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教学:体系架构与教学建议》 课件 (共65张)
高中语文群文阅读课件(46张PPT)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比喻得不 到贤才,忧思不可断绝。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比喻贤士 们还没有选好归宿。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
归心。”以山高、海深,来比喻招纳人才
的博大胸怀;用周公来自比,表示自己一
定会像周公那样厚遇贤士,让天下英才都
心悦诚服地归顺自己。
36
如何写“归”——聚焦《归园田居》的写法
归去如何?
16
三读诗歌,比较诗歌内容
17
(一)忧从何来——分析诗歌的内容
曹操忧从何来?从哪些诗句可看出?用了什么手法?分小组,结合具体 诗句,交流讨论。
一忧人生短暂 添加标题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将人生比作“朝露”,一会儿就干了, 极言人生的短促,感叹时光易逝。
比喻
18
(一)忧从何来——分析诗歌的内容
目录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1
一、读诗歌
目
二、析内容
录
三、赏技巧
四、悟诗情
2
曹操作者简介
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 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成白脸(白脸代表坏 人),这与历史的真实面目颇有出入。实际上,曹操雄 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 可泯灭的功勋。
8
•陶诗今存125首 ,多为五言诗。从内 容上可分为饮酒诗 、咏怀诗和田园诗 三大类 。而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 高。
•陶诗的风格:质朴、平实、清新、自 然
9
一读诗歌,比较诗韵
10
添加标题
(一)诵读诗韵
《短歌行》
朗读提示 添加标题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群文阅读教学:体系架构与教学建议》 课件

《群文阅读教学:体系架构与教学建 议》 课件 (共65张)
专家眼中的群文阅读
《“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
·“语文课注重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
·“形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
·“建议使用1+X的教学结构”
———温儒敏
3
《群文阅读教学:体系架构与教学建 议》 课件 (共65张)
《群文阅读教学:体系架构与教学建 议》 课件 (共65张)
《群文阅读教学:体系架构与教学建 议》 课件 (共65张)
情形二:求异。
攀 枝 花 市 第 二 十 五 中 小 学 校 教 育 集 团 杨 建 华 执 教且获得“2016 年四川省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展评活动”一等奖的《妙笔抒写声 之韵——无形的声音,有形的描写》一课,选取课文《口技》(林嗣环)及课外 文 本《绝唱》(刘鹗)、《看戏》(叶君健)、《歌声》(朱自清) 展开群文 阅读“1+X”教学,目的是通过以上文本的学习,全面掌握描写声音的方法。课 堂上杨老师首先引导学生共读《口技》,以问题“文中一共写了多少种声音,分 别是什么声音”作为驱动,掌握直接记录各种听得见的声音这种方法。接下来杨 老师安排学生选读文本《绝唱》《看戏》《歌声》,辅以问题“《绝唱》《看 戏》《歌声》分别描写的是什么样的声音”作为驱动。该课例属于“1→X”模型 下的情形二,即求异式阅读,每个文本写声音采取的方法不尽相同,各个文本提 供的方法加以整合,就是描写声音的基本方法。
群文阅读的三个比喻
1 一道开放与惬意的自助套餐 2 一套健心与益脑的智慧体操 3 一次激情与速度的精神旅行
群文阅读,是迎接时代新挑战、创新语 文课堂教学形式、打通课程资源开发与 课堂教学实施的通道、激活教师教学想 象力与创造力的最切要、最务实、最具 操作性的选项。
初中部编版语文教材介绍以及使用建议课件:我的群文阅读教学“三境说” (共51张PPT)

第二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是水。”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在阅读教学中开展“1+X”教学模式 ·利用学校的多种阅读资源,指导、引领
学生进行阅读。
·利用数字图书馆
梳理几点困惑和研究之后的收获:
群文教学的理念 群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群文阅读选文组元
第一,群文教学的理念。
一是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二是结构化阅读,整合多篇,形 成整体性的理解结构。 三是集体建构。
一、 布置预习,明确目标 课下阅读沈石溪的《在被狐狸骗一次》和西顿的《春天狐的爱》
二、 回顾内容,复述故事 三、 分析文章,学习写作
情景再现,动情朗读 (学生深情朗读课文) 分析语句,体会心理 (感受心理活动,体味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情) 联系生活,讲述故事 (讲述身边爱的故事) 总结提升,指导实践 (明确文章的主旨) 四、 课堂小结,明确写法 读后感写法:引——议——联——结 五、 课后作业,巩固所学 按照本节课学会的写作方法,阅读刘老师的读后感《给爱插上翅膀 —— 读 〈 春田狐的爱 〉有感》》写一篇《再被狐狸骗一次》或《春田狐的爱》的读后感。
(一)相同或互补性内容文本组合教学:
