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 乐 古 今 名 人
仿将进酒

仿将进酒君不见,万丈红尘风雨繁,柳绿花红四季天。
君不见,岁月蹉跎风浪大,回身弹指一瞬间。
人生自古多磨砺,上下求索几千年。
空怀壮志寄沧海,迎风搏浪荡舟船。
心至高时多寂寞,情到忘我心自寒。
儿女情,风花月,百鸟鸣,艳阳天。
挥毫成诗赋,真善美藏字里间。
荣华富贵皆成土,洗去铅华求淡然。
莫道虚名和银两,生命脆弱似云烟。
喜怒哀乐风月是,爱恨情仇舍去难。
血溶于水亲情重,恩爱友谊成美传。
相爱易,相守难,世事赤橙红蓝紫,悲欢离合皆是缘。
《将进酒》仿写君不见考试之题它处来,欲抱佛脚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往来多叮嘱,子嗣青丝苦成雪。
金榜题名须尽欢,莫使遗恨空对月。
天生我辈必有才,才到用时还复来。
文言白话且为乐,会须复习三百本。
孔夫子、太学生,将进酒,书莫停。
与君书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阿迪耐克不足贵,但愿学海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读书,唯有勤者留其名。
吕蒙昔时读四书,赢得美名万古突。
我辈岂可言困难,径须发奋勤学问。
背靠背,三叶草,呼人将出换书本,与尔同游万古朝。
寻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余光中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把胡马和羌马交践的节奏留给杜二去细细地苦吟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都寻不到你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而今,果然你失了踪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肝硬化怎杀得死你?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再放夜郎毋乃太难堪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失踪,是天才惟一的下场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猿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一回头囚窗下竟已白头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仍炉火未纯青,就半粒丹砂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故乡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而无论出门向西哭,向东哭长安却早已陷落这二十四万里的归程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诡绿的闪光愈转愈快接你回传说里去赏读:这是余光中的一首著名咏史诗。
顶针修辞手法的古诗有哪些

顶针修辞手法的古诗有哪些顶针,又称顶真、联珠或蝉联,是一种修辞手法。
指用前一句结尾之字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使相邻分句蝉联。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顶针修辞手法的古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蜀道难李白噫吁,危呼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①,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始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②有鸟道③,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④上有六龙回日⑤之高标⑥,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缘。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⑦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⑧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石冰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呼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⑨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⑩。
【注释】①蚕丛、鱼凫:都是传说中古蜀国国王。
古代的蜀国本与中原不通,至秦惠王灭蜀(公元前三一六),始与中原相通。
②太白:山名,又名太乙山,秦岭主峰,在今陕西周至、太白县一带。
旧说因其冬夏积雪,故名。
太白山在当进京城长安之西,故云“西当太白”。
③鸟道:极言山路险窄,仅能容鸟飞过。
