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阅读方法指导.ppt
合集下载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课件

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高考语文总复习
解读真题明考向 考情概览 真题体验 命题解析
真题体验
[考题一] [2023·全国甲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5分)
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 巴金
为了去看一个朋友,我做了一次新宁铁路上的旅客。三个朋友伴着我从会城到公 益,我们在火车里大概坐了三个钟头。时间很长,天气很热,但是我并不觉得寂寞。
远远地看见一大片浓绿,我知道橘子林已经在望了,然而我们却忽然停了下来,不 是我要停下来,而是她要停下来,眼前的一个故事把她吸引住了。
是在一堆破烂茅屋的前面,两个赶大车的人在给一匹马修理蹄子。 我认识他们,只是认识他们是属于这一种职业的人,而且他们还都是北方人,都是 我的乡亲。他们时常叫我感到那样子的可亲近,可信任。他们把内地的货物运到边疆 上出口,又把外边的货物运到内地,他们给抗战尽了不少的力量……他们两个正在忙 着,他们一心一意地“对付”那匹马。你看,那匹马老老实实地站着,不必拴,也不必笼,它 的一对富有感情的眼睛几乎闭起来了。不但如此,我想这个好牲口,它一定心里在想:
[能力指向]本题考查考生对细节描写和文章主旨的关联性理解。 [思路点拨]首先分析“机械的诗”与工人之间的关联。结合文本第7段“看着这些站 在机械旁边的工人的昂头自如的神情,我不禁从心底生出了感动”,第8段“在这样的 背景里显出了管理机械的工人的雄姿”以及第12段“他们心里的感觉,如果有人能够 真实地写出来,一定是一首好诗”可知,工人劳作时昂首自如,内心也充满诗意,同 时,机械让工人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展现出更为勃发的雄姿,所以二者是相互映衬的 关系。其次结合文本第5段“有些工人在抬铁链,有几个工人在管机械”以及第6段“在 每一副机械的旁边至少站得有一个穿香云纱衫裤的工人。他们管理机械,指挥轮船 向前进”可知,工人管理、操控、指挥这些机械,如果没有工人,这些机械就是一堆 没有灵魂也没有价值的废铁。所以工人的管理和操作是“机械的诗”生成的条件。
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高考语文总复习
解读真题明考向 考情概览 真题体验 命题解析
真题体验
[考题一] [2023·全国甲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5分)
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 巴金
为了去看一个朋友,我做了一次新宁铁路上的旅客。三个朋友伴着我从会城到公 益,我们在火车里大概坐了三个钟头。时间很长,天气很热,但是我并不觉得寂寞。
远远地看见一大片浓绿,我知道橘子林已经在望了,然而我们却忽然停了下来,不 是我要停下来,而是她要停下来,眼前的一个故事把她吸引住了。
是在一堆破烂茅屋的前面,两个赶大车的人在给一匹马修理蹄子。 我认识他们,只是认识他们是属于这一种职业的人,而且他们还都是北方人,都是 我的乡亲。他们时常叫我感到那样子的可亲近,可信任。他们把内地的货物运到边疆 上出口,又把外边的货物运到内地,他们给抗战尽了不少的力量……他们两个正在忙 着,他们一心一意地“对付”那匹马。你看,那匹马老老实实地站着,不必拴,也不必笼,它 的一对富有感情的眼睛几乎闭起来了。不但如此,我想这个好牲口,它一定心里在想:
[能力指向]本题考查考生对细节描写和文章主旨的关联性理解。 [思路点拨]首先分析“机械的诗”与工人之间的关联。结合文本第7段“看着这些站 在机械旁边的工人的昂头自如的神情,我不禁从心底生出了感动”,第8段“在这样的 背景里显出了管理机械的工人的雄姿”以及第12段“他们心里的感觉,如果有人能够 真实地写出来,一定是一首好诗”可知,工人劳作时昂首自如,内心也充满诗意,同 时,机械让工人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展现出更为勃发的雄姿,所以二者是相互映衬的 关系。其次结合文本第5段“有些工人在抬铁链,有几个工人在管机械”以及第6段“在 每一副机械的旁边至少站得有一个穿香云纱衫裤的工人。他们管理机械,指挥轮船 向前进”可知,工人管理、操控、指挥这些机械,如果没有工人,这些机械就是一堆 没有灵魂也没有价值的废铁。所以工人的管理和操作是“机械的诗”生成的条件。
高中语文高考总复习:高考散文阅读方法指导 (共31张PPT)

形(表、实)
事件(具体表现) 景物(有何特点)
写 了 什 么
复现情境 体悟情感
怎 样 写 的
神(里、虚)
理(明了什么理) 志(言了什么志)
C.抒发了什么 情感
为 什 么 写
两个问题 1、怎样读懂一篇散文?
