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的护理问题及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常规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腰椎病的护理常规
一、护理评估
1.、发病史、诱因。
2.、疼痛部位、程度、体位等状况。
3、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二、护理问题
1、生活自理能力低下
2、疼痛
3、焦虑
三、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按中医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对急性发作期的患者,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与体位变化的关系以及有无放射痛和皮肤感觉异常等情况。
(2)推拿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
(3)推拿后即用腰围固定腰部,平卧硬板床;观察腰腿疼痛情况。
(4)症状缓解后应坚持腰背肌锻炼。
(5)注意患者有无二便功能障碍,做好皮肤护理,防止湿疹、压疮的发生。
3. 给药护理
用药期间忌生冷及寒凉食物,同时外避风寒,以免加重病情。
4. 饮食护理
饮食宜营养丰富,忌食生冷、辛辣、滋腻之品。
.
5. 情志护理
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做好思想疏导,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和护理。
四、健康指导
1、宜睡硬板床。
2、注意腰背部保暖,避免因受风寒湿冷的刺激而诱发。
3.、腰围不可长期使用,通过功能锻炼来加强腰背肌的力量,以免肌肉退化、萎缩。
4.、腰部不可过度负重,取物时应避免大幅度的弯腰和旋转。
五、护理评价
1、患者能坚持睡硬板床。
2、腰部保暖措施到位,未受寒冷刺激而诱发。
3、疼痛缓解,生活能基本自理。
. 2。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

MRI:可显示椎管形态,全面反映各椎体、椎间盘有无 病变及神经根和脊髓受压情况,对本病有较大诊断 价值。
护理评估: (一)术前评估
1.健康史 (1)一般资料:年龄、职业、身高、营养状况。 (2)既往史:是否患有先天性椎间盘疾病;有无腰部 外伤、慢性损伤史;有无疼痛及下肢感觉障碍史、是 否做过要不手术。 (3)家族史:家族史有无类似病史。
腰椎间盘突出症 患者的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
由于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在过度劳损、体位骤变、 猛力动作或暴力撞击下,使纤维环破裂,髓核多向 后外侧突出,常压迫脊神经根,从而产生疼痛或肢 体麻木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形成椎间盘突出症。
主要分型
01 膨隆型:纤维环部分破 裂,但表层完整,髓核 因压力而向椎管局限 性膨出.
正确的坐姿
高处取物
正确的睡姿
(二)术后评估
1、手术情况:麻醉方式、手术名称、术中情况、引流 管的数量及位置。
2.身体状况:动态评估病人生命体征,引流液的色、量、 性质、切口情况,治疗后神经功能的恢复程度,是否能 按计划进行功能锻炼,有无并发症发生的征象。
3.心理社会支持状况:病人及家属对术后康复、后遗症 等方面的心理状态和康复锻炼的程度。家属对病人的支 持程度。
02 突出型:纤维环完全破 裂,髓核突入椎管,仅 有后纵韧带或一层纤 维膜覆盖,表面高低不 平.
