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高一化学(上海新教材)备课笔记汇总
高一必修一化学笔记整理新

高一必修一化学笔记整理【前言】高一的化学必修一是给你学习化学打好基础和爱好的,学好化学科目要系统的记忆和学习。
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必修一化学笔记整理》,盼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关心!1.高一必修一化学笔记整理篇一1、原子半径(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正价、负价均相同(3)全部单质都显零价3、单质的熔点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及其推断)(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
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简单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简单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2.高一必修一化学笔记整理篇二氯离子的检验使用XX银溶液,并用稀XX排解干扰离子(CO32-、SO32-)。
HCl+AgNO3==AgCl↓+HNO3NaCl+AgNO3==AgCl↓+NaNO3Na2CO3+2AgNO3==Ag2CO?3↓+2NaNO3Ag2CO?3+2HNO3==2AgNO3+CO2↑+H2OCl-+Ag+==AgCl↓3.高一必修一化学笔记整理篇三二氧化硅(SiO2)自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包括结晶形和无定形.石英是常见的结晶形二氧化硅,其中无色透亮的就是水晶,具有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是玛瑙。
二氧化硅晶体为立体网状结构,基本单元是[SiO4],因此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玛瑙饰物,石英坩埚,光导纤维)。
高一化学化学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复习笔记(优秀5篇)

高一化学化学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复习笔记(优秀5篇)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有哪些你想知道吗?很多高一的同学一直想要高一化学知识点,所以就为大家准备了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
下面是小编征途帮大家收集的化学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复习笔记【优秀5篇】,仅供借鉴。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5 篇一1.阿伏加德罗常数NA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物理量,单位是mol1,而不是纯数。
不能误认为NA就是6.02×1023.例如:1molO2中约含有个6.02×10氧分子242molC中约含有1.204×10个碳原子231molH2SO4中约含有6.02×10硫酸分子23+23-1.5molNaOH中约含有9.03×10个Na和9.03×10个OH;23nmol某微粒集合体中所含微粒数约为n×6.02×10。
由以上举例可以得知: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以及微粒数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式?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存在正比例关系。
如果用n表示物质的量,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N表示微粒数,三者之间的关系是:N=n·NA,由此可以推知n=N/NANA=N/n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向容量瓶中注入液体时,应沿玻璃棒注入,以防液体溅至瓶外。
(2)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溶质,溶液注入容量瓶前要恢复到室温。
(3)容量瓶上只有一个刻度线,读数时要使视线、容量瓶刻度线与溶液凹液面的较低点相切。
(4)如果加水定容时超过刻度线或转移液体时溶液洒到容量瓶外,均应重新配制。
(5)定容后再盖上容量瓶塞摇匀后出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不能再加蒸馏水。
(6)称量NaOH等易潮解和强腐蚀性的药品,不能放在纸上称量,应放在小烧杯里称量。
若稀释浓H2SO4,需在烧杯中加少量蒸馏水再缓缓加入浓H2SO4,并用玻璃棒搅拌。
高一化学知识点归纳篇二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1.研究物质的性质的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常常运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上海高一下化学知识点梳理

上海高一下化学知识点梳理化学知识点梳理一、化学基础知识1. 原子和分子- 原子是构成所有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结合而成的粒子。
2. 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例如氧气(O2)中的两个氧原子。
- 化合物是含有不同类型的原子,例如水(H2O)中的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3. 反应式和化学方程式- 反应式描述了一个化学反应中参与的物质。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和符号表示化学反应,反应物在左侧,生成物在右侧,用箭头分隔。
4. 物质状态- 固体:具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
- 液体:具有固定体积但没有固定形状的物质。
- 气体:既没有固定形状也没有固定体积的物质。
二、离子和化学键1. 离子和离子键-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分子。
正离子带有正电荷,负离子带有负电荷。
- 离子键是带正电荷的离子和带负电荷的离子之间的吸引力。
2. 共价键和分子式- 共价键是通过共享电子而形成的化学键。
- 分子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共有多少个原子组成一个分子。
三、化学反应1. 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两个或更多反应物生成一个产物。
- 分解反应:一个物质分解成两个或更多产物。
- 双替反应:正离子和负离子交换位置形成新的产物。
- 酸碱反应: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产生盐和水。
2. 化学计量和摩尔- 摩尔是化学计量的单位,表示物质的量。
- 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表示物质的摩尔比例。
四、溶液和浓度1. 浓度的计量- 质量浓度:溶质质量与溶液总体积的比值。