2、怎样准确规范答题?
一、怎样读?怎样才算读懂了?
1、散文考查的要求:理来自(句子含意),概括分析(筛选、归纳、概括、分 析),鉴赏评价(品味、赏析、评价),探究(个性阅 读)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 积累与语感 直觉与灵感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实证与推理 批判与发现
内
整合与语理
涵
交流与语境
联想与想象
审美鉴赏与创造 体验与感悟 欣赏与评价 表现与创新
文化传承与理解
意识与态度
选择与继承 包容与借鉴
关注与参与
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结构
语言建构 与运用
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2、写人散文归结点:
-16-
对这个人的形象的刻画,对这人的情感态度,甚至深 入到对人生的思考,对社会的思考。 如《痛哭和珍》, 写出了刘和珍的勇气、毅力、乐观热情,同时也表达了对 当时中国老百姓的愚蠢、可怜、残忍和充满奴性的批判, 揭示出时局的险恶,反动派的凶残。
3、状物散文归结点:
托物言志。寄托了作者的情感与志向。 如《灯火的温 情》,表达了作者的思考:在人生中,就算身处逆境,但 是还是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更重要的是要你在逆境中能在 心中点一盏温情的灯,保持自我,不失人格,不失风骨。
第三类:议论性散文(文化、哲思) -11议论性散文又叫哲理散文。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 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 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主旨在 物(事)与理相通处。哲理性散文带有人生感悟性质,这 类作品往往从一点入手,入题较小,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 尤为重要,表现上点到为止,不过于直白,留咀嚼回味的 空间,水到渠成地引发出对人生对生活的慨叹感喟,写出 人人心中有笔下无的个体感受。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 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 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指导课件(共40张PPT).ppt

线条之美 梁衡
①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 装着一种很名贵的牡丹油。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 这个瓶子惊呆了。它的设计非常简洁,并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 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如果把瓶盖去掉,就剩下左右两 条对称的弧线。但这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 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我神魂颠倒,在手 中把玩、摩挲不停。工作时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5、语句语段作用分析题
2020年新高考I《建水记》 8. 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8. ①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②写 饮食,就是写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 水古城的城市品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6.人物形象、形象特征归纳,人物作用分析
2019年高考天津卷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五年真题》18 1.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 影响?(6分)(全国卷) 1.形象:老祖母是一位勤劳、坚忍、慈爱、敬畏自然的传统牧民形象; 影响:老祖母传授给萨丽娃养羊的技能,给萨丽娃的心灵打上草原文化 的烙印,召唤她回归草原;老祖母的优秀品质对萨丽娃影响深远,传统 美德得以传承。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2、理解词语、概念的含义
2017年全国II卷高考题 林徽因《窗子以外》 5.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 5.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 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 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再如舞蹈,一个舞 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的曼 妙组合,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 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舞姿。这永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 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 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 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 色线条。
①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 装着一种很名贵的牡丹油。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 这个瓶子惊呆了。它的设计非常简洁,并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 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如果把瓶盖去掉,就剩下左右两 条对称的弧线。但这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 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我神魂颠倒,在手 中把玩、摩挲不停。工作时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5、语句语段作用分析题
