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灸法
《灸法的护理》ppt课件

饮食调理
指导患者灸后合理饮食,避免 食用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以免影响灸疗效果。
生活指导
建议患者灸后保持充足休息, 避免过度劳累。同时,注意保 暖,避免受凉感冒。
心理关怀
关心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时给 予安慰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
信心,积极配合后续治疗。
03
灸法治疗常见病症的护理
灸法治疗慢性疼痛的护理
护理措施
心理支持:关心患者 心理需求,提供情感 支持,帮助患者树立 治疗信心
灸法应用:根据妇科 疾病类型选择合适的 灸法,如关元灸、三 阴交灸等
健康教育:对患者进 行妇科疾病知识宣教 ,指导患者注意个人 卫生,预防疾病复发
04
灸法护理的科研与实践
灸法护理科研现状
研究热度上升
近年来,灸法护理在科研领域的关注度逐渐提高,研究论文和项 目的数量呈现增长趋势。
个体差异与适应症
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可能影响灸法的 疗效,如何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个性化的灸法护理 方案是一个挑战。
与现代医学的结合
如何将灸法护理与现代医学技术和理念相结合, 提高灸法护理的整体水平和接受度,是需要解决 的问题。
灸法护理的未来发展方向
标准化与规范化
推动灸法护理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制定操作指南和技术规范,提高医 护人员的技术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患者权益保护与知情同意
知情同意
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充分告知灸法护理的目的、方法、风险 和预期效果,确保患者在充分了解情况下作出自主决策。
自主选择
患者应享有自主选择灸法护理的权利,医护人员应尊重患 者的选择,并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指导。
投诉与维权
患者如对灸法护理服务有异议或遭受损害,有权向医疗机 构投诉并寻求法律途径维权。医护人员应积极配合处理患 者的投诉和纠纷,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灸法的注意事项

灸法的注意事项
灸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疗法,但在进行灸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硬朗清洁的灸具:可选择独立包装的高质量、无灰尘的艾灸条或艾柱,保证消毒和无污染。
2.灸具的温度:艾灸前要测试艾灸具的温度,防止烫伤皮肤,建议每次使用前浸泡1分钟,预热时搓搓,待艾灸具降至适宜的温度再开始灸治疗。
3.灸具到皮肤的距离:艾灸时,艾灸条与皮肤的距离一般应保持在2-5厘米,以免过近引起皮肤灼伤。
4.注意火源的安全:艾灸时要确保周围没有易燃物,避免发生火灾或其他意外事故,同时要时刻保持火源的稳定。
5.灸疗时间和频次:灸疗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每次灸疗后应休息片刻,使身体恢复正常体温再进行下一次艾灸治疗。
初始的灸疗次数为一个疗程的最后一次,一般为6-12次,具体次数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来确定。
6.注意灸治疗部位:不同的疾病需要选择不同的灸治疗部位,不宜随意选择,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7.避免在空腹或消化不良时进行灸疗:因为艾灸疗程中热力对于消化功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最好选在饭后1-2小时进行。
8.特殊人群的禁忌:孕妇、体力衰弱、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高热、溃疡等疾病的患者不宜进行灸疗,需要向医生咨询。
总之,在进行灸治疗时,应遵循适度、温和、舒适的原则,如果感到身体不适或有不适应症状,应及时停止灸疗并向医生求助。
简述灸法的分类

