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质量检测

合集下载

空气质量检测常识

空气质量检测常识

空气质量检测常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空气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为空气质量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特别是在如今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关注和检测空气质量变得格外重要。

本文将着重讲解空气质量检测常识,帮助人们更为了解和掌握空气质量检测相关内容。

一、什么是空气质量检测?空气质量检测即对环境中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不同指标进行监测,从而了解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和种类,以判断环境空气的质量状况。

空气质量检测的目的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态环境,同时为政府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空气质量检测包括哪些指标?常见的空气质量指标包括:1、细颗粒物(PM2.5、PM10):可入肺的微小颗粒物质,是导致大气污染和健康问题的主要空气污染物。

2、二氧化硫(SO2):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燃烧和工业过程中的硫化物,可以造成眼鼻咽喉等呼吸道问题,并影响环境质量。

3、氮氧化物(NOx):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工业和燃烧等过程中,可以形成光化学烟雾,加剧臭氧污染,使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

4、臭氧(O3):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和汽车尾气等,大量臭氧可以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三、如何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两种。

1、主动型监测设备:包括自动化气相色谱仪,质谱仪,无线版监测设备等。

主动型监测设备具有实时监测、高灵敏度、自动采样等优点,能够自动记录监测数据,可对大面积的环境空气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

2、被动型监测设备:常用的被动型监测设备有暴雨采样、植物监测等。

被动型监测设备具有成本低、供样简单等优点,可大范围监测环境空气质量。

四、空气质量检测的意义何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意义不仅在于实时掌握环境空气的污染现状,更重要的是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空气质量指标的监测,可以掌握环境空气污染类型和来源,为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提供数据科学支持。

同时还可以加强文明城市建设、畅通公民环保举报渠道等,推动环境保护的长期发展。

空气质量检测标准值是多少

空气质量检测标准值是多少

空气质量检测标准值是多少空气质量是指大气中各种污染物浓度和气象要素的状态,是衡量大气环境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

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对空气质量进行检测和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空气质量检测的标准值是多少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国家对于空气质量的相关标准。

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规定了空气质量的各项指标和相关标准值。

根据这一标准,空气质量主要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氮氧化物等多个指标。

具体的标准值如下:1. 颗粒物(PM10),日均值不超过150μg/m³,年均值不超过50μg/m³。

2. 二氧化硫(SO2),日均值不超过150μg/m³,小时均值不超过500μg/m³。

3. 一氧化碳(CO),日均值不超过4mg/m³,小时均值不超过30mg/m³。

4. 臭氧(O3),日最大8小时均值不超过160μg/m³。

5. 氮氧化物(NO2),日均值不超过200μg/m³,小时均值不超过400μg/m³。

以上是《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的主要空气质量指标和标准值。

这些标准值的设定是为了保护人们的健康,确保空气质量达到一定的安全水平。

当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超过这些标准值时,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引发各种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

除了国家标准外,各个城市也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和管理,并制定相应的地方标准。

例如,北京市对空气质量的监测标准要求更加严格,因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人口密集,工业发达,车辆尾气排放等因素导致空气质量受到较大影响。

因此,北京市对空气质量的标准值可能会比国家标准更为严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空气质量的监测结果。

例如,通过电视、互联网、手机App等渠道可以获取到空气质量指数(AQI)的实时数据,了解空气质量的情况。

室内环保检测标准

室内环保检测标准

室内环保检测标准室内环境质量对人们的健康和舒适感有着重要影响。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对室内环境的监测和评估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下面是一些关于室内环保检测标准的参考内容。

1.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标准:- 《GB/T 18883-200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是中国国家标准,其中规定了室内空气中可测量的污染物物质、测量方法和限值。

- 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的《室内空气质量指南》提供了详细的监测指南和标准。

例如,对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建议限值为350微克/立方米。

-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室内空气质量指南》也提供了室内空气质量评估的参考指标。

