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什刹海地区名人故居的现状及其旅游开发
北京什刹海旅游介绍和历史背景介绍

北京什刹海旅游介绍和历史背景介绍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历史背景介绍。
北京什刹海,又称前海,是北京市中心的一片人工水道,由三个水域组成:后海、前海和西海。
北京什刹海历史居住区的保护和再生策略研究 王丽敬

北京什刹海历史居住区的保护和再生策略研究王丽敬发表时间:2017-03-31T14:34:44.150Z 来源:《北方建筑》2016年12月第36期作者:王丽敬[导读] 通过近年对北京市西城区平房四合院地区的调查发现,旧城平房四合院户均建筑面积非常小,院内私搭乱建现象普遍。
北京工业大学摘要:什刹海历史居住区的高密度人口是街区保护更新的主要问题之一,整改这部分的街区现状,要结合现状寻找新的模式。
本文的研究旨在根据中低等收入者的需要,引入不同户型、适应现代生活、多户混居的新型混居四合院模式,来达到不同阶层混居的生活状态,延续传统的旧城生活氛围。
关键词:历史居住区、弱势群体、混合居住1.北京历史居住区保护更新面临的现实问题通过近年对北京市西城区平房四合院地区的调查发现,旧城平房四合院户均建筑面积非常小,院内私搭乱建现象普遍。
解放后20世纪50年代的土地房屋国有化,许多大型住宅院落被分割,分给多户居民使用。
1976唐山大地震后,市民纷纷在院落中间搭建临时的抗震棚,这些建筑并未在危险解除后及时拆除,且私搭乱建之风借此愈演愈烈。
此外,人口增长、人们观念的变化以及产权的变化都成为了四合院向“大杂院”转化的因素。
随着各种社会问题的加剧,现今北京旧城四合院片区内,居住着大部分为弱势群体,即老人、低收入者以及外来租户。
根据王晓鸣《旧城社区弱势居住群体与居住质量改善研究》弱势居住群体的共性特征的阐述,认为弱势群体“无力购租适宜住房,因经济贫困不能通过住房市场购租符合现代普通居住标准的家庭住房,一些最低收入家庭甚至住不起政府提供的廉租房”。
老城与新城的对比不仅是在物质形态上,同时要也要在文化形态上得到体现。
胡同文化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人”,即住在四合院中的原住民,他们的居住生活方式体现着传统历史街区的文化氛围,其中最吸引人的是融洽的邻里关系以及与现代生活的紧张嘈杂形成对比的宁静和悠闲。
如果单纯通过把原住民外迁、投资重建、引进富人等手段达到整改的目的,就会造成胡同文化不能完整的保留,这一点已得到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的认可。
西城区什刹海街道名人故居

街道(路)建房年代人物居住年代ID区县编号人物姓名人物身份类别129西城001阿拉善王政治清1704~民国130西城002刘洯园艺术1931-1962新街口北大街131西城003兆惠军事清清中期135西城011溥杰政治1960-护国寺街137西城012宋庆龄政治1963-1981.5鼓楼西大街138西城013郭沫若(1)政治1963.11-197前海西街141西城016梅兰芳艺术1950-1961.8护国寺街146西城021梁巨川、梁漱文化147西城022蔡锷军事1913-1915148西城023陈垣文化1939-1971149西城024张伯驹文化1949-1982152西城027老舍文化1899-1913153西城028马海德政治1950-1988198西城049徐世湘政治地安门西大街199西城052丁玲文化200西城054曹雪芹文化201西城056曾国藩政治西四东大街208西城斌儒政治清代西城区前海北沿政治清代小石桥胡同209西城盛宣怀、董必211西城任弼时政治大红罗厂南巷211西城任弼时政治大红罗厂南巷216西城周怀民文化西海西沿7号旁门215西城于右任文化地安门西大街217西城高岗、林彪政治前毛家湾218西城英敛之文化西安门大街文化米粮库胡同219西城陈莼衷、梁思政治陟山门街225西城胡适、林觉民227西城郑和政治三不老胡同东头路北276西城彭翼仲文化西海西沿280西城060王稼祥政治288西城076张之洞政治292西城083萧军文化1951-1988.6逝世293西城084田间文化1954-1985.8西城区什刹海后海北294西城085侯宝林艺术303西城110庄士敦政治院内文物文保其它(具体情胡同门牌号院落文保级别厂桥街毡子胡同7号无53号无前井胡同普查项目52号普查项目后海北沿46号国家级18号国家级9号市级西海西沿2号无棉花胡同66号普查项目兴华胡同13号普查项目后海南沿26号无小杨家胡同8号无什刹海后海北沿24号保护院落153号市级大翔凤胡同3号无大翔凤胡同6号无大拐棒胡同无区前海北沿18号市级24号区级1号普查项目1号普查项目西沿7号旁门无199号无1号无103号无1号无6号无老胡同东头路北无无三座桥胡同【24号】无白米斜街胡同11号普查项目西城区什刹后海鸦儿胡同6号无区什刹海后海北沿38号无无(西)福寿里19号【原】【油漆作 1号,21,2无普查项目目前使用单位上级单位历史沿革建筑遗存保护现状其它(具体情现状产权性质历史产权性质公布或挂牌时改建公安部公安部宿舍阿拉善王府【无(传)】蒙古厄鲁特部纪念馆徐悲鸿纪念馆,仅后院为民居拆除现存一组三合年久失修民居,办事处1999普查历代一等武毅权某,山东维坊市驻京历代一等武毅较好1999普查公有公有全国政协协力国际经济1960年12月7【基本保持原【保持原状】较好原为康熙年大1982公有公有故居宋庆龄基金会较好1982公有公有郭沫若纪念馆中国社科院【基本保持原较好1984公有公有梅兰芳纪念馆【基本保存现拆除私搭乱建1999普查【天津盐商私宅】国家气象局宿舍【原有建筑保改建1999普查现为北师大宿舍【后院辅仁大学校【原有建筑保改建现为其后裔住宅【有二层小楼民居改建2003【马海德基金会】【清摄政王府【一进院,1较好较好徐世襄宅北京市电化教北京市电化教育馆【完好,两进【中国作家协会(民族文学)】【二层小楼和较好丁玲宅【中国作家协私搭乱建曹雪芹宅【全国妇联宿舍】【正房五间,曾国藩宅拆除拆除2003年久失修1989较好1999普查较好1999普查较好较好较好较好较好较好拆除拆除拆除王稼祥宅较好改建1999普查张之洞宅民居【部分保存】萧军宅私搭乱建较好宫廷遗下的宦臣之居、田间宅【一进四合院私搭乱建侯宝林宅【田某姑姑宅【一进院。
