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中交通规划编制方法探索——以广州市为例
城市空间发展对居民出行特征的影响研究_以广州为例

同时还伴随着城市空间格局的演替。以广州为例,20 年 等生活目的出行频率的大幅度增加;相反,上班目的的
来广州市经历了由集中式布局—带状组团式布局—多组 通勤出行、探亲出行的频率却有了一定幅度的减少。
团网络式城市布局的演变过程,城市空间结构和格局逐
居民生活出行频率的增加是由于生活出行受空间约
渐优化。20 世纪 80 年代前期,广州市中心区主要集中 束不强,居民可以在出行起点周围一定范围内选择购物、
万增长至 661 万。
到工作对出行时间的限制,居民如果在限制的时间内无
2 城市居民出行特征要素
法完成出行就会放弃该出行,如大城市中多数人中午不 会选择回家吃饭和休息。
城市居民出行的定义:城市居民为了完成某种活动
表 1 广州市 1984 年和 2005 年人均出行次数表 次 /d
目的,在道路设施上步行超过一定时间或者使用交通工
LUO Dian1, GAN Yong-hua2 (1. Guangzhou Zhixin Transportation Consultant Co.,Ltd, Guangzhou 510030, China;
2. Guagnzhou Transport Planning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zhou 510030, China)
空间发展对居民出行特征的影响。
区的交通设施发展,会促进旧城区部分人口的疏散和转
3.1 对出行频率的影响
移。因此,城市出行空间分布会出现由旧城中心集中向
城市空间的发展对于居民的出行频率的影响是多方 周边均匀分散的态势,即表现为出行绝对集中于旧城区
12 2010.7
RAFFIC 交通规划
& TRANSPORTATION
《2024年特大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与实施的技术体系研究——以北京市为例》范文

《特大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与实施的技术体系研究——以北京市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特大城市如北京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国土空间规划与实施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而技术体系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对特大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与实施的技术体系进行研究,旨在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北京市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与现状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其国土空间规划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北京市在国土空间规划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个方面。
然而,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北京市面临着土地资源紧张、生态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
因此,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与实施的技术体系,对于北京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特大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的技术体系研究(一)规划理念与技术方法特大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应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集约发展的理念,注重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在技术方法上,应采用多规合一、大数据、遥感技术、GIS分析等手段,实现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二)规划内容与重点特大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的内容应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交通规划等多个方面。
重点在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构建绿色交通体系等。
(三)技术支撑与保障特大城市国土空间规划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这包括遥感技术、GIS分析、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以及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和政策法规的支持。
四、北京市国土空间规划与实施的技术体系实践(一)规划编制与实施北京市在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与实施过程中,采用了多规合一、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实现了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同时,加强了与相关部门和地区的沟通协调,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二)技术应用与创新在国土空间规划与实施过程中,北京市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如遥感技术、GIS分析等,提高了规划的精度和效率。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经济发达镇道路专项规划探讨——以东莞市常平镇为例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经济发达镇道路专项规划探讨——以东莞市常平镇为例摘要:为有效缓解经济发达镇近期道路交通拥堵、支撑中远期城镇空间发展格局,探讨近期道路交通拥堵治理以“交通大数据和交通模型”为基础,通过“精细设计施工和智慧运营管理”组合施策破解交通拥堵瓶颈;中远期道路系统结构、布局,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为契机,全面梳理、系统优化,打造内通外畅的路网体系,匹配空间与产业发展需要。
