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__《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_电工电子技术课件_第10章__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

合集下载

J__《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_电工电子技术课件_第

J__《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_电工电子技术课件_第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_电工电子技术课件_第一章教案概述:本教案主要介绍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定律和分析方法,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 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电路定律。

3. 学会基本的电路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1. 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1.1 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关系1.2 功率、能量的概念及计算2. 电路的基本组成2.1 电路的定义及组成要素2.2 电路的基本元件2.3 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式3. 电路定律3.1 欧姆定律3.2 基尔霍夫定律3.3 电路功率计算4. 电路分析方法4.1 串并联电路分析方法4.2 叠加定理与戴维南定理4.3 频率响应分析方法教学资源:1. 电工电子技术课件2. 电路仿真软件(如Multisim)3. 实验设备及器材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电工电子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的讲解与演示:2.1 利用课件讲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通过动画演示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2.2 利用电路仿真软件演示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电路定律。

2.3 利用实验设备进行电路实验,验证电路定律和分析方法。

3. 课堂互动:3.1 提问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3.2 让学生利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和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基本概念的理解。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电路定律和分析方法的掌握。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_电工电子技术课件_第二章教案概述:本教案主要介绍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原理、特性和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半导体器件的分类、工作原理和主要参数,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J《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电工电子技术课件电路分析基础解读

J《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电工电子技术课件电路分析基础解读

半导体的外层电子数 一般为4个,其导电 性界于导体和绝缘体 之间。
绝缘体外层电子数常为8个,且距离 原子核较近,因此受到原子核很强的 束缚力而无法挣脱,我们把外层电子 数为8个称为稳定结构,这种结构中 不存在自由电子,因此不导电。
检验学习结果
绝缘体是否 在任何条件 下都不导电 ?
当外界电场的作 用超过原子核对 外层电子的束缚 力时,绝缘体的 外层电子也同样 会挣脱原子核的 束缚成为自由电 子,这时我们称 为绝缘被 击穿。
1.1 电路分析基础知识
1. 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
自然界物质的电结构:
= 原子结构中:正电荷 负电荷
原子核 电子
原子核中有质子和中 子,其中质子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绕原子核高速旋转 的电子带负电
原子核
原子核
原子核
导体的外层电子数很少且距离原子 核较远,因此受到原子核的束缚力 很小,极易挣脱原子核的束缚游离 到空间成为自由电子,自由电子在 外电场作用下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 US R0 RL
)2 R
P
4R0
U
2 S
(R0 RL )2
RL
由此式能看出负载上 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 吗?
*R0=RL
第四页
检验学习结果
10KΩ 10Ω
当这两个电阻
相串或相并时 ,等效电阻R≈ ?
并联 :R≈10Ω 串联 :R≈10KΩ
负载获得最大功 率的条件?最大 功率为多少?
R0=RL
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电能(或电功)也常用 度作单位:1度=1KW•h=1KV•A•h
(2)电功率
单位时间内电流所作的功称为电功率,用“P”表示
P W UI I 2R U 2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件第10章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件第10章

R2
T3 T2
R3
+5V
R5
R4
拉电流
T4
uY = 3.6 V
Y
T5 RL
A
B1 R1 C1
B
设:uA= 0.3V uB= uC=3.6V,则 VB1= (0.3+0.7) V= 1V
C
T2 、T5 截止,
T3、 T4 导通,
uY = 5 – ube3 – ube4 – uR2 = (5 – 0.7 – 0.7)V = 3.6 V

保证输出高电平所允许的最大输入低电平的电压值

力 (4)开门电压 U ON
通常: U ON≤1.8V
保证输出低电平所允许的最小输入高电平的电压值
(5)扇形系数 N
输出端能带动同类门的最大数目 典型:N≥8
章目录 节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10章 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TTL门电路
(6)平均传输延时时间 tpd
第10章 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
教学目标
1 掌握与、或、非基本逻辑运算及与非、异或逻辑 运算功能。
2 理解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法则和基本定律。 3 掌握复合逻辑运算关系表达式、逻辑符号和逻辑 规律,掌握逻辑代数运算法则及逻辑化简方法。 4 了解数字集成门电路特点及其使用方法。 5 掌握组合逻辑电路分析和设计方法。 6 了解编码器、译码器、加法器等逻辑部件及功能。
(3) 逻辑符号
(2) 真值表
AB F
001 010 100 110
口诀 有1出0,全0出1
(4) 逻辑表达式
F AB
章目录 节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10章 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逻辑门电路
3.与或非门 (1) 与或非门组成

