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_感受法律的尊严
法不可违

罪犯被抓捕归案
罪犯陈正平
投毒现场
抢救中毒群众
?
社会危害性
犯罪的特征
刑事违法性 刑罚当罚性
犯罪分子应受刑罚处罚
成都特大黑帮四主犯被判死刑
广州“打黑”头号大案一审终结 3主犯被判死刑
广州举行公捕公判大会
厦门特大走私案
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 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 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案例3:
记者经过调查得知:太平洋广告影 视公司将《今日说法》的节目从电 视上录下来,然后转成光盘,想方 设法卖给当事人。这样一张各种成 本加起来不超过10元的光盘,就以 至少150元的高价卖出了。
分析以上案例,并对违法行为进行分类
刑事违法行为(如案例1)
违法行为的类别
行政违法行为(如案例2)
民事违法行为(如案例3)
民事违法行为——违反民事法律法规,承 担民事责任。
行政违法行为——违反行政管理法规,受 行政处罚。 刑事违法行为——违反刑法,受刑罚处罚。
二、犯罪必受惩罚
罪家 的和 有人 我 力民 国 武利 刑 器益 法 。、 是 惩保 治护 犯国
请看案例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经法院审理查明,被 告 人陈正平,32岁,初中文化,系南京市浦口区乌 江镇商业村人,1992年曾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 徒刑2年6个月。陈正平在南京市江宁区汤山镇经 营“菊红”面食店期间,为琐事与汤山镇“正武” 面 食店业主陈宗武发生矛盾。陈正平见陈宗武面食 店生意兴隆,遂怀恨在心,意图报复。 2002年9月13日晚11时许,陈正平潜入“正 武”面食店,将所携带剧毒鼠药“毒鼠强”投放 到该店食品原料内,造成300多人因食用有毒食 品而中毒,案发至今已死亡42人。 9月30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一 审判决,判处被告人陈正平死刑,剥夺政治权利
思想品德七下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同步测试(一)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学习目标1.了解规则的重要性,懂得什么是法律。
2.了解法律的规范作用和对人们的保护作用。
3.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
4.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学会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这部法律在维护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同时,侧重于维护处于弱势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实现双方力量与利益的平衡,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这部法律的实施是由_____来保证实现的。
A.普法宣传B.道德约束C.国家强制力D.自觉遵守1.C2.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有 ( )A.未成年人与法律没有什么密切联系B.只要不违法犯罪,就不用与法律打交道C.只要自己奉公守法,就与法律没有关系D.生活中处处有法律,公民生活离不开法律2. D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法律的规范作用和法律具有的保护作用的理解能力。
法和每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未成年人,更需要学习法律知识。
同时,也不能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就不用与法律打交道;也不能认为只要自己奉公守法,就与法律没有关系,生活中处处有法律,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3.以下图示是几个同学对违法与犯罪的关系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 )A. B. C. D. 3.B4.海南中院以受贿罪判处海南文昌原市委书记谢明中死刑,缓期2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其个人全部财产;以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对财产予以追缴;两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缓期2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其中附加刑有 ( )A.死刑B.剥夺政治权利终身C.没收个人全部财产D.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4. D 点拨:根据刑法的规定,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结合题干背景材料,D 符违法 犯罪 违法 犯罪 违法 犯罪合题意及知识点要求,应入选5.高中生王某曾因偷同学的小额钱物被学校处分,但他仍然执迷不悟,不思悔改,最终因持刀抢劫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第一框:走进法律一、设计意图: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逐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教学重点:规则的分类、法律的作用。
教学难点:法律的三大特征。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述法、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自己举例,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尊重规则、尊重法律。
教学过程:课前提问—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课后作业课时:1课时二、板书设计:[(多媒体展示事例“奥运会趣事”)第2届奥运会的撑竿跳高比赛,日本运动员富田把竹杆垂直竖立在横杆边,然后迅速地顺着撑竿两手交替地爬上竿顶,轻松地越过了横杆。