2. 室内噪音检测标准:- 《GB/T 19888-2005 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是中国的标准,其中规定了不同类型的室内空间中噪音的最高限值。

- 欧洲标准化组织(CEN)的标准EN 15251:2007提供了对住宅建筑、办公空间和学校的室内噪音的评估方法和指导。

3. 室内光照度检测标准:- 中国国家标准《GB 50034-2013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规定了不同类型的室内空间所需的最低光照度要求。

- 国际照明委员会(CIE)的标准提供了室内照明设计和评估中的光照度和照明质量的相关指导。

4. 室内温湿度检测标准:- 《GB/T 16788-2008 室内环境参数测量方法》是中国的标准,规定了测量室内温度、湿度和其他参数的方法和要求。

- 美国建筑与城市发展部(HUD)的《静态和动态湿度和温度的最佳范围指南》提供了关于室内温湿度的建议范围和标准。

除了以上的室内环保检测标准之外,还有一些特定的室内环保指标和标准:- 有害物质释放标准:包括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甲醛、苯、甲苯等有害物质的释放标准,以保护人们免受有害物质的危害。

- 粉尘和颗粒物标准:指导室内颗粒物的控制,以确保室内空气的清洁度。

- 辐射标准:针对电磁辐射、紫外线辐射等室内辐射源的评估指标,以减少辐射对人体的潜在危害。

空气质量检测方法

空气质量检测方法

空气质量检测方法
空气质量检测方法有以下几种:
1. 颗粒物测量:使用颗粒物计数器或颗粒物浓度仪器,测量空气中的PM
2.5、PM10等微小颗粒物的浓度。

2. 气体成分测量:使用气体传感器或气体分析仪器,测量空气中各种污染气体的浓度,如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等。

3. 活性生物监测:使用生物指示器或生物监测系统,通过测量生物体对污染物的反应来确定空气质量,如苔藓植物、细菌、动物等。

4. 光学仪器测量:使用激光光学技术或光学吸收法,测量空气中的颗粒物、气体浓度及其物理性质。

5. 采样测定法:利用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然后将样品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如气相色谱法、质谱法等。

6. 空气质量指数(AQI)评估:根据不同污染物的浓度和危害程度,计算出一个综合的空气质量指数,用于评估空气质量水平。

以上是常见的空气质量检测方法,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目的。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空气质量监测。

室内空气检测的方法

室内空气检测的方法

室内空气检测的方法1.空气质量检测仪器:空气质量检测仪器是最常见和常用的室内空气检测方法之一、这些仪器通过监测室内空气中的温度、湿度、PM2.5、甲醛、TVOC(总挥发性有机物)等指标,可以直观地了解室内空气质量的状况。

常见的空气质量检测仪器有空气质量检测器、甲醛检测仪、VOC检测仪等。

2.室内空气采样分析:室内空气采样分析是一种较为精确的室内空气检测方法。

通过采集室内空气样本,然后送至专业实验室进行分析,可以检测到更多的污染物,如氨气、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苯、臭氧等。

采样分析还可以了解不同房间、不同时间段的空气质量差异,为改善室内空气提供科学依据。

3.人工感官检测:人工感官检测是一种直观、简便的室内空气检测方法。

通过人的感官(嗅觉、视觉等)来评估室内空气的质量。

例如,人们可以通过嗅闻来检测是否存在甲醛等刺激性气体,或者观察空气中的灰尘、异味等。

人工感官检测方法简单易行,但受主管感觉者主观因素和人体感受能力的限制,结果可能不够准确。

4.植物检测法:植物检测法是利用植物对环境的敏感性来评估室内空气质量。

一些室内植物对一氧化碳、苯、二甲苯等有毒气体具有吸附和净化作用。

通过种植这些具有净化作用的室内植物,并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和叶片颜色变化,可以初步判断室内空气的污染程度。

在使用以上方法进行室内空气检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制定检测计划:根据检测目的、需求和环境条件制定相应的检测计划,包括检测时间、检测位置、检测参数等。

