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秘密课外阅读 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快乐徜徉
《快乐的秘密》

《快乐的秘密》
嘿,朋友!今天我要跟你讲讲我发现的快乐的秘密。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周末,我决定去郊外的公园逛逛。
公园里热闹极了,有老人在悠闲地打着太极,有小朋友在欢快地追逐着风筝,还有一群年轻人在草地上弹着吉他唱歌。
我找了个安静的角落坐下来,准备好好享受这美好的时光。
这时候,一个小男孩跑过来,不小心摔了一跤,“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他的妈妈赶紧跑过来,把他抱在怀里,轻轻拍着他的后背说:“宝贝儿,不哭不哭,勇敢点,自己站起来。
”小男孩抹了抹眼泪,慢慢站了起来,破涕为笑。
我旁边坐着一对老夫妻,他们手牵着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忍不住好奇地问:“爷爷奶奶,你们这么多年一直这么恩爱,有什么秘诀吗?”爷爷笑着说:“哪有啥秘诀哟,就是相互包容,相互理解,每天开开心心的。
”奶奶接着说:“对呀,生活嘛,别计较那么多,快乐自然就来了。
”
我继续在公园里溜达,看到一个卖冰淇淋的小摊。
我买了一个冰淇淋,咬了一口,那冰凉香甜的味道瞬间让我心情大好。
这时,一个小女孩盯着我的冰淇淋,咽了咽口水。
我笑着把冰淇淋递给她:“小妹妹,来,尝一口。
”小女孩开心地说:“谢谢姐姐!”她的笑容就像这夏日里的阳光一样灿烂。
在这一天里,我看到了人们的欢笑,听到了温暖的话语,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原来,快乐的秘密就藏在这些平凡而又美好的瞬间里,藏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温暖中。
当夜幕降临,我带着满满的快乐回家。
我明白了,只要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与他人分享快乐,就能拥有无尽的快乐。
这就是我发现的快乐的秘密,你觉得呢?。
快乐的秘密一年级读后感

快乐的秘密一年级读后感
《快乐的秘密一年级读后感》
当我读完《快乐的秘密》这本书,我的小心脏就像被一只温暖的小手轻轻抚摸了一样,特别舒服!
书里讲了好多好多有趣的故事,就像一道道美味的点心,让我吃得饱饱的。
有个故事说,小兔子每天都蹦蹦跳跳,开开心心,就算遇到了下雨天,也能在水坑里快乐地玩耍。
这让我想到了我自己,有时候我会因为一点点小事情就不开心,比如我的铅笔断了,或者我的衣服弄脏了。
但是小兔子都能在糟糕的天气里找到快乐,我为什么不能在小小的困难面前笑一笑呢?我不禁问自己:“难道我还不如一只小兔子吗?”
还有个小故事,小猴子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香蕉,大家吃得可开心啦!这让我想起了在学校里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的时候。
我们一起跳绳、一起捉迷藏,那种快乐就像甜甜的糖果,让人心里美滋滋的。
我就想啊,分享真的能让快乐加倍呢!
书里的小松鼠也特别可爱,它努力地收集松果,就算累得气喘吁吁,也觉得特别满足。
这就好像我努力做完作业,虽然有点累,但是心里特别踏实,特别有成就感。
我会想:“难道努力不是通往快乐的小路吗?”
读完这本书,我好像找到了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快乐的大门。
我明白了,快乐就藏在我们每天的生活里,藏在和小伙伴们的玩耍中,藏在我们的努力和分享里。
就像阳光照在花朵上,快乐也会照在我们的心里。
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发现,快乐就会一直陪伴着我们。
难道不是吗?