03 脱垂游离型:破裂/突 出的椎间盘组织或碎 块脱入椎管内或完全 游离。
症状
腰痛:最先出现的症状常为腰部急性剧痛或 慢性隐痛。
坐骨神经痛: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 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痛。 马尾神经受压:大、小便和性功能障碍, 鞍区感觉迟钝。
护理措施:协助患者提高应对能力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常规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常规(一)护理诊断:1.焦虑:与担心疾病预后、缺乏疾病预防保健知识有关;2.疼痛:与突出的椎间盘压迫、刺激神经根有关;3•躯体移动障碍:与疼痛、肌肉痉挛有关;4.生活自理能量下降:与因疾病被迫卧床、疼痛有关;5.潜在并发症:脑脊液漏、神经根粘连、肌肉萎缩、便秘等;(二)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取得患者的信任,鼓励患者坚持治疗,树立信心,克服急躁焦虑情绪;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向病人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消除因治疗怕疼痛而引起的紧张心理。
2.一般护理:(1)保持病房环境整洁、舒适、温湿度适宜、避免噪音;(2)指导患者进食清淡、粗纤维营养丰富的饮食,不要饥饱失常,尽量少食生冷、过热的食物,戒烟戒酒;(3)病情观察:注意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活动受限情况;(4)患者应步态不稳,须向患者做好防跌倒的有关宣教,积极正确使用防护用品;3•腰部养护:(1)急性期须严格卧床休息,置于硬板床;翻身时保持轴线,防止椎体扭曲;(2)指导患者正确佩戴腰围,正确选择腰围的规格,保持腰椎良好的生理幅度,防止长期无原则佩戴腰围而引起的腰背肌废用性萎缩和关节强直;(3)正确指导患者行腰部功能锻炼:3.1四肢关节锻炼:在床上进行四肢伸屈、股四头肌收缩、足背伸、屈髓、直腿抬高锻炼3.2"双桥式"练习:仰卧位,双腿屈曲,双脚平放于床上,腰部用力使身体离开床面,尽量拱起身体,于最用力位置,身体能耐受下保持平衡,早晚各一组,每组10次,每次持续10秒;3.3"飞燕式"练习:俯卧位,手背于腰后,使头部与下肢同时远离床面,于最用力位置,身体能耐受下,早晚各一组,每组10次,每次持续10秒;3.4屈腿仰卧法:仰卧位,双腿屈膝屈髓,双脚平踩于床面,上身抬起,使肩胛骨离开床面,上身不可抬起过高,避免增加腰椎负荷,早晚各一组,每组10次,每次持续5秒;(三)健康宣教:1.叮嘱患者注意腰部保暖,防止风寒侵袭及久居潮湿之地;2.避免腰椎过度劳累、不可急弯腰及提取重物;3•行走时佩戴腰围,卧床后可拆除;4•避免剧烈咳嗽、打喷嚏,进行时须用手护住腰部,防止便秘;5•患者应适当控制体重,防止腰部及下肢负荷过重;6•功能锻炼的原则:先慢后快,先轻后重,先小幅度后大幅度,先局部后整体,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日常护理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因过重而增加腰椎负担。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并发症,如 腰椎管狭窄等。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规律的作息、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 ,有助于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
05
心理护理与自我管理
情绪管理
保持乐观心态
01
积极面对疾病,避免过度焦虑和抑郁,可采取乐观的态度来减
仰卧起坐
仰卧位,双手交叉放于 胸前,慢慢坐起再躺下 ,重复进行。
倒走
选择安全的环境,倒走 锻炼腰部肌肉。
定期检查与筛查
年龄
对于40岁以上的人群,定期进行腰椎检查,及早发现潜在问题。
职业
长时间久坐或重体力劳动者,应定期进行腰椎检查,预防腰椎间盘 突出症的发生。
家族史
如有家族成员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应提高警惕,定期进行筛查。
瑜伽和太极
瑜伽和太极等轻度运动可以放松身 心,缓解疼痛,同时也有助于增强 腰部肌肉的力量。
饮食与营养
增加钙质摄入
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元素,对于腰椎间盘的维护也 有一定的帮助。应适当增加富含钙质的食物摄入,如牛奶 、豆腐等。
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蛋白质是肌肉和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应多摄入富含蛋白 质的食物,如鱼、瘦肉、豆类等。
