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质岩储层识别技术综述

合集下载

变质岩储层识别测井技术研究

变质岩储层识别测井技术研究

变质岩储层识别测井技术研究摘要:将常规与特殊测井资料相结合,开展流体识别方法的研究进行变质岩不同岩性的测井特征总结;推动该区块的储层深层次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变质岩储层缝洞型储层裂缝识别引言利用测井资料识别变质岩储层的各项技术普遍建立在研究变质岩储层发育的地质特征分析基础上,需要借助岩心的直接观察、镜下薄片观察、铸体或荧光薄片分析、扫描电镜等手段,结合试油、试采资料,了解变质岩储层储集空间的类型、裂缝发育特点(产状、规模、密度、充填情况、形成原因等),分析储层与岩性之间的关系,选择代表不同类型储层的典型层段,分析其测井响应特征,建立变质岩储层对关键测井曲线的响应关系。

1 变质岩储层裂缝的常规测井识别方法常规测井系列中被用于识别变质岩储层裂缝的测井方法主要有双侧向、声波时差、双侧向-微球形聚焦、井径及自然伽马能谱测井等。

1.1双侧向测井双侧向测井在开启裂缝发育的变质岩储层处显示高电阻率背景下的相对低阻,深浅侧向电阻率Rlld与Rlls存在明显幅度差,其中高角度缝(大于70°)发育的储层深、浅侧向电阻率呈正差异;低角度缝(小于70°)或水平缝发育的储层则表现为曲线特征相对尖锐,显示呈负差异。

裂缝张开度增大,深、浅侧向电阻率之间的正差异或负差异幅度差增大。

深、浅侧向电阻率之间的幅度差还受钻井泥浆侵入半径的影响。

高角度缝储层,当侵入很浅(不超过深侧向探测深度)时,深、浅侧向电阻率幅度差过大,这时,若裂缝张开度很大,但横向延伸很短,裂缝的有效性差;对于低角度裂缝,如果出现正差异,也说明其横向延伸较短,裂缝的有效性差。

深浅侧向幅度差对高角度缝和网状缝的反应更为灵敏。

1.2声波时差测井声波时差测井对水平缝或低角度缝敏感,导致滑行波能量严重衰减,从而在时差曲线上表现为声波时差增大或出现周波跳跃。

高角度缝、垂直缝在声波时差曲线上响应不明显。

1.3双侧向-微球形聚焦测井裂缝对电阻率测井的影响不仅取决于裂缝的方向、规模,同时还取决于裂缝中所含流体的性质(泥浆滤液、地层水或油气),为提高裂缝识别的精度,可将双侧向和微球形聚焦测井曲线组合使用。

储层识别技术

储层识别技术
技术特点:
①用成像测井资料进展储层类型划分,并结合常规测井资料进展储集性能的评价;
②用穿插偶极子声波资料,结合成像资料对储层渗透性和裂缝有效性进展评价;
③用核磁测井资料,结合常规资料,研究孔隙构造、识别流体性质。
技术指标:
①同时满足成像、全波、核磁处理的检验;
参考文献
[1] 漆立新,樊政军,李宗杰,柳建华,X瑞林.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三孔隙度测井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J].石油物探.2021(05)
[2] 孙利国.国外H油田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方法研究[D].XX大学 2021
[3] 邓克能.阿曼Daleel油田碳酸盐岩油藏储层裂缝建模研究[D]. XX理工大学 2021
②可与岩心分析对照,但较钻井取芯廉价,且可实现连续测量。
技术指标:
①满足核磁测井资料处理标准;
②与常规认识规律相符,有岩心部位可通过岩心实验数据检验,符合率达75%。
适用范围:
复杂孔隙构造碳酸盐岩储层。
实例:
某油田石炭系碳酸盐岩地层埋藏深,基质孔隙度低,储层识别难度大。经研究发现,储层的发育程度与次生改造形成的缝洞关系密切,利用核磁共振测井技术能够有效进展识别。缝洞型储层在核磁共振T2谱上表现出杂乱的双峰或多峰分布,虽然基质孔隙度很低,约2-4%,但缝洞等次生孔隙却很发育,成为有效储层。
再次,对裂缝发育带,以及大裂缝进展有效性评价。主要是利用成像识别的裂缝与穿插偶极子声波各向异性以及斯通利波渗透性指示进展比照。油田白垩系地层的裂缝走向和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比照图,其中A、B、C、D为白垩系4套碳酸盐岩地层,为了研究方便,按照有效裂缝走向与水平最大主应力夹角的大小,将白垩系地层的裂缝区域有效性由好到差分为三个等级:Ⅰ:夹角小于等于10;Ⅱ:夹角大于10小于等于30;Ⅲ,夹角大于30。从比照结果可知,B的裂缝有效性最好,A和C次之,D 最差。即现今最大主应力对A、B、C 地层的裂缝有效性较有利,对D 地层那么起到挤压破坏的作用。

三大岩石测井储层评价

三大岩石测井储层评价

1测井资料评价碎屑岩储层(砂岩类储层、泥岩类储层)、碳酸盐岩储层、火山岩储层、变质岩储层的要点、步骤各是什么?答:1)碎屑岩主要由各种矿物碎屑、岩石碎屑、胶结物(泥质、灰质、铁质等)及孔隙空间。

常见成分有石英(分布广泛,常出现在砂岩粉砂岩储集层中)、长石、粘土、重矿物等,重矿物(辉石、重晶石、金红石)对密度测井有重要影响。

碎屑岩评价要点:碎屑岩储层的评价其核心在于“四性关系”(即岩性、物性、电性和含油气性)的评价,随着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的精细程度的加深和范围的拓广和生产实践的需求,含水性也越来越被重视,目前已演化为包括产能评价的“五性”关系的评价,其具体的方法如下:1.碎屑岩储层评价的要点是对测井资料经过预处理与标准化之后,开展储层“四性关系”(即岩性、物性、电性和含油气性)研究,建立不同的储层参数解释模型,然后进行测井资料处理,对碎屑岩储层进行测井综合评价,从而建立一套适合于碎屑岩储层的测井解释与评价方法。

2.测井资料评价碎屑岩储层的一般步骤:2.1预处理与标准化为了保证测井解释的精度与准确性,首先要对原始测井资料进行预处理及标准化,即将全区的测井数据校正到统一标准之下。

2.1.1测井资料预处理受测井环境、测井仪器及施工环节的影响,在测井解释前需要对测井曲线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包括深度校正、环境校正等。

(1) 测井曲线深度校正在测井资料数据处理过程中,测井曲线的深度校正与编辑是测井数据处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深度校正包括深度对齐和井斜校正两项内容。