2020年新高考I《建水记》 8. 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8. ①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②写 饮食,就是写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 水古城的城市品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6.人物形象、形象特征归纳,人物作用分析
2019年高考天津卷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五年真题》18 1.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 影响?(6分)(全国卷) 1.形象:老祖母是一位勤劳、坚忍、慈爱、敬畏自然的传统牧民形象; 影响:老祖母传授给萨丽娃养羊的技能,给萨丽娃的心灵打上草原文化 的烙印,召唤她回归草原;老祖母的优秀品质对萨丽娃影响深远,传统 美德得以传承。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2、理解词语、概念的含义
2017年全国II卷高考题 林徽因《窗子以外》 5.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 5.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 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 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再如舞蹈,一个舞 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的曼 妙组合,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 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舞姿。这永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 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 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 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 色线条。
高中散文阅读方法指导ppt

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 或句子叫“文眼”。“文眼”是窥看主题 思想的窗口、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掌握 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清代学者刘 熙载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 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者必顾之, 在篇末则前者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 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也就 是说,文眼是文章的精神凝聚点,能点出 文眼,就是读懂文章的一个标志。点出文
散文阅读
信息挑选、 整合的方法训练
训练目标:
学习挑选、整合、表述信息的技能
规范答题方法一
应忠实于原文,忌就题 答题,主观臆断。
规范答题方法二三
应分点列写,忌杂乱无章,东扯西拉; 应看分答题,忌一答了事,不问分值。
规范答题方法四
应善作提炼,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规范答题方法五
应有“点睛”之词, 忌群龙无首,一盘散沙 。
⑵还要注意文段中多次出现的词语、意义相近的词语, 这些词语是内容要点、中心意思的外在表现,不可忽 视。
⑶表述时,要注意保持角度一致,概括的层次要恰当, 结构要大体一致,内容要涵盖得全面正确,概念要限 制准确,表述要精练确切。
1、文眼往往有极强的概括力。找出文中的总结句,就容易 点出文眼了。如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 “特别地来得清,来
得静,来得悲凉。”这“清”“静”“悲凉”,便是故都北平 的秋在作家意念上的总投影,它构成了文章的基调和底色。这 种“清、静、悲凉”正是故都秋的特色,是作者着力表现的东 西。一片飘零的槐叶能打动情义,几声秋虫的哀鸣更足以牵动 心魄,这种深远的忧思和孤独者的冷落之感,正是郁达夫当时 的心境。由于在客观事物的描画中融入了作家的情绪,自然要 觉得落寞和悲凉,和故都北平一样,作者的感情也蒙上了一层 淡淡的秋意。郁达夫用他的情感绘出了一幅细腻深沉的主观意 境图,它构成了文章的骨架。读者可在对秋色、秋味、秋的意 境和秋的姿态的体味中,感受作品美的力量,“一切景语皆情 语。”正如郁达夫自己所说,在散文中“总要把热情渗入,不 能不到达忘情忘我的地步。他笔下的自然景物——秋味、秋色、 秋的意境和姿态就成为“皆着我之色彩”(王国维语),笼上 了一层深远的担忧和冷落之情。这就是以情驭景,以情显景的 写景抒情。
高考复习文学作品阅读:散文阅读指导PPT[优秀课件资料]
![高考复习文学作品阅读:散文阅读指导PPT[优秀课件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abf8ebe89eb172dec63b70a.png)
七十年后,我第一次跑到湘西山地,寻到沅水的上游,寻找爷爷 一生都离不开的故水故土。
正值冬季,湘西竟还处处葱笼青翠,与北方都市的昏灰底色成 鲜明对比。山还是那座山,湾依旧是那道湾,但桥已不是那座桥, 房也不是那幢房,人是新人物,事是新故事了.凤凰城里风味独特 的吊脚楼,也被速生的凤头砖瓦楼渐渐替代,这片土地已悄悄 变了模样。
18.(4分)D、E 19.(4分)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以及古代文明的美,为民族唤 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
20.(6分)因为值得回忆的人事,往往是与河流密切相关的,浸 润着深沉情感的鲜活、流动、有生命的,令人感动、催人泪 下的。
21.(4分)二十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或生活在沅水上), 二十岁以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或沅水)的记忆里。
在水边长大、水边懂事,爷爷的第一所学校就是这条沅水。他