我觉得呀,每一个小朋友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去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秘密!我相信,大家一定会像我一样,爱上这本书,爱上这份快乐的!。
在书海里自由徜徉,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为了扩大阅读成果,防止学生放任自流,我有计划地组织一些活动来加以促进。如:在班级内开展“语文节”、“童话节”、“我爱读书周(月)”、阅读能力竞赛、故事会、朗诵会、读书交流会、读书笔记展、制作剪报集、自编小报、写读书笔记等活动,并积累了相关资料。班上的一些同学还自由组合成读书小组,充分发挥群体效应。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同学之间经常互相交流阅读内容和心得,对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大有好处。
3、教给正确的阅读方法。语文课堂上,我注重实施批注式阅读教学,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让学生字阅读时遇到深有感触的地方就写出自己的感受。这样,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后,他们便能够将这种好的阅读方法用到课外阅读中去。有不少学生在阅读课外读物时,常常只注意作品的故事情节,对作品的思想和语言满足于一知半解。针对这种情况,我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时,总是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和方法。如读短小精悍的美文,要学习美的片段,学习修辞运用,语言文采,名人名文之类可精读,童话故事之类可略读,报纸资料之类可浏览。
一、积极创设阅读环境
良好的读书环境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了良好的读书氛围,学生们才会乐读、好读、善读。我们学校的阅览室是全天开放的,每周我们班都能有一天阅读和借书的时间,我鼓励学生多去阅览室看书,可一天的时间满足不了学生的阅读需求,于是我就在班级设立图书角,建立了学生个人图书交流中心,营造书香班级。每一学期我都动员每位学生借出自己拥有的一本书(愿意的可多借出几本),作为公共图书阅读,书名也在墙上列出,每个人管理自己的书,借阅情况也是自己登记(若是丢失或上课偷看被没收,均赔偿损失),期末返回到各人手中。针对寄宿班学生家庭条件较优越的实际情况,我动员我们班学生积极订阅《小学生时代》、《小学生天地》。我还动员学生捐钱来共同订阅几份报刊杂志,如《少年科学》、《少年文艺》、《中国少年报》、《少儿博览》等。花两天的零用钱,即可每个月都读到新鲜故事,看到新鲜人物,学到新鲜知识,学生都感到这钱用得最有价值。如此在班级内备足图书,不必为“米”“源水”而发愁,加上一些老师的大力提倡,一种读书的氛围能很快形成。
让学生徜徉书海,体验阅读兴趣论文

让学生徜徉书海,体验阅读兴趣《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当努力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注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自我阅读意识和阅读行为习惯,让学生在语文课文的阅读中读出一片展新的天地,让学生能够实现快乐阅读和幸福“悦读”。
一、营造“悦读”氛围对于学生而言,阅读是需要一定的氛围和语境的。
教师可以通过描述画面、问答、朗读、背诵、编故事、编读课本、复述等各种方式来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如,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会成为经久不衰的咏春佳句,究其原因就在于意境——“一枝红杏”让人想到了满园的春色。
诗人又融情于景,展现了深邃的艺术意境。
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出诗句中所蕴含的春天的美:园中百花盛开,桃红柳绿,蜂蝶飞舞,微风中夹着草的气息,花的芳香……在美妙的想象中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体会到自然界美和生命力蓬勃向上的美,从而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形成较好的阅读语境和氛围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教师的积极引导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的对其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态度进行升华。
不可否认,当学生们沉浸在满园春色的畅想中,必将加深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构建理想的阅读方式要为学生构建较为理想的阅读方式和氛围,则需要求学生与书本情智共生。
当学生能够真正的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的拿起手中的课本,全身心的进行阅读时,才能够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备感阅读的独特存在价值,进而影响到其心灵成长的愉悦呢?这将是作为我们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1、减轻学生的阅读负担在课外阅读中,摘抄、写读后感能够充分的加深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理解和把握。
但是需要我们的教师注意的是,应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
《快乐的秘密》读后感400字

《幸福的秘密》读后感400字
暑假里妈妈带着我阅读了《幸福的秘密》这本书。
读完这本书,
我学到的最多的是以前的文章,它们让我真正领悟到了幸福的秘密。
真正的快乐不只属于个人,但是我们是否能给周围的人带来幸福呢,这是一种有利于他人的快乐。
正如《孟子》中问道:“独乐乐与
众乐乐,孰乐?”答曰:“众乐乐。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损坏他人利益,使自己快乐的人,也有许多与孟子想法类同的人。
前者的快乐并
不是永恒的,也许在某一时间段他享受了他所谓的快乐,但在以后的
生活中,身边的亲朋好友都会渐渐离他而去。
后者却能永远生活在快
乐之中,因为他内心充满了阳光,每时每刻都在温暖着他身边的人,
以真诚宽容的姿态去待人待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将会拥有很多知
心朋友,这是他永恒的财富。
道德经言;“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给别人幸福,你可能最终会得到幸福,这应该就是快
乐的终点吧。
身心保健《快乐的秘密》二

身心保健:《快乐的秘密》
活动目标
1、知道每个人都有不高兴的时候。
2、出不学习调节消极情绪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活动前已围绕话题与幼儿进行过讨论,如你遇到过哪些不高兴的事情?你是怎样解决的、引导幼儿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讲述。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阿南的故事》并提问。
教师;阿南今天怎么了?为什么不高兴?