本研究探讨可为经济发达镇道路专项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经济发达镇;交通拥堵治理;道路专项规划中国分类号:U126文献标识码:A1 引言东莞市是我国四个不设区地级市之一,下辖32个镇街、3个园区社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经济发达。
根据《2021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东莞15个镇进入全国百强,占广东省超半数席位。
同时,东莞市也正积极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战略,交通系统作为重要基础支撑,对促进区域一体发展、城乡融合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东莞下辖各镇街(园区)经济虽发达,但交通服务水平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公路与城市道路交织、交通基础设施陈旧、道路交通拥堵时有发生、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不高、停车泊位缺口大等一系列交通问题普遍存在。
道路系统作为交通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各类道路相互交织、联络成网,为交通安全高效流通与运转提供基础支撑[1]。
然而东莞市下辖各镇街(园区)现状和规划两个维度均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百姓日常出行、降低了出行获得感、幸福感,制约土地出让、影响经济发展。
同时,东莞“市-片区-镇”三级国土空间规划也正在有序推进,交通是支撑城市空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道路系统则又是其中关键一环为此,故本文以“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经济发达镇道路专项规划”为主题展开探讨,并以常平镇为例分析论述,以期支撑近期交通安全、有效运转,中远期匹配空间格局产业发展。
2 存在问题问题一:对外联系道路不足,内部次支路路网密度低对外道路上,常平镇仅能通过从莞高速、虎岗高速实现快速联系,东莞市内部交通与对外交通、广深间过境交通集中于两条高速,早晚高峰时段拥堵常发,通道运行压力大。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的通知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4.30•【字号】穗府办〔2024〕10号•【施行日期】2024.04.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道路交通管理正文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的通知穗府办〔2024〕10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市交通运输局反映。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4月30日附件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服务性行业,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发展,先后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对交通强国建设进行了系统谋划和全面部署。
2021年10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广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快建设交通强省。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加快构建广州市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支撑广州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结合广州市实际编制本规划。
规划范围为广州市域,规划期为2023至2035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本规划在轨道、民航、港口、邮政等方面吸纳了国家、省及我市有关职能部门编制的交通相关最新规划成果,重点深化完善道路交通网络布局、交通设施与运输服务融合等任务,明确我市规划期内综合立体交通网总规模和主骨架布局,着力打造高能级综合门户枢纽、构建高效率城市交通网络、促进综合交通高标准协同、推进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是指导广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目录第一章规划基础第一节发展现状第二节形势要求第三节运输需求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发展目标第三章扩能提效,推进高水平综合立体交通布局第一节编织完善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第二节构筑高效的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第三节打造多层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第四节完善面向全球的运输网络第四章融通全球,打造高能级综合门户枢纽第一节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航空枢纽第二节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航运枢纽第三节构建多向链接的世界级铁路枢纽第四节建设韧性高效的国际邮政快递枢纽第五章引领湾区,构建高效率城市交通网络第一节构建多网融合的轨道网第二节构建外联内畅的道路网第三节强化南沙湾区交通中心功能第四节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智慧绿色升级第六章统筹融合,促进综合交通高标准协同第一节强化综合交通一体化融合发展第二节加快交通与物流融合发展第三节推进交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第七章守正创新,实现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第一节增强安全韧性水平第二节提供便捷舒适服务第三节加快绿色集约转型第四节推进经济高效发展第八章保障措施第一章规划基础第一节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推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交通运输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城市规划》杂志2020年总目次

