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铅酸蓄电池无害化处理与循环产业链

合集下载

废铅酸蓄电池无害化处理与循环产业链

废铅酸蓄电池无害化处理与循环产业链
杨 敬 增
( 国电子工 程设 计 院, 中 北京 电池 中 的铅 占再 生 铅 原 料 的 8 以 上 , 不 合 理 回 收 利 用 将 造 成 新 的 污 染 源 和 资 源 浪 费 。 废 5 如
通 过 分 析 国 内处 理 与 再 利 用 现 状 和 存 在 的 问 题 , 出废 铅 酸 蓄 电 池 无 害 化 处 理 的 关 键 技 术 和工 艺 步 骤 , 依 据 节 提 并
1 概 述
21 0 1年《 重金 属 污 染 综 合 防治 “ 二 五 ” 划 》 十 规 被 国务 院正 式批 复 , 中第 一 类 防控 对 象 首 当其 冲 其 就 是金 属铅 。其 实大 量 的铅金属 废 物是放错 了位置
另 外 , 内固有 的开放 产 业 模式 很 难 避免 产 生 国 污染 因素 和扩散 因子 , 索新 的产 业模 式势 在必 行 。 探
靠 。首先 一段锤 式 预破 碎 密 闭操 作 , 中不 断有 水 其 流 注入 , 以起到 清洗 塑料部 件 、 防尘 降尘 和保 持破碎
机 内恒定 温度 的作用 。经一 段破碎 后 的电池 碎片进
排放 烟 尘 约 1 2万 t 其 中含 有 6 左 右 的铅 、 、 , 0 锑
砷, 若无 收尘 设施 和污水 处理装 置 , 全年会 有 7 2万 . t 的含 铅及锑 废 弃物 排 出 。每 年产 出 二氧 化硫 5万
Ab tat sr c :Ab u 5 rw tr lo e e ea e a sc letdfo wa t a - cdb tey,b ti h sn w o t % a maei frg n r td l di olce r m sel d ai atr 8 a e e u a e t

废铅酸蓄电池污染防治技术及相关政策分析

废铅酸蓄电池污染防治技术及相关政策分析

废铅酸蓄电池污染防治技术及相关政策分析废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常见的废旧电池材料,其回收处理涉及到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问题。

本文将从废铅酸蓄电池污染防治技术和相关政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废铅酸蓄电池含有有害物质,如果管理不当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其中最主要的污染物是铅,它在自然界中难以降解,一旦进入土壤和水体,会对生态系统和水源造成污染。

废铅酸蓄电池还含有酸性电解液,如果不正确处理,会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

针对这一问题,目前存在一些废铅酸蓄电池污染防治技术。

首先是回收技术,即对废铅酸蓄电池进行回收再利用。

这种技术可以将蓄电池内的有害物质进行有效分离和处理,同时可以回收利用其中的有价值的金属材料。

其次是处理技术,即对废铅酸蓄电池进行无害化处理。

这种技术主要包括除铅技术和处理酸性电解液的技术。

除铅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法和化学法两种。

物理法主要是通过机械方式将蓄电池的外壳和内部部件进行分离,然后对铅板进行再加工。

化学法主要是通过酸浸法将蓄电池内部的有害物质进行除去,然后对铅板进行重铸。

处理酸性电解液的技术主要包括中和法和固化法。

中和法是将电解液与中和剂反应,使其酸碱度中和,从而降低对环境的危害。

固化法是将电解液进行固化处理,使其形成无害的固态废物,从而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除了技术方面的措施外,还需加强相关的政策法规。

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废旧电池管理政策,包括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废旧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废旧电池收购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等。

这些政策规定了废旧电池回收利用、处置和污染防治的相关要求和标准,推动废旧电池的环境管理和资源循环利用。

废铅酸蓄电池的污染防治技术和相关政策是解决废铅酸蓄电池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

通过采用适当的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废铅酸蓄电池的资源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可以促进废铅酸蓄电池的合理管理,减少对环境的危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废铅酸蓄电池污染防治技术及相关政策分析

废铅酸蓄电池污染防治技术及相关政策分析

废铅酸蓄电池污染防治技术及相关政策分析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电池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源,而铅酸蓄电池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电池产品。

随着铅酸蓄电池的大规模应用和更新换代,废旧铅酸蓄电池的排放和处理问题日益凸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了严重的污染和危害。

对废铅酸蓄电池的污染防治技术和相关政策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对于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废铅酸蓄电池污染问题的现状1. 应用范围广泛铅酸蓄电池广泛应用于汽车、摩托车、UPS电源等领域,以及农业、通信、航空、航天等领域,因其性能稳定、价格低廉而备受青睐。

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废旧铅酸蓄电池的处理问题日益突出。

2. 对环境的危害废旧铅酸蓄电池中所含的铅、硫酸等有害物质,一旦随意丢弃在自然环境中,会对土壤、地下水、大气等造成严重污染,并进一步危害人类的健康。

特别是在处理过程中,若没有采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进行处理,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

3. 缺乏有效的处理手段目前我国对于废旧铅酸蓄电池的处理手段还比较单一,大部分采用的处理方式是焚烧和填埋,这种方式会导致二次污染的产生,对环境造成更加严重的破坏。

废铅酸蓄电池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环境难题,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和政策措施进行防治。

二、废铅酸蓄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探讨1. 现有处理技术的不足目前对于废旧铅酸蓄电池的处理方式主要有焚烧和填埋两种,但这两种方式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焚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和其他有害气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而填埋会导致废旧铅酸蓄电池中的有害物质渗漏至地下水和土壤中,引发二次污染。

2. 循环利用技术的发展对于废旧铅酸蓄电池的处理,应当倡导循环利用技术,即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对铅酸蓄电池进行处理,将其中的有害物质分离并进行资源化利用。

