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

合集下载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通知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通知

民政部关于宣传贯彻《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的通知民政部民政部关于宣传贯彻《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的通知民函〔2009〕24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批准发布的《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建标121-2009,以下简称《标准》),将于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为认真落实《标准》,做好《标准》的宣传贯彻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施行《标准》的重要意义《标准》是在我国抗击2008年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和汶川地震特大自然灾害背景下,由我部组织编制的民政救灾应急领域第一个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标准。

《标准》是专门为加强和规范我国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提高工程项目投资决策和建设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更好地开展救灾物资储备工作制定的,对于促进我国防灾、减灾、救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部门要充分认识《标准》施行的重要性,并在救灾物资储备库基本建设工作中认真贯彻实施,切实把民政基本建设与管理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二、加强《标准》施行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部门要加强对《标准》施行工作的领导,成立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标准》的贯彻落实。

要制定《标准》实施工作方案,举办《标准》培训班,指导当地民政部门和救灾物资储备机构熟悉掌握《标准》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三、切实发挥《标准》在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上的指导作用《标准》是为救灾物资储备库工程决策服务和控制建设质量的全国统一标准,是民政部门编制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初步设计的重要依据,也是民政部门进行救灾物资储备库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依据。

各地民政部门在申报、设计及组织实施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时,要严格执行《标准》。

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项目不上报;对擅自改变建设标准的,要坚决依照《标准》的要求予以制止和更正;对擅自改变造价或降低工程质量的,要严格依照《标准》的规定进行整改。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建标121-2009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建标121-2009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建标121-2009一、概述本标准规定了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建设标准,以确保救灾物资的储存、管理、调配等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库时参考。

二、建设要求1.选址要求:救灾物资储备库应选址在交通便利、易于调配、安全可靠的地方。

同时,应避开地震带、洪水易发区等自然灾害高发区域。

2.设施要求:储备库应具备完善的仓储设施,包括货架、货柜、搬运设备、消防设施、监控设备等。

同时,应配备冷藏、冷冻设施,以适应不同救灾物资的储存需求。

3.建筑要求:储备库建筑应具备防风、防雨、防震等功能,建筑结构应符合安全规范。

库房应设置防水、防火、防盗等措施,确保物资安全。

4.布局要求:储备库应合理布局,包括物资分区、存储方式、作业流程等。

应确保物资储存有序、便于管理、提高效率。

三、管理要求1.人员管理:储备库应配备专业的仓库管理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

管理人员应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工作质量和效率。

2.制度管理:储备库应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包括物资出入库制度、库存盘点制度、应急预案等。

应确保制度的严格执行,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3.安全管理:储备库应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包括消防安全、治安安全、设施安全等。

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确保物资和人员安全。

4.信息化管理:储备库应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物资信息的实时监测和动态管理。

应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软件,提高管理效率和准确性。

四、调配要求1.应急调配:储备库应建立应急调配机制,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调集救灾物资。

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提高调配效率。

2.调度指挥:储备库应建立调度指挥系统,实现物资调度的实时监控和指挥。

应确保调度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高救灾效率。

3.合作机制: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应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能力,提高整体救灾能力。

浙江省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指导标准试行2020

浙江省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指导标准试行2020

浙江省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指导标准(试行)为全面提升我省台风洪涝灾害及重大突发事件科学《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国务院根据国201控能力57号有关要求参照民政《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民函20024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标准一、建设规(一)规模要求各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规模以满本级启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三级响应紧急转移安置口数量所需救灾物资储备需求为基础,兼顾其他类别应急险救援物资的储备需求。

各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规模应合规定1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规模分类总建筑面积紧急转移安置人口规模分20000-3000万人以省本57000-1000万人以15000-700万13000-500万人以市2000-300万人以1500-200万1000-15001小县级万人以下(二)规模依据。