教师;你有办法让阿南快乐吗?
教师;如果你是阿南,有哪些好办法让自己快乐起来?
2、阅读幼儿用书,引导幼儿理解画面内容,回答问题。
教师:明明是什么表情?
教师;想一想,有什么不高兴的事情发生了?
教师:明明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教师:你还有什么好的办法帮助他?
3、针对幼儿的回答,归纳调节不愉快情绪的方法。
教师;不高兴时,可以找爸爸妈妈、好朋友或老师、把不愉快的事说一说;到‘开心小屋’发泄不愉快的情绪:把不愉快画下来,然后藏起来:大声唱歌:跑跑步、做做操;和大家一起玩,在游戏中慢慢忘
掉不愉快:洗个澡,睡一觉:看一本好书,等等。
教师:小朋友相处了这么多调节不愉快情绪的方法,我们一起把它们画下来,变成一本《快乐宝贝宝典》,有空的时候,大家都可以来翻一翻,如果你有了更好的办法,可以画出来,添在书里。
这样,我们的《快乐宝贝宝典》会越来越厚,我们的办法会越来越多,我们身边的快乐宝贝也会越来越多,我们的心情就会越来越好。
大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快乐的秘密》

大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快乐的秘密》一、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快乐的定义;•探索快乐的来源与方式;•培养积极向上的快乐心态。
1.2 教学对象大班学生,年龄在4-5岁。
1.3 教学时间本教案共计3个课时,每个课时为30分钟。
1.4 教学准备•PPT或者黑板;•玩具、图片、音乐等教具;•与课题相关的绘本或故事书。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什么是快乐2.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经历过的快乐事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引入•给学生播放欢快的音乐,讨论这种音乐给大家带来了哪些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2.3 学习•呈现一个带有笑脸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这个笑脸的表情,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快乐的情感。
2.4 启发•准备一些图片,例如彩虹、礼物、游乐场等,让学生描述这些图片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感受。
2.5 复习与总结•回顾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总结什么是快乐以及快乐的来源。
第二课时:快乐的方式2.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第一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能够顺利过渡到新的学习任务。
2.2 引入•通过一段小视频或者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快乐也可以通过分享和关心他人来获得。
2.3 学习•学生分小组,每组讨论并列举出自己可以快乐的方式,老师记录学生的回答。
2.4 启发•在黑板上列出学生提到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分类归纳,让他们了解到快乐的方式有很多种。
2.5 复习与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总结出快乐的方式是什么。
第三课时:快乐的心态2.1 导入•让学生回忆上一堂课所学的内容,过渡到新的学习任务。
2.2 引入•向学生介绍一些幸福的名言警句,帮助学生理解快乐的心态对于幸福的重要性。
2.3 学习•给学生看一些图片,例如一只被打破了的气球、一张有笑脸和哭脸的海报等,让学生通过观察这些图片来思考快乐的心态对于人的情绪的影响。
2.4 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在不同的情境下,他们可以如何保持快乐的心态。
2.5 复习与总结•总结所学的内容,让学生能够理解快乐的心态对于人的情绪的影响。
《快乐的秘密》心得体会----端正“快乐”...