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新型的废旧铅酸蓄电池循环利用技术,如湿法冶金法、高温法和生物技术等,这些新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处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

蓄电池无害化处置方案

蓄电池无害化处置方案

蓄电池无害化处置方案蓄电池无害化处置是指通过科学的处理方法,将废旧蓄电池中的有害物质排除,使蓄电池真正达到无害化处理的一种方式。

下面是一个关于蓄电池无害化处置方案的700字的例子:蓄电池是现代社会中使用广泛的一种储能设备,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风险。

废旧蓄电池的处理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必须采取适当的处置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蓄电池的回收和回收率。

通过建立完善的收集网络和有效的回收渠道,可以将废旧蓄电池从源头上进行分类回收,避免被随意丢弃和浪费。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强制要求生产商在销售蓄电池时收取一定的回收费用,并确保其被正确回收和处理。

同时,可以加大对于蓄电池回收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回收的意识和参与度。

其次,进行蓄电池的分类处理是必不可少的。

不同类型的蓄电池含有不同的有害物质,所以需要对其进行分类处理。

例如,铅酸蓄电池中含有铅,镉镍蓄电池中则含有镉等有害物质。

通过将不同类型的蓄电池分别进行分类处理,可以减少有害物质的扩散和污染。

分类处理包括将蓄电池进行清洗和破碎,以获取内部的有用金属,并通过化学方法将有害物质进行分离和处理。

然后,对残余物进行妥善处理也非常重要。

在对蓄电池进行分类处理后,会产生一些残余物,例如铅酸电池中的电解液和污水,在处理这些残余物时应该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可以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对残余物进行分离和处理,如沉淀、过滤和吸附等技术。

处理后的残余物应该经过处理厂的监管,确保其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任何危害。

最后,建立蓄电池无害化处置的长期监管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废旧蓄电池带来的污染风险是持续存在的,采取一次性的处理措施是不够的。

政府应该加强监管和检查力度,确保蓄电池处理厂的合法操作和达到标准的处置流程。

同时,可以建立蓄电池回收与处理的全国统一信息平台,实时监控回收和处理的情况,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综上所述,蓄电池无害化处置方案需要从蓄电池的回收、分类处理、残余物处理以及建立监管机制等多个方面来进行。

废铅酸蓄电池无害化处理与循环产业链

废铅酸蓄电池无害化处理与循环产业链

废铅酸蓄电池无害化处理与循环产业链杨敬增(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北京,100840)摘要:废铅酸蓄电池中的铅占再生铅原料的85%以上,如不合理回收利用将造成新的污染源和资源再浪费。

本文分析了国内处理与再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废铅酸蓄电池无害化处理的关键技术和工艺步骤,并依据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的原则,诠释了介入废电池处理再利用领域的生产企业应当结合新品生产,组成循环产业链,完成“回收处理-再生铅冶炼-新品生产”的闭环循环系统,以探讨电化学产品循环经济的发展新路。

关键词:废铅酸蓄电池,无害化处理,清洁生产,闭环产业链Treatment Harmlessly and Recycling ProductionProcess for Lead-acid BatteriesYang Jingzeng(China Electronics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Beijing, 100840)Abstract:About 85% raw material of regenerated lead was collected from waste lead-acid batteries, but it has new pollution and resource waste without perfect recycling and reuse. Industrial actuality and existent problems were analyzed and some advance technique and harmless treatment process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Enterprises which intervened recycling production process should combine the production of new products, so that they achieve a full clearing production circle from recycling-treatment- regenerated.Keywords:Waste lead-acid batteries, Treatment harmlessly, Clearing Production, Recycling, production process.1 概述2011年,《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已被国务院正式批复,其中第一类防控对象首当其冲的就是金属铅。

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利用和管理对策

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利用和管理对策

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利用和管理对策
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利用和管理对策:
一、加强管理:
1、建立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利用和管理机制,加强对废铅酸蓄电池的管理,确保废铅酸蓄电池的安全回收利用。

2、建立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利用和管理规范,明确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利用和管理的流程,确保废铅酸蓄电池的安全回收利用。

3、加强废铅酸蓄电池的监管,建立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利用和管理的检查机制,确保废铅酸蓄电池的安全回收利用。

二、宣传教育:
1、加强废铅酸蓄电池的宣传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废铅酸蓄电池的危害,以及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利用和管理的重要性。

2、开展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利用和管理的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利用和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利用和管理的方法。

三、技术改造:
1、开展废铅酸蓄电池的技术改造,提高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利用效率,减少废铅酸蓄电池的污染。

2、开发废铅酸蓄电池的新型回收利用技术,提高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利用效率,减少废铅酸蓄电池的污染。

3、开发废铅酸蓄电池的新型管理技术,提高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利用效率,减少废铅酸蓄电池的污染。