目前有两种方法,其一是将自然伽马测井曲线与地面岩心自然伽马曲线进行深度对比,借助特征明显层段的典型电性特征,找出两者存在的深度误差。

此种方法对比性强,效果较好;其二是通过对比岩心分析孔隙度与威利公式计算的孔隙度(密度或声波)测井曲线,上下移动岩心分析孔隙度,进行深度归位。

此种方法需要在较短的层段密集采样,效果略差。

(2) 环境校正目前,对测井曲线进行环境影响校正的方法主要有解释图版法和计算机自动校正法。

利用测井资料识别变质岩潜山孔洞缝储层

利用测井资料识别变质岩潜山孔洞缝储层

[ 要 ]探 讨 利 用 测 井 资 料 结 合 地 震 研 究进 行 变 质 岩 储 层 识 别 的 方 法 。通 过 对 渤 海 湾 地 区古 摘 潜 山地 层 的 综合 研 究 , 用 已钻 井 的 常规 及 成像 测 井 资 料 进 行 潜 山 的储 层 评 价 , 利 与地 震 的 弹 性 参 数 相 结 合 确 定 了裂 缝 型储 层 有 效 厚 度 的 下 限值 , 测 井 角 度 识 别 变 质 岩 裂 缝 性 储 层 孔 、 、 从 洞 缝 。 测 井 的 电性 、 性参 数 与 地 震 的弹 性 参 数 相 结 合 能够 有 效 识别 变 质 岩 潜 山孔 洞 缝 储 层 。 物
[ 关键词]潜 山;变质 岩;裂缝性储层 ;常规测井 ;成像 测井;测井综合识别 与评价
[ 类 号 ]P 3. 分 618 [ 献标 识 码 ]A 文
锦 州油 田位 于渤 海 辽 东 湾 海域 , 域 构造 上 区
位 于辽 西 凸起 中北段 , 西侧 紧邻 辽 西 凹陷 中洼 , 东
侧 毗邻辽 中凹 陷中 、 洼 , 于油 气 富集 的有利 位 北 处
J 一 、 、 井 在太 古界 潜 山钻 井 取 心 2 . 3m;Z Z25 7 7 1 J 一 2 3 4 5 7 8井在 太古 界潜 山共 获壁 心 1 3颗 。 、 、D、 、 、 4
太 古界 潜 山 有 7口井 (Z 1 2 3 4 5 7 8 7个 J 一 、 、 、 D、 、 、 ) 层段 进行 了 D T测 试 。除 常规测 井项 目外 , 使 S 还
用 了 自然伽 马 能 谱 、 阵列 声 波 、 MI 先 进 测 井 F 等 技术; 时, 同 了评 价 太 古 界潜 山储 层 的产 出情 况 , 在 J 一 、 D、 、 Z 2 4 7 8等井 进行 了生 产测 井 。这些 资料

任务四区域变质岩类的识别与描述PPT课件

任务四区域变质岩类的识别与描述PPT课件
学习情境五:目 录
单元一:变质岩的基本特征 单元二:气液变质岩类的识别与描述 单元三:气液变质岩类的识别与描述 单元四:动力变质岩类的识别与描述 单元五:区域变质岩类的识别与描述 单元六:混合岩类的识别与描述 单元七:变质岩类总结
单元五:区域变质岩的识别与描述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概述
第二部分 区域变质岩的主要类型的识别 第三部分 思考题
学习单元五:区域变质岩类的识别与描述
目标
能力目标: 能够识别区域变质岩中几种常见的特征变质矿物 能够识别区域变质岩,并会描述。 知识目标: 1、认识区域变质岩的基本特征 2、各类区域变质岩对应的原岩成分 3、认识各相区域变质岩中矿物共生组合;了解有关的 矿产
第一部分 概述
1、区域 变质岩?
特点:
• 命名原则:
• 矿物名称+云母种类+长石+片麻岩
如:矽线石榴黑云二长片麻岩
• 泥质变质岩类随着温度的增加,岩石中的组构也 相应地发生明显的变化。
• 从板状(变余泥质结构)→千枚状(显微鳞片变 晶结构)→片状(细—中粗粒片状变晶结构→片 麻状(粒状变晶结构)构造。其相应的岩石类型 是:
• 泥质板岩→绢云千枚岩→云母片岩→富铝片麻岩 和长英质麻粒岩。
2.主要岩石类型
1.泥质板岩
鉴定特征:沿着板理面极易劈开, 板理面平滑、整齐,形成特征的板 状构造。矿物颗粒极细小,肉眼难 以分辨,在镜下观察时有少量的无 色、细小的云母类矿物和浅绿色的 绿泥石小片,及黄褐色的黑云母雏 晶,有的板岩中有一些铁质和黑色 的炭质组分,也有少量隐晶质的碳 酸盐矿物,但未变质的隐晶质粘土 矿物较多,致使其变余结构发育。 新生片状矿物定向排列,致使在板 岩中的劈理面上略显丝绢光泽。 原岩中层理构造在泥质板岩中仍清 晰可见。劈理面常与层理斜交或平 行。

第九讲变质岩结构、构造的识别

第九讲变质岩结构、构造的识别
2.掌握变质岩结构的复合命名技巧 3.学会对变质岩结构、构造的观察和描
述方法。
二、实训材料
1. 手标本:
石榴二云母片岩、角闪片岩、大理岩、黑 云母正长片麻岩、变质粉砂岩、变质流纹 质英安岩、板岩、千枚岩、石榴二云母片 岩、黑云母正长片麻岩、花岗片麻岩。
2. 薄片:
•石榴二云母片岩、黑云母正长片麻岩、 板岩、千枚岩、石榴二云母片岩、角闪 片岩、花岗片麻岩、变质粉砂岩
c. 板状矿物表现出来 的线理
d. 皱纹线理、 e. 交面线理
图4-2 .线理类型示意图
三、变质岩的构造
㈡变成构造 *
3 无定向构造 常见类型:
块状构造、 角砾状构造(碎斑构造) 斑点状构造、阴影状(星云状)、
项目4-2 变质岩的结构、构造识别
• 一、实训目的与要求
1.能够认识变质岩中常见的结构和构造类 型,并掌握其鉴定特征.
a b
板岩和千枚岩都是具有页理化的变质岩,区别在于结晶程度
图3-2 斑点千枚岩(板岩)
千枚状构造、显微粒状鳞片变晶结构
图3-3 石榴石白云母片岩(Winter,2001)
片岩:
肉眼可以分辨颗 粒,结晶程度高 片状矿物 > 30%; 粒状矿物以石英 为主(长石<25%);
变斑晶为石榴石
片状构造;斑状变晶结构, 基质为细粒粒状鳞片变晶结构
a) 嵌状变晶结构
b) 穿插变晶结构 c) 反应边结构 d) 网状结构
残留包裹物结构 包含嵌晶变晶结构 筛状变晶结构 旋转变晶结构
二、变质岩的结构
㈡变晶结构 ※
▪ 变晶结构的命名原则
三级命名原则: 整体结构基质结构局部交生结构
(1)岩石整体结构的命名: 岩石中如果存在变斑晶,则命名为斑状变晶结构