北京胡同旅游调查研究——以什刹海地区胡同游为例的开题报告

北京胡同旅游调查研究——以什刹海地区胡同游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北京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国内外游客眼中的旅游胜地。
北京胡同是北京城里独有的文化符号,是一种特殊的建筑形态,代表了北京城的历史和文化。
而北京胡同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逐渐成为国内外游客到北京旅游的一大亮点,也成为重要的旅游经济增长点。
在北京市,什刹海地区是典型的胡同游景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众多的胡同景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备受青睐。
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什刹海地区胡同游的消费需求、旅游行为和满意度等方面,探究北京胡同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北京市胡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同时,本研究还将通过采集游客的意见和建议,为北京市胡同旅游的优化和改进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研究内容:1. 调查北京市什刹海地区胡同游的游客特征和消费需求情况;2. 研究北京市什刹海地区胡同游的旅游行为和旅游满意度;3. 分析北京市胡同旅游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4. 提出针对北京市胡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研究目标:1. 揭示北京市什刹海地区胡同游游客特征和消费需求情况;2. 研究北京市什刹海地区胡同游的旅游行为和旅游满意度;3. 分析北京市胡同旅游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4. 提出针对北京市胡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制定相关政策和经营策略的参考。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通过发放问卷,调查游客的消费需求、旅游行为和满意度;同时选取几个胡同景点进行个案研究,深入了解景点的管理和运营情况。
研究步骤:1. 研究文献:对国内外有关北京胡同旅游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了解北京胡同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 调查胡同游的消费需求、旅游行为和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到三个景区旅游的游客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个案研究:选取几个比较典型的胡同景点进行深入研究,了解景点的管理和运营情况。
解决名人故居的利用问题

三、国内外名人故居利用方式与成熟经验1、更新观念,解决名人故居的利用问题要更新理念, 解决好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要树立“ 合理利用也是保护” 的理念。
要以利用促保护, 在保护中利用, 开放名人故居的经营管理权, 以利于更有效的保护。
要树立“ 挂牌为主” 的保护理念。
名人故居的保护利用, 应借鉴国际上通行的方式, 以不改变现有用途,实物保护与设立标志牌为主, 以建设博物馆、纪念馆进行图片、图像陈列为辅。
已经拆除消亡或迁移改建的名人故居也应该挂牌说明, 设立标志, 注明此人此事, 立此存照。
要树立“ 灵活多样, 综合利用” 的理念。
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 充分发挥名人故居的作用, 要把文化展示、思想教育、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给国内外观众以教育和启迪。
名人故居的展示经营模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如开设名人书店、名人画廊、诗书茶社、艺术沙龙等单位办公用房——北京什刹海地区名人故居利用也可以定期对社会公众开放, 以起到宜传、教育和展示作用, 树立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良好形象。
作为旅游胜地,什刹海地区每年都吸引着大量中外游客。
旅游活动主要集中在对恭王府花园的参观游览,及以游览北京胡同为特色的胡同游,游客游览时间多为半天到一天。
宋庆龄故居和郭沫若故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去参观的人数并不多。
因此,如何开发和利用名人故居资源,不仅关系到名人故居的保护,也关系到什刹海地区文化特色旅游的发展。