以《浙江省应急物资储备参考标准(试行)》为基本测算依据,各级建设规模下限为救灾物资储备.要求,上限为兼顾其他类别应急物资储备要求。

多灾易灾、交通不便的市县,应按表中上限标准确定储备库建设规模,并根据实际适当增加储备库点。

二、场地库房建设要求(一)储备库场地要求。

救灾物资储备库选址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遵循交通便利、调运快捷、储存安全、保障高效的原则,应满足以下条件:1.库区地势较高,地质和水文条件符合防洪防涝基本要求;2.远离火源、易燃易爆厂房和库房及其他有害污染源等;3.交通便利,宜临近铁路货站或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入口,内外道路应满足大型货车双向通行要求。

4.救灾物资储备库的总平面布置应符合功能要求,做到布局合理、流程通畅。

市级及以上救灾物资储备库应单设仓储区,其他功能区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库房宜与生产辅助用房毗邻,并与管理用房和附属用房相对隔离。

(二)库房基本要求。

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库房宜为单层,因受条件限制采用多层库房时,不宜超过3层,库房单层净高应不低于6m。

库房地坪荷载应满足货物堆放及装卸机械运输要求。

库房应满足抗震、防火、防潮等要求:1.救灾物资储备库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建筑工程抗震GB5)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223设防分类标准》(.0011)相关规定。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科学合理地进行工程项目投资决策和管理,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提高我国的自然灾害应急响应能力,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救灾物资储备库项目决策和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水平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救灾物资储备库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项目建设全过程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救灾物资储备库新建工程和改建、扩建工程。

第四条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符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体现“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从我国备灾、救灾的实际情况出发,立足当前,兼顾发展,统筹规划,建立和完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应满足灾害救助和应急指挥的物资储备和管理的需要。

第五条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由政府统一安排建设项目,其建设用地应纳入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按国家公益事业建设用地的有关规定申报、征拨。

第六条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应满足“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对物资准备的要求,统一规划,一次或分期实施。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应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改建、扩建工程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实行资源整合。

第七条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建设,除应符合本建设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指标和定额的规定。

第二章建设规模和项目构成第八条救灾物资储备库宜按县级以上行政区划设置,根据各地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中三级应急响应规定的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数量进行分类,并按其所需储备物资的建筑面积确定建设规模。

第九条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建设规模可分为以下六类:表1 救灾物资储备库规模分类表注1:一、二、三类救灾物资储备库参照《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规划》中大、中、小型中央库的标准。

注2:建设规模小于六类下限的,宜设置救灾物资储备点。

第十条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内容包括房屋建筑、场地、建筑设备和基本装备。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概要共32页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概要共32页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概要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房屋建筑面积测算报告救灾物资储备库各类用房的面积规模,是确定工程建设指标的依据。

为正确反映各类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建设水平,在本建设标准编制时,对各类用房的面积规模进行了反复测算与论证。

一、测算依据(1)相关文件对抗灾救灾物资储备工作的要求与规定。

这部分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全国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1998-2010)》、《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规划》、《救灾储备物资管理规程》等,这些法律、法规及文件从提高减灾救灾能力,完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出发,对救灾物资储备库所储存物资的种类、规格及运送、管理等提出了规定与要求,并规范了救灾物资储备库的主要设施,为各类用房的面积测算提供了重要依据。

(2)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及定额的规定。

救灾物资储备库的房屋建筑主要包括库房、生产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附属用房等,故在测算部分具体用房面积时,主要参考了《棉麻仓库建设标准》、《粮食仓库建设标准》、《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等国家现行标准及定额的规定。

(3)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实际工作需要及已取得的建设经验。

目前各地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建设积累了许多经验,通过调研,编制组对不同类型救灾物资储备库的用房设置和面积规模进行了收集和统计,并进行反复论证,为各类用房面积的确定提供了客观可信的依据。

二、测算方法(1)根据各地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启动三级响应的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数量,结合实地调研数据,将救灾物资储备库划分为六类,其中一、二、三类储备库主要对应于《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规划》中的中央大、中、小库,其规模的确定在《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规划》中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其建设规模详见表1。

本测算报告中主要论述四、五、六类储备库各类用房建筑面积规模的测算与确定。

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方案

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方案

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方案以下是 6 条关于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方案的内容:1. 咱得先把救灾物资的种类搞清楚啊!就像家里过日子,啥东西都得有。