2.选择专业机构:选择具备相关资质和设备的专业机构进行室内空气检测,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和可靠性。

3.多参数联合监测:室内空气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在进行检测时,应综合考虑多个指标,如温度、湿度、颗粒物浓度、化学污染物等。

4.定期维护检测仪器:检测仪器需要定期校准和维护,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室内空气检测是了解和改善室内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和科学准确的检测手段,可以更好地评估室内空气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检测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空气质量检测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空气质量检测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随着工业发展和交通增长,空气质量已成为重要的环境指标之一。

为了保护公众的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对空气质量进行检测和评估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空气质量检测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以帮助读者了解空气质量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操作流程1. 确定监测点位在进行空气质量检测前,需要先确定监测点位。

监测点位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可以反映出该区域的空气质量情况。

一般来说,城市中心、工业园区、交通枢纽等地区是选择监测点位的重点考虑区域。

2. 安装监测设备在监测点位确定后,需要安装相应的空气质量监测设备。

这些设备包括空气质量监测站、传感器、采样器等。

安装时需要注意设备的准确位置和正确使用方法。

3. 收集样品监测设备工作后,可以进行样品收集。

样品可以是空气中的颗粒物、气体或化学物质。

收集方法包括自动采样和手动采样两种,根据监测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4. 分析样品收集到的样品需要进行分析,以得到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等数据。

分析方法包括化学分析、光学分析、质谱分析等,根据监测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5. 数据处理与报告分析完样品后,将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整理。

根据不同的监测要求,可以生成报告、图表或其他形式的数据展示,以便进行空气质量评估和监测结果的发布。

二、评分标准评分标准是对空气质量进行等级分类的依据,通常由政府或环境保护机构制定并发布。

以下是一般常见的评分标准,具体标准可能因地区和国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1. 美国环境保护署空气质量指数(AQI)AQI将空气质量分为六个等级:优(0-50)、良(51-100)、轻度污染(101-150)、中度污染(151-200)、重度污染(201-300)和严重污染(301及以上)。

不同等级对应的空气质量状况不同,且对公众健康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2. 中国国家标准中国国家标准将空气质量分为六个等级:优(0-50)、良(51-100)、轻度污染(101-150)、中度污染(151-200)、重度污染(201-300)和严重污染(301及以上)。

室内空气七项检测标准

室内空气七项检测标准

室内空气七项检测标准现代社会人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室内度过,因此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室内空气的质量达标,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测。

以下是室内空气七项检测标准:一、颗粒物浓度检测:颗粒物是指空气中的悬浮颗粒,如尘埃、灰尘等。

颗粒物浓度过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需要检测颗粒物的浓度,确保在合理范围内。

二、甲醛浓度检测:甲醛是一种有害气体,长期接触会引起头痛、咽喉不适、过敏等问题。

检测甲醛浓度是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TVOC浓度检测:TVOC是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缩写,室内装修、家具等会释放TVOC,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检测TVOC浓度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四、二氧化碳浓度检测:二氧化碳是人体代谢产物,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导致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

检测二氧化碳浓度可以评估空气流通情况和通风效果。

五、氡浓度检测:氡是一种放射性气体,长期接触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检测氡浓度是室内空气检测的重要内容之一。

六、气味检测:气味是室内空气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异味可能来自装修材料、家具、化学品等。

检测气味可以评估室内环境的舒适度。

七、温湿度检测:室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对人体健康和舒适度有重要影响。

检测温湿度可以帮助调节室内环境,确保人们的舒适度和健康。

综上所述,室内空气质量的检测标准涵盖了颗粒物、甲醛、TVOC、二氧化碳、氡、气味、温湿度等七项指标。

定期对室内空气进行检测,保证室内空气的质量符合标准,是保障人们健康的重要举措。

通过科学的检测手段,及时发现并解决室内空气质量问题,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

空气质量监测方法标准

空气质量监测方法标准

空气质量监测方法标准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空气质量监测成为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