- 摩尔浓度:溶质摩尔数与溶液总体积的比值。
2. 溶解度和饱和度- 溶解度是指溶质在一定温度下能溶解在溶剂中的最大量。
- 饱和度是指溶液已溶解物质与其溶解度的比值。
五、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1. 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的数量或生成的产物数量。
-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2. 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达到一定的反应速率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稳定。
上海高一下化学知识点总结

上海高一下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以及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
在高一下学期的化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物质由元素组成,每个元素由原子构成;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化学符号和化学式:使用化学符号表示元素,使用化学式表示化合物。
3.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过程,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4. 反应的类型和平衡:了解了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如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学会平衡化学方程式,掌握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的概念。
二、化学元素与周期表1. 元素的分类和周期表:元素按照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分类;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了解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结构。
2. 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符号:每个元素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学会使用化学符号表示元素。
3.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了解一些常见元素的性质,如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
4. 元素的周期性和化学键:理解元素的周期性趋势和化学键的形成。
三、化学键和化学键的性质1. 化学键的概念和类型:化学键是连接原子的力,主要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2. 分子和晶体的性质:学会区分分子和晶体,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3. 电子构型和化学键:电子构型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学会根据电子构型预测化学键的类型和性质。
四、酸碱中和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1. 酸碱中和反应: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特点,学会计算酸碱溶液的浓度。
2. 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和基本概念,学会计算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氧化态和还原态。
3. 盐类的性质和离子反应:学会预测盐类的性质和溶液的离子反应。
五、质量守恒定律和摩尔概念1. 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会发生增减。
2. 摩尔质量和摩尔计算: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会使用摩尔质量进行化学计算。
最新上海高中化学知识点汇总

最新上海高中化学知识点汇总本文档旨在总结最新的上海高中化学知识点,为学生复备考提供帮助。
以下是重要的化学知识点的概要:1. 基本概念- 化学元素:由具有相同原子核电荷数的原子组成,如氧、氢等。
- 化学反应:物质之间发生的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 化学键:原子之间的电子共享或转移形成的相互作用。
2.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以原子序数排序的化学元素表,有助于分析元素的周期性特征。
- 周期表格:包括原子序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
3.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描述化学反应中参与物质的类型和数量的表达式。
- 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方程式中参与反应的物质及其生成物。
- 平衡反应:正反应速率相等时的化学反应。
4. 离子反应-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分子。
- 阴离子和阳离子:带负电和正电的离子。
- 离子反应:反应物中的离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物质。
5. 化学键- 共价键: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 极性键:共享电子不均匀分布的化学键。
- 离子键:由正负电荷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6.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反应物浓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7. 酸碱性和中和反应- 酸和碱:溶液中产生H+和OH-离子的物质。
- pH值:表示溶液酸碱性的指标。
- 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产生一般性质中性的物质。
以上是最新的上海高中化学知识点汇总,希望对学生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为了获得更详细的知识,请参考相关教材和教师的指导。
祝你学习进步!。
高一上化学知识点总结沪教

高一上化学知识点总结沪教高一上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学科,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物质组成和性质的知识。
在高一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化学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一、化学基础知识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原子结构由核和电子组成,核心含有质子和中子,而电子位于核外轨道上。