适当运动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游泳等,有助于增强腰部肌 肉力量和柔韧性。
家庭与社会支持
家人的关心与支持
家人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和身 体不适。
寻求专业帮助
如有需要,可寻求医生或康复治疗师的帮助,获得专业的护理建议 。
参与社交活动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同病相怜的人交流经验,互相鼓励支持。
腰椎间盘突出中医护理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1]血瘀气滞证:腰腿酸痛,固定部位疼痛,腰部僵硬,俯仰动作困难,舌质暗紫,或瘀斑,薄白或薄黄舌苔。
[2]寒湿痹阻证:腰腿冷痛剧烈,不宜翻身,即使躺下也不减轻或加重,遇冷疼痛加重,热则减轻,伴有下肢活动受限,舌头肥厚。
轻而油腻的皮毛。
[3] 湿热痹痛证:腰、筋、腿痛,并伴有疮处热,或四肢红肿,活动受限,口渴不饮,苔黄腻。
[4]肝肾两虚证:腰腿酸痛久久,反复发作,乏力,劳累加重,卧下缓解;包括肝肾阴虚和肝肾阳虚证。
阴虚证:心烦不寐,口苦咽干,舌红少津。
阳虚的症状如下:四肢不温,形寒恶寒,舌淡胖。
2.常见病/症状的护理(1)腰痛1.评估疼痛的原因、性质、腰椎活动、下肢感觉和运动。
2、体位护理:急性期严格卧床,躺在硬床上,保持脊柱挺直。
恢复期间,下床时佩戴护腰器进行保护和支撑,注意起床姿势。
建议先翻身侧卧,然后用双臂支撑,再慢慢起身。
避免使用腰部来防止身体姿势的突然变化。
3、做好腰腿保暖,预防感冒。
4.遵医嘱用中药贴敷、中药热烫、拔罐、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腰部,观察治疗后效果,及时就医.5.给予骨盆牵引,牵引重量约为患者体重的1/3~1/2,也可根据患者耐受进度调整牵引重量。
6.遵医嘱使用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止痛。
常用穴位:神门、交感、皮质下、肝、肾等。
(2)四肢麻木1. 评估麻木的部位、程度及伴随症状,并做好记录。
2. 协助患者按摩、敲击麻木的肢体,力度适中,提高患者舒适度,并询问其感觉。
3、保持麻木肢体温暖,引导患者开展下肢关节屈伸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4、遵医嘱局部用中药熏蒸、中药塌方、艾灸等治疗,注意防止皮肤灼伤和损伤,观察治疗效果。
5.遵医嘱进行穴位注射,常用穴位:足三里、环条、卫中、成山等。
(3)下肢活动受限1. 评估患者下肢的肌肉力量和步态。
对于肌肉力量下降、步态不稳的人,应做好安全防范,防止跌倒等意外。
2.做好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起床和移动,使用辅助工具行走。
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措施

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措施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疼痛。
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和缓解症状,以下是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措施。
1. 休息与活动:在发作期间,患者应该保持充分的休息,避免过度活动。
卧床休息可以减轻脊柱压力,有助于缓解疼痛。
在床上,可以使用具有支撑性和适合脊柱曲度的床垫和枕头,以维护良好的脊柱姿势。
2. 热敷与冷敷:可以交替使用热敷和冷敷物来缓解疼痛。
热敷可帮助放松肌肉,增加血液循环,缓解炎症。
冷敷则有助于减轻肿胀,麻痹神经末梢,减少疼痛感。
患者可以在热水袋或冰袋上用一块干净的布包裹后,轻轻放置在受处疼痛的腰椎区域。
3. 合理的体位: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该尽量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特别是长时间坐着或弯腰。
合理的体位可以减少对腰椎的压力,对外伤的恢复有重要作用。
当需要长时间坐着的时候,可以使用腰靠垫来支撑腰部,保持腰部曲度。
站立时,应该保持脊柱的直立姿势,避免驼背。
4. 适度的运动:虽然休息是治疗的重要部分,但适度的运动也是必要的。
锻炼可以增加腰椎周围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缓解腰椎的压力,并预防后续的损伤。
推荐患者进行低强度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游泳、瑜伽等。
此外,特定的操纵和拉伸运动,比如俯卧撑、腹肌训练,也有助于加强腰部的支撑力。
