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膜烧碱生产安全技术规定

合集下载

离子膜烧碱安全规程

离子膜烧碱安全规程

离子膜烧碱车间安全技术规程(草稿)本规程适用于离子膜烧碱车间各生产岗位物料的安全使用要求、生产安全技术规定,机电设备的安全技术规定、检修的特殊安全要求,劳动保护和劳动环境的安全规定以及消防和现场急救。

一.一次盐水岗位生产安全规程1.1物料的安全使用要求1.1.1. 化盐用水、卤水、原盐必须定期或按批次进行铵含量(包括无机氨和总铵)分析,以确保电解用盐水铵含量符合要求。

1.1.2. 辅助材料中的纯碱和氯化钡,分属有毒品、毒害品;烧碱、盐酸等属强腐蚀剂,应定点储存,做好标识,储罐周围设围堰,并用防渗防腐材料铺砌;氯化钡严格执行“五双管理”制度。

1.1.3原盐仓库堆码要留人行通道。

1.2生产安全技术规定1.2.1. 主要安全指标1.2.1.1. 总铵含量≤4ppm,无机铵≤2.5ppm1.2.1.2. NaCl300~310g/l1.2.1.3. SO42-≤5g/l1.2.1.4. Fe2++Fe3+≤1ppm1.2.1.5. Ca2++Mg2+≤5ppm1.2.1.6. 游离氯:未检出1.2.1.7. SS≤1ppm1.2.1.8. 过碱量NaOH0.1——0.25g/l1.2.1.5. 过碱量Na2CO6.4——0.6g/l1.2.2. 生产中的安全要求1.2.2.1. 操作人员必须遵守公司的、车间的巡检制度,交接班制度,离子膜烧碱车间管理办法,化盐、精致岗位操作法。

1.2.2.2.下盐工取盐必须按次从顶部向下取盐, 要防止盐堆塌方,严禁采取打洞等违规操作。

1.2.2.3. 上盐时要注意斗式提升机的操作,特别谨防斗式提升机堵塞及上料过快。

1.2.2.4. 凯膜过滤器要保证在规定压力下运行,停车时必须用水(纯水)保养。

1.2.2.5. 每天定时检查加压溶气罐和气水混合器两个压力容器的运行情况及完好情况。

1.2.2.6. 往高位槽送料,一定注意高位槽液位,防止从排空管跑料,发生事故。

1.2.2.7. 定时观察凯膜清液层,观察是否有漏点。

离子膜电解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范文

离子膜电解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范文

离子膜电解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范文离子膜电解是一种重要的电化学过程,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

为了确保离子膜电解岗位的安全操作,保护生产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产设备的安全运行,本文将详细阐述离子膜电解岗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一、离子膜电解岗位的安全要求1. 确保现场环境的安全卫生。

保持离子膜电解室内的清洁和干燥,防止积尘、堆放杂物和其他安全隐患的产生。

确保通风设备正常运行,有良好的空气流通。

2. 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

禁止在离子膜电解岗位内吸烟,禁止使用明火进行操作。

3. 建立完善的事故应急预案。

制定并实施紧急情况下的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和行动流程,提供必要的应急设备和防护设施。

二、离子膜电解岗位的个人防护1.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

在进行离子膜电解作业时,工作人员必须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眼镜、防护口罩、防护手套和防护鞋等。

2. 注意个人卫生。

工作人员在操作前后要洗手,并定期洗澡更衣,保持身体清洁。

3. 避免长时间工作。

离子膜电解作业对人员体力要求较高,为了避免疲劳导致事故的发生,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

三、离子膜电解岗位的操作规程1. 操作前的准备工作(1)检查设备运行状态。

在操作前,要对离子膜电解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无异响和泄露。

(2)准备好必要的物品。

将所需的电解液、电极和其他辅助物品准备好,确保其质量合格。

(3)阅读操作说明书。

在进行离子膜电解操作前,工作人员要仔细阅读设备操作说明书,了解电解岗位的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2. 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随意调整设备参数或改变操作程序。

(2)操作过程中要保持机器设备的整洁和干燥,防止杂物堆放和积尘。

(3)严禁在离子膜电解过程中尝试修理设备故障,如遇到故障应立即报告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4)操作人员应保持警觉,随时留意设备运行状态,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机检修。