《城f沁則》杂志2〇2〇年总目次规划研究国土空间规划的维度和温度城市规划70年的回顾与展望从古代都江堰灌区看本土人居生态实践思想 —兼论对生态文明时代城乡规划的启发 "城市人"理论的基本逻辑和操作程序未来城市及其规划探索的*■杭州样本"政策干预对区域均衡发展绩效的检验京津冀地区产业演化的历程解读中国城市发展战略规划转型•结合汕头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探讨《诗经•大雅•公刘> 的规划解读元.明宫城平面规模研究—基于元大都宫城规模及象征意义分析 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协同的难点及建议 空间规划的困境.变革与思考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城市空间联系与规划 基于风险投资活动的研究庄少勤,等01 -9 杨保军,等01 -14 袁琳01 -63梁鹤年02 -68 张京祥,等02 -77 张逸群,等04-12陈昭.等05-9郭璐.等〇5-74 赵春晓05-83黄征学06 -9于立,等06 -15 赵玉萍,等06-55多元主体参与的情境化评图模式探析 刘淑虎,等〇6-106—以城乡规划专业高年级设计类课程为例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治理的沿革与发展 杜雁07 -10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跨区域协调规划实践分析邱建,等〇8-53 —以威州、水磨,淮口三镇为例成都规划建设公园城市的探索与实践 曾九利,等08-112简论〈民法典》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联性 吕一平,等09-61经济学实验方法对规划评估的启示 陈铭.等〇9-78非正式“恋地情结":流动空间的人地依恋魏航.等10-20 —形成过程.权力生产与规划转向新时代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特性与构建 余云州,等11_23—基于广东省的实践探索近代自编教材〈都市计划学> 的规划知识体系李季,等11-58 中国城镇化率60%后的趋势与规划选择 王凯,等12-9规划机构改革与空间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苏冬.等12-18 高质量城镇化下浙江省城市群格局新态势研究张雍雍,等增刊1-10 城镇密集区跨县域协同发展的浙江实践与思考周俊,等增刊1一19 从接轨到融合 马素娜.等增刊1-26—上海大都市毗邻区发展策略研究城市化从•半工半耕‘‘到"半工伴读" 蒋宇阳01 -35—教育驱动下的县域城镇化新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的演进历程.特征与方向乔艺波01-44 —基于人口、经济与制度视角新兴田园城市: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城镇化理论重构罗震东 〇3-9 城镇化与流动人口家庭空间结构关系研究 陈宏胜.等〇5-19—基于全国大样本数据的分析中国城市流动人口市民化空间分异与治理效率王凯,等06-22中国城市流动人口情感及其社区生活感知研究邹雪瓶,等—以广州市为例城镇化与居民主观福祉关系研究 陈宏胜,等—兼论对城乡规划的检视与启示土地利用发达地区存量建设用地减量化治理研究 郭旭------个新的空间治理分析框架国土空间开发*■源汇•■格局对河道水质的影响陈前虎,%—以杭州市11个排水分区为例从空间规划到土地利用变化 何志超赵春红,等----差异、现状.挑战和未来方向重庆建城以来城市空间扩展及特征研究 郭欢欢,等高铁站点地区空间演化与规划应对 曹阳,等总体规划城市层面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实践与思考陈志诚.等—以厦门市为例-冲突"抑或“协作~ 马淇蔚一生态博弈机制下的城市幵发边界划定路径公共利益共识的形成 安晓娇.等—澳门新城区总体规划公众咨询引发的思考南京市农民工就业迁移轨迹研究 王慧,等—基于••时间-空间-社会-三维视角的分析重庆主城区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与优化 彭瑶玲,等—基于公共服务功能组织视角上海市老龄化人口的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 李涛国际比较视野下的北京医疗资源空间布局探究司志杰,等我国产业园区及其规划技术方法的发展与转变胡壳,等—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文献综述住有所居居乐其境单樑,等—新时期深圳宜居城市规划的探索与实践存量发展时期社区足球场建设的方法研究 陈振羽,等城市总体规划文本表达技术实践特征与思考王新哲,等—以〈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 为例临空经济区的空间范围识别 胡科.等—对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实证分析"城市人"视角下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评估方法魏伟.等—以武汉市为例构建更为韧性的医疗卫生防疫体系策略研究张帆.夸—以北京医疗卫生服务设施为例我国医疗资源供给模式及策略研究 许丽君,等—以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背景特定群体就业中心识别方法的修正和检验 王慧,等残疾人视角的无障碍设施低使用率研究 夏菁,等----以南京市为例上海郊区的半化服务现象及空间分布06-3107-1801-52;07-28;10-910- 3011- 8802- 5903-11503-13004-3105-5406-3906-4707- 8107-11008-7109- 8509-9310- 71;11-911- 1511- 7812- 47周建斌,等12-95浙江省县市全域规划的演进与创新 陈勇,等增刊1-5—从城镇体系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到国土空间规划城镇开发边界外*•两山*•转化路径探索 罗湘璟增刊1-41—以浙江省德清县西部地区为例浙江经济转型与县市域总规转变的回顾及实证钱家潍,等增刊1-75—浙江省经济发展中县市域总规的作用研究初探详细规划强制性.开放性,引导性 黄明华,等01-24—以公共利益为核心的居住地块(街坊)开发强度指标体系构建以品质提升为导向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规编制杜立群,等〇1-72Open Space Ratio的译名、概念辨析与适用价值陈璐,等08-98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司法审查及影响的探讨 何明俊11 -38控规调整的技术管理要素与方法研究 衣霄翔,等11-45—兼论实质内容安排的重要性规划与规则 黄明华,等11-52—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发展方向的探讨社区步行环境的主动式健康干预 谭少华,等12-35----体力活动视角郊野地区全域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路径探索王場,等增刊1—84—基于国土空间规划语境城市设计精细化治理时代的城市设计运作 唐燕02 -20—基于二元思辨基于时空行为适应性的城市设计方案评价研究翁阳03 -102—以北京怀柔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为例睹始知终方能完善发展徐苏宁,等〇4-62—城市设计中的图层思想溯源城市中心区垂直空间密度解析与立体形态研究曲冰,等05-44陕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城镇开敞空间分形秩序研究田达睿.