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课后习题答案上下册

合集下载

化工原理(第二版)国防工业出版社课后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化工原理(第二版)国防工业出版社课后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解在贮槽液面(1-1截面)及泵入口真空表处(2-2截面)列柏努利方程,贮槽液面为基准面
式中Z1=0m,p1=0(表压),u1≈0,Z2=1.5m,p2=-24.66103Pa(表压),
将数值代入,并简化得:
解得u2=2m/s
在贮槽液面(1-1截面)及排出管与喷头相连接处(3-3截面)列柏努利方程,贮槽液面为基准面
=PMm/(RT)
=101.3328.26/(8.314773)
=0.455kg/m3
1-2在大气压为101.33×103Pa的地区,某真空蒸馏塔塔顶真空表读数为9.84×104Pa。若在大气压为8.73×104Pa的地区使塔内绝对压强维持相同的数值,则真空表读数应为多少?
解塔内绝对压强维持相同,则可列如下等式
(2)槽底面所受的压强是多少?
解人孔盖以中心水平线上下对称,而静压强随深度做线性变化
因此可以孔中心处的压强计算人孔盖所受压力
P=g(H–h)=8809.81(9–0.6)=72515.52Pa
F=PA=72515.520.52/4=1.42104N
1-6为了放大所测气体压差的读数,采用如本题附图所示的斜管式压差计,一臂垂直,一臂与水平成20°角。若U形管内装密度为804 kg/m3的95%乙醇溶液,求读数R为29mm时的压强差。
pB+1gh +2gh =1gh +pa
pB= pa+(1-2)gh -1gh
由hD2/4=hd2/4
可得h=h(d/D)2
所以
1-11列管换热器的管束由121根φ25×2.5mm的钢管组成,空气以9m/s的速度在列管内流动。空气在管内的平均温度为50℃,压强为196×103Pa(表压),当地大气压为98.7×103Pa。试求:

(完整版)化工原理课后习题答案上下册(钟理版)

(完整版)化工原理课后习题答案上下册(钟理版)

第一章 流体流动习题解答1-1 已知甲城市的大气压为760mmHg,乙城市的大气压为750mmHg 。

某反应器在甲地操作时要求其真空表读数为600mmHg ,若把该反应器放在乙地操作时,要维持与甲地操作相同的绝对压,真空表的读数应为多少,分别用mmHg 和Pa 表示。

[590mmHg, 7.86×104Pa]解:P(甲绝对)=760—600=160mmHg750-160=590mmHg=7.86×104Pa1-2用水银压强计如图测量容器内水面上方压力P 0,测压点位于水面以下0。

2m 处,测压点与U 形管内水银界面的垂直距离为0。

3m ,水银压强计的读数R =300mm ,试求 (1)容器内压强P 0为多少?(2)若容器内表压增加一倍,压差计的读数R 为多少?习题1-2 附图[(1) 3.51×104N m -2(表压); (2)0.554m]解:1. 根据静压强分布规律 P A =P 0+g ρH P B =ρ,gR因等高面就是等压面,故P A = P BP 0=ρ,gR -ρgH =13600×9.81×0。

3-1000×9.81(0。

2+0。

3)=3。

51×104N/㎡ (表压)2. 设P 0加倍后,压差计的读数增为R ,=R +△R,容器内水面与水银分界面的垂直距离相应增为H ,=H +2R∆.同理,''''''02Rp gR gH gR g R gH gρρρρρρ∆=-=+∆-- 000p g g p p 0.254m g g 10009.81g g 136009.812R H R ρρρρρρ⨯∆⨯⨯,,,4,,-(-)- 3.5110====---22 0.30.2540.554m R R R ∆,=+=+=1-3单杯式水银压强计如图的液杯直径D =100mm ,细管直径d =8mm 。

《化工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化工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习题1.热空气与冷水间的总传热系数K值约为42.99k c a l/(m2・h・℃),试从基本单位换算开始,将K值的单位改为W/(m2・℃)。

