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汶川大地震(专家解读)解析
汶川大地震特别专辑讲解

有一种瞬间,叫震撼
伤者的右腿被整个压了进去,后 面是他的父母。孩子啊,你就是父母 的一切,你一定要坚持住,不要放弃, 父母是你的坚强后盾,安慰,鼓励, 一切尽在不言中...
有一种瞬间,叫震撼
两个刚被救出的孩子,一个眼神很 迷茫,似乎对地震还心有余悸;另一 个好像已经进入了梦乡,也好像是受 伤昏了过去。他们的父母呢?是不是 还没有音信?让我们一起携手设法抚 平地震对孩子们的心灵创伤。
伸出双手,救助每一个生命
孩子调皮的笑容,是对亲人才有的
道路不通,步行前往救援。中国军人英勇无畏!
只要祖国需要,义无反顾!
有一种微笑,叫坚强
• 一个女学生,从废墟 中挖出来时双腿都 断了,她的双手也被 砸伤,她从被挖出来 到救助站都没哭, 在大家挪动她的时 候她也只是咬了咬 嘴唇!这个女学生 还一边微笑,一边 对大家说“要勇
老爷爷,我一定把您背到安全地带!
再陡的山坡,阻挡不了军人的脚步
此时此刻,救人是军人心目中最神圣的职责
让我们手拉手,Βιβλιοθήκη 过打滑的斜坡救援的军人太疲惫了,他们露宿街头,和衣 而卧,随时待命出发
每一个伤者都意味着一种责任。
累了,安心睡一会吧。向军人致敬!
呼唤生命
“不用下来,我们不累。”
时间就是生命
双腿被卡强忍巨痛 坚强女童废墟中唱儿歌
• 昨日下午1点左右,救援队员在北川一个幼儿园的废墟下 发现了一名被困的小女孩。废墟随时有可能因为余震而再 次坍塌,孩子的性命危在旦夕。“快,这里有人。”在队 员的招呼下,十多名队员迅速赶了过来。“叔叔,我不怕, 你们不要担心。”面对队员的安慰,孩子反倒安慰起了队 员们。一块块砖石被移开,队员们才发现孩子双腿被卡, 下半身沾满鲜血,从紧咬的牙齿中,不难看出孩子正遭受 着巨痛的折磨。 • “两只老虎跑得快……”工具简单,救援工作十分缓慢, 就在大家着急之时,孩子突然唱起了儿歌。“我唱歌就不 会觉得痛。”获救后,孩子告诉队员,自己叫任思雨。
汶川地震玄学解释

汶川地震是一场致命的地震灾害,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但是,有些人却认为这场地震是由玄学因素导致的。
一种玄学解释是,汶川地震是由“地脉”所造成的。
在这种说法中,地脉是地球内部的一种神秘力量,它会影响地球的运动和地震的发生。
有些人认为,汶川地震是由地脉的不平衡所导致的,并且这种不平衡可能是由人类的行为所引起的。
另一种玄学解释是,汶川地震是由“气势”所造成的。
在这种说法中,气势是一种极其强大的力量,它可以影响地球的运动和地震的发生。
有些人认为,汶川地震是由某种气势的积聚所导致的,并且这种气势可能是由人类的行为所引起的。
然而,这些玄学解释并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并且也没有得到专业地质学家的认可。
地震是由地球内部的地质构造变化所导致的,并不是由任何玄学因素所造成的。
因此,我们应该摒弃这些无科学根据的玄学解释,而是以科学的观点来理解地震现象。
正确的解释是,地震是由地球内部地质构造的变化导致的。
地球是由许多岩石层组成的,这些岩石层是由不同种类的岩石构成的。
当这些岩石层发生变化时,就会产生地震。
这种变化可能是由于地球内部的热能和压力的变化所导致的,也可能是由于地球表面的岩石层移动所导致的。
因此,我们应该摒弃那些没有科学依据的玄学解释,而是以科学的观点来理解地震现象。
这样我们就可以准确地了解地震的本质,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有效地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汶川地震震源