读《快乐的秘密》心得体会----------端正“快乐”,活在当下在李总送来的新年“大礼”下,公司上上下下掀起了一股读书热潮,而我也在这股热潮的带领下看了《快乐的秘密》这本书。
乍看书名,我便给这本书“判”了个“死刑”,认定它必定是一本普普通通、枯燥乏味的励志书罢了,自然而然我对它的兴趣也不太浓,只是抱着消遣的心态偶尔翻翻瞧瞧,之后便欲罢不能,对自己之前的这种以名取书的行为而懊悔不已。
首先,不得不说英国作家亚当·杰克逊的构思很巧妙。
他通过一个年轻人巧遇中国老人的神奇故事,带出有两条线索,一条明线是那个年轻人,年轻人通过访问十个受访者,逐渐获得快乐的秘密,获得快乐的力量;另一条暗线是中国老人,中国老人不但帮助了年轻人,指引他寻找到快乐的秘密,而且也是他曾经帮助了那些受访者,使他们摆脱人生的谷底。
不得不承认,作者的艺术手法,很吸引人,引人入胜,并增添了一种神秘和悬疑的色彩。
但是构思和手法毕竟只是辅助性的手段,内容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而这本书正是由于内容的贴近生活,符合我的实际情况,才会深深吸引住我,让我一直看下去。
我觉得自己总是那种患得患失,瞻前顾后,居安思危、犹豫不决,并且遇见压力就选择逃避的人,但亚当·杰克逊让我领悟了不少,具体从以下两方面体现出来:一、态度的力量。
工作和生活都会赋于每个人很大的压力,而我也不例外,面对工作我不停地抱怨,尤其当公司有新的政策、制度出台或工作上遇到烦锁的事时,我便觉得无从适应,总是在怨这怨那,找一大堆的借口,最后还是得怀着很不愿意,很不开心、很不积极的心态去完成,那当然事情出来的结果也肯定不如所愿。
当我看完了书中中国老人给年轻人讲的《石头切割工人》这个小故事时,我才恍然大悟,不是工作在给我烦恼,而是我自己对待工作的态度在给自己增添了烦恼,所以一直以来我都工作得不开心,还曾一度认为只要换个工作环境,我才不会如此的压抑,内心的那股霉气才得已释放,而我去忽略了无论身在哪一个环境,都会有各种最糟的意外情况,如果仍然是抱着这种一遇事就烦的负面消极心态的话,无论在任何环境我依然会得不到我想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乐的秘密课外阅读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快乐
徜徉
一、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什么是课外阅读?笔者这里所指的是教材以外的一切阅读,既包括学生在课外进行的一切阅读,也包括教师统一安排在课内阅读的教材以外的读物。
众所周知,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靠学习一学期28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国家教育部新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作了非常明确的要求:“九年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其中,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然而,现行的语文教学并没有真正把课外阅读摆在重要的位置,学生中谈“书”色变者大有人在。
一年前,笔者曾在四年级学生中做过这样一项调查:
从上表可以看出,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外,能主动阅读的学生少得可怜,经常到图书馆去借阅图书的学生几乎为零。
学生家中藏书量绝大多数在10册以下,平均每学期新增图书还不到两册。
多么令人心寒的数字!