3. 操作后的处理工作(1)及时清理设备。

离子膜法烧碱生产安全技术规定

离子膜法烧碱生产安全技术规定

离子膜法烧碱生产安全技术规定1. 引言烧碱(氢氧化钠)是工业生产中的一种重要化学原料,离子膜法是一种常见的烧碱生产工艺。

然而,由于烧碱本身性质危险,离子膜法烧碱生产需要高度关注安全问题。

本文旨在制定离子膜法烧碱生产的安全技术规定,从而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2. 现有安全技术规程在制定离子膜法烧碱生产的安全技术规定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已有的安全技术规程。

国内外相关制度、标准和规程对离子膜法烧碱生产安全都进行了详细阐述。

其中,我国制定了《钠生产安全规程》(GB12137-2013)和《氢氧化钠生产工艺规程》(GB16124-2012),这两个规程均规定了钠生产、氢氧化钠生产的生产工艺、设备和防火、爆炸等安全问题的技术措施和要求。

3. 离子膜法烧碱生产安全技术规定根据已有安全技术规程,我们制定了离子膜法烧碱生产的安全技术规定。

主要内容如下:3.1 生产工艺安全3.1.1 设施安全离子膜法烧碱生产设施和管道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应设有防火、防爆、检测、通风等安全设施。

设施和管道应使用耐腐蚀的材料,并应定期检查和维护。

3.1.2 操作安全离子膜法烧碱生产操作人员必须熟悉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的操作原理,并应具备相关证书。

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不得越权操作或进行超负荷运作。

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并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3.2 安全管理3.2.1 工艺控制离子膜法烧碱生产过程中,应进行严格的工艺控制,如控制温度、电压、电导率等参数。

一旦发现工艺参数异常,应及时停止生产,并进行检修。

3.2.2 安全培训离子膜法烧碱生产企业应定期进行安全培训,特别是新员工入职应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

应将完善的安全教育、安全规章制度纳入企业考核体系中。

3.2.3 安全检查企业应定期对离子膜法烧碱生产设备、管道进行安全检查,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等手段对企业安全生产进行全面综合评估。

4. 结论离子膜法烧碱生产安全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离子膜法烧碱生产安全技术规定

离子膜法烧碱生产安全技术规定

离子膜法烧碱生产安全技术规定HAB004—20022002—05—10发布2002—10—01实施1 主题内容与使用范围1.1 本规定规定了离子膜法烧碱生产过程中物料的安全使用要求、生产安全技术规定、机电设备的安全技术规定、检修的特殊安全要求、劳动保护和劳动环境的安全规定以及消防和现场急救。

1.2 本规定提出的内容仅限于离子膜法工艺装置中共性的安全生产要求,对不同离子膜法工艺装置的各种特殊规定,仍应按相应的规定执行。

新建、扩建、改建以及技术改造的离子膜法烧碱建设项目的安全卫生要求,应同时符合《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HG20571-95《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SH3047《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GBJ16-87(2001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HGJ-28-90《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GB50058-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HG23011-1999《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GB11984-89《氯气安全规程》3 物料的安全使用要求3.1 化盐用水、卤水(井盐)、原盐必须定期或者按批次进行铵含量分析,以确保电解用的盐水中铵含量符合要求。

3.2 辅助材料中的纯碱、亚硫酸钠和氯化钡、α-纤维素,分属有害品或毒害品;烧碱、盐酸、硫酸等属强腐蚀剂,应定点储存,做好标识。

储运系统设计应符合《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储罐周围应设围堰,并用防渗防腐材料铺砌,同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4 生产安全技术规定4.1 主要安全指标*4.1.1 入槽盐水NaCl290~310g/L无机铵≤1mg/L总铵≤4mg/LCa2++Mg2+≤0.02ppm(wt)4.1.2 入槽纯水电导率≤10μs/cmFe3+≤0.1ppm(wt)4.1.3 高纯盐酸HCl≥30%(wt)游离氯≤5ppm(wt)Ca2++Mg2+≤0.3ppm(wt)Fe3+≤10ppm(Wt)4.1.4 氯气单槽氯中含氢≤1%(vol)总管氯中含氢≤0.2%(vol)总管氯气浓度≥95%(vol)4.1.5 氢气总管氢气浓度≥98%(vol)*主要安全指标允许采用不同槽型、不同离子交换膜所规定的相应指标。

离子膜法烧碱生产安全技术规定安全生产

离子膜法烧碱生产安全技术规定安全生产

离子膜法烧碱生产安全技术规定1、氢氧化钠是什么?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又称烧碱、火碱、苛性钠,是常见的、重要的强碱,英文名称sodiun hydroxide(别名Caustic sod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式NaOH分子量40.01。

