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上)课后习题解答+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柴诚敬

合集下载

化工原理上册天津大学柴诚敬11-12学时 共26页

化工原理上册天津大学柴诚敬11-12学时 共26页
7
第一章 流体流动
1.7 流体输送管路的计算 1.7.1 简单管路 1.7.2 复杂管路
8
图1-25 并联与分支管路示意图
9
并联管路与分支管路计算的主要内容为: (1)规定总管流率和各支管的尺寸,计算各支 管的流率; (2)规定各支管的流率、管长及管件与阀门的 设置,选择合适的管径; (3)在已知的输送条件下,计算输送设备应提 供的功率。
22
一、测速管
由点速度获得管截面上的平均流速
23
一、测速管
测速管的优点是流体流经测速管的能量损 失较小,通常适于测量大直径管路中的气体流 速,但不能直接测量平均流速,且压差读数较 小,通常需配用微压压差计。当流体中含有固 体杂质时,会堵塞测压孔,故不宜采用测速管。
24
练习题目
思考题 1.管路计算有哪几种类型? 2.管路计算依据的基本关系式是什么? 3.分支管路和并联管路的特性分别是什么? 作业题: 20 、21、22
10
一、并联管路
在A、B两截面之间列机械
能衡算方程 对于支管1,有
gzAu 2A 2pAgzBu 2 B 2pBhf,1
对于支管2,有
gzAu 2 A 2pAgzBu 2 B 2pBhf,2
11
一、并联管路
并联管路中流动必须满足: 1、尽管各支管的长度、直径可能相差很大,但
第一章 流体流动
1.7 流体输送管路的计算
1
管路计算
管路计算
设计型计算 操作型计算
设计型计算
通常指对于给定的流体输送任务(一定的流 体体积流率),选用合理且经济的管路和输送设 备操作型计算
管路系统已固定,要求核算在某些条件下 的输送能力或某些技术指标。

化工原理(上册)—化工流体流动与传热第三版柴诚敬习题答案

化工原理(上册)—化工流体流动与传热第三版柴诚敬习题答案

化工原理(上册) - 化工流体流动与传热第三版柴诚敬习题答案第一章:引言习题1.1答案:该题为综合性问题,回答如下: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液体在容器中的自由表面是一个等势面,即在平衡时,液体表面上各点处的压力均相等。

所以整个液体处于静止状态。

习题1.2答案:该题为计算题。

首先,根据流速的定义:流体通过某个截面的单位时间内通过的体积与截面积之比,可得流速的公式为:v = Q / A,其中v表示流速,Q表示流体通过该截面的体积,A表示截面积。

已知流速v为10m/s,截面积A为0.5m²,代入公式计算得:Q = v × A = 10m/s × 0.5m² = 5m³/s。

所以,该管道内的流体通过的体积为5立方米每秒。

习题1.3答案:该题为基础性知识题。

流体静压头表示流体的静压差所能提供的相当于重力势能的高度。

根据流体的静压力与流体的高度关系可知,流体静压力可以通过将流体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压力单位得到。

由于重力势能的单位可以表示为m·g·h,其中m为流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高度。