废铅酸蓄电池污染处理控制技术规范doc版全文

废铅酸蓄电池污染处理控制技术规范doc版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1 适用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术语和定义 (2)3.1 铅酸蓄电池 (2)3.2 废铅酸蓄电池 (2)3.3 电极板 (2)3.4 电解液 (3)3.5 收集 (3)3.6 运输 (3)3.7 贮存 (3)3.8 铅回收 (3)3.9 火法冶金 (3)3.10 湿法冶炼 (3)3.11 清洁生产 (3)3.12 废铅酸蓄电池铅回收企业 (3)4 废铅酸蓄电池的收集,运输和贮存 (3)4.1 总体要求 (3)4.2 收集 (3)4.3 运输 (4)4.4 贮存 (4)5 铅回收企业建设及清洁生产要求 (4)5.1 一般要求 (4)5.2 铅回收企业选址要求 (5)5.3 铅回收企业设施建设要求 (5)5.4 铅回收企业清洁生产要求 (5)6.1 工艺过程污染控制要求 (5)6.2 末端污染控制要求 (7)7 运行管理要求 (7)7.1 运行基本条件 (7)7.2 机构设置与劳动定员 (8)7.3 人员培训 (8)7.4 废铅酸蓄电池接收 (8)7.5 交接班及运行登记制度 (8)7.6 监测及评估制度 (9)7.7 应急预案 (9)附录A(资料性附录)废铅酸蓄电池资源再生过程主要污染物排放监测要求 (10)附录B(资料性附录)废蓄电池再生铅回收企业环境监测要求 (10)废铅酸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废铅酸蓄电池收集, 贮存, 运输和资源再生利用过程中的污染防治以及铅回收企业运行管理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废铅酸蓄电池收集, 贮存, 运输, 处理等资源再生利用全过程的污染控制, 并可用于指导资源再生企业建厂选址,工程建设以及建成后的污染控制管理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9078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2348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3392 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GB15562.2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GB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8484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HJ/T364 废塑料回收与再生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试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5 号)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408 号)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指南(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7 年第48 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铅酸蓄电池指由电解液, 元件以及盛装它们的容器组成的, 能够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接收的电能并能在接入用电回路后释放能量的装置.3.2 废铅酸蓄电池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铅酸蓄电池.3.3 电极板指电池中的正负两极,由铅制成格栅,正极表面涂有二氧化铅,负极表面涂有多孔具有可渗透性的金属铅.通常还含有锑,砷,铋,镉,铜,钙和锡等化学物质,以及硫酸钡,碳黑和木质素等膨胀材料.3.4 电解液指电极板浸入其中的离子导体.3.5 收集指废铅蓄电池回收经营单位将分散的废铅酸蓄电池进行集中的活动.3.6 运输指废铅酸蓄电池运输者使用专用车辆,将铅酸蓄电池送至废铅酸蓄电池资源再生利用单位的过程.3.7 贮存指废铅酸蓄电池收集,运输,资源再生过程中和处理前临时贮存和长期贮存.3.8 铅回收指通过各种方法,技术和工艺,把铅从废铅酸蓄电池中提取出来,以便于利用.3.9 火法冶金指通过高温的方法在熔融状态将金属从中提炼出来的技术工艺.3.10 湿法冶炼指通过采用某种溶剂,在溶液中借助化学作用,将金属从中提炼出来的技术工艺.3.11 清洁生产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 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 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 改善管理, 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3.12 废铅酸蓄电池铅回收企业指对废铅酸蓄电池中以铅为主的有用资源进行回收利用的企业(以下简称"铅回收企业").4 废铅酸蓄电池的收集,运输和贮存4.1 总体要求4.1.1 废铅酸蓄电池属于危险废物,从事废铅酸蓄电池收集,贮存,利用的单位应按照《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的规定获得经营许可证. 禁止无经营许可证或者不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从事废铅酸蓄电池收集,贮存,利用的经营活动.4.1.2 收集, 运输, 贮存废铅酸蓄电池的容器应根据废铅酸蓄电池的特性而设计,不易破损, 变形,其所用材料能有效地防止渗漏,扩散,并耐酸腐蚀.装有废铅酸蓄电池的容器必须粘贴符合GB18597 中附录A 所要求的危险废物标签.4.1.3 转移废铅酸蓄电池的,应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禁止在转移过程中擅自拆解,破碎,丢弃废铅酸蓄电池.4.2 收集4.2.1从事废铅酸蓄电池收集的单位应向县级以上商务主管部门进行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备案登记.4.2.2 鼓励铅酸蓄电池生产单位利用其销售渠道,推进生产者责任延伸,对废铅酸蓄电池统一集中回收,暂存后送有资质的铅回收企业进行处置.