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型离子液体的合成表征及CO2吸收性能

功能型离子液体的合成表征及CO2吸收性能
功能型离子液体的合成表征及CO2吸收性能

离子液体

1.2.4离子液体的合成 (1)直接合成法 通过酸碱中和反应或季铵化反应一步合成离子液体,操作经济简便,没有副产物,产品易纯化。硝基乙胺离子液体可以由乙胺的水溶液与硝酸中和一步合成。 通过季铵化反应也可以一步制备出多种离子液体,如1-丁基-3-甲基咪唑盐[Bmim][CF3SO3],[Bmim]Cl等[11]。 (2)两步合成法 如果直接法难以得到目标离子液体,就必须使用两步合成法。 首先,通过季铵化反应制备出含目标阳离子的卤盐([阳离子]X型离子液体);然后用目标阴离子Y—置换出X—离子或加入Lewis酸MX y来得到目标离子液体。 应特别注意的是,在用目标阴离子Y—交换X—阴离子的过程中,必须尽可能地使反应进行完全,确保没有X—阴离子留在目标离子液体中,因为离子液体的纯度对于其应用和物理化学特性的表征至关重要。高纯度二元离子液体的合成通常是在离子交换器中利用离子交换树脂通过阴离子交换来制备[12]。另外,直接将Lewis酸MX y与卤盐结合,可制备[阳离子][M n X ny+1]型离子液体,如氯铝酸盐离子液体的制备就是利用这个方法[13]。 (3)微波辅助合成法 一般离子液体均在有机溶剂中加热回流制备,反应时间数小时至数十小时不等。而在微波作用下无需有机溶剂,且反应速度快、产率高,产品纯度好。微波是一种强电磁波,在微波照射下能产生热力学方法得不到的高能态原子、分子和离子,可以迅速增加反应体系中自由基或碳正离子的浓度,从能量角度分析,只要能瞬间提高反应物分子的能量,使体系中活化分子增加,就有可能增加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超声波能减小液体中悬浮粒子的尺寸,提高异相反应速率。但微波功率宜采用中低档功率较合适,若采用微波加水浴的方法效果相对较好些。 (4)超声波辅助合成法 超声波能减小液体中悬浮粒子的尺寸,提高异相反应速率。Welton等[14]采用超声波作为能量源,在密闭体系非溶剂条件下合成离子液体。他们发现卤代物

离子液体中含卤的无机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结构表征[设计+开题+综述]

开题报告 应用化学 离子液体中含卤的无机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结构表征 一、选题背景 (一)离子液体 1.离子液体简介 所谓离子液体(室温离子液体),是指在室温或接近常温时呈液态,由有机阳离子与无机或有机阴离子组成的盐。又称低温熔盐、室温熔盐[1]。 2.离子液体的应用 离子液体首先被用在有机合成中。离子液体在分离分析科学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离子液体在电化学方面也有着潜在的应用。 离子液体在催化领域中的应用正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化学生产和化学研究中,绝大部分催化反应都是在溶剂中进行的。离子液体具有与传统介质截然不同的物化性质,有着可以忽略的蒸气压,是一类新型的绿色催化剂体系和反应介质。许多催化反应都可以在离子液体中或者在离子液体的催化下进行,而且通过选择合适的离子液体可以获得较普通有机溶剂更高的反应速率、更好的选择性等。 3. 离子液体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对离子液体的研究日趋活跃,西方国家政府等有关企业均投入大量资金支持离子液体的研究。同时,离子液体也从绿色化学化工与催化领域迅速扩展到功能材料、电光与光电材料、太阳能储存、生命科学等领域。 (二)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 1.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概况 当光波在非线性介质中传播时,会产生非线性电极化效应,导致光波之间的非线性作用,高强度的激光所导致的光波之间的非线性作用更为显著。这种与光强有关的光学效应,称之为非线性光学效应[2]。 1961年Franken首次将红宝石(Cr3+∶ Al 2O 3 )晶体所产生的激光束射入到 石英晶体中,实验过程中发现两束出射光,一束是原入射的红宝石激光,其波长

是694.3 nm;而另一束是新产生的紫外光,其波长是347.2 nm,频率恰好是红宝石激光频率的两倍,从而确定了它是入射光的二次谐波,这就是国际上首次发现的激光倍频效应实验。从此以后,便开辟了非线性光学及材料发展的新纪元[2]。 优良的非线性光学晶体应具有如下性质[3]: 1)晶体的非线性光学系数要大; 2)能实现相位匹配; 3)透光波段要宽; 4)晶体的激光损伤阈值要大; 5)物化性能稳定、硬度大、不潮解,温度变化带来的影响也要小; 6)可获得光学均匀的大尺寸晶体; 7)晶体的激光转换效率要高。 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从无机非线性晶体材料到金属有机杂化非线性晶体材料。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在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的研究中也取得了国际公认的优异成绩,研制出了一批性能优良的 、等[4-6]晶体,并且已经大批量的投入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如BBO、LBO、BaTiO 3 生产,KDP类晶体的研究也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极大的提高了中国科技在国际高技术了领域的地位。 2.无机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 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可以分为无机非线性晶体材料,有机非线性晶体材料,半有机非线性晶体材料。到目前为止,所使用的非线性光学晶体几乎全是无机晶体。过去几十年,人们对无机非线性光学晶体在理论和应用方面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随着激光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无机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无机非线性光学晶体按其透光波段范围来划分,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从可见光到红外波段的非线性光学晶体 在可见光到红外波段内,人们对非线性光学晶体的研究得最多,其中KTiOPO4(简称KTP晶体)号称频率转换的“全能冠军”材料[7],它具有倍频系数大,透过波段宽,损伤阈值高,转换效率高,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 2)紫外波段的非线性光学晶体