裁判员宣布此跳无效,原因是他没有进行助跑。
当富田了解到什么是助跑以后,就持竿慢跑了几步,把撑竿竖好后再一次重复了上述的动作……教师:这样的比赛成绩还算不算?假如体育比赛中都是这种场景,那会是什么样子?学生回答:略。
教师:因此,体育比赛要有体育比赛的规则,体育比赛才能正常进行。
那么,如果在要道或十字路口,人们都不遵守交通规则,那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交通秩序对比插图“,并思考:1、同样是十字路口,为什么出现不一样的现象?2、交通规则起了什么作用?3、这个现象对你有什么启示?(多媒体展示“交通秩序对比插图”)学生回答:左图交通秩序井然,尽管人多车杂,可是由于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穿梭有序,结果是道路畅通无阻,交通井然有序;右图刚好相反,没有交通规则或人们不遵守交通规则,南来的北往的,东行的西去的,行人车辆各不相让,争抢阻塞,其结果是谁也不能顺利通过。
交通规则在这里起了维护畅通的作用。
教师:这幅插图说明:社会生活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班级 姓名成绩一、填空(每空1分,共23分) 1.我国法律作为 的体现,通过规定和 ,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2.犯罪是指具有 、 并依法应受的行为。
3.违法行为分为三种:① 违法行为,指违反 的行为;② 违法行为,指违法 的行为;③ 违法行为,指违反 的行为。
4.刑罚,又叫 、 ,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办法。
5.选择下列项目填表。
①国家立法机关制定 ②在校学生 ③舆论、习惯和信念 ④自然形成 ⑤教育、行政的力量 ⑥全国适用 ⑦教育行政机关制定 ⑧普遍适用 ⑨国家强制力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6.人们把法律称之为“国法”,因为它是( )。
A.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B.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C.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D.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7.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 )。
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C.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D.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8.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方式是( )。
A.制定或认可 B.制定或实施C.广义或狭义D.习惯与执行 9.法律体现的是( )。
A.少数人的意志B.剥削阶级的意志C.统治阶级的意志D.广大人民的意志4分,共12分)10.法律和道德的区别是( )。
A.道德谴责的行为不一定是违反法律的行为 B.二者都是人们的行为规则C.二者的实现方式不同D.二者的调整范围不同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道德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和社会舆论之中B.法律体现的是统治阶级上层人物的意志C.无论国家制定法律,还是国家认可法律,一般都以文字的形式出现D.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有助于人们自觉守法12.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则,是()。
A.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B.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C.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和社会舆论中D.主要靠社会舆论、习俗和人们信念予以维护的四、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13.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主要有哪两种?它们有什么区别?14.法律作为一种特别的社会行为规范,与道德、纪律、规章等规则相比,具有哪些特征?15.有人说,法律是社会生活中人人必须遵守的唯一准则。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

结论:这个材料告诉我们不论什 结论 这个材料告诉我们不论什 么原因,只要触犯了法律( 么原因,只要触犯了法律(包括无 意中违法),都是违法行为, ),都是违法行为 意中违法),都是违法行为,都会 给社会造成危害, 给社会造成危害,都要受到法律的 制裁。 制裁
通过这个框题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哪 通过这个框题的学习, 些行为是违法的,那些行为是合法的, 些行为是违法的,那些行为是合法的,什 么行为是违法犯罪的, 么行为是违法犯罪的,什么样的行为会给 社会他人带来什么样的法律后果, 社会他人带来什么样的法律后果,以及相 应地要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 应地要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因此我们要 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做一个知法、 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做一个知法、 守法的好公民
我国民法通则 条规定, 第79条规定,拾 条规定 得遗失物, 得遗失物,应当 归还失主。 归还失主。
案例三: 岁的中学生赵某 岁的中学生赵某, 案例三:17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手持三 棱刮刀, 强夺9名小学生的财物 得赃款400 名小学生的财物, 棱刮刀 , 强夺 名小学生的财物 , 得赃款 多元。公安局抓获,怎么处理? 多元。公安局抓获,怎么处理?
