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美术上册第15课《杂技小演员》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5课(杂技小演员)|岭南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5课(杂技小演员)|岭南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杂技小演员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学会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描绘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杂技小演员形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对杂技小演员绘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杂技艺术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杂技小演员的基本特征:介绍杂技小演员的服饰、动作、表情等基本特点,让学生对杂技小演员有直观的认识。
2. 杂技小演员的表现手法:讲解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表现杂技小演员的形象,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 杂技小演员的创意表现: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个性的杂技小演员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杂技小演员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能独立完成一幅具有创意的杂技小演员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杂技小演员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素材、示范作品等。
2. 学具:绘画纸张、铅笔、彩色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杂技小演员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杂技小演员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介绍杂技小演员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让学生对杂技小演员有更深入的了解。
3. 示范与讲解:教师现场示范绘画杂技小演员的过程,并讲解绘画技巧,帮助学生掌握绘画方法。
4.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独立创作一幅杂技小演员作品。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学习,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5课(杂技小演员)2. 教学目标:了解杂技小演员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学会运用绘画语言创作具有创意的杂技小演员作品。
二年级美术上册 第15课 杂技小演员教案 岭南版

效果
引入
1实物投影机
2欣赏教师手中作品—卡纸做的杂技小演员
3了解决绘画中存在的问题。
1.欣赏作品。
2.讨论问题。
3.回答问题
回忆过你在那里看到杂技演员在表演,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讲授新课
1.继续欣赏。
2.课题—板书:杂技小演员
3.启发学生回忆你看到杂技演员表演时的精彩场面,说一说见到和自己最感兴趣的热闹场面、人物、道具和色彩等。
杂技小演员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在制作和练习中,学会了动手动脑,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设计意识和创作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
在玩具底部增加重量,重心会降低,不会倒。
三、教学难点:
用什么材料,设计和制作方法。
四、课时和作业要求:
1授课时间(2)课时
2制作一个可以左右摇摆的小演员。
五、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师活动
4.指导学生观看图课件,并仔细观察课件中的的杂技小演员表演热闹场面。
5.教师边讲边示范,启发学生思维。
(1)在卡纸画出杂技小演员的形象和表扬的动作。
(2)用黑笔描边,上色。
(3)用剪刀按着线剪下来。
(4)做圆形滚动的底座,并用橡皮泥做加重的重量。
1.继续欣赏
2.回老师的问题。
3.把自己所见过的杂技演员表演场面讲出来。
。
学生创作
1.学生设计和绘画。
2.教师巡视辅导
学生要所创新。
小结
教师选出有美丽、生动、活波、有趣的杂技小演员的作品进行表扬。
课后记:通过对杂技小演员的设计和制作,逐步巩固、提高设计和制作的技能和审美能力。
第二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5.15 杂技小演员丨岭南版

教案标题: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5.15 杂技小演员丨岭南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杂技小演员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杂技艺术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观察杂技小演员的动作、表情和服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指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元素,表现杂技小演员的形象和动态。
4.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杂技小演员的特点及表演形式2. 杂技小演员的动作、表情和服饰3. 绘画杂技小演员的步骤和方法4. 绘画实践与展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杂技小演员的动作、表情和服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指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元素,表现杂技小演员的形象和动态。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绘画技巧表现杂技小演员的动态和表情;如何培养学生的绘画表现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杂技表演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杂技小演员的动作、表情和服饰,激发学生对杂技艺术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讲解杂技小演员的特点及表演形式,引导学生关注杂技小演员的动作、表情和服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技法讲解(10分钟)讲解绘画杂技小演员的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元素,表现杂技小演员的形象和动态。
4. 实践环节(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引导学生发现他人的优点,提高自己的绘画表现力和创造力。
6. 总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观察、表现和创造的重要性。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技法,创作一幅以杂技小演员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杂技小演员的特点及表演形式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绘画表现力。
3. 学生作品展示时的自评、互评能力。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5课 杂技小演员∣岭南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5课杂技小演员∣岭南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杂技小演员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学会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描绘出具有岭南特色的杂技小演员形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杂技小演员的基本特征:了解杂技小演员的动作、表情、服饰等特点。
2. 绘画技巧:学习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表现杂技小演员。
3. 岭南特色:了解岭南地区的杂技文化,将岭南元素融入绘画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杂技小演员的基本特征和绘画技巧,创作出具有岭南特色的杂技小演员作品。
2. 难点:如何运用绘画语言表现杂技小演员的生动形象和岭南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图片、多媒体设备。
2. 学具:铅笔、橡皮、水彩笔、白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杂技小演员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分享所见所感。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解杂技小演员的基本特征和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学习并实践。
3. 示范与指导:教师示范绘画过程,指导学生创作,解答学生疑问。
4. 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价,总结优点与不足。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与难点。
六、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5课杂技小演员∣岭南版2. 教学内容:杂技小演员的基本特征、绘画技巧、岭南特色3. 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杂技小演员的基本特征和绘画技巧,创作出具有岭南特色的杂技小演员作品。
4.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内容学习、示范与指导、学生练习、作品展示与评价、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课堂练习:创作一幅具有岭南特色的杂技小演员作品。
2. 家庭作业:观察身边的杂技表演,记录下杂技小演员的动作、表情、服饰等特点,下次课分享。
二年级美术上册《杂技小演员》教案、教学设计

