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眼球震颤
眼球震颤知识

眼球震颤眼球震颤是一种不自主的,节律性,钟摆式或跳动式的眼球摆动。
分为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两类。
眼球震颤的形式:1.钟摆式眼球震颤:双眼像钟一样摆动,摆动的各方向运动速度相等。
2.冲动性眼球震颤:眼球往返运动的速度不同。
向一个方向运动的速度慢的称为慢相,是眼球震颤的基本运动,是一种不正常的运动。
向另一个运动的速度快的称为快相,是一种再注视放射是眼球复位的代偿运动。
冲动性眼球震颤是根据快相的方向命名,如快相向右,则称为右向冲动性眼球震颤。
3.分离性眼球震颤:单眼发生眼球震颤或者是双眼同时发生眼球震颤。
若是双眼性的,各眼震颤的慢相的振幅,频率和方向不是完全一致的。
4.双眼共轭性眼球震颤:双眼震颤的振幅,方向,频率都相对一致。
眼球震颤的方向最常见的就是水平的,其次就是垂直性和旋转性的。
有的呈现多个方向,即成为混合性眼球震颤。
眼球震颤依注视能力还可分为知觉缺陷性眼球震颤和运动缺陷性眼球震颤。
1.知觉缺陷性眼球震颤:通常此类震颤类型呈钟摆型,主要因为眼病导致视觉输入冲动障碍,使得眼球运动控制系统出现一场,从而引发注视机制紊乱。
常见于先天性白内障,白化病,先天性青光眼,高度近视已经视路疾病等等。
2.运动缺陷性眼球震颤:此类震颤患者较为多见,其病因可能与神经中枢或者同向运动控制路径上的缺陷导致的传出机制异常有关。
多数呈现冲动型震颤。
先天性眼球震颤的临床特点:1.隐性眼球震颤:通常遮盖一只眼睛时候,才表现出来的眼球震颤,震颤呈现冲动型,快相指向非遮盖眼。
2.显-隐性眼球震颤:震颤水平性和冲动型,在双眼睁开时候,震颤不能完全消失,遮盖任何一只眼睛,震颤都会加重。
注视眼从内转位向外转位转动时候,震颤将加重,快相指向注视眼。
这类患者经常合并斜弱视。
验光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为了避免调节的干扰,增加检查的精确程度,通常医院采用1%的阿托品眼膏涂眼,待睫状肌麻痹后,进行检查1.眼球震颤患者,在黑暗环境时,眼球震颤程度将减弱,甚至消失,所以验光室最好选择暗室验光,而且越暗越好。
儿童先天性眼球震颤检测与治疗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兴友,武振华,朱鹏涛,等.内镜下三线减张法矫正鼻中隔偏曲.中 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45:154-155. 作者简介: 潘秀云:学历:大学本科。职称:副主任医师,职务:耳鼻喉科主 任,单位: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儿童先天性眼震患者 268 例, 均为我院眼科就诊病 人, 其中男 160 例,女 108 例;年龄 6-14 岁,平均 9.8 岁。均有方向 不一的睁眼自发性眼震, 伴有先天性眼病,所有患者均排除视力障碍 性、职业性、前庭性以及中枢性眼震,在手术之前与手术之后均给予眼 震电图检查,97 例患者的异常头位<30o,171 例患者的异常头位≥30o, 50o 为最大值。所有患者均属于水平眼震,其中 119 例患者为跳动型, 149 例患者为钟摆型。手术之后,患者的复查时间为 7d-120d,268 例 患者在手术开始之前均常规检查眼部,主要采用 snellen 视力表对异常 头位时的单眼,第一眼位以及双眼视进行检查,眼位观察主要选取角膜 映光法,有无斜视检查主要采取遮盖法,仔细检查斜视度,对斜视性质 给予合理确定。 1.2 方法 1.2.1 手术方原则方法 手术原则,主要包括:实力增强,眼震减轻,代偿头位有效改善。 手术方法,主要是对异常头位≥15o 与异常头位<30o 的患者采取改良 Kestenbaum 法,采取切开四条水平肌边缘的方法,将水平斜视的先天 性眼震合并起来,按照每一个患者的不同斜视类型,减弱眼震慢相侧的 一对配偶机,或者增强眼震快相侧的一对配偶机,同时还有另外一条水 平肌,在斜视合并的时候,将矫正外斜的手术量或者矫正内斜的手术量 一同纳入计算范围内,例如:对于右眼内斜 25o,右侧处为静止眼位, 先天性眼震面左转 30o 进行手术治疗时,应当给予左眼内直肌后退 5nun,还要截除外直肌,截除长度控制在 8mm 左右,这样就能够有效处 理右眼内斜视与正面左转状况。
先天性眼球震颤手术治疗临床观察论文

先天性眼球震颤手术治疗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眼球震颤手术方法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先天性眼球震颤30例。