离子交换树脂的种类和性能

离子交换树脂的种类和性能 离子交换树脂在现代制糖工业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世界上许多糖厂制造精糖和高级食用糖浆,多数使用离子交换树脂将糖液脱色提纯,而过去传统用骨炭的精炼糖厂亦有逐渐转向使用离子交换树脂的趋势。 离子交换技术有相当长的历史,某些天然物质如泡沸石和用煤经过磺化制得的磺化煤都可用作离子交换剂。但是,随着现代有机合成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研究制成了许多种性能优良的离子交换树脂,并开发了多种新的应用方法,离子交换技术迅速发展,在许多行业特别是高新科技产业和科研领域中广泛应用。近年国内外生产的树脂品种达数百种,年产量数十万吨。 在工业应用中,离子交换树脂的优点主要是处理能力大,脱色范围广,脱色容量高,能除去各种不同的离子,可以反复再生使用,工作寿命长,运行费用较低(虽然一次投入费用较大)。以离子交换树脂为基础的多种新技术,如色谱分离法、离子排斥法、电渗析法等,各具独特的功能,可以进行各种特殊的工作,是其他方法难以做到的。离子交换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还在迅速发展之中。 离子交换树脂的应用,是近年国内外制糖工业的一个重点研究课题,是糖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膜分离技术在糖业的应用也受到广泛的研究。 离子交换树脂都是用有机合成方法制成。常用的原料为苯乙烯或丙烯酸(酯),通过聚合反应生成具有三维空间立体网络结构的骨架,再在骨架上导入不同类型的化学活性基团(通常为酸性或碱性基团)而制成。 离子交换树脂不溶于水和一般溶剂。大多数制成颗粒状,也有一些制成纤维状或粉状。树脂颗粒的尺寸一般在0.3~1.2mm 范围内,大部分在0.4~0.6mm之间。它们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坚牢性),化学性质也很稳定,在正常情况下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离子交换树脂中含有一种(或几种)化学活性基团,它即是交换官能团,在水溶液中能离解出某些阳离子(如H+或Na+)或阴离子(如OH-或Cl

2020合成氨工艺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

合成氨工艺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合成氨工艺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的要求,培训和复审培训的内容和学时安排,以及安全技术考核的方法、内容,复审培训考核的方法、要求与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合成氨工艺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与考核。 本标准适用于节能氨五工艺法(AMV),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法、凯洛格法,甲醇与合成氨联合生产的联醇法,纯碱与合成氨联合生产的联碱法,采用变换催化剂、氧化锌脱硫剂和甲烷催化剂的“三催化”气体净化法工艺过程的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1 号)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0号) AQ/T 3017-2008《合成氨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实施指南》 AQ3009-2007 《危险场所电气安全防爆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3.1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合成氨工艺特种作业人员ammonia synthesis process operator 采用合成氨工艺的生产单位中从事安全风险较大的工艺操作从业人员,主要指压缩、氨合成反应、液氨储存岗位作业的人员。 4. 基本条件 4.1 年满18 周岁,且不超过国家法定退休年龄。 4.2 经社区或者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体检健康合格,并无妨碍从事相应特种作业的器质性心脏病、癫痫病、美尼尔氏症、眩晕症、癔病、震颤麻痹症、精神病、痴呆症以及其他疾病和生理缺陷。 4.3 具备高中或者相当于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4.4 具备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与技能。 4.5 合成氨工艺作业规定的其他条件。 5. 培训大纲 5.1 培训要求 5.1.1 合成氨工艺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安全生产培训,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 5.1.2 培训应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培训的规定组织进行。 5.1.3 培训工作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多种有效的培训方式,加强案例教学;应注重提高合成氨工艺特种作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安全意识、法律责任意识,加强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和安全生产操作技能等内容的综合培训。 5.2 培训内容 5.2.1 安全基本知识 5.2.1.1 合成氨工艺特种作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我国安全生产方针; 2)有关合成氨工艺特种作业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离子液体的合成应用

离子液体的合成应用 摘要离子液体是在室温或室温附近温度下为液态且完全由离子构成的新型溶剂,本身具有超低的蒸气压,也被称为绿色溶剂。选择不同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可以改变离子液体的酸性、水溶性、熔点、热稳定性等物理化学性能。本文简要介绍了室温离子液体的特性,制备方法,详细介绍了离子液体在有机反应,电化学和无机纳米材料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室温离子液体; 特性; 合成; 有机反应; 电化学; 无机纳米材料 1 离子液体的特性 离子液体具有以下突出特性:(1)离子液体的阴、阳离子可以根据利用者的需要或设计;(2)离子液体具有蒸汽压近似等于零,不挥发,不易燃易爆,不易氧化,在300℃以下能稳定存在; (3)能够溶解许多无机盐和有机物; (4)离子液体的电化学窗口大于3V; (5)有的离子液体与一些有机溶剂不互溶,可以提供一个非水、极性可调的两相体系,在