渤海海域变质岩潜山储层有效性录井综合评价技术

渤海海域变质岩潜山储层有效性录井综合评价技术

㊀㊀收稿日期:20221112;改回日期:20230520㊀㊀基金项目: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 渤海油田上产4000万吨新领域勘探关键技术 (CNOOC -KJ 135ZDXM36TJ 08TJ);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综合科研项目 储层有效性录测一体化定量评价技术研究 (YXKY -2019-TJ -03)㊀㊀作者简介:谭忠健(1966 ),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7年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海洋地质系专业,2009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地质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主要从事勘探作业的管理及研究工作㊂DOI :10.3969/j.issn.1006-6535.2023.05.002渤海海域变质岩潜山储层有效性录井综合评价技术谭忠健1,邓津辉1,张国强1,李㊀辉2,李鸿儒2,张志虎2,刘志伟2(1.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㊀300459;2.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天津㊀300459)摘要:变质岩潜山岩性复杂多样,储层非均质性强,常规录井方法仅能依据油气显示定性判断潜山储层的发育位置,难以对潜山储层物性进行准确识别㊂针对该问题,从综合地质实验和微钻模拟实验入手,应用XRF 元素录井㊁XRD 全岩衍射录井及工程录井数据,建立了变质岩潜山浅色矿物录井表征技术㊁变质岩潜山基岩力学录井表征技术及变质岩潜山可钻性评价技术,明确了储层裂缝发育与岩石矿物组分㊁力学特性及可钻性的内在表征关系,形成以岩石矿物学㊁岩石力学及岩石破碎学多个角度为基础的变质岩潜山储层有效性录井综合评价技术及定量评价标准㊂研究成果在渤海海域渤中坳陷变质岩潜山50余口井得到应用,与测井解释结论对比,储层有效性录井解释的平均符合率高达81.7%㊂该技术在渤海海域渤中坳陷变质岩潜山储量的发现和评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途测试㊁完钻等重大勘探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㊂关键词:变质岩潜山;储层有效性;浅色矿物指数;基岩力学;机械比能;录井综合评价;渤中坳陷中图分类号:TE122㊀㊀文献标识码:A ㊀㊀文章编号:1006-6535(2023)05-0011-07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echnology of Metamorphic Submarine Reservoir Effectiveness Mud -Logging in Bohai Sea AreaTan Zhongjian 1,Deng Jinhui 1,Zhang Guoqiang 1,Li Hui 2,Li Hongru 2,Zhang Zhihu 2,Liu Zhiwei 2(OOC (China )Tianjin Company ,Tianjin 300459,China ;OOC Energy Development Co.,Ltd.,Tianjin 300459,China )Abstract :The lithology of metamorphic buried hill is complex and diverse ,and the reservoir is highly non -homoge-nous.The conventional mud -logging method can only qualitatively judge the development location of the submarine reservoir based on oil and gas shows ,and it is difficult to accurately identify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ubma-rine reservoir.To address this problem ,the light -colored mineral mud -logging characterization technology of meta-morphic buried hills ,the bedrock mechanics mud -logging characterization technology of metamorphic buried hills ,and the drillability evaluation technology of metamorphic buried hills were innovatively established through starting from comprehensive geological experiments and microdrilling simulation experiments and applying the XRF elemen-tal logging ,the XRD whole -rock diffraction mud -logging and engineering mud -logging data to form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echniques an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mud -logging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metamorphic buried hill reservoirs based on various perspectives such as rock mineralogy ,rock mechanics and rock fragmenta-tion.The research results have been applied to more than 50wells in the metamorphic buried hills of the Bozhong Depression in the Bohai Sea area ,and the average compliance rate of the reservoir effectiveness mud -logging inter-pretation is as high as 81.7%when compared with the conclusion of the logging interpretation.This technolog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scovery and evaluation of reservoirs in the metamorphic buried hills of the Bozhong Depression in the Bohai Sea area ,and provides a reliable basis for major exploration decisions such as midway tes-ting and completion drilling ,and has a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㊀12㊀特种油气藏第30卷㊀Key words:metamorphic buried hill;reservoir effectiveness;light-colored mineral;bedrock mechanics;mechani-cal specific