冲动型26例,其中冲动型无明显静止眼位(中间带)4例;摆动型4例。
分别应用anderson法、parks法、四条水平肌边切法、水平肌大量后退法手术。
合并斜视的添加斜视手术量。
结果:前方眼球震颤消失14例,好转16例。
代偿头位消失16例,好转14例。
视力提高30例。
结论:先天性眼球震颤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手术方法,大多可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关键词先天性眼球震颤手术先天性眼球震颤(cn)是指出生或生后2~4个月出现的一种不自主的眼球运动,是一种病因不详,表现复杂,危害严重且难以治疗的眼病。
主要并发症是弱视、侧视、斜视,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
治疗cn患者30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先天性眼球震颤30例,伴斜视8例,冲动型26例,其中4例无中间带,摆动型4例;男22例,女8例;年龄6~23岁。
22例冲动型有中间带,头位扭转角≤25° 8例。
25°~35° 12例,≥35° 2例。
正前方三级功能:ⅰ级8例,ⅱ级4例,无ⅲ级。
术前检查:视力:包括单眼视力、双眼视力、头正视力、代偿头位视力、矫正视力及近视力;选取静止眼位行电脑和人工检影;用三棱镜及同视机检查眼位和三级视功能;确定眼震类型及眼震方向,找出静止眼位,测出眼震值;弓形视野计检测头位扭转角。
手术方法:有静止眼位,头位扭转角≤25° 8例采用anderson 法手术,后退两眼慢相侧的一组水平配偶肌(5、7或6、8)。
25°~35°采用parks 5、6、7、8法手术。
>35°保持两眼手术量之和相等,以0.5mm为基本单位适量增加。
无中间带者及摆动型者振幅大,震頻小5例(3例摆动型、2例冲动型)采用四条水平肌边切法,余3例震频较大者采用水平肌大量后退法。
合并斜视的添加斜视手术量。
先天性眼球震颤的预防

什么是先天性眼球震颤?
症状
主要症状包括眼球快速摆动,可能伴有视力模糊 或无法对焦。
症状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
什么是先天性眼球震颤?
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出生时的环境以及母亲的妊娠健康状 况都可能影响眼球震颤的发生。
早期的医疗干预可以改善症状。
为什么要预防先天性眼球震 颤?
医生和眼科专家需要加强对先天性眼球震颤的认 识,提高诊断准确性。
专业的医疗建议可以帮助家长了解预防措施。
谁应该参与先天性眼球震颤的预防?
教育机构
学校应提供视觉健康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眼睛 的保护。
早期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何时进行预防措施?
何时进行预防措施?
孕期管理
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减少环境风险。
为什么要预防先天性眼球震颤?
视觉健康
预防眼球震颤有助于保护儿童的视觉发展,提升 生活质量。
良好的视觉能力对于儿童的学习和社交至关重要 。
为什么要预防先天性眼球震颤?
减少遗传风险
了解家族病史,可以帮助识别患病风险,并采取 相应的预防措施。
遗传咨询可以为有风险家庭提供指导。
为什么要预防先天性眼球震颤?
健康的母体能够降低胎儿发生先天性疾病的风险 。
何时进行预防措施?
出生后检查
新生儿应在出后进行眼科检查,及时发现潜在 问题。
早期干预对于改善视觉效果至关重要。
何时进行预防措施?
定期复查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应定期进行视力检查,以监测 视觉发展情况。
定期复查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任何问题。
如何实施预防措施?
提高公众意识
先天性眼球震颤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先天性眼球震颤的影响有哪些?
心理影响
由于视力问题,患者可能在社交和学习上遇到困 难,影响自尊心。
适当的心理支持对于患者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先天性眼球震颤的影响有哪些?
家庭支持
家长和家庭成员的理解与支持会对患者的康复产 生积极影响。
参与支持小组可能有助于家庭应对挑战。
何时发现先天性眼球震颤?
何时发现先天性眼球震颤?