对铅酸蓄电池生产单位,其产品应有回收,再利用标志说明,以确保使用后能够采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式利用或处置.4.2.3 鼓励由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及再生铅生产企业共同建立国内跨行政区域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体系,推进废铅酸蓄电池的合理收集和处理.4.2.4 收集者可在收集区域内设置再生资源社会回收亭,建设废铅酸蓄电池暂存库,以利于中转.4.2.5 废铅酸蓄电池的收集和运输人员应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耐酸工作服,专用眼镜,耐酸手套等,防止收集和运输过程中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4.2.6 废铅酸蓄电池收集过程应以环境无害化的方式运行,应在收集过程中采取以下防范措施,避免可能引起人身和环境危害的事故发生.(1)废铅酸蓄电池运输前,产生者应当自行或者委托有关单位进行合理包装,防止运输过程出现泄漏.不得擅自倾倒,丢弃废铅酸蓄电池中的电解液.(2)废铅酸电池有电解液渗漏的,其渗漏液应贮存在耐酸容器中.(3)拆装后的铅材料应包装后收集.4.2.7 收集者不应大量贮存废铅酸蓄电池,暂存库贮存废铅酸蓄电池量不应大于30 吨.4.3 运输4.3.1 废铅酸蓄电池公路运输车辆应按GB13392 的规定悬挂相应标志.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危险废物时,均应在集装箱外按GB190 的规定悬挂相应的危险货物标志.4.3.2 运输单位应具有危险货物运输资质和对危险废物包装发生破裂,泄露或其他事故进行处理的能力.4.3.3 运输车辆在公路上行驶应持有通行证.其上应证明废物的来源,性质,运往地点,必要时须有单位人员负责押运工作.4.3.4 废铅酸蓄电池运输单位应制定详细的运输方案及路线,并制定事故应急预案,配备事故应急及个人防护设备, 以保证在收集, 运输过程中发生事故时能有效地减少以至防止对环境的污染.4.3.5 废铅酸蓄电池运输时应采取有效的包装措施,以防止电池中有害成分的泄漏污染,不得继续将废铅酸蓄电池破碎,粉碎,以防止电池中有害成分的泄漏污染.4.3.6 废铅酸蓄电池运输车辆驾驶员和押运人员等必须经过危险废物和应急救援方面的培训,包括防火,防泄漏以及应急联络等.4.4 贮存4.4.1 废铅酸蓄电池的贮存设施应参照GB18597 的有关要求进行建设和管理.基于废铅酸蓄电池收集和回收的特殊性,可以分为长期贮存和暂时贮存两种方式.4.4.2 废铅酸蓄电池的长期贮存设施还应符合以下要求:(1)贮存点应防雨,必须远离其他水源和热源.(2)贮存点应有耐酸地面隔离层,以便于截留和收集废酸电解液.(3)应有足够的废水收集系统,以便溢出的溶液送到酸性电解液的处理站;(4)应只有一个入口,并且在一般情况下,应关闭此入口以避免灰尘的扩散;(5)应具有空气收集,排气系统,用以过滤空气中的含铅灰尘和更新空气;(6)应设有适当的防火装置.(7)作为危险品贮存点,必须设立警示标志,只允许专门人员进入贮存设施.(8)应设立负压排气系统.4.4.3 废铅酸蓄电池的暂时贮存设施可以以销售单位库房作为暂存库,但暂存库的设计应符合上述安全防护要求,并防止电解液泄漏,严格控制环境污染.禁止将废铅酸蓄电池堆放在露天场地,避免废蓄电池遭受雨淋水浸.4.4.4 应避免贮存大量的废铅酸蓄电池或贮存时间过长, 贮存点应有足够的空间, 暂存时间最长不得超过60 天,长期贮存时间最长不得超过 1 年.5 铅回收企业建设及清洁生产要求5.1 一般要求5.1.1 废铅酸蓄电池资源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应经过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并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包括环境风险评价.5.1.2 废铅酸蓄电池资源再生利用工程规模的确定和详细技术路线的选择,应根据服务区域废铅酸蓄电池的产生情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总体规划,技术的先进合理性等合理确定.并应保证现有再生铅的生产规模大于1 万吨铅/年,改扩建企业再生铅的生产规模大于2万吨铅/年,新建企业生产规模应大于5 万吨铅/年.5.1.3 废铅酸蓄电池资源再生利用应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工艺和设备,做到运行稳定,维修方便,经济合理,保护环境,安全卫生.5.2 铅回收企业选址要求5.2.1 厂址选择应符合当地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和环保规划,符合当地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自然保护的要求.5.2.2 铅回收企业不得建设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陆域范围和GB3095 中规定的环境空气质量Ⅰ类功能区以及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5.2.3 厂址选择还应符合以下条件:(1)厂址应满足工程建设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气象条件,不应选在地震断层,滑坡,泥石流,沼泽,流砂,采矿隐落区以及居民区上风向地区.(2)选址应综合考虑交通,运输距离,土地利用现状,基础设施状况等因素,并应进行公众调查.(3)厂址不应受洪水,潮水或内涝的威胁,或有可靠的防洪,排涝措施.(4)厂址附近应有满足生产,生活的供水水源.(5)厂址附近应保障电力供应.5.3 铅回收企业设施建设要求5.3.1 铅回收企业设施应包括预处理系统,铅冶炼系统,环境保护设施以及相应配套工程和生产管理等设施.5.3.2 铅回收企业出入口,暂时贮存设施,处置场所等,应按GB15562.2的要求设置警示标志.5.3.3 应在法定边界设置隔离围护结构,防止无关人员和家禽,宠物进入.5.3.4 废铅酸蓄电池贮存库房,车间应采用全封闭,微负压设计,室内换出的空气必须进行净化处理.5.3.5 现有铅回收企业铅回收率应大于95%,新建铅回收企业铅回收率应大于97%.5.3.6 再生铅工艺过程应采用密闭的熔炼设备或湿法冶金工艺设备,并在负压条件下生产, 防止废气逸出.5.3.7 应具有完整废水,废气的净化设施,报警系统和应急处理装置,确保废水,废气达标排放.5.3.8 再生铅冶炼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污泥应配备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处置设施, 以确保其得到妥善,安全处置.5.4 铅回收企业清洁生产要求5.4.1 新建铅回收企业应严格执行清洁生产工艺, 严格按照国家清洁生产相关法规, 标准和技术规范等管理性文件所确定的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 ,废物回收利用指标和环境管理要求等进行建设和生产.