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 亲近文学 四 安恩与奶牛》研讨课教案_1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 亲近文学 四 安恩与奶牛》研讨课教案_30

《安恩与奶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细读文本,理解安恩对奶牛的深厚情感及淳朴、善良、慈爱的人物特点。
方法与过程: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作品,了解主人公关怀动物,重视它们生命情感需求的善良感情。
教学重点细读文本,理解安恩对奶牛的深厚情感及淳朴、善良、慈爱的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的特殊情感,把握主题。
教学方法在多种朗读中感悟,在探究中关注细节,在合作中提升认识。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咬文嚼字,走近安恩1、课件展示第一部分改编的散文诗安恩和奶牛的故事发生在一个牲口买卖市场上。
老师把长长的故事变形为了一首散文诗。
请一个同学来读读前面部分,帮助我们回顾情节。
[课件展示]瓦尔普峡集市一片喧嚣,/牲口交易场上熙来攘往。
/破旧的衣着散发着浓重的土味,/瘦骨嶙峋的老妇人悠闲地打着毛线,/剽悍粗野的嘈杂中,/她旁若无人,闲适安然。
//孤独的奶牛,静静依偎在老人身边,/一身浓密的毛发,/好似一幅美丽的锦缎,/它的高大结实啊,/吸引着过往目光的流连。
/问津者实在是不少啊,/就连屠夫也兴致盎然。
//淡淡的神情送走许多主顾,/再高的价格也是徒然,/坚定不移回绝的,/正是那高得吓人的大价钱……2、生读。
教师亲切点拨,帮助学生越读越好。
3、问题情景:别人误以为安恩是来卖牛的,于是在安恩和买牛人的交锋中,我们的故事展开了。
现在,老师就是买牛人,请你快速找出安恩是怎么回答那两个买牛人的询问的。
想想该如何读?请你关注3—10段。
(安恩的回答:它是不卖的。
它不卖的!)4、引导比较安恩的回答:“它是不卖的。
”/“它不卖的!”(1)不断模仿买牛人的语气语调和多个同学对话,引导比较句子的不同。
(2)聚焦两个标点:句号和感叹号;破解标点之谜:安恩的回答有哪些微妙的不同。
(3)解读安恩第一次回答时的微妙心情:平静——谦恭——诚恳/提问:安恩仅仅是平静吗?我们要善于联系前后文,把一个句子放在具体语境中来判断。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4安恩和奶牛》教案,1]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4安恩和奶牛》教案,1]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a265f9c2a32d7375a517803d.png)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4安恩和奶牛》教案,1]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摘要:、通全能简单概括故事容,、给加音、词语释腼腆因怕生或害羞而神情不然,、复述课基础上用句话概括故事容(要理清情节开端、发展和高潮)安恩和奶牛教学目标、通全能简单概括故事容、通课研能够说出安恩这人物形象特3、通探讨能理清说巧妙情节构思说出其对塑造人物表现心作用重、难、理安恩对奶牛深厚情感及淳朴、善良、慈爱人物特、把握生动传神人物形象描写导学稿集体复备预习指导检测、给加音、词语释腼腆因怕生或害羞而神情不然旁若无人象旁边没有人形容态然或高傲瘦骨嶙峋形容人十分瘦熙攘往熙熙攘攘形容人人往非常热闹锱铢必较对很少钱都计较扬长而模样地离开刨根究底比喻追究底细3、《安恩和奶牛》选《0世纪外国学作品选》作者约翰尼斯●延森_丹麦_(国籍)说、诗人代表作《漫长旅途》★、说是以刻画人物心通完整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种学体裁它三要素是人物、环境、故事情节5、声朗课能复述故事容课课堂动探究、整体感知、复述课基础上用句话概括故事容(要理清情节开端、发展和高潮)、按照情节发展可分两部分请说说各讲了什么容部分§ —§ 描写集市上安恩老太太外貌和她奶牛二部分§3 —§9 集市上贩子、屠夫们对安恩产生误会安恩说出了事情真相二、研课部分初步了人物、节主要用了怎样描写方法请出相关语句加以说明从这些语句可看出安恩是怎样人呢?外貌和神态描写安恩是不太富裕但尊、勤俭、有高尚趣味沉静、安详老太太、节有对周围环境描写这描写有什么作用呢?反衬安恩沉静和安详3、二节主要是对牛描写从可看出这是头怎样牛?从哪些语句又可以看出安恩是怎样人呢?是头年老、美丽健壮结实、甘奉献牛从“依偎”“蹭”还有它漂亮可以看出安恩很爱牛把牛照顾很跟牛很亲近二课课堂动探究、研二部分深入了人物、完说部分你对面发生事有没有己猜想?有哪些是你没想到?作者这样设计有什么处呢?故事结尾出人设置悬念引人思调动者兴趣、对写几次买牛人安恩分别是怎样态?什么“似乎有些窘迫不安”?可以看出安恩是怎样人?她态是拒绝从谦恭到不屑到坚定拒绝因她知道己给别人造成了误不知该如何释不卖原因可以看出安恩是爱怜牛也很善良怕己给别人造成误3、安恩拒绝了众多买主终有人对寻根究底不断追问买牛人所提几问题很耐人寻味请你揣摩下其语气先是疑问是猜测不满、愤怒语气越越强烈、对买牛人所提几问题安恩是怎样反应可看出安恩是怎样人?对疑问安恩只是般回答对猜测她感到歉想做些事情让对方消气对不满安恩感到愤怒和无助看出安恩是善人人5、被质疑、责难安恩什么还坚持不卖奶牛呢?请结合结说说安恩是怎样人安恩对奶牛喜爱、尊重、怜惜、爱护奶牛是她生活伙伴她把奶牛当成和己类生命看待尤其是三“我们”6、结人物形象和情节特二、概括主旨和写法、从安恩和奶牛身上我们能出什么?我们更可出种对生活态里面种淡泊与坦然生活态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孤独是痛苦能够懂孤独理孤独除孤独这样主人是伟难道只有我们人会感到孤单寂寞吗?奶牛也会能够把动物当作人看待也算是爱心无限了我们对待动物不能只看到它物质性面也应该看到它精神性面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和动物和谐人和动物都和谐了那人与人呢?、写法上有何特呢?充满矛盾、设置悬念卒显志运用了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和细节描写课巩固延伸、写上写预习指导检测部分词和拼音各三遍二、选择题、下列词语形和加音全都正确组是().