早期诊断
大多数情况下,先天性眼球震颤在婴儿出生后不 久就能被观察到。
家长应留意婴儿眼球的异常运动,并及时就医。
何时发现先天性眼球震颤?
临床检查
医生会通过眼科检查和神经系统评估来确诊眼球 震颤。
影像学检查可能用于排除其他眼部或神经疾病。
何时发现先天性眼球震颤?
利用各类社会资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以增强患者的生活质量。
谢谢观看
如何进行预防与支持?
如何进行预防与支持?
早期干预
对于有家族史的儿童,应进行定期的眼科检查, 以便及早发现问题。
早期干预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如何进行预防与支持?
教育与宣传
提高公众对先天性眼球震颤的认识,促进对患者 的理解和接纳。
学校和社区应提供相关的教育支持。
如何进行预防与支持?
获取资源
患者及其家庭应积极寻求医疗、教育和心理支持 资源。
重要性
及早发现有助于及时干预,改善视觉功能和生活 质量。
家长的观察与配合对于疾病的早期识别至关重要 。
如何治疗先天性眼球震颤?
如何治疗先天性眼球震颤?
治疗方法
目前没有特效药物治疗先天性眼球震颤,但可以 通过视觉训练等方法来改善情况。
先天性眼球震颤健康教育课件

适当的视觉训练可能有助于改善视觉效果。
如何进行治疗与管理?
心理支持
对于患者及其家庭,心理支持和教育也很重 要。
心理健康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生活中的 挑战。
为什么重视先天性眼球震颤?
为什么重视先天性眼球震颤? 影响广泛
眼球震颤可能影响学习、社交和生活质量,因此 社会对这一疾病的认知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男性患者的发病率可能高于女性 。
这种性别差异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早期症状
父母应注意观察婴儿是否有眼球快速运动、注视 困难等症状。
及早就医可以获得及时的评估与干预。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专业评估
如果发现异常,建议尽快就医进行专业的眼科评 估。
眼科医生会进行详细的检查,必要时进行影像学 检查。
谢谢观看
这种情况可能影响视觉能力,并可能导致其他眼 部问题。
什么是先天性眼球震颤?
类型
眼球震颤主要分为水平震颤、垂直震颤和旋转震 颤等不同类型。
不同类型的震颤可能影响患者的视觉方式和生活 质量。
什么是先天性眼球震颤?
发病机制
眼球震颤的发病机制主要与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有 关,可能与遗传因素、脑部发育问题等有关。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定期随访
确诊后,应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
随访可以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高生活质量 。
如何进行治疗与管理?
如何进行治疗与管理? 治疗方法
治疗可以包括视觉矫正、药物治疗或手术等 ,具体方案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制定。
早期干预可能有助于改善视觉功能。
如何进行治疗与管理? 生活管理
眼球颤动是怎么回事,眼震的常见原因

眼球颤动是怎么回事,眼震的常见原因眼球颤动在临床上也称为眼震,这种眼球的颤动是不自觉的,有先天性和后天性的病因,患者出现的震颤症状有跳动型和摆动型,注意治疗,平时饮食也应注意,多吃维生素b含量高的食物。
★一、病理病因
1.眼性眼球震颤它指黄斑部中心视力障碍使注视反射形成困难而形成的眼球震颤。
(1)生理性注视性眼球震颤它包括斜性眼球震颤,视觉动力性眼球震颤和隐性眼球震颤等。
(2)病理性注视性眼球震颤它包括盲性眼球震颤,弱视性眼球震颤,职业性眼球震颤等。
2.前庭性眼球震颤
3.中枢性眼球震颤
4.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
★二、症状体征