而流体的静压头就是将流体静压力除以流体的质量得到的,即流体静压力除以流体的质量。

所以,流体静压头是等于流体的高度。

第二章:流体动力学方程习题2.1答案:该题是一个计算题。

根据题意,已知流体的密度ρ为1.2 kg/m³,截面积A为0.4 m²,流速v为2 m/s,求流体的质量流量。

根据质量流量公式:Q = ρ × A × v,代入已知数值计算得:Q = 1.2 kg/m³ × 0.4 m² × 2 m/s = 0.96 kg/s。

所以,流体的质量流量为0.96 kg/s。

习题2.2答案:该题为综合性问题,回答如下:流体动量方程是描述流体运动的一个重要方程,其中包含了流体的质量流量、速度和压力等参数。

柴诚敬《化工原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气体吸收【圣才出品】

柴诚敬《化工原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气体吸收【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8 章 气体吸收
8.1 复习笔记
一、概述 1.气体吸收过程与流程 (1)气体吸收过程 ①定义 气体吸收是指在化工生产中,常常会遇到从气体混合物中分离其中一种或几种组分的单 元操作过程。 ②吸收的原理 根据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在某液体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而将气体混合物进行分离。 ③吸收的应用 a.制取某种气体的液态产品 如用水吸收氯化氢气体制取盐酸,用水吸收三氧化硫气体制取硫酸等。 b.回收混合气体中所需的某种组分 如用洗油处理焦炉气以回收其中的芳烃,用液态烃处理石油裂解气以回收其中的乙烯和 丙烯等。 c.净化或精制气体 如合成氨生产工艺中,采用碳酸丙烯酯脱除合成气中的二氧化碳,采用碳酸钾脱除合成 气中的硫化氢等。 d.工业废气的治理
4 / 65
圣才电子书

(4)黏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吸收剂在操作温度下的黏度越低,其在塔内的流动阻力越小,扩散系数越大,这有助于
传质速率的提高。
(5)其他
所选用的吸收剂应尽可能满足无毒性、无腐蚀性、不易燃易爆、不发泡、冰点低、价廉
易得以及化学性质稳定等要求。
二、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 1.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1)相平衡 相平衡是指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使一定量的吸收剂与混合气体接触,气相中的溶质 便向液相溶剂中转移,直至液相中溶质组成达到饱和,在任何时刻进入液相中的溶质分子数 与从液相逸出的溶质分子数恰好相等的状态。 (2)温度和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 ①对同一溶质,在相同的气相分压下,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②对同一溶质,在相同的温度下,溶解度随气相分压的升高而增大; ③加压和降温有利于吸收操作,因为加压和降温可提高气体溶质的溶解度。反之,减压 和升温则有利于解吸操作。

化工原理天大柴诚敬

化工原理天大柴诚敬

第一章流体流动1.4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概述流体动力学流体动力学主要研究流体流动过程中流速、压力等物理量的变化规律,研究所采用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守恒原理(包括及)进行质量、能量及动量衡算,获得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

作衡算时,需要预先指定衡算的空间范围,称之为 ,而包围此控制体的封闭边界称为控制面。

第一章流体流动1.4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1・4.1总质量衡算-连续性方程131-11管路系统的总质量衡算如图1・11所示,选择一段管路或容器作为所研究的控制体,该控制体的控制面为管或容器的内壁面、截面1・1与2・2组成的封闭表面。

管路系统的总质量衡算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可得_ dM £2,2 q加,1 +」门au=0(1-28)对于定态流动,dM/d0 = O则%,1 = %,2PyLlyAy —(1-29)推广到管路上任意截面q m-QM/i = P2U2^2~........ - puA二常数(1-30) 枉定态流动系统中,流体流经各截面时的质量流量恒定。

对于不可压缩流体,p=常数,则为q v s = u x A x—U2^2= .... —必=常数” -31)冇页压缩性流体流经各截面时的体积流量也不变.流速u与管截面积成反比,截面积越小,流速越大;反之, 截面积越大,流速越小。

此规律与管路的布畫形式及管路上是否有管件、阀则可变形为:(1-31 a)不可压缩流体征圆形管道申,任意截面的对于圆形管道u {%2g 加———... —puA.—吊不可压缩流体Qv.s—LI | iA | ― Lt 2 ^~2 ~—nA二常数—二(牛)2管内定态流动的连续性方程%2 ]注意:以上各式的适用条件例10、例11 (P26)例如附图所示,管路由一段^39 X4mm的管1、一段4 108 X 4mm的管2和两段© 57 XS.&nm 的分支管3a^3b连接而成。

若水以9X10 3JTL/S的体积流量流动,且在两段分支管內的流量相等,试求水在各段管內的速度。

化工原理柴诚敬答案

化工原理柴诚敬答案

化工原理柴诚敬答案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化工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柴诚敬老师的课堂讲解深入浅出,让学生受益匪浅。