5. 疼痛管理: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疼痛,可以考虑使用非处方药物来缓解症状。
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类固醇消炎药(NSAIDs)、止痛药和肌松药。
然而,患者在使用这些药物之前应该咨询医生,以确定剂量和时间的安全范围。
6. 腰部支撑:穿戴腰围或腰带可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并减轻腰椎的负担。
腰带可以帮助维持腰部的稳定性,减少疼痛的感觉。
然而,长期依赖腰带可能会削弱腰部肌肉,所以应该避免过度依赖。
7. 减轻体重:如果患者超重或肥胖,减轻体重可以减少对腰椎的压力。
合理的饮食以及适量的运动是控制体重的有效方法之一,并有助于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
8.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患者的症状无法通过自我护理和管理缓解,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及护理对策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及护理对策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好发年龄为30~50岁,随着年龄的增长髓核的含水量逐渐减少,此病的发生率也随之降低。
在临床上,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仍不少见。
而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其自身的特点,了解并掌握其特点对正确诊断与治疗十分重要。
关键词: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特点;护理对策一、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我院2005年5月~2015年12月采用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132例,本组132例,男85例,女47例,年龄60~82岁,平均65.3岁。
病程8个月~23年,平均7年4个月,其中病史>5年的有67例(60.2%)。
(二)临床表现本组132例,间歇跛行或行走后腰腿疼痛加重的有68例(52.3%)。
有1侧大小腿感觉和肌力障碍伴膝和跟腱反射减退33例,有双侧大小腿感觉和肌力减退12例,双侧小腿感觉肌力障碍18例,有一侧小腿感觉和肌力减退55例,只有一侧小腿局部感觉和肌力障碍14例。
132例中,有2个棘突间旁侧深压痛伴下肢放射痛51例,棘突压痛无放射痛59例,无棘突或棘突间旁侧压痛22例。
有一侧腰肌痉挛、萎缩42例,腰椎侧弯19例。
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25例,单侧直腿抬高阳性96例,可疑11例。
二、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一)病理特点因素与椎间盘疾病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髓核、纤维环及软骨终板的改变为本病的病理基础。
本组观察的老年椎间盘纤维环颜色变暗,破裂发生率79.6% ,髓核组织脱水,体积变小,周围被肉芽组织包绕,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及钙化。
目前对于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特点多认为是在椎间盘退行性变基础上,其胶原纤维磨损断裂、消失,继之纤维环出现裂隙,髓核组织水分减少,引起弹性下降,同时纤维环松弛、椎间盘膨隆、最后导致髓核突入纤维环;椎间盘厚度变薄、椎间隙变窄、椎体间活动度增大,致相应的小关节压力增高、摩擦力增大,长时间反复损伤与修复致小关节囊肥厚松弛、小关节增生肥大,发生小关节骨性关节炎;另外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体后部结构应力增加还导致椎板增厚,黄韧带退变,突出的间盘钙化等;这些病理变化使患者椎管、侧隐窝及神经根管发生程度不等的狭窄。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的护理问题及护理干预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的护理问题及护理干预关键词非手术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我国是一个逐步迈向老龄化的社会,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医疗保健的不断完善,人类寿命逐年延长。