在自传中说:“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 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我的 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 关系。
水给爷爷三样东西:
水给了他想象力和自己的思索方式。爷爷认识字,是从私塾小 学校开始,而他认识课本上无从写出的丰富人生,却是在校园外,在 老街店铺、桥头渡口、水上人家……没有谁来教他,他用眼睛、 耳朵和机敏的鼻子接受水边的光色、声音和气味给予一颗小小
2007年福建:文中说“如果一切还能 重新捡拾起来……一辈子不忘回家的路”,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07年辽宁:第四、五自然段,作者 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说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散文
复习要点:着重品位文章的情趣和理趣,揣 摩含义深刻的词、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 的观点态度。
考察题型 某个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如何理解某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义。为什么 说……
正值冬季,湘西竟还处处葱笼青翠,与北方都市的昏灰底色成 鲜明对比。山还是那座山,湾依旧是那道湾,但桥已不是那座桥, 房也不是那幢房,人是新人物,事是新故事了.凤凰城里风味独特 的吊脚楼,也被速生的凤头砖瓦楼渐渐替代,这片土地已悄悄 变了模样。
18.(4分)D、E 19.(4分)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以及古代文明的美,为民族唤 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
20.(6分)因为值得回忆的人事,往往是与河流密切相关的,浸 润着深沉情感的鲜活、流动、有生命的,令人感动、催人泪 下的。
21.(4分)二十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或生活在沅水上), 二十岁以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或沅水)的记忆里。
在水边长大、水边懂事,爷爷的第一所学校就是这条沅水。他
在自传中说:“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 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我的 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 关系。
水给爷爷三样东西:
水给了他想象力和自己的思索方式。爷爷认识字,是从私塾小 学校开始,而他认识课本上无从写出的丰富人生,却是在校园外,在 老街店铺、桥头渡口、水上人家……没有谁来教他,他用眼睛、 耳朵和机敏的鼻子接受水边的光色、声音和气味给予一颗小小
2007年福建:文中说“如果一切还能 重新捡拾起来……一辈子不忘回家的路”,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07年辽宁:第四、五自然段,作者 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说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散文
复习要点:着重品位文章的情趣和理趣,揣 摩含义深刻的词、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 的观点态度。
考察题型 某个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如何理解某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义。为什么 说……
2024届高考复习散文阅读深度解读(96张PPT)

(三)一线串珠:散文物象与结构
3.物象与结构手法 ① 物象安排在文章开头、结尾:起首尾呼应作用。 ② 物象安排在文章中间:起过渡、铺垫、伏笔、照应、悬念等作用。 ③ 物象是文中着墨较多的内容:在文章详略安排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分析物象意蕴
分析物象意蕴
知识方法 1.题干关键词 特点、特征、品质、品格、精神;含意、内涵、涵义、意蕴、象征意义等。 2.解题思路 物象的意蕴丰富,有实指义、指代义、双关义、象征义等,需要结合散文
散文类型——物象
(二)神与物游:散文物象与主题、手法
散文是一种主体性很强的文体,重在书写主体感受和情思。情缘物 起,寓意于物。虽然文章重在抒发某种情感或阐述某种思考,但引发这 种情感或思考的,却是具体事物。散文中的物象是下文的情感或思考的 触发点。情景交融、托物言志、以小见大等手法,是连接散文物象与主 题的关键手法。我们可以结合散文物象、手法,来理解物象是如何表现 主题的。
1.情景交融
② 因情写景,借景抒情。作者带着某种情感去观察景物,随着情感变化,似 乎看到的景物也产生了不同。即以情感为轴心选择与之契合度较高的景物进行描 写。将自己的情感赋予景物,使“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
关联教材:郁达夫《故都的秋》中,所写北平之秋景物众多。作者选取了具 有悲凉之感的景物组合,如槐树的落蕊、秋蝉衰弱的残声、微凉的秋雨等,来表 现对故都的思念与眷恋,皆因它们与自己内心的孤独、苦闷之情相契合。
根河是鄂温克人【注】的母亲河。 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 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冽,水晶一般 透明。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在一 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 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 传统的鄂温克人跟森林河流贴得最近。他们与驯鹿为伴,生活起居、狩猎劳动,都离 不开看上去“四不像”的驯鹿。眼下,这些温顺的大鹿在全世界已所剩不多,鄂温克人 结束了最后的狩猎,放下了猎枪。他们离开森林,进入城市或远走他乡,但敖鲁古雅部 落受人尊重的长辈、九十四岁的玛丽亚·索一步也不想离开她的驯鹿。
高考散文专题阅读指导:如何品味散文的表达技巧课件

• 从一粒稻米身上,我听到一条江的流声,听到雪山在冬眠,又听到阳光在催它上 路,听到云在飘,风在吹,雨水和泥土在窃窃私语。由此我知道,世间万事,人心的 重量,全都可以用一颗麦子或是一粒稻米来称量。我知道,食粮不但进入血肉,也成 了我们的灵魂。
• (1)文章第一自然段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
• 答案
• ①以人们日常见面最常用的问候语开篇,亲切自然。
• “猪娃子耶,回来哟!”