1,跳动型:眼球呈明显速度不同的往返运动,当眼球缓慢地转向加一方向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又突然以急跳式运动返回,所以此型震颤有慢性和愉相的表现,慢性为生理相,快相是慢相的矫正运动,快相方向作为眼球震颤的方向,快相与病因有关。
2,摆动型:眼球的摆动犹如钟摆,没有快相和慢相,其速度和幅度两则相等,多见于双眼黑蒙和弱视患者。
★三、饮食保健
营养摄取应无均衡:不可偏食,应特别注意维生素B类(胚芽米、麦片酵母)之摄取。
可以多吃含维生素A的食品,如荠菜、芥菜、苦瓜、胡萝卜、香榧子、无花果、动物肝脏、青鱼、白鱼、蚌肉、螺蛳。
日常的饮食中,一些蔬菜对眼睛以致其他生理机能的保养都有很大的益处。
如菠菜、番茄、红萝卜等。
眼球震颤会有什么后果呢

眼球震颤会有什么后果呢
眼球震颤这种眼部疾病并不常见,如果患上这种疾病的话,患者的视力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且这种疾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很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
★第一:
先天性眼球震颤又称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是一种表现复杂、危害较重、其病因尚待揭示和难以治疗的疾病。
此病发病较早,临床上以眼球的规律性摆动为主要表现,可造成弱视、侧视及固视困难等,严重影响视功能。
★第二: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眼外肌的本体感受器及肌纤维本身均有明显的组织形态的超微结构及光镜下的改变。
主要表现为,本体感受器中出现大量的髓样体、脂褐素及线粒体数目减少、肿胀、内嵴断裂等现象,梭内肌纤维出现变性、紊乱及坏死,大量胶原纤维增生。
★第三:眼外肌本身也有改变,肌小节长度不等,肌浆网明显扩张,胞浆内出现较多的自噬体,以及由此形成的脂褐素、髓样体等残余小体。
同时,胞浆内出现大量脂滴。
★注意事项
眼球震颤是可能会遗传的病症,它的发病原因多样,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的,同时它也可能不是单一的病症,可能是因为其他不同的病症引发的眼球震颤,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强化眼部肌肉,从而有效的缓解眼球震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天性眼球震颤先天性眼球震颤(congenital nystagmusCN)就是一种原因不详,表现复杂危害较重而且难以治疗的先天性眼病这种以眼部表现为主的疾病,虽然不属于常见病或多发病但在临床上并非罕见。
其与中枢性眼震(central nystagmus)、前庭性眼震(vestibulal nystagmus)职业性眼震(occupational nystagmus)等有着明显不同,与视力障碍性眼震(visual nystagmus)亦不相同。
先天眼震的发病率国外Hemmes报道为总人口的1/6550,Forssman与Ringner报道为正常群体的0~1/1000;中国无关于先天性眼球震颤发病率的确切数字。
虽然多数认为先天眼震就是由于固视反射或固视功能的发育不良所致,但其真正原因尚不明确。
对先天眼震患者头发中的微量元素进行测定发现患者的发锰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发铜含量则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前者P<0、001,后者P<0、05且患者的双亲的发锰与发铜的含量亦显示异常但无眼震表现,这揭示了先天眼震的病因或发病机制可能与此有中枢性眼球震颤关似可说明先天性眼球震颤的发病与环境因素有关。
根据统计资料(648例先天眼震的统计分析),有家族史者仅占2、9%,从而说明在先天性眼球震颤的发病中遗传因素不就是主要的,97、1%的病例都就是散发的,这一点也支持环境因素的观点对先天眼震病人眼外肌的超微结构应用透射电镜进行观察发现不同类型的先天眼震,眼外肌的超微结构有不同的改变。
跳动型先天眼震肌细胞内有与细胞长轴相垂直的具有肌小节结构的肌原纤维。
在快相侧该肌原纤维束与平行于肌细胞长轴的肌原纤维相间排列。
慢相侧垂直于肌细胞长轴的肌原纤维,多位于细胞核的附近或细胞的周边部,散在而无排列规律,且此种肌原纤维明显少于快相侧肌肉这可能造成快相侧的肌肉力量小于慢相侧的肌力此与临床表现就是一致的。
