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1
军事理论答案(1~6课)

第一课:国际战略环境与格局★.1.、什么是国际战略环境?...........国际战略环境,是一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在矛盾斗争和合作共处中的全局状况和总体趋势。
它是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形式的综合体现,影响一个国家外交、经济、军事斗争的对象、任务和目标,是各个国家在国际环境中生存必须首先考察和关注的外部环境条件。
★.2.、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一)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发展趋势(二)主要大国之间没有形成敌对关系(三)发展经济和科技是各国国家战略的核心(四)南北矛盾的核心仍然是经济发展问题★.3.、什么是世界战略格局?...........世界格局也可以叫国际战略格局,是指各大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力量结构。
★.4.、当前世界安全形势的总体状况及原因是什么?.....................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原因:(一)恐怖主义对国际社会的威胁严重(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引发世界局部动荡的主要根源★.5.、中国倡导的新安全观的表述及主要内容是什么?......................“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
”——党的十六大报告互信:通过对话协商,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国与国之间要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异同,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心态,互不猜疑,互不敌视。
这是各国和平相处和安全保证的前提,也是新安全观的基础。
互利:在维护本国安全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和尊重别国的安全利益,为对方的安全创造条件。
互利强调的是共同安全,反对以牺牲他国的安全利益为条件来谋求自身的绝对安全。
互利是新安全观的目的。
平等: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中平等的一员,应相互尊重,平等对待,积极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军事理论重点(1)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国际安全形势的特点1 传统的军事国防安全仍然在全球安全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2 经济全球化将导致并加速非传统安全因素的传播3 传统的军事国防安全仍然在全球安全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4 经济全球化将导致并加速非传统安全因素的传播5 国家安全环境进一步宽泛和复杂非传统安全是相对传统安全威胁因素而言的,指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以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及人类整体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
非传统安全问题主要包括: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信息安全、资源安全、恐怖主义、武器扩散、疾病蔓延、跨国犯罪、走私贩毒、非法移民、海盗、洗钱等。
一、我国周边地理环境及其对我国安全的影响(一)边界线长相邻国家多与我国有共同边界的国家有14个。
陆地边界线总长22000千米。
海疆线长大约32000千米,其中大陆海岸线长18000千米。
我国的领土面积960+300=1260平方公里(二)社会政治经济形态复杂印度:9.82亿印度尼西亚:2.06亿俄罗斯:1.47亿日本:1.26亿巴基斯坦:1.48亿孟加拉:1.25亿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并存;各国所奉行的安全战略和外交政策不同(三)地缘战略位置重要世界分为两大地缘战略区,即海洋地缘战略区和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区。
美国属于海洋地缘战略区,中国属于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区。
中国的战略位置成为牵制和对付两大战略区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的国家。
对国家安全环境起决定作用的是地缘政治因素二、缓和是我国当前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一)大规模外敌入侵的军事威胁已消除或减弱(二)发展了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三)建立了多边的区域合作机制(四)解决了与大部分国家的边界问题“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在中亚地区,“上海合作组织”从原来的边境地区军事互信机制发展为政治、经贸、文化等全面合作的国际组织。
在东南亚地区,中国与东盟国家建立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基本完成,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前景广阔以相互信任、裁军与合作为内涵的新型安全观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以大小国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上海精神: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安全合作是上海合作组织的重点合作领域,核心是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三股势力”。
军事理论