化学分离中可以作为一个水的非共溶极性相使用; (6)有些离子液体表现出Lewis、Franklin酸性及超强酸性; (7)离子液体通常含有弱配合离子,所以具有高极化潜力而非配合能力。 2 离子液体的制备方法 离子液体种类繁多,改变阳离子/阴离子的不同组合,可以设计合成出不同的离子液体。离子液体合成大体上有两种基本方法:直接合成法和两步合成法。 2.1 直接合成法 通过酸碱中和反应或季铵化反应一步合成离子液体,操作经济简便,没有副产物,产品易纯化。如氯化1一丁基一3一甲基咪唑和氯化N一丁基吡啶的合成就是采用此方法。 2.2 两步合成法 首先通过季铵化反应制备出含目标阳离子的卤盐[(阳离子)X型离子液体) ]; 然后用目标阴离子Y一置换出X-离子或加入Lewis 酸MXy来得到目标离子液体。其中,使用金属盐一Y(常用的是AgY或NH 4Y)时,产生AgX沉淀或NH3、HX气体而容易除去;加入强质子酸HY,反应要求在低温搅拌条件下进行,然后多次水洗至中性,用有机溶剂提取离子液体,最后真空除去有机溶剂得到纯净的离子液体。 2.3 微波合成法 为了缩短合成时间,提高产率,还可采用微波法制备离子液体。如氯代N,N’一二烷基吡啶盐的合成,具体过程为:将1一甲基咪唑和1一氯丁烷放置于微波炉中,功率300W,2min内温度达到150℃,在这个温度下继续反应22min,得到的粘稠的液体,经冷却后为白色固体,用乙酸乙酯洗两次,过滤,真空干燥,产率91%。 3 离子液体的应用 3.1 在有机反应中的应用

离子交换树脂的概述

主要用于酒类去除,高级脂肪酸脂类等。 产品详细描述 离子交换树脂在现代制糖工业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世界上许多糖厂制造精糖和高级食用糖浆,多数使用离子交换树脂将糖液脱色提纯,而过去传统用骨炭的精炼糖厂亦有逐渐转向使用离子交换树脂的趋势。 离子交换技术有相当长的历史,某些天然物质如泡沸石和用煤经过磺化制得的磺化煤都可用作离子交换剂。但是,随着现代有机合成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研究制成了许多种性能优良的离子交换树脂,并开发了多种新的应用方法,离子交换技术迅速发展,在许多行业特别是高新科技产业和科研领域中广泛应用。近年国内外生产的树脂品种达数百种,年产量数十万吨。 在工业应用中,离子交换树脂的优点主要是处理能力大,脱色范围广,脱色容量高,能除去各种不同的离子,可以反复再生使用,工作寿命长,运行费用较低(虽然一次投入费用较大)。以离子交换树脂为基础的多种新技术,如色谱分离法、离子排斥法、电渗析法等,各具独特的功能,可以进行各种特殊的工作,是其他方法难以做到的。离子交换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还在迅速发展之中。 离子交换树脂的应用,是近年国内外制糖工业的一个重点研究课题,是糖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膜分离技术在糖业的应用也受到广泛的研究。 离子交换树脂都是用有机合成方法制成。常用的原料为乙烯或丙烯酸(酯),通过聚合反应生成具有三维空间立体网络结构的骨架,再在骨架上导入不同类型的化学活性基团(通常为酸性或碱性基团)而制成。 离子交换树脂不溶于水和一般溶剂。大多数制成颗粒状,也有一些制成纤维状或粉状。树脂颗粒的尺寸一般在0.3~1.2mm 范围内,大部分在0.4~0.6mm之间。它们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坚牢性),化学性质也很稳定,在正常情况下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离子交换树脂中含有一种(或几种)化学活性基团,它即是交换官能团,在水溶液中能离解出某些阳离子(如H+或Na+)或阴离子(如OH-或Cl-),同时吸附溶液中原来存有的其他阳离子或阴离子。即树脂中的离子与溶液中的离子互相交换,从而将溶液中的离子分离出来。 树脂中化学活性基团的种类决定了树脂的主要性质和类别。首先区分为阳离子树脂和阴离子树脂两大类,它们可分别与溶液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进行离子交换。阳离子树脂又分为强酸性和弱酸性两类,阴离子树脂又分为强碱性和弱碱性两类(或再分出中强酸和中强碱性类)。离子交换树脂根据其基体的种类分为乙烯系树脂和丙烯酸系树脂,及根据树脂的物理结构分为凝胶型和大孔型。 离子交换树脂的品种很多,因化学组成和结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特性,适应于不同的用途。应用树脂要根据工艺要求和物料的性质选用适当的类型和品种。 1、离子交换树脂的基本类型 (1) 强酸性阳离子树脂 这类树脂含有大量的强酸性基团,如磺酸基-SO3H,容易在溶液中离解出H+,故呈强酸性。树脂离解后,本体所含的负电基团,如SO3-,能吸附结合溶液中的其他阳离子。这两个反应使树脂中的H+与溶液中的阳离子互相交换。强酸性树脂的离解能力很强,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均能离解和产生离子交换作用。 树脂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要进行再生处理,即用化学品使离子交换反应以相反方向进行,使树脂的官能基团回复原来状态,以供再次使用。如上述的阳离子树脂是用强酸进行再生处理,此时树脂放出被吸附的阳离子,再与H+结合而恢复原来的组成。

合成氨生产安全技术示范文本

合成氨生产安全技术示范 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合成氨生产安全技术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氨(NH?)常态下是有特殊气味的强刺激性气体,相对密 度为0.5971(空气=1),易燃,自燃点为65112,能与空 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15.7%~27.4%)。氨气 常温加压即可液化(临界压力11.4MPa,临界温度 132.512),沸点为-33.512、凝固点为-77.712。氨 的水溶液称为氨水,呈碱性。 氨主要用途是生产氮肥,还用于生产硝酸、纯碱、化 纤、塑料、橡胶、医药、染料和爆炸晶,液氨可用作制冷 剂。 生产工艺合成氨生产所用原料有固体燃料(煤)、液体 燃料(石油或其产品)、气体燃料(天然气、焦炉气、炼厂 气)。