等〇7-38总体城市设计的实施策略研究 杨俊宴〇7 -59广场空气质量与空间设计要素相关性分析 闫利,等08 -61—以乌鲁木齐钻石城广场的六个设计方案为例促进公共健康为导向的街道空间品质提升策略陈婧佳.等〇9-35—来自空间失序的视角健康中国背景下健康导向型人居环境规划研究谢劲,等〇9-48—以杭州市为例中国城市空间文化基因探索 牛雄.等10-81景与观:城市眺望体系的空间解析与建构途径杨俊宴,等12-103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多元协同再创作思考陈桂秋,等增刊1-100山水城市总体城市设计的探索 郑浩,等增刊1-106—以台州市中心城区为例本土文化导向下的老城区特色塑造与活力复兴吴宦漳.等增刊1-120—以浦江县城西区块城市设计为例规划管理用途管制中相邻关系的重构 何明俊05—29—先占原则vs科斯定理面向村民住宅的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实践研究潘裕娟,等 〇7-46----以珠海市农村地区为例疫情下医疗卫生设施规划标准研究探索与反思周亚杰,等〇9-55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标准〉的探讨相秉军,等1〇-93保护与更新1949一2019年中国城市更新的发展与回顾 阳建强,等02-9历史城区不可移动文物消失过程研究 黄伟欣02-103—以1978—2014年长沙历史城区不可移动文物消失过程为例创新街区的场所营造研究 邓智团,等04 -22存量工业用地更新与政策演进的时空响应研究曾鹏,等04 -43—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例农村工业化地区的城市更新:从破碎到整合郭炎,等04 -53----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城边型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发展的多模式研究张星,等04—97—以宁波市镇海区憩桥村为例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综合评价体系研究周广坤,等05 -62居民自建:规划之外的地方实践与地方智慧赵旭.等05 -89—以陕西省汉阴老城的更新与发展为例从政府主导到多元合作 韩文超,等05 -97—1973年以来台北市城市更新机制演变历史文化名城的研究进程.特点及趋势 张杨,等〇6-73—基于CiteSpace的数据可视化分析5C战略背景下古城边缘区保护与发展探索 卓想.等〇6-83—以深圳市大鹏所城文化创意园区为例城中村更新改造进程中地方政府角色的变化司南,等06 -90—以深圳市为例产权重构.土地租金与珠三角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郭旭,等06—98------个理论分析框架与实证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传统村落图景分类研究覃巧华.等07 -52从外部引入到内部融合 陈铭,等〇7-73—传统特色街区的社区营造与商住矛盾研究小城镇有机更新的“枫桥经验莫洲瑾.等〇8-42—源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城镇更新机制探索太行山区传统村落时空分布及演变特征研究张慧,等〇8-90《城f成糾》杂志2〇2〇年总目次多元治理视角下的存量规划效用研究 李杨,等09 -120—以深圳市湖贝旧村更新改造为例住房规划基于智慧城市思想的社区健康服务均衡性研究王彦钧.等〇2-95—以深圳市为例深圳社区规划治理体系的改善途径研究 司马晓.等07 -91新冠疫情考验下的武汉社区治理新思考 盛洪涛.等〇9-9村镇规划自然营法:一种由内而外的乡村朴素设计探索杨俊宴,等04-73 ----以陈庄为例"去中心化"下农业与乡村社会协调发展研究洪亘伟.等〇5_35从乡村建设到乡村运营 申明锐〇7-9—政府项目市场托管的成效与困境近现代乡村规划理论的源与流 乔鑫.等08 -77基于城乡融合理念的新型镇村发展路径研究陈建滨.等〇8-120 —以成都城乡融合发展单元为例乡村"福利型"产业逻辑内涵与发展路径探讨段德罡,等〇9_28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苏州乡村空间发展透视刘彬,等09-106 村庄建设用地再开发实施后效应评估体系研究郑沃林,等09-113—以广州市林和村和横沙村为例公共健康导向的乡村空间基因提取与优化研究袁青.等10-51 —以严寒地区乡村为例时空视角下白洋淀村庄空间规划与治理探索王怡鹤,等1〇-63 —以淀中四村为例从特色田园乡村实践探讨我国乡村振兴的路径张伟.等11一97特色田园乡村引领下的县域乡村振兴路径探析赵毅.等11-106 —以江苏省溧阳市为例基于"共同缔造"理念的乡村规划建设模式研究陈超,等11 —117—以溧阳市塘马村为例式微的山地乡村 万成伟,等12-77一公共服务设施需求意愿特征,问题.趋势与规划响应从犯罪预防看徽州古村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王益12-87浙江省村庄设计经验及典型手法 张建波.等增刊1-47都市近郊区乡村振兴规划探索 张如林.等增刊1-57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背景下桐庐乡村振兴规划实践基于高质量发展的浙江特色小镇实践探索张如林.等增刊1-67城市生态规划高静风频率城市通风廊道规划探索 汪小请.等08-129—-成都市通风廊道的规划实践城市边缘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规划研究 邢忠.等12-57—公益性产出保障导向大城市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及规划应对蒋蓉,等12-70—成都市中心城区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探讨风景旅游高标准规划"水城共融’’的城市副中心的探索杨舒媛.等01 -85开放空间视角下城市绿地概念的现代演变潘仪.等04 -83城市社区绿道的服务效率及设计优化研究 韩西丽.等04-90—以深圳市为例新形势下浙江省风景名胜区定位与发展 李鑫.等增刊1-34—基于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下的研究可辨、可塑.可感余伟,等增刊1-91—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的创新探索与实践城市交通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发展策略浅析 徐铮鸣.等m-8〇分行业居住-就业空间关系及路网交通需求分异时振钦.等02 -87—以广州市为例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推进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汪光焘,等03-31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性质及作用分析姚晓霞.