为了确保环境空气质量的稳定和改善,制定一套系统、科学、可操作的空气质量监测方法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监测方法、监测指标、监测设备和监测站点选择几个方面,论述空气质量监测方法标准的制定。

一、监测方法1.1 室外监测方法室外空气质量监测方法旨在测量周围环境中的污染物含量。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采集空气样本,使用气相色谱仪、质谱仪等仪器进行分析。

此外,还可以利用自动空气采样器进行长时间的连续监测。

这些方法可以检测的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

1.2 室内监测方法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方法与室外监测方法相似,但更加注重室内环境中的污染源。

通常,室内监测可以通过检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甲醛、苯等有害物质的浓度来评估室内空气质量。

测量方法包括针对不同物质的气体检测仪器、采样器等。

二、监测指标2.1 常规污染物监测指标常规污染物是指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直接危害的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

常规污染物的监测指标应该参考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规范,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2 新型污染物监测指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境污染形势的变化,新型污染物的监测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例如,挥发性有机物、PM2.5等污染物的监测指标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新的环境保护需求。

三、监测设备3.1 自动监测设备自动监测设备可以实现长时间、连续性监测,较大程度地减少人工干预的误差。

这些设备通常包括气体分析仪、粒子计数器、采样器等。

对于关键参数如温度、湿度等,应选用高精度的传感器进行监测。

3.2 手持式监测仪器手持式监测仪器通常用于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特点是携带方便、操作简单。

这类设备包括PM2.5检测仪、甲醛检测仪、TVOC检测仪等。

在选择手持式监测仪器时,应注意其准确性和灵敏度。

四、监测站点选择4.1 区域监测站点选择区域监测站点应选取环境空气质量受污染源影响的主要区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质量检测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空气质量检测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空气,质量检测,空气,质量检测,监测,方法,空气质量,自动,,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教育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空气质量检测一、监测方法1.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1)监测项目pm10、so2、no2、no、o3、co、湿度、温度、风向、风俗等。

有的还配有挥发性有机物自动监测仪、降水自动采样器或监测仪。

(2)监测技术路线传统的光学方法:指那些用的较早较成熟的光学方法,即so2用紫外荧光法、nox(no2、no)用化学发光法、co用非分散红外吸收法(nDIR)/o3用紫外吸收法等,我国大多数城市采用了这种方法。

DoAs系统方法:即长光程差分光谱法,在大约100~1000nm距离范围内测定在一条线上污染物的浓度。

光谱扫描范围180~600nm,用计算机对在这个范围内有特征吸收的污染物进行定量,并对干扰物的干扰进行校正,可同时测定多种成分:so2、no2、no、o3、nh3、苯、甲苯、二甲苯、甲醛等。

pm10:多用β射线吸收法或石英振荡天平法进行自动监测。

要进行城市空气质量的预测、预报就必须建立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根据气象条件变化趋势,对城市空气污染物浓度进行预报。

2.车载式的遥感监测在监测车上装有激光光谱检测仪或多光谱检测仪,可对该点几公里至数十公里范围内空气中颗粒物、so2、no2、o3等作水平方向和垂直高度的监测,可获得污染物三维空间上的分布状况及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也可以将遥感遥测仪器安装在以固定的监测点位上完成同样的任务。

二、布点与采样1.监测网络设计的一般原则(1)在监测范围内,必须能提供足够的、有代表性的环境质量信息。

代表性指能代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环境污染水平、规律及变化趋势,污染物的污染特征及分布规律:足够的信息指获得的数据在空间分布上重复性和代表性最好。

(2)监测网络应考虑获得信息的完整性所设计的监测网络不仅应该掌握污染水平,还应该能掌握监测范围内的污染源状况、区域环境污染特征以及影响环境质量的自然环境的背景信息,不仅可以获得污染的共性信息,还能获得范围内典型污染的个性信息,便于对污染水平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3)以社会经济和技术水平为基础,根据监测目的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监测任务由于受人力、财力、物力和监测技术等方面条件的限制,应根据需要和可能,运用系统理论知识的观点和方法,寻求优化的、可操作性强的监测方案。