合成氨的生产分为三部分: 造气——原(燃)料通人空气(氧气)和蒸汽,汽化成为水煤气(半水煤气),该粗原料气由氢气、氮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少量硫化氢、氧气及粉尘组成,原料气经废热锅炉回收热量后存于气柜; 变换净化——气柜来的原料气通过电除尘器除去粉尘进入气压机加压,经脱硫(脱除硫化氢)、变换(将一氧化碳转化为氢和二氧化碳)、脱碳(吸收脱除二氧化碳)后,再次加压进入铜洗塔(用醋酸铜氨液)和碱洗塔(用苛性钠溶液)进一步除去原料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含量降至十万分之三以下),获得纯氢气和氢气混合气体; 合成——净化后的氢氮混合气(H?:N?=3:1)经压缩机加压至30~32MPa进入合成塔,在铁触媒存在下高温

离子液体及其应用知识分享

离子液体及其应用

离子液体及其应用 离子液体是指在室温或接近室温下呈现液态的、完全由阴阳离子所组成的盐,也称为低温熔融盐。可制成离子液体/聚合物电解质,作为双电层器和电池的电解质。如高温下的KCI, KOH呈液体状态,此时它们就是离子液体。在室温或室温附近温度下呈液态的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称为室温离子液体、室温熔融盐、有机离子液体等,目前尚无统一的名称,但倾向于简称离子液体。在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之间的作用力为库仑力,其大小与阴阳离子的电荷数量及半径有关,离子半径越大,它们之间的作用力越小,这种离子化合物的熔点就越低。某些离子化合物的阴阳离子体积很大,结构松散,导致它们之间的作用力较低,以至于熔点接近室温。 离子液体种类繁多,改变阳离子、阴离子的不同组合,可以设计合成出不同的离子液体。离子液体的合成大体上有两种基本方法:直接合成法和两步合成法。直接合成法是指通过酸碱中和反应或季胺化反应等一步合成离子液体,操作经济简便,没有副产物,产品易纯化。直接法难以得到目标离子液体,必须使用两步合成法。两步法制备离子液体的应用很多。常用的四氟硼酸盐和六氟磷酸盐类离子液体的制备通常采用两步法。首先,通过季胺化反应制备出含目标阳离子的卤盐;然后用目标阴离子置换出卤素离子或加入Lewis酸来得到目标离子液体。在第二步反应中,使用金属盐MY(常用的是AgY),HY或NH4Y时,产生Ag盐沉淀或胺盐、HX气体容易被除去,加入强质子酸HY,反应要求在低温搅拌条件下进行,然后多次水洗至中性,用有机溶剂提取离子液体,最后真空除去有机溶剂得到纯净的离子液体。 近年来,离子液体作为一类新型的绿色介质,引起全球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高度重视。离子液体的特点也越来越多的为大家所熟知。不挥发、不可燃、导电性强、室温下离子液体的粘度很大(通常比传统的有机溶剂高1~3个数量级,离子液体内部的范德华力与氢键的相互作用决定其粘度。)、热容大、

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及表征方法

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及表征方法 聚合物的力学性能是高分子聚合物在作为高分子材料使用时所要考虑的最主要性能。它牵涉到高分子新材料的材料设计,产品设计以及高分子新材料的使用条件。因此了解聚合物的力学性能数据,是我们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必要前提。聚合物力学性能数据主要是模量(E),强度(σ),极限形变(ε)及疲劳性能(包括疲劳极限和疲劳寿命)。由于高分子材料在应用中的受力方式不同,聚合物的力学性能表征又按不同受力方式定出了拉伸(张力)、压缩、弯曲、剪切、冲击、硬度、摩擦损耗等不同受力方式下的表征方法及相应的各种模量、强度、形变等可以代表聚合物受力不同的各种数据。由于高分子材料类型的不同,实际应用及受力情况有很大的差变,因此对不同类型的高分子材料,又有各自的特殊表征方法、例纤维、橡胶的力学性能表征。 表征方法及原理 (1)拉伸性能的表征 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换上拉伸实验的样品夹具,在恒定的温度、湿度和拉伸速度下,对按一定标准制备的聚合物试样进行拉伸,直至试样被拉断。仪器可自动记录被测样品在不同拉伸时间样品的形变值和对应此形变值样品所受到的拉力(张力)值,同时自动画出应力-应变曲线。根据应力-应变曲线,我们可找出样品的屈服点及相应的屈服应力值,断裂点及相应的断裂应力值,样品的断裂伸长值。将屈服应力,断裂应力分别除以样品断裂处在初制样时样品截面积,即可分别求出该聚合物的屈服强度σ屈和拉伸强度(抗张强度)σ拉值。样品断裂伸长值除以样品原长度,即是聚合物的断裂伸长率ε。应力-应变曲线中,对应小形变的曲线中(即曲线中直线部分)的斜率,即是聚合物的拉伸模量(也称抗张模量)E值。聚合物试样拉伸断裂时,试样断面单维尺寸(厚或宽的尺寸)的变化值除以试样的断裂伸长率ε值,即为聚合物样品的“泊松比”(μ)的数值。 (2)压缩性能、弯曲性能、剪切性的表征。 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分别用压缩试验,弯曲试验,剪切试验的样品夹具,在恒定的温度、湿度及应变速度下进行不同方式的力学试验。并根据不同的计算公式,求出聚合物的压缩模量、压缩强度、弯曲模量、弯曲强度、剪切模量、剪切强度等数据。 (3)冲击性能的表征。 采用摆锤式冲击试验机,按一定标准制备样品,在恒定温度、湿度下,用摆锤迅速冲击被测试样,根据摆锤的质量和刚好使试样产生裂痕或破坏时的临界下落高度及被测样品的截面积,按一定公式计算聚合物试样的冲击强度(或冲击韧性单位为J/cm2)。 (4)聚合物单分子链的力学性能。 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将聚合物样品配成稀溶液,铺展在干净玻璃片上,除去溶剂后得到一吸附在玻璃片上的聚合物薄膜(厚度约90mm)。用原子力显微镜针尖接触、扫描样品膜,由于针间与样品中高分子的相互作用,高分子链将被拉起,记录单个高分子链被拉伸时拉力的变化,直至拉力突然降至为零。可得到若干高分子链被拉伸时的拉伸力和拉伸长度曲线,由此曲线可估算单个高分子链的长度和单个高分子从凝聚态中被拉出时的“抗张强度”。所用仪器 万能材料试验机 摆锤式冲击试验机