[答案:K=50M(m2・C)]。

解:从附录查出:1k c a l=1.1622×10-3K W·h=1.1622W·h所以:K=42.99K c a l/(m2·h·℃)=42.99K c a l/(m2·h·℃)×(1.1622W·h/1k c a l)=50w/(m2·℃)。

2.密度ρ是单位体积物质具有的质量。

在以下两种单位制中,物质密度的单位分别为:S I k g/m2;米制重力单位为:k g f.s2/m4;常温下水的密度为1000k g/m3,试从基本单位换算开始,将该值换算为米制重力单位的数值。

〔答案:p=101.9k g f/s2/m4〕解:从附录查出:1k g f=9.80665k g·m/s2,所以1000k g/m3=1000k g/m3×[1k g f/(9.80665k g·m/s2)]=101.9k g f·s2/m4.3.甲烷的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符合下列经验公式:今需将式中p的单位改为P a,温度单位改为K,试对该式加以变换。

〔答案:〕从附录查出:1m m H g=133.32P a,1℃=K-273.3。

则新旧单位的关系为:P=P’/133.32;t=T-273.3。

代入原式得:l g(P’/133.32)=6.421-352/(T-273.3+261);化简得l g P=8.546-3.52/(T-12.3).4.将A、B、C、D四种组分各为0.25(摩尔分数,下同)的某混合溶液,以1000m o l/h 的流量送入精馏塔内分离,得到塔顶与塔釜两股产品,进料中全部A组分、96%B组分及4%C组分存于塔顶产品中,全部D组分存于塔釜产品中。

化工原理修订版天津大学上下册课后答案

化工原理修订版天津大学上下册课后答案

化工原理-修订版-天津大学-上下册课后答案上册第一章 流体流动习题解答1. 某设备上真空表的读数为13.3×103 Pa ,试计算设备内的绝对压强与表压强。

已知该地区大气压强为98.7×103 Pa 。

解:真空度=大气压-绝压3(98.713.3)10atm p p p Pa =-=-⨯绝压真空度表压=-真空度=-13.3310Pa ⨯2. 在本题附图所示的贮油罐中盛有密度为960 kg/m 3的油品,油面高于罐底9.6 m ,油面上方为常压。

在罐侧壁的下部有一直径为760 mm 的圆孔,其中心距罐底800 mm ,孔盖用14 mm 的钢制螺钉紧固。

若螺钉材料的工作应力取为32.23×106 Pa ,问至少需要几个螺钉?解:设通过圆孔中心的水平液面生的静压强为p ,则p 罐内液体作用于孔盖上的平均压强9609.81(9.60.8)82874p g z Pa ρ=∆=⨯⨯-=(表压)作用在孔盖外侧的是大气压a p ,故孔盖内外所受的压强差为82874p Pa ∆=作用在孔盖上的净压力为2282575(0.76) 3.7644p p d N ππ=∆=⨯⨯=⨯410 每个螺钉能承受的最大力为:p62332.23100.014 4.96104F N π=⨯⨯⨯=⨯钉螺钉的个数为433.7610/4.96107.58⨯⨯=个所需的螺钉数量最少为8个3. 某流化床反应器上装有两个U 管压差计,如本题附图所示。

