部分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光敏作用,个别品种在真核细胞内已经显示致突变作用。一些碱性和脂溶性药物的分布容积较高,在体内易发生蓄积和慢性中毒,如大环内酯类药物红霉素、泰乐菌素等易引起肝损害和听觉障碍。氨基糖苷类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主要损害前庭和耳蜗神经,导致听力减退。链霉素具有潜在的致畸作用。 磺胺类药物在临床的使用已有70年的历史,虽然20世纪40年代以后,各类抗生素的不断发现和发展,在临床上逐渐取代了磺胺类。但磺胺类具有抗菌谱广,又可抑制球虫,价格低廉等优点,目前仍是最常用的兽药之一,但组织残留和饲料污染问题比较严重。磺胺二甲基嘧啶等一些磺胺类药在连续给药中可诱发啮齿动物甲状腺增生,并具有致肿瘤倾向。对磺胺二甲基嘧啶的激素样效应和潜在致癌性质正在进一步研究中。另外,磺胺类药物能够破坏人体造血机能等。离子载体类抗生素是一类耐药速度慢、广谱高效、残留低的抗球虫药物。离子载体类抗生素能影响细胞的离子分布和能量代谢而产生细胞毒性作用,对心肌和膈肌比较敏感。1ug/kg的剂量就可以诱发犬心脏冠状动脉扩张。 2.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