汶川地震震源引言汶川地震,也被称为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是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地区发生的一次重大地震。
该地震于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震中位于四川省汶川县,地震震级达到了8.0级。
此次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震源地位于鲜水河断裂带。
本文将对汶川地震的震源进行分析,并深入探讨其形成原因。
汶川地震震源位置汶川地震的震源位于四川省汶川县的小金县境内,具体的震中坐标为北纬31.02°,东经103.36°。
这个地区正好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交汇的地带,所以地质构造相对复杂。
震中附近有多个主要断裂带,其中最重要的是鲜水河断裂带,震源正好位于该断裂带上。
震源深度和震级汶川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4千米。
根据国际通用的矩震级计算方法,汶川地震的矩震级为8.0级。
这个震级代表了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是一个用于衡量地震破坏能力的指标。
8.0级地震属于大型地震,具有毁灭性破坏力。
震源形成原因汶川地震的震源形成是由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交汇的地质构造活动引起的。
青藏高原是全球最年轻和最大的高原,其隆升和崩坍造成了巨大的构造应力。
而四川盆地则是一个地下的盆地,盆地内部存在着众多沉积物。
汶川地震的震源位于鲜水河断裂带上。
断裂带是地壳中岩石裂缝和断裂面的集合,是地震最常发生的地方。
鲜水河断裂带作为汶川地震的震源带,其构造活动造成了地壳的位移和应力积累,最终引起了地震的发生。
地震灾害与预防汶川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统计,此次地震共造成了约8.7万人死亡,数十万人受伤,几乎所有房屋倒塌。
此外,道路、桥梁、管道等基础设施也遭到了严重破坏,地震灾害给当地的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为了预防类似的地震灾害再次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提前发现并预警地震的发生。
其次,要加强地震科学研究,进一步了解地震的成因和演化机制。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抗震设施的建设,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地震案例分析与总结

地震案例分析与总结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发生于四川省汶川一带的里氏8.0级大地震,是沿龙门山构造带的浅源逆冲型地震[1],断裂带长达240km,宽约30km。
断层错动持时达100s~120s。
国家地震局公布的本次地震的震中烈度高达11度,以汶川县映秀镇和北川县县城为两个中心。
9度以上地区破坏极其严重,其分布区域紧靠发震断层,沿断层走向成长条形状。
超越6度区的面积合计达44万平方公里[2]。
导致震区桥梁损毁的因素很多,有桥位处的烈度、地面运动加速度、强震持时、频域特征、距震源的距离、断裂带情况、场地土特征、桥梁自身的结构特性等。
但在本次地震中,地震诱发的地质次生灾害,如滑坡、落石、地基液化等也给震区桥梁造成不小的损害。
本文结合5·12汶川大地震震后现场考察及相关资料,选择了断裂带附近的3座梁桥和3座拱桥,详细地描述了其桥位、结构及震害情况,初步分析了桥梁倒塌或损伤的原因。
最后,对震区桥梁的一般破坏形式进行了总结,从抗震设防标准、结构的易损性、构造细节及设计理念等方面,讨论了汶川地震对桥梁工程的启示。
桥梁震害案例分析汶川大地震共造成24条高速公路受损,161条国省干线受损,8618条乡村公路受损,6140座桥梁受损(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何建中,2008年6月19日)。
震区桥梁的破坏形式多样,这里结合现场考察并参考相关报道,对位于龙门山断裂带区域中6座严重损毁的桥梁进行破坏形态描述和简要分析。
其中都江堰市庙子坪大桥、汶川县百花大桥和绵竹市回澜立交桥为混凝土梁桥;彭州市小鱼洞大桥、什邡市红东大桥和青川县井田坝大桥为混凝土拱桥。
其桥位见图1。
庙子坪大桥庙子坪岷江大桥位于建设中的都江堰至汶川高速公路上(国道317线),跨越紫坪铺水库,为东南-西北走向。
2003年动工.地震发生时已接近完工。
桥梁全长1436m,主跨为(125+220+125)m连续刚构,墩顶梁高13.5m,跨中及边跨直线段梁高4m。
汶川地震过程的分析解说