北京绝大多数名人故居的人气都不甚理想。
在历史上名气较大、兼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名人故居月流量也不过数千人, 而一般的名人故居更是“门前冷落车马稀” 。
北京文物局有关人士以为, 有些名人故居的趣昧性、知识性欠缺、交通不便、路标不明晰从客观上影响了客源的增长。
名人故居历来经营管理方式单一, 展品的陈列形式、展出内容陈旧单调, 不太适宜现代人的观赏理念, 缺乏挖掘、衍化文化资源的活力, 没有与景点、餐品、纪念品、娱乐等产品形成互动。
名人故居旅游开发研究报告

名人故居旅游开发研究报告名人故居旅游开发研究报告一、引言名人故居是指历史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所居住过的房屋或宅邸,通常被保留下来,并作为旅游景点开放给游客参观。
名人故居旅游已经成为一种热门的旅游方式,在旅游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研究报告将分析名人故居旅游的潜力与优势,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开发和管理,以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名人故居旅游的潜力与优势2.1 游客需求增加随着人们对历史文化的重视程度提高,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对名人故居旅游感兴趣。
不仅是国内游客,国际游客也对中国的名人故居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因此,名人故居旅游具有巨大的潜力。
2.2 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名人故居往往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通过参观这些故居,游客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名人的生活方式、思想以及对社会的贡献,增长历史文化知识。
2.3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名人故居旅游可以带动当地酒店、餐饮、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游客流量,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
三、名人故居旅游开发策略3.1 充分利用名人故居资源为了增加吸引力和独特性,名人故居旅游开发需要充分利用名人故居的资源。
可以通过举办相关的展览、讲座、演出等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参观。
3.2 保护和修复名人故居名人故居作为文化遗产,需要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在名人故居旅游开发过程中,应注重保护建筑结构的完整性,同时进行必要的修复工作,确保游客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名人生活的历史氛围。
3.3 加强宣传推广宣传推广是名人故居旅游开发的重要环节。
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如互联网、电视、杂志等,广泛宣传名人故居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体验,吸引更多的游客。
3.4 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为了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名人故居旅游开发应提供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包括酒店、餐饮、导游等。
同时应加强对游客的安全管理,确保他们的安全和舒适。
四、名人故居旅游管理实践案例分析4.1 故居村旅游开发案例位于湖南岳阳的屈原故居村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人故居村。
北京旧城区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探讨

4、加强社会参与和教育宣传。通过开展社会参与活动、加强教育宣传等方式, 提高公众对名人故居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增强社会监督力量,推动名人故居的 保护工作。
5、创新保护利用模式。在保护的基础上,可以探索将名人故居转化为文化创 意产业、旅游业等新兴产业,实现保护与利用的双赢。例如,可以将名人故居 转化为博物馆、艺术馆等文化场所进行展示和宣传;也可以将其改造为民宿、 咖啡馆等商业形态进行运营和管理;还可以将其纳入城市更新计划中进行整体 规划和开发。
二、收集关键词
通过网上搜索,我们整理了以下与北京旧城区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相关的关键 词:北京旧城区、名人故居、保护、利用、文化遗产、历史遗迹、城市化、城 市更新。
三、确定文章结构
本次演示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引言、北京旧城区名人故居概述、保护与利用 现状分析、问题与挑战、建议与对策以及结论。