药品那肯定不能少,比如感冒药,要是有人生病了可就指望它呢!食品也很重要啊,没有吃的怎么有力气救灾呢?还有帐篷、棉被这些,这不就是给受灾群众一个临时的家嘛!咱得把这些物资准备得足足的,反问一句,不然等灾难来了着急上哪找去?所以赶紧行动起来,把各种物资都备好!2. 嘿!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也很关键呢!得找那种交通便利的地方,就跟快递站点似的,得能快速发货呀!不能藏在深山老林子里吧。

而且还得注意防潮、防晒啥的,不能把东西给放坏了呀!就好比你把巧克力放在太阳底下晒,那不都化了嘛。

咱得好好选地方,给救灾物资找个安稳的“家”,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3. 咱可不能忽略了对救灾物资的管理呀!这就跟带兵打仗一样,得有严明的纪律。

登记要清楚,不能乱糟糟的不知道东西都去哪了。

定期检查也少不了,万一有个过期啥的不就麻烦了。

就像军队每天都要训练,咱也得对这些物资严格管理,可不能出岔子,要不然到时候着急用找不到可咋办?4. 救灾物资储备体系里人的作用可大了去了!那些负责采购的人可得瞪大眼挑好东西,这可不是能糊弄的事儿。

还有仓库管理员,那得细心又负责呀,多像个大管家似的照看好这些物资。

这不就跟球队一样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职责,只有大家都好好干,咱们这个体系才能正常运转呀!大家都得加油干呀,别掉链子!5. 哎呀,别忘了和社会各界合作呀!就像大家一起建房子,人多力量大嘛。

企业可以捐东西呀,老百姓也可以出力呀!这不就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嘛。

政府也得牵头做好协调工作,把大家的力量都聚到一起。

难道咱们还怕建不好这个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吗?肯定能行呀!6. 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好了,那就是给受灾群众吃了一颗定心丸呀!他们知道有足够的物资保障,心里就不慌了。

这就好比大冬天里的一把火,让人觉得暖暖的。

咱们做的这些工作都是有意义的,都是为了在关键时刻能帮上忙。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民政部《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编制组二OO九年一月前言《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和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08〕24号)的要求,由民政部负责主编,具体由民政部规划财务司、民政部救灾司、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共同编制。

编制过程中,编制组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和《救灾储备物资管理规程》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在全国不同地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各地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的经验教训。

在此基础上,对大量资料进行了科学的论证与分析,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经广泛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反复修改补充形成了送审稿,经专家审查会通过后,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报批搞,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发布。

本建设标准共分五章,包括:总则、建设规模和项目构成、选址与规划布局、建筑标准、建筑及相关设备配置。

在执行本建设标准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

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民政部规划财务司(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147号,邮政编码:100721),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的解释工作由民政部规划财务司负责。

本标准编制组成员:姜力、宋志强、陈越良、庞陈敏、张恺悌、徐秀玲、高玉成、纪占国、李成、陈刚、王莉莉、董彭滔、欧阳铮主编单位:民政部规划财务司、救灾司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刚、王莉莉、董彭滔、欧阳铮、杜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09年1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建设规模和项目构成 ................................ 第三章选址与规划布局.................................... 第四章建筑标准.......................................... 第五章建筑及相关设备配置 ................................ 附录一主要名词解释. (7)附录二用词和用语说明.................................... 附件《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条文说明..................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科学合理地进行工程项目投资决策和管理,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和投资效益,提高我国自然灾害应急救助能力,制定本建设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民政部《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编制组二OO九年一月前言《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和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08〕24号)的要求,由民政部负责主编,具体由民政部规划财务司、民政部救灾司、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共同编制。

编制过程中,编制组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和《救灾储备物资管理规程》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在全国不同地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各地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的经验教训。

在此基础上,对大量资料进行了科学的论证与分析,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经广泛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反复修改补充形成了送审稿,经专家审查会通过后,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报批搞,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发布。

本建设标准共分五章,包括:总则、建设规模和项目构成、选址与规划布局、建筑标准、建筑及相关设备配置。

在执行本建设标准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

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民政部规划财务司(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147号,邮政编码:100721),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的解释工作由民政部规划财务司负责。