不同方向与不等量肌原纤维的收缩与舒张造成肌肉强力收缩不平衡与肌张力的改变,于就是引起眼球的异常运动构成眼震的快相与慢相。
钟摆型先天眼震内、外直肌的肌细胞内均未见到肌原纤维走行异常,然而与肌细胞长轴平行的肌原纤维排列紊乱,肌小节长度不等,Z线不整齐,M线不清楚,明带与暗带不在同一水平上,无典型的快缩肌纤维结构。
由于肌小节的长度不等,细肌丝向粗肌丝间滑动时,使肌小节长度的改变不一致,可能造成肌纤维收缩紊乱,致使眼球运动异常另外,不同类型的先天眼震肌细胞内线粒体的退变可使支配肌肉的有髓神经纤维的兴奋性降低,肌肉的肌张力下降,强力收缩失去平衡。
这些发现有可能与先天眼震的发病机制相关联。
应用透射电镜对先天眼震病人眼外肌的本体感受器(肌梭)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发现有明显异常,主要改变为出现大量髓样体与脂褐素,线粒体减少且肿胀,其内嵴断裂等功能减退现象。
梭内肌纤维出现变性、紊乱与坏死,大量胶原纤维增生。
感受器内感觉神经末梢出现髓鞘变形及脱髓鞘现象,神经末梢内的线粒体肿胀、嵴断裂严重者轴突成分消失,呈空泡状。
有的感受器结构完全紊乱,神经成分缺如,肌原纤维大量变性、溶解,肌节结构消失,均质化与空泡化。
这些改变与异常与其病因与发病机制的关联,有待进一步研究。
先天眼震除极个别外,几乎都就是双眼患病,而且眼球的摆动绝大多数都就是共轭性的。
其临床表现的突出特点为:发病早或发病时间不能明确确定,眼球不自主地持续跳动或摆动,极少病人有晃视感大多数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损害,有的视力减低比较严重而且不能矫正,较多患者有侧视现象与代偿头位的表现,有的头部摇晃,还有的表现为频繁眨眼等代偿现象。
先天性眼球震颤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现就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叙述。
斜视弱视先天性眼球震颤的眼球震颤一般就是不能自控的,即所谓不自主的。
但也有些病例当注意力集中时,眼震可以减轻,甚至消失;更有一些病例当瞧近使用调节与辐辏时,眼震减轻或消失,说明调节与辐辏或视近反射(near reflex)对眼震有抑制作用。
在临床上可以瞧到不少病人就是瞧近不震瞧远震,机制即在于此。
然而有的病人则相反,甚至有的病人表现为越紧张,注意力越集中眼震越重或越明显。
更有极个别者,瞧远不震,瞧近震;或瞧远时的眼震较轻,瞧近时的眼震较重。
先天眼震性弱视几乎都就是双眼性的(单眼或非对称性先天眼震除外)若无斜视或屈光不正等并发症时,其两眼弱视程度亦大多相近。
根据统计资料,弱视病例占86、7%,其中视力0、1或单眼视力不足0、1者,即重度弱视者,占20、2%(单眼视力不足0、1者占1、3%);视力0、2~0、5,即中度弱视者,占52、3%;视力0、6~0、8,即轻度弱视者占14、2%。
视力0、9或0、9以上者为13、3%。
由此可见,先天眼震对视力的影响就是普遍的。
先天性眼震的代偿头位,主要表现为面部的左右偏转。
仅有少数病例表现有下颌的上抬或内收,亦有少数病例可有头的左右倾斜。
根据统计资料,先天眼震有代偿头位者占66、2%,其中以水平跳动型眼震者为多,占代偿头位者的88、1%。
而跳动型眼震的代偿头位,几乎均表现为面部转向快相侧,仅有个别者例外。
少数先天眼震病人,可表现频繁眨眼,越注意观瞧目标两眼越眨的频繁,既快又频,与精神紧张明显有关一些病人皆于眼震手术后第1次换药其频繁眨眼现象即完全消失说明此种异常动作与眼球的震颤有关,很有可能就是一种代偿机制。
此种现象主要见于高频率跳动型眼眼球结构图震病人,特别就是高频中幅,震强较大,无明显代偿头位,视力又不太差的患者。
其眨眼频率与眼震频率成正比当精神紧张消失后或不注视时,此种频繁眨眼动作亦随之消失但眼震依然存在,此乃与眼睑眼震鉴别之点。
先天眼震最常见的并发症有:弱视、侧视及斜视至于侧视,实际其就是代偿头位的反向表现例如当代偿头位为面向左转时则双眼必然右转而侧视。
关于斜视,根据统计资料,该并发症占21、1%共同性外斜较多占合并斜视者的60、6%,共同性内斜占30、0%,上斜占1、4%。
诊断区分先天眼震或非先天眼震,必须有明确的诊断标准。
根据现有诊断技术,一般规定有如下标准。
1、发病早自幼即眼球震颤或发病时间不明确。
2、无晃视感(oscillopsia) 即视物无晃动感,即使眼震相当严重,视物亦无晃动感,这就是诊断先天眼震的主要标准。