④地崩句:相传秦惠王嫁五美女与蜀,蜀遣五个力士迎之,回到梓潼,见一大蛇入穴中,五人引其尾使出;结果山崩,五人皆被压死,五女上山化为石。
⑤六龙回日:相传太阳神乘车,羲和驾六龙而驶之。
此指高标阻住了六龙,只得回车。
⑥高标:立木为表记,其最高处叫标,也即这一带高山的标志。
⑦扪参句:意谓山高入天,竟至可以伸手摸到一路所见星辰。
古以星宿分野,凡地上某一区域,都划在星空某一分野之内,并以天象所示来占卜地上属邑之吉凶。
秦属井宿分野,蜀属参宿分里。
胁息:屏气不敢呼吸。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含作者简介、诗歌解释

古诗(有解释)背诵(不会读的查字典和资料)三(2)1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作者背景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贵族出身,曾为唐玄宗侍卫,后来发奋读书,成为有名的诗人。
其诗多写田园风物,以古风和五律最受人推崇,风格古淡隽永,后人将他与柳宗元并称为“韦柳”。
古诗今译涧边丛生的幽草特别让人喜爱,密林中还有黄鹂鸟在婉转啼鸣。
带雨的春潮在傍晚来势更湍急,荒郊野渡寂无人影只有船空横。
名句赏析——“野渡无人舟自横。
”2 塞下曲——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作者背景卢纶(748-800),唐代诗人。
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人。
“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送别诗、写景诗很有特色。
古诗今译黑暗的林中风吹草动,将军深夜拉动了强弓。
黎明时寻找射出的箭,发现它深陷在巨石中。
名句赏析——“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3 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作者背景王之涣(668-742),唐代诗人。
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
他的诗以描写边疆风光著称,并多被当时乐工传唱。
代表作有《凉州词》、《登鹳鹊楼》等。
古诗今译奔腾的黄河就来自云端,一座孤城外是万仞高山。
吹羌笛的就不要怨杨柳不绿,春风从来未到过玉门关。
名句赏析——“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4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古诗今译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
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名句赏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 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作者背景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
鼓励人努力奋斗的古文励志名言

鼓励人努力奋斗的古文励志名言鼓励人努力奋斗的古文励志名言1、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
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
——《曾国藩》2、功名富贵笑谈中,回首一场春梦。
——《汤显祖》3、内省不疚,未何忧何惧!——《论语》4、人不见,烟已昏,击筑弹铗与谁论。
黄尘变,红日滚,一诗话易沉沦。
——《孔尚任》5、十万貔貅十万心,一人号令众难禁。
拔刀割发权为首,方见曹瞒诈术深。
——《罗贯中》6、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
——《礼记》7、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增广贤文》8、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道德经》9、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
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
——《罗贯中》10、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曾国藩》11、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得宽平,天下自无险测之人情。
——《洪应明》12、云路鹏程九万里,雪窗萤火二十年。
——《王实甫》13、在家千日好,出门处处难。
——《增广贤文》14、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增广贤文》15、勤俭节约,未有不兴。
骄奢倦怠,未有不败!——《曾国藩》16、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