测得R 1=400 mm ,R 2=50 mm ,指示液为水银。

为防止水银蒸气向空间扩散,于右侧的U 管与大气连通的玻璃管内灌入一段水,其高度R 3=50mm 。

试求A 、B 两处的表压强。

解:U 管压差计连接管中是气体。

若以2,,g H O Hg ρρρ分别表示气体、水与水银的密度,因为g Hg ρρ,故由气柱高度所产生的压强差可以忽略。

由此可以认为A C p p ≈,B D p p ≈。

化工原理(第二版)国防工业出版社课后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化工原理(第二版)国防工业出版社课后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M T0 p 29 273196 98.7 3.182kg/m3
22.4 Tp0 22.4 323101.325 所以 ws 0.34193.182 1.088kg/s
习题 1-11 附图 1―壳体;2―顶盖;3― 管束;4―花板;5-空气
进出口。
由于 p Vs p0 Vs 0
T
T0
解 表压强 P(atg)=1gh1+2gh2
=10009.810.52+9169.813.46 =3.62104Pa
绝对压强 P(ata)= P(atg)+ Pa =3.62104+101.33103 =1.37105 Pa
1-4 为测量腐蚀性液体贮槽内的存液
量,采用如本题附图所示的装置。控制调
节阀使压缩空气缓慢地鼓泡通过观察瓶进
h1 为通气管深入液面下方距离,因此
h1
A
R
13.6 103 0.98103
130 103
1.804m
V
1d2 4
h1
h
1 3.14 22 0.2 1.80 6.28m3
4
G V 9.8102 6.28 6.15103kg 6.15t
1-5 一敞口贮槽内盛 20℃的苯,苯的密度为 880 kg/m3。液面距槽底 9m,槽底侧面有一直径 为 500mm 的人孔,其中心距槽底 600mm,人孔覆以孔盖,试求:
gZ1
p1
u12 2
gZ2
p2
u22 2
hf 1
式中 Z1=0m, p1=0(表压), u1≈0 ,Z2=1.5m,
p2=-24.66103Pa(表压),
hf1 2u22
将数值代入,并简化得:

化工原理上册课后习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上册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流体流动二、本章思考题1-1 何谓理想流体?实际流体与理想流体有何区别?如何体现在伯努利方程上?1-2 何谓绝对压力、表压和真空度?表压与绝对压力、大气压力之间有什么关系?真空度与绝对压力、大气压力有什么关系?1-3 流体静力学方程式有几种表达形式?它们都能说明什么问题?应用静力学方程分析问题时如何确定等压面?1-4 如何利用柏努利方程测量等直径管的机械能损失?测量什么量?如何计算?在机械能损失时,直管水平安装与垂直安装所得结果是否相同?1-5 如何判断管路系统中流体流动的方向?1-6何谓流体的层流流动与湍流流动?如何判断流体的流动是层流还是湍流?1-7 一定质量流量的水在一定内径的圆管中稳定流动,当水温升高时,将如何变化?1-8 何谓牛顿粘性定律?流体粘性的本质是什么?1-9 何谓层流底层?其厚度与哪些因素有关?1-10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Re及相对粗糙度的关联图分为4个区域。

每个区域中,λ与哪些因素有关?哪个区域的流体摩擦损失与流速的一次方成正比?哪个区域的与成正比?光滑管流动时的摩擦损失与的几次方成正比?1-11管壁粗糙度对湍流流动时的摩擦阻力损失有何影响?何谓流体的光滑管流动?1-12 在用皮托测速管测量管内流体的平均流速时,需要测量管中哪一点的流体流速,然后如何计算平均流速?三、本章例题例1-1 如本题附图所示,用开口液柱压差计测量敞口贮槽中油品排放量。