2、对游某的处罚哪是主刑?哪是附加刑? 、对游某的处罚哪是主刑?哪是附加刑? 结论:一般违法与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结论:一般违法与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材料一:李某等三人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时,起哄、打闹、 材料一:李某等三人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时,起哄、打闹、吹 口哨。影院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 口哨。影院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他们该由谁来处 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这三人带走。 理?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这三人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 告处罚 材料二:赖某好吃懒惰,游手好闲,经常到小卖部赊酒、 材料二:赖某好吃懒惰,游手好闲,经常到小卖部赊酒、烟等 物年底已累计200多元,店主人收帐,他扬言要钱没有,要命一 多元, 物年底已累计 多元 店主人收帐,他扬言要钱没有, 条,店主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处其连本带息限期还清。 店主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处其连本带息限期还清。 材料三: 岁学生王某手持匕首 抢夺三名小学生30元钱 岁学生王某手持匕首, 元钱, 材料三:16岁学生王某手持匕首,抢夺三名小学生 元钱,公安 机关将其抓获,人民法院认定王某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机关将其抓获,人民法院认定王某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1、三则材料中的行为分别属于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 、三则材料中的行为分别属于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 材料一:行政违法行为; 材料二:民事违法行为 严重社会危害性 材料三:刑事违法行为,即犯罪 触犯刑法 刑法 2、材料三中的违法行为具有怎样的特征? 、材料三中的违法行为具有怎样的特征? 应受刑罚处罚 刑罚处罚的行为 刑罚处罚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法不可违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法不可违肖洪铃【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类别(2)犯罪的含义及特征(3)刑罚的含义及种类2.能力目标:(1)能结合违法犯罪的有关案例,正确判断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2)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
【教学重点】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违法必定要承担法律责任,初步具有守法观念。
【教学难点】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区别。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多媒体展示)文强案2010年,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对文强案进行一审公开宣判,以受贿罪,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强奸罪,数罪并罚判处文强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文强,曾先后担任重庆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重庆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等职务。
教师:文强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说明了什么?学生:说明了谁都不能违法,违了法就要受到追究和制裁。
教师:对,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法不可违。
这就是今天我们一起来共同探讨的问题。
(二)新课新学活动一:(多媒体展示)案例1:在一初中,8名学生无故退学。
经调查得知,8名学生的家庭有足够的条件供应其子女上学,家长让子女退学是为了让孩子外出打工挣钱。
学校及教委多次做家长的工作,但未能成功。
最后由政府责令每位家长督促孩子尽快返校,并处以500元的罚款。
案例2:2000年22月15日,江西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行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数罪并罚,判处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追缴非法所得161.77万元。
思考:请同学们根据两则案例分析总结什么是违法行为?学生1:法律让做的没做就违法了。
学生2:法律不让做的做了也是违法行为。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

阅读教材第100页的“父亲给儿子信”,
• 以儿子的名义写封回信。
认清犯罪危害
防患于未然 加强自我防范
在我国民间经常把“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IVF-ET)叫“试管婴儿”。而事实上,体外受精是一种特殊的技术,是把卵子和精子都拿 到体外来,让它们在体外人工控制的环境中完成受精过程,然后把早期胚胎移植到女性的子宫中,在子宫中孕育成为孩子。利用体外受 精技术产生的婴儿称为试管婴儿 ; / 试管婴儿双胞胎 jbh80lcf
这些孩子也是在妈妈的子宫内长成的。可以说,“试管婴儿技术”等同于“体外受精”。