(4)影响监测点位的其他因素在决定监测点位时,还必须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考虑其他一些具体的问题,比如:监测地点有无易获得的电源,是否会因为设置测点而损坏文物古迹,交通是否便利,监测点位的微气候环境是否干扰采样等等。

2.网络点位设计的基本方法在进行监测网点位的布设时,首先应考虑所设监测点位的代表性。

根据网络范围内多年的污染状况及发展趋势,工业、能源开发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人口分布、地形和气象条件的影响等因素,并与代表性相结合,以能客观反映大气污染对人群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为原则,根据监测任务的目的,综合考虑监测的布点问题。

另外,在布点设计中,确定监测点数量与系统资金投入有直接关系。

因此,需对监测点位进行合理优化。

在中小城市进行空气质量监测时,采用功能区分点法布设三或四个测点是最为简单的方法。

因为可以选用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等概念进行布点。

但对于大多数监测的环境要素来讲,按功能区的划分实际上很困难。

而且,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或功能区的变化等,功能区代表点的选择,城市间功能区的统一性和可比性均难保证,这些问题始终存在异议。

更为客观、合理和科学的监测网络设计方法主要有:统计学的方法,模拟技术的方法,经验和统计模型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技术方法。

3.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的基本要求环境监测网络及其任务不同,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的布点要求、点位数量等也不相同。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污染物的含量水平及特征,并根据污染源的分布及其特征、气象条件和地理地貌特征等因素,分析评价污染物的现状及其变化规律。

以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的布设为例简述。

(1)监测点位布设的一般原则监测点的布设应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应能客观反映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空气污染水平和变化规律。

应考虑各监测点之间设置条件尽可能一致,使各个监测点取得的监测资料具有可比性。

为了大致反映城市各行政区空气污染水平及规律,在监测点位的布局上尽可能分布均匀。

同时,在布局上还应考虑能大致反映城市主要功能区和主要空气污染源的污染现状及变化趋势。

应结合城市规划考虑环境空气监测点位的布设,使确定的监测点位能兼顾城市未来发展的需要。

(2)监测点位数目的确定根据《环境检测技术规范》的要求,在确定环境空气监测点具体位置时,必须满足以下要求:a.监测点位置的确定应首先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采用间断性的监测,对本地区空气污染状况有粗略的概念后再选择设置监测点的位置。

监测点的位置一经确定,不宜轻易变动,以保证监测资料的连续性和可比性。

b.在监测点50m范围内不能有明显的污染源,不能靠近锅炉烟囱。

c.在监测点采样口周围270°捕集空间,环境空气流动不受任何影响。

如果采样管的边靠近建筑物,至少在采样口周围要有180°弧形范围的自由空间。

d.点式监测仪(每个监测项目对应一台监测仪)采样口周围,或长光程监测仪器(用查分吸收光谱分析多个监测项目)发射光源到监测光束接收端之间90%光程附近,不能有高大建筑物、树木或其他障碍物阻碍环境空气流畅。

从采样口或监测光束到附近最高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至少是该障碍物高出采样口或监测光束的两倍以上。

e.监测点周围建设情况相对稳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能有新的建筑工地出现。

f.监测点应建在能长期使用且不会改动的地方。

g.监测点应地处相对安全和防火措施有保障的地方。

监测点位附近无强大的电磁波干扰,周围容易获得稳定可靠的电源共给,电话线容易安装和检修。

h.为了方便进出监测点位进行维修,应有便于出入监测点位的车辆通道。

4.样品采集(1)气态污染物的采样方法a.直接采样法当空气中被测组分浓度较高或所用的分析方法灵敏度很高时可选用直接采取少量气体样品的采样法。

(1)注射器采样(2)塑料袋采样(3)固定容器法采样b.有动力采样法有动力采样法是用一个排气泵,将空气样品通过吸收瓶(管)中的吸收介质,是空气样品中的待测污染物浓缩在吸收介质中。