J__《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_电工电子技术课件_第

J__《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_电工电子技术课件_第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_电工电子技术课件_第一章第一章:电工电子技术概述1.1 电工电子技术的定义与范围1.2 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1.3 电工电子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1.4 学习电工电子技术的重要性1.1 电工电子技术的定义与范围介绍电工电子技术的概念解释电工电子技术的范围1.2 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回顾电工电子技术的历史发展分析电工电子技术的演变过程1.3 电工电子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探讨电工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分析电工电子技术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介绍电工电子技术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1.4 学习电工电子技术的重要性阐述电工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分析学习电工电子技术的意义《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_电工电子技术课件_第二章第二章:电路基本概念与定律2.1 电路的基本元素2.2 电路的基本电路元件2.3 电路的基本定律2.4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2.1 电路的基本元素介绍电路的基本元素:电源、导线、开关、负载等2.2 电路的基本电路元件介绍电路的基本电路元件:电阻、电容、电感等2.3 电路的基本定律介绍欧姆定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等2.4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介绍节点分析法、支路分析法、叠加原理、戴维南-诺顿定理等《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_电工电子技术课件_第三章第三章:交流电路3.1 交流电的基本概念3.2 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3.3 交流电路的功率计算3.4 交流电路的谐波分析3.1 交流电的基本概念介绍交流电的定义、特点和表示方法3.2 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介绍相量法、复数法等分析方法3.3 交流电路的功率计算介绍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的计算方法3.4 交流电路的谐波分析介绍谐波的定义、产生原因和影响《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_电工电子技术课件_第四章第四章:电子元件4.1 半导体基本概念与特性4.2 常用半导体器件4.3 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4.4 数字电路的基本元件4.1 半导体基本概念与特性介绍半导体的定义、分类和特性4.2 常用半导体器件介绍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晶体管等器件的结构和特性4.3 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介绍放大电路的分类、工作原理和应用4.4 数字电路的基本元件介绍逻辑门、触发器、计数器等数字电路元件的功能和应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_电工电子技术课件_第五章第五章: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5.1 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5.2 电子电路设计的步骤与方法5.3 电子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5.4 设计实例与分析5.1 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介绍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5.2 电子电路设计的步骤与方法介绍电子电路设计的具体步骤和常用方法5.3 电子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介绍常见的电子电路仿真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5.4 设计实例与分析分析实际电子电路设计案例,讲解设计思路和过程《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_电工电子技术课件_第六章第六章:电机与控制6.1 电机的基本概念与分类6.2 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与控制6.3 交流电机的工作原理与控制6.4 电机控制技术的应用6.1 电机的基本概念与分类介绍电机的定义、分类和性能指标6.2 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与控制介绍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特性及其控制方法6.3 交流电机的工作原理与控制介绍交流电机的工作原理、特性及其控制方法6.4 电机控制技术的应用探讨电机控制技术在工业、交通等领域的应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_电工电子技术课件_第七章第七章:电力电子技术7.1 电力电子器件的基本原理与特性7.2 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基本原理与应用7.3 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7.4 电力电子技术的未来发展7.1 电力电子器件的基本原理与特性介绍电力电子器件的分类、工作原理和特性7.2 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基本原理与应用介绍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工作原理、类型及其应用7.3 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探讨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应用7.4 电力电子技术的未来发展分析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_电工电子技术课件_第八章第八章:通信技术基础8.1 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分类8.2 模拟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8.3 数字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8.4 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8.1 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分类介绍通信系统的定义、分类和性能指标8.2 模拟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介绍模拟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调制与解调方法及其应用8.3 数字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介绍数字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编码与解码方法及其应用8.4 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应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_电工电子技术课件_第九章第九章:电工电子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案例分析9.1 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案例9.2 电子设备中的应用案例9.3 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应用案例9.4 其他领域的应用案例9.1 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案例分析电力系统中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实例,如电力变压器、开关设备等9.2 电子设备中的应用案例分析电子设备中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实例,如电视、电脑等9.3 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应用案例分析交通运输领域中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实例,如电动汽车、轨道交通等9.4 其他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其他领域中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实例,如医疗设备、智能家居等《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_电工电子技术课件_第十章第十章:电工电子技术的实验与实践10.1 电工电子实验的基本要求与安全注意事项10.2 电工电子实验设备的选用与操作10.3 电工电子实验项目与实验方法10.1 电工电子实验的基本要求与安全注意事项介绍电工电子实验的基本要求、实验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10.2 电工电子实验设备的选用与操作介绍电工电子实验设备的选用原则、操作方法和维护保养10.3 电工电子实验项目与实验方法分析电工电子实验项目的特点、实验方法和要求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电工电子技术的定义与范围: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以及它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范围。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件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件