绮(ǐ)丽亲(qìg) 熏陶渐(ā)染觥(gōg)筹交措 B.角(é)斗殷(ā)红贻(í)人口实形容枯槁(gǎ) .惭作(zò) 青蒿(ā) 惭行秽(ì) 浑身(è)数.烙(lù)印脯(ǔ) (à)不容发海市蜃(è)楼、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项( ) ①博士除授予学官还授予些有专门技艺、专门学问职官如魏晋以太医博士、天博士、历博士、卜博士等②秦始皇博士只作政府顾问③唐宋以社会上对从事某种职业人也俗称博士如“茶博士”“酒博士”等④汉代以博士开始任学官担任教学工作⑤博士我国古代是官名早出现战国代.⑤②④①③ B.①⑤②④③ .⑤④③①② .①④②③⑤ 三、请发挥你想象力续写数50—300左右板设计教学反思写作背景介绍选作者《希默兰故事》《希默兰故事》(898—90)这是延森以日德兰半岛北部故乡风光人物背景把幼听到各种故事和逸闻进行学加工而写成短故事集这些短说他热情讴歌希默兰农民赞美他们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简朴但健康生活也描述了当地剽悍粗野民俗乡风其出色短是《安恩和奶牛》这部故事集出现扫当流行无病呻吟、追华丽词藻尚丹麦坛输入股清新阳刚气悬念是指作者了激活者“紧张与期待心情”艺术处理上采取种积极手段它包括“设悬”和“释悬”两方面前有“设悬”必有“释悬”这说成功原因何?成功人物形象描写吸引人故事情节成功制造悬念主题深奥多义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细微而又具体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描绘它具体渗透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它是生动、有表现力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笔墨将人物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者欣赏评价。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第4课《安恩和奶牛》教案 (新版)苏教版

第4课《安恩和奶牛》一、【教学目标】1.体会小说构思的精巧,2.学习小说的描写方法,了解人物外貌描写与小说情节的关系。
3.了解故事主人公关怀动物,重视它们生命需求的善良感情。
二、【重点难点】1.理解安恩对奶牛的深厚情感及淳朴、善良、慈爱的人物特点。
2.把握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语有这样一位小说家,从事创作半个世纪,其长篇系列小说《漫长的旅途》(1908-1922)六部曲更是从远古冰河时代的北欧写到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具有史诗般的宏大气魄和优美奇特的风格。
1944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就是丹麦小说家约翰尼斯·延森。
他有一篇短篇小说,不但经常在广播中朗诵,还被选入丹麦语文教材,给无数心灵以感动、教育和启迪,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安恩和奶牛》。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
<二>整体把握1. 简要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注意交代清楚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开端(老妇人安恩牵着一头奶牛到集市上去)——发展(因为这头奶牛实在太好,问津者不少,最后连屠夫也对它有兴趣,但是老妇人却拒不出售)——高潮(老妇人这才吐露真情:她不是来卖牛的,而是因为那头奶牛太孤独,她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让它跟同类相聚散心),这篇小说的高潮就是结局。
2.文章大致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本文按照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是小说的情节的开端部分:介绍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
写安恩和牛在集市上。
第二部分(2-10)是故事情节的矛盾发展部分,写老太太两次拒绝想要买她的牛的顾客。
她明确表示这头奶牛是不卖的!第三部分(11自然段之末尾)故事的高潮及结局。
写老太太解释为什么不卖牛的原因。
<三>合作探究1.对于文中写的几次买牛人,安恩分别是怎样的态度?最后为什么“似乎有些窘迫不安”?可以看出安恩是个怎样的人?她的态度是拒绝,从谦恭到不屑,到坚定的拒绝。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 亲近文学 四 安恩与奶牛》研讨课教案_29

《安恩和奶牛》教案【教学目标】1、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能初步体会小说情节设计的巧妙。
2、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初步了解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揣摩作品主旨,感受文学魅力。
【教学重点】1、理解安恩对奶牛的深厚情感及勤劳淳朴、善良慈爱的性格特点。
2、把握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
【教学难点】理解安恩对奶牛特殊的情感及其对生命的态度。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丹麦作家约翰尼斯·延森的短篇小说《安恩和奶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这篇小说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提示:能够结合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概括。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在学生发言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明确。