离子液体的制备

一.3.1 咪唑类离子液体的制备(制备氧化锆) 3.1.1 溴化1-辛基-3-甲基咪唑([C8mim]Br)的合成及纯化 这种离子液体的合成反应可表示为: C8H17Br + C4H6N2 → [C8mim]Br 实验步骤:在圆底烧瓶中加入100 g新蒸馏的N-甲基咪唑和300 mL三氯乙烷,在强烈搅拌下,在60℃滴加236 g新蒸馏的正溴辛烷,滴加时间超过2 h,滴加完毕后在83℃下回流约3 h,反应现象是先浑浊后变为橙黄色粘稠的液体,经分液漏斗分离出离子液体, 并用三氯乙烷洗涤数次后, 在65℃真空干燥48 h除去残余的溶剂和水,即可得到最终产品。 3.1.2 1-辛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C8mim][BF4])的合成及纯化 该离子液体的制备反应可表示为: [C8mim]Br + NaBF4 → [C8mim][BF4] + NaBr 实验步骤:将160.6 gNaBF4溶于550 mL水中,再加入202.6 g[C8mim]Br,搅拌48 h,而后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层多次用水洗涤,直到在被除去的水相中滴加AgNO3溶液没有黄色沉淀出现为止。先蒸去二氯甲烷溶剂,再在65℃真空干燥48 h用以除去残余的溶剂和水。 3.1.3 溴化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C12mim]Br)的合成及纯化 该离子液体的制备反应可表示为: C12H 25Br + C4H6N2 → [C12mim]Br 实验步骤:在圆底烧瓶中,加入75 g新蒸馏的N-甲基咪唑和250 mL三氯乙烷,在强烈搅拌下,在60℃滴加250 mL新蒸馏的正溴十二烷,滴加时间超过2 h,滴加完毕后在83℃再回流3 h,反应现象是先浑浊后变为橙黄色粘稠的液体。然后蒸出溶剂三氯乙烷,得到此离子液体极其粘稠,[C12mim]Br在65℃真空干燥48 h用以除去残余的溶剂和水。 3.1.4 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C12mim][BF4])的合成及纯化 该离子液体的制备反应可表示为: [C12mim]Br + NaBF4 → [C12mim][BF4] + NaBr 实验步骤:将142 gNaBF4溶于600 mL水中,再加入215 g[C12mim]Br,接着搅拌48 h,而后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层多次用水洗涤,直到在被除去的水相

以离子液体为结构导向剂合成有序超微孔二氧化硅(论文)

V01.29 2008年3月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CHEMICALJOURNALOFCHINESEUNIVERSnlES No.3 465—467 [研究快报] 以离子液体为结构导向剂合成 有序超微孔二氧化硅 李尚禹2,王润伟2,万利丰2,屈学俭2,张涛2,张宗搜1,裘式纶1’2 (1.吉林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2.化学学院,长春130012) 关键词孔材料;离子液体;超微孔二氧化硅;溶胶凝胶制备;微结构 中图分类号0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1-0790(2008)03-0465-03 超微孔结构材料的孔径(1—2nm)介于微孔和介孔孔径之间,既摆脱了微孑L沸石材料孔径尺寸小的束缚(对于尺寸较大分子的形状选择性吸附和催化具有潜在应用),又弥补了介孔材料难以实现尺寸选择性催化的不足(主要是由于大多数催化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分子的尺寸要比介孔的孑L径小¨。1所致).目前已报道了多种制备具有超微孔结构材料的方法,Zhang等H1报道了利用聚氧乙烯烷基胺为表面活性剂来合成具有有序的小孔道的介孔二氧化硅.Zhou等∞1利用离子液体为模板通过反复制技术合成了具有高度有序的超微孔的层状二氧化硅材料.离子液体是一种有机盐,有较低的熔点、较宽范围的液相线温度以及较低的蒸气压【6】,具有作为合成无机材料新反应介质的潜质,在合成微孔材料[_刀和介孔材料M’8,9o等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本文在酸性条件下,以1.十六烷基-3一甲基溴化咪唑为表面活性剂合成了具有有序超微孔结构的二氧化硅材料,所合成的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二维六方有序的孔结构,样品的孔径尺寸为1.8nm. 1实验部分 1.1试剂与仪器1一十六烷基-3..甲基溴化咪唑(C16MIB,A.R.级,Aldrich);正硅酸乙酯(TEOS,A.R.级,北京化工厂);盐酸(A.R.级,天津化学试剂二厂);水为去离子水. 样品的XRD粉末衍射数据在SiemensD5005型x射线衍射仪[CuKa,40kV,35mA,0.2。/min(2p)]上收集;比表面积和孔径的数据在ASAP2010M型自动比表面积及孔隙分析仪上进行采集,样品的电镜照片用日本电子3010透射电镜采集. 1.2实验过程在酸性条件下,以C。。MIB为表面活性剂进行合成哺J.合成方法如下:在搅拌条件下,将2.0gC16MIB溶解于10g水和40g2mol/L盐酸 溶液中,然后加入4.3mLTEOS,在40℃下搅拌 12h后,将混合物转入内衬聚四氟乙烯的反应釜 中,在80℃陈化24h.将产物抽滤,清洗,于室温 干燥后,以1.2oC/min的升温速度从室温加热至 600℃,并在600℃保持6h. 2结果与讨论 2.1粉末XRD分析图1是煅烧前后样品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从图1中可以看到3个衍射峰,分别归属为(100),(110)和(200)衍射峰,d值分别 46810 2叭。) Fig.1XRDpatternsofsub?mesostrueturedsilicasbe?forecalcination(A)andaftercalcination(B) 收稿El期:2007-10—18。 基金项目:吉林省杰出青年基金(批准号:20050109)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20741001)资助联系人简介:张宗搜,男,教授,主要从事无机合成化学研究.E-mail:rwwang@mail.jlu.edu.ca

