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第七章产业结构.

合集下载

产业经济学 第七章 产业结构

产业经济学 第七章 产业结构

(七)生产要素分类法
❖根据所需投入生产要素的不同比重和对不同生产要素 的不同依赖程度可以将全部生产部门划分为劳动密集 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三类。
❖生产要素分析法能比较客观地反映一国的经济发展水 平,也反映了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趋势,这有利于一国 根据产业结构变化的这种趋势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政 策。所以生产要素分类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实际上同三次产业分类法 是一致的,且比后者更细致。它同三次产业分类 法保持着稳定的相关联系,其分类的大项很容易 组合成三个部分,因而同三次产业分类法的三次 产业相对应。
❖根据国际标准分类法所作的统计有很高的可比 性,为产业经济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并被广泛运用。
(五)两大部类分类法
❖刘易斯于1954年发表了著名论文《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 经济发展》,提出了用以解释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理论模 型——二元经济结构模型;于1958年出版了《经济增长理论 》一书,全面分析了影响经济发展的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 。
❖赫希曼于1958年出版了《经济发展战略》,设计了一个 不平衡增长的模型,其中,“关联效应”(包括前向关联 效应和后向关联效应)理论和“最有效次序”理论,已经 成为发展经济学中的重要分析工具。
二、产业结构的一般分类方法
❖(一)关联方式分类法 ❖(二)三次产业分类法 ❖(三)国家标准分类法 ❖(四)国际标准分类法 ❖(五)两大部类分类法 ❖(六)农轻重产业分类法 ❖(七)生产要素分类法
(一)关联方式分类法
1.技术关联分类法:
技术关联分类法就是按照一些比较密切的技术 关联关系,划分企业的经济活动。这些企业的经 济活动的集合要么具有技术、工艺方面的相似性, 要么具有相类似的生产工具、生产流程和管理技 术等。这一类产业的企业必须在产品的主要生产 技术或制作工艺上具有相似的特点。

产业经济学精华笔记整理

产业经济学精华笔记整理

产业经济学精华笔记整理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产业结构、产业关系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经济学分支。

以下是精华笔记的整理,帮助理解产业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1. 产业结构
- 产业结构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个产业所占的比重和关联关系。

通过了解产业结构可以分析经济发展状况和调整产业布局的方向。

2. 产业关系
- 产业关系研究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的相互依赖和互动关系。

这包括供应链、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方面的研究。

3. 产业政策
- 产业政策是指政府制定和实施的影响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

通过制定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可以提升产业竞争力和经济
增长。

4. 市场结构
- 市场结构是指一个市场中存在的各个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市场结构有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竞争市场等。

5. 产业集中度
- 产业集中度反映了一个产业中少数大企业所控制的市场份额。

高集中度可能导致垄断和市场失灵,影响市场效率和公平竞争。

6. 技术创新
- 技术创新是产业经济学中重要的驱动力之一。

通过技术创新
可以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和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以上是产业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的精华笔记整理,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产业经济学》第七章产业结构.

《产业经济学》第七章产业结构.






4、钱纳理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钱纳理将开放型的产业结构理论规 范化,提出了“发展型式”理论。 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工业所占份额逐渐上升,农业 份额下降,而按不变价计算的服务业则呈缓慢上 升;在劳动就业结构中,农业所占份额下降,工 业所占份额变动缓慢,而第三产业将吸收从农业 中转移出来的大量劳动力。 我国产业结构现状与标准产业结构比较
2、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的机制和动力 (1)产业结构调整的市场机制 (2)产业结构调整的计划机制 各自优点及其局限性

(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演变情况

第一节 产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理论 一、产业结构的涵义


四个方面:
第一,产业结构是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 第二,产业结构是以国民经济为整体,即以某种标志将国 民经济划分成若干个产业。 第三,产业之间的生产技术经济联系主要反映产业间相互 依赖、相互制约的程度和方式。生产联系、技术联系、经 济联系。 第四,产业间的数量比例关系。
2、罗斯托的主导产业理论 “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经济成长 阶段理论” 罗斯托根据技术标准把经济成长阶段划 分为6个阶段:①传统社会阶段;②起飞 前提阶段;③起飞阶段;④成熟挺进阶 段;⑤高额民众消费阶段;⑥追求生活 质量阶段。 主导部门通过投入产出关系带动经济增 长,主导部门的序列是不能任意改变 。
第七章 产业结构
学习目标 读完本章,你需要了解和掌握以下内容:
1.产业结构的涵义。 2.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3.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及其理论分析。 4.产业结构优化的涵义和内容。 5. 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涵义和内容。