已知贮槽直径D为3m,油品密度为900kg/m3。

压差计右侧水银面上灌有槽内的油品,其高度为h1。

已测得当压差计上指示剂读数为R1时,贮槽内油面与左侧水银面间的垂直距离为H1。

试计算当右侧支管内油面向下移动30mm后,贮槽中排放出油品的质量。

HH1DR11CEFBA10mn11-1附图解:本题只要求出压差计油面向下移动30mm时,贮槽内油面相应下移的高度,即可求出排放量。

m首先应了解槽内液面下降后压差计中指示剂读数的变化情况,然后再寻求压差计中油面下移高度与槽内油面下移高度间的关系。

化工原理上册课后习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上册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流体流动二、本章思考题1-1 何谓理想流体?实际流体与理想流体有何区别?如何体现在伯努利方程上?1-2 何谓绝对压力、表压和真空度?表压与绝对压力、大气压力之间有什么关系?真空度与绝对压力、大气压力有什么关系?1-3 流体静力学方程式有几种表达形式?它们都能说明什么问题?应用静力学方程分析问题时如何确定等压面?1-4 如何利用柏努利方程测量等直径管的机械能损失?测量什么量?如何计算?在机械能损失时,直管水平安装与垂直安装所得结果是否相同?1-5 如何判断管路系统中流体流动的方向?1-6何谓流体的层流流动与湍流流动?如何判断流体的流动是层流还是湍流?1-7 一定质量流量的水在一定内径的圆管中稳定流动,当水温升高时,Re将如何变化?1-8 何谓牛顿粘性定律?流体粘性的本质是什么?1-9 何谓层流底层?其厚度与哪些因素有关?1-10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Re及相对粗糙度d/ 的关联图分为4个区域。

每个区域中,λ与哪些因素有关?哪个区域的流体摩擦损失f h与流速u的一次方成正比?哪个区域的f h与2u成正比?光滑管流动时的摩擦损失f h与u的几次方成正比?1-11管壁粗糙度对湍流流动时的摩擦阻力损失有何影响?何谓流体的光滑管流动?1-12 在用皮托测速管测量管内流体的平均流速时,需要测量管中哪一点的流体流速,然后如何计算平均流速?三、本章例题例1-1 如本题附图所示,用开口液柱压差计测量敞口贮槽中油品排放量。

已知贮槽直径D 为3m ,油品密度为900kg/m3。

压差计右侧水银面上灌有槽内的油品,其高度为h1。

已测得当压差计上指示剂读数为R1时,贮槽内油面与左侧水银面间的垂直距离为H1。

试计算当右侧支管内油面向下移动30mm 后,贮槽中排放出油品的质量。

解:本题只要求出压差计油面向下移动30mm 时,贮槽内油面相应下移的高度,即可求出排放量。

首先应了解槽内液面下降后压差计中指示剂读数的变化情况,然后再寻求压差计中油面下移高度与槽内油面下移高度间的关系。

化工原理第三版(陈敏恒)上、下册课后思考题答案(精心整理版)

化工原理第三版(陈敏恒)上、下册课后思考题答案(精心整理版)

化工原理第三版(陈敏恒)上、下册课后思考题答案(精心整理版)第一章流体流动1、什么是连续性假定?质点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条件?连续性假设:假定流体是由大量质点组成的,彼此间没有间隙,完全充满所占空间的连续介质。

质点指的是一个含有大量分子的流体微团,其尺寸远小于设备尺寸,但比分子自由程却要大得多。

2、描述流体运动的拉格朗日法和欧拉法有什么不同点?拉格朗日法描述的是同一质点在不同时刻的状态;欧拉法描述的是空间各点的状态及其与时间的关系。

3、粘性的物理本质是什么?为什么温度上升,气体粘度上升,而液体粘度下降?粘性的物理本质是分子间的引力和分子的运动与碰撞。

通常气体的粘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大,因为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以分子的热运动为主,温度上升,热运动加剧,粘度上升。

液体的粘度随温度增加而减小,因为液体分子间距离较小,以分子间的引力为主,温度上升,分子间的引力下降,粘度下降。

4、静压强有什么特性?①静止流体中,任意界面上只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垂直于作用面的压力;②作用于某一点不同方向上的静压强在数值上是相等的;③压强各向传递。

7、为什么高烟囱比低烟囱拔烟效果好?由静力学方程可以导出,所以H增加,压差增加,拔风量大。

8、什么叫均匀分布?什么叫均匀流段?均匀分布指速度分布大小均匀;均匀流段指速度方向平行、无迁移加速度。

9、伯努利方程的应用条件有哪些?重力场下、不可压缩、理想流体作定态流动,流体微元与其它微元或环境没有能量交换时,同一流线上的流体间能量的关系。

12、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区别是否存在流体速度u、压强p的脉动性,即是否存在流体质点的脉动性。