energy;mud-logging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Bozhong Depression0㊀引㊀言近年来,渤海海域潜山油气勘探力度不断加大[1],并获得了重大突破,尤其在渤中坳陷发现了渤中19-6㊁渤中13-2等大型变质岩潜山区块[2-3],标志着变质岩潜山油气藏逐渐成为了中国海油在国内最具潜力的储量及产量接替区㊂储层有效性是潜山勘探评价的关键,储层有效性录井评价,对中途测试㊁完钻等重大勘探决策具有重要意义[4-5]㊂常规录井方法多用于潜山流体评价[6-7],依据油气显示可以定性判断潜山储层发育位置,但用于潜山储层有效性进行精细评价研究相对较少㊂变质岩潜山储层岩性复杂多样,而岩性是控制潜山储层发育程度的主导内因[8]㊂长石㊁石英等浅色矿物脆性较高,浅色矿物含量较高的变质岩在相同的构造应力作用下更易发育成为优质储层[9]㊂基于XRF 元素录井初步形成了渤海油田复杂岩性井场识别技术[10],但精细化程度相比实验室岩矿分析明显偏低㊂工程录井参数实时监测地下岩石钻进的难易程度,可以反映潜山储层发育程度[11-14],但受提速工具㊁钻头磨损程度等工程因素影响,工程录井参数不能有效响应储层有效性,需要消除工程因素对储层有效性评价的影响㊂XRD全岩衍射录井主要应用于岩石矿物成分分析[15],针对变质岩潜山储层有效性评价方面的研究较少㊂以渤海海域渤中坳陷典型变质岩潜山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地质实验和微钻模拟实验分析的基础上,应用XRF元素录井㊁XRD全岩衍射录井及工程录井数据,建立了变质岩潜山浅色矿物录井表征技术㊁变质岩潜山基岩力学录井表征技术及变质岩潜山可钻性评价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变质岩潜山储层有效性录井综合评价技术及评价标准,在渤中19-6㊁渤中13-2㊁渤中27-2等多个区块变质岩潜山井场勘探评价中应用效果好,为渤海海域太古界变质岩潜山勘探决策提供技术支持㊂1㊀地质概况渤中坳陷位于辽东湾坳陷㊁黄骅坳陷和济阳坳陷等向海域方向延伸的汇合处,可细分为渤南低凸起㊁庙西南凸起㊁庙西北凸起㊁渤东低凸起㊁渤中凹陷㊁庙西凹陷和渤东凹陷等多个二级构造单元[16](图1),断裂十分发育,具有良好的生储盖条件和有利的断陷成藏条件,是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潜力最大的坳陷之一㊂渤中坳陷以太古界为基底,上覆古近系和新近系巨厚沉积,自下而上依次为古近系孔店组㊁沙河街组㊁东营组㊁新近系馆陶组㊁明化镇组,以沙河街组三段㊁东营组和沙河街组一段为主要烃源岩[17]㊂渤中坳陷太古界潜山储层的形成过程复杂,受到构造运动㊁风化淋滤㊁古地貌等多种地质因素的共同作用,在垂向上具有分带的特征㊂根据断裂系统和风化作用的影响程度,将太古界潜山储层自上而下分为强风化破碎带㊁次裂缝带㊁主裂缝带㊁致密带和内幕裂缝带[18]㊂目前,渤中坳陷在渤中19-6和渤中13-2太古界变质岩潜山中获得了重大的油气发现,揭示了太古界变质岩潜山领域巨大的勘探潜力㊂图1㊀渤海海域渤中坳陷构造单元Fig.1㊀The tectonic unit of the Bozhong Depression in the Bohai Sea Area2㊀渤中坳陷变质岩潜山储层有效性录井综合评价技术2.1㊀变质岩潜山浅色矿物录井表征技术岩石矿物是影响岩石脆性的重要因素,为明确岩石矿物与储层微裂缝发育的表征关系,对渤中19-6构造变质岩潜山5口探井的43组薄片数据及矿物含量数据进行分析(图2)㊂结果表明:储层微裂缝发育程度与石英㊁斜长石㊁钾长石等浅色矿物含量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即岩石的浅色矿物越发㊀第5期谭忠健等:渤海海域变质岩潜山储层有效性录井综合评价技术13㊀㊀育,微裂缝越发育㊂图2㊀岩石浅色矿物与微裂缝发育关系Fig.2㊀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ght-coloredminerals and microfracture development in rocks渤中19-6构造浅色矿物以石英㊁斜长石㊁钾长石为主,Si㊁K㊁Na元素含量较高,暗色矿物以黑云母㊁辉石㊁角闪石为主,Fe㊁Mg元素含量较高㊂根据浅色矿物㊁暗色矿物在元素上的富集规律[19],利用元素录井数据,构建了反映浅色矿物与暗色矿物含量变化规律的浅色矿物发育指数IC,定义为Si㊁K㊁Na元素累计含量与Fe㊁Mg元素累计含量的比值㊂岩石的脆性是储层形成裂缝的重要条件,在相同外力条件下,地层脆性越大越易发育裂缝[20]㊂目前普遍认为岩石的脆性主要与脆性矿物的含量有关,因此,可以对比分析已钻井浅色矿物发育指数及测井计算的脆性指数,明确浅色矿物发育指数在解释裂缝发育程度时的下限㊂分析表明:当浅色矿物发育指数大于0.56时,地层脆性明显增大;当浅色矿物指数小于0.56时,则地层整体表现为塑性,不易发育裂缝(图3)㊂图3㊀浅色矿物发育指数与脆性指数的变化关系Fig.3㊀The vari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light-colored mineral development index and the brittleness index 2.2㊀变质岩潜山基岩力学录井表征技术岩石的矿物成分是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重要因素㊂从潜山储层造岩矿物含量出发,假定组成岩石的各种矿物沿着受力方向平行排列,将每种矿物组分假想为一种弹簧微元,弹簧长度为组分含量,弹簧的本构方程和矿物的一致㊂运用组合弹簧模型,考虑成岩过程中串联等应力和并联等应变2种情况,构建一套基于XRD全岩衍射录井的基岩力学参数计算方法㊂借鉴岩石力学中流变模型理论,串联模型中,总应力和各弹簧微元的应力相等,总应变等于各微元的应变之和;并联模型中,总应力等于各弹簧微元的应力之和,总应变和各弹簧微元的应变相等㊂基于该原则推导了2种排列方式下的杨氏模量计算模型㊂串联模型杨氏模量为:1E z=L1E1㊃L+L2E2㊃L+ +L n En㊃L(1)并联模型杨氏模量为:E r=E1㊃L1L+E2㊃L2L+ +E n㊃L n L(2)式中:L为总矿物含量,%;L n为各类矿物含量,%;E n为各类矿物自身杨氏模量,GPa;n代表矿物种类;E z㊁E r分别为串联和并联模型的杨氏模量, GPa㊂实际岩石的矿物分布是随机的,而并联和串联2种理想情况计算的杨氏模量为上㊁下限值,故取二者的算术平均值㊂利用不同孔隙度的岩石力学实验对比了岩石杨氏模量和XRD全岩衍射录井计算的杨氏模量(图4)㊂XRD全岩衍射录井计算的基岩杨氏模量与岩石实验杨氏模量有较好的负相关性,与储层孔隙度有较好的正相关性,即基于XRD全岩衍射录井计算的杨氏模量呈现高值时,基岩脆度更高,在多期次构造运动过程中更易发育裂缝,导致岩石力学实验结果呈现低值特征㊂以渤中19-6-X井为例,XRD全岩衍射录井计算的基岩杨氏模量高值的井段,基岩脆度更高,受多期次构造运动影响,裂缝发育程度明显好于基岩杨氏模量低值的井段㊂表明变质岩潜山储层矿物含量能够反映基岩力学特性,从而实现利用XRD全岩衍射录井数据表征变质岩潜山的裂缝发育程度(图5)㊂㊀14㊀特种油气藏第30卷㊀图4㊀录井计算杨氏模量参数与实验分析数据对比for mud-logging calc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analysis data图5㊀渤中19-6-X井基岩力学参数应用效果Fig.5㊀The effe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bedrock mechanical parameters2.3㊀变质岩潜山可钻性评价技术2.3.1㊀机械比能约束参数标准化处理技术Teale[21]提出岩石钻进中机械比能的概念,即钻头在钻压和扭矩作用下破碎单位体积岩石所消耗的机械能,其表达式为:E m=4Wobπdb 2+480Rpm㊃Md b2v(3)式中:E m为机械比能,MPa;v为钻速,m/h;Wob为钻压,kN;Rpm为转速,r/min;M为扭矩,kN㊃m;d b 为钻头直径,m㊂机械比能标准化是考虑不同区域㊁不同地层的钻压㊁转盘转速㊁钻头磨损程度㊁钻井液的差异性,利用数理方法将其折算到统一的标准尺度下㊂根据微钻实验得到的机械比能响应规律,建立了机械比能标准化模型,其表达式为:E