现有企业应限期达到清洁生产要求,逐步淘汰工艺技术落后,能耗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低和环境污染严重的工艺和设备.5.4.2 铅回收企业应积极推进工艺, 技术和设备更新改造, 积极推进更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6 污染控制要求6.1 工艺过程污染控制要求6.1.1 预处理6.1.1.1 废铅酸蓄电池的资源再生应先经过预处理后,再采用冶金的方法处理电极板填料等含铅物料.6.1.1.2 废铅酸蓄电池的预处理一般包括机械打孔, 破碎, 分离等, 其过程应符合以下要求:(1)废铅酸蓄电池的机械打孔应采取妥善措施避免二次污染产生.(2)废铅酸蓄电池破碎工艺应保证电池中的铅板,连接器,塑料盒和酸性电解液等成分在后续步骤中易被分离.(3)破碎后的铅的氧化物和硫酸盐可通过筛分,水力分选,过滤等方式使其从其他的原料中分离出来.(4)应对废塑料进行清洗,并应清洗至无污染,基本不含铅后方可进一步回收利用.(5)预处理过程应积极推进采用自动破碎分选设备进行.6.1.1.3 废铅酸蓄电池预处理过程应在封闭式的构筑物中进行,对于新建 5 万吨/年的再生铅企业,应采取封闭式预处理措施;对于现有企业,应做到车间局部抽风,保证车间环境清洁.不得对废铅酸蓄电池进行人工破碎和在露天环境下进行破碎作业.6.1.1.4 在回收拆解过程中应将塑料,铅电极板,含铅物料,废酸液分别回收,处理.对于隔板,废硫酸电解液等废物应分类计量且对各自的去向有明确的记录.6.1.1.5 废铅酸蓄电池中的废酸液应收集处理,不得将其排入下水道或排入环境中.6.1.2 铅回收6.1.2.1 经预处理后的含有金属铅,铅的氧化物,铅的硫酸盐以及其他金属如钙,铜,银,锑,砷及锡等物质的电池碎片可采取火法冶金法或湿法冶金法把金属铅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6.1.2.2 铅回收过程应采用技术装备先进,设备产能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高,环境保护好的先进工艺,不得采用设备单产能低,处理能力小,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能耗高的落后工艺.6.1.2.3 火法冶金法(1)火法冶金法一般包括两种方式,即一种是先预脱硫后高温冶炼还原铅;另一种方法为直接熔炼还原回收铅,同时进行硫的回收处理工艺.(2)预脱硫过程可通过与碳酸铵或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或三氧化二铁和碳酸钙混合物等反应来脱硫,脱硫产生的硫酸钠溶液可进一步纯化生产高纯度的盐.(3)利用直接熔炼还原回收铅,其冶炼过程应对含二氧化硫烟气进行收集制酸,其尾气应经净化处理后实现达标排放.(4)火法冶金可采用回转窑,鼓风炉,电炉,旋转窑,反射炉(不含直接燃煤的反射炉) 等.应严格控制熔炼介质和还原介质的加入数量, 以保证去除电池碎片中所有的硫和其他杂质以及还原所有的铅氧化物.(5)利用火法冶金工艺进行废铅酸蓄电池资源再生,其冶炼过程应在密闭负压条件下进行,以免有害气体和粉尘逸出,收集的气体应进行净化处理,达标后排放.6.1.2.4 湿式冶金法(1)湿法冶金一般包括两种工艺方法, 一种是预脱硫-电解沉积工艺, 另一种是固相电还原铅工艺.(2)预脱硫-电解沉积工艺浸出前应采用(NH4)2CO3或碱金属碳酸盐等脱硫剂, 把铅膏中的硫酸铅脱硫和二氧化铅还原, 转化为易溶于H2SiF6 或HBF4 的铅化合物; 脱硫料可采用硅氟酸或硼氟酸电解液浸出得到电解液,电解液应进行电解沉积进而得到产品电铅,贫电解液返回浸出,然后将脱硫液蒸发回收副产品.(3)固相电解还原铅工艺可采用NaOH 作为电解液,采用不锈钢板作为阴,阳电极板,但阴极板两面附设不锈钢隔板.经过NaOH 浆化的铅膏填装于阴极板两面的框架中,电解时铅膏中的固相铅化物质从阴极表面获得电子而直接还原为金属铅.(4)湿式冶金过程中应将铅的结晶状或者海绵状的电解沉积物收集起来后,压成纯度高的铅饼,然后送到炉中浇铸成锭.(5)利用湿式冶金工艺进行废铅酸蓄电池资源再生,其工艺过程应在封闭式构筑物内进行,排出气体须进行除湿净化,达标后排放.6.2 末端污染控制要求6.2.1 大气污染控制(1)对于铅回收企业的所有工序排放出来的粉尘,应经过收集和处理后排放.(2)对于粉尘,可根据污染治理程度的要求,采用布袋除尘器,静电除尘器,旋风除尘器,陶瓷过滤器或湿式除尘器.收集好的粉尘可以直接返回铅回收生产系统.(3)对于SO2,其消除可采用干式,半干式,半湿和湿式等方法.采用先进成熟的脱硫技术和设备进行.(4)铅回收企业的废气排放应按照GB16297,GB9078 的排放限值执行.6.2.2 酸性电解液和溢出液污染控制(1)若采用中和处理,应达到中和渣无害化.(2)铅回收企业应有污水处理站,用以处理流出回收厂的污水,雨水,废铅酸蓄电池仓库储存时的溢出液等.未经处理的电解液不得直接排放.再生厂排放废水应当满足GB8978 和其他相应标准的要求.6.2.3 残渣污染控制(1)铅回收企业产生的冶炼残渣,废气净化灰渣,废水处理污泥,分选残余物应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可送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进行处置.(2)禁止将资源再生过程中产生的残渣等危险废物任意堆放或填埋.6.2.4 噪声污染控制(1)主要噪声设备,如破碎机,泵,风机等应采取基础减震和消声及隔声措施.(2)厂界噪声应符合GB12348 要求.6.2.5 废铅酸蓄电池的资源再生装置应设置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控制系统外,还应配置报警系统和应急处理装置.6.2.6 无组织排放污染控制(1)废铅酸蓄电池的收集和运输过程中废铅酸电池有电解液渗漏的,其渗漏液应及时进行回收,采用烧碱,生石灰等碱性物质进行中和,中和后的物质进行集中回收,避免造成周围环境的污染.(2)在工艺设计,工程设计时,尽量避免造成无组织排放现象的出现.如物流运输尽量采用负压密封管道输送; 生产车间实行密闭微负压设计, 其产生的废气经过分支管道集中到总管道,最终进行净化,吸收,达标排放.(3)废铅酸蓄电池暂存库,贮存库应处于微负压状态,其产生硫酸雾,粉尘应进行集中净化回收处理,达标后排放.(4)废铅酸蓄电池破碎分选车间处于微负压状态,其中的硫酸雾和粉尘在出气口经过集中净化,回收后达标排放.(5)废铅蓄电池外壳应经过彻底清洗后,满足环保标准HJ/T364 的要求后方准再生使用.(6)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安全,环保检查,发现无组织排放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无组织排放.