利用叠加定理将多个电 源共同作用的电路分解 为单个电源作用的简单 电路,然后分别求解各 简单电路的响应,最后 将各响应叠加得出总响 应的方法。
03
电子元件与电路
电阻器
总结词
电阻器是电子电路中最常用的元件之一,用于限制电流。
详细描述
电阻器是一种电子元件,其作用是限制电流的流动。它的电 阻值可以通过调节其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来改变。在电路 中,电阻器通常用于分压、限流和作为负载等。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PPT课 件
目 录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概述 • 电路分析基础 • 电子元件与电路 • 模拟电路基础 • 数字电路基础 • 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实例
01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概述
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20世纪中期至晚期
电工电子技术的萌芽期,主要涉及直 流电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的发明和应 用。
领域。
自动化与控制
用于工业自动化、智能 家居、机器人等领域。
交通运输
用于电气机车、电动汽 车、航空电子等领域。
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
01
电压
电场中电势差,表示电场力做功的 能力。
电阻
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物理量 。
03
02
电流
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移动形成 的物理量。
电容
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能力的物理量 。
放大电路的性能 指标
衡量放大电路性能的指标包 括电压增益、电流增益、功 率增益、带宽、失真等。
滤波电路
• 总结词:滤波电路用于筛选信号中的特定频率成分,以便提取或消除特定频率的信号。
• 详细描述:滤波电路通过使用电感器和电容器等元件,根据频率特性对输入信号进行筛选。常见的滤波电路有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等。滤波电路广泛应用于音频处理、图像 处理和通信等领域。