女囚徒玛丝洛娃选自(托尔斯泰:《复活》) 一个小小的、胸脯丰满的年青女人,贴身穿一套白色的布衣布裙,外 面套一件灰色的囚大衣,活泼地走出来,站在看守的身旁。她脚下穿着布 袜和囚鞋。她头上扎着头巾,明明故意地让一两綹头发从头巾里面溜出来, 披在额头。这女人的面色显出长久受着监禁的人那样苍白,叫人联想到地 窖储藏的番薯所发的芽。她那短而宽的手,和大衣的宽松领口里露出来的 丰满的脖子,也是那种颜色。两只眼影又黑又亮,虽然浮肿,却仍旧放光 (其中有一只眼睛稍稍有点斜睨),跟她那苍白的脸儿恰好成了有力的对 照。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及课件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及课件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群文作品的能力;2. 提升学生对不同文学形式和风格的认知;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不同文学形式和风格的群文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2. 传统和现代的经典文学作品;3. 世界各国的优秀群文作品。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群文阅读的重要性和好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不同文学形式和风格的群文作品,以及经典和优秀的群文作品的特点和价值。
第三步:阅读和理解(30分钟)1. 分发群文作品,让学生独立阅读;2. 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解读群文作品的主题、情感、意义等。
第四步:文学鉴赏(20分钟)1. 教师导读,讲解群文作品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方式;2. 学生分组进行文学鉴赏,共同欣赏和评论群文作品。
第五步:批判思维(20分钟)1. 学生小组讨论,探讨群文作品中存在的问题或争议;2. 教师指导学生批判性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第六步:总结和展示(10分钟)学生代表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和个人感悟,展示并交流彼此的成果。
二、课件设计课件布局及内容:1. 导入部分:简洁明了的导入语句和图像,引发学生思考和兴趣。
2. 知识讲解部分:清晰的文字和图片,介绍不同文学形式和风格的群文作品,以及经典和优秀作品的特点和价值。
3. 阅读和理解部分:呈现群文作品的文本,配以相关图像,提供独立阅读和理解的空间。
4. 文学鉴赏部分:展示群文作品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
5. 批判思维部分:提供问题和讨论的图像和文字,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讨论。
6. 总结和展示部分:结合图像和文字,总结课堂内容,展示学生的成果和感悟。
课件设计要求:1. 所有文字和图片都要清晰可见,字体大小适中;2. 信息显示要简洁明了,重点突出;3. 图片要与文本内容相匹配,形成有机的整体;4. 页面过渡要自然流畅,避免突兀和生硬;5. 课件配色要舒适和谐,不过于花哨或刺眼。
第三单元群文阅读 课件(共59张PPT) -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理清文章思路;分析作者阐释说明、逻辑推理的方法,
体会文章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还要运用所学知识,探
究实际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学习目标
1、把握关键概念和术语,理清文章思路; 2、分析作者阐释说明、逻辑推理的方法, 体会文章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 3、还要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实际问题, 形成自己的见解。
作者简介
作品
《清式营造则例》《宋营造法式》《中国建筑史》《中国艺术雕塑篇》《中国雕塑 史》等。
评价
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中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中国古建筑和文物保护工作的倡导者之一。
背景解读
1931年9月,在以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为宗旨的中国营造学社社长 朱启钤先生的邀请下,梁思成离开东大,回到北平,进入中国 营造学社任职,开始踏上了他研究中国建筑发展史的漫漫长路。 为了积累资料和寻求科学依据,梁思成开始了他艰苦的,同时 也是颇具独创性的建筑调查活动。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他 跋山涉水,历尽艰难,陆续实地考察了河北、山西、浙江、山 东、河南、陕西以及西南地区的古建筑遗迹,进行了大量的拍 照、测绘、资料整理和科研工作,于1944年写成《中国建筑 史》。
生平 学建筑系并担任系主任。1932至1946年历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通讯研究员、中国古物保存 委员会委员、中国战区文物维护委员会副主任。19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并担任教授、系主任。 1948年9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从1949年起,先后任北平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和北京市建设委员 会副主任。1953年起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曾参加 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2)藏(zànɡ)羚羊在草丛中不停穿梭,在我们的视线里时隐时现,好像在跟我们捉迷藏 (cánɡ)。 (3)突如其来的灾情让李支书长吁( xū )短叹,看到解放军战士奋不顾身地抢救伤员, 他备受鼓舞,站在高处呼吁( yù )村民也行动起来。
群文阅读PPT演示课件

• 一所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
• 一个书香充溢的城市必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
——朱永新
9
为什么要做群文阅读?