(7)在无组织排放现场,采取应急措施,把有害排放物纳入有组织排放系统.7 运行管理要求7.1 运行基本条件7.1.1 铅回收企业应按照《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获得许可证后方可运营;未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不得从事有关废铅酸蓄电池铅回收处置活动.7.1.2 应具有经过培训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相应数量的操作人员.7.1.3 具有完备的保障废铅酸蓄电池安全回收处置的规章制度和劳动保护措施.7.1.4 具有保证铅回收企业正常运行的周转资金和辅助原料.7.1.5 具备主要污染物监测能力和监测设备.7.1.6 具备再生铅产品质量监测能力和设备.7.2 机构设置与劳动定员7.2.1 铅回收企业运营机构设置应以精干高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有利于生产经营为原则, 做到分工合理,职责分明.7.2.2 铅回收企业劳动定员可分为生产人员,辅助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劳动定员应按岗定人的原则, 根据项目的工艺特点,技术水平,自动控制水平,投资体制,当地社会化服务水平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合理确定.7.3 人员培训7.3.1 铅回收企业应对操作人员,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应急处理等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7.3.2 培训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一般要求①熟悉有关废铅酸蓄电池铅回收管理的法律和规章制度;②了解废铅酸蓄电池铅回收过程危险性方面的知识;③明确铅回收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④熟悉铅回收企业运作的工艺流程;⑤掌握劳动安全防护设施,设备使用的知识和个人卫生措施;⑥熟悉处理泄漏和其他事故的应急操作程序.(2)资源再生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还应包括:①在不同岗位的人员应懂得如何使用以及学会如何分辨在回收厂不同岗位的员工的劳动保护装备的差别;②处置设备的正常运行,包括设备的启动和关闭;③控制,报警和指示系统的运行和检查,以及必要时的纠正操作;④铅回收过程产生的排放物应达到的排放标准;⑤设备运行故障的检查和排除;⑥事故或紧急情况下人工操作和事故处理;⑦设备日常和定期维护;⑧设备运行及维护记录,以及泄漏事故和其他事件的记录及报告;⑨技术人员应掌握铅回收利用相关理论知识和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7.4 废铅酸蓄电池接收7.4.1 废铅酸蓄电池接收应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7.4.2 铅回收企业有责任协助运输单位对废铅酸蓄电池包装发生破裂,泄漏或其他事故进行处理.7.4.3 现场交接时应认真核对废铅酸蓄电池的数量,种类等,并确认与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是否相符.7.4.4 铅回收企业应对接收的废物及时登记.7.5 交接班及运行登记制度7.5.1 为保证铅回收企业生产活动安全有序进行,应建立严格的交接班制度,内容包括:(1)生产设施,设备,工具及生产辅助材料的交接;(2)运行记录的交接;(3)上下班交接人员应在现场进行实物交接;(4)运行记录交接前,交接班人员应共同巡视现场;(5)交接班程序未能顺利完成时,应及时向生产管理负责人报告;(6)交接班人员应对实物及运行记录核实确定后签字确认.7.5.2 铅回收企业应建立危险废物经营情况记录薄,详细记载每日收集,贮存,利用或处置废铅酸蓄电池的类别,数量,有无事故或其他异常情况等,并按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的有关规定,保管需存档的转移联单.危险废物经营情况记录薄与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同期保存.7.5.3 当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管理部门应依据这些准确信息建立数据库,为管理和处置废铅酸蓄电池提供可靠的依据.7.5.4 再生铅回收企业生产设施运行状况,设施维护和回收处置生产活动等记录的主要内容包括:(1)危险废物转移联单记录;(2)废铅酸蓄电池接收登记记录;(3)废铅酸蓄电池进厂运输车车牌号,来源,重量,进场时间,离场时间等记录;(4)生产设施运行工艺控制参数记录;(5)生产设施维修情况记录;(6)环境监测数据的记录;(7)生产事故及处置情况记录.7.6 监测及评估制度7.6.1 主要监测对象(1)废水:应对经废水处理站处理的出水进行监测,监测指标至少包括pH,含硫量(以SO4 计)和有代表性的重金属物质(如Pb,Cd,Hg 等) .(2)大气:应对污染物净化设施排放口进行监测.新建厂应安装连续监测设备,对粉尘(Pb) ,硫酸雾等进行在线监测,应对铅回收企业周围进行环境监测.(3)土壤和植物:应定期对厂内及厂区周边的土壤和植物进行监测.(4)地下水:应按照GB14848 定期对厂内及厂区周边的地下水质量进行监测.(5)无组织排放:应定期或不定期对无组织排放的污染物进行监测.(6)健康检查:对所有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废铅酸蓄电池资源再生过程主要污染物排放监测以及再生厂环境监测要求见附录A 和附录B.7.6.2 应定期对废铅酸蓄电池资源再生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必要时应采取改进措施.7.6.3 应定期对铅回收企业的设施,设备运行及安全状况进行检测和评估,消除安全隐患.7.6.4 应定期对废铅酸蓄电池资源再生生产程序及人员操作进行安全评估,必要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7.7 应急预案7.7.1 铅回收企业应建立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可按照《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指南》(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7 年第48 号)的要求制定,并定期进行演练.7.7.2 应急预案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1)废铅酸蓄电池收集过程中的贮存过程中发生事故时的应急预案;(2)废铅酸蓄电池贮存过程中发生事故时的应急预案;(3)废铅酸蓄电池运输过程中发生事故时的应急预案;(4)废铅酸蓄电池资源再生设施,设备发生故障,事故时的应急预案.。