——《冯梦龙》17、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18、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曹雪芹》19、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增广贤文》20、万事不由人做主,一心难与命争衡。
——《罗贯中》2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头翁。
——《增广贤文》22、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辛弃疾》23、闲来只把青山画,卖得桃花当酒钱。
——《唐寅》24、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增广贤文》25、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汤显祖》26、人生世上,只须合眼放步,以听造物者之低昂而已。
——《蒲松龄》27、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仁者不危人以要名。
以今乐之实兴雅乐之名——试析朱载堉的雅乐思想

以今乐之实兴雅乐之名——试析朱载堉的雅乐思想闫铮【摘要】在朱载堉的艺术审美中,将“德”作为审美判断的基本标准,认为乐只有充满了德的内容主题,才是至美的雅乐.他还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分析了古乐与今乐问题,提出“无古不成今,今之乐犹古之乐也”,“以今乐之实兴雅乐之名”.他的音乐实践体现了中国美学雅俗共赏的精神.【期刊名称】《北方音乐》【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1页(P14)【关键词】朱载堉;雅乐;道德【作者】闫铮【作者单位】山西大同大学【正文语种】中文“雅乐”又称“先王之乐”,是指正统的音乐,即无论是从审美意蕴看,还是从审美表达看,都符合礼乐规范,体现政治伦理教化审美观念的宫廷音乐。
它与“礼”相辅相成,规范社会秩序,增进社会的和谐。
“礼”是对人行为的规范,“雅乐”是对人内心思想情感的陶冶,通过对人心灵的陶冶,以净化人的情感,使人不但受到外在规范“礼”的制约,而且免除争斗之心,安于自己的等级低位,并尊重他人的等级地位,这样达到了巩固统治阶级利益的目的。
由于雅乐的特殊政治功能,存天理,去人欲,成为它的审美标准,排斥了任何基于情欲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情趣的存在,既不承认人的一般情感的存在,也不容许人的一般情感的表现和流露。
以封建的忠、信、仁、义的纲常之理抑制百姓的喜怒哀乐的自然之情,是雅乐体系在审美内容上的基本要求。
朱载堉生活的时期,商品经济繁荣,社会物质财富奢靡,拜金主义流行,纲常名教之类的旧的道德观念在拜金主义的冲击下岌岌可危,渐近崩溃,封建雅乐体系受到了巨大冲击。
朱载堉在《论乐舞不可废》的专论中,明确指出:“有乐无舞,似瞽者知音而不能见”,“凡人之动而有节者,莫若舞,肆舞所以动阳气而导万物也。
”他认为乐舞有教化作用,既可“以之治已”又可“以之事人”,能“格神明,移风俗”。
所以,“古人自天子至于庶人,无有不能舞者”,古人“以学舞为美事”而“近世以来此风绝矣”,“耻于乐舞”。
”①《朱载堉评传》邢兆良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227页.朱载堉通过生动地比喻强调了雅乐的作用和重要地位,它是与天地同和的大乐,既能“以之治已”又可“以之事人”,能“格神明,移风俗”。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

课前自主学习
★背景透视
仕途失意、漂泊无依的崔颢登临此楼,产生了一种吊古 伤今、人去楼空的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蓄积在 胸中的诗情便喷涌而出,唱出了这首浑然天成的诗歌,这也 是黄鹤楼题诗的绝唱。
带着问题读课文
自然之美
导思1.你从这首诗里 读到了怎样的自然美 景?
意象
导思3:诗中选取了哪些意 象?意象与感情之间有何 关系?
关键词: 思乡
借景抒情
情感
导思2.从诗歌中你读 出了怎样的情感?
情景交融
导思4:诗人是如何将景与 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课文品读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 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翻译课文
原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注释: 单车:单车独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疆去察看。 属国:汉代时称那些已归附的少数民族地区。 居延:古县名,在今甘肃张掖北。
译文: 我轻车简从到边疆去察看,经过了属国居延。
课文品读
翻译课文
原文: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注释: 征蓬:飘飞的蓬草,比喻飘泊的旅人。泛指远行的人。
情景交融