3、眼球的不自主持续摆动或跳动比较有规律,不就是漫无、锥细胞规律的眼球乱动,与视障性眼震不同。
4、眼球转动无障碍运动无受限情况,无眼部畸形或其她先天异常。
5、一般日常生活活动无明显障碍双眼视力与矫正视力一般都在0、1以上。
色觉正常。
如不合并斜视,一般都有三级双眼视功能。
6、无平衡失调与眩晕等中枢神经系统疾患与前庭功能障碍症状7、闭眼或在黑暗中睁眼眼震消失者属先天眼震,但先天眼震不全都如此。
先天眼震的诊断,一般并不困难,参照临床表现与诸项检查多数病人都能确定诊断。
但有些情况需要或必须进行鉴别,始可减少或避免错误诊断的发生。
锥细胞功能不全综合征(cone deficiency syndmmeCDS) 系视锥细胞功能先天发育不全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自幼双眼震颤;严重畏光;全色盲;视力严重障碍(0、1或不足0、1)等;其次有的合并斜视等。
锥细胞功能不全综合征最容易与先天眼震混淆,稍不注意即可造成误诊因为锥细胞功能不全综合征的眼球震颤也就是自幼开始,而且就是双眼震颤,其眼部检查一般也无其她明显异常发现。
但其明显畏光与严重色觉障碍等就是与先天眼震的主要鉴别之点。
凡发病较晚的眼球震颤,均可称为后天眼震,这就是一个笼统的诊断名称或者说就是一个综合诊断名词,实际上这里面包括了很多种眼球震颤,特别就是发病较晚的各种病理性眼球震颤如中枢性眼球震颤前庭性眼球震颤等等后天眼震突出的共同特点就是:发病较晚;发病时间明确;自觉症状与痛苦明显,如视物晃动(晃视感)、眩晕等;经过神经科检查或其她特殊检查(CT、MRI等),多可发现原发病或病因,眼球震颤仅就是其一个临床表现或症状之一。
此种眼震主要见于双眼较重的先天白内障、先天性角膜白斑、先天玻璃体混浊,以及双眼视力严重障碍的先天性眼底异常等这些眼病的共同特点就是双眼先天性严重视力障碍,因其所合并的眼球震颤也就是生后很早即出现的故与先天眼震极易混淆所幸在先天性白内障与角膜白斑患者,都很容易发现其眼部的先天异常,而不难区别于先天性特发性眼震即先天眼震,但在先天性玻璃体混浊与先天性眼底异常的患者。
主要包括震频、振幅与震强的检查。
震频(frequency,F)、振幅(amplitude,A)与震强(intensity,I),这3项指标就是判断眼震的程度、评价治疗效果的最重要的客观指标,获得这3项指标的最佳手段在来说除了直接录像外,就就是眼震电图检查(electro nystagmus graphy,ENG)采用日本光电株式会社生产的AC-NEUROPACK IV Mini眼电生理仪的EOG程序,进行眼震电图描记提出将震频振幅与震强(I=F×A)各划分4级的分级标准?F1≤100次/minF2=101~200次/minF3=201~300次/minF4>300次/minA1≤100μVA2=101~200μVA3=201~300μVA4>300μVENG除可描记上述客观指标获得诸眼震参数(nystagmus parameter)外,还可清楚地显示有无休止眼位及休止眼位的位置,同时更可显示眼震的方向与类型,就是水平或垂直;就是跳动型或就是钟摆型,跳动型眼震的ENG呈锯齿波(图1AB),钟摆型眼震的ENG呈正弦波。
所以ENG 检查可得到6个重要数据与客观指标,即FA、I、休止眼位与震型与震向,以及闭眼或在黑暗中睁眼时眼震就是否消失等。
因此ENG就是先天眼震的重要检查项目,基本上就是一项必查项目,没有此项检查,无法精确地判定眼震的轻重程度,也不易客观评价病人的治疗效果。
先天眼震治疗目的:减轻或停止眼震、纠正代偿头位与改善视功能。
关于先天眼震的治疗尚无十分令人满意的方法。
不过,近些年来采用以下治疗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有些临床效果相当显著。
现择疗效较好者简述如下。
先天眼震的非手术疗法,就来说,尚非主要疗法,但其研究前景颇有希望,在这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将大有可为,令人乐观,特别就是有关药物治疗,更应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发现疗效更佳的药物。
就来说对于先天眼震的治疗,手术疗法(cybernetic surgery for nystagmus)仍就是主要治疗方法。
治疗先天眼震的手术方法较多,总的来说,无外乎眼外肌的减弱、加强、减弱与加强联合等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