加之老年群体多为次亚健康群体,大多数处以依靠性环境生活,其疾病的预防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而非手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也正是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病例特点,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安全可靠,易被人们接受。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护理问题,需要被及时发现并给于相应的指导措施,以免影响治疗,甚至出现并发症。
1常见护理问题及原因1.1疼痛大部分患者因疾病造成的疼痛而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心情焦虑,睡眠紊乱,心脑血管疾病复发。
有些患者程强迫体位,不愿翻身,抬腿等活动,结果导致褥疮和肌肉萎缩,甚至会形成下肢静脉血栓。
1.2忧虑陌生的环境容易噪声患者的不安与紧张,有些患者出次发病就诊,对此类疾病的认识不足,对治愈缺乏信心,对愈后效果及是否复发心存忧虑。
1.3恐惧需要手法复位及骶管注射治疗的部分患者,因害怕疼痛或担心术中发生意外或手术失败,导致下肢瘫痪甚至危机生命的后果而极度紧张,解释工作不当会使患者心情犹豫,拒绝治疗。
1.4自理缺陷老年患者多因自身行动不便价值疾病疼痛或感知能力改变,无法独立完成日常生活需要,易发生跌倒,坠床等危险。
1.5纳差老年人自身代谢能力降低,脾胃虚弱,食物被不易消化。
生病后活动量减少,而导致胃口欠佳,进食减少。
1.6腹胀和便秘卧床时间的延长,使胃肠蠕动速度下降,而导致腹胀或排便时间延长,食物在肠道停留时间延长,水分被过多的吸收而造成便秘,加重患者痛苦,使患者不愿意进食,有意减少排便次数。
而消化系统缺乏食物刺激,胃肠道蠕动速度进一步下降,形成恶性循环。
1.7中药熏洗自护知识缺乏由于患者对中药熏洗治疗过程不熟悉或因自身疾病、感知能力改变引起的。
1.8牵引无效对牵引治疗原理、意义及注意事项缺乏了解而造成治疗无效,延长治疗时间或是对病情产生负面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腰椎間盤突出症常見的護理問題及護理
我國是一個逐步邁向老齡化的社會,近年來隨著生活品質的提高,醫療保健的不斷完善,人類壽命逐年延長。
加之老年群體多為次亞健康群體,大多數處以依靠性環境生活,其疾病的預防已經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
研究表明老年性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在人1:3的老齡化社會中日益增多。
老年性腰椎間盤突出症為慢性疾病,病程長、遷延不愈,多伴有腰部形態改變和功能障礙,常表現為反復發作的腰背疼痛,腰部活動受限,下肢疼痛、麻木,行走困難或間歇性跛行,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
因而老年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護理問題,需要被及時發現並給於相應的指導措施,以免影響治療,甚至出現併發症。
1常見護理問題及原因:
1.1疼痛:大部分患者因疾病造成的疼痛而導致生活品質下降,心情焦慮,睡眠紊亂,心腦血管疾病復發。
有些患者程強迫體位,不願翻身,抬腿等活動,結果導致褥瘡和肌肉萎縮,甚至會形成下肢靜脈血栓。
1.2憂慮:陌生的環境容易雜訊患者的不安與緊張,有些患者出次發病就診,對此類疾病的認識不足,對治癒缺乏信心,對愈後效果及是否復發心存憂慮。
1.3恐懼:需要手法重定及骶管注射治療的部分患者,因害怕疼痛或擔心術中發生意外或手術失敗,導致下肢癱瘓甚至危機生命的後果而極度緊張,解釋工作不當會使患者心情猶豫,拒絕治療。
1.4自理缺陷:老年患者多因自身行動不便價值疾病疼痛或感知能力改變,無法獨立完成日常生活需要,易發生跌倒,墜床等危險。
1.5納差:老年人自身代謝能力降低,脾胃虛弱,食物被不易消化。
生病後活動量減少,而導致胃口欠佳,進食減少。
1.6腹脹和便秘:飲食指導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常由於腰腿痛導致活動減少,從而引起胃腸蠕動減慢,易發生便秘,而老年患者更易發生便秘。
便秘使排便時腹壓增高,加重腰椎間盤突出的症狀。
另外,臥床時間的延長,使胃腸蠕動速度下降,而導致腹脹或排便時間延長,食物在腸道停留時間延長,水分被過多的吸收而造成便秘,加重患者痛苦,使患者不願意進食,有意減少排便次數。
而消化系統缺乏食物刺激,胃腸道蠕動速度進一步下降,形成惡性循環。
1.7中藥熏洗自護知識缺乏:由於患者對中藥熏洗治療過程不熟悉或因自身疾病、感知能力改變引起的。
1.8牽引無效:對牽引治療原理、意義及注意事項缺乏瞭解而造成治療無效,延長治療時間或是對病情產生負面影響
2護理措施:
2.1疼痛的護理
做好疼痛評估,給以心理安慰,使其心理放鬆。
對因害怕疼痛而拒絕翻身、抬腿鍛煉的要向其說明重要性,指導患者正確的翻身方法,使其處於正確舒適的體位。
受壓部位要墊小墊枕或軟毛巾,定時按摩。