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
弱震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 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 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 坏。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 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 多种因素有关。
汶川7.8级地震的震中位置 在汶川县映秀镇(北纬31度, 东经103.4度),余震沿映 秀—北川—青川断裂带及相 邻区域分布,呈北东30度方 向。主震及余震分布的长度 约为240公里,其最严重的 破坏区域也是沿映秀—北 川—青川断裂。表明这次地 震是龙门山中间的一条主断 裂活动的结果。
汶川7.8级地震强余震时序图
地壳
地幔
外核
内核
刚性 塑性
地幔对流带动刚性板块运动 在板块边界上产生地震
Thermochemical convection
?
地幔热对流示意图
大洋与大洋板块碰撞
大陆与大陆板块碰撞
印度板块插入青藏高原
地震波传播示意图 Seismic Wave Propagation
Receiver Array (seismometers)
发生地震的根本原因是地球内部物质处在不断运动中,一般把地球分为地 壳、地幔和地核等部分。其中地幔又分为岩石圈、软流圈以及下地幔部分。由于 温度的差异,地幔发生大规模的对流,带动了上覆的岩石圈运动,板块产生大规 模的漂移运动。在各板块的缝接部位或张裂部位,产生岩块的碰撞、挤压和强烈 变形,应力在某些部位高度集中,在超过岩块强度极限的时候,产生突然破裂, 引起大地剧烈振动,地震波向四周发射。产生地面变形、开裂和建筑物的严重破 坏。
Source (Earthquake)
汶川地震调查报告

汶川地震调查报告引言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了一场破坏性极大的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文将对汶川地震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地震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
1. 地震背景汶川地震是一次里氏7.9级的大地震,震中位于四川汶川县附近。
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14:28,造成了近7.9万人死亡,数百万人受伤,成千上万的房屋被毁。
2. 地震原因地震是地球板块运动引起的,而地球板块的运动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
汶川地震是由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相互碰撞引起的。
这种板块运动造成了大量的应力积累,最终导致了地震的发生。
3. 地震影响汶川地震对当地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人员伤亡:近8万人丧生,成千上万人受伤。
- 经济损失:数以十亿计的财产损失,包括房屋、基础设施和农田等。
- 生态环境破坏:大面积山体滑坡和地质灾害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4. 应对措施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来减轻灾害带来的影响,并为灾区的重建提供支持。
主要的应对措施包括: - 救援行动:迅速组织救援队伍,派遣医疗人员和救援物资到灾区,尽力挽救生命。
- 紧急救助:提供紧急救助金和物资,满足灾民的基本需求。
- 重建工作:投入大量资源和资金,重建被毁的房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 防灾减灾:加强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社会公众的地震安全意识。
5. 教训与启示汶川地震是一次巨大的灾难,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和启示: - 加强地震科学研究,提高对地震的预测和预警能力。
- 加大对地震灾害的防灾减灾力度,提高公众的地震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 加强重建工作,使灾区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和经济发展。
结论汶川地震是一次具有重大影响的地震事件,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然而,通过政府的应对措施和社会的支持,灾区正在逐渐重建和恢复。
我们应该从这次地震中吸取教训,不断加强地震科学研究和防灾减灾工作,以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解析汶川8.0级地震成因