四、分析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现 状
参考内容
一、引言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其 中,名人故居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和传承,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特色。然而,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城市更新的加速,北京旧城区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利用 现状却令人担忧。本次演示以北京旧城区名人故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保护与 利用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北京旧城区名人故居保护与利 用探讨
目录
01 一、北京旧城区名人 故居保护现状 三、北京旧城区名人
03 故居保护的可行解决 方案
02 二、北京旧城区名人 故居保护存在的问题
04 参考内容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文化景观。其中,名 人故居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记录了众多杰出人士的生活和工作历程,对于了 解北京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城市更新的推 进,北京旧城区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次演示将探讨北京 旧城区名人故居的保护现状、问题及可行的解决方案。
北京什刹海地区名人故居的现状及其旅游开发_张明庆

郭沫若故居 、宋庆龄故居和梅兰芳故居分别属 于全国和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什刹海地区 保护与开发得最好的名人故居. 马海德故居和田间 故居属西城区区级保护院落 ,是比较完整的四合院 , 这在目前的北京已不多见 ,加之属于名人故居 ,就更 显得珍贵. 以上五处故居应注重结合文物保护法 ,避 免开发中的破坏.
后海北沿 46 号
1963~1981
梅兰芳 (1894~1961) ,戏曲艺术大师 、京剧表演艺术 家
护国寺街 9 号
1951~1961
马海德 (1910~1988) ,医学专家 (为消灭麻风病 、性 病做出贡献)
后海 24 号
1950~1988
田间 (1916~1985) ,著名诗人
后海北沿 38 号院
名人简况
表 1 什刹海地区名人故居现状调查表
位置
居住时间
保护级别
建筑及保护状况 目前利用状况
郭沫若 (1892~1978) ,诗人 、剧作家 、历史学家 、考古 学家 、古文字学家 、社会活动家
前海西沿 18 号
1963~1978
宋庆龄 (1893~1981) ,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政 治家 、社会活动家
萧军 (1907~1988) ,作家
鸦儿胡同 6 号
1951~1988
未 实 行 挂 牌 西式二层洋楼 ,危 现为居民杂院
保护
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
3 什刹海地区名人故居的保护及其开 发利用设想
作为旅游胜地, 什刹海地区每年都吸引着大量 中外游客. 旅游活动主要集中在对恭王府花园的参 观游览, 及以游览北京胡同为特色的胡同游, 游客游 览时间多为半天到一天. 宋庆龄故居和郭沫若故居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去参观的人数也并不多. 因此, 如何开发和利用名人故居资源, 不仅关系到名 人故居的保护, 也关系到什刹海地区文化特色旅游 的发展. 3 1 实施分类管理, 加强名人故居的保护
四合院, 保护完好
现为 故居 纪念 馆对外开放
现为 故居 纪念 馆对外开放
马海德( 1910~ 1988) , 医学专家 ( 为 消灭麻 风病、性 病做出贡献)
后海 24 号
1950~ 1988
田间( 1916~ 1985) , 著名诗人
后海北沿 38 号院
1954~ 1985
张之洞( 1837~ 1909) , 清末洋务运动代表人物
这表明对资源的宣传力度不够. 因此, 除在各种 媒体上加大宣传外, 更应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 对什 刹海地区进行点、线、面多级、立体的文化旅游推介, 以引起游人的关注, 激发 游览的兴趣, 便于游客游 览. 编辑什刹海地区文化遗产旅游简介和旅游图, 其 中突出标注名人故居的相关信息. 在一些较大的景 点、胡同游沿湖主要线路上设立旅游服务信息点, 游 客可以免费索取以上相关资料. 名人故居所在的胡 同口, 设置宣传指示牌. 在所有名人故居临街外墙的 显著位置, 悬挂统一制作的文化遗产保护的标志牌, 注明名人简历, 介绍名人故居、讲述名人故事. 3 3 结合胡同游, 开展以故居游为主题的旅游活动
为了避免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消失, 目前已经 非常有必要对现存的名人故居进行全面普查, 建立 完整的档案, 做到全面保护, 统一规划, 分类管理, 利 于这一文化遗产的传承. 为便于管理, 应将名人故居 纳入什刹海历史文化名区的保护范畴, 尽量全部保 护故居及其周边建筑, 维护故居的历史原初性.