CASRN: 1310-73-2 。

EINECS 登录号215-185-5。

密度2.130克/厘米3,熔点318.4℃,水溶性SOLUBLE,沸点1390℃,Kb=3.0,pKb= -0.48。

钠(Na)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为第11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A族(第℃主族)第3周期,属于碱金属族(该族元素均呈强碱性,氢(H)元素除外)。

其核外电子排布为2、8、1(1s2,2s2,2p6,3s1),最外层3s1电子为其价电子,Na元素很容易失去3s1电子而形成正一价的钠离子(Na+),故呈强金属性。

Na元素与水反应(与水反应时,应用烧杯并在烧杯上加盖玻璃片,反应时钠块浮在水面上,熔呈球状,游于水面,有“丝丝”的响声,并有生成物飞溅),生成强碱性NaOH 溶液,并放出氢气。

固体NaOH中OH以O-H共价键结合,Na与OH以强离子键结合,溶于水其解离度近乎100%,故其水溶液呈强碱性,可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或使PH试纸变蓝等。

纯的无水氢氧化钠为白色半透明,结晶状固体。

氢氧化钠极易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溶解时能放出大量的热,288K时其饱和溶液浓度可达26.4mol/L。

它的水溶液有涩味和滑腻感,溶液呈强碱性,具备碱的一切通性。

市售烧碱有固态和液态两种:纯固体烧碱呈白色,有块状、片状、棒状、粒状,质脆;纯液体烧碱为无色透明液体。

氢氧化钠还易溶于乙醇、甘油;但不溶于乙醚、丙酮、液氨。

对纤维、皮肤、玻璃、陶瓷等有腐蚀作用,溶解或浓溶液稀释时会放出热量;与无机酸发生中和反应也能产生大量热,生成相应的盐类;与金属铝和锌、非金属硼和硅等反应放出氢;与氯、溴、碘等卤素发生歧化反应。

离子膜烧碱生产的风险预控

离子膜烧碱生产的风险预控

离子膜烧碱生产的风险预控摘要:离子膜烧碱生产的风险预控是一种追求系统安全性与经济性统一的理念与方法,离子膜烧碱生产由于种类多、涉及面广、危化品数量大、危险系数较大,从而要求管理方式越来越先进,对于生产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本文主要介绍离子膜烧碱生产的危险性及风险预控的应用,首先对离子膜烧碱生产中的危险性作了简要概述,其次阐述了风险预控在离子膜烧碱生产中的应用,最后介绍了离子膜烧碱生产过程中的应急管理策略。

关键词:风险预控,风险分析,应急管理1、前言离子膜烧碱装置,主要工序包括盐水精制、电解、氯氢及废气处理、液氯、盐酸合成、蒸发片碱等。

产品主要有液碱、片碱、液氯、盐酸,同时向PVC项目输送氯气和氢气。

离子膜烧碱生产是集爆炸、剧毒、强腐蚀、高电流等危险因素于一体的生产系统离子膜烧碱生产主要工艺流程如下:原盐经过一次、二次盐水精制后进入离子膜电解槽,在直流电的作用下,直接生产出32%高纯烧碱,32%液碱经过三效逆流降膜蒸发为50%的液碱,并可进一步浓缩生产99%的片碱;同时阴极产生的氢气,经冷却降温、脱水后由氢气压缩机送往氯化氢合成工序;阳极产生的氯气经冷却、干燥后由氯气压缩机送往氯化氢合成工序及液氯工序。

1.2离子膜烧碱生产的危险性危化品生产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我国,危化品生产企业为国民经济的提升和国民素质的加强提供了强有力的条件,也为我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无数次的工业事故也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对此人们在不断地提高辨识风险及控制风险的能力,力争达到安全生产和员工幸福。

对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要求,辨识分析离子膜烧碱生产可能发生潜在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通过辨识分析,离子膜烧碱系统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11类,即中毒窒息,火灾爆炸,酸碱灼伤、高温烫伤,高处坠落,触电,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车辆伤害,物体打击、溺水等危害。

2、离子膜烧碱生产的风险预控2.1风险预控技术的应用为了满足安全与经济的良好平衡,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实现生产经济的高效性,我们应该对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进行可操作性分析,确定风险内容及风险级别,即进行风险预控,将萌生事故扼杀在摇篮中,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人员生命及财产安全。