简述灸法的分类一、灸法的概述灸法是中医学中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中国。
灸法主要是通过刺激人体的特定穴位,以调整人体的气血流通,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灸法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式。
以下是基于治疗方法和灸材的分类:二、灸法的分类1.艾叶灸法艾叶灸法是使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炷进行的灸法。
由于艾叶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功效,因此艾叶灸法常用于治疗各种寒证和虚证。
根据操作方法的不同,艾叶灸法又可以分为悬灸、艾柱灸和温针灸等。
2.非艾叶灸法非艾叶灸法则是指使用非艾叶的灸材进行的治疗方法。
常见的非艾叶灸法包括灯火灸、天灸和太乙神针等。
这些方法多用于一些特殊的疾病或部位,如灯火灸常用于小儿痄腮,天灸则多用于治疗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3.按热度灸法按热度灸法是根据灸材燃烧时产生的热度进行治疗的方法。
根据热度持续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壮热灸、中度热灸和低热灸。
壮热灸温度较高,通常用于治疗急症或重症;中度热灸则适用于一般性的慢性疾病;低热灸则主要用于保健和调理。
4.按疗程灸法按疗程灸法是根据治疗的需要,将灸法分为若干个疗程进行治疗的方法。
每个疗程包含一定的治疗次数和时间,根据疾病的不同,疗程的安排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慢性疾病需要较长的疗程来进行治疗,而急性疾病则可能需要较短的治疗周期。
5.按施术部位灸法按施术部位灸法是根据施灸的部位不同进行的分类。
可以分为全身灸和局部灸两类。
全身灸是对全身进行大面积的施灸,通常用于治疗一些危重疾病或全身性疾病;而局部灸则只对身体的某个部位或某几个穴位进行施灸,常用于治疗局部的疾病或症状。
三、注意事项1.适应症与禁忌症:在使用灸法时,应首先明确适应症和禁忌症。
对于一些特殊体质或疾病的患者,如高热、皮肤感染等,应谨慎或避免使用灸法。
2.操作技巧:正确的操作技巧是保证灸法效果的关键。
施术者应熟悉人体穴位和施灸方法,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穴位和施术方式。
中医灸法简介

中医灸法简介人们平常所见到的针灸,多仅是针刺术,对于灸术,则很少见到有医生应用,不太了解。
其实真正完美的针灸,应该包括针刺和灸法,我曾在网上发过一个贴子:“掌握了扎针、刺血、灸术这三种方法,临床上80%的病都可迎刃而解”,这个帖子在网上受到许多同行的认可。
灸法的治病保健效果是非常好的,然而时下会针灸者却极少有善用灸法的,古人云“灸治大病”,其实对于现代社会里的人来说,对于针灸一术,灸法的疗效往往比扎针更好,大家更应该重视灸法。
艾灸有六大功效: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去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
灸法在我国古代就用于延寿健身,被称为长寿健身术,《灵枢经》记载:“灸则强食生肉。
”指有增进食欲,促进人体正常发育之功。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幼时多病,及至中年开始用灸法健身,常令“艾火遍身烧”,93岁时仍“视听不衰,神采甚茂”,甚至年过百岁还能精力充沛地著书立说。
公元5世纪,这种长寿健身术东传日本,在汉代医学家和养生家的大力倡导下,逐步推广,现已风行日本,受益者越来越多。
灸法就是用艾炷、艾条或其它灸料置于人体一定的部位施灸,用以预防疾病和健身养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健身方法,持之以恒,能够增强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推迟衰老的到来。
为什么灸法能健身养生呢?现代科学证实,灸法能加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加速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提高其免疫效应,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同时灸法还能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有利于多种疾病的康复。