在广泛的阅读中,与大师心灵交流,精 神对话;在广泛的阅读中,享受无穷乐趣, 形成强烈的读书兴趣,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把学生放到水草丰茂的地方,让他们主动吸 取营养。
10
为什么要做群文阅读?
→ → → 太吵了
太吵了
太吵了
1牛
2猪
4羊
→ → 太吵了
太吵了
8鹅
16 母鸡
一群小鸡
→ 太可爱了!
13
为什么要做群文阅读?
3.通过教学内容的变革,促进教学方式的 变革。
14
阅读是多层次的,完整的儿童阅读是——
主题书阅读:偏好某一类题材或作者的阅
4
读。
整本书阅读:生活中多数时候是读整本书。
3
群文阅读:在文章的比较中发展新的
以课文为主,一篇一篇地读,注意文章内 以一组一组文章为主,强调在一组文章中
部结构。
找到共同聊的话题。
语文教育专家或教材编写者选编的读物。 依据自己的语文程度和兴趣选择文章。
认识生字后再阅读,精读深读。
在阅读中识字,略读跳读。
学习过程依照课文内容直线进行,配合练 多层次的群文阅读与内容同时进行,没有
习作业。
1.活化语文教学,拉大语文教学框架, 让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都更加多元,提 升孩子的学习兴趣。
11
为什么要做群文阅读?
2 .帮助学生搭好鹰架,教会学生掌 握阅读策略,在比较、统整阅读中归 纳出常见的技能,让学生具有卓越的 阅读能力(预测、图像化思考、推论 、联结等)。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及课件

课件版面布局
标题页:包含课程名称、作者、教学目标等信息
目录页:列出课件的各个章节和子节,便于学生了解整体 内容
正文页: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版面,可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 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总结页:对课件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作业页: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封底页:包含版权信息、联系方式等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特点:探究式阅读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和实践性,鼓励学生自主选 择阅读材料,通过多种方式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价。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实施步骤:确定探究主题、选择阅读材料、提出问题、搜集和分析信息、 得出结论、交流和反思。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类学科的阅读教学,特别是语文、历史、地理等人文 学科。
实施步骤:选择具有相似主题或体裁的 不同文本;确定对比的具体方面,如语 言风格、结构、主题等;引导学生发现 异同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注意事项:选择适合比较的文本,注意对 比的维度和深度,避免过于简单或过于复 杂。
探究式阅读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定义:探究式阅读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阅读方式,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 究文本中的信息,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文学 作品的鉴赏能力 和审美情趣
行为习惯:养成 良好的阅读习惯 和阅读态度
选择文本材料
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文本当引入课外优秀文本
设计教学流程
确定群文阅读的主题和目标 选择适合的群文阅读材料 设计群文阅读的教学活动 制定群文阅读的评价标准
角色扮演:学生 通过扮演群文中 的角色,深入理 解文本内容和人 物性格,增强阅 读体验。
教师指导策略
选择合适的群文阅读材料
群文阅读交流会ppt课件

个性化趋势
随着用户需求的多样化,群文阅 读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推荐和定制 ,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偏好和
需求。