J__《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_电工电子技术课件_第

J__《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_电工电子技术课件_第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_电工电子技术课件_第一章第一章:电工电子技术概述1.1 电工电子技术的定义与发展1.1.1 电工电子技术的定义1.1.2 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1.2 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组成部分1.2.1 电路的基本概念1.2.2 电子元件1.2.3 电子设备1.3 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1.3.1 电力系统1.3.2 电子通信1.3.3 家用电器1.3.4 工业控制1.4 学习电工电子技术的方法与意义1.4.1 学习方法1.4.2 学习意义《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_电工电子技术课件_第二章第二章:直流电路2.1 基本电路元件2.1.1 电阻2.1.2 电感2.1.3 电容2.2 基本电路定律2.2.1 欧姆定律2.2.2 基尔霍夫定律2.3 简单电路的分析与计算2.3.1 串联电路2.3.2 并联电路2.3.3 混联电路2.4 电路的功率与能量2.4.1 电路的功率计算2.4.2 电路的能量转换与传输《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_电工电子技术课件_第三章第三章:交流电路3.1 交流电的基本概念3.1.1 交流电的定义3.1.2 交流电的参数3.1.3 交流电的表示方法3.2 交流电路的元件3.2.1 交流电阻3.2.2 交流电感3.2.3 交流电容3.3 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3.3.1 单一交流电源电路3.3.2 多交流电源电路3.3.3 交流电路的功率计算3.4 谐波与滤波3.4.1 谐波的概念与分类3.4.2 滤波器的设计与应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_电工电子技术课件_第四章第四章:电子元件4.1 半导体基础知识4.1.1 半导体的概念4.1.2 PN结的形成与性质4.2 晶体管及其应用4.2.1 晶体管的结构与分类4.2.2 晶体管的放大作用4.2.3 晶体管的应用电路4.3 常用半导体器件4.3.1 二极管4.3.2 晶体管4.3.3 集成电路4.4 电子元件的检测与选用4.4.1 电子元件的检测方法4.4.2 电子元件的选用原则《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_电工电子技术课件_第五章第五章:电子电路与设备5.1 放大电路5.1.1 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5.1.2 放大电路的分类与性能指标5.1.3 常见的放大电路5.2 振荡电路5.2.1 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5.2.2 振荡电路的分类与特点5.2.3 常见的振荡电路5.3 数字电路5.3.1 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5.3.2 逻辑门电路5.3.3 组合逻辑电路5.3.4 时序逻辑电路5.4 电子设备的分类与应用5.4.1 通信设备5.4.2 计算机及周边设备5.4.3 家用电子产品5.4.4 工业控制设备《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_电工电子技术课件_第六章第六章:电力电子技术6.1 电力电子器件6.1.1 晶闸管6.1.2 门极可控硅6.1.3 功率二极管6.1.4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6.2 电力电子变换器6.2.1 整流器6.2.2 逆变器6.2.3 变频器6.2.4 开关电源6.3 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6.3.1 电力系统中的应用6.3.2 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6.3.3 交通运输中的应用6.3.4 消费电子产品中的应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_电工电子技术课件_第七章第七章:电气控制技术7.1 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7.1.1 继电器7.1.2 接触器7.1.3 常用控制电路7.2 plc控制系统7.2.1 PLC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7.2.2 PLC编程软件的使用7.2.3 常用PLC编程指令7.2.4 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7.3 电气控制系统的安全与保护7.3.1 短路保护7.3.2 过载保护7.3.3 漏电保护7.3.4 紧急停止按钮《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_电工电子技术课件_第八章第八章:电机与变压器8.1 直流电机8.1.1 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与原理8.1.2 直流电机的运行特性8.1.3 直流电机的控制8.2 交流电机8.2.1 交流电机的基本结构与原理8.2.2 交流电机的运行特性8.2.3 交流电机的控制8.3 变压器8.3.1 变压器的基本结构与原理8.3.2 变压器的运行特性8.3.3 变压器的连接与接线8.4 电机与变压器的选用与维护8.4.1 电机的选用原则8.4.2 变压器的选用原则8.4.3 电机与变压器的维护方法《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_电工电子技术课件_第九章第九章:通信技术基础9.1 通信系统概述9.1.1 通信系统的定义与分类9.1.2 通信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9.1.3 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9.2 模拟通信系统9.2.1 调制与解调9.2.2 滤波与放大9.2.3 信道与噪声9.3 数字通信系统9.3.1 数字通信的基本概念9.3.2 数字调制与解调9.3.3 数字信号处理9.4 现代通信技术简介9.4.1 光纤通信9.4.2 卫星通信9.4.3 移动通信9.4.4 网络通信《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_电工电子技术课件_第十章第十章:电工电子技术的综合应用10.1 电工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10.1.1 电力系统的概述10.1.2 电工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10.1.3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10.2 电工电子技术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10.2.1 工业控制系统的概述10.2.2 电工电子技术在工业控制中的作用10.2.3 工业控制系统的案例分析10.3 电工电子技术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10.3.1 家用电器的概述10.3.2 电工电子技术在家用电器中的作用10.3.3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至第五章主要介绍了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电路元件、电子元件以及电子电路与设备。

J__《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_电工电子技术课件_第

J__《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_电工电子技术课件_第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_电工电子技术课件_第一章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学生提供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定律和分析方法。

教学目标:1. 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 掌握电路定律和分析方法;3. 能够分析和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教学内容:1.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电路的定义电路的元件电路的类型2. 电路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基尔霍夫电流定律3. 电路分析方法串联电路分析并联电路分析混联电路分析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电路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解释电路定律和分析方法。