2.能力水平:二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想象力逐渐提高,但表现手法和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
3.情感态度:学生对美术创作充满热情,愿意尝试新事物,但部分学生可能在创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易产生挫败感。
6.课后拓展,提升审美素养:
a.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发现并创作更多富有创意的杂技小演员作品。
b.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杂技表演等,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拓宽艺术视野。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精彩的杂技表演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杂技小演员的动作、表情和服饰特点。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段杂技表演精彩吗?你们注意到了杂技小演员的哪些特点?”
a.关注杂技演员的动作、表情和服饰,描述时要细致入微。
b.字数不限,但要确保内容丰富、生动。
c.提交文字描述的同时,可附上自己的绘画作品或摄影作品。
3.家庭作业:与家人一起观看一段杂技表演视频,分享彼此的感受和看法。要求如下:
a.观看过程中,注意杂技演员的技巧、表演风格和舞台表现力。
b.与家人讨论杂技艺术的魅力,以及杂技演员背后付出的努力。
4.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喜欢通过观察、模仿和实践来获取知识,但小组合作和沟通表达能力仍有待加强。
5.个体差异:学生在兴趣、能力和性格上存在差异,教师需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需求,提供个性化指导。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杂技小演员的动作、表情和服饰特点,运用绘画、剪贴等手法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4.小组合作,培养沟通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评价,分享创作心得,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5.15 杂技小演员丨岭南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5.15 杂技小演员丨岭南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讨论、创作等环节,使学生掌握描绘杂技小演员的基本技巧,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杂技表演,引导学生关注杂技演员的动作、表情,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通过创作实践,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杂技艺术的热爱,激发他们表现美好生活的愿望。
二、教学内容1. 杂技表演的欣赏:引导学生关注杂技演员的动作、表情,了解杂技表演的特点。
2. 杂技小演员的绘画技巧:教授学生如何描绘杂技小演员的动作、表情和服饰。
3. 创作实践:指导学生运用所学技巧,独立完成一幅描绘杂技小演员的画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观察、描绘杂技小演员的动作、表情和服饰。
2.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杂技小演员的动态美和生动表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素材、示范画作等。
2. 学具:画纸、铅笔、彩色笔、橡皮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杂技表演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杂技演员的动作、表情,激发他们的兴趣。
2. 新课教授:结合图片素材,讲解杂技小演员的绘画技巧,如动态表现、表情描绘等。
3. 示范讲解:教师现场示范,展示描绘杂技小演员的全过程,并讲解绘画要领。
4. 创作实践:学生根据所学技巧,独立完成一幅描绘杂技小演员的画作。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5.15 杂技小演员2. 课题:杂技小演员的绘画技巧3. 教学内容:欣赏杂技表演、绘画技巧、创作实践4. 教学重点:描绘杂技小演员的动作、表情和服饰5. 教学难点:表现动态美和生动表情七、作业设计1. 课堂练习:描绘一幅杂技小演员的画作。
2. 家庭作业:观察生活中的杂技表演,记录下杂技演员的动作、表情,下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描绘杂技小演员的基本技巧,提高了观察力和表现力。
二年级上美术教案-杂技小演员-岭南版

二年级上美术教案-杂技小演员-岭南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杂技小演员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杂技艺术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观察杂技小演员的动作、表情、服饰等,学会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人物。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杂技小演员的观察与描绘2. 杂技小演员的表现技法3. 杂技小演员的创新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杂技小演员的特点,学会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人物。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杂技小演员特点运用到绘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杂技小演员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他们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杂技艺术的兴趣。
2. 新课教学(1)引导学生观察杂技小演员的动作、表情、服饰等,总结出杂技小演员的特点。
(2)教师示范如何用线条和色彩表现杂技小演员,讲解绘画技法。
(3)学生练习描绘杂技小演员,教师巡回指导。
3. 创新实践(1)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杂技小演员特点运用到绘画中,进行创新实践。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观察、表现和创新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杂技小演员的表演,尝试用线条和色彩描绘出来。
2.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将观察到的杂技小演员特点运用到绘画中。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教师应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杂技小演员的特点,学会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人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在以上的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新课教学”和“创新实践”环节。
小学美术《杂技小演员》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杂技小演员在实际绘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杂技小演员的基本特点。杂技小演员在表演中展现出的平衡、柔韧、抛接等技巧,是经过长期训练的结果。这些特点在绘画中如何表现,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些杂技小演员的表演图片,分析他们的造型特点,如身体比例、动作姿态、表情等,以及如何在绘画中进行表现。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绘画经验。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杂技小演员的基本特点、绘画表现方法以及在创作中如何发挥创意。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杂技小演员绘画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以后的学习中灵活运用。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a.展示实际杂技表演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演员的身体比例和动作特点。
b.演示绘画过程,教授如何通过线条和形状表现杂技小演员的动作姿态。
c.学生实践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针对个别问题进行纠正和指导。
d.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评价、借鉴,共同提高。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杂技小演员》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观看表演时,有没有注意过杂技小演员们的精彩表演?”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杂技小演员的绘画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