mB=Wob B-αWob-α㊃Rpm BβRpm㊃11+h㊃ρBρ㊃E m(4)式中:E mB为标准化机械比能,MPa;Wob B为区域标准钻压,kN;α为钻压系数;Rpm B为区域标准转速, r/min;β为转速系数;h为钻头磨损系数,是钻头使用时间与钻头寿命的比值,新钻头系数为0;ρB为标准钻井液密度,一般取目的层段钻井液密度均值,g/cm3;ρ为钻井液密度,g/cm3㊂基于渤中19-6-X井花岗闪长片麻岩岩心及渤中19-6-Y井二长花岗片麻岩岩心,开展微钻头钻进实验,设置4个钻压水平及4个转速水平,监测扭矩㊁钻时等参数,测定机械比能值(图6)㊂对机械比能和钻压㊁转速的关系进行拟合,获得2种岩性的钻压系数和转速系数,确定平均钻压系数α为0.325㊁平均转速系数β为0.926㊂2.3.2㊀基于改进机械比能潜山储层物性定量评价技术机械比能基线定义为钻井过程中所能达到破岩效率最高值的对照线,是描述机械比能随深度㊁钻时变化的基准线[22]㊂由于钻头破岩做功受到钻具组合和地层扩径影响,为了提高录井物性评价参数的横纵向的可对比性,需要利用标准化机械比能与机械比能基线的比值(即改进机械比能)来进性物性判断,其表达式为:㊀第5期谭忠健等:渤海海域变质岩潜山储层有效性录井综合评价技术15㊀㊀E b=E mB Ew (5)式中:E b为改进机械比能;E w为机械比能基线值, MPa㊂以渤中19-6-Y井为例,改进机械比能对储层物性有较好的指示性,孔缝不发育地层的E b约为1;孔缝较发育的地层E b小于1㊂E b越低,孔缝发育程度越好(图7)㊂图6㊀机械比能与钻压、转速的关系曲线图7㊀渤中19-6-Y井改进机械比能应用效果Fig.7㊀The effect of application of the improved mechanical specific energy in Well Bozhong19-6-Y3㊀变质岩潜山储层有效性录井多参数评价及应用㊀㊀变质岩潜山的岩石矿物性质㊁基岩力学特性以及地层可钻性均对潜山储层裂缝发育特性有一定指示性㊂为确定各类指标参数在储层有效性评价时的解释标准,选取渤中19-6区块42个地层的录井数据,综合考虑岩石矿物学参数(浅色矿物发育指数)㊁岩石力学参数(基岩杨氏模量)以及岩石破碎性参数(改进机械比能)3个指标建立交会图(图8)㊂通过测井解释结论(6个Ⅰ类层㊁8个Ⅱ类层㊁㊀16㊀特种油气藏第30卷㊀14个Ⅲ类层㊁10个致密层)的标定刻度,建立变质岩潜山储层有效性录井多参数解释标准(表1)㊂图8㊀变质岩潜山储层有效性录井多参数评价Fig.8㊀The multi -parameter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mud -logging of the metamorphic buried hill reservoirs表1㊀变质岩潜山储层有效性录井多参数评价标准Table 1㊀Criteria for multi -parameter evaluation of㊀㊀该技术在渤海海域渤中坳陷渤中19-6㊁渤中13-2㊁渤中27-2等多个区块变质岩潜山探井作业中得到应用,截至2022年12月,累计应用50余口井,储层有效性录井评价结果与测井解释相比平均符合率为81.7%,为中途测试㊁完钻等重大勘探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在渤海变质岩潜山储量的发现和评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㊂4㊀结㊀论(1)基于XRF 元素录井及XRD 全岩衍射录井等岩性录井信息,构建浅色矿物发育指数和杨氏模量参数计算模型㊂浅色矿物发育指数大于0.56,基质杨氏模量更高的岩石,更易发育裂缝㊂(2)建立标准化机械比能模型,并利用微钻实验测定了区域变质岩储层钻压系数和转速系数分别为0.325和0.926,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改进型机械比能模型,实现了变质岩潜山储层物性评价精细化㊂(3)利用改进机械比能与浅色矿物发育指数㊁基岩杨氏模量的交会图,通过测井解释结论的标定刻度确定录井多参数评价标准,最终实现从岩石矿物学㊁岩石力学及岩石破碎学多个角度对变质岩潜山储层有效性的录井综合评价,储层有效性评价平均符合率为81.7%㊂参考文献:[1]谢玉洪,高阳东.中国海油近期国内勘探进展与勘探方向[J].中国石油勘探,2020,25(1):20-30.XIE Yuhong,GAO Yangdong.Recent domestic exploration pro-gress and direction of CNOOC[J].China Petroleum Exploration,2020,25(1):20-30.[2]施和生,王清斌,王军,等.渤中凹陷深层渤中19-6构造大型凝析气田的发现及勘探意义[J].中国石油勘探,2019,24(1):36-45.SHI Hesheng,WANG Qingbin,WANG Jun,et al.Discovery andexploration significance of large condensate gas fields in BZ19-6Structure in deep Bozhong Sag[J].China Petroleum Exploration,2019,24(1):36-45.[3]薛永安,李慧勇,许鹏,等.渤海海域中生界覆盖型潜山成藏认识与渤中13-2大油田发现[J].中国海上油气,2021,33(1):13-22.XUE Yongan,LI Hhuiyong,XU Peng,et al.Recognition of oil andgas accumulation of Mesozoic covered buried hills in Bohai Sea Area and the discovery of BZ13-2Oilfield[J].China Offshore Oil and Gas,2021,33(1):13-22.[4]周东红.渤海油田深埋潜山储层预测关键技术研究 以渤中19-6潜山为例[J].中国海上油气,2021,33(3):69-76.ZHOU Donghong.Research on key technologies of deep buriedhill reservoir prediction in Bohai Oilfield:a case study of BZ19-6buried hill[J].China Offshore Oil and Gas,2021,33(3):69-76.[5]王双龙,吕坐彬,韩雪芳,等.气测资料在变质岩潜山裂缝有效性评价及水淹层识别中的应用[J].特种油气藏,2020,27(2):70-77.WANG Shuanglong,LYU Zuobin,HAN Xuefang,et al.Gas log-ging application in fracture evaluation and water -flooded zone i-dentification in metamorphic buried -hill reservoir[J].Special Oil㊀第5期谭忠健等:渤海海域变质岩潜山储层有效性录井综合评价技术17㊀㊀&Gas Reservoirs,2020,27(2):70-77.[6]谭忠健,胡云,张国强,等.渤中19-6构造复杂储层流体评价及产能预测[J].石油钻采工艺,2018,40(6):764-774.TAN Zhongjian,HU Yun,ZHANG Guoqiang,et al.Fluid evalua-tion and productivity prediction on complex reservoirs in Bozhong19-6Structure[J].Oil Drilling &Production Technology,2018,40(6):764-774.[7]李鸿儒,谭忠健,胡云,等.渤中凹陷西南环M 构造太古界潜山油气藏流体类型随钻识别方法[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21,28(5):22-31.LI Hongru,TAN Zhongjian,HU Yun,et al.Reservoir fluid type i-dentification while drilling for Archaeozoic buried hill reservoir of M Structure at southwest margin of Bozhong Sag,Bohai Sea,east China[J].Petroleum Geology and Recovery Efficiency,2021,28(5):22-31.