不跟她计较了,她倒又给老太太找不痛快么?第九十九章 卖身进京纵强贼(5) “年夜,苏家女眷,一定会跟从前一样出去。”宝音 道,“你们也先收拾着,省得措手不及。”“ ,您亲口到老太太面前去求么?”乐韵问宝音,手抚着辫梢。辫上还扎着白绳。她的爹 爹,病榻上辗转三年,终于死了。乐韵可以请假回去守孝,宝音一定会准,但乐韵没请。“他受苦这么些年,死了倒也是解脱。”乐韵 道,“他在时,我尽了孝。他走了,我也觉得解脱。要我回去守着,我一个人寂寂的,说不定倒伤心了。我不去守。”她只是个小丫头, 没人会责备她不遵制、未丁忧,宝音只道:“留在府里,便留着。戴孝,便当为四姨娘、七 戴了。”那是!明蕙死在寺中,虽是庶女, 好歹是宗谱中 ,且是未嫁的,明蕙的生母刘四姨娘又是宝音庶母,宝音服大功,大老爷都要为她们服缌麻 。所谓“大功”、“小功”, 是“五服”中的等级,各各用的布料、穿的时间等不同。那些生麻布、熟麻布,缝边、不缝边,原是几代前的祖制,穿起来烦难得很, 齐衰以下那些亲属关系,要劳烦礼部的学士专门按古书度算的。再说,制度里竟没规定父母为孩子穿什么。莫非姑舅们都一片白晃晃了, 伤心的父母们好意思满身红艳艳绿莹莹黄澄澄紫幽幽的坐着么?再再说,制度里一穿就好几个月、好几年的,一家里有多少亲属呀?都 照这个服法,满朝百姓都白茫茫一片了,天子要是瞅一眼,猛古丁还当自己死了,大伙儿服国丧哪!这也太不吉利了。所以至前朝,有 贤人出来说,父母对子女,也可着丧服,只按子女对父母的本服减等而服,又道,制度里虽规定那几年、几个月,实则只需大略过了一 段时间,即可以麻换葛、衣服换布条,意思意思什么的就完了。至本朝百载而下,礼纲益驰,若非至近尊亲,市井中大部分平常人也就 含糊着穿个白色粗布、系个白条过去罢了,官府也不来管。明蕙是庶女,刘四姨娘也只是个姨娘,本也可按“大部分平常人”办理,但 这一次,老太太发了话,大家都按制着服。连老太太、大老爷,也尊前贤说的“按本服减等而服”。幸而明蕙娘儿俩辈份低,诸人为她 们,穿个丧服也罢了,依制“不杖”,就是不必扶个孝杖表示自己哀毁逾恒形销骨立,否则,一府人顿时的扶起白杖来,不知道的还当 这儿闹瘟疫了„„嗯哼,总之既服着丧,更不适合大过年的出门了!一家白花花,给乡亲们洗眼睛不是?宝音却坚定道:“我们会出门 的。”飘儿帘下通禀:“四 来访!”宝音眼神微妙的一变:“请!”明秀进来,穿着小功的细缘边熟麻衣,人瘦了一圈,因不是为明 蕙哀伤,而是为唐静轩,神情却仍端庄——甚至比先前更端庄了。她对宝音道:“笙妹妹,年夜之时,我们还照往常出
江苏省溧水县孔镇中学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七课 感受法律

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走近法律1.规矩,就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的行为规则。
2.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
3.我们身边的规矩有很多。
可分为三类:道德、纪律、法律。
4.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法律的显著特征: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二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5.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国家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6.我国法律:作为人民意志和利益和体现,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7.法律的作用:⑴规范作用。
(突出地表现为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⑵保护作用。
8.学法、守法、用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爱法,是我们应取的态度如何产生适用范围或对象靠什么发挥作用社会道德自然形成普遍适用舆论、习惯、信念学生守则教育行政机关制定在校学生教育、行政力量国家法律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全国适用国家强制力1.如果说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那么不违法则使人们行为的底线2.违法行为,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3.违法行为,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违宪行为)4.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又叫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
5.刑法,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6.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7.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第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
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第三,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刑罚当罚性,是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的必然后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院的判决说明了
A. 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 B. 法律能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C. 我们的合法权益,需要法律
的维护 D. 我国法律的保护作用有限
答案:A、B、C
法律的普遍性
法律的强制性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第二框法不可违
谁都不能违法
犯罪必受惩罚
看P91--92情景一至情景三填P93表
国家认可法律——国家的立法机关
根据实际需要,对社会上早已存在
的某些风俗习惯、道德规则、宗教
教规等加以确认,并赋予其法律效
力,使之成为法律。
显著特征
国家强制力——
军队 警察 法庭 监狱
暴力机构
案例——
2001年11月至12月间,无 业人员李某、张某等四人在北 京对路人实施抢劫。短短20余 天,先后作案9起,致8人受伤 ,1人死亡,共抢得钱款1万多 元。
谢谢大家!