-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分为周期和族。
- 元素周期表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元素的性质和元素之间的化学反应。
2. 化学键- 化学键是原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 离子键由正负电荷的吸引力形成,常见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
- 共价键是由电子的共享形成,常见于非金属之间。
3. 配位化学- 配位化学研究了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其中配位键是中心金属离子和配体之间的化学键。
- 配位化合物的形状和性质与配体的种类和数量密切相关。
二、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和符号表示化学反应过程。
- 反应物在方程式的左侧,产物在方程式的右侧。
- 可以通过平衡化学方程式来表达反应物与产物的摩尔比例关系。
2. 化学反应类型- 化学反应可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还原反应等类型。
- 不同类型的反应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反应条件。
三、基础实验技术1. 电解质溶液的电解- 电解质溶液在电解过程中分解成正负电荷的离子。
- 电解质溶液在电解过程中可以产生气体、金属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2. 双原子分子速率- 将气体使劲部署至低压环境时,气体分子之间的碰撞次数减少,分子集中度降低。
- 反应速率取决于反应物的浓度和碰撞频率。
四、物质的分类和性质1. 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由同一种类的原子或分子组成,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 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物质组成,可以分为均匀混合物和非均匀混合物。
2.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高一化学必修一高一化学复习知识点笔记必修一(优秀8篇)

高一化学必修一高一化学复习知识点笔记必修一(优秀8篇)高一是高中学习生涯中打好基础的一年,而高中化学也是比较难的一门学科。
那么,如何学好高一化学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是勤劳的小编小月月为大伙儿找到的8篇高一化学必修一的相关范文,欢迎借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一年级化学知识点笔记必修一篇一离子反应1、电离(ionization)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成自由离子的过程。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他们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不仅如此,酸、碱、盐等在熔融状态下也能电离而导电,于是我们依据这个性质把能够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2、电离方程式H2SO4=2H++SO42-HCl=H++Cl-HNO3=H++NO3-硫酸在水中电离生成了两个氢离子和一个硫酸根离子。
盐酸,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氯离子。
_则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_根离子。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我们就称之为酸。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电离时生成的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KCl、NaHSO4、NaHCO3KCl==K++Cl―NaHSO4==Na++H++SO42―NaHCO3==Na++HCO3―高一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篇二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高一年级化学知识点笔记必修一篇三物质的分类金属:Na、Mg、Al非金属:S、O、N酸性氧化物:SO3、SO2、P2O5等氧化物碱性:Na2O、CaO、Fe2O3氧化物:Al2O3等盐氧化物:CO、NO等含氧酸:HNO3、H2SO4等按酸根分无氧酸:HCl强酸:HNO3、H2SO4、HCl酸按强弱分弱酸:H2CO3、HClO、CH3COOH一元酸:HCl、HNO3按电离出的H+数分二元酸:H2SO4、H2SO3多元酸:H3PO4强碱:NaOH、Ba(OH)2按强弱分弱碱:NH3?H2O、Fe(OH)3一元碱:NaOH、按电离出的HO-数分二元碱:Ba(OH)2多元碱:Fe(OH)3正盐:Na2CO3酸式盐:NaHCO3碱式盐:Cu2(OH)2CO3溶液:NaCl溶液、稀H2SO4等悬浊液:泥水混合物等乳浊液:油水混合物胶体:Fe(OH)3胶体、淀粉溶液、烟、雾、有色玻璃等高一年级化学知识点笔记必修一篇四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_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高一下沪教版化学知识点

高一下沪教版化学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
在高中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将学习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包括物质的基本性质、化学平衡、酸碱溶液、氧化还原反应等。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探讨和总结,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一下沪教版化学的内容。
一、物质的基本性质1. 基本概念: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单位,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是由同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的,可以进一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纯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的。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按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
3.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自身所固有的性质,如颜色、密度、熔点等。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腐蚀等。