本标准编制组成员:姜力、宋志强、陈越良、庞陈敏、张恺悌、徐秀玲、高玉成、纪占国、李成、陈刚、王莉莉、董彭滔、欧阳铮主编单位:民政部规划财务司、救灾司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刚、王莉莉、董彭滔、欧阳铮、杜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09年1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4)第二章建设规模和项目构成 (5)第三章选址与规划布局 (8)第四章建筑标准 (9)第五章建筑及相关设备配置 (10)附录一主要名词解释 (11)附录二用词和用语说明 (13)附件《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条文说明 (14)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科学合理地进行工程项目投资决策和管理,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和投资效益,提高我国自然灾害应急救助能力,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救灾物资储备库项目决策和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水平的全国性标准,是编制、审批和核准救灾物资储备库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项目建设全过程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民政部门管理的救灾物资储备库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

第四条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循国家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从我国备灾、救灾的实际情况出发,立足当前,兼顾发展,统筹规划,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水平,建立和完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满足灾害救助和应急指挥所需物资的储备和管理需要。

第五条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由政府统一安排建设项目投资,其建设用地应按国家公益事业的有关用地规定执行。

第六条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应满足本级政府《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对物资准备的要求,统一规划,一次或分期实施;改建、扩建工程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实行资源整合。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应符合国家节能减排及环保的要求。

第七条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建设,除应符合本建设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指标和定额的规定。

第二章建设规模和项目构成第八条救灾物资储备库分为中央级(区域性)、省级、市级和县级四类,其建设规模由储备物资所需的建筑面积确定。

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储备物资规模应根据辐射区域内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中三级应急响应启动条件规定的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数量确定。

第九条各类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建设规模应符合表1规定:表1 救灾物资储备库规模分类表注1:使用本表时每类规模上限取大值,规模下限取小值,规模的中间值采用插入法取值。

注2:建设规模小于县级库下限的,宜设置救灾物资储备点或与其他民政设施合建;建设规模因实际需要突破本建设标准的,另行报批。

第十条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内容包括房屋建筑、场地、建筑设备和其他必要装备。

第十一条救灾物资储备库房屋建筑包括库房、生产辅助用房、管理用房和附属用房。

各类用房构成和建筑面积详见表2、表3。

表2 救灾物资储备库各类用房构成详表注:“√”表示应具备该用房;“○”表示可具备该用房。

表3 救灾物资储备库各类用房建筑面积表m2第十二条救灾物资储备库场地包括室外货场(货场罩棚)、观察场、晾晒场、停车场等。

省级及省级以上救灾物资储备库的观察场应满足紧急情况下直升飞机的起降要求。

第十三条救灾物资储备库建筑设备包括电气、给排水、采暖通风、安保、通讯、消防、网络等设备。

省级及省级以上救灾物资储备库有条件时可设置铁路专用线。

第三章选址与规划布局第十四条救灾物资储备库的选址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遵循储存安全、调运方便的原则,并满足以下要求:1.地势较高,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较好;2.市政条件较好;3.远离火源、易燃易爆厂房和库房等;4.交通运输便利,市级及市级以上救灾物资储备库宜临近铁路货站或高速公路入口;5.地势较为平坦,视野相对开阔,市级及市级以上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库址应便于紧急情况下直升飞机起降。

第十五条救灾物资储备库的总平面布置应符合功能要求,做到布局合理、流程通畅。

第十六条市级及市级以上救灾物资储备库应单设仓储区,其他功能区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库房宜与生产辅助用房毗邻,并与管理用房和附属用房隔开。

第十七条救灾物资储备库内外道路应通畅便捷。

省级及省级以上救灾物资储备库对外连接市政道路或公路的通路应能满足大型货车双向通行的要求。

第十八条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建设用地应根据节约用地的原则和总平面布置的实际需要,科学合理确定,并应包括建筑、场地、道路和绿化等用地。