导思4:诗人是如何将景与 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课文品读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 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课文品读
翻译课文
原文: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优秀文言文摘抄

优秀文言文摘抄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2、善游者溺,善骑者坠,各以所好,反自为祸。
——文子3、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苏轼4、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非战也,拔人之城非攻也,毁人之国非久也,必以全争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孙子5、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6、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7、悲哉于嗟兮,心内切磋。
款冬而生兮,凋彼叶柯。
瓦砾进宝兮,捐弃随和。
铅刀厉御兮,顿弃太阿。
骥垂两耳兮,中坂蹉跎。
蹇驴服驾兮,无用日多。
——王褒8、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9、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10、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楚辞·离骚》1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楚辞《离骚》12、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13、仆早好观古书,家所蓄晋魏时尺牍甚具。
又二十年来,遍观长安贵人好事者所蓄,殆无遗焉。
以是善书,虽未尝见名氏,亦望而识其时也。
——柳宗元14、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淫游。
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
15、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阮籍16、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7、苕之华,芸其黄矣。
心之忧矣,维其伤矣。
苕之华,其叶青青。
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助人为乐名言名句

助人为乐名言名句助人为乐是古往今来被广泛推崇的美德,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家,都有许多名人和普通人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这一伟大的道德准则。
下面是一些关于助人为乐的名言和名句,它们不仅对我们坚守善良,热心帮助他人具有深远的影响力,还激励我们时刻保持谦逊和感恩之心。
1. “仁者爱人” ——孔子这是孔子的名言中最为著名的一句,它告诫我们,作为一个有人情味的人,我们应该具备慈悲心和同情心,以发自内心地帮助他人。
2. “助人为乐,乐在其中” ——毛泽东毛泽东主席的这句话鼓励人们不仅要务实地帮助他人,还要从中得到快乐和满足。
因为当我们看到别人因为我们的助力而获得幸福时,我们内心也会感到欣慰和快乐。
3. “伸出援助之手,犹如点燃他人希望之炬” ——德谟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认为,帮助他人就像是在黑暗中点燃一束光芒,给予他们希望和勇气。
不管是经济上的援助,还是情感上的支持,我们的帮助都能给别人带来慰籍和信心。
4. “施人之美,人亦施之;施人之恩,人亦施之” ——孟子孟子强调了助人为乐的互动性。
他认为,当我们对别人施以善行时,别人也会向我们施以同样的善行。
这句话提醒我们,善意和善行的传递应该是互惠互利的。
5. “乐于奉献,则福泽多多;心怀感恩,则喜悦无限” ——巴尔扎克巴尔扎克的这句名言强调了助人为乐和感恩的重要关系。
他认为,当我们乐意奉献和帮助他人时,我们自己也会获得更多的福泽。
同时,保持感恩之心也会使我们的内心感到喜悦和满足。
6. “成功的人是那些帮助别人成功的人” ——阿尔伯特·施韦策施韦策教授在这句名言中指出,成功的人并不是那些单纯追求自身利益的人,而是那些乐于帮助他人实现成功的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通过助人而获得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才是真正的成功。
7. “真正的助人,是让对方变得更强大” ——罗伯特·南德南德富有哲理地指出,助人为乐不应该只是简单地解决对方的困难,更应该让对方在帮助之后变得更加坚强和自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乐古今名人杨时杨时(1053年~1135年),初字行可,因犯友人父讳,后改中立,号龟山,将乐县人。
杨时小时候天资聪颖,4岁从师,刻苦好学。