二、化学平衡1. 动态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系统中,反应物与生成物在一定条件下,反应速度相等达到动态平衡。
在化学平衡状态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呈稳定状态,但并不代表反应完全停止。
2. 平衡常数:平衡常数是用于描述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之间关系的数值。
平衡常数越大,代表生成物浓度较高;平衡常数越小,代表反应物浓度较高。
平衡常数可通过实验测定,可以用于判断反应的偏向性。
三、酸碱溶液1. 酸碱的定义:根据布朗酸碱理论,酸是指能够捐出质子(H+)的物质,碱是指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
2. 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是一种能够在酸碱溶液中根据溶液的pH值发生颜色变化的物质。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酚酞、甲基橙、溴酚蓝等。
3. 酸碱滴定:酸碱滴定是一种通过向待测溶液中滴加已知浓度的酸碱溶液,以实现中和反应,从而确定待测溶液中酸碱的浓度的方法。
它基于化学计量和化学平衡的原理。
四、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和还原: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氧化和还原是相互关联且不可分割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试验本)备课笔记[引入]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1-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一、从古典原子论到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1、古典原子论[问题](1)古人对物质的构成有怎样的观点?(2)从现代观点看,古代的原子学说也是很有道理的,但为什么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2、道尔顿的原子学说[问题]道尔顿的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从现代化学理论分析道尔顿的原子结构观点是否合理?3、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指出原子是可分的,是有结构的。
二、从X射线的发现到元素放射性的发现1、X射线的发现2、元素放射性的发现什么是元素的放射性现象?贝克勒尔发现元素放射性的科学研究方法称为什么方法?3、α、β和γ射线的发现⑴一部分辐射偏向连接电源负极的极板~带正电荷的微粒~α辐射~α粒子是He2+⑵另一部分辐射偏向连接电源正极的极板~带负电荷的微粒~β辐射~β射线是电子流⑶第3种辐射~不带电荷~γ射线~波长很短的电磁波结论:原子是可分的,并且具有复杂的结构。
三、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α粒子轰击金箔即α粒子的散射实验现象1:绝大部分α粒子都穿过了金箔说明:原子是中空的现象2:极少数α粒子穿过金箔时发生了偏转,个别α粒子偏转了180°,弹了回来。
说明:原子中存在一个体积很小,正电荷集中,质量很大的核。
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澄清了人们长期以来对原子结构的错误认识,为以后原子结构现代模型的提出打下了基础。
1、科学探索的一般过程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对照事实——再假设——再实验——再对照事实,循环往复。
2、汤姆生和卢瑟福向人们阐述原子结构时用了什么方法?理科班作业:查阅有关波尔在建立现代原子结构理论方面的资料,请说出他对原子结构理论的贡献。
§1-2考古断代同位素和相对原子量一、原子核构成原子的微粒及其性质:课本P11/表格关系式:(1)电性守恒: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2)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Z+N )元素符号角标意义:例题:35 17Cl 16O2412Mg 2+3216S 2-3717Cl 2[问题]35 17Cl 与37 17Cl有何区别?二、同位素1、定义: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2、性质:(1)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2)对存在等同位素的元素,不论这种元素是处于化合态还是游离态,各种同位素原子所占的百分比是不变的。
课本P11/表格3、发现:课本P9-104、应用:课本P12 三、碳-14测定考古年代1、半衰期:课本P142、碳-14测定考古年代的原理:课本P143、年代的计算方法:C K =C 0(1/2)x±aAZX cb ±C K—文物中C-14的浓度 C0—大气中C-14的浓度 x—半衰期个数[问题](1)用碳-14进行考古断代有无条件限制?为何?课本P15(2)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有何区别?四、相对原子质量的求算[问题](1)为何要使用相对原子质量?课本P13(2)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课本P141、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例题1:3517Cl的原子质量为 5.8070×10-13g,求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2、元素的(精确)平均相对原子质量(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所含各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按丰度(原子百分比)计算的平均值例题2:根据下列实测数据计算氧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同位素丰度(%)相对原子质量16O 99.759 15.99517O 0.037 16.99118O 0.204 17.9913、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利用例题2数据,求氧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例题3:氯元素在自然界有两种同位素3517Cl与3717Cl,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34.969和36.966,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3,求3517Cl与3717Cl的丰度。