[8]杜晓峰,刘晓健,张海涛,等.渤海海域太古界变质岩储层特征与形成控制因素[J].中国海上油气,2021,33(3):15-27.DU Xiaofeng,LIU Xiaojian,ZHANG Haitao,et al.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Archean metamorphic reservoirs in Bohai Sea Area[J].China Offshore Oil and Gas,2021,33(3):15-27.[9]叶涛,牛成民,王清斌,等.渤海湾盆地大型基岩潜山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地质学报,2021,95(6):1889-1902.YE Tao,NIU Chengmin,WANG Qingbin,et al.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large bedrock buried -hill reservoirs inthe Bohai Bay Basin[J].Acta Geologica Sinica,2021,95(6):1889-1902.[10]尚锁贵,谭忠健,阚留杰,等.元素录井岩性识别技术及其在渤海油田的应用[J].中国海上油气,2016,28(4):30-34.SHANG Suogui,TAN Zhongjian,KAN Liujie,et al.Lithology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element mud logging and its ap-plication in Bohai Oilfield[J].China Offshore Oil and Gas,2016,28(4):30-34.[11]耿长喜,胡宗敏,钱文博,等.随钻录井物性评价技术应用研究[J].录井工程,2017,28(3):27-32.GENG Changxi,HU Zongmin,QIAN Wenbo,et al.Applicationstudy of mud logging physical property of evaluation technology while drilling[J].Mud Logging Engineering,2017,28(3):27-32.[12]谭伟雄,王俊瑞,邓强,等.花岗岩储层储集性能定量评价方法及应用[J].中国海上油气,2015,27(2):31-38.TAN Weixiong,WANG Junrui,DENG Qiang,et al.Quantitative evaluation method for granite reservoir properties and its applica-tions[J].China Offshore Oil and Gas,2015,27(2):31-38.[13]刘坤,马英文,张志虎,等.潜山裂缝性储层评价方法[J].石油钻采工艺,2018,40(增刊):58-61.LIU Kun,MA Yingwen,ZHANG Zhihu,et al.Evaluation methodfor fractured reservoir in buried hill[J].Oil Drilling &ProductionTechnology,2018,40(S):58-61.[14]张志虎,王俊瑞,邓强,等.功指数模型在地质和工程录井中的应用[J].录井工程,2016,27(2):1-6.ZHANG Zhihu,WANG Junrui,DENG Qiang,et al.Power expo-nential model in geological and engineering logging[J].Mud Log-ging Engineering,2016,27(2):1-6.[15]倪朋勃,陈伟.X 射线衍射全岩录井技术在渤海油田的应用[J].海洋地质前沿,2018,34(5):56-60.NI Pengbo,CHEN Wei.Application of x -ray diffraction to whole -rock logging in Bohai Oilfeild [J ].Marine Geology Frontiers,2018,34(5):56-60.[16]周心怀,余一欣,汤良杰,等.渤海海域新生代盆地结构与构造单元划分[J].中国海上油气,2010,22(5):285-289.ZHOU Xinhuai,YU Yixin,TANG Liangjie,et al.Cenozoic off-shore basin architecture and division of structural elements in Bo-hai Sea[J].China Offshore Oil and Gas,2010,22(5):285-289.[17]薛永安,李慧勇.渤海海域深层太古界变质岩潜山大型凝析气田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中国海上油气,2018,30(3):1-9.XUE Yongan,LI rge condensate gas field in deep Ar-chean metamorphic buried hill in Bohai Sea:discovery and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J].China Offshore Oil and Gas,2018,30(3):1-9.[18]卢欢,牛成民,李慧勇,等.变质岩潜山油气藏储层特征及评价[J].断块油气田,2020,27(1):28-33.LU Huan,NIU Chengmin,LI Huiyong,et al.Reservoir feature andevaluation of metamorphic buried -hill reservoir[J].Fault -Block Oil &Gas Field,2020,27(1):28-33.[19]叶涛,牛成民,王清斌,等.用 成分-结构 分类法识别古潜山变质岩岩性 以渤海海域太古界为例[J].岩性油气藏,2021,33(6):156-164.YE Tao,NIU Chengmin,WANG Qingbin,et al.Identification ofmetamorphite lithology in paleo buried hill by composition -struc-ture classification:a case study from Archean in Bohai Sea[J].Lithologic Reservoirs,2021,33(6):156-164.[20]文韬.岩石矿物对岩石脆性指数的影响[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20.WEN Tao.Influence of rock minerals on the rock brittleness index[D].Daqing: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2020.[21]TEALE R.The concept of specific energy in rock drilling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 &geo-mechanics abstracts,1965,2(1):57-73.[22]崔猛,李佳军,纪国栋,等.基于机械比能理论的复合钻井参数优选方法[J].石油钻探技术,2014,42(1):66-70.CUI Meng,LI Jiajun,JI Guodong,et al.Optimize method of drill-ing parameter of compound drilling based on mechanical specific energy theory[J].Petroleum Drilling Techniques,2014,42(1):66-70.编辑㊀朱雅楠。