离子交换树脂特性

离子交换树脂特性 树脂颗粒较细者,反应速度较大,但细颗粒对液体通过的阻力较大,需要较高的工作压力。这就是离子交换树脂。 离子交换树脂根据其基体的种类分为苯乙烯系树脂和丙烯酸系树脂,及根据树脂的物理结构分为凝胶型和大孔型。 离子交换树脂的品种很多,因化学组成和结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特性,适应于不同的用途。所以宏昌工贸小编就离子交换树脂不同的品种来说一下它们的特性分别是什么。 离子交换树脂的基本类型: 1、强酸性阳离子树脂:这类树脂含有大量的强酸性基团,如磺酸基-SO3H,容易在溶液中离解出H+,故呈强酸性。树脂离解后,本体所含的负电基团,如SO3-,能吸附结合溶液中的其他阳离子。这两个反应使树脂中的H+与溶液中的阳离子互相交换。强酸性树脂的离解能力很强,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均能离解和产生离子交换作用。 树脂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要进行再生处理,即用化学药品使离子交换反应以相反方向进行,使树脂的官能基团回复原来状态,以供再次使用。如上述的阳离子树脂是用强酸进行再生处理,此时树脂放出被吸附的阳离子,再与H+结合而恢复原来的组成。 2、弱酸性阳离子树脂:这类树脂含弱酸性基团,如羧基-COOH,能在水中离解出H+ 而呈酸性。树脂离解后余下的负电基团,如R-COO-(R为碳氢基团),能与溶液中的其他阳离子吸

附结合,从而产生阳离子交换作用。这种树脂的酸性即离解性较弱,在低pH下难以离解和进行离子交换,只能在碱性、中性或微酸性溶液中(如pH5~14)起作用。这类树脂亦是用酸进行再生(比强酸性树脂较易再生)。 3、强碱性阴离子树脂:这类树脂含有强碱性基团,如季胺基(亦称四级胺基)-NR3OH(R为碳氢基团),能在水中离解出OH -而呈强碱性。这种树脂的正电基团能与溶液中的阴离子吸附结合,从而产生阴离子交换作用。这种树脂的离解性很强,在不同pH下都能正常工作。它用强碱(如NaOH)进行再生。 4、弱碱性阴离子树脂:这类树脂含有弱碱性基团,如伯胺基(亦称一级胺基)-NH2、仲胺基(二级胺基)-NHR、或叔胺基(三级胺基)-NR2,它们在水中能离解出OH-而呈弱碱性。这种树脂的正电基团能与溶液中的阴离子吸附结合,从而产生阴离子交换作用。这种树脂在多数情况下是将溶液中的整个其他酸分子吸附。它只能在中性或酸性条件(如pH1~9)下工作。它可用Na2CO3、NH4OH进行再生。 5、离子树脂的转型。 以上是树脂的四种基本类型与各自特性。在实际使用上,常将这些树脂转变为其他离子型式运行,以适应各种需要。例如常将强酸性阳离子树脂与NaCl作用,转变为钠型树脂再使用。工作时钠型树脂放出Na+与溶液中的Ca2+、Mg2+等阳离子交换吸附,除去这些离子。反应时没有放出H+,可避免溶液pH下降和

合成氨工艺作业安全技术

合成氨工艺作业安全技术 题库

目录 一、单选题 (3) 二、多选题 (6) 三、判断题 (10) 四、简答题 (12) 五、论述题 (15)