[思考] 课本P14/思考与讨论 1[课后练习]熟记1-20号元素的名称和符号§1-3揭开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面纱一、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1、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1)电子是带负电荷的质量很小的微粒(2)运动速度很快(3)电子运动的空间很小2、核外电子运动的形象化描述——电子云课本P16[问题]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如何形成电子云?课本P16/图1.18二、结构示意图1、原子结构示意图要求掌握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2、离子课本P19常见的离子:课本P19/表格增加:Ca2+ Al3+ Fe3+ NO3- PO43- CO32- S2- H+ H3O+[思考] 课本P19/思考与讨论 1、2、3、3、离子结构示意图掌握以下离子的结构示意图:H+ Li+ Be2+ N3- O2- F- Na+Mg2+ Al3+ S2- Cl- K+ Ca2+三、探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1、电子层——电子运动的不同区域电子层序数(n) 1 2 3 4 5 6 7电子层符号 K L M N O P Q电子能量低高电子离核距离近远课本P18/表1.1 增加:钾、钙的核外电子排布根据表格总结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2、核外电子层排布的规律(1)电子按能量由低到高顺序排布,即先排入内层,再排入外层——能量最低原理(2)第n电子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2n2个(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4)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8e(He为2e)是相对稳定的结构[问题](1)第三电子层最多可容纳18e,为何K、Ca原子的最后1、2个电子不排在M层上而排在N层上?(2)当一个电子层中有多个电子时,它们的能量是否均相等?3、电子亚层电子层序数(n) 1 2 3 4 …电子层符号 K L M N …电子亚层数 1 2 3 4电子亚层符号 1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亚层含轨道数 1 1 3 1 3 5 1 3 5 7电子层含轨道数 1 4 9 16[问题](1)此处的轨道是否象行星运行的轨道或火车运行的轨道?(2)每个轨道最多可容纳几个电子?为何?(3)元素的性质由什么决定?=8 稀有气体(例外:He 2e)最外层电子数﹤4 金属(例外:Pb 4e Bi 5e)﹥4 非金属(例外: B 3e C 4e)∴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负价=最高正价-84、电子式(1)定义:课本P17(2)离子的电子式*要求掌握1-20号元素的原子及相应简单离子的电子式*注意最外层电子数为2、4、6个的电子式的写法*注意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子式写法例题:写出H O Na He Mg B Li+ F- O2- Ca2+ Al3+ P Ar的电子式*5、电子排布式(理科班要求)专题: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问题]1、曹冲如何称象?2、如何用台称称出一粒芝麻的质量?3、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分子有多大?课本P13/探究活动4、需用多少个微粒的集合体来进行称量?5、这个微粒集合体的名称和单位又是什么?一、物质的量国际单位制(SI)的七个基本单位物理量名称及符号单位名称及符号长度 L 米 m质量m 千克kg时间t 秒s电流I 安(培) A热力学温度T 开(尔文)K发光强度Iv 坎(德尔)cd物质的量n 摩尔mol(1)科学上用0.012kg 12C所含的原子数作为衡量微粒的集合体;科学实验表明0.012kg 12C 含有阿佛加德罗常数个原子;阿佛加德罗常数(符号:NA)约为 6.02×1023 mol-1。
(2)把含有阿佛加德罗常数个微粒的集合体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
(1)所含的微粒数约为 6.02×1023个∴当一个集合体(2)含有阿佛加德罗常数(NA)个微粒(3)所含的微粒数与0.012kg(12g)12C含有的原子数相同则该数量称为一摩尔。
物质的量(n)——用来衡量物质含有NA个微粒的物理量,单位:摩尔(mol)。
例题:1、1molFe原子约有()个Fe原子。
2molSO42-离子含有()个SO42-离子。
1.6molNO2分子含有()个NO2分子,含有()个原子。
2、1.806×1024个Ca2+离子=()molCa2+。
1.204 ×1023个电子=()mol电子。
[结论] ×NA(1)n(物质的量) N(物质的微粒数)(mol)÷NA (个)(2)物质的量之比 = 微粒数之比3、1.084×1023个H2SO4分子=( )molH2SO4,其中含H+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nSO42-=()mol,含有的H+离子个数与SO42-离子个数比为()。
∴化学式中微粒数之比也是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
[思考]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系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以:N2 + 3H2 → 2NH3 为例。
微粒数之比: 1 3 2各乘以NA: 1×NA 3×NA 2×NA物质的量: 1mol 3mol 2mol∴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系数既是各物质之间参加反应的微粒数之比,也是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
[问题]1、宏观物质采用摩尔(mol)这个单位吗?∴摩尔(mol)只适用于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微观粒子。
2、判断⑴1mol 氢。
⑵0.4 molCO2。
⑶3mol离子镁。
这三种说法是否正确?∴使用摩尔必须指明微粒的种类即它的名称或化学式,否则会含混不清。
[思考]1、NA个12C原子的质量是多少克?12克12C的物质的量是多少?2、6.02×1023个N-14原子的质量是多少克?3、1molCO2有多少个CO2分子,其质量为多少?∴1mol任何微粒或物质的质量,就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与该微粒或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式量相等。
1mol物质的质量称为:二、摩尔质量:一摩尔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M)(g/mol)= 质量(m)(g)∴n(mol)= m(g)物质的量(n)(mol) M(g/mol)例题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 g/mol。
2、HNO3的摩尔质量为63g。
∴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相对原子质量或物质的式量,但摩尔质量有单位(g/mol),而相对原子质量或式量无单位。
宏观的质量与微观的微粒数之间的关系为:×M ×NAm n N(g) ÷M (mol) ÷NA (个) 即:宏观微观如邻邦,两大世界隔条江。
什么用来做纽带,“摩尔”两岸架桥梁。
例题2:多少千克硝酸铵(NH4NO3)与15kg尿素[(NH2)2CO]所含的氮原子个数相等?三、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根据方程式计算中应用物质的量是需注意:1、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之比的物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