群文阅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筛选出有价值、高质量的群文资源,以及如何提高读者 的阅读能力和素养,是群文阅读面临的挑战。
机遇
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群文阅读将有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实现更广 泛、深入的阅读和交流。
群文阅读的定义与特点
群文阅读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方式,它强调学生通过阅读多篇相关联的文章, 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和提炼,从而培养其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总结群文阅读的实践经验
实践经验分享
在群文阅读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选择适当的文章组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注重阅读技 巧的传授等。这些经验对于提高群文阅读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师生互动
群文阅读需要教师和学生 共同参与,通过讨论、交 流等方式,促进师生互动 ,提高教学效果。
群文阅读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群文阅读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 台湾地区,后来逐渐传入大陆并 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育观念 的更新,群文阅读在教学中的地 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 语文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组织阅读活动
在课堂或课外时间,组 织学生参与阅读活动,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
评估与反馈
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 评估,提供反馈和建议 ,促进学生的阅读成长
。
群文阅读实践的反思
01
02
03
04
实践效果
反思群文阅读实践的效果,是 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学生反馈
收集学生对群文阅读活动的反 馈,了解学生的感受和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东流,王雁玲,黄利梅《基于语文教材群文阅读的“1+X”教学建模》
5、“1”可以是教材中某个单元的主题。例如统编《语文》七年 级单元主题:四季美景、至爱亲情、学习生活、人生之舟、动物 与人、想象之翼、群星闪耀、家国情怀、凡人小事、修身正己、 生活哲理、科幻探险。 6、“1”可以是知能系统中的某个知识能力训练点。例如象征、 联想、反衬、通感……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借景抒情、借物喻 人……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等等。 7、“1”可以是读写结合点群中的某个读写结合点。例如“联想” (《天上的街市》)、“困境突围——故事密码”(《西游 记》)、“ 欲扬先抑”(《阿长与< 山海经>》),等等。
1、“1”可以是语文教材基于语文教材的群文阅读“1+X”教学,教材是 核心关键、 中心线索、 阅读主体和生发根基, 就是“1”;“X” 则是以 教材为基础生发出来的课程化读物。 2、“1”可以是一组群文中的某个文本。例如议题“鲁迅笔下的儿童”文 本《狂人日记(片段)》《孤独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片段)》 《社戏》《故乡(片段)》《示众》《白光》中的任何一个。 3、“1” 可以是自成体系的某个阅读课程中的一个议题。例如 “建筑之 美——说明的实与虚”“不一样的青春”“袁珂神话之再创想象”“苦难 中的超越——苏轼在黄州”,等等。 4. “1” 可以是教材中的某篇课文或该篇课文蕴含的议题(表达、形式、 体裁、内容、主题、人物、观点、情感、思维等)。例如 “《孙权劝 学》——言说智慧、 劝说艺术……”“《藤野先生》——人物描写、人物 传记、对比手法……”,等等。
群文阅读的三个比喻
1 一道开放与惬意的自助套餐 2 一套健心与益脑的智慧体操 3 一次激情与速度的精神旅行
群文阅读,是迎接时代新挑战、创新语 文课堂教学形式、打通课程资源开发与 课堂教学实施的通道、激活教师教学想 象力与创造力的最切要、最务实、最具 操作性的选项。