郭沫若故居、宋庆龄故居和梅兰芳故居分别属 于全国和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什刹海地区 保护与开发得最好的名人故居. 马海德故居和田间 故居属西城区区级保护院落, 是比较完整的四合院, 这在目前的北京已不多见, 加之属于名人故居, 就更 显得珍贵. 以上五处故居应注重结合文物保护法, 避 免开发中的破坏.
第 28 卷 第 5 期 2007 年 10 月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No. 5 Oct. , 2007
北京什刹海地区名人故居的现状及其旅游开发
张明庆1 赵志壮2 王 婧1
首先, 名人故居具有惟一性. 每一所名人故居, 因为名人的居住、工作、生活, 而承载着的历史与文 化, 真实地记录了名人生活的历程, 具有很强的历史 意义. 因此, 名人故居是唯一的, 具有不可替代、不可 再生的特点.
收稿日期: 2007 06 07
58
其次, 名人故居具有很强的艺术观赏性. 有些故 居曾是昔日的王府, 有些故居属于宗教建筑, 有些故 居是传统的民居, 有些故居则具有欧式建筑特点. 名 人故居往往在建筑和园林设计上都具有极高的艺术 欣赏价值.
什刹海地区的湖光水色吸引了众多名人, 他们
或在湖滨地区居住, 或流连忘返于此, 使什刹海地区 成为历代名人荟萃之地, 是北京地区名人故居相对 比较集中的地区( 图 1) . 在北京的名人故居中, 有 13 处被列入国家和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什刹海 地区就占了 3 个, 其中两个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的名人故居, 均在什刹海地区. 2005 年, 我们对 什刹海地区名人故居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结果如表 1、图 1.
名人故居是什刹海地区特色文化旅游中最具有 潜在价值的项目之一. 什刹海地区名人故居不仅数
量多, 而且各类名人俱全, 故居的建筑种类多样, 适 合开展以故居游为主题的旅游活动. 由于名人故居 多分散在什刹海周边的胡同中, 胡同游已经成为什 刹海地区特色综合文化旅游项目的代名词. 为了便 于游客游览, 可以结合该地具有特色的胡同游, 对名 人故居进行分类, 设计旅游路线, 根据游客兴趣, 开 展以 逛胡同, 识名人, 访故居 为主题的专项旅游活 动, 深挖名人资源, 弘扬民族文化精神.
关键词: 名人故居, 旅游, 什刹海. 中图分类号: K 892
名人故居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文化积淀, 是具有 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 北京名人故居的保护、开发和 利用是促进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 分, 是开发、建设人文奥运工程和具有北京城市特色 文化旅游产业的基础. 本文根据实地调查, 对什刹海 地区名人故居的现状及其旅游开发提出一些建议.
通过 200 份问卷调查可知, 47 5% 游客对什刹 海地区的名人故居很感兴趣, 希望了解名人的历史, 瞻仰名人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但仅有 7% 游客知道 宋庆龄、郭沫若等名人故居, 绝大部分游客说不出更 多名人故居的名称, 更不要说他们的位置了. 什刹海 地区对于名人故居非常了解的居民也是凤毛麟角, 多数中、老年人只对自己居住的胡同和附近的胡同 比较了解.