第一节 产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理论 第二节 产业结构的演变 第三节 产业波及效果分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产业经济学》考博考研名词解释必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产业经济学》考博考研名词解释必背

1.产业:生产经营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劳务(即同一类产品或劳务)的所有企业所组成的集合体。

2.产业结构:指一定经济体系内产业的组成结构、产业之间的联系、各产业与总体经济的联系。

3.产业组织:指同一产业内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是企业市场关系的总和。

4.产业关联:指在经济活动中,产业之间存在的广泛的、复杂的和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

5.产业政策:是一个国家的政府为了实现其全局和长远的利益,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加快产业结构转换步伐和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规范产业内企业间的竞争与垄断关系而采取的一系列扶持、保护、限制等措施的总和。

6.主导产业:指对一个产业结构系统的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引导作用的产业。

7.幼稚产业:指在工业后发国家的产业结构体系中,相对于工业先行国家乘数的同行产业而言,处于“幼小稚嫩”阶段的产业。

8.支柱产业: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产业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它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是相对于其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较大的产业。

9.衰退产业:指在正常情况下,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一产业处于产业自身生命周期的衰退期,由于技术进步或需求变化等因素致使市场需求减少,生产能力过剩且无增长潜力,同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趋于下降的产业。

10.产业结构优化:指通过产业调整,使各产业实现协调发展,并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的过程。

11.产业结构合理化:指产业结构由不合理向合理发展的过程。

即要求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上,根据消费需求和资源条件,对初始不理想的产业结构进行有关变量的调整,理顺结构,使资源在产业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12.产业结构高度化:指资源利用水平应随着经济技术的进步不断突破原有界限,从而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中朝阳产业的成长。

其标志是代表产业技术水平的高效率产业部门比重不断增加,经济系统内部显示出巨大的持续创新能力。

13.感应度:描述一个产业受到其他产业影响的程度,具体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某产业增加的产出量。

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产业经济学习题及答案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习题)一、名词解释1.产业2.产业组织3.产业结构4.产业关联5.产业政策6.淘汰产业7.新兴产业8.生产要素分类法9.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产业: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的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

2.产业组织:生产同一类(严格地说,是生产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的企业在同一市场上集合而成的同一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构,该结构决定了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与企业竞争活力的发挥之间的平衡。

3.产业结构: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构及技术经济联系方式,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由需求结构、生产结构、就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及其关联机制的变化体现出来。

4.产业关联:最终产品产业与生产这些最终产品所投入的中间产品产业之间以及这些中间产品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和数量结构联系,是产业结构最主要的表现特征之一。

5.产业政策:国家或地区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或社会目的,应用产业经济学的原理,以全产业为对象所实施的能够影响产业发展进程的一整套政策的总称。

6.淘汰产业: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技术老化、需求萎缩、成本上升、长期亏损而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而退出市场的产业。

7.新兴产业: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已经度过了幼年生命危险期的新的细分产业,这些新的细分产业的产品在技术工艺、用途、生产方式、用料或其他方面与原有产业的产品有较大不同。

8.生产要素分类法:按照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比重或对各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对产业进行划分的分类法。

可以将全部生产部门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

9.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按照产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产业分类的一种方法。

按照这种分类法划分的常见产业有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夕阳产业、衰退产业、淘汰产业等等。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习题)一、名词解释:1.产业组织2.市场行为3.有效竞争4.市场结构5.市场绩效五、简答题1.简述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

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

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
第六章 理论发展
3.产业结构理论的发展。
产业结构理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里昂惕夫在原来研究的基础上对产业结构进行了更加深入 的研究。于1953年和1966年分别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 和《投入产出经济学》两书,建立了投入产出分析体系;在 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方面出版了《现代经济增长》、 《各国经济增长》等重要论著。 刘易斯于1954年发表了著名论文《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 经济发展》,提出了用以解释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理论模 型——二元经济结构模型;于1958年出版了《经济增长理论》 一书,全面分析了影响经济发展的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
个量分析—总量分析—产业分析的漫长过程。
与此相适应,经济理论也经历了从微观经济理论的 成熟到宏观经济理论的形成、再到产业结构理论的产生 这一演进过程。
第六章 理论发展
以完全竞争为假设条件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其经济分析侧重于个量分析。个量分析继亚当· 斯密之后, 经马歇尔、瓦尔拉斯和帕累托,将“看不见的手”如何
第三篇
产业结构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理论发展 关 联 优 化 布 局
第六章 理论发展
第一节 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产业结构的演进及其规律 第三节 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产业结构的涵义 二、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三、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对象及理论体系
自动调节市场均衡、优化资源配臵的过程进行了理论抽
象,形成了资产阶级正统的价格理论——微观经济理论。 其重要结论是,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能自行调节资源
的最佳配臵,不需要任何外来干预。
第六章 理论发展
1929 年爆发的世界性大危机、 大失业使自由主义价格理论发 生了严重危机,市场失效了, “看不见的手”不灵了。正是 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凯恩斯 的国民收入理论。凯恩斯及其 追随者,将经济分析投向国民 经济宏观层次,即总量分析, 诞生了以国民经济有关总量的 变化及其规律为分析对象的宏 观经济理论。