群文阅读功能描述
01 群文阅读——大容量、快节奏的生存性阅读 02 群文阅读——凸建构、求规律的发展性阅读 03 群文阅读——重开放、强素养的品质性阅读 04 群文阅读——厚积淀、优借鉴的写作性阅读
第五,群文阅读的教学过程是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集体建构的过程,这与单篇课文以听 说读写思等语文活动为主要教学内容有所不同,议题建构的内容可以是语文知识、技 能,也可以是文本理解、审美体验和文化陶冶。
第六,群文阅读教学的建构目标是达成共识,即课堂最后要获得明确一致的知识、观 点或方法。
2017高考评讲PPT
尽管“1”有那么多种形式, 但在群文阅读的视域下,只有两种表现形 式:作为议题存在的“1”( 设为 1a) 和作为生发议题的文本存在的 “1”( 设为1b)。例如《苏州园林》(1b)—(1a)说明方法、说明 顺序、说明对象……
上述可对“1”定义:群文阅读“1+X” 教学中的“1”即议题或生发议 题的某个文本。具体到教材中,“1”就是议题或生发议题的某篇课文。
群文阅读教学的概念界定与基本内涵
第一,群文阅读体现的是课程统整的理念,强调跨文本、跨语境、甚至是跨学科的综 合性学习。
第二,群文阅读不是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它的现场在课堂。
第三,群文阅读是多文本阅读,文本的数量没有硬性规定,少则三五篇,多则七八篇。
第四,群文阅读必须首实际情况来确定。
群文阅读课型研发概貌
专家眼中的群文阅读
《“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
·“语文课注重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
·“形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
·“建议使用1+X的教学结构”
———温儒敏
3
方东流,王雁玲,黄利梅《基于语文教材群文阅读的“1+X”教学建模》
群文阅读教学: 体系架构与教学建议
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宜表述为以一个或多个“议题”学习为 任务驱动,通过多文本的“比对读议”形成阅读整 体,实现问题解决和意义建构的过程和方式。
有学者认为,群文阅读“是最近两年在我国 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 是“自下而上的‘草根’探索”。此说法中 “最近两年”的界定并不确切。这种围绕“议 题”的多文本、多作品的阅读,就是群文阅读。 也就是说,群文阅读不是新鲜事物,古今学者 治学早已用之。群文阅读,如何在初中语文中 扎根,则是教师需要认真研究并解决的问题。 其实,群文阅读在我国中学语文教材建设过程 中早有探索。早在2001 年通过全国中小学教 材审定委员审定、由洪宗礼主编的苏教版初中 语文教材中体现了群文阅读的意识。
方东流,王雁玲,黄利梅《基于语文教材群文阅读的“1+X”教学建模》
8、“1”可以是教材中推荐的名篇或名著。仍以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为例, 如由《纪念白求恩》推荐的朱德的《纪念白求恩同志》、宋庆龄的《我们时 代的英雄》。 由《猫》推荐的夏丐尊的《猫》、靳以的《猫》、王鲁彦的 《父亲的玳瑁》、季羡林的《老猫》等。 9、“1”可以是活动(口语交际、创新写作、特定任务,等等)主题。例如 “假如你要投奔战国四君子中的一个,你会选哪一个”“给外宾介绍你所在 的学校、班级和老师”“校园里的树你都认识吗(立足观察的创新写作)”
群文阅读开放视域描述
03 02
01
对能建构知识的一组文本的阅读 对能引导鉴赏的一组文本的阅读 对能开启新知的一组文本的阅读 对能引发思辨的一组文本的阅读
群文阅读开放视域描述
07 06
05
对能传承文化的一组文本的阅读 对能涵养精神的一组文本的阅读 对能借鉴写作的一组文本的阅读 对能拓展视野的一组文本的阅读
(二)什么是“X” 群文阅读“1+X”教学中的“1”明确以后,X 相应地也就明 确了。 简单来讲,X”即由“1”牵引出来的 x个文本。 (三)什么是群文阅读“1+X”教学 在下定义之前,首先得搞清楚作为议题的“1”和作为文本的 “1”到底有何关系。 经过研究表明,两者之间具有以下关系: 1. 同一议题(1a)生发自多个文本(1b)。同一文本(1b)可生 发多个议题(1a)。 2. 文本 1b 在“1+X”教学中的定位,常由议题 1a决定。 3. 文本 X 需要接受议题 1a 的牵引以及文本 1b 的筛查。 4. 文本 X 在“1+X”教学中的功能,基本上由 1b的定位决定。 如此,可做定义如下:群文阅读“1+X”教学,就是围绕“1” 组织 X 文本,并且将其视为一个整体,而后师生在课堂上集体 建构的阅读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