比如,灸法不仅能够降低肺气肿病人气道的阻力,使通气量、肺活量增加,还可以纠正消化性溃疡和胃炎病人胃液分泌紊乱状态,甚至对癌细胞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此外,中医学和自然科学工作者早就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灸法跟药物治病的原理虽有相似的地方,但跟药物的单向调节作用不同,更容易恢复到最佳状态。
比如艾灸后,在低血压情况下,有升压作用;相反在高血压情况下,又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艾灸对心率,血糖、血小板数目等也具有类似的调整功能。
刺法灸法学重点知识归纳

刺法灸法学重点知识归纳
刺法和灸法是中医学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以下是其重点知识的归纳:
1. 刺法:
- 刺法是通过使用针具刺激人体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 古代刺法主要有针灸、刺络等,现代刺法还包括微针、电针等。
- 针刺可以调整气血运行,舒缓疼痛,改善身体功能,促进自愈能力。
- 刺法需要严格掌握穴位的位置、深浅、角度等技巧,避免可能的不
良反应。
- 使用器械需注意无菌操作,以避免感染和交叉传染。
2. 灸法:
- 灸法是一种通过燃烧中草药或其他物质,将热量作用于穴位或特定
部位的治疗方法。
- 灸法分为直灸和间接灸,前者将物质直接燃烧在穴位上,后者将物
质燃烧在容器中,间接作用于穴位。
- 灸法可以温通经络,驱寒散寒,舒筋活血,促进新陈代谢。
- 灸法具有保健作用,如艾灸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
舒缓疲劳等。
- 使用灸具时要注意燃烧物品的火候和温度,避免皮肤烫伤。
- 对于特定疾病和体质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灸法的方法和频次。
以上是刺法和灸法的重点知识归纳,这两种方法在中医学中具有
重要的地位和应用价值,但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实践才能正确使用。
在接受这些治疗方法时,请寻求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和建议。
灸法技术的名词解释

灸法技术的名词解释灸法技术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它通过将燃烧的艾草或其他中草药熏烧在特定的穴位上,来治疗和预防疾病,并促进身体健康。
灸法源于中国古代,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灸法的原理是通过燃烧艾草产生的热力和药性刺激穴位,以调理和增强身体的机能。
艾灸有不同的种类,如直接灸、间接灸、温和灸和强力灸,每一种灸法都有特定的适应症和治疗目的。
首先,直接灸是一种将燃烧的艾草直接接触皮肤烧灼的方法。
在这种灸法中,医生或治疗师会用针灸或其他方法找到穴位,并将燃烧的艾草置于穴位上方,使其热力渗透进入皮肤和深层组织。
直接灸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气血运行、增强免疫系统功能等。
另一种常见的灸法是间接灸,它是将燃烧的艾草或其他中草药放置在身体周围,而不是直接接触皮肤。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直接灸过于敏感的人群,也能达到类似的效果。
间接灸可以用于治疗疼痛、减轻炎症、保护内脏等。
在间接灸中,医生或治疗师通常会将艾草包装在纸张或其他导热材料中,在身体特定区域放置一段时间,使温热刺激能够渗透到皮肤和穴位。
温和灸是一种低温的灸法,被广泛用于一些特殊群体的治疗,如儿童和老年人。
由于他们的皮肤较为敏感,较高温度的直接灸可能导致副作用。
温和灸通过减少艾草的燃烧量和时间来降低温度,以达到治疗效果而又减轻不适感。
最后,强力灸是一种高温的灸法,主要用于治疗体内寒湿、湿热等慢性疾病。
这种灸法使用较大量的艾草,燃烧的温度较高,刺激力较强。
强力灸在治疗某些疾病时,可能会引起更强烈的刺激和疼痛感,因此必须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灸法技术在中医学中被广泛应用,它与针灸、推拿等疗法相辅相成,形成了完整的中医疗法体系。