• 像是招魂,又像在呼喊着食粮。
• 大机器时代,人与食物,生命与他的源头被切断。来到人们面前的,只剩大米、 面粉和肉食。甚至连这些都不是,只是米饭、面包和精美的菜肴,或者干脆就是一 XXX袋装的食品。一头接一头的猪或牛,被倒挂在流水线上,就那么嗞的一下,顷 刻被一分为二,分别流向两边的生产线,被切割被包装,成为食品流向市场。轰鸣 的机器对食物对生命不再怀有敬意,只有喧腾与暴力,再加上冷血与不可一世的狂 妄。机器颠覆了食粮,也在颠覆吃粮的人和吃本身。吃饭成了工作,成了闲暇,成 了友谊,成了角力场,成了我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地。
• 2.趋势分析 • 课标全国卷一直在考查小说阅读,散文与小说“轮流坐庄”的可能性很大。其 命题特点有: • (1)材料全部是中国现当代散文。 • (2)考查的能力主要是分析概括能力、鉴赏评价能力。 • (3)选文重视文质兼美。题型、题量和分值应和小说一致。
二、考点探究 品味散文的表达技能
• 1.散文的表达技能:从广义上说,是指作品运用的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从 狭义上说,是指灵活运用一般写作原则、规律、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 艺术手法。 • 2.表现手法:这个概念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狭义的:只指象征、托物言志、衬托、对照、抑扬、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等手 法; • 广义的:包括修辞手法。高考卷一般使用的是狭义的概念。如需要,可按先 “狭”后“广”的步骤思考,即先考虑狭义的手法,再考虑修辞手法。
• (1)文章第一自然段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
• 答案
• ①以人们日常见面最常用的问候语开篇,亲切自然。
• “猪娃子耶,回来哟!”
• 像是招魂,又像在呼喊着食粮。
• 大机器时代,人与食物,生命与他的源头被切断。来到人们面前的,只剩大米、 面粉和肉食。甚至连这些都不是,只是米饭、面包和精美的菜肴,或者干脆就是一 XXX袋装的食品。一头接一头的猪或牛,被倒挂在流水线上,就那么嗞的一下,顷 刻被一分为二,分别流向两边的生产线,被切割被包装,成为食品流向市场。轰鸣 的机器对食物对生命不再怀有敬意,只有喧腾与暴力,再加上冷血与不可一世的狂 妄。机器颠覆了食粮,也在颠覆吃粮的人和吃本身。吃饭成了工作,成了闲暇,成 了友谊,成了角力场,成了我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地。
• 2.趋势分析 • 课标全国卷一直在考查小说阅读,散文与小说“轮流坐庄”的可能性很大。其 命题特点有: • (1)材料全部是中国现当代散文。 • (2)考查的能力主要是分析概括能力、鉴赏评价能力。 • (3)选文重视文质兼美。题型、题量和分值应和小说一致。
二、考点探究 品味散文的表达技能
• 1.散文的表达技能:从广义上说,是指作品运用的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从 狭义上说,是指灵活运用一般写作原则、规律、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 艺术手法。 • 2.表现手法:这个概念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狭义的:只指象征、托物言志、衬托、对照、抑扬、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等手 法; • 广义的:包括修辞手法。高考卷一般使用的是狭义的概念。如需要,可按先 “狭”后“广”的步骤思考,即先考虑狭义的手法,再考虑修辞手法。
高考复习之散文阅读ppt课件

25
[2015山东卷Z132 例2]