一、单选题 1.在合成氨储存运输阶段,由于泄漏、()等因素,也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A 高温 B 静电 2.合成氨生产过程常见物理灼烫事故是蒸汽烫伤,化学烫伤最常见的是()烫伤。 A 氨 B 熔盐 3.合成氨装置的主要设备有()、合成气压缩机、氮气压缩机、天然气压缩机、氨压缩机、各种泵、转化炉、塔、罐等。 A 挖机 B 起重机 4.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事故、静电危害事故、雷电灾害事故和()故障危害事故等几种。 A 仪表 B 电气系统 5.氧含量超标可能在许多工序出现,如造气、脱硫、变换、压缩、精炼等,但主要集中在()工序。 A 造气 B 压缩 6.合成氨生产主要泄露介质为氨的泄漏。泄露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液氨、气氨管线泄漏;液氨装车管线及液氨槽车的泄漏。 A 氨罐泄漏 B 合成塔 7.化学灼伤的处理步骤如下:(1)立即脱离现场,迅速脱下被化学物质沾染的衣服鞋袜;(2)立即用大量自来水或()冲洗创面15~30 min,冬季要注意保暖;(3)用2%~3%硼酸溶液冲冼和湿敷,最后仍需用清水冲冼创面。 A 盐水 B 清水 8.口对口人工呼吸:在保持患者仰头抬颏前提下,抢救者将患者鼻孔闭紧,用双唇密封包住患者的嘴,做两次全力吹气,同时用眼睛余光观察患者胸部,操作正确应能看到胸部有起伏并感到有气流逸出。每次吹气间隔()s,在这个时间抢救者应自己深呼吸1次,以便继续口对口呼吸,直至专业抢救人员的到来。 A 3 B 1.5 9.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应同时交替进行。按压与呼吸比例:单人15 :2 双人()。 A 10:1 B 5:1 10.脊柱损伤:硬担架,()人同时搬运,固定颈部不能前屈、后伸、扭曲。 A 5 B 3~4 11.配有废热锅炉的合成塔出口管线,凡温度在()℃以上的高压管道及管件、紧固件,必须按设计规定用耐高温度防氢脆材质,严禁用一般材料代用。 A 300 B 200 12.液氨贮槽充装量不得超过贮槽容积的()。 A 95% B 85% 13.注意合成塔塔壁温度的变化,禁止塔壁温度超过()。合成系统检修,若不更换催化剂,停车期间必须安排专人负责充高纯氮并监视催化剂层和塔壁温度,必要时充氮气保护催化剂,并做好记录,有异常变化及时处理并报告。 A 200℃ B 120℃ 14.安全联锁装置(包括联锁电器,自动放空等装置)应齐全有效,自动放空应高出屋顶()以上。 A 2m B 3m 15.紧急卸压装置包括安全阀、爆破片、()等。 A 放空管 B 烟囱

材料性能参数

材料物理性能参数 表征材料在力、热、光、电等物理作用下所反映的各种特性。常用的材料物理性能参数有内耗、热膨胀系数、热导率、比热容、电阻率和弹性模量等。 内耗材料本身的机械振动能量在机械振动时逐渐消耗的现象。其基本度量是振动一个周期所消耗的能量与原来振动能量之比。测量内耗的常用方法有低频扭摆法和高频共振法。内耗测量多用于研究合金中相的析出和溶解。 热膨胀系数材料受热温度上升1℃时尺寸的变化量与原尺寸之比。常用的有线膨胀系数和体膨胀系数两种。热膨胀系数的测量方法主要有:①机械记录法;②光学记录法;③干涉仪法;④X射线法。材料热膨胀系数的测定除用于机械设计外,还可用于研究合金中的相变。 热导率单位时间内垂直地流过材料单位截面积的热量与沿热流方向上温度梯度的负值之比。热导率的测量,一般可按热流状态分为稳态法和非稳态法两类。热导率对于热机,例如锅炉、冷冻机等用的材料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比热容使单位质量的材料温度升高1℃时所需要的热量。比热容可分为定压比热容cp 和定容比热容cV。对固体而言,cp和cV的差别很小。固体比热容的测量方法常用的有比较法、下落铜卡计法和下落冰卡计法等。比热容可用于研究合金的相变和析出过程。 电阻率具有单位截面积的材料在单位长度上的电阻。它与电导率互为倒数,通常用单电桥或双电桥测出电阻值来进行计算。电阻率除用于仪器、仪表、电炉设计等外,其分析方法还可用于研究合金在时效初期的变化、固溶体的溶解度、相的析出和再结晶等问题。 弹性模量又称杨氏模量,为材料在弹性变形范围内的正应力与相应的正应变之比(见拉伸试验)。弹性模量的测量有静态法(拉伸或压缩)和动态法(振动)两种。它是机械零部件设计中的重要参数之一。

高分子化学实验报告-离子交换树脂

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与性能测定 一. 实验目的: 1.熟悉悬浮共聚合的方法及特点。 2.通过对共聚物的磺化反应,了解高分子反应的一般规律。 3.掌握离子交换树脂的净化方法和交换当量的测定。 二、实验背景 2.1 离子交换树脂基础介绍 离子交换树脂的全名称由分类名称、骨架(或基因)名称、基本名称组成。孔隙结构分凝胶型和大孔型两种,凡具有物理孔结构的称大孔型树脂,在全名称前加“大孔”。分类属酸性的应在名称前加“阳”,分类属碱性的,在名称前加“阴”。如:大孔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 离子交换树脂还可以根据其基体的种类分为苯乙烯系树脂和丙烯酸系树脂。树脂中化学活性基团的种类决定了树脂的主要性质和类别。首先区分为阳离子树脂和阴离子树脂两大类,它们可分别与溶液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进行离子交换。阳离子树脂又分为强酸性和弱酸性两类,阴离子树脂又分为强碱性和弱碱性两类 (或再分出中强酸和中强碱性类)。 离子交换树脂的命名方式:离子交换产品的型号以三位阿拉伯数字组成,第一位数字代表产品的分类,第二位数字代表骨架的差异,第三位数字为顺序号用以区别基因、交联剂等的差异。 2.2 离子交换树脂的种类 (1) 强酸性阳离子树脂 这类树脂含有大量的强酸性基团,如磺酸基-SO3H,容易在溶液中离解出H+,故呈强酸性。树脂离解后,本体所含的负电基团,如SO3-,能吸附结合溶液中的其他阳离子。这两个反应使树脂中的H+与溶液中的阳离子互相交换。强酸性树脂的离解能力很强,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均能离解和产生离子交换作用。 树脂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要进行再生处理,即用化学药品使离子交换反应以相反方向进行,使树脂的官能基团回复原来状态,以供再次使用。如上述的阳离子树脂是用强酸进行再生处理,此时树脂放出被吸附的阳离子,再与H+结合而恢复原来的组成。 (2) 弱酸性阳离子树脂 这类树脂含弱酸性基团,如羧基-COOH,能在水中离解出H+ 而呈酸性。树脂离解后余下的负电基团,如R-COO-(R为碳氢基团),能与溶液中的其他阳离子吸附结合,从而产生阳离子交换作用。这种树脂的酸性即离解性较弱,在低pH下难以离解和进行离子交换,只能在碱性、中性或微酸性溶液中(如pH5~14)起作用。这类树脂亦是用酸进行再生(比强酸性树脂较易再生)。 (3) 强碱性阴离子树脂 这类树脂含有强碱性基团,如季胺基(亦称四级胺基)-NR3OH(R为碳氢基团),能在水中离解出OH-而呈强碱性。这种树脂的正电基团能与溶液中的阴离子吸附结合,从而产生阴离子交换作用。 这种树脂的离解性很强,在不同pH下都能正常工作。它用强碱(如NaOH)进行再生。 (4) 弱碱性阴离子树脂 这类树脂含有弱碱性基团,如伯胺基(亦称一级胺基)-NH2、仲胺基(二级胺基)-NHR、或叔胺基(三级胺基)-NR2,它们在水中能离解出OH-而呈弱碱性。这种树脂的正电基团能与溶