等〇5-104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发展协同的时空响应研究张纯.等05—111----以北京为例可达性叠加效应与空间发展潜力研究 殷子渊〇5-118—剖析香港轨道站域居住空间集聚形态面向实施的公共停车场用地规划方法研究 王波〇8-107—以广州为例国土空间规划构建期大城市交通实践与探索马小毅.等09 -100—以广州市第三轮交通发展战略规划为例新技术、工程规划智慧社会数据基础设施及其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戴慎志,等02 -27高密度城市的多尺度空间防疫体系建构思考杨俊宴.等〇3-17城乡■•安全健康单元"营建体系与应对策略钱振澜,等03-25一基于对疫情与灾害防-适-用"响应机制的思考赣州古城理水经验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启示吴庆洲.等03-84徽州古村落水口空间环境预防功能及安全启示 王益〇3-93国内城市与区域语境下的韧性研究述评 许婵等〇4-1〇6城市防灾减灾规划中提升社区韧性的方法研究马超.等06 -65重大疫情冲击下城市空间治理考验 吴志强.等〇8-9针对传染性疾病防控的城市空间干预策略 王兰.等08-13面向大气防疫的城市公共空间呼吸暴露风险评价李绥,等08-21建成环境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及循证实践 张庭伟08-33—对美国城市新冠肺炎分布的初步分析重大疫情下城市脆弱性及规划应对研究框架邱建.等09-13城市活力恢复及其影响因子 马琦伟,等09 -22—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情景下的探索空间治理背景下海绵城市规划体系和实施研究王宁.等11-30大数据背景下的通勤模型构建与应用 顾家焕.等11-69----以上海市为例市场05地摊06村庄07短板08周期09价值10局校11配套12国外研究德国规划体系空间要素纵向传导的路径研究周宜笑.等09-68—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视角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用途管制思考 周宜笑1〇-40一基于德国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实践<1961纽约区划则例> 立法目的及其实施路线周剑云.等10—102其他活力城乡美好人居人居与高质量发展城乡规划建设与文化传承国土空间规划怎么做责任规划师路在何方?地下空间从规划到实施有多远城市非正规发展与治理自然保护地体系:中国方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与城市的可听性孙施文.等01-92吴唯佳.等01 -99王树声,等01 -105孙施文,等〇1-112施卫良,等02 -32李迅.等02-39叶裕民.等〇2_44李金路,等02-50华晨02-110致"全国青年城市规划论文竞赛三十周年"规划提高城市免疫力一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发事件笔谈会02-115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倡议书联合教学共促规划学科发展城镇风貌管控的制度化路径更有效的城市体检评估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〇3-1吴唯佳.等03-43吕斌,等03-57石晓冬,等〇3-65张京祥.等03 -74周一星 03 -139一读胡序威先生〈一生无悔地理与规划研究》有感处理“六大关系"实现"五个转变"范锐平〇4-9一以片区综合开发推动新区高质量建设的成都实践2020年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划优秀论文奖获奖名单 10-114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国土空间演进的影响耿慧志.等12-28<城市规划〉杂志2020年总目次 12潮涌推征途.风劲好扬帆写在浙规院成立四十周年之际陈桂秋增刊1-编者絮语情感免疫学习石楠0102继承与创新 【主持】王树声文境:一种追求城市空间格局人文境界的规划模式李小龙.等01-•彩页端凝:一种凝神会心的人文空间规划设计方法陈旭,等02-彩页绾合:一种以人文节点凝结城市格局的规划手法李小龙.等〇3_彩页并立联辉:一种并置人文标志提振城市格局秩序的规划手法王树声,等〇4_彩页环峙:一种环布人文标志提振城市格局的规划模式张薇,等05-彩页品峙:一种鼎立标志空间塑造城市人文秩序的规划模式王树声,等06-彩页澄心涤虑:一种追求城市人文空间境界的营造理念高元.等〇7-彩页胜绝宜学:一种择胜地巧营文教空间的规划理念王凯,等08-彩页闬捍:一种把控水脉关键处巧营人文节点的规划方式朱玲.等09-彩页以文凝边:一种促进边疆治理的人文空间规划手段徐玉倩,等10-彩页肃其敬:一种追求城市人文空间敬慕感的营造理念来嘉隆,等11-彩页文荫武备:一种兴文事与修武备融合并重的规划设计理念王树声.等12-彩页遗珠拾粹 【主持】阮仪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古镇赵逵.等01—彩页海南省澄迈县大美古村袁菲.等02-彩页福建省古田县杉洋古镇袁菲.等03-彩页浙江省绍兴市沥海所城袁菲.等04-彩页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考坑村袁菲,等05-彩页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阜山乡袁菲.等06-彩页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陈宅村袁菲.等07-彩页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大耿古村段亚鹏.等〇8-彩页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界首古镇赵逵.等09-彩页河北省邢台市路罗镇英谈古寨黄燊.等10-彩页湖北省恩施市红土溪集镇赵苒婷.等一彩页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疏口古村李久君.等12-彩页04。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探索

(4)成果管理与应用上,与总体规划的衔接不足。目 前,深圳、广州、北京等大城市均建立了控规“一张图”系 统,针对规划编制中的不足和控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 新问题,制定统一的标准和统一的程序,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 即时监控,并对既定的城市规划进行适当调整,并对调整结果进 行定期评估。但是在与上位规划的衔接,尤其是刚性管控的内容 上,缺少有效的检测平台和实施传导机制。新时期的控规作为国 土空间规划实施传导体系的基层环节,应将实施管理纳入统一的 国土空间规划信息系统,梳理控规阶段应实施管控的要素,并提