如有必要使用止痛藥物時,向患者說明藥物的功效、副作用及相關注意事項並做好用藥後效果觀察。
2.2憂慮的護理
熱情、友好的介紹醫院及科室的基本情況,尊重患者的擇醫權利。
心理護理老年性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病程長且易反復,常出現焦慮、悲觀等情緒。
通過電話聯繫,經常瞭解其病情及心理狀況,及時給予心理疏導,多關心安慰患者,消除其不良心理因素。
鼓勵患者說出心中的疑慮,給以細緻、耐心的解答。
讓患者瞭解到老年腰椎間盤突出症與青年腰椎間盤突
出症病例特點的區別。
選擇非手術治療是因為老年人基本上處於自限狀態,加之體能對疼痛的耐受力下降,且多數患者都患有其他系統的疾病,此方法治療更切合老年人的自身情況。
讓患者相信其出院後仍有醫務人員負責他們的康復治療護理,使患者對疾病的康復充滿信心,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堅持康復訓練。
2.3恐懼的護理
向患者講解手法復位和骶管注射是能消除現有不適症狀的有效治療方案,疼痛的程度一般可以耐受。
目前手法整複和骶管注射的方法安全、可靠、效果明顯,而且主任及主管醫師在此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不必過多的顧慮。
過於恐懼緊張會影響治療的順利進行。
2.4自理缺陷的護理
患者入院後對其進行全面的評估,認真做好基礎護理。
滿足患者日常生活的合理需要。
指導功能鍛煉,培養其自理能力,鼓勵患者根據自身情況獨立完成力所能及的日常活動。
對於有跌倒風險的患者,給予自我防護知識的指導。
在床上活動時可以加床檔保護;下床時必須有人陪同,不能穿拖鞋下床鍛煉。
2.5納差
指導患者下地或在床上行全身鍛煉,加強食物消化。
保持口腔清潔、衛生,增進食欲。
注意食物的營養均衡與合理搭配,鼓勵患者進食,並介紹合理飲食、加強營養對於抵抗疾病、恢復健康和預防便秘的重要性。
也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少食多餐。
2.6腹脹及便秘的護理
由於老年患者常伴有骨質疏鬆,指導其多吃富含鈣質的食物,如牛奶、豬骨湯等,以增加人體內含鈣量,改善骨質疏鬆狀況。
給予飲食指導,囑患者進食營養、清淡、易消化吸收食物;多食新鮮水果蔬菜及粗纖維食物,多飲溫開水。
忌食辛辣、刺激、油膩、生硬、易產氣之物。
讓患者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還可定時熱敷腹部。
預防腹脹及便秘的發生,如已發生腹脹可使用肛管排氣或遵醫囑給予藥物治療。
對於3天以上無大便者可每天3次每次20分鐘對腹部順時針環形按摩,促進胃腸蠕動,必要時可口服蘆薈膠囊、麻仁潤腸丸或是番瀉葉等緩瀉劑,以防便秘的發生,對已經發生便秘者要通過開塞露或肥皂水清潔灌腸解除患者痛苦。
2.7中藥熏洗的護理
中藥熏洗可以起到鬆弛局部緊張肌肉,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的作用,但熏洗時前不宜空腹、飽餐或飲酒。
熏洗時溫度應適宜,不宜過高,以免燙傷皮膚,影響治療;對於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的患者應有專人攜帶備用藥物陪同熏洗,告知患者如有不適及時通知醫護人員,並加強巡視。
熏洗後及時包裹好腰部並用毛巾擦幹頭髮,注意加衣保暖,防受涼感冒。
熏洗後應多飲溫開水,防止大量出汗脫水引起虛脫暈倒。
2.8牽引的護理
牽引對於恢復腰椎正常生理曲度及腰背肌彈性有良好效果。
不僅對近期內解除疼痛必要,對於遠期手法整複也有重要的意義。
牽引應在用餐結束半小時後進行,牽引帶鬆緊適宜,手法輕柔,防止醫源性損傷。
牽引繩上不能壓衣服被褥等物品;雙足不能蹬床欄;牽引錘懸空;牽引時間、重量、角度要遵醫囑,不能隨意改變。
2.9家庭康復護理
由於醫療資源緊張或經濟條件等,許多病人不能長時間住院治療,家庭康復護理則顯得尤為重要。
因此,健康教育須向患者詳細講解老年性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病因、誘因、臨床表現及特點,並講解出院後家庭康復護理的重要性、注意事項及相關知識,同時取得家屬的配合。
囑患者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咳嗽,避免重體力勞動,注意站、坐、行和勞動姿勢,宜臥硬板床,加強腰部保健,避免彎腰久坐、突然轉體扭腰及腰部負重,必要時佩戴腰圍帶,以減少再次腰椎損傷的發生。
老年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是一個特殊的就醫群體,在護理工作中需要有耐心、愛心、責
任心;有敏銳的觀察力和善於發現問題,運用交流技巧和熟練的護理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
不僅要求護理人員熟練的掌握專科知識,瞭解患者病情及時制定護理方案,還需要預防患者其他心理、生理問題的出現,有預見性的做好相關的護理措施,時患者能夠積極、樂觀、安全、有效的接受治療,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