尿素生产安全技术完整版

编号:TQC/K750尿素生产安全技术完整版 Through the proposed method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deal with, common types such as planning scheme, design scheme, construction scheme, the essence is to build accessible bridge between people and products, realize matching problems, correct problems. 【适用制定规则/统一目标/规范行为/增强沟通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尿素生产安全技术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合用于解决各类问题场景,通过提出的方法与对策来应付,常见种类如计划方案、设计方案、施工方案、技术措施,本质是人和产品之间建立可触达的桥梁,实现匹配问题,修正问题,预防未来出现同类问题。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尿素(H2NCONH2),又称脲或碳酰胺,白色晶体,相对分子质量在60.055。尿素大量存在于人类和哺乳动物的尿液中。尿素溶于水、乙醇和苯,几乎不溶于乙醚和氯仿。 尿素含氮量居固体氮肥之首,达46%以上为中性速效肥料,施于土壤中不残留使土壤恶化的酸根,而且分解出来的二氧化碳也可为植物所吸收。 尿素在工业上的用途亦很广泛,可用于制造脲醛树脂、聚胺酯等高聚物的原

材料的性能与表征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的性能与表征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材料的性能与表征 所属专业:材料化学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2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材料的物理性能是材料的重要性能之一。外接因素(温度、电场、磁场等)作用于材料,引起材料内部原子、分子、电子的微观运动状态的改变,在宏观上表现为一定的感应物理量,即呈现某一物理性能。具体地讲,最常见的材料物理性能有材料的电性能、介电性能、光学性能、热学性能、磁学性能以及弹性性能,每一种物理性能对应一定的物理基础。而材料的物理性能强烈依赖于物质不同层次的结构组成,同时也受环境因素的强烈影响。每一种材料物理性能都具有一定的分子和测试方法,而物理性能分析也是材料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材料的电性能、介电性能、光学性能、热学性能、磁学性能以及弹性性能的物理本质和表征参量、影响因素、分析测试方法有较全面地认识,并了解物理性能分析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先修课程:力学,热学,电磁学,普通物理(光学与原子物理),材料科学基础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刘勇,陈国钦编著. 材料物理性能.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15.09 主要参考书: 吴雪梅主编;诸葛兰剑等编著. 材料物理性能与检测.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2.01. 关振铎,龚江宏,唐子龙著.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第2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06. 高智勇,隋解和,孟祥龙编著. 材料物理性能及其分析测试方法.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5.11.

离子液体附在有机合成中应用

离子液体及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摘要离子液体是一类极具应用前景的绿色溶剂,具有优良的稳定性、低挥发性、可设计性等优点。离子液体作为溶剂,可以为化学反应提供不同于传统有机溶剂的优良环境。本文主要介绍了离子液体及其发展概况,归纳了离子液体作为溶剂的优越性质 ,概述了离子液体在有机合成的应用,说明离子液体的独特性能对推进绿色化学化工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离子液体;应用;绿色化学 1 前言 随着科技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增强,清洁、低耗、高效的化学化工反应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绝大多数化学反应需要在溶剂中进行,而有机溶剂的用量大、挥发性强是造成化学化工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寻找对环境友好、有利于反应控制的介质和溶剂是目前化学化工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之一。室温离子液体适应这种需要,正在快速 之后的“新一代绿色溶剂”。 发展,被认为是继超临界CO 2 离子液体结合了均相催化剂和异相催化剂的各种优异性能,是绿色化学中最具前景的反应介质和理想的催化体系[1-2]。离子液体在有机化学反应中的应用极其广泛,并显示出反应速率快、转化率高、选择性高、催化体系可重复使用等优点。离子液体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能溶解无机物、金属有机物和高分子聚合物。它还具有不挥发性、不易燃、易爆性和较好的热稳定性等优点[3-4]。另外,根据反应和后处理需要,设计调整离子液体阴阳离子结构(种类)使反应在均相进行,后处理分层非均相操作。离子液体还可以改变反应机理,诱导出现新的催化活性,提高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5-7]。离子液体在化学中的应用日新月异,涌现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近年来离子液体作为反应介质、催化剂或促进剂在有机合成、电化学、催化和萃取分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离子液体 2.1离子液体的概念 离子液体 ,又称室温离子液体或室温熔融盐 ,即在室温或近于室温情况下由有机阳离子和无机阴离子组成的熔融盐体系[8]。早在1914年W alden就发现了第一个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