(2)编制实施上:实施传导机制应与国土空间规划实施 运行体系相适应。《若干意见》指出:健全规划传导机制,确 保规划能用、管用、好用。因此规划纵向传导体系的建设是国 土空间规划实施管控的重要途径和环节,控规的运行体系会纳 入整个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和评估体系中。因此需要重构传统 控规的层级体系,明确控规核心内容并制定与国土空间总体规 划一致的技术标准,做到传导路径有序、传导内容清晰。此外 在编制内容上应明确各层级规划的管控要素、管控重点与管控 要求,以及上下位规划刚性传导内容[1]。
(3)空间治理上,对空间品质的有效管理不足。国土空 间规划体系下的城乡发展,已经从过去的外延式增长方式向存 量用地的优化转变,要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处理好 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改善基础设施 和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城乡高品质、高质量发展。传统的控规 以各类规范指引下制定各类控制要素为重点,规划内容主要包 括开发量、开发强度、开发量、地上地下空间的协调等,甚至 在控规单元全覆盖的情况下,出现了指标缺少针对性、规划内 容调整频繁、城市形象控制薄弱等问题。因此,新时期控规应 强化城乡空间环境品质提升的技术路径。
广州市区域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3) 对区域交通基础设施选址的认识 广州市早已确立了区域交通“共享”的发展理念。新 机场、新海港、铁路新客站等大型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的规 划建设始终都贯彻着“共享”这一理念。 有观点认为,新机场北移使其偏离了珠三角的地理中 心,区域服务能力减弱,为深圳机场留出了发展空间并产 生其他众多不利因素。其实这恰恰显示了广州市的大气和 责任,巩固和提升中心定位是城市不变的目标,区域共赢 更是城市追求的圭臬。机场北移虽然在短期内不利于客源 的收集,但却与泛珠三角腹地联系更为紧密,有利于泛珠 三角地区共享机场功能,也使区域内的机场各得其所,各 展所长,实现共赢。省内各等级机场区位及目前广州市新 机场各类腹地示意见图 1。 也 有 观 点 认 为 : 南 沙 港 距 离 目 前 的 桂 山 锚 地 约 80 km,大型集装箱船和大型货船进出南沙,要比珠三角其 他沿海港口多花费 4~6 h,区位劣势明显。从区域的角度 看这也未必是坏事,因为离出海口远也意味着离周边地区 近。广东省加快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对策之一 就是降低周边地区物流成本,建立通向周边的“蓝色通 道”[3]。目前广州市海港发展战略的一个核心就是建立周 边地区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低成本物流通道,以支持产 品出口企业进入周边地区。省内各港口区位及广州港各类
2000 年,广州市第 5 次人口普查显示,城市常住人口超过 1 000 万,迈入了“巨型城市”的行列。同年,广州市撤市建区, 将番禺、花都纳入市区版图,城市发展空间扩展近 3 倍。城市规模 的跃进、城市的定位以及空间格局的演变,都对城市交通发展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城市交通系统在区域和城市两个层面的发展都 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中区域交通的发展对于巩固和提升广州市的 中心地位更为敏感。然而广州市交通基础设施的规模离区域中心的 定位要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交通发展战略还不够清晰,区域交通 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亟待提高。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交通规划分析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交通规划分析摘要:根据国土空间规划要求,我国各个城市、区县积极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与规划,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果。
在国土空间体系下,交通规划发生变化。
应该从宏观角度分析,从规划体系、评估标准、程序组织等多个方面着手,对传统的规划方式进行创新改进,使交通规划更加合理,本文就此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交通规划在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施之后,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都融入国土空间规划的范畴内,实现了“多规合一”。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交通规划与城乡规划有了长足的进步,二者之间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但与主体功能区和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缺少互动。
各地区在进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同时,应该充分分析交通规划需求,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进行合理的交通规划,保障交通的便捷性,促进区域建设与发展。
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交通规划的要求(一)明确位置和作用针对国土空间规划,我国作出了明确的要求,提出了“五级三类”,对具体的规划地位、规划重点进行详细说明,构建了不同层级、类别在实际规划中运用的传导制度,促进了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根据具体的要求,我国下级国土空间规划应该服从上级规划,并且将总体规划作为基础依据,不论哪种专项规划、详细规划,都应该以总体规划为准。
根据具体要求,明确规划管理的思路与原则,然后编制具体的方案,提出刚性管理要求[1]。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应该具有平衡性,确保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方向相符,坚持贯彻规划方案与理念,严禁违背强制性内容,并且在整体空间规划中罗列专项规划的关键内容与举措。
由此可见,专项规划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在实际规划与管理的过程中,交通规划一直是重点规划项目,该项目质量与区域交通建设、生态系统开发有密切关系,很多城市建设、乡村发展都从交通规划入手。