吸收介质通常是液体和多孔状的固体颗粒物,其目的不仅浓缩了待测污染物,提高了分析灵敏度,并有利于去除干扰物质和选择不同原理的分析方法。

(1)溶液吸收法(2)填充柱采样法(3)低温冷凝浓缩法c.被动式采样法被动式采样器是基于气体分子扩散或渗透原理采集空气中气态污染物的一种采样方法。

(2)颗粒物的采样空气中颗粒物质的采样方法主要有滤料法和自然沉降法,自然沉降法主要用于采集颗粒物粒径大于30μm的尘粒,滤料法根据粒子切割器和采样流苏等的不同,分别用于采集空气中不同粒径的颗粒物或利用等速跟踪排气流速的原理,采集烟尘和粉尘。

(3)两种状态共存的污染物的采样方法两种状态共存的污染物利用综合采样法采样三、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表示方法1.空气体积的换算(1)气体体积受气体温度和大气压力的影响,为了使采样体积和计算出的污染物浓度具有可比性,要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状态(0℃,101.325kpa)下的采样体积,根据气体状态方程式,换算公式如下:(2)若用真空瓶采样,应预先记录下瓶内剩余压力,然后,再根据剩余压力换算出标准状况下的采气体积。

用开管压力计测量剩余压力时,换算公式为:用闭管压力测量剩余压力时,换算公式为:2.气体污染物浓度的表示方法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是以单位体积内所含污染物的质量来表示,即毫克每立方米(mg/m3)和微克每立方米(μg/m3)。

在实际工作中,大家往往习惯于用体积分数表示气体污染物浓度,即pob或ppb,它表示1000000单位体积空气中含气体污染物的体积数。

两个单位可用以下公式互相换算:3.固体污染物浓度的表示方法对于存在颗粒物种的无机污染物,尤其是重金属元素,其浓度可用体积浓度,即毫克每立方米(mg/m3)和微克每立方米(μg/m3)表示。

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成分,还可以用单位质量颗粒物中所含某成分的质量数来表示,常用μg/g或ng/g。

四、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仪工作原理1.紫外荧光仪测定so2紫外光在光反应室中各点强度I的表达公式为:当so2浓度相对较低,激发光的光程较短,样品是空气,以上等式可化为:F=K(so2)因此光电倍增管测得的荧光F与so2浓度呈正比。

K由荧光室几何尺寸、荧光效率等决定。

2.化学发光仪测定no、no2、nox该法的一作原理是基于no与o3的化学发光反应生成激发态的no2分子,在返回基态时放出与no浓度成正比的光,以下的等式描述了此反应。

用红敏光倍增管接受此光即可测得no浓度。

对于总氮氧化合物(nox=no+no2)的测定,需先将样气中no2转换成no,再与o3反应后进行测定,即测得nox浓度,两次测定值的差值nox→no即为no2浓度。

该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响应快,检出限低;为降低光电倍增管的噪声,要使用制冷器使光电倍增管工作在较低的温度下。

3.气体滤波法相关红外吸收仪测定co4.紫外光度仪测定o3该法的工作原理是基于臭氧分子内部电子的共振对紫外光(波长254nm)的吸收,直接测定紫外光通过臭氧时减弱的程度就可计算出臭氧的浓度。

紫外光照射于一个交替地充满样品气和充满零气的玻璃管吸收池,光通过零气吸收池时的光强为I0通过充满样品气吸收池的光强为I,得到一个I/I0的比率,山朗伯比尔定律从光强的比率计算出一臭氧浓度: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空气质量检测(2)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空气,质量检测,空气,质量检测,监测,方法,空气质量,自动,,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教育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空气质量检测(3)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空气,质量检测,空气,质量检测,监测,方法,空气质量,自动,,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教育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

谢谢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