下面,我将就柴诚敬老师所讲授的化工原理课程答案进行总结和解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柴诚敬老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化工原理的定义是什么?化工原理是研究化工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的学科,它涉及到物质的转化、传递、分离等过程,是化学工程专业的基础。

在化工原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物质的性质、热力学、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这些都是化工原理的核心内容。

其次,柴诚敬老师提出了化工原理中的热力学问题。

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化和能量传递规律的学科,它在化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热力学系统、热力学过程、热力学平衡等,学生需要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另外,柴诚敬老师还提到了化工原理中的传质问题。

传质是指物质在不同相之间传递的过程,包括扩散、对流、传热等。

在化工过程中,传质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学生需要掌握传质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以便能够解决实际的传质问题。

最后,柴诚敬老师强调了化工原理的实践应用。

化工原理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去。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工程实践来加深对化工原理的理解,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学生需要深入理解其中的热力学、传质等内容,并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去。

柴诚敬老师所讲授的化工原理课程答案涵盖了这些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对待化工原理课程,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将来的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柴诚敬《化工原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0-12章)【圣才出品】

柴诚敬《化工原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0-12章)【圣才出品】

量分数。
b.对于萃取剂 S 与原溶剂 B 互不相溶的物系,溶质在两液相中的分配关系与吸收中的
类 似,即 Y KX
式中 Y——萃取相 E 中溶质 A 的质量比组成;X——萃余相 R 中溶质 A 的质量比组成;K—
e MR r ME
结合三角形相似定理可得
e xA zA MR m xA yA RE
3 / 9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r zA yA ME m xA yA RE
式中 ——线段 的长度,m。
③若向 A、B 二元混合液 F 中加入纯溶剂 S,则三元混合液的总组成点 M 必位干 SF 的
④过 M 点分别作三个边的垂线 MN、ML 及 MJ,则垂直线段
及 分别代表 A、
B 及 S 的组成。由图可知,M 点的质量分数为:

(2)杠杆规则
如图 10-3 所示,将质量为 r,组成为 xA、xR、xS 的混合液 R 与质量为 e,组成为 yA、yB、
ys 的混合液 E 相混合,得到一个质量为 m,组成为 zA、zB、zS 的新混合液 M,其在三角形坐
连线上,具体位置由杠杆规则确定,即
MF S MS F
2.三角形相图 (1)根据萃取操作中各组分的互溶性,可将三元物系分为以下三种情况,即 ①溶质 A 完全溶于 B 及 s,B 与 S 不互溶; ②溶质 A 完全溶于 B 及 S,B 与 S 部分互溶; ③溶质 A 完全溶于 B,A 与 s 及 B 与 S 部分互溶。 (2)溶解度曲线及联结线 ①设溶质 A 可完全溶于 B 及 S,但 B 与 S 为部分互溶,一定温度下的平衡相图如图 l0-4 所示,图中曲线 R0R1R2RiRnKEnEiE2E1E 0 称为溶解度曲线。 ②溶解度曲线将三角形相图分为两个区域 曲线以内的区域为两相区,曲线以外的区域为均相区。位于两相区内的混合物分成两个 互相平衡的液相,称为共轭相,连接两共轭相组成坐标的直线称为联结线,显然萃取操作只 能在两相区内进行。 ③若组分 B 与组分 S 完全不互溶,则点 R。与 E。分别与三角形顶点 B 及顶点 S 相重合。