3. 演示:通过示例电路图,演示电路定律的应用和电路分析的过程。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电路实验,运用所学的电路定律和分析方法解决问题。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 学生能够应用电路定律进行电路分析;3. 学生能够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教学资源:1. 电路图和实验设备;2. 电路定律和分析方法的教材或课件;3. 练习题和解答。

扩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电路设计比赛,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2. 邀请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_电工电子技术课件_第二章教案概述:本教案主要介绍电子元件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包括电阻、电容和电感。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并掌握它们的符号和特性。

教学目标:1. 了解电阻、电容和电感的基本原理;2. 掌握电子元件的符号和特性;3. 能够分析和解决与电子元件相关的问题。

教学内容:1. 电阻电阻的定义和符号电阻的计算和单位电阻的特性2. 电容电容的定义和符号电容的计算和单位电容的特性3. 电感电感的定义和符号电感的计算和单位电感的特性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电子元件的概念。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_电工电子技术课件第10章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_电工电子技术课件第10章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
第2页
钟控RS触发器的特征方程
特征方程:Qn+1 = S + R • Qn 约束条件: S·R= 0
钟控RS触发器的状态转换图
0或1表示输入变量的现态
S= 0
0
R= ×
1
S=×
R=0
S=0,R=1 箭头表征了输出变量的转换情况
显然,触发器的状态转换图也可反映触发器输出状态随输入及
D触发器的次态方程式: Qn1 Dn
第2页
D=1
D触发器的 状态转换图
D= 0
0
1
D=1
D=0
10.1.4 T触发器
T
JQ
C
KQ
CP (a) 电路
SD Q
T CP Q
RD
(b)逻辑符号
T触发器的构成及其逻辑符号
第2页
T 触发器的功能表
T
Q n 1
功能
0
Qn
保持
1
Qn
翻转
T触发器具有保持和翻转两 种功能。如果让T触发器的输入 恒为1,则T触发器就成为T´触 发器,显然,T´触发器只具有 翻转一种功能。
输出的现态而变化的情况。
因此,描述触发器状态变化的方法有四种:逻辑表达式、真值
表、时序波形图及状态转换图。
第2页
10.1.2 JK触发器
基本RS触发器和钟控的RS触发器都是采用的电位触发方式。 电位触发方式的钟控RS触发器有一个显著的毛病—存在“空 翻”现象。所谓空翻,就是指:在CP=1期间,若输入RS的状态 发生多次变化,输出Q将随着发生多次变化。
第2页
10.1 触发器
触发器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时序逻辑电路,常用 的时序逻辑电路寄存器、计数器等,通常都是由各类 触发器构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1.2 JK触发器 JK触发器
基本RS触发器和钟控的 触发器都是采用的电位触发方式 基本 触发器和钟控的RS触发器都是采用的电位触发方式。 触发器和钟控的 触发器都是采用的电位触发方式。 电位触发方式的钟控RS触发器有一个显著的毛病 存在“ 触发器有一个显著的毛病—存在 电位触发方式的钟控 触发器有一个显著的毛病 存在“空 现象。所谓空翻,就是指: 期间, 翻 ” 现象 。 所谓空翻 , 就是指 : 在 CP=1期间, 若输入 的状态 期间 若输入RS的状态 发生多次变化,输出Q将随着发生多次变化 将随着发生多次变化。 发生多次变化,输出 将随着发生多次变化。 当触发器出现空翻现象时, 当触发器出现空翻现象时 , 一般就无法确切地判断触发器的 状态了,由此造成触发器的使用受到限制。 状态了,由此造成触发器的使用受到限制。 为确保数字系统的可靠工作,要求触发器在一个CP脉冲期间 为确保数字系统的可靠工作,要求触发器在一个 脉冲期间 至多翻转一次,即不允许空翻现象的出现。为此, 至多翻转一次,即不允许空翻现象的出现。为此,人们研制出了 能够抑制空翻现象的主从式触发器、边沿触发方式的JK触发器和 能够抑制空翻现象的主从式触发器、边沿触发方式的 触发器和 D触发器等。 触发器等。 触发器等 本节向大家介绍的JK触发器是功能完善、 使用灵活和通 本节向大家介绍的 触发器是功能完善、 触发器是功能完善 用 性 较 强 的一 种 触 发 器 。 常 用 型 号有 74LS112 、 CC4027 和 74LS276等。 等
R1 = 0 、 S1 = 0 , CP = 1
时主触发器状态 1 状态 的 R 2 = 0 、 S 2 = 1 , 触发器状态 器
第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页
1 0 时, 0 状态 。 CP
根据上述触发器的特征可知, 根据上述触发器的特征可知,触发器可以记忆 位二值信号。根据逻辑功能的不同, 1位二值信号。根据逻辑功能的不同,触发器可以 分为基本的RS触发器 时钟控制的RS触发器 触发器、 触发器、 分为基本的 触发器、时钟控制的 触发器、JK 触发器、 触发器 触发器、 和 ´触发器; 触发器、 D触发器、T和T´触发器;按照触发方式 的不同,又可分为电位触发器和边沿触发器。 的不同,又可分为电位触发器和边沿触发器。
第2页 页