废铅酸蓄电池污染防治技术及相关政策分析

废铅酸蓄电池污染防治技术及相关政策分析

废铅酸蓄电池污染防治技术及相关政策分析废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物,由于其中含有重金属铅和硫酸等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废铅酸蓄电池的污染防治技术和相关政策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一、废铅酸蓄电池污染防治技术1. 废铅酸蓄电池回收技术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处理是最直接有效的防治技术之一。

目前,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处理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两种方法。

物理处理主要是通过机械拆解等手段,将废铅酸蓄电池的各个组件进行分离和分类。

而化学处理则是指将回收的废铅酸蓄电池进行酸洗、焙烧、电解等处理,以得到有价值的铅、聚合物等物质。

这些回收的有价值物质可以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除了回收处理,废铅酸蓄电池的污染治理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针对废铅酸蓄电池产生的酸性废水、废气和废渣等污染物,可以采用中和处理、脱硫净化、固化处理等技术手段进行治理。

中和处理是指通过添加碱性物质,将酸性废水中的酸性物质中和成中性或碱性物质。

脱硫净化则是将废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进行除去,以保护大气环境。

而固化处理则是将废渣进行固化,降低其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风险。

在废铅酸蓄电池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还可以采用一系列的污染预防技术,减少废铅酸蓄电池对环境的污染。

在废铅酸蓄电池的生产过程中,可以采用封闭式生产工艺,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在废铅酸蓄电池的使用过程中,可以推广绿色环保的充电和使用方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二、相关政策分析1. 政府法律法规各国政府对废铅酸蓄电池的污染防治问题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了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处理、污染防治等方面的管理要求。

中国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中明确规定,生产者应当负责废旧电池的回收和处理工作。

在美国,联邦政府颁布了《资源保护与回收法案》,对废旧电池的管理作出了规定。

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为废铅酸蓄电池的污染防治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废铅酸蓄电池无害化处理与循环产业链杨敬增(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北京,100840)摘要:废铅酸蓄电池中的铅占再生铅原料的85%以上,如不合理回收利用将造成新的污染源和资源再浪费。

本文分析了国内处理与再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废铅酸蓄电池无害化处理的关键技术和工艺步骤,并依据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的原则,诠释了介入废电池处理再利用领域的生产企业应当结合新品生产,组成循环产业链,完成“回收处理-再生铅冶炼-新品生产”的闭环循环系统,以探讨电化学产品循环经济的发展新路。

关键词:废铅酸蓄电池,无害化处理,清洁生产,闭环产业链Treatment Harmlessly and Recycling ProductionProcess for Lead-acid BatteriesYang Jingzeng(China Electronics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Beijing, 100840)Abstract:About 85% raw material of regenerated lead was collected from waste lead-acid batteries, but it has new pollution and resource waste without perfect recycling and reuse. Industrial actuality and existent problems were analyzed and some advance technique and harmless treatment process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Enterprises which intervened recycling production process should combine the production of new products, so that they achieve a full clearing production circle from recycling-treatment- regenerated.Keywords:Waste lead-acid batteries, Treatment harmlessly, Clearing Production, Recycling, production process.1 概述2011年,《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已被国务院正式批复,其中第一类防控对象首当其冲的就是金属铅。

其实大量的铅金属废物,是放错了位置的宝贵资源,是国民经济必不可少的工业原料。

据有关机构统计,世界的原生铅矿尚可开采21年,居极度贫乏有色金属之首。

因此再生铅产业在我国工业中的重要性日益彰显。

中国年消耗铅达百万吨级,其中铅酸蓄电池行业耗铅量最大,达70%以上。

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传统再生铅回收、处置手段对铅金属防治并未起到根本的作用。

污染环境,造成儿童血铅,损害人民健康的情况时有发生,国家高层领导过问,社会舆论关注。

因此科学地做好铅酸蓄电池无害化处理,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再生资源利用率,而且还能避免铅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污染,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各方面都具有现实意义。

另外,国内固有的开放产业模式难于避免产生污染因素和扩散因子,要从根本上解决,探索新的产业模式势在必行。

开展铅酸蓄电池循环产业链研究与建设,通过系统研究和工程实践,摸索出从根本上解决电池产业铅污染的绿色道路。

2 再生铅产业存在的问题2010年我国再生铅产量达到135万吨,再生铅产业已成为我国铅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涌现出的一批技术先进,规模经营,年产量5万吨以上的从事以废铅酸蓄电池处理与综合利用为主的再生铅生产骨干企业[1],使我国的再生铅生产技术正在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近年来,能源、交通和通讯等支柱产业飞速发展,给铅酸蓄电池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需求量以每年15%~40%的速度增长。

产量越高,报废就越多,我国每年报废的5000多万只铅酸蓄电池。

如能无害化处理并再利用,相当于每年开采一座产量几十万吨的铅矿,源源不断的材料可以有力支撑这一重要工业体系可持续发展。

但随着环保法规越来越严格,我国的再生铅工业也面临严峻考验[2] [3]。

长期以来产业存在的问题:2.1 回收环节不畅多头回收、分散经营、无序竞争,由于缺乏环保意识,在收集、转运过程中,随意拆解,将废蓄电池中的酸液、塑料壳到处丢弃,造成环境污染并危及人体健康 [4]。

2.2 工艺水平低下我国有近300家废铅蓄电池再生铅厂,大部分企业熔炼工艺和设备落后,有些作坊式的小企业和个体户甚至采用原始的土炉土罐或传统小反射炉、小鼓风炉和冲天炉炼铅。

回收率低下,每年有大量铅金属在熔炼过程中流失掉。

废电池拆解后无分选处理技术,板栅金属和铅膏混炼。

2.3 环境污染问题严重我国每年200万吨左右废旧铅酸电池的70%-80%经个体商贩流入小作坊式回收处理厂,可产出约70万吨再生铅,年排放烟尘约12万吨。

其中含有60%左右的铅、锑、砷,若无收尘设施和污水处理装置,全年会有7.2万吨的含铅及锑废弃物排出; 二氧化硫5万吨,耗水约800余万立方米,年产弃渣量高达30万吨,其中铅金属3万吨,砷3000吨,锑1万吨。

