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教案
初中生物人教版八下:第二章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课件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詹姆斯全家福
导入新课
孩子的很多性状都像父母,是父 母直接将性状传给孩子的吗?
不是,而是把控制着性状的基因传给了后代
那基因又是什么呢?它是如何传 给后代的呢?
新课讲授
大多数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卵细胞 精子
受精卵
子
媳
孙
46对 + 46对 = 92对
… …
在生殖过程中,怎么保证后代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相同?
新课讲授
1883年,比利时胚胎学家比耐登对体细胞只有 2对 染色体的马蛔虫进行研究时发现,马蛔 虫的精子和卵细胞都只有 2条 染色体(由每一对里的 1条组成),而受精卵则又恢复到 2对
染色体。
AA
A
BB
B
Aa
来自父
A
方
Aa
a
来自母方
课堂总结
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不同的基因决定 不同的性状。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 上有多个基因。 2.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 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 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3.人的体细胞:23对(46条)染色体(成对存在) 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23条染色体(数量减半)
成对存在
新课讲授
决定
等位基因
相对性状
经过整理后的正常人(女性) 体细胞内染色体的排序图
新课讲授
一般情况下,在生物的 体细胞(除生殖细胞外 的细胞)中,染色体是 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 成对存在,如人的体细 胞有23对染色体。DNA 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 是成对存在的。
八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课后练习答案

八年级生物下册——课后练习答案目录(按住“ctrl”键单机鼠标左键,即可跳转到超链接位置)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植物的生殖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第一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第五节生物的变异第二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第二节生物的进化历程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植物的生殖想一想议一议P2竹是很少开花的植物,它们大部分时候地下的根状茎进行无性生殖。
竹鞭有节,节部有芽和退化的叶,并可生根。
有的芽长成新鞭,在土壤中蔓延生长,有的芽发育成笋,出土长成茎干并逐渐成竹。
竹也可以进行有性生殖,即开花,结果并产生种子。
开花后的竹林会大面积死去,而有性生殖产生的种子会繁衍成新竹林。
由于有性生殖产生新竹林需要一个过程,在新旧竹林交替之际,以竹为主要食物的大熊猫会发生食物短缺,会危及大熊猫的生存。
观察与思考P41.不通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子代。
2.例如,甘薯的块根上可以长出根和芽,草莓和匍匐茎节处可长出根,莲可利用地下茎繁殖,薄荷的匍匐根状茎节处可生出新根。
3.既可以在环境条件适宜时通过无性生殖迅速扩大种群规模,占领更多的时空资源,又可在环境条件恶劣时以有性生殖产生的果实和种子度过不良环境,以保证种群的延续。
练习P61.×∨2.D3.被子植物的无性生殖在农业生产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甘薯是先育秧再扦插,进行无性生殖的植物,大多是具有有性生殖能力的。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想一想议一议P9毛毛虫一般指蝶类的幼虫,它是由蝶类产生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毛毛虫经过若干次蜕皮后变为蛹,再由蛹羽化成蝴蝶(或蛾)。
观察与思考P101.2→5→4→1→3→6;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

基因也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
的染色体上。
【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
学生活动六:
教师活动六:
结合小游戏和阅读的教材
【提问】如果把笔的不同部位 内容,根据比利时的胚胎学家
或者不同花色看成不同的基因(也 比耐登等科学家的研究成果,
可以在笔上贴上不同颜色的贴纸, 经过小组讨论后,自己组织语
表示不同的基因),则基因的传递 言发言说明。
【提问】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
在老师的指导下总结本节
课堂 些知识?用你自己的话总结出来。 课所学知识,形成个人的知识
小结
【展示】学生自主总结后,展 体系。
示本课的知识提纲,给学生填空。
巩固
PPT 展示练习题。
完成练习题。
练习
布置
1.完成教材 P32 上的练习题。
作业
2.自选材料,制作“基因、DNA 和染色体”的模型。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染色体、DNA 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3.理解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过程。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分析图片资料、动手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性状的遗传是基因在亲 子代间传递的结果。 2.渗透基因与染色体同步变化的思想,引导学生把基因传递的复杂问题转化成染色体 传递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化抽象为具体的研究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有什么规律?