2、这篇小说看似简单,有没有精彩之处?精彩在哪里?学生思考,举手发言。
预设:从第1段对老妇人安恩的描写中能够看出她生活上比较贫穷,她特地把奶牛带到牲口交易场,所有人都会以为她是来卖奶牛的,她却一再拒绝,更令人惊奇的是安恩的解释,她仅仅是由于那头奶牛太孤独,让奶牛与同类聚聚,散散心,才把奶牛带到集市上来。
这是出乎意外的。
这篇小说的构思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三、细读情节,感知人物1、安恩把牛牵到牲口交易市场却不愿意卖,这是一头怎样的奶牛?请同学们看一看文章第2段对奶牛的描写。
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学生听读,勾画品味对奶牛描写语句。
学生听读,圈点勾画,发言交流。
明确:对奶牛的描写:从“毛色鲜亮,连半根杂毛也没有”;“它那黑白相间美丽的牛角上点缀着几条环状的花纹。
这是一头健壮结实的奶牛。
”这些语句看出是头年老、美丽,出身高贵,健壮结实、甘于奉献的出色的奶牛。
2、这样一头出色的奶牛出现在牲口交易市场,必然会引起许多买牛人的注重。
先后有哪几种人来买奶牛?安恩对待买牛人的态度有什么不同?朗读品味,找出文中对安恩描写的语句,仔细揣摩安恩对待买牛人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4、《安恩和奶牛》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安恩和奶牛》教学设计学校六街中学教师编号班级日期年月日(星期)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安恩和奶牛》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本单元的主题是“亲近文学”。
文章希望孩子们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关爱他人,关爱动物,重视每个动物的情感需求。
同时本文也是七年级学生升初中以来学习的第一篇小说,学习本篇课文也为以后的小说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处于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
2、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内容以及初一学生的特点,本节课的三维目标为:知识目标:让学生体会小说精彩的构思,了解悬念手法的作用。
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习小说的描写方法,了解人物外貌描写与小说情节的关系。
情感目标:让学生了解故事主人公关怀动物,重视他们生命需求的善良情感。
3、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了解故事主人公关怀动物,重视他们生命需求的善良情感。
(2)教学难点: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了解人物外貌描写与小说情节的关系。
4、突破重难点的设想本单元的主题是“亲近文学”。
初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心理发育不成熟。
思维特点具有较大的具体性和形象性。
分析归纳能力相对薄弱。
所以,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总结人物特点,显得尤为重要。
让学生通过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深刻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让学生思考问题,相互讨论,在探究中获得结论。
二、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读研结合讨论交流合作探究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导学案四、课时安排一课时1五、教学过程3。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安恩和奶牛3篇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安恩和奶牛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安恩和奶牛精选3篇(一)教案名称: 安恩和奶牛教学目标:1. 了解《安恩和奶牛》的故事情节和中心思想;2. 理解文章中的生词和词语,提高词汇积累能力;3. 学习了解奶牛的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的关系;4. 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培养孩子的友善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故事情节;2. 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1. 教材《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2. 教学PPT和教学图片;3. 学生作业本和笔;4. 具体奶牛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 (5分钟)1. 准备一张奶牛的图片,向学生展示,拓展学生的知识:大家是否见过奶牛?奶牛和人类是什么样的关系?2. 引导学生回忆《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的故事《安恩和奶牛》。
步骤二:阅读理解 (15分钟)1. 学生独立阅读《安恩和奶牛》的故事,然后回答相关问题:a. 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什么?有哪些人物?b. 为什么奶牛跟随安恩走出了山洞?c. 安恩为什么决定自己养奶牛?d. 故事中传达了什么样的思想和价值观念?e. 你对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2. 让学生将答案讲解给同桌,并互相讨论,最后教师进行简要评价和讲解。