严重的是,90%以上企业没有采取烟尘处理,环境问题堪忧[5]。

2.4 产业链开环。

循环利用的先进理念是建立清洁生产的闭环产业链,将废电池处理同新电池生产有机结合,将再生铅产品直接应用于新品生产线。

但我国大多数处理和综合利用企业还是以再生铅为出厂产品,同铅生产企业仅仅是供销关系,由于产品规格和使用者的需求总有不适应处,造成产业链开环,也平添了不少成本。

2.4 难于适应越来越高的环保要求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对再生铅行业提出更为严格的准入要求,对于废水、废渣和烟气处理等环保设施要求逐渐增强,满足这些条件需要相应的先进技术的支撑,而目前国内工艺在执行相关指标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

如准入条件中要求冶炼废渣中铅含量小于2%,就需要在冶炼和电解技术中提出更为有效的措施,而这是需要较高技术含量的。

2.5利用率不高绝大部分企业的工艺与技术达不到高的资源利用率,合金成分根本没有合理利用,综合利用率低。

而利用率越低,往往污染就越重[6]。

因此,仅从减少污染的角度来说,也要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

注重了环境保护,减少污染排放,还能提高企业收入,是事半功倍的好事。

3 废铅酸蓄电池处理的几项关键工艺先进工艺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处理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最大限度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回收率。

因此在一些关键技术和工艺上进行革新,提高整个产业清洁生产水平,可以为节能减排提出可行的方案。

3.1破碎分离和水介质分选手工拆解,人工分拣不仅效率极低,更是对场地和空气污染严重。

只有对整只废电池实行机械破碎分选,并对分选的废酸、板栅、铅膏、废塑料和废隔板等部分分别进行清洁生产处理,才能达到资源回收,节能降耗的目的。

图1给出了破碎分离和水介质分选的示意图。

图1 破碎分离和水介质分选Fig 1 Break and separation with water medium3.1.1 两级破碎两级破碎器和磁力分离器保证了破碎的安全可靠。

首先一级锤式预破碎密闭操作,其中不断有水流注入,以起到清洗塑料部件,防尘降尘和保持破碎机内恒定温度的作用。

经一级破碎后的电池碎片进入二级破碎系统,与一级类似,也是全封闭操作,经二级破碎后电池碎片尺寸减小到30mm以下。

3.1.2 分离经二级破碎的碎片首先将铅泥和大块的塑料和铅栅分离。

粒径小于1mm的铅泥(含氧化铅、二氧化铅、硫酸铅、金属铅和其他细小粒子),在水的冲洗作用下,与直径大于1mm的铅栅和塑料分离。

分离后的铅泥经沉淀脱水后,送入分选脱硫系统。

3.1.3 水介质分选分离后的铅栅和塑料进行水介质分选,分选出铅栅、PP(聚丙烯)和重塑料。

通过水流控制对以上三种物质进行第一次分离,PP(聚丙烯)密度最轻,漂浮在顶部,通过螺旋传送装置分离出来,同时沉在下部的金属铅也被选出,剩余的重塑料与水的混合物分离出来,并进行脱水,脱出的水将在分离器中循环利用,多余的水回流,过筛循环利用,脱水后的重塑料进行再次分离,以确保铅含量减小到最小。

之后,重塑料通过脱水后,收集贮存。

沉淀在底部的为金属铅。

采用水介质分离避免了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的铅中毒,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把板栅材料和铅泥分开,提高了炉料的铅品位,增加高温熔炼的炉料量,从而减少了烟气、弃渣和烟尘数量,减少能耗,提高金属回收率、工效和产能,有利于环境保护。

3.2 化学脱硫选出的铅膏中存在一定量的硫酸铅,要完全还原出硫酸铅中的铅,炉窑温度要在1200度以上,不仅消耗能源,而且大量的铅被蒸发到烟气中,因此必须对铅泥进行脱硫处理后才可进行冶炼。

采用以碳酸钠与铅泥反应实现化学脱硫方法,不仅可以去除铅泥中的硫酸,还可得到化工副产品,值得推荐。

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PbSO4 + Na2CO3 Pb CO3 + Na2SO4(1)从反应方程式(1)可知:硫酸铅能够全部转化成碳酸铅,并生成硫酸钠溶液,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硫酸钠产品。

图2示出了反应的工艺过程。

图2 化学脱酸脱硫反应工艺过程Fig 2 The chemical processes of desulfurization and deacidification此工艺不仅解决了脱硫问题,还使脱硫用的碳酸钠转化为副产品硫酸钠,使得单纯的环保防治手段变成化工产品生产环节,不但消除污染,还赋予了经济意义,实现了环境保护和变废为宝双重目的。

3.3冶炼和精炼3.3.1 转炉冶炼转炉熔炼系统用于生产粗铅。

进入转炉的物料主要为铅栅、铅泥和反应剂等。

铅栅主要成分为金属铅,铅泥主要成分为碳酸铅,二者理化性质差别较大。

板栅主要为铅合金物质,纯度较高,因此熔炼温度较低,而碳酸铅需要更高的温度进行还原熔炼,因此要将铅栅和铅泥分开冶炼,这样在氧气的合理供给和温度的自动控制的基础上可保证消耗能源最小,并减小铅熔炼过程中的铅损失。

3.3.2 精炼精炼系统是将粗铅中的杂质去除并生产软铅的过程。

粗铅中主要的杂质为铜、锑、锡,经该工艺去除后,可将铅纯度提纯至99.985%。

铜杂质的去除采用加硫磺和木屑的方法,反应方程为:Cu+S=CuS,可将铜含量降至0.005%以下;杂质锡、锑的去除采用氧化法;金属锑的去除是在铅液中加入NaNO3和NaOH 的混合试剂,同时向铅液中鼓入氧气,使得较金属铅易于氧化的锑金属生成锑酸钠等碱性渣而漂浮在铅液上方,该过程的反应温度为420~450℃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