海拉尔盆地浅变质岩潜山岩性控储特征及储层岩性序列识别

海拉尔盆地浅变质岩潜山岩性控储特征及储层岩性序列识别

第30卷第4期2018年8月岩性油气藏LITHOLOGIC RESERVOIRSV ol.30No.4Aug.2018收稿日期:2017-12-28;修回日期:2018-03-12;网络发表日期:2018-04-16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项目“海拉尔盆地富油气断陷综合研究与有利区带价”(编号:101017kt1604003x20)资助作者简介:李娟(1982-),女,中国科学院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沉积与储层。

地址:(730020)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儿湾路535号。

Email :lijuan_xb@ 。

文章编号:1673-8926(2018)04-0026-11DOI :10.12108/yxyqc.20180403引用:李娟,孙松领,陈广坡,等.海拉尔盆地浅变质岩潜山岩性控储特征及储层岩性序列识别.岩性油气藏,2018,30(4):26-36.Cite :LI J ,SUN S L ,CHEN G P ,et al.Controlling of epimetamorphic rock lithology on basement reservoir and identification oflithological sequence of reservoir in Hailar basin.Lithologic Reservoirs ,2018,30(4):26-36.海拉尔盆地浅变质岩潜山岩性控储特征及储层岩性序列识别李娟1,2,3,孙松领2,陈广坡2,张斌2,洪亮2,何巍巍2(1.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兰州730020;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摘要:岩性识别是变质基岩储层评价的核心与难点,以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浅变质基岩潜山为例,应用岩心、薄片、测井、地震资料,通过测井交会和地震相等方法,识别与建立主要岩性的测井-地震响应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质岩储层识别技术储层识别技术是变质岩油气藏测井评价的核心技术系列: 包括储层识别技术和裂缝有效 性评价技术。

利用 常规测井资料定性 识别储层,通过成 像测井资料实现对 储层裂缝发育程度 及产状的定性描 述,并采用多极子声/电成像 裂缝产状 岩性识别 阵列声波 常规测井 储层识别 储层测井 识别、分类 岩心 试油试采 录井 钻井阵列声波资料评价储层裂缝的有效性,从而达到识别储层的目的。

(一)储层识别技术1.基于测井响应模型的常规测井资料识别储层技术RS(Ω·m) RT(Ω·m) RMLD(Ω·m) Pe(B/e) AC(μs/ft) DEN(g/cm3) CN(%)全烃% 0.01 100深 度 (m)0GR(API)2502 22000 20000 140 220 40 3 -186CAL(in)测井 解释 岩性 剖面测井 一次 解释 结论有效 厚度0.01 0.01 0.01 0.01c1% c2% c3% nc4%100 100 100 100试 油 投 产36220004216113.516220.5163 3.0 1642 0 0 9 . 5 . 2 7 2 0 0 9 . 6 . 1 13970 3980 3990 4000 401 0 402 0165 166u技术定义:利用复杂岩性储层在常规测井资料的测井响应特征识别储层。

u 技术原理:1 ○双侧向电阻率测井对裂缝的响应特征:裂缝对电阻率测井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裂缝的方向(垂直或水平) 、大小与长度(径向与 垂向)以及所含流体性质(泥浆滤液、地层水或者油气) 。

对于双侧向测井,在高阻剖面中得裂缝发育层段上,曲线呈明显的低电阻率异常。

一般 来说,对于 60 ~ 70 % 的高角度裂缝带,双侧向测井曲线呈正差异,既深侧向视电阻率大 于浅侧向视电阻率,其比值约为 1.5~2 左右;对于低角度裂缝,特别是水平裂缝,双侧向测 井曲线呈现小的差异或者无差异。

当基质孔隙度较大时, 双侧向曲线的差异显示不仅与高角 度裂缝有关,而且也是地层含油性的指示。

因此,深、浅侧向曲线之间的差异,与基质孔隙 度、孔隙流体性质、裂缝的产状、裂缝的发育程度及钻井液侵入特性等因素有关,只有进行 综合分析,才能正确地判断裂缝。

2 ○声波时差测井对裂缝测井响应特征: o o实验室模型实验表明:裂缝对声波时差的影响,一方面和裂缝的宽度有关,另一方面和 裂缝的倾角也有关系。

对于低角度裂缝来说,声波时差和裂缝(单位长度上的裂缝宽度)之 间的关系符合怀利公式。

对斜交缝,关系的非线性逐渐明显,声波孔隙度随着裂缝倾角的增 大而增大。

当垂直裂缝切割井眼时,声波沿骨架直接传播,不反映裂缝。

另外,在裂缝带, 由于滑行波产生的首波严重衰减,而使声波时差曲线可能出现周波跳跃。

3 ○中子孔隙度测井对裂缝测井响应特征:中子孔隙度测井通过测量地层的含氢指数来反映地层孔隙度, 在岩石骨架不含氢的情况 下,反映地层的总孔隙度。

致密岩石基质孔隙度很低,故中子孔隙度测井出现低值,而裂缝 和溶洞的中子孔隙度为高值,因此中子孔隙度测井可直接反映裂缝和溶洞的发育程度。

4 ○补偿密度测井对裂缝测井响应特征:补偿密度测井用以测量岩石的体积密度, 主要反映岩石的总孔隙度, 与孔隙的几何形态 无关,由于补偿密度测井仪是极板推靠式仪器,有方向性,其测量值与极板是否紧贴井壁关 系极大,若极板靠上裂缝,反映的孔隙度则偏高,密度值低;反之,孔隙度则偏低。

因此它 不能全面反映地层的裂缝系统。

5 ○岩性密度测井对裂缝测井响应特征:光电吸收截面指数取决于地层元素的原子序数, 当钻井液中加入重晶石时, 在裂缝面会出现重晶石积累, 由于重晶石的光电吸收截面指数值很大, 造成光电吸收截面指数曲线在裂 缝段变大。

6 ○自然伽玛能谱测井对裂缝测井响应特征:由于裂缝是流体循环的好场所,由于水的运移,铀盐会在裂缝壁上积累,从而在裂缝段 形成一定的铀异常。

因此可以通过铀异常来识别裂缝型储层。

钍通常代表地层中某些矿物蚀 变形成粘土,对裂缝的渗透性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因此,一般情况下高钍层往往代表裂缝 填充程度高。

u 注意事项: ①声波的传播特点决定它对水裂缝的敏感性,它与传播路径中缝的开度有关,在水平、 低、中、高角度缝发育的层段都有变化,只有在纵向缝上无反应; ②存在着因含造岩矿物钍石所致的高钍层, 并非为岩石中矿物蚀变形成粘土而致, 分析 中要加以区别。

2.基于声电成像测井识别储层技术u 技术定义: 利用井壁成像测井 (数字井周声波成像测井与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 对井壁地层进行 成像,较直观地反映井壁地层的特征,从而有效地识别储层。

u技术原理:1 ○井周声波成像测井识别储层:井周声波成像测井仪利用旋转式换能器, 以一定的速度向地层发射高频脉冲声波, 以脉 冲回波的方式对井眼四周进行扫描。

脉冲声波被井壁反射回来后,由换能器接收,测井系统 测量并记录井壁地层反映的回波幅度和回波时间。

主要利用反射波强度和反射波到达时间, 对井周表面特征进行分析。

岩石声阻抗的变化(如岩性、物性及沉积构造等)使探头接收到 的回波幅度发生变化; 同时将回波传播时间转换成传播距离加以记录, 按井周 360 度显示成 灰度或彩色图像,可观察井下岩性及几何界面的变化,用以识别裂缝、地层解释和薄层分析 等。