8岁善诗文,人称神童,宋熙宁九年(1076年)登进士第。
1081年授徐州司法,闻程颢、程颐兄弟讲孔孟理学于河洛,调官不赴,到颍昌拜程颢为师。
师生相得甚欢。
因学业特异,成为程颢得意门生,与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大弟子。
学成回归之时,程颢目送他远去,感慨地说:“吾道南矣!”1085年程颢逝世。
1093年,杨时再度北上洛阳,转师程颐。
一天,他与游酢去向老师请教,见程颐正在厅堂上瞌睡,不忍惊动,便在门廊下静候。
这时,天下起大雪,待程颐醒来,地上积雪已一尺多深。
“程门立雪”后来用为尊师重教的故事。
杨时学识渊博,毕生精研理学,对理学的传播和发展所起的作用巨大。
尤其是他“倡道东南”,对闽中理学的崛起,建有筚路蓝缕之功。
后人尊之为“闽学鼻祖”。
他著述宏富,主要收集在《杨龟山先生文集》中。
学术活动有两个时期较突出:一是天庆四年(1114年)至保大四年(1124年),在江苏毗陵(今镇江、常州、无锡一带)著书讲学,各地学者慕名而至。
他讲学之处后来成为著名的东林书院。
二是建炎二年(1128)到去世,在将乐著书立说,其时虽已年迈,仍孜孜不倦。
从二程的“洛学”到杨时的“闽学”,“其上接廉洛之传,下开罗(豫章)、李(延平)、朱(考亭)之绪,”理学有一个较大的发展,理学中心由中原向东南闽中转移,其影响十分深远。
它传播到日本、朝鲜等东方文明水平较高的国家,逐渐取代了日本占统治地位的佛教禅学,成为官学。
宋使出使高丽,国王一见面就问:“龟山先生安在?”杨时既是著名的理学家,又是一位具有安邦治国雄才的杰出政治家。
他在朝廷担任秘书郎、著作郎、迩英殿说书、侍讲、右谏议大夫、给事中、工部侍郎、国子祭酒等职时,正当朝廷内忧外患日益深重之际,他提出“修政事,明军法,攘夷狄,排和议”的主张。
对内他极力反对“花石纲”,坚决要求诛杀贪生怕死、弃军而逃的童贯,竭力挽留抗战主将李纲;对外他反对割地求和,力主抗战。
他不畏奸,据理直言,所言多有卓识,为时人所传颂。
他在担任地方官时是个“晓习律令,关心国运民瘼,守正不阿,深得士民仰戴”的官员。
在虔州任司法,守正不阿;在浏阳任知县,为灾民请赈济;在萧山任知县,筑“湘湖”修水利,“邑人重其名,多画像祀之”;在余杭任知县,顶住奸相蔡京为母浚湖筑坟“借口便民,实为利已”的命令。
所到之处“皆有惠政,民思不忘。
”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杨时辞世,终年83岁。
葬于将乐水南乌石山。
宋高宗赐“太师、大中大夫”,谥“文靖。
”绍兴十二年追封为“吴国公。
”咸淳三年(1267年),朝廷下旨在将乐县北龟山之麓建“龟山书院,”宋度宗亲题“龟山书院”匾额。
并诏郡县拨田优恤其后代,定每年春秋两季祭祀。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朝廷追封“太师、吴国公。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敕将乐知县重修书院。
成化元年(1465年)朝廷敕在延平(今南平)建“道南祠”,祭祀杨时。
弘治八年(1495年)明孝宗追封杨时为“将乐伯”,从祀曲阜孔庙。
万历十二年(1584年),朝廷敕将乐县拨田153亩供祀杨时。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清圣祖亲题“程氏正宗”赐龟山书院。
冯梦得冯梦得,字初心,将乐县人,幼有大志,酷好读书。
长大后,博通经史。
宋嘉熙二年(1238年)进士,历任给事中、礼部尚书等职。
以身居高位不徇私情,不妄荐拔。
且“敢死谏,不避斧钺”而“时号名臣”。
他所栽培、荐拔的人,不少成为名宦达官。
文天祥称赞他有“巨才洪识,卓越大臣之表。
”冯梦得曾向朝廷奏请立龟山书院、赐田养士,并在后来亲自主持龟山书院。
他对理学在我国南方的传播出力颇多。
余重谟余重谟,将乐县人。
明朝著名艺术家,集书画诗棋诸艺于一身。
书法尊崇苏轼、朱熹,擅长书写飞白大字,大者如盖。
楷书功力老到,风格近祝枝山、陈白沙。
他的墨迹流传全国,为人们所珍视,争相收藏。
尤其他的画,相当精妙,墨竹造诣很深,还喜欢吟咏,善奕。
家中虽不富有,却喜欢交结朋友,遇名士来访,往往旷日陪伴,流连不倦。
泰宁江日彩未及第时,家中十分贫困,余重谟特地筹资盖了楼房,邀他来居住,并同他一道研习诗文,同学十载。
余重谟终年89岁。
廖腾煃廖腾煃,字占五,号莲山,将乐县人。
清康熙八年(1669年)中举,历任知县、府尹、太常寺少卿、光禄寺正卿、左右通政史司、通政使丁、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户部侍郎等职。
廖腾煃曾两度主持“典试”,“所取皆孤寒知名之士”,选拔了不少有学识的人才,得到朝野舆论的一致好评。
他一度担任奉天府尹,清朝这个官职历来由军人担任,选用文职官员还是由廖腾煃开始。
康熙五十年(1711年)迁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康熙皇帝知他“公明可任”,派他往福建察办该省陆路提督蓝理为官“贪酷”一案。
“以闽人治闽狱”,乃清朝所未曾有,此次又由廖腾煃开了先例。
回京后,又以户部侍郎之职奉命往山东主办祭告、犒军,“所至勤恪尽职”。
廖腾煃告老还乡,客死浙江忂州清湖,享年76岁。
他平生好诗,所到之处多有吟诵。
今山东蓬莱阁避风亭尚保存有他的诗碑。
著作有《浴云楼稿》、《海阳纪略》、《三大案》、《寿世鸿篇》、《慎修堂诗集》等传世。
邱长康邱长康(1900年——1960年),字寿亭,将乐县古镛镇人。
出生于富裕的商人家庭。
青少年时期在将乐、邵武求学。