【讲解和提问】每个正常人的
体细胞中染色体都是 23 对,染色
体形态彼此相同,基因数目也不变;
其他生物也是如此,每种生物的体
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基因数目都能
维持稳定。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
能不能提出合理的解释呢?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生物电子教材8下

为了方便同学们採究.下面介绍紫背天葵対杆插技术.供歩考. 紮肯犬英是一种侏健型施菜.巧兼做莱用和毀用。它的适宜生长环 境条件是:高 温、湿涌、光擦充足,肥沃、保水性强的汐壌土。 在杆拖紫骨天葵时.要将紫背天葵的茎剪戎 15-20 屋米长的茎段.
4
❶第生紛的发白
一般每廉保留两个节。茎段上方的切口是 水平的 •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足卅向的•上 -个节上的叶 更去掉琢分叶片.下页一个 节上的叶从叶桶处全部 去掉。抒插时需俗 下而一个节埋入土中•一般在 抒插后 4~10 天即可生出新根.见到有新才长出即 可移 我,20-30 天可以长出 7~8 个新叶.此时 印 可收義了.
无性生觅的应用 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同林杭物. 常见的方 式右扌伽和嫁接等。比如,甘歟 葡萄、菊、月李的栽培,常用抒插 的方法 I 卒果.梨.桃
暫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塚接来緊育优良品种的(的 WI・I).
K VII)球挨的步從示意出 姊接就是把一个植场体的千或枝.接在另一个愤物体上.便结合在一是 的两部分长成 一个完整的轨物体。煤按时应当便垃媳与站木的形成层裝密结 合,以确假按代成活。 植物的无性生殖需要辄些条件呢?比如扑插•除去光照.水分、温度、湿 度等环境 条件外,用作抒插的植物茎段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呢?就这个问题进 行探究好吗?
❼第•点
生韌的 4 册和发 ff
就属于冇性生殖(sexual repr(Kluction)0 除此之外.杭物还冇其他生殖方式吗?
你 g 欢养花种草吗?你看下图中的椒草.叶能发出芽和根.长廉新 惟株.需贵竹的 枝羡捕在水里粒能形成靳的根杲.马巒薯块荃的一个个 芽眼里会发出芽来.把它切成带 芽的小块,种拉下去就可以长成马铃曹 的杭株了.竹子开花教为少见.但竹的地下部分 有很多竹枝(竹的地下 茎).竹粮分节.节上的芽形或竹弊.由竹笋长成新的竹于。
初中生物八下 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本章属于新课标的[概念]7.1生物通过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产生后代的7.1.2生物可以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繁殖后代(25、26页)。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例如:种子繁殖有性生殖的过程:开花→传粉→受精→结实→新一代植株。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应用: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等。
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
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1.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1)完全变态:同家蚕一样,蜜蜂、菜粉蝶、蝇、蚊、蛾等昆虫的发育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
(2)不完全变态: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的昆虫还有蝉、蟋蟀、蝼蛄、螳螂。
由蝗虫的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
3. 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营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兼辅皮肤呼吸。
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1)发育经过: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外受精,水中变态发育。
(3)雄蛙鸣叫的意义是求偶,雌雄蛙抱对有利于提高卵的受精率。
陆生活。
4.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的比较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1.鸟类生殖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内受精。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教案(2)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明确生殖细胞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能够说出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认识到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知道性别决定的道理,认同禁止近亲结婚,了解遗传育种在实践上的广泛应用。