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 一旦触犯国家法律,都要受法律制 裁,不允许任何人超越法律之上。
案例——
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因 大肆收受、索取巨额贿赂,一审 被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 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胡长 清不服,上诉至江西省高级人民 法院。
案例——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00 年3月1日裁定驳回上胡长清的上 诉,维持原判,并依法报请最高 人民法院复核。6天后,最高人 民法院核准胡长清死刑,同时下 达执行死刑的命令。
规定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
具有国家强制性和普遍约束
力的行为规范。它是掌握国
家政权的人们治理国家的工
具。
规则
法律的三个显著特征——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具有强制性。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 性约束力。
规则
国家制定或认可
国家制定法律——国家立法机关依 照一定的立法程序直接创制法律。
(三)课 堂 小 练 习
练习一
2003年某市一个乡村的30多 户农民从某农资公司购买了一 批化肥,投入田间,结果因化 肥是假肥,致使30多户农户损 失共10多万元。后来这些农户 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决该 公司赔付农户损失费10多万元。
农资公司的行为是
A. 违反法律的行为 B. 应受到道德谴责的行为 C. 违反纪律的行为 D. 法律禁止的行为
分析——
胡长清能当上副省长,是他确实 在政府机关做出过贡献。
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要 遵守国家的法律,一旦触犯了法 律,终究会受到法律制裁。
法律对本国的全体社会成员都具 有普遍约束力。
显著特征
P88
比较各类规则——
如何产生 适用范围或对象 靠什么发挥作用
社会道德
4
8
3
学生守则
7
2
5
国家法律
1
报假警、卖儿子、拿刀闹市求爱、 绑架讨债这些人懂法吗?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第一框走 进 法 律
我们身边的规则
生活离不开法律
(一)我们身边的规则
看P86图思考——
对比左右两幅图,说说两幅图 有什么异同。 这个现象对你有何启示?
规则是十分重要的。规则能维护社 会的正常运作,而无规则就会使社会 陷入混乱无序。
作业《名校经典》《五洲导学》 第七课全做
生活中的辛苦阻挠不了我对生活的热 爱。20. 11.1420 .11.14Saturday , November 14, 2020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0 9:05:31 09:05:3 109:05 11/14/2 020 9:05:31 AM 做一枚螺丝钉,那里需要那里上。20. 11.1409 :05:310 9:05No v-2014 -Nov-2 0 日复一日的努力只为成就美好的明天 。09:05:3109:0 5:3109:05Satur day , November 14, 2020 安全放在第一位,防微杜渐。20.11.14 20.11.1 409:05:3109:0 5:31No vember 14, 2020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 0年11 月14日 上午9时 5分20. 11.1420 .11.14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因为相信而伟 大。202 0年11 月14日 星期六 上午9时 5分31 秒09:05:3120.1 1.14 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专业,这才能 让自己 更好。2 020年1 1月上 午9时5 分20.11. 1409:0 5November 14, 2020 这些年的努力就为了得到相应的回报 。2020 年11月1 4日星 期六9时 5分31 秒09:05:3114 November 2020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 会发展 的标志 。上午9 时5分3 1秒上 午9时5 分09:05:3120.1 1.14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0.11. 1420.1 1.1409:0509:05 :3109:0 5:31No v-20 相信命运,让自己成长,慢慢的长大 。2020 年11月1 4日星 期六9时 5分31 秒Satur day , November 14, 2020 爱情,亲情,友情,让人无法割舍。2 0.11.14 2020年 11月14 日星期 六9时5 分31秒 20.11.1 4
自家己庭第三框防患于未然
他人 社会
认清犯罪的危害
加强自我防范
看P97,98,99故事想一想: 怎样才能不违法?
学法 懂法 增强法制观念 提升道德水平
如何自我防范?