2 ○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识别储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仪利用贴井壁极板上的纽扣电极阵列记录上百条微电阻率 (或电 导率)曲线,这些曲线反应了极板所掠过的那部分井壁地层导电性的相对变化特征,具有极 高的垂向分辨率。

对测得微电阻率曲线, 经适当处理可刻度为彩色或灰度等级图像, 反映地层微电阻率的 变化,从这些测量信息中,可提取地层地质特征信息。

一般来说电阻率值越高,色度越浅; 电阻率值越小,色度越深。

井壁微电阻率图像的色彩和灰度反映的是岩性、 孔隙度和流体性质的变化。

图像代表的 是沿井壁的地层电阻率非均质特征变化, 电阻率的变化可以是由岩性、 孔隙结构、 泥质含量、 冲洗带性质及井壁不规则等引起的。

因此结合其它测井资料, 可以对井壁微电阻率图像进行 地质刻度,确定岩性、孔隙度和泥质含量变化对电导率的影响。

u技术特点: ①能从构造角度快速、直观的判断裂缝位置、形状、产状和密度; ②由于成像测井具有很高的纵向分辨能力,使得该技术对于储层识别更加精细,准确;3 ○由于成像测井技术的高分辨率,使得该技术能更加精细的确定储层有效厚度;4 ○在没有钻井取芯的时候可以替代钻井取心进行储层的岩心描述。

u适用范围:1 ○基于声电成像测井识别储层技术结合常规测井资料识别储层技术能直观快速地找到裂缝, 但对于储层裂缝有效性评价上存在技术上的局限, 结合阵列声波测井能在储层的识别 上能发挥更好地效果;2 ○声电成像测井资料包括了丰富的信息, 但也与其它测井方法一样是一种间接的物理信息,有钻井、施工等因素影响着地层定性定量的结果。

必须通过岩心、录井、试油等第一性 资料的刻度。

u 实例: 某区块应用声电成像测井识别识别垂直缝、高角度缝、低角度缝、网状缝: 垂直缝在成像图上表现为对称出现的暗色条纹, 不能形成正弦或余弦波形, 不能切割整 个井眼;高角度缝在图像表现为低电阻的暗色条纹,形成高幅度的正弦或余弦波形,切割整 个井眼; 低角度裂缝在成像图上表现为低电阻的暗色低幅度的正弦或余弦波形, 切割层理或 井眼;网状缝由于裂缝相互交织在一起,相互切割,在成像图上表现为暗色网状形态。

垂直缝声、电成像上的响应特征高角度缝在声、电成像上的响应特征低角度裂缝在声成像上的响应特征网状缝在声、电成像上的响应特征3.多极子阵列声波测井识别储层技术u 技术定义: 多极子阵列声波测井识别储层技术可以准确的识别裂缝, 判断有效的渗透层段, 准确判 定有效裂缝储层。

u技术原理:1 ○利用声波幅度衰减识别裂缝储层:利用声波幅度衰减识别裂缝储层的理论基础是由于岩石骨架和裂缝中的流体之间的声 阻抗差别较大而造成的纵波、横波及斯通利波能量的衰减。

由于纵波、横波及斯通利波的传 播方式不同,其幅度高低与下列因素有关,裂缝的倾角、裂缝张开度及裂缝内介质与地层介 质声学性质的差异有关, 水平和低角度的裂缝对横波幅度影响大, 中高角度的裂缝对纵波幅 度影响大,斯通利波幅度的衰减与裂缝内充填的介质有关,当裂缝被流体充填时,流体和地 层岩石骨架之间声阻抗差别较大, 会造成斯通利波幅度的衰减, 井眼较规则的情况下斯通利 波幅度衰减意味着地层为有效渗透层段。

某井利用声波测井资料识别储层实例见下图。

4118-4110m 层段纵波、横波及斯通利波 能量均无衰减,同 样成像图上裂缝不 发育,明显看到椭 圆井眼存在,为致 密层,与此相比在 4112-4117m 层段, 纵波、横波及斯通 利波能量均有明显 衰减,显示水平或 低角及中高角度裂 缝发育,且为有效 裂缝,成像图上看 到指示低角度及中 高角度裂缝发育;4144-4151m 层段,横波及斯通利波能量均有明显衰减,指示中高角度裂缝发育,成像图上 明显看到该段发育高角度裂缝和一组垂直裂缝;4151-4160m 层段,只有纵波能量衰减强烈, 幅度很低, 横波无衰减, 斯通利波幅度略有减低, 成像图上看到幅度较低不连续的暗色条纹, 指示低角度裂缝发育,该井测试,日产油 35.52 吨,日产气 3496 方。

由此,利用阵列声波 测井资料提供的参数可以识别储层,分析判断地层的渗透性。

2 ○利用反射系数识别裂缝储层:通过对斯通利波进行波分离, 可得到上行和下行的反射斯通利波, 由此计算出反射系数。

利用反射系数可以识别裂缝。

裂缝处(一般 都是张开裂缝段) 由于介质的充填 会产生明显的波 阻抗界面,斯通利 波穿过界面时,反 射系数会出现突 变,因此,利用反 射系可以识别裂 缝。

此外,反射系 数也可指示岩性 界面,因岩性界面 处也会有明显的 波阻抗变化,必须 综合分析。

3 ○利用斯通利波识别有效渗透层段:斯通利波幅度的衰减与裂缝内充填的介质有关, 当裂缝被流体充填时, 流体和地层岩石 骨架之间声阻抗差别较大,会造成斯通利波幅度的衰减,当裂缝被矿物质充填时,矿物质和 地层岩石骨架之间声阻抗差别不大,斯通利波幅度的衰减不明显,因此,井眼较规则的情况 下斯通利波幅度衰减意味着地层为有效渗透层段。

斯通利波衰减增强的特征是频率下移, 波速减小的特征是传播时间滞后, 因此通过正确 显示频移和时滞这两个特征来指示地层的渗透性。

下图中频移和时滞同时出现的层段为有效裂缝发育段,4595-4605m、4610-4618m 井段 明显出现频移和时滞,中心频率下降,波形图上也表现出声波能量衰减强烈,表明有效裂缝 发育,对 4585-4633.5m 井段试油,获日产油 75.5 吨,日产气 27402 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