所以,可以将交通规划作为专项规划,确定具体的规划位置、空间布局,保障其与国土空间规划和谐一致,实施各类保障措施,合理划分内容与层级,并且与其他专项规划衔接,保障建设质量,同时促进其他规划的编制与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小毅江雪峰大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中交通规划编制方法探索——以广州市为例摘要:新空间规划体系的形成给交通规划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回顾交通对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作用,借鉴北京、上海的案例,从源头解决交通问题的关键期、网络效应以及交通的锁定效应三个方面阐述了交通必须更加精准融入国土空间规划的迫切性。
以广州市实践为例,介绍交通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组织方法、技术理念和表达形式方面的探索。
总结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同步编制交通规划和建立专业、高效、动态的维护体系的经验,并展望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交通规划;空间格局优化;广州市Transportation Planning in National Territory Spatial Planning in Large Metropolitan Areas:A Case Study of Guangzhou Ma Xiaoyi,Jiang Xuefeng(Guangzhou Transport Planning Research Institute,Guangzhou Guangdong 510030,China)Abstract :The new national territory spatial planning system reveals new opportunities as well as challeng-es for transportation planning.By reviewing the important role of transportation in the original spatial plan-ning system and referring to the existing practices in Beijing and Shanghai,this paper expounds the urgen-cy of incorporating transportation into the national territory spatial planning in a more precise and targeted way.Three factors are involved:the critical period to address transportation issues from the source,the lock-in effect of transportation,and the network effect of transportation.Taking Guangzhou as an example,the paper introduce the exploration of how to establish organization methods,technology ideas and expres-sion forms of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s a component of the national territory spatial planning.Finally,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of synchronously forming the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developing a specialized,effective and dynamic maintenance system,with an indication of future research areas.Keywords :national territory spatial planning;transportation planning;spatial pattern optimization;Guang-zhou收稿日期:2019-06-24作者简介:马小毅(1975—),男,江苏南通人,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交通规划。
E-mail:pow2006@0引言在空间规划中,交通一直起着重要作用。
《雅典宪章》提出的城市四大功能中,工作、居住、游憩基本对应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而交通是与其并列的城市功能,交通空间既包含在三生空间内,又起着串联三生空间的作用,并通过可达性对三生空间的功能产生反馈作用。
中国城市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倒逼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城市总体规划开始关注交通。
通过几十年的研究磨合,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尤其是在大城市中,已经成为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互动反馈少有的两、三个专项规划之一,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的公布标志着中国新空间规划体系的顶层设计和“四梁八柱”[1]基本形成。
国土空间规划将实现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等的融合,担负着破解规划打架、促进城市发展转型的重要任马小毅,江雪峰(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30)11大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中交通规划编制方法探索——以广州市为例文章编号:1672-5328(2019)04-0011-06中图分类号:U491.1+2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13/11-5141/u.2019.0403Urban Transport of China Vol.17No.4July 2019城市交通二○一九年第十七卷第四期图1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技术体系Fig.1Urban planning and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technology system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务。
新空间规划体系形成之际,交通规划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方面,交通规划与土地、产业规划实现深度融合具备了更有利的条件,有助于实现交通与城市发展的真正协同;另一方面,市县以上的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到2020年将基本编制完成,但《若干意见》仅指出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并没有明确交通专项与空间规划的相互关系,交通专项规划的定位亟待探索。