步骤三:词汇学习 (15分钟)1. 教师呈现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词义。
2. 学生自己造句,巩固词汇的用法和意义。
步骤四:拓展活动 (15分钟)1. 学生小组间合作,找寻关于奶牛的生活习性和保护奶牛的相关资料。
比如:奶牛的产奶量、饲养条件、奶牛的品种等等。
2. 学生展示资料,分享自己的发现和观点。
步骤五:总结与反思 (5分钟)1. 请学生回顾本课所学,总结故事的教育意义和学习收获。
2. 结合最后的提问,与学生进行小结和反思。
例如: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动物?如何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学习保护动物和环境;2. 前期可以观察奶牛的图片和短视频,进一步了解奶牛的生活和习性;3. 学生可以通过写作、绘画等方式表达对奶牛和动物的关心和爱护。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吴桥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4 安恩和奶牛教案 苏教版

4 安恩和奶牛【教学设想】短篇小说《安恩和奶牛》是丹麦作家约翰尼斯·延森的名作,小说淳朴的人物形象和奇妙的构思感动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灵。
最近,该小说被补入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亲近文学”,教师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对文学的认识,体会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人物心境以及渗透在文中的美好情感,使学生充分感受文学作品的美,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从而积极主动地去“亲近文学”。
因为面对的是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关于阅读小说的方法指导,不适合提太高要求。
所以具体到本课教学,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带动学生展开课堂讨论;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文章读懂读透,把握人物形象,同时引发学生的一些深层思考,一步步触摸作品的灵魂,感受文学的魅力,从而激发其亲近文学之情。
【教学目标】1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能初步体会小说情节设计的巧妙。
2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初步了解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揣摩作品主旨,感受文学魅力。
【教学重点】1理解安恩对奶牛的深厚情感及勤劳淳朴、善良慈爱的性格特点。
2把握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
【教学难点】理解安恩对奶牛特殊的情感及其生活态度。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有这样一位小说家,从事创作半个世纪,其长篇系列小说《漫长的旅途》(1908-1922)六部曲更是从远古冰河时代的北欧写到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具有史诗般的宏大气魄和优美奇特的风格。
1944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就是丹麦小说家约翰尼斯·延森。
他有一篇短篇小说,不但经常在广播中朗诵,还被选人丹麦语文教材,给无数心灵以感动、教育和启迪,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安恩和奶牛》。
二、检查字词预习情况(一)读准生字词字音,羞怯干瘪腼腆褶撂木屐锃亮嶙峋嘈杂蹭反刍翕动纯粹瑕疵粗粝踌躇窘迫(二)结合注释理解词义锃亮瘦骨嶙峋熙来攘往嘈杂翕动瑕疵粗粝踌躇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可范读一段,然后请学生朗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恩与奶牛》教学设计
2.深入研读,理解文章主题。
一、互动交流。
本文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约翰尼斯延森的经典小说名篇,这篇作品入选课本后,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其实经典作品常常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请说说你眼中的安恩是怎样的人?
二、明确学法
从同学们回答中可以看出对安恩的认识是充满矛盾的,这也正是经典作品的魅力所在。
我们今天就用矛盾分析法再次学习这篇小说,再次走进安恩。
三、理情节,析矛盾
1、理清情节,明确矛盾的焦点:想买与不卖的矛盾。
(为什么要写矛盾,为什么要分析矛盾,还应回到人物形象的认识上去。
)
买牛人:唯利是图
安恩:不为利所诱
四、品人物,议矛盾
1、安恩该不该卖牛?该卖与不卖的矛盾。
(从牛的角度、人的角度认识)
2、安恩该不该将牛带到集市上散心?(牛的孤独实则是安恩的孤独)
五、察环境,悟矛盾
1、集市上的安恩是怎样的与众不同?
2、为什么安恩会有这样的性格特点?
六、探主题,解矛盾
1、作者对于安恩这个人物是褒还是贬?
2、作品想通过安恩与奶牛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小结:安恩的眼界如此窄,她穿着不合时宜,做法事与愿违,世界如此小,生活在小村庄,奶牛就是她的全部,也正因为如此,她的境界却是高的,在她身上保留了人性中最美丽最纯真的东西:善良、淳朴、仁爱。
她的本色人生折射出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的光辉,引发人们对生命、对生活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