在分析了转基因超级鼠研制过程示意图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超级鼠体量增大是大鼠生长激素基因作用的结果,由此得出基因控制性状的结论。
在学生明确了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后,教师可结合转基因技术,举例介绍几种转基因动物和转基因食品,以及由此引起的社状: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统称为性状。
本章教材重视渗透科学史和科学方法。教材在讨论一些问题时,不失时机地介绍了前人的研究过程和结论。例如,在讨论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内容时,介绍了比利时的胚胎学家比耐登的发现;在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讨论中,介绍了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在讨论男女染色体的差别时,介绍了细胞学家麦克郎和威尔逊等的有关研究结果。这种史论结合,以史带论的编写方式,目的是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启迪学生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本章安排了探究变异现象的学生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希望教师给予足够的重视。
教材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注意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创设的情境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自主获得知识、技能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本章各节,都鲜明地体现出这些特点,例如,节安排的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目的是通过学生对比较熟悉的动物、植物和自身性状的具体观察,抽象出什么是性状,接着通过转基因鼠实验的分析讨论,获得基因控制性状的结论。第二节从学生已经学过的染色体入手,通过观察染色体和DNA之间关系的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接着通过染色体的传递揭示出基因的传递过程。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课件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第一课时 生物的性状

16.生物的性状包括( D ) A.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 B.生物的生理特征 C.生物的行为方式 D.ABC都是
17.下列描述属于相对性状的一项是( B) A.同样成熟的鱼,鲤鱼体形较大,鲫鱼体形较小 B.金鱼的体色有透明的和不透明的 C.李子的表面光滑,葡萄的表面也光滑 D.一株番茄秧上的两个果实都是黄颜色
18.(2017·威海)下列人的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C) A.A型、B型、O型、AB型血 B.惯用左手和惯用右手 C.卷发和黑发 D.黄皮肤和黑皮肤
10.如图是几种生物的相对性状,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甲、乙、丙所示的相对性状分别是兔的____白__毛__与__黑__毛_、豌豆 的____圆__粒__与__皱__粒_和鸡的_____玫__瑰__冠__与__单__冠___。 (2)什么是相对性状?___同__种__生__物__同__一__性__状__的__不__同__表__现__形__式。 (3)请举出其他相对性状的三个实例:_____人__的__单__眼__皮__与__双__眼__皮__、__番茄的 ______红__果__与__黄__果__、__豌__豆__的__高__茎__与__矮__茎__(其__他__合__理__答__案__均__可__)__。
知识点2 生物的性状 4.(2017·苏州期中)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的性状( B) A.黄瓜有的刺多,有的刺少 B.大理石的红色和白色 C.家猪的头小,野猪的头大 D.樱花有红色和粉色之分 5.红色的番茄、白色的兔毛都属于( C ) A.行为方式 B.生理特性 C.性状 D.相对性状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经典PPT教学

2.测量:部位 种子长轴 ,用具
、方法 。
3.处理数据:以 毫米 为单位计,四舍五入,保留 整数位。
讲授新课
学案A:测量不同品种花生种子长度填入数据记录表, 算出每个品种的平均值,并绘制不同品种花生种子 长度平均值统计图。 学案B: 统计每个长度范围内不同品种花生种子数目 填入分布情况记录表,并绘制不同品种花生种子长 度分布曲线。
性状
小小的树叶所具有的属性是多样的: 长短、宽窄、厚薄、色彩的浓淡、 边缘的锯齿形状、中间的脉络走向……
导入新课
地球是个物种丰富的星球!
也是一个充满变异的世界!
导入新课
快乐姐妹眼果蝇和白眼果蝇的头部
达尔文记载的安康羊
幼猪肤色
不同品种的玉米果穗
导入新课
玫瑰花色
产
量
选择、繁育
不
同
的
奶
选择、繁育
牛
高产奶牛
讲授新课
原 因 分 析
不同的奶牛控制产奶量的基因组成不同,通过人 工选择可以将产量高的奶牛选择出来,这种奶牛含有 控制高产奶量的遗传物质,经过繁殖,再从下一代中 选择产奶量多的奶牛,最终可以得到高产奶牛。
讲授新课
杂交 高产倒伏小麦 低产抗倒伏小麦
高产抗倒伏小麦
提出问题:
1.不同品种花生种子大小存在变异吗? 2.花生种子的大小和环境有关吗? 3.大花生的种子一定比小花生的大吗? 4.大花生种子的平均值一定比小花生种子的平 均值大吗?