1原空间规划中的交通规划1.1交通在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作用1.1.1原规划体系简析在原有空间规划体系中,各类规划在从规划到落地实施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性质、谋划城市空间格局,并通过“四区、四线”对城市的用地性质进行控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目的是落实国家的土地管理政策,采用自上而下的指标管控、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以及“三界四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等方式来实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计划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特点是生产要素配置导引。
三个规划构成了完整的空间规划流程,概括来说,即城市规划确定用地性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土地规模,主体功能区规划引导产业发展。
但由于三个规划分属不同的部门,拥有不同的技术特点和实施体系,造成内容重叠冲突,审批流程复杂等问题。
1.1.2交通主要通过城市总体规划发挥作用交通规划在城乡规划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基本实现了二者之间的协同。
在编制内容中,交通枢纽常常被作为城市性质的组成部分进行重点描述;城市空间格局往往依托重要交通枢纽和廊道进行布局;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重大交通设施的用地黄线和主干路以上等级道路的红线。
在编制体系上,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也实现了对接(见图1),并通过一系列法规、规范确定下来。
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提出城市总体规划应与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同步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GB/T 51328—2018)提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编制、修改与评估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进行。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交通仅作为建设用地的一部分在土地利用规划中进行表达,但规划中一般缺乏交通与土地利用关系的研究。
主体功能区规划在用地划分上偏于宏观,大多应用于国家与省级层面,缺乏市县等中微观层面的实践成果。
尽管文献[2]提出主体功能区建设应与综合交通体系协同发展,但在规划体系中并未明确交通的作用,在不同的规划中交通规划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如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提出,由相关部门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另行制定交通规划;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将交通纳入五大战略格局进行表述;北京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则仅将交通作为支撑性要素进行表述。
1.1.3总结在中国城镇化的“上半场”,城市发展以增量为主,土地资源约束不明显、产业协同效应不急迫,交通主要通过与城乡规划的协同发挥作用。
在与城乡规划的协同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各阶段对应的技术体系,交通规划通过与城乡规划的指导-纳入互动关系,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但随着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大城市的城镇化率先进入存量发展为主的“下半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要求交通更精准地融入。
1.2北京北京、、上海已批复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交通规划情况北京、上海两市已经获批的城市总体规划虽然不是国土空间规划,但已经反映了规划改革的初步思路,具有探索性的指导意义。
12马小毅江雪峰大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中交通规划编制方法探索——以广州市为例《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共有8章135条,虽然仅在第5章第2节“标本兼治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中单列出5条以交通为主的条文,但所有章节中共40条条文与交通有关,占报告总量的30%,涉及发展目标、生态保护、城乡均衡、用地协调和监督考核等多个方面。
除此之外,还提出了二环路重点发展带、通州副中心交通枢纽、北京新机场支撑南北均衡发展、京津冀交通廊道等若干具体措施,以交通携领城市空间的意图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得到全面贯彻。
《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7年—2035年)》在北京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交通规划的体例和贯穿性作用。
上海将交通与产业发展专设一章,从国际枢纽和城市交通两个方面论述了交通的总体布局,更将突出交通骨架引导作为与生态约束并列的两大空间布局原则之一,贯穿规划文本始终。
城乡体系和公共活动中心体系均围绕交通廊道与枢纽进行布局。
各片区的空间发展策略均对交通提出了明确的发展要求。
在公共服务、文化风貌以及总体城市设计中,交通的服务作用和开放空间作用都得到充分重视。
2交通规划精准融入国土空间规划的迫切性2.1从源头解决交通问题的关键期中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
对于大城市而言,高质量发展在空间形态上主要体现为两类:1)以城市群为主体的新型城镇化,实现市域、都市圈和城市群内大中小城市与乡村的协同发展;2)以存量发展为主的城市发展模式转型,实现城市用地的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