(安全生产)氯碱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安全生产)氯碱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氯碱安全生产技术规范(试行)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设计管理 (4)第一节选址 (4)第二节总平面布置 (5)第三节建筑物火灾危险性分类和耐火极限 (6)第五节厂房和仓库的安全疏散 (8)第六节可燃、助燃气体储罐的防火间距 (9)第七节生产装置防火间距 (9)第八节可燃液体储罐的防火间距 (10)第九节消防车道 (12)第十节建筑构造 (12)第十一节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 (13)第十二节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 (14)第三章生产管理 (15)第一节一般要求 (15)第二节电解工序 (17)第三节整流工序 (20)第四节氢气输送及处理工序 (21)第五节氯气干燥、液化及充装工序 (23)第六节液氯使用的安全要求 (27)第七节盐酸工序 (30)第四章设备管理 (31)第一节消防电源及其配电 (32)第二节建筑防雷 (33)第三节管线布置 (35)第四节电气安全 (36)第五节防静电 (38)第六节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 (38)第七节起重设备 (40)第八节厂内车辆 (41)第九节强检设施 (41)第十节场地排水 (43)第五章作业安全 (43)第一节电气作业 (43)第二节拆除作业 (44)第三节动火作业 (46)第四节受限空间作业 (47)第五节高处作业 (48)第六节起重吊装作业 (48)第七节动土作业 (49)第八节盲板抽堵作业 (50)第九节设备检修作业 (51)第十节断路作业 (52)第十一节危险化学品装卸和运输作业 (53)第六章职业危害和健康监护 (54)第七章安全管理 (56)第一节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规章制度 (56)第二节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57)第三节教育培训 (58)第四节安全投入 (59)第五节日常管理 (60)第六节应急救援和事故报告 (62)第八章附则 (63)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氯碱企业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规范氯碱企业安全生产行为,保障从业人员人身安全,防止发生事故,依据《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和《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等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规程和技术标准,制定本规范。

离子膜烧碱生产过程危险性分析

离子膜烧碱生产过程危险性分析

离子膜烧碱生产过程危险性分析离子膜烧碱生产过程危险性分析一、原料危险离子膜烧碱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主要包括NaCl、KOH等。

其中,NaCl 具有腐蚀性,对人体皮肤和眼睛会造成刺激;KOH则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或接触皮肤可引起严重刺激和腐蚀。

因此,在原料储存、运输和加工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穿戴防护服、手套和面具等,以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二、高温高压风险离子膜烧碱生产过程中存在高温高压的风险。

高温高压环境可能导致设备密封性能下降、管道破裂等问题,从而引发化学泄漏事故。

此外,高温高压条件下还可能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如氯气、氨气等,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温度和压力,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况,确保安全生产。

三、毒性气体风险离子膜烧碱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毒性气体,如氯气、氨气、硫化氢等。

这些气体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具有危害,如氯气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可引起呼吸困难、肺水肿等疾病;氨气则具有刺激性,可引起头痛、恶心等症状。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安装相应的气体检测仪和通风设施,定期检查气体浓度,确保员工安全。

四、电气危险离子膜烧碱生产过程中存在电气危险。

由于生产过程中涉及高温高压、腐蚀性物质等环境因素,电气设备容易发生故障,如电线短路、设备过热等,从而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选用符合安全标准的电气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运行状况,确保安全用电。

五、机械伤害离子膜烧碱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可能存在机械伤害风险。

例如,离心机等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导致机械故障或人身伤害;输送带、传动轴等旋转设备也可能造成绞伤、擦伤等事故。

因此,在设备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注意安全防护设施的使用和维护,确保员工人身安全。

六、化学腐蚀离子膜烧碱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学物质具有腐蚀性,如NaCl、KOH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对设备、管道等造成腐蚀和损坏,同时也会对人体皮肤、眼睛等造成伤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子膜烧碱生产安全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规定适用于离子膜法食盐电解制取烧碱的生产。

第二章物料的安全要求
第二条化盐用水、原盐及纯碱需定期分析铵含量,以确保电解用盐水对铵量的要求≤1ppm。

第三条辅助材料:氯化钡属有毒物品,应定点贮存,由专人负责。

第四条氯中含水≤100ppm。

第三章生产安全技术规定
第五条主要安全指标
1、原盐中铵量分析要求和控制指标:
(1)无机铵含量≤15ppb;
(2)铁离子含量≤900ppb;
(3)氯化钠含量308-314g/l;
(4)Ca+Mg≤5ppm。

2、二次盐水的质量要求:
(1)Ca+Mg≤20ppb;
(2)Sr≤200ppb
(3)铁离子含量≤500ppb;
(4)Ni≤10ppb;
(5)Ba≤500ppb
3、阳极液的质量要求:氯化钠含量220-230g/l
4、高纯酸中游离氯≤300ppb。