讲授新课
作出假设:
不同品种花生种子大小存在变异
讲授新课
制定计划:
1.材料:选用 两个品种的花生 种子, 随机 取样, 数量 各20粒 。
A、同卵双生姐妹,姐姐比妹妹略胖 B、种在肥沃土壤中的水稻颗粒饱满 C、不同人种的肤色不同 D、某人用眼不当导致近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第1课时)学习目标:1.阅读教材、通过观察思考活动,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以及亲子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
2.组内合作,举例说出不同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任务评价:1、小组成员间相互观察对方的耳、眼皮、舌、大拇指的性状,能概括性状的概念,列举在形态结构、生理、行为方式上的性状。
检测目标1的达成。
2、学生举例及练习来区分不同性状和相对性状,检测目标 2 的达成。
教学过程:学生课前准备:课前调查并记录自己与父母的部分性状,完成调查表。
性状有无耳垂能否卷舌拇指能否向背侧弯曲有无酒窝血型(A/B/AB/O)我父亲母亲教学过程:第1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展示图片,引入新课(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展示图片小猫的一家,提问:同窝小猫鱼母猫长得一样吗?同窝小猫长得相同吗?结合课前对自己父母外貌的调查,讲述遗传变异的概念。
展示克隆牛的图片,为什么他们如此相像,而同窝小猫则不同?观察图片,表述观点。
阅读教材,得出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环节二阅读教材,观察思考。
(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1、展示兔子的图片,提问:你会怎样描述这只兔子?2、.指导学生完成观察思考,描述性状、相对性状的概念。
3、展示相关图片,学生判断性状与相对性状。
4、比较自己与父母性状间的差异,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亲子间有的的性状相同,有些性状不同?性状有什么决定?为什么克隆牛形状一模一样?说明性状有什么决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能自由讨论和发言,提示学生:这一疑问将在后面的学习中得到解决。
1、学生从小兔子儿歌中描述兔子的一些性状。
2、阅读教材,观察图片,尝试归纳性状与相对性状的概念。
3、举出相对性状的例子,学会辨别。
4、交流自己和父母在眼皮等形状上的差异,深入思考。
听别人的解释与说明,判断其他学生的解释是否正确、合理和充分。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课堂练习:1、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就叫________。
2、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叫做______________。
3、同一性状的不同的表现形式称为_____ ________ _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描述的是_______现象。
5、一龙生九子,连母十个样描述的是________现象。
6、下列是一对相对性状的是:()A. 豌豆的圆粒和高茎B. 圆圆的O型血和芳芳的A型血C.兔的白毛和鸡的单冠D. 白萝卜个大,胡萝卜个小7、下列实例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豌豆的圆粒和皱粒B.人的身高和体重C.人的肤色有黄色和黑色D.番茄的红果和黄果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对转基因鼠的分析,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2、从日常生活入手,分析性状的差异是由基因和环境引起的3、收集资料,开放讨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评价任务:1、小组合作,完成P27讨论题,检测目标1的达成。
2、课后练习1、4检测目标2的达成。
3、把学生分成支持和反对转基因食品两组,自由辩论。
通过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回忆上节课留下的问题:为什么亲子间有的的性状相同,有些性状不同?性状环节一导入新课有什么决定?为什么克隆牛形状一模一样?说明性状有什么决定?环节二分析资料(基因控制性状).1、指导学生自学资料,分小组完成课本中的讨论题。
教师对转基因鼠的操作过程作解释和说明。
2.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克隆牛性状相同,而自己父母的性状不完全相同。
3.展示萝卜实物,要求学生观察萝卜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颜色的区别,是有什么决定的。
展示黄化苗,说明生物性状有些受环境的影响。
4、联系“资料分析”展示转基因玉米。
大米,转述有关转基因生物,转基因技术,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质疑声越来越大,同学们怎样看待这个问题?1、进行资料分析,小组内交流并完成是课本中的问题。
代表发言。
2、归纳出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结论。
3、根据生活经验分析原因,举出其他例子,得出生物性状由基因决定,同时还受到环境的影响。
4、学生谈自己的看法进行资料分析环节三阅读教材(转基因生物)1、展示转基因大米、玉米、番茄的图片。
来认识转基因基因生物及转基因技术。
2、组织学生辩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1、观察图片,阅读教材,学习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生物的概念。
2、分两组辩论,转基因食品安全与否。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课堂练习1、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_________决定的。
5、2、转基因鼠的实验证明了()A .豌豆的圆粒和皱粒是一种相对形状 B. DNA是遗传物质C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D. 基因是DNA上的片段。
3、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A.性状B.控制性状的基因C.细胞核D.生殖细胞4、下列各组中,不属于同一性状之间的差异的是()A.单眼皮和双眼皮B.有耳垂和无耳垂C.直发和黄发D.大拇指能向背侧弯曲和大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5、下列实例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豌豆的圆粒和皱粒B.人的身高和体重C.绵羊的长毛和白毛D.番茄的红果和柑橘的黄果6、将甲绵羊的体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乙绵羊的去核的卵细胞中,再将此细胞植入丙绵羊的子宫内发育,出生的小羊的性状()A.与甲羊相同B.与乙羊相同C.与丙羊相同D.既像甲羊又像丙板书设计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第1课时一、遗传: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形态结构二、性状:生理行为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第二课时三、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四、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生物课后反思: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材来源:初中《生物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内容来源:初中八年级《生物学下册》第二单元主题:基因在亲自代间的传递课时:1课时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设计者:郝丽娟/北山口一中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举例说出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2、教材分析:关于基因和染色体(chromosome),教师可事先准备好图片,帮学生回忆细胞核、染色体、DNA,以及DNA是遗传物质等知识。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猜测,基因在什么地方?基因通过什么途径由亲代传给子代?进而明确基因、染色体、DNA三者的关系。