灸法在中医理论中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它与经络理论、气血理论相结合,构成了中医学中治疗和调理身体的重要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灸法技术虽然源于传统医学,但在现代医学中也得到了一定的认可和运用。
现代研究表明,灸法可以通过刺激神经末梢,改变体内激素水平、调整免疫功能、促使血液循环加快等机制,从而产生治疗和调理效果。
简述灸法的基本操作方法

简述灸法的基本操作方法灸法是一种重要的中医疗法,在中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保健。
灸法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选择灸药、准备工作、穴位的选择、灸具的准备、灸理的掌握等。
首先,选择灸药是灸法操作的第一步。
灸药是指用来进行灸疗的物质,通常是中草药或具有特殊功效的物质。
常用的灸药有艾叶、艾绒、蠲瘀灸丸等。
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灸药可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接着是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准备灸皿、灸盒、灸炉等工具。
灸皿是用来盛放灸药的容器,它可以是金属、瓷器、玻璃等材质制成。
灸盒是用来放置灸具的工具,通常由木材制成。
灸炉是用来燃烧灸药的器具,选择合适的灸炉可以确保灸药燃烧均匀、温度适宜。
然后是穴位的选择。
穴位是人体上与经络相通的特定位置,选择适当的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病理的恢复。
根据不同疾病的病理特点,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灸疗是非常关键的。
例如,对于头痛、眩晕等头部症状,可以选择风池、太阳等穴位进行灸疗;对于腹痛、泄泻等腹部症状,可以选择关元、中脘等穴位进行灸疗。
在进行灸疗时,还需要准备好灸具。
灸具通常由艾绒、艾条等灸药制成,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
常见的灸具有艾绒针、贴敷灸、温灸盒等。
在选择灸具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穴位的特点进行选择,以保证灸疗的效果。
最后是灸理的掌握。
灸理是指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进行灸疗的过程。
在进行灸疗时,首先要将灸具点燃,待灸具燃烧一段时间后,快速放置在选定的穴位上,并保持适当的时间。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灸疗的时间一般为10-30分钟,适当延长或缩短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进行灸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温度和强度,以保证治疗效果。
总之,灸法是一种有效的中医疗法,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熟练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
选择合适的灸药、准备好必要的工具、选择适当的穴位、掌握灸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合理掌握灸理都是进行灸疗的重要步骤。
通过正确的操作方法,可以发挥灸疗的最佳效果,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目的。
灸法的理论原理

灸法的理论原理灸法,又称为艾灸疗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重要疗法。
它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或局部区域燃烧艾条,以产生热量和药效,刺激经络、调整气血运行,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灸疗在中医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素问·六节藏象论》就有灸法的记载。
灸疗的理论基础是中医学的经络学说和藏象学说。
首先,中医学认为人体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起着相互联系、调节的作用。