简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案】(1)承接上文“如花似锦的猜想”,引起下文对四堡雕 版的介绍。 (2)写建安雕版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富有民间气质的审美品格,表 达作者对它的喜爱和敬意,为介绍四堡雕版提供历史和文化背景。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 【应考思路】首先,要分析相关段落的内容与文章主体内容的关系。 其次,要从相关段落所在的位置出发,分析其结构上的作用。
11
[2013·上海卷]例2
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画线句子。(4分)
【参考答案】“飞溅”一词化静为动,表现 了银河耀眼夺目、闪烁生辉的美感。
12
[ 例 3]
文中一会儿说草木生命“顽强”,一会儿又说草木“脆弱和
不堪”“卑微和无语”,这样写是否矛盾?请你联系全文谈
谈你对此的理解。
【参考答案】不矛盾。(1)“脆弱和不堪”“卑微和无语”的确 是草木的普遍生存状态,这是草木与生俱来的生命特质。(2) 但是,就是这样卑微和脆弱的草木,却又是顽强的。一方面, 草木即使身处绝境也依然坚韧生存;一方面,草木生命哪怕 结束后还能够在合适的条件下获得重生。(3)所以,无论脆弱 或顽强,都是草木的本色,而作者认为人的生存状态与草木 一样,草木生命就是人生百态的缩影,表达的是作者对草木 的尊重和对生命的严肃思考。
9
10
[[2015·广东卷Z127]例1]
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画线句子。(4分)
【参考答案】 “凝固”一词生动形象的写出乡下人想抱小狗而小狗 跑掉的的尴尬之态,反映出老人的心理;“迟迟疑疑”一词写出小 狗和乡下人保持提防的心理,两个词语写出了乡下人和城里的小狗 之间的隔阂。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赏析词语的含义的题目,注意词语在文章中表 达的“人物”的心理特征,以及背后的深意。
[2015山东卷Z132 例2]
简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案】(1)承接上文“如花似锦的猜想”,引起下文对四堡雕 版的介绍。 (2)写建安雕版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富有民间气质的审美品格,表 达作者对它的喜爱和敬意,为介绍四堡雕版提供历史和文化背景。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 【应考思路】首先,要分析相关段落的内容与文章主体内容的关系。 其次,要从相关段落所在的位置出发,分析其结构上的作用。
11
[2013·上海卷]例2
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画线句子。(4分)
【参考答案】“飞溅”一词化静为动,表现 了银河耀眼夺目、闪烁生辉的美感。
12
[ 例 3]
文中一会儿说草木生命“顽强”,一会儿又说草木“脆弱和
不堪”“卑微和无语”,这样写是否矛盾?请你联系全文谈
谈你对此的理解。
【参考答案】不矛盾。(1)“脆弱和不堪”“卑微和无语”的确 是草木的普遍生存状态,这是草木与生俱来的生命特质。(2) 但是,就是这样卑微和脆弱的草木,却又是顽强的。一方面, 草木即使身处绝境也依然坚韧生存;一方面,草木生命哪怕 结束后还能够在合适的条件下获得重生。(3)所以,无论脆弱 或顽强,都是草木的本色,而作者认为人的生存状态与草木 一样,草木生命就是人生百态的缩影,表达的是作者对草木 的尊重和对生命的严肃思考。
9
10
[[2015·广东卷Z127]例1]
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画线句子。(4分)
【参考答案】 “凝固”一词生动形象的写出乡下人想抱小狗而小狗 跑掉的的尴尬之态,反映出老人的心理;“迟迟疑疑”一词写出小 狗和乡下人保持提防的心理,两个词语写出了乡下人和城里的小狗 之间的隔阂。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赏析词语的含义的题目,注意词语在文章中表 达的“人物”的心理特征,以及背后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