请看视频
自律,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勇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自己
家他第庭 人 三框防患于未然
闯红灯
P88
(二)生活离不开法律
思考——
看课本P88漫画。 说说小郑是怎样解决这件事的。 假如没有法律,我们生活会怎样 呢?法律有什么作用呢?
规范作用
规范什么?P89
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法律为人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规范作用突出地表现为,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 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案例——
福建省武平县危某,向同 乡林某借了13000元现金,答 应一个月后归还。而一个月过 后,林某多次向危某讨债,危 某总是借故不还。林某于是到 法院状告危某。
案例——
武平县人民法院受理了此 案,展开取证并开庭审理。在 确凿的证据面前,在法律的威 慑下,危某承认了借款事实, 并限期内偿还了13000元借款 及利息,同时承担本案诉讼费 600元。
例分析——
某校的三名同学为准备学校 的艺术节演出,到一家商场选购化 妆品。他们在柜台前看了一下,嫌 价钱太贵,没买。商场工作人员怀 疑他们偷了其中的一盒化妆品,强 行把三人带到商场保安室搜身。
思考——
你怎样看待商场的做法? 你能为这三位同学出出主意吗?
分析——
商场的做法侵害了顾客的人身权 和名誉权,是违法行为。 这三名同学可以找有关的一些部 门(如消委会)帮助解决。也可 以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 法权益。
想一想:原始社会有没有规则?
有
请看P87思考:人类发展到今天,有 哪些规则?
我们身边的规则
道德 纪律、规章 法律
比较规则
道德——
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 力量,力求在人们心中定出 准则。
请举例说明
规则
纪律、规章——
按本单位本团体的 需要,定出在局部适用 的准则。
请举例说明
规则
法律——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
小明的日记——
下午放学的路上,我看见路边 的沙井盖又被人偷走了。路人对此 议论纷纷,指责那些偷盗公共设施 的小偷。
晚上看新闻,一个政府高官 因贪污被判了死刑。父母拍手称快。
偷井盖、贪污
思考——
让座
发出嘘声
在这篇《小明的日记》中,出 现了很多的社会规则。请你说说哪 些规则是属于道德,哪些规则属于 纪律、规章,哪些规则属于法律。
违法
{ 行政违法 民事违法 刑事违法
一J A 二J B 三K C
请分别举例说明
DG EH FI
严重违法行为
犯罪
犯罪三个基本特征P94-95
1.严重危害性。
2.刑事违法性。
管制
{ { 3.刑罚当罚性。 主刑 又叫刑事处罚
拘役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死刑
附加刑
罚款
没收财产
剥夺政治权利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分析——
林某、危某间的纠纷属公民间的 民事纠纷。
在国家强制力面前,危某不得不 归还了欠款。
只有以国家强制力做后盾,才能 有效地解决社会成员因各种原因 产生的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显著特征
普遍约束力
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 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依法规 范自己的行为,不允许特殊人物的 存在。
小齐不是见义勇为,而是盲目讲“义 气”。他不通过合法的手段化解矛盾, 还加入到违法的行为中,是法制观念 淡薄的表现。
分析——
此案提醒我们:遇事必须要冷静 思考,不要盲目冲动,不要逞一 时之勇。违法犯罪,必定会受到 法律的的制裁。我们必须要加强 法律知识学习,提高法制观念, 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案例——
2002年2月5日,北京市第二 中级人民法院做出一审判决,以 抢劫罪分别判处李某、张某两人 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 收个人全部财产。另外的两名案 犯被判处有期徒刑。
分析——
李某、张某等人的行为触犯了国 家法律,严重危害了社会治安。 国家的暴力机构(警察、法庭、 监狱)对其实施了制裁。 依靠国家强制力对触犯法律的人 予以制裁,是实施法律的必要措 施和重要手段。
6
9
小明的日记——
早晨出门,我坐上了开往学校 的公共汽车。车上,我为一位老人 让了座。经过十字路口时,司机看 见没什么车,冲红灯闯过路口,差 点撞到了一个过马路的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