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

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

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
引言
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中各个产业在总产值或就业人数中所占的比
重和相互关系。

产业结构不仅反映了一个经济体的产业发展水平和特点,还对其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方向起着重要的影响。

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与稳定性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产业经济学中的产业结构概念、演变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产业结构的定义
产业结构是指在一个经济体系中,各个产业在总产值或就业人数中所占的比重
和相互关系。

产业结构主要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代表了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

•第一产业是指从事农、林、牧、渔等自然资源开发和采集的产业;
•第二产业是指从事各种实物产品的加工制造和出口的产业;
•第三产业是指从事各种服务和非物质产品生产的产业。

这三个产业之间相互有机结合,构成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经济结构。

产业结构的演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产业结构也在不断演变。

一般来说,经济的发
展越加先进,第一产业的比重越来越小,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越来越大。

这种演变被称为。

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ppt课件

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ppt课件

21
➢“日本产业结构审议会”采用的生产结构分 类法——基础材料产业,②加工组装产业, 包括一般机械、电气机械、运输工具、精 密仪器等工业;③生活消费品和其他制造 业;④建筑业;⑤商业;⑥服务业;⑦不 动产业、运输、通讯等等。
精选ppt课件
22
IV. 工业中的产业分类
• 专门用以研究工业结构(尤其是工业化进程、阶段、特 征)的产业分类法。
• 资本密集型产业是指在其生产过程中活劳动、知识的有 机构成水平较低,资本的有机构成水平较高,产品物化 劳动所占比重较大的产业。例如,交通、钢铁、机械、 石油化学等基础工业和重化工业都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 产业。
精选ppt课件
25
• 技术密集型产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技术
的需求依赖程度较大的产业,是在其生产
• 工业划分为重工业、化学工业和轻工业三大类。 • 中国,轻工业按其所使用的原料不同,可分为两大类,
即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

• 重工业按其生产性质和产品用途,可分为下列三类:① 采掘(伐)业,是指对自然资源的开采;②原材料工业, 指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基本材料、动力燃料的工业; ③加工工业,是指对工业原材料进行再加工制造的工业。
精选ppt课件
12
(三)中国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2002年标准)
1.颁布:国家统计局申请立项,修订
2.内容:
将国民经济划分为若干门类 在每个门类下面分成若干大类 在每个大类下面分成若干中类 在每个中类下面分成若干小类 若干小类后面附加的解释或限定
新标准包括20个门类, 95个大类,396个中类 和913个小类,与1994 的标准相比较,门类 增加了4个,大类增加 了3个,中类增加了28 个,小类增加67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库兹涅茨的人均收入影响论
考察总产值变动和就业人口变动的规律。产业结构变 动受人均收入变动的影响理论。

3、霍夫曼定理
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 /生产资料工业的 净产值 霍夫曼工业化阶段指数 霍夫曼理论的缺陷及其修正

对我国计算口径的修正

用我国的口径计算重工业与轻工业的比例,与“霍夫 曼比例”参考值相比是不合适的,应对我国的计算口 径进行相应调整后才能与国际口径进行比较。 制造业产值(国际口径)=工业产值(国内口径)-采掘业 产值 重化工业产值(国际口径)= 重工业产值(国内口径) -采掘业产值+轻工业产值中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部分 (国内口径) 轻工业产值(国际口径)= 轻工业产值(国内口径)-轻 工业产值中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部分(国内口径)
(三)结构演变模式