13、雷诺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物理意义是它表征了流动流体惯性力与粘性力之比。

14、何谓泊谡叶方程?其应用条件有哪些?应用条件:不可压缩流体在直圆管中作定态层流流动时的阻力损失计算。

15、何谓水力光滑管?何谓完全湍流粗糙管?当壁面凸出物低于层流内层厚度,体现不出粗糙度过对阻力损失的影响时,称为水力光滑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册第一章蒸馏1. 苯酚(C 6H 5OH)(A )和对甲酚(C 6H 4(CH 3)OH)(B )的饱和蒸气压数据为解:总压 P=75mmHg=10kp 。

由拉乌尔定律得出 0A p x A +0B p x B =P 所以 x A =000BA B p p p p --;y A =p p A00B A B p p p p --。

因此所求得的t-x-y 数据如下:t, ℃ x y 1 10 0.2. 承接第一题,利用各组数据计算(1)在x=0至x=1范围内各点的相对挥发度i α,取各i α的算术平均值为α,算出α对i α的最大相对误差。

(2)以平均α作为常数代入平衡方程式算出各点的“y-x ”关系,算出由此法得出的各组y i 值的最大相对误差。

解:(1)对理想物系,有 α=00BAp p 。

所以可得出t, ℃i α算术平均值α=9∑iα=。

α对i α的最大相对误差=%6.0%100)(max=⨯-αααi 。

(2)由xxx x y 318.01318.1)1(1+=-+=αα得出如下数据:t, ℃ x 1 0 y 1 0 各组y i 值的最大相对误差==∇iy y max)(%。

3.已知乙苯(A )与苯乙烯(B )的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可按下式计算:95.5947.32790195.16ln 0--=T p A72.6357.33280195.16ln 0--=T p B式中 0p 的单位是mmHg,T 的单位是K 。

问:总压为60mmHg(绝压)时,A 与B 的沸点各为多少在上述总压和65℃时,该物系可视为理想物系。

此物系的平衡气、液相浓度各为多少摩尔分率 解:由题意知T A ==--0195.1660ln 47.327995.59=℃T B ==--0195.1660ln 57.332872.63=℃65℃时,算得0A p =;0B p = mmHg 。

由0A p x A +0B p (1-x A )=60得 x A =, x B =; y A =0A p x A /60=; y B ==。

4 无5 若苯—甲苯混合液中含苯(摩尔分率),试根据本题中的t —x —y 关系求:(1) 溶液的泡点温度及其平衡蒸气的瞬间组成;(2) 溶液加热到100℃,这时溶液处于什么状态各相的量和组成为若干(3) 该溶液加热到什么温度时才能全部气化为饱和蒸气这时蒸气的瞬间组成如何t o C 85 90 95 100 105 x 0 y 0解:(1)由苯—甲苯的t —x —y 关系得x=时, 泡点温度=℃ 平衡蒸气的瞬间组成=(2)溶液加热到100℃时处于气液混合共存区气液相组成各位 x=;y=。

根据杠杆原理,气液相量之比=4.047.026.04.0--=2:1。

(3)由气液平衡关系知溶液加热到102℃时才能全部气化为饱和蒸气,此时y=。

6 常压下将含苯(A )60%、甲苯(B )40%(均指摩尔百分数)的混合液闪蒸(即平衡蒸馏),得平衡气、液相,气相摩尔数占总摩尔数的分率—气化率(1-q )为。

物系相对挥发度α=,试求:闪蒸所得气、液相的浓度。

若改用简单蒸馏,令残液浓度与闪蒸的液相浓度相同,问:馏出物中苯的平均浓度为多少 提示:若原料液、平衡液、气相中A 的摩尔分率分别以x F 、x 、y 表示,则存在如下关系:11---=q x q qxy F 。