最新化工原理上册天津大学柴诚敬29-30学时

最新化工原理上册天津大学柴诚敬29-30学时

流化床实际操作速度与临界流化速度的比值称 固体流态化
3.4 固体流态化 3.4.1 流态化的基本概念 3.4.2 流化床的流体力学特性 3.4.3 流化床的浓相区高度与分离高度 (自学)
33
第三章、非均相混合物 分离及固体流态化
3.4 固体流态化 3.4.1 流态化的基本概念 3.4.2 流化床的流体力学特性 3.4.3 流化床的浓相区高度与分离高度 3.4.4 气力输送简介
36
一、概述
混合比R(或固气比) 单位质量气体所输送的固体质量,即
R Gs G
混合比在25以下(通常R=0.1~5)的气力输 送称为稀相输送。混合比大于25的气力输送称为 密相输送。
37
二、稀相输送
1. 稀相输送的分类 (1)吸引式 (2)压送式
2. 稀相输送的流动特性 (1)水平管内输送 (2)垂直管中的输送 (3)倾斜管中输送
θ ψT 60ψ n
浸没度
代入恒压过滤方程,得每小时所得滤液体积, 即生产能力为:
Q 6 0 n V 6 0 [6 0 K A 2 ψ n V e 2 n 2 ) V e n ]
9
二、连续过滤机的生产能力
当滤布阻力可以忽略时, Ve=0,则上式简化为:
Q60n KA260ψ 465AKnψ n
化工原理上册天津大学柴 诚敬29-30学时
滤饼的洗涤
洗涤滤饼的目的是回收滞留在颗粒缝隙间 的滤液,或净化构成滤饼的颗粒。
洗涤速率 单位时间内消耗的洗水容积
洗涤时间
dV
( d
)W
W
VW
(dV d
)W
2
二、连续过滤机的生产能力
在一个过滤周期内,转筒表面上任何一块过 滤面积所经历的过滤时间均为:

化工原理(上)课后习题解答-天大柴诚敬主编

化工原理(上)课后习题解答-天大柴诚敬主编

化⼯原理(上)课后习题解答-天⼤柴诚敬主编第⼀章流体流动10.有⼀装满⽔的储槽,直径1.2 m ,⾼3 m 。

现由槽底部的⼩孔向外排⽔。

⼩孔的直径为4 cm ,测得⽔流过⼩孔的平均流速u 0与槽内⽔⾯⾼度z 的关系为: zg u 262.00=试求算(1)放出1 m 3⽔所需的时间(设⽔的密度为1000 kg/m 3);(2)⼜若槽中装满煤油,其它条件不变,放出1m 3煤油所需时间有何变化(设煤油密度为800 kg/m 3)?解:放出1m 3⽔后液⾯⾼度降⾄z 1,则 ()m 115.2m 8846.032.1785.01201=-=?-=z z由质量守恒,得21d 0d M w w θ-+=,01=w (⽆⽔补充)200000.622w u A A gzA ρρ==(为⼩孔截⾯积)AZ M ρ= (A 为储槽截⾯积) 故有 0262.00=+θρρd dz A gz A即θd AA gzdz 062.02-= 上式积分得 ))((262.022112100z z A A g -=θ ()m i n 1.2s 4.126s 115.2304.0181.9262.0221212==-??? ???=18.某液体以⼀定的质量流量在⽔平直圆管内作湍流流动。