1、赤松要的“雁行形态理论”
认为后进国家的产业发展应遵循“进口—国内生产—出口”的模 式。 雁行形态理论的应用



2、产品循环发展模式
该理论是美国跨国企业问题专家佛农提出。“新产品开发+国内 市场形成十出口升资本和技术出口+进口+更新的产品开发……” 带动了工业结构由劳动、资源密集型向资金、进而向技术密集型 演进,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反回头效应——先行国在海外的投资使先行国的己有产业受到国 外竞争压力的威胁现象。

一、产业结构优化的涵义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各产业协调发展、产 业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包括 两个方面: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 高度化。
二、产业结构高度化


(一)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涵义
产业结构高度化主要是指产业结构从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的 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高度化的四个特征。





4、钱纳理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钱纳理将开放型的产业结构理论规 范化,提出了“发展型式”理论。 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工业所占份额逐渐上升,农业 份额下降,而按不变价计算的服务业则呈缓慢上 升;在劳动就业结构中,农业所占份额下降,工 业所占份额变动缓慢,而第三产业将吸收从农业 中转移出来的大量劳动力。 我国产业结构现状与标准产业结构比较


三、关于产业结构演变的理论分析
(一)结构演变理论 1、配第一克拉克定理 配第定理 工业的收入要比农业高,而商业的收入又比工 业的高,说明工业比农业、服务业比工业具有 更高的附加价值。 克拉克分析了劳动力在一、二、三次产业间移 动的规律性,认为劳动力在不同产业间的流动 原因在于不同产业之间收入的相对差异。
(一)产业结构的改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产业结构的状况是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三)产业结构的改进是经济协调和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四)产业结构的状况是经济效益高低的决定性因素 (五)优化的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高度化和产业结 构横向演变的合理化。 (一)工业化发展阶段规律 (二)主导产业转换规律 (三)三次产业比重变动规律 (四)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第七章 产业结构
学习目标 读完本章,你需要了解和掌握以下内容:
1.产业结构的涵义。 2.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3.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及其理论分析。 4.产业结构优化的涵义和内容。 5. 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涵义和内容。


第一节 产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理论 第二节 产业结构的演变 第三节 产业波及效果分析


(二)产业结构调整理论
1、刘易斯的二元结构转变理论 认为整个经济是由弱小的现代工业部门和强大的传统农业部门组成, 发展中国家可以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这一优势,加速经济的发展。
二元结构转变理论的基本假设条件: ①农业的边际劳动生产率为零或接近零; ②从农业部门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其工资水平取决于农业的人均产出 水平; ③城市工业中利润储蓄倾向高于农业收入中的储蓄倾向。 积累效应: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工业转移,农村劳动力的边际生产 率不断提高,工业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不断降低,这种效应直到工、 农业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相等才停止,这时,城市和农村的二元经济 结构转变为一元经济结构。


二、产业间的基本结构形态





1、 产业间的社会再生产结构 指的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产业之间形成的比 例关系 。 2、产业间的需求结构 指各个产业的消费量和投资量在需求总量中的 比重。 3、产业间的投资结构 指一定时期的社会总投资在各产业间的分布, 包括增量投资结构和存量结构。

2、罗斯托的主导产业理论 “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经济成长 阶段理论” 罗斯托根据技术标准把经济成长阶段划 分为6个阶段:①传统社会阶段;②起飞 前提阶段;③起飞阶段;④成熟挺进阶 段;⑤高额民众消费阶段;⑥追求生活 质量阶段。 主导部门通过投入产出关系带动经济增 长,主导部门的序列是不能任意改变 。

(3)同时开发发展模式

适用于后发的经济发达国家发展技术密集型产 业

一国出口的增加是由该国自身产业特点、技术 基础的完善程度和技术特点决定的,这些国家 竞相发展高新技术产品,使它们之间相当多的 同类工业品相互进口的数量减少,而且,由于 共同发展高新技术,使以后的进口也不会有太 大的增长。
返回
第三节 产业结构优化

4、产业间的就业结构 5、产业间的技术结构 6、产业间的区域配置关系 ①产业间的区域配置结构 ②进出口结构 7、产业间的产出结构
三、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渊源 2、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 3、产业结构理论的发展
返回
第二节 产业结构的演变
一、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产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理论 一、产业结构的涵义


四个方面:
第一,产业结构是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 第二,产业结构是以国民经济为整体,即以某种标志将国 民经济划分成若干个产业。 第三,产业之间的生产技术经济联系主要反映产业间相互 依赖、相互制约的程度和方式。生产联系、技术联系、经 济联系。 第四,产业间的数量比例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