解:(1)闪蒸由23711+-=---=x q x x q q y F 和xx y )1(1-+=αα,解方程得x =。

从而y =。

(2)简单蒸馏 由方程⎥⎦⎤⎢⎣⎡--+-=F W W Fx x x x W F 11ln ln 11lnαα和D W F Dx Wx Fx +=得出 D x =,即馏出物中苯的平均浓度为79%。

7. 某二元物系,原料液浓度x F =,连续精馏分离得塔顶产品浓度x D =。

已知塔顶产品中易挥发组分回收率η=,求塔底产品浓度x W 。

以上浓度皆指易挥发组分的摩尔分率。

解:由D W F Dx Wx Fx +=和92.0==FDFx Dx η得出W x =。

8 有一二元理想溶液,在连续精馏塔中精馏。

原料液组成50%(摩尔%),饱和蒸气进料。

原料处理量为每小时l00kmol ,塔顶、塔底产品量各为50kmol/h ,已知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y =+,塔釜用间接蒸气加热,塔顶采用全凝器,泡点回流。

试求:(1) 塔顶、塔底产品组成(用摩尔分率表示); (2) 全凝器中每小时冷凝蒸气量; (3) 提馏段操作线方程;(4) 若全塔平均相对挥发度=,塔顶第一块板的液相默弗里板效率EML=, 求离开塔顶第二块板的气相组成。

解:(1)由精镏段方程D x R x R R y 111+++=及已知的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y =+得出833.01=+R R和1+R x D =, 解得R =5,x D =,x W =(2)全凝器中每小时冷凝蒸气量V =(R +1)D=300(kmol/h )。

(3)提镏段操作线方程W x WqF L Wx W qF L qF L y -+--++==x -。

(4)求离开塔顶第二块板的气相组成2yEML=*--11x x x x D D =,又*1x =)1(111y y y -+α=1123y y -=D D x x 23-= 解得1x = 又由物料平衡得2y =1y -V L ( x D -1x )=-1+R R(-)=。

9 有一二元理想溶液 ,在连续精馏塔中精馏。

原料液组成50%(摩尔%),饱和蒸汽进料。

原料处理量为每小时l000kmol ,塔顶、塔底产品量各为500kmol/h ,已知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y =+,塔釜用间接蒸气加热,塔顶采用全凝器,泡点回流。

试求:(1) 回流比R 、塔顶、塔底产品组成 (用摩尔分率表示); (2).精馏段上升的蒸气量q n (V)及提馏段下降的液体量q n (L ’) (3) 提馏段操作线方程;(4) 若相对挥发度= ,求回流比与最小回流比的比值:m inR R 。

解:(1)回流比R 、塔顶、塔底产品组成D x R x R R y 111+++==x +,解得 R =,x D =,x W =。

(2)精馏段上升的蒸气量q n (V)及提馏段下降的液体量q n (L ’) L ’=L =RD=3070 kmol/h , V =(R +1)D =3570 kmol/h 。

(3)提馏段操作线方程W x R x R R y 111---==x - (4)min R =11111-⎥⎦⎤⎢⎣⎡----F D FD y x y x αα=所以m inR R=。

10 某连续精馏操作中,已知操作线方程如下: 精馏段:y=+提馏段:y=若原料液于露点温度下进入塔中,试求原料液,馏出液和釜残液的组成及回流比。

解:由题意知1+R R=,所以R = 1+R x D=,所以 D x =。

由y =W x =W x 得出W x =。

因为露点进料,q 线方程为:y=F x 。

由q 点坐标(解两段操作线方程)x=, y=,得 F x =11.用一连续精馏塔分离由组分A ,B 所组成的理想混合液,原料液中含,馏出液中含(以上均为摩尔分率)。