建筑系数宜为35%~40%,其中专用堆场面积宜为库房建筑面积的30%。

第四章建筑标准第十九条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建筑标准应根据救灾物资储存、管理的功能要求合理确定。

第二十条救灾物资储备库应设置实体围墙,高度宜为3.0m。

第二十一条救灾物资储备库库房宜为单层,其库房净高不应低于6m;当受条件限制采用多层库时,不宜超过3层。

第二十二条救灾物资储备库库房结构型式的确定应满足仓储功能的需要和结构安全的相关规定,并充分考虑当地的施工条件及用材状况。

第二十三条救灾物资储备库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相关规定。

第二十四条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库房地坪荷载应满足货物堆放及装卸机械运输和通行的要求。

第二十五条救灾物资储备库库房的屋面防水等级和要求应符合《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的相关规定。

第二十六条救灾物资储备库建筑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其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防烟与排烟设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车道等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相关规定。

第二十七条救灾物资储备库库房首层地面应做防潮处理,库房室内地坪应高于室外地坪,且不小于0.3m。

第二十八条救灾物资储备库库房出入口应方便运输、装卸设备的出入,并设置防鼠板,高度宜为0.5m。

第五章建筑及相关设备配置第二十九条救灾物资储备库应根据物资储备、业务管理等功能要求配置建筑及相关设备。

第三十条救灾物资储备库供电应满足照明和设备运行的需要。

第三十一条救灾物资储备库应有给排水系统,其防洪、防涝排水应根据库址地形及城市防洪、防涝规划确定流向,宜采用排水沟或排水管道等有组织排水方式。

第三十二条救灾物资储备库库房、室外货场、货场罩棚应按照第三类建筑物、构筑物采取防雷措施。

第三十三条救灾物资储备库库房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配备相应的机械通风设施。

第三十四条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多层库房应设置载重不低于2t的货运电梯等垂直货运设备。

第三十五条救灾物资储备库应按信息化管理的需要配置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和网络系统。

第三十六条救灾物资储备库应配置装卸、物资保管维护、技防及必要的交通工具等相关设备。

附录一主要名词解释1.自然灾害: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洪涝、干旱灾害,台风、冰雹、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

2.救灾储备物资:是指各级民政部门存储和调用的,主要用于救助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的物资,包括帐篷、棉被、棉衣裤、睡袋、应急包、折叠床、移动厕所、救生衣、净水机、手电筒、蜡烛、方便食品、矿泉水、药品和部分救灾应急指挥所需物资以及少量简易的救灾工具等。

3.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是各级政府为建立健全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应急救助行为,提高应急救助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而制定的政府文件。

其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灾害救助的启动条件、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任务、应急准备、预警预报与信息管理、应急响应、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等。

4.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启动条件:包括因灾死亡人口、倒塌房屋、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数量等。

其中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数量是各地根据灾害类型、灾害发生频次和强度,以及各地历年来因灾实际发生的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数量等因素综合考虑,并科学确定的。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中不同的响应等级对应不同的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数量。

5.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指因受到灾害威胁、袭击,离开住所转移安置到其他地方,并提供紧急救助的人口数量,或因断水、断电、交通中断等原因生活困难,需提供紧急救助的人口数量(包括非常住人口以及农垦企业,国有林场,华侨农场的受灾人员)。

6.生产辅助用房:用于设备维修、清洗缝补救灾物资的用房。

7. 专用堆场:包括室外货场、观察场和晾晒场。

8. 室外货场:用于清点、装卸和临时堆放救灾物资的场地。

9. 观察场:用于救灾物资入库前对其进行清洁、整理,发现并消除救灾物资安全隐患的场地。

10. 晾晒场:用于晾晒救灾物资的场地。

11.停车场:用于停放货车、应急调度车和物资转运车等车辆的场地。

12.建筑系数:建筑系数=(K+F+S+D)/Z×100%K----库房用地面积;F----生产辅助及配套设施建、构筑物用地面积;S----管理用房和附属用房建筑物用地面积;D----专用堆场用地面积;Z----库区总用地面积。

13.库房使用面积系数:库房使用面积系数=库房使用面积/库房建筑面积。

附录二用词和用语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