若管长及液体物性不变,将管径减⾄原来的1/2,问因流动阻⼒⽽产⽣的能量损失为原来的多少倍?解:流体在⽔平光滑直圆管中作湍流流动时 f p ?=f h ρ∑ 或f h ∑=f p ?/ρ=λ2b 2u L d ρ∑∑f1f2hh =(2b1b22112))()(u u d d λλ式中 21d d =2 ,b2b1u u =(21d d)2 =4因此∑∑f1f2hh=221()(2)(4)λλ=3212λλ⼜由于 25.0Re316.0=λ12λλ=(25021.)Re Re =(0.251b12b2)d u d u =(2×25041.)=(0.5)0.25=0.841 故∑∑f1f2hh =32×0.84=26.919.⽤泵将2×104 kg/h 的溶液⾃反应器送⾄⾼位槽(见本题附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0 = 0.62 2zg 试求算(1)放出 1 m3 水所需的时间(设水的密度为 1000 kg/m3);(2)又若槽中装满
1ft = 0.3049m
( ) ( ) 1lb ft 2 ⋅ h = 1.356 ×10−3 kg m2 ⋅ s (见 1)
α 量纲为一,不必换算
1cp = 1×10−3 Pa ⋅ s
1
lb ft3
=1
lb ft3
1kg 2.2046lb
3.2803ft 1m
3
=16.01
kg/m2
(2) 将原符号加上“′”以代表新单位的符号,导出原符号的“数字”表达式。下面 以 HE 为例:
解:
Vh
= uA = u π d 2 4
= 0.8 × 3.14 × 0.062 × 3600 m3 4
s = 8.14 m3
h
ws
= uAρ
=u
π d2ρ 4
=
0.8 × 3.14 × 0.062 4
×1000 kg
s
=
2.26 kg
s
G = uρ = 0.8 ×1000 kg (m2 ⋅ s) = 800 kg (m2 ⋅ s)
B (12.01D)C (0.3048Z 0 )1 3
αµ L ρL
式中 HE—等板高度,ft; G—气相质量速度,lb/(ft2·h); D—塔径,ft; Z0—每段(即两层液体分布板之间)填料层高度,ft; α—相对挥发度,量纲为一; μL—液相黏度,cP; ρL—液相密度,lb/ft3
A、B、C 为常数,对 25 mm 的拉西环,其数值分别为 0.57、-0.1 及 1.24。 试将上面经验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均换算为 SI 单位。 解:上面经验公式是混合单位制度,液体黏度为物理单位制,而其余诸物理量均为英制。 经验公式单位换算的基本要点是:找出式中每个物理量新旧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导出物理 量“数字”的表达式,然后代入经验公式并整理,以便使式中各符号都变为所希望的单位。 具体换算过程如下: (1)从附录查出或计算出经验公式有关物理量新旧单位之间的关系为
故为湍流。
d = 1.5cm , ub == 88.2c m s Re = dub ρ = 1.5 × 88.2 ×1.069 0.025 = 5657
µ 10.有一装满水的储槽,直径 1.2 m,高 3 m。现由槽底部的小孔向外排水。小孔的直 径为 4 cm,测得水流过小孔的平均流速 u0 与槽内水面高度 z 的关系为:
1atm 101.33kPa
=
9.378 ×10−5
kmol
m 2 ⋅ s ⋅ kPa
(5)表面张力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 1 dyn=1×10–5 N 1 m=100 cm

1σLeabharlann =74dyn cm
1
× 10 −5 1dyn
N
100cm 1m
= 7.4 ×10−2
N
m
(6)导热系数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 1 kcal=4.1868×103 J,1 h=3600 s
解:(1)A 点的压力
pA = ρ水 gR3 + ρ汞 gR2 = (1000 × 9.81× 0.1 + 13600 × 9.81× 0.08)Pa = 1.165 ×104 Pa(表)
(2)B 点的压力
pB = pA + ρ汞 gR1
( ) = 1.165×104 +13600× 9.81× 0.5 Pa = 7.836×104 Pa(表)
( ) ( ) H E
= 1.084 ×10−4
A
0.205G
-0.1
39.4D
Z 1.24 1 3 0
αµ L ρL
3
第一章 流体流动
流体的重要性质 1.某气柜的容积为 6 000 m3,若气柜内的表压力为 5.5 kPa,温度为 40 ℃。已知各组
分气体的体积分数为:H2 40%、 N2 20%、CO 32%、CO2 7%、CH4 1%,大气压力为 101.3 kPa,
解:由流体静力学方程,距罐底 1000 mm 处的流体压力为
4
[ ] p = p + ρgh = 101.3 ×103 + 960 × 9.81× (9.5 − 1.0) Pa = 1.813 ×103 Pa(绝压)
作用在孔盖上的总力为
F
=
(p

pa ) A=(1.813 ×103-101.3 ×103)×
mN2 = 20%nt × M N2 = 20% × 246245.4 × 28kg = 1378.97kg
mCO = 32%nt × M CO = 32% × 246245.4 × 28kg = 2206.36kg
mCO 2 = 7%nt × M CO 2 = 7% × 246245.4 × 44kg = 758.44kg
1 kgf=9.81 N,1 N=1 kg·m/s2