J CP K
0
&S1 C1 &R1
触 发 器
Q1 Q1
SD

S2 C2 R2
触 Q2 发 器
Q2
Q Q
RD
1
1
(2)输出信号变化的过程 ) 下降沿到来时, 变为0时 主触发器被封锁, 当CP下降沿到来时,即CP由1变为 时,主触发器被封锁, 下降沿到来时 由 变为 无论输入信号如何变化,对主触发器均无影响, 无论输入信号如何变化 , 对主触发器均无影响 , 即 在 CP=1期 期 间接收的内容被主触发器存储起来。同时,由于CP由 变为 变为1, 间接收的内容被主触发器存储起来 。 同时 , 由于 由 0变为 , 从触发器被打开,可以接收由主触发器送来的信号, 从触发器被打开,可以接收由主触发器送来的信号,触发器的 期间, 输出状态由主触发器的输出状态决定。 输出状态由主触发器的输出状态决定 。 在 CP=0期间, 由于主 期间 触发器保持状态不变,因此受其控制的从触发器的状态也即Q、 触发器保持状态不变,因此受其控制的从触发器的状态也即 、 Q的值当然不可能改变。 的值当然不可能改变。 的值当然不可能改变
0或1表示输出变量的状态 或 表示输出变量的状态 S= 0 = R= × = S=1,R=0 = , = RS取值表示输入变量的现态 取值表示输入变量的现态 S=× = R=0 = 箭头表征了输出变量的转换情况
0
S=0,R=1 = , =
1
显然, 显然,触发器的状态转换图也可反映触发器输出状态随输入及 输出的现态而变化的情况。 输出的现态而变化的情况。 因此,描述触发器状态变化的方法有四种:逻辑表达式、 因此,描述触发器状态变化的方法有四种:逻辑表达式、真值 时序波形图及状态转换图。 表、时序波形图及状态转换图。 第2页 页
基本RS触发器的次态真值表 基本 触发器的次态真值表
SD
RD RD端称为清“0”端,只要它为 端称为清“ 端 低电平,输出即为“ 。 低电平,输出即为“0”。
SD端称为置“1”端,只 端称为置“ 端 要它为低电平,输出即 要它为低电平, 为“1”。 。 特征方程: 特征方程: Qn+1 = SD + RD • Qn 约束条件: 约束条件: SD + RD = 1
RD
SD
Q Q
置1
第2页 页
保持
置1
置0
置1
禁止
保持 不定
置1
2. 同步RS触发器 同步RS触发器
Q G1 &
SD
Q & G2
RD
Q
Q
Q
Q
S CP R
G3 &
& G4 S CP R (b) 逻辑符号
S
CP R (a) 逻辑电路
CP=0时,RD=SD悬空为 ,无论输入何态,触发 = 时 悬空为1,无论输入何态, 器均保持原态不变。 器均保持原态不变。 CP=1时,触发器输出状态由R和S及Qn决定。 = 时 触发器输出状态由 和 及 决定。
第2页 页
逻 辑 功 能 分 析