y R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省汶川(北纬31.0,东经103.4)发生8.0级地震,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最大的地震。
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并综合多个研究机构得到的汶川8.0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表明,地震破裂面南段以逆冲为主兼具右旋走滑分量,北段以右旋走滑为主兼具逆冲分量,该破裂面从震中汶川县开始破裂,并且破裂以3公里每秒的平均速度向北偏东°方向传播,破裂长度约300km ,破裂过程总持续时间近120秒,地震的主要能量于前80秒内释放,最大错动量达9米,震源深度约23公里左右,矩震级7.9,面波震级8.0。
地震破裂为单侧破裂,由西南的汶川映秀镇往东北方向的北川县、青川县扩展,走向与龙门山断裂带吻合。
我国大陆处于印度板块和太平、菲律宾板块的双重作用之下。
按活动地块理论,我国大陆又可划分为5个一级活动地块区和若干活动地块。
(见图)历史地震显示,我国大陆%以上的7级以上地震发生在一级和二级活动地块的边界构造带上。
汶川地震震中位置在青藏地块区和华南地块区的边界构造,龙门山断裂带上。
具体而言,其西北为向东南运动的巴颜喀喇地块,其东南为相对稳定的四川盆地。
(见图2)三叠纪(约2.3亿年)开始发育的龙门构造带,一直强烈活动,造就了与其伴生的四川前陆盆地。
经过长期的构造演化,形成至今仍在活动的龙门山推覆构造,主要由山前隐伏断裂、前山断裂、中央断裂和后山断裂组成。
断裂带解析汶川8.0级地震成因4C hi na E m er genc escue.1491905y R 在走向上还可分为南段、中段和北段。
(见图3)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导致青藏高原地壳缩短、隆升,同时伴随地壳物质向东流动。
具体表现为由左旋走滑速率约为10m m /a 的昆仑断裂和玉树-甘孜-鲜水河断裂为边界的巴颜喀拉地块的向东南运动,受到四川盆地(华南地块)的阻挡,导致应力积累,突发破裂,汶川地震发生。
汶川大地震震害特点与成因分析

汶川大地震震害特点与成因分析•相关推荐汶川大地震震害特点与成因分析汶川特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通过对地震特点研究发现,汶川地震地震能量巨大,震级大,烈度超强,震源深度较浅,破裂长度大,地震持续时间长,这是造成巨大损失的内因。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汶川大地震震害特点与成因分析,希望大家喜欢。
汶川大地震震害特点与成因分析篇11 引言2008年5月12日下午两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M8.0级特大地震。
这次地震震级大,余震也很多,地表破裂十分严重,同时也带来了次生灾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是建国以来唐山大地震后的又一震害严重的特大地震。
我国处于西亚地中海和环太平洋的地震带交汇地区,是个受地震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然而我国对地震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尤其是对房屋抗震研究也是十分缓慢。
而且对地震的研究主要是从理论和室内试验着手,但室内试验却很难模拟出现实的地震作用,再加上地震发生本身的复杂性,地震作用很难预测。
所以地震的作用机制及震害还很难准确确定。
因此对地震特点及震害分析就十分必要,这对我们研究地震作用机理,进行抗震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汶川地震特点根据房屋的破坏特征和实地研究,我们发现汶川地震具有以下特点:1、地震能量巨大、烈度超强。
8级地震释放的能量为7级地震的32倍,本次释放的地震波能量约为1023.7尔格,有专家称相当于当年上千颗二战时美国在广岛扔的原子弹的能量。
据有关资料介绍,在汶川卧龙获取的峰值加速度记录达0.9g(地震烈度10度强),在江油获取的峰值加速度记录达0.7g(地震烈度接近10度)。
此次地震所产生的峰值加速度大于0.4g(地震烈度9度)的区域尺度达到350公里,震中烈度高达到11度。
2、震源深度浅、破裂长度大。
汶川地震震源发生在地表以下19千米处,所产生的地面运动十分剧烈,地震破裂面从震中汶川开始向北偏东49度方向传播,破裂长度达240千米。
3、发震方式特殊、震动持续时间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汶川大地震震度分布图
P波传播时间理论图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撞
龙门山断层带
图片来源:中国地质调查局
近年来中国西部GPS测量地表移动结果
龙门山断层带(为逆断层)
地震規模8.0 汶川 震源深度約12公里 龍門山
汶川-茂汶斷層 北川-映秀斷層 安縣-灌縣斷層 图片来源:中国地质调查局
断层也有水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
地震后
汶川大地震发生时附近地表移动分布
破裂时间80秒 破裂长度216km 倾角为32度。
图片来源:中国地震局
汶川大地震主震及余震央位置统计图
图片来源:中国地震局
汶川大地震余震分布图(截至5月21 日止)
图片来源:中国地质调查局
图片来源:中国新华社
四川龙门山断层附近GPS测量之位移量
汶川大地震发生前后发生地震统计图
生死一线间
地震来时要躲在哪里?
生死一线间— 地震来时要躲在哪里?
921地震灾害现场一
921地震灾害现场二
921地震灾害现场三
921地震灾害现场四
921地震灾害现场五
921地震灾害现场六
参考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