我们的学生怎么了?是什么扼杀了学生的阅读热情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学评估的不完善导致广大师生为追求分数耗尽了精力,从而挤走了学生在校园内的课外阅读时间;偏向农村的社会和家长、教师的一些落后观念或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阅读空间的拓展;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又使得他们对诸如动画片之类的电视节目及网络游戏更感兴趣,这就使学生的业余阅读成为一个泡影。
此外,还有一大容易为人们忽略的扼杀学生阅读兴趣的隐形杀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主要有两种:客观性障碍和主观性障碍。
客观性障碍主要是由读物内容过深导致的,如有的读物中运用大量的典故或者语言凝练的古诗词等,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
主观性阅读障碍则是学生由于没有教师或家长的指导和激励,对课外阅读由无从下手到漠不关心的一种态度。
二、成功阅读策略
成功阅读,指学生在阅读的初始阶段能够毫无思想负担地读一些适合自己水平的趣味读物,从而获取知识和得到心灵上的愉悦。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阅读指导和刺激,使学生产生一种动力。
有了这种动力的鞭策,学生就能较主动地克服自身的畏难、懒散等消极心理,从而走向阅读的成功。
这种成功的欢乐进而又会产生一种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好好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成功阅读呢?或者说,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怎样给予学生阅读指导和刺激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拨开重重云翳,打开愉快阅读之门
抛去家庭作业的枷锁,让学生愉快阅读。
薛瑞萍老师曾说过:“我们的学生没有家庭作业。
学生没有家庭作业我就解放了。
催作业时很伤情绪的,订正又冲击了新知识的吸收。
我采取日有所诵的方法。
如果你的孩子在你的引导下,每天分钟背诵一个段子,每天阅读是一万字,你说孩子还不会写作文吗?”当我读到这段文字时,一直困扰我多年的“为什么总是有这么多的孩子不喜欢课外阅读”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
让学生抛去家庭作业的枷锁,孩子的幸福油然而生。
语文老师的本事最低底线是培养学生爱阅读,教学生读书。
一年多来,我班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与实验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观。
以背诵代替抄抄写写,以阅读代替题海战术,现在,我班学生绝大多数都爱看课外书,每天半小时,双休日两小时的课外阅读几乎已经成了他们不成作业的作业,更有一部分学生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动笔摘录、写感受。
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愉快阅读。
一个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往往能对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当然,我们不否认,尽管有的家庭各方面环境都不尽如人意,可他们的孩子却能在某些方面胜人一筹。
但笔者以为,就一般情况而
言,良好的环境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当然也更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因此,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对学生来说太重要了。
近年来,我们学校加大投入,增添大量的书籍,除了图书馆里有图书,还有计划地在教室外的走廊设立流动图书角,使学生在课间午间都能随时随地与好书为伴。
其次,我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向家长介绍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希望家长能积极配合;另外,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每位学生每学期新增图书不得少于5册,并保证每天有一定的阅读量。
推荐优秀的读物,让学生愉快阅读。
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的限制,对书籍的辨别挑选能力比较弱,教师应该起引导作用,有意识地推荐一些优秀书目。
如对低段学生而言,经典的童话、谜语、儿歌等都是上佳的选择,比如指导学生读图文并茂的绘本《爱心树》等。
到了中段,市场上各种各样的配套读物应该也是不错的选择,如让学生阅读《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通过引导,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考,初步学习听“不同的声音”以及如何判断是非。
对高年级学生,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他们看名著。
这样久而久之,学生明白了应当读哪些书、哪些书能使人受益,今后在自主学习时也能有意识地选一本好书来读。
2、运用多种战术,打开顺利阅读之门
促使学生成功阅读的方法很多,我以为下列几种在实践中可以首选:
“首战告捷”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所以,第一次的课外阅读指导一定要精心策划。
这里所谓第一次,指第一次集体阅读,不包括学生在这之前已开始的个别阅读活动。
通常在一年级上学期学完汉语拼音后就可安排课外阅读。
为了确保每个学生快乐地成功阅读,使他们觉得阅读是一件美好快乐的事,教师应该安排在课内进行阅读,以便学生遇到疑难时能得到及时的解决。
同时,统一课外阅读内容,内容宜少忌多、宜浅忌深、宜趣忌乏。
没有统一课外读本的,教师应事先准备好,以便学生之间相互交流。
教师要帮助每一个学生顺利通过阅读,并为他们的小小成功欢呼。
比如:我与孩子一起阅读《小房子变大房子》,它是聪明豆绘本系列之一,是任溶溶先生翻译的作品。
故事中的小老太太总抱怨自己的屋子空间不够,请聪明老先生帮忙出主意。
书中诗一般的语言,简单幽默的情节,加之色彩绚丽的动物插图,无不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打动着孩子们的心灵。
阅读活动结束后,还赠送有意义的纪念品,让学生像欢度节日一样记住第一次阅读的甜美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