已知溶液的平均相对挥发度为,最小回流比为,试说明原料液的热状况,并求出q 值。

解:平衡线方程为: y =x x )1(1-+αα=xx5.115.2+。

精镏段操作线方程为:D x R x R R y 111+++==x +。

所以 q 点坐标为: x =, y =因为 x =<F x =, y =>F x ,所以原料为气液混合物。

由q 线方程可得F x =(1-q )y +q x ,解得q =。

12 无13 在常压连续精馏塔中,分离苯—甲苯混合液,若原料为饱和液体,其中含苯为,塔顶馏出液中含苯,塔底釜残液中含苯(以上均为摩尔分率),回流比为,试求理论板层数和加料板位置。

物系平衡资料见题7。

解:按M-T 图解法求理论板层数。

图示步骤略。

精镏段操作线截距=1+R x D =152.49.0+=。

绘得的理论板层数为: N =16。

加料板为从塔顶往下的第三层理论板。

14在常压连续提馏塔中分离含乙醇的乙醇—水混合液。

饱和液体进料,直接蒸气加热。

若要求塔顶产品乙醇回收率为,试求(1)在无限多层理论板层数时,计算每摩尔进料所需蒸气量;(2)若蒸气量取为2倍最小蒸气量时,求所需理论板层数及两产品的组成。

假设塔内气液恒摩尔流动。

常压下气液平衡资料列于例1-5题附表中。

解:由方程F +V 0=D+W 和F F x =D D x +W W x 及D D x = F F x 解得 W x =。

(1) 在无限多层理论板层数时的操作线斜率为:WF W F W F F x x y y x x y V FV W --=-==**min 0min 0, 直接蒸汽加热,W y =0。

由平衡数据查得,F x =,*F y =,所以解得 min 0V =(mol/mol 进料)。

(2) 0V =2min 0V 时所需理论板层数及两产品的组成 显然D =0V ,F D Fx Dx =FDx x 242.0=,所以D x =。

图解法求得理论板层数为5(图解法略)。

15在连续操作的板式精馏塔中分离苯—甲苯混合液。

在全回流的条件下测得相邻板上的液体组成分别为,和,试求三层板中较低的两层的单板效率。

操作条件下苯—甲苯混合液的平衡资料如下。

x y 解:在全回流操作时,1+n y =n x 。

由板效率定义知 E m, v =11+*+--n n n n y y y y ,3y =2x =,2y =1x =。

由表查得*2y =。

所以 E m, 2=3232y y y y --*==73%。

同理 E m, 3=67%。

16. 有一精馏塔,已知塔顶馏出液组成x D =(摩尔分数),回流比R =2,塔顶采用全凝器,泡点回流,其气液平衡关系为xxy 14.114.2+=,求从塔顶数起离开第一块板下降的液体组成x 1和离开第二块板上升的气相组成y 2。

解:由xxy 14.114.2+=推出 y y x 14.11+=由于1y =x D =,所以 x 1=。

故2y =1y -1+R R( x D -1x )=。

17—19 无第二章 吸收 暂无第五章 干燥1 无5-2 ×105Pa (1个大气压)、温度为50℃的空气,如果湿球温度为30℃,计算:(1)湿度;(2)焓;(3)露点;(4)湿比容解:1、H=, I=116kJ/kg, t d =25˚C12.027*******.2218021.0921v H =+⨯⨯⎪⎭⎫⎝⎛+= 5-3 已知一个干燥系统的操作示意图如下:在I -H 图中画出过程示意图 求循环空气量m,L解:示意图,见右图()1H H q C A L ,m =-h /50kg 0.01-0.031q L ,m ==5-4在一连续干燥器中干燥盐类结晶,每小时处理湿物料为1000kg ,经干燥后物料的含水量由40%减至5%(均为湿基),以热空气为干燥介质,初始湿度H 1为水•kg -1绝干气,离开干燥器时湿度H 2为水•kg -1绝干气,假定干燥过程中无物料损失,试求:(1) 水分蒸发是q m,W (kg 水•h -1);(2) 空气消耗q m,L (kg 绝干气•h -1);原湿空气消耗量q m,L ’(kg 原空气•h -1);(3)干燥产品量q m,G2(kg •h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