ρ
=
138.6
kgf ⋅ s 2 m4
9.81N
1kgf
1kg ⋅ m
1N
s
2
=
1350
kg
m3
(3)从附录二查出有关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
1 BTU=1.055 kJ,l b=0.4536 kg
1o F = 5 o C 9

cp
=
0.24
解:(1)设备内绝对压力
( ) 绝压=大气压-真空度= 85.3 ×103 − 20 ×103 Pa = 65.3kPa
(2)真空表读数
( ) 真空度=大气压-绝压= 101.33 ×103 − 65.3 ×103 Pa = 36.03kPa
4.某储油罐中盛有密度为 960 kg/m3 的重油(如附图所示),油面最高时离罐底 9.5 m, 油面上方与大气相通。在罐侧壁的下部有一直径为 760 mm 的孔,其中心距罐底 1000 mm, 孔盖用 14 mm 的钢制螺钉紧固。若螺钉材料的工作压力为 39.5×106 Pa,问至少需要几个螺 钉(大气压力为 101.3×103 Pa)?
BTU lb°F
1.055kJ 1BTU
1lb 0.4536kg
1°F 5 9 °C
= 1.005 kJ
(kg ⋅ °C)
(4)传质系数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 1 h=3600 s,1 atm=101.33 kPa

( ) KG
=
34.2
m
2
kmol ⋅ h ⋅ atm
1h 3600s
π 4
× 0.762 N=3.627 ×104 N
每个螺钉所受力为
因此
F1
=
39.5
×10
×
π 4
÷
0.0142
N
=
6.093
×103
N
( ) n = F F1 = 3.627 ×104 6.093×103 N = 5.95 ≈ 6(个)
习题 4 附图
习题 5 附图
5.如本题附图所示,流化床反应器上装有两个 U 管压差计。读数分别为 R1=500 mm, R2=80 mm,指示液为水银。为防止水银蒸气向空间扩散,于右侧的 U 管与大气连通的玻璃 管内灌入一段水,其高度 R3=100 mm。试求 A、B 两点的表压力。
mCH 4 = 1%nt × M CH 4 = 1% × 246245.4 ×16kg = 39.4kg 2.若将密度为 830 kg/ m3 的油与密度为 710 kg/ m3 的油各 60 kg 混在一起,试求混合油 的密度。设混合油为理想溶液。
解: mt = m1 + m2 = (60 + 60)kg = 120kg
根据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 pA = pA′
则 p+ρ水 gh+ρ汞gR = pa
习题 6 附图
5
p = pa − ρ 水 gh − ρ汞 gR
( ) = 101.3 ×103 − 1000 × 9.8 × 0.8 − 13600 × 9.8 × 0.1 Pa = 80.132kPa
7.某工厂为了控制乙炔发生炉内的压力不超过 13.3 kPa(表压),在炉外装一安全液封管(又称水封) 装置,如本题附图所示。液封的作用是,当炉内压力 超过规定值时,气体便从液封管排出。试求此炉的安 全液封管应插入槽内水面下的深度 h。
H E ft = H E′ m

HE
=
H

E
m ft
=
H

E
m ft
×
3.2803ft m
=
3.2803H

E
( ) 同理 G = G′ 1.356 ×10−3 = 737.5G′
2
D = 3.2803D′ Z 0 = 3.2803Z 0′
( ) µL
=
µ

L
1 × 10 −3
ρL
=
ρ

L
16.01
解: ρ水 gh = 13.3
h = 13.3 (ρ水 g ) = 13.3 ×1000 (1000 × 9.8)m = 1.36m
习题 7 附图
流体流动概述 8. 密度为 1800 kg/m3 的某液体经一内径为 60 mm 的管道输送到某处,若其平均流速为
0.8 m/s,求该液体的体积流量(m3/h)、质量流量(kg/s)和质量通量[kg/(m2·s)]。
d = 1.5cm = 0.015m
( ) ub = 10 60 × π 4 × 0.0152 ×1069 m s = 0.882 m s ( ) Re = dub ρ = 0.015 × 0.882 ×1069 2.5 ×10−3 = 56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