经络分布于全身,贯穿于经脉、络脉和过络,与内脏、组织、器官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
经络是人体生理、病理活动的基础,也是灸疗选择穴位的依据。
其次,中医学强调人体的气血运行平衡对健康至关重要。
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调整气血的运行状态可以调节身体功能、加强抵抗力。
中医学认为气血运行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遗传、情志、饮食等,灸疗则是通过温热灸热的方式来调整气血的运行。
灸疗的具体原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
首先是热刺激原理。
艾灸的发热作用可以通过刺激皮肤、经络,使经络气血得以流通畅通,增强循环系统的弹性,改善血液循环问题。
同时,热刺激还能通过神经传导,刺激皮肤感受器,调节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改善机体的整体调节能力。
其次是药理作用原理。
艾条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挥发油、甾体类物质、维生素等,具有消炎、止痛、温通等药理作用。
通过灸热使这些有效成分能够通过皮肤、经络渗透到深层组织,起到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
再次是阳气的加温原理。
在中医学中,阳气是人体活动的能量源,对于一些虚寒症状,如寒痹、腰腿痛等,艾灸可以通过灸热加温,增加局部组织内的温度,温阳疏通经络,从而减轻疼痛、改善病症。
同时,热化冷邪的原理也与此相关,艾灸能够通过热刺激帮助排出体内的寒湿、痰浊等寒邪,达到祛寒除湿的作用。
最后是心理作用原理。
艾灸可以通过燃烧艾条的特殊气味、触感等刺激感受器官,刺激人体的神经系统,使人产生舒适、放松的感觉,从而改善心理状态、缓解压力。
这种心理作用对于一些与精神因素有关的病症,如失眠、焦虑、抑郁等,有一定的功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灸法的作用及适应症
(一)温经散寒
《素问·异法方宜论篇》:“北方者, 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 冰冽,……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 火 芮。”
适应症:临床上治疗寒湿痹痛 和寒邪为患之胃脘痛、腹痛、泄泻、 痢疾等。
灸火的热力能深透肌层,温经 行气,艾叶为一种中药,有温经气, 逐寒湿的功效,故温热与药物相结 合,加强了温经散寒的作用。
适应症:临床上常用于气血凝滞之疾, 如乳痈初起、癭瘤等。
(四)防病保健
《扁鹊心书》:“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 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灸法温补阳气,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 预防疾病发生,并使人精力充沛、健康长寿。
常用于灸法的保健腧穴有足三里、三阴交、膏 肓、脾俞、肾俞等。
适应症:慢性虚寒性疾病,如哮喘、眩晕、 慢性腹泻、风寒湿痹和皮肤疣等。
⑵ 瘢痕灸(化脓灸)
方法:在腧穴皮肤涂上大蒜液, 放置艾炷点燃施灸,燃尽后方可换 炷,每换一壮即涂大蒜液一次,可 灸7~9壮。
处理:灸后在腧穴敷上灸疮膏药(淡水膏),大 约1周化脓,化脓后每日换膏药一次,保持局部清洁, 45天左右愈合,留有疤痕。
适应症:临床用 于治疗风寒湿证、神 经麻木和广泛性皮肤 病等。
2、实按灸
操作:在所灸的穴位上, 覆盖10层棉纸或5~7层棉布, 再将药艾条(太乙神针、雷火 神针)艾火隔着纸或布,紧按 在穴位上,使热力透达深部。 若艾火熄灭可重新点燃,如此 反覆施灸5~10次。
铺灸法(长蛇灸)
概念:是一种自大椎穴起至腰俞穴 铺敷蒜泥一层的铺灸法,又叫长蛇灸。
适应症:治疗虚劳、顽痹等证。
⑶ 隔盐灸
操作:在神阙穴上填满细食盐,上置 艾炷施灸,稍感灼痛即更换艾炷。
功效: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功效, 用于急性寒性腹痛、吐泻、中风脱证等。 一般不拘壮数,灸至汗止脉起、四肢温暖 为止。
适应症:一切虚寒证、肾 虚腰痛、胃痛、虚寒性痛经、 纠正胎位、崩漏和保健灸等。
⑵ 雀啄灸
操作:将艾条的一端 点燃,对准穴位施灸,但 艾条点燃的一端与穴位皮 肤的距离不固定,象雀鸟 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移动 施灸