四合院, 保护很好
保护
办公厅所有
周怀民( 1907~ 1996) , 国画家、书画鉴藏家
西海西沿 7 号旁门
1955~ 1996
未 实 行 挂 牌 普通小院, 保 护原 现为 其夫 人居
保护
貌
住
59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7 年
图 1 什刹海地区名人故居分布示意图
图 2 在什刹海地区生活过的名人生卒年代
对于目前未列入保护的故居, 这在什刹海的名
第 5期
张明庆等: 北京 什刹海地区名人故居的现状及其旅游开发
人故居中占绝大多数, 宜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 作为 区级保护院落切实加以保护, 以防出现故居被拆除 的事件. 未列入保护的故居以大杂院居多, 院内私搭 乱建现象严重. 在可能的情况下, 应尽量予以拆除, 恢复故居建筑原貌, 对故居中的危房, 应采取修旧如 旧的办法, 切忌大拆大建. 3 2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什刹海地区名人故居的知 名度
( 1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2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
摘要
名人故居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 是珍 贵的人文旅游 资源. 本文通 过对什 刹海地区 名人故 居现状 的实地 调查, 对该地区名人故居的保护及其旅游开发提出了 实施分 类管理, 加强 名人故 居的保 护; 加 大宣传 力度, 提高名 人故居的知名度; 结合胡同游, 开展以故居游为主题的旅游活动的建议.
2 什刹海地区名人故居的现状
2 1 什刹海地区概况 什刹海 位于北京城区的 西北部, 包 括前海、后
海、西海及其临近地区, 是北京城内一处连片的人文 与自然景观都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名地. 这里目前仍然保留着一些古都建筑的原始风貌, 是 老北京风貌最浓郁, 人文意蕴最深厚的地区. 在北京 旧城 25 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中, 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 区的面积最大[1] . 2005 年, 什刹海地区被选为 中国 最美的五大城区 之一[ 2] .
自元代以来, 北京的历史与什刹海地区就有着 密切关系, 这里曾是大运河的北端, 是北京城区文物
第 5期
张明庆等: 北京 什刹海地区名人故居的现状及其旅游开发
古迹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有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恭亲王府花园, 市、区 级文物保护单位有 30 余处. 至今这一地区还保留着 很多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场所和传统城市景观, 如后 门桥( 元代大运河漕运终点) 、汇通桥( 北京长河引水 终点处) 、银锭桥( 银锭观山) 等. 周围 还有北海、景 山、德胜门与钟鼓楼等名胜古迹. [ 3, 4, 5] 2 2 什刹海地区名人故居的现状
从保护状况来看, 什刹海地区的名人故居仍未 受到应有的重视, 调查的 13 处名人故居中, 实施挂 牌保护的偏少, 仅占 38 5% , 做为 纪念馆对外开放 的只有 3 处, 其余多为民居和单位占用. 保护级别低 或没有受到保护的故居改建和私搭乱建现象严重. 个别故居甚至在近期被拆除, 如梁巨川、梁漱溟故 居.
表 1 什刹海地区 名人故居现状调查表
名人简况
位置
居住时间
保护级别
建筑及保护状况 目前利用状况
郭沫若( 1892~ 1978) , 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
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前海西沿 18 号 1963~ 1978
全 国 重 点 文 庭园式四合 院, 保 现为 故居 纪念
物保护单位 护完好
白米斜街 11 号 1907~ 1909
陈垣( 1880~ 1971) , 历史学家、教育家
兴华胡同 13 号 1948~ 1971
西城 区区级 保 护院落 ( 0106 号) 西城 区区级 保 护院落 ( 0112 号)
未实 行挂牌 保护
未实 行挂牌 保护
四合院, 内部不详
四 合 院, 内 部 不 详,
第三, 名人故居具有思想教育性. 名人是所处时 代的精神象征, 而名人故居则是这种象征的载体. 名 人的高风亮节、意志品质对于今人, 尤其是对青少年 学生具有深远的思想教育意义, 是一座中华民族的 精神宝库.
名人故居是历史文化与建筑相交融的产物, 作 为引人入胜的人文景观, 名人故居是不可替代的旅 游资源, 具有极高的保护和开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