通过观察人体染色体图以及染色体和DNA之间关系的示意图,让学生明白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3学情分析:学生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知识知之甚少。
所以,教师应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
学习目标:1、通过复习回顾,观察课本中的图片,知道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传递的桥梁。
2、自主阅读教材,观察染色体和DNA的关系示意图,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3、观察人体细胞内染色体的排序图,对比果蝇等其他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排序图,归纳并类推出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成对存在的规律。
4、通过阅读教材、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课本中的图表,得出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基因的传递规律。
评价任务:1.展示精子卵细胞结合的图片,识记课本中的知识点。
达成目标1。
2.尝试绘图表示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并用文字解释。
达成目标2。
3.练习、识记,达成目标3。
4.合作完成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和基因的变化图表,小组内识记基因传递的规律。
达成目标4。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提问:1.我们的各种性状都是由什么控制的?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复习: 1.我们的各种性状都是由什么控制的?2.父母是把自己眼睛、脸型这样的性状直接传给了孩子吗? 3.回忆学过的昆虫、青蛙、鸟和人的生殖,基因通过什么过程传递给子代?4. 展示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图片,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给子代带去了什么?回顾旧知,观察图片,思考表述: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传递的“桥梁”达成目标 1环节二自主阅读,观察思考,绘制图表(基因、DNA和染色体)质疑:成千上万的基因是如何通过这座“桥梁”的呢?精子和卵细胞都属于细胞,基因应该就存在于细胞里,那么基因应该在细胞的什么位置上呢?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图片 (1)什么是染色体?它在细胞的什么位置上?染色体的组成?遗传物质在染色体的那部分上?(2)基因在哪里?(3)一个DNA分子中只有一个基因?还是含有多个基因?1.学生阅读课文,观察染色体、DNA的关系图,逐步明确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2.小组讨论,表述交流。
3.组内合作,尝试绘图表示基因、DNA和染色体三者间的关系,并能用语言描述并识记。
(4)基因、DNA、染色体三者之间的关系?尝试绘图表示。
2.组织学生表述交流3.帮助学生完善图表,并能用语言描述。
达成目标 2环节三观察图片(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与基因的存在规律) 1. 指导学生观察P30 1,思考问题:(1)人体细胞内有多少条染色体?(2)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还是成单存在?(3)什么样的染色体互为一对?2.组织学生表述交流。
3.展示果蝇、洋葱、玉米细胞内染色体排序图,对比它们与人类细胞内染色体的之间的异同。
4.指导学生思考:染色体在细胞内成对存在,那么DNA和基因呢?不同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不相同,同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数是否恒定不变呢?5.展示正常人的或多(或少)一条染色体的患者的染色体图片,练习1.观察图片,小组讨论:2、表述交流3、分析不同生物染色体的异同,得出: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
4.类推:DNA和基因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
5.认同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达成目标 3环节三自主阅读,完成图表(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如何保持恒定的呢?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完成P32图表2.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怎样分配?3.马蛔虫的受精卵中染色体有多少条多少对?成对的染色体有什么特点?4.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这种变化对生物有什么意义?1.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2、组内合作,表述交流,其他补充3、组内合作,完成图表,画在黑板上,其他学生补充完善图表。
学生小结:基因经精子和卵细胞的传递时,染色体减少一半,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5.你能类比推出,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又是怎样变化的呢?进一步完善P32图表。
2、组织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3、帮助学生能够完成图表。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
子代的每一对染色体(基因),都是一条(个)来自父方(基因),一条(个)来自母方。
达成目标 4环节四问题设疑,拓展延伸子代拥有父母传下来的基因,就一定会表现出和父母相似的性状吗?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究基因的问题。
课下思考附练习题;1、基因大多有规律地集中在细胞核内________上,而且每一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__________和________都是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