适应症:临床多用于 治疗小儿疾病、急症抢救、 肩周炎等。
⑶ 回旋灸
操作:将点燃的 艾条一端接近施灸部 位,距皮肤3cm左右, 平行往复回旋施灸。
中炷:如半截枣核大,相当于大炷 的一半,常作间接灸用。
大炷:如半截橄榄大,炷高1cm, 炷底直径约1cm,可燃烧3~5分钟, 常作间接灸用。艾炷无论大小,直 径与高度大致相等。
1、直接灸(无瘢痕灸、瘢痕灸)
⑴ 无瘢痕灸(非化脓灸) 方法:在腧穴皮肤涂凡士林,将麦粒大小的
艾炷放置腧穴上施灸,至患者略感灼痛即移去或 按灭艾炷,灸3~7壮,以皮肤出现轻度红晕为度。
(4)隔附子饼灸
方法:附子研细末,黄 酒调和做成饼,直径2~3cm, 厚度0.5~0.8cm,中间刺数 孔,上置艾炷,放在应灸腧 穴或患处,点燃施灸。
功效:常用于各种阳虚证,如阳痿、 早泄、遗精或外科阴疽、疮疡久溃不敛的 病证。
附子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 寒止痛
(二)艾卷灸(悬灸、实按灸)
灸法
一、灸 法 的 概 念 二、灸 法 的 作 用 三、灸 法 的 种 类
艾柱灸 艾条灸 温针灸 温针器灸 其他灸法 四、施灸的注意事项
一、灸法的概念
《医学入门》:“凡病药之不及,针之 不到,必须灸之。”
概念:是以艾为主要施灸材料,点燃后 借其温热、药物作用于经络腧穴,温通气血, 扶正祛邪,调整脏腑经络功能,从而起到防 治疾病作用的一种方法。
三、灸法的分类
直接灸 无瘢痕灸
艾炷灸
瘢痕灸
间接灸 隔姜灸 隔盐灸
艾
隔蒜灸 隔附子饼灸
悬 灸 温和灸 回旋灸Fra bibliotek常 用
灸
艾卷灸
雀啄灸
实按灸 太乙神针
灸
雷火神针
法
温针灸
温灸器灸 其它灸法 灯火灸
天灸
蒜泥灸 细辛灸 天南星灸
(一) 艾 炷 灸
艾炷灸:是将艾绒作成圆锥形艾炷,置于腧 穴上点燃施灸。 直接灸:将艾炷直接放在腧穴皮肤上施灸; 间接灸:在腧穴皮肤上加垫药物后再放艾炷 施灸 艾炷灸每燃烧一个
(二)扶阳固脱
《扁鹊心书》:“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 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适应症:临床上多用于脱证和中气不足、 阳气下陷而引起的遗尿、脱肛、阴挺、崩漏、 带下、痰饮等。
(三)消淤散结
《灵枢·刺节真邪》:“脉中之血,凝而 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
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得温则行,气 行则血亦行。灸能使气机通调,营卫和畅, 故瘀结自散。
适应症:哮喘、慢性胃肠炎、瘰疠等。
注意: 灸疮化脓期间局部注意清洁,避免感染
2、间接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
⑴隔姜灸
操作:将新鲜的生姜切成直径 2~3cm,厚度0.2~0.3cm的薄 片,用针在中间刺数孔便于热 力传导,把姜片置于腧穴上, 再在上面放置蚕豆大或黄豆大 的艾炷,点燃施灸至感到灼热 时,换炷再灸一般可灸5~10 壮,至腧穴皮肤潮红湿润为度
生姜功效:具有解表散寒、温中行气的功 效。
隔姜灸适应症:外感风寒和脾胃虚寒的呕 吐、胃脘痛、腹痛、泄泻以及风湿痹痛等病 症。
⑵ 隔蒜灸
操作:把大蒜切成厚 度约0.2~0.3厘米的薄片, 中间刺数孔,上置艾炷后, 置于腧穴或患处,点燃至感 到灼热时,易炷再灸,一般 灸5~7壮。
功效:消肿散结、拔毒止痛的功效。 适应症:肺结核、腹中积块及未溃 疮疡等证。 大蒜功效:解毒杀虫、消肿、止痢
概念:又称艾条灸,即用桑皮纸包
裹卷成圆筒形的艾卷,也称艾条,将其
一端点燃,对准穴位或患处施灸的一种
方法。
温和灸
悬 灸 雀啄灸
分类:
回旋灸
实按灸
温 针灸
1、悬灸
概念:悬灸是将艾条悬于腧穴皮肤 上方一定高度上进行熏烤,艾条点燃端 不接触皮肤。
温和灸 按操作方法分类雀啄灸
回旋灸
⑴ 温和灸
操作:将艾条的一端点燃, 对准穴位施灸,距离皮肤约2~ 3厘米进行熏烤,使局部有温热 感而无灼痛为宜。每穴约灸 10~1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分大、中、小三种
艾炷叫做灸一壮。
艾绒的制作①②农曝历晒干3~燥5月,采捣集碎新去鲜杂肥梗厚、艾泥叶沙;;
③晒、捣筛反复多次,形成淡黄 色洁净细软的艾绒。 粗艾绒:间接灸 细艾绒:直接灸
艾绒的保藏 注意防潮、防霉、防蛀。
《孟子》有“七年 之病,求三年之艾” 之说。
艾炷规格:
小炷:如麦粒大,常置于穴位或病 变部烧灼,以作直接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