1919年入北京朝阳大学预科。
1923年赴德国留学。
1929年获汉堡大学哲学(人类学)博士,并用德文写成《世界人类学》专著。
1931年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1932年陪同德国专家视察黄河提出根治黄河的建议。
1936年,改任国民政府驻德国大使馆秘书。
1938年后,在福建省教育厅任职。
同时兼任福建动员委员会秘书长。
之后担任过福建协和大学教授、训导主任,省立医学院教授、训导主任、分院主任,福建省研究院研究员。
新中国成立后,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苏友好协会中国红十字会等组织。
在福州新民补习学校任英语教员、福州第十八中学任教务处主任兼语文教师。
1956年,当选为福州市政协委员。
1960年,邱长康病逝福州市协和医院,享年60岁。
杨锡光杨锡光,将乐县人。
青少年时期受“五四”运动影响,得到启发和熏陶,思想进步,倾向革命。
1927年后,到南平西贝利医院和博爱医院学医、学日语。
1929年在将乐县古镛镇创办三华医院。
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次攻占将乐,三华医院收治许多红军伤病员。
在红军的引导下,1934年1月,杨锡光在家乡参加了红军。
参军后,在红军第五军团任医生。
后转瑞金、宁都等医院工作,任科长。
1934年,随中央红军长征。
1935年1月,任红军第五军团卫生处主任,后到红军第四方面军任医务部主任。
在长征中,曾三次过草地。
在甘肃西部一次激战中被冲散,只身一人历尽艰险,终于归队。
后随李先念同志到达新疆乌鲁木齐。
1942年9月,被盛世才关押。
关押期间,积极展开革命斗争,任中共监狱地下支部委员。
1964年,经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与国民党交涉获释,回到延安。
在延安受到毛泽东等领导人欢迎。
同时就任中央医院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随李先念部队南下,任湖北军区卫生部长。
后转中南军区,任医务部主任。
1952年,到苏联学习。
回国后任西安军医大学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出版社社长。
1957年,调任江西医学院院长。
1958年任江西卫生厅厅长。
“文化大革命”中,被诬为“叛徙集团”成员,而关押五年。
1976年后平反昭雪,出任中共江西医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
廖翔鹏廖翔鹏,1924年生,将乐县人。
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父廖国英是将乐县第一位留美学生。
廖翔鹏青少年时期在南平、福州求学,学习刻苦。
后考取福建协和大学,以学业优秀,留校任教。
1948年,赴美国西北大学留学,攻读化学专业。
1952年获苯基博士学位。
此后,先后在美孚石油公司、巴尔的摩FMC公司任化学高级研究员。
是美国科学促进会、美国化学协会、美国营养学会、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研究会会员。
曾主持过“的确良”等多项产品的科学研究,在美国、法国、荷兰、西德、日本等三十多个国家获97项专利。
他的名字和业绩被《世界名人录》、《美国工业人物志》收录。
廖翔鹏是美国著名的华侨领袖。
从六十年代起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和促进中美邦交正常化四处奔走活动。
同时,十分关注祖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1972年,当选新泽西州美中友好协会副会长。
1972年,中国政府邀请他到北京参加国庆观光活动。
1978年,他到香港讲学。
还回到阔别30年的家乡将乐,与亲友欢聚。
所到之处,均受到各界人士热烈欢迎。
郑忠华郑忠华,福建省长乐市人,1981年6月出生,1999年12月入伍,2001年11月入党,武警一级士官警衔,生前系将乐县消防大队一中队一班班长。
郑忠华入伍五年来,身体力行积极实践“三个代表”,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始终牢记消防战士的神圣职责,始终冲锋在灭火和抢险救灾第一线,他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共参加各种救援行动156次,抢救群众21人。
先后荣立三等功一次,三次受到部队嘉奖。
2004年7月7日,万安镇安福口溪山洪暴发,他为营救万安镇寺许村6名被洪水围困的村民,挺身而出,6名群众获救后他却被山洪冲走,壮烈牺牲。
郑忠华牺牲后,被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追授为“抢险救援勇士”;被公安部追认为“革命烈士”;被福建省委追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福建团省委、省青联授予他为“福建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被团市委追授为“新长征突击手标兵”;将乐县委、县政府追授“抢险救援勇士”荣誉称号。
市委、市政府为其召开追悼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