5、氯氢压差控制在40mbar。

6、单槽氯中含氢≤0.4%。

7、氢气总管含氧≤0.4%。

8、电解系统停车后和开车前,氢气系统必须用惰性气体进行置换(若用氮气,纯度应大于99%,含氧≤0.5%);开车前,氢气管道中含氧应小于1%。

第六条生产中的安全要求
1、阳极液氮气流量5Nm3/h。

2、在电槽运行期间要做到:直流电均衡稳定,二次盐水连续稳定,阴极液连续稳定,氯气、氢气压力、压差平稳。

3、在电解系统的氯氢处理过程中,应保证氢气系统正压,干燥塔严禁大负压、氢气总管严禁负压。

4、在电槽运行期间,禁止将氢气排放在厂房内。

5、在氢气管道装设排空、排水装置。

6、透平机出口流量≥1000N m3/h,喷油压力1.0~1.5MPa,油温30~55℃,电机电流≤280A。

7、在电槽运行期间,作业人员都必须穿绝缘鞋,并禁止一手接触电槽,一手触及其它接地构件,以防触电。

第七条紧急情况处理中的特殊要求
氢气系统着火时,在处理过程中绝对禁止系统内造成负压,不得采用停供直流电办法。

第四章机电设备的安全技术规定
第八条安全装置
1、化盐系统如采用地下设备,必须设置防护栏等防护措施。

2、电解系统的氢气总管应安装自动泄压装置;氢气排空管道须安装阻火器。

3、电解系统应设置处理氯气外逸事故的装置。

4、电解及氢气系统的厂房,必须采取防雷保护措施。

5、电解厂房上部结构不许有通风死区,并应有良好的通风,以防氢气在厂房内积聚。

6、使用氢气的部门,氢气管道应装有水封,氢气系统(包括冷却与干燥设备)须有爆破片。

7、高温碱液管道法兰处必须装设防止泄漏的防护装置。

8、硫酸管道必须有防喷射的防护装置。

第九条机电设备的特殊要求
1、氢气系统要设置消除静电装置;仅为防静电的接地电阻值应小于100欧姆。

2、电解厂房内所用照明灯应符合Q―2级场所的防爆要求。

行车不需要防爆,但吊钩需要去磁。

3、氢气系统的设计、建筑标准应符合甲类火灾危险性要求;所用电气设备应符合Q―1级场所的防爆要求。

4、氯气输送系统,应装设两路电源。

5、氯气输送系统要有止逆装置。

第十条遇有跑料、冒料、管道意外穿孔等紧急情况应沉着镇定,首先关闭管道,设备附近的阀门、考克,需要停车时应作紧急停车处理,严防处理不当,大量物料流失。

第十一条安全阀、报警器、压力表、温度计、真空表、安全罩等安全装置要经常保持齐全、灵敏、可靠、定期校验。

第十二条检修安全规定
1、检修人员检查应严格执行检修操作票。

2、疏通管道或打开带压的汽、液、水头,禁止管口对准人体。

3、多人工作交叉作业时要注意互相照顾和联系。

4、室外遇有毒、有害气体污染,检修时要看见风向,站在上风口。

5、氢气系统动火检修前,必须切断气源并用氮气进行置换,并用测爆仪进行检测,氢气含量低于0.5%方可动火。

6、硫酸系统动火检修前,须将物料处理干净,同时分析含氢量低于0.5%方可动火。

第五章劳动保护和劳动环境的安全规定
第十三条岗位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规定的劳动保护用品。

第十四条个人防护
1、接触酸、碱的作业人员,必须使用防护眼镜及其它防护用品。

2、直接接触氯气的生产人员,岗位上必须备有防毒面具或防
毒口罩。

第十五条应定期检测生产岗位空气中氯气的含量,其最高允许浓度为1mg/m3。

第十六条其它工业卫生要求
生产和使用酸碱的岗位附近,都必须设置酸碱灼伤后冲洗的装置和洗眼器。

第六章附则
第十七条消防器材的使用
1、生产岗位必须备足适用的消防器材,岗位操作人员应会使用,灭火剂应采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等。

2、电气设备着火应使用二氧化碳和干粉灭火器灭火,严禁用水扑救。

第十八条在生产区域设置风向标。

第十九条人身事故的现场急救
1、酸、碱类灼伤: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严重者及时就医。

2、氯气吸入中毒:立即将中毒者移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处休息,喷吸二甲基硅油,严重者输氧或送医单位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