J CP K &S1 C1 &R1
触 发 器
Q1 Q1
SD

S2 C2 R2
触 Q2 发 器
Q2
Q Q
RD
1
保持功能 保持功能
(1) J = 0 、 K = 0 。设触发器的初始状态为 0,此 ) , 时主触发器的 R1 = KQ = 0 、 S1 = JQ = 0 , 在 CP = 1 时主 状态不变; 触发器状态保持 0 状态不变;当 CP 从 1 变 0 时,由于从 状态不变。 触发器的 R 2 = 1 、 S 2 = 0 ,也保持为 0 状态不变。如果触
Q1 Q1
SD

S2 C2 R2
触 Q2 发 器
Q2
Q Q
RD
置0功能
1
(2) J = 0 、 K = 1 。设触发器的初始状态为 0,此时主触发 设触发器的初始状态为 , 器的 R1 = 0 、 S1 = 0 , CP = 1 时主触发器 为 0 状态 CP 0 时, 为 0 状态 。 1 触发器的 R2 = 1 、 S 2 = 0 , 触发器 R1 = 1 、 触发器的初始状态为 1, , 为 0 状态 CP 1 0 为 0状
第2页 页
由两个与非门构成的基本RS触发器。 由两个与非门构成的基本RS触发器。 触发器
基本RS触发器的工作原理 基本RS触发器的工作原理
Q & 1 Q & 2
=0、 =1时 功能; ①当RD=0、SD=1时:Qn+1=0,置0功能; , 功能 =1、 =0时 功能; ②当RD=1、SD=0时:Qn+1=1,置1功能; , 功能 =1、 =1时 不变,保持; ③当RD=1、SD=1时:Qn+1不变,保持; =0、 =0时 不定,禁止态。 ④当RD=0、SD=0时:Qn+1不定,禁止态。
SD

S2 C2 R2
触 Q2 发 器
Q2
Q Q
RD
置1功能
1
( 3) J = 1 、 K = 0 。设触发器的初始状态为 0,此时主触发器 ) , CP 1 的 R1 = 0 、 S1 = 1 , CP = 1 时主触发器 为 1 状态 0 时, 触发器的 R 2 = 0 、 S 2 = 1 , 触发器 为 1状 态。 触发器的初始状态为 1, , CP
CP
波 R 形 S 图
Q Q
不 变
第2页 页
置 1
不 变
置 不 置 0 变 1
不 置 变 0
不 保 不 变 持 变
钟控RS触发器的特征方程 钟控RS触发器的特征方程
特征方程: 特征方程:Qn+1 = S + R • Qn 约束条件: 约束条件: S· R= 0
钟控RS触发器的状态转换图 钟控RS触发器的状态转换图
S1 = 0 ,
CP = 1 时 主触发器
时, 态。 CP
第2页 页
触发器的 R2 = 1 、 S 2 = 0 , 触发器状态 触发器 的状态 , 状态, ,触发器的状态 为 0 状态,
J = 0 、 K = 1 时, Q n +1 = 0 。

J CP K &S1 C1 &R1
触 发 器
Q1 Q1
触发器则 发器的初始状态为 1,当 CP 从 1 变 0 时,触发器则保持 , 1 状态不变。可见不论触发器原来的状态如何,当
第2页 页
J = K = 0 时,触发器的状态均保持不变,即 Q n +1 = Q n 。 触发器的状态均保持不变, 保持不变

J CP K &S1 C1 &R1
触 发 器
SD R D 0 0 0 0 0 1 0 1 1 0 1 0 1 1 1 1
Qn 0 1 0 1 0 1 0 1
Qn+1 不定 不定 1 1 0 0 0 1
第2页 页
基本RS触发器的波形图 基本RS触发器的波形图
反映触发器输入信号取值和状态之间对应关系的图形称为波形图。 反映触发器输入信号取值和状态之间对应关系的图形称为波形图。
第2页 页
钟控RS触发器功能真值表 钟控 触发器功能真值表
CP 0 1 1 1 1
第2页 页
R × 0 0 1 1
S × 0 1 0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