第一章绪论【战争】国家或政治集团之间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等目的,使用武装力量进行的大规模激烈交战的军事斗争。
是解决国家、政治集团、阶级、民族、宗教之问矛盾冲突的最高形式。
【军事】一切与战争、国防、军队直接相关的事项。
包括准备战争、实施战争、遏制战争,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等。
【军事理论】关于战争和国防问题的理性认识和知识体系。
产生于军事实践,又指导军事实践,并受军事实践检验。
【军事思想】①关于军事领域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通常包括战争观、军事问题认识论和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等。
②研究军事思想形成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军事理论的基本特性:(1)阶级性(2)实践性(3)继承性(4)创造性(5)时代性军事理论发展的基本规律:一、植根于军事实践二、随着生产方式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三、受阶级政治和哲学观念的制约四、具有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性第二章中外古、近代军事理论武经七书:孙子、吴子、尉缭子、六韬、黄石公三略、司马法、李卫公问对五事:道天地将法对将领要求:智信仁勇严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外国近代:马汉:海权论杜黑:制空权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米尼《战争艺术概论》孙子兵法思想精华:(一)揭示了以“道”为首的战争制胜条件(二)揭示了“知己知彼”的战争认识方法(三)提出了以“致人而不致于人”为核心的一系列作战原则先胜而后求战致人而不致于人我专而敌分避实而击虚因敌而制胜(四)反映了战争问题上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战争论的思想精华:(一)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二)理论应该是一种考察,而不是死板的规定(三)防御不应是单纯的据守,应有进攻和反攻(四)要善于运用民众战争(五)集中兵力,速战速决,消灭敌人军队第三章现代外国军事理论美国战略理论:(一)杜鲁门遏制战略(二)艾森豪威尔大规模报复(三)肯&约灵活反应战略(四)尼&福&卡现实威慑战略(五)里根新灵活反应战略(六)布什地区防务战略(七)克林顿灵活与选择参与(八)克林顿营造反应准备(九)小布什两个有效俄罗斯战略理论:斯加强积极防御,防止敌人侵略;郝火箭核战略;勃全球进攻;戈合理够用;叶&普现实遏制日本战略理论:(一)缔结巩固军事同盟(二)以周边国家为现实或潜在的作战对象,实施全方位防御(三)从“被动防御”向“积极主动”转变(四)战略原则由“联合防卫”转向“联手”(五)当前日本战略理论的发展印度战略理论:地区威慑第四章马恩列斯军事理论马恩军事理论的创立及标志:《反杜林论》暴力论战争根源:私有制根本动因:经济利益的尖锐冲突【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军事理论第1章_中国国防(可编辑)

军事理论主讲柳东华第一章中国国防第一节国防概述第二节中国周边的地缘环境和安全环境国国第一节国防概述一国防的概念国防即国家的防务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国防是个历史概念它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是为国家的利益服务的古往今来国防虽依国家的性质制度国力及其推行的政策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征但一切国防的共同实质都是以捍卫和维护国家利益为核心来组织的国家的兴衰和国防相关国防强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尊严社会的发展二国防的基本类型 1扩张型实行霸权主义政策 2自卫型以防止外敌入侵为目的 3联盟型以结盟的形式联合他国进行防卫 4中立型坚持和平中立美军六大战区司令部瓜分世界中立型瑞士瑞士自1837年以来既无内战又无外患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国非常关注全民危机感和责任感的培养每年都要举行几次较大规模的英雄纪念活动以此强化国民的忧患意识瑞土一位外交家曾这样说瑞士公民迈出右脚是一位公民迈出左脚就是一个战士如果要问我们为什么将近100多年没有打仗主要原因就是我们随时都在准备打仗三国防的主要功能国防有两大主要功能即威慑和实战威慑指一个国家具备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科技实力人口实力等的综合国力对其周边国家乃至全世界国家所产生的压服的力量或气魄实战即指实际的战争一般指一个国家一旦战争临头它会利用本国的国防实力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由国防武装力量把敌人消灭掉或赶出去从而达到战而胜之的目的四国防的主要任务 1保卫国家主权国家主权是指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享有自主权平等权和自保权国家主权高于一切是一个国家存在的根本标志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邓小平 2保卫国家领土领土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是国家行使其主权的空间领土包括领陆领水内水领海领空 3保卫和追求国家利益4保卫国家荣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我国海洋国土《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关于划分开发和使用海洋的一部国际公约是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大会制定的1994年11月16日生效我国于1996年5月1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实施我国海洋包括内水领海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即从领海基线算起向外延伸200海里都属于我国的海洋其中在内水领海享有国土领土主权权利我国海洋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五国家与国防国防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国防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国家的性质制度政策决定着国防建设六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现代国防具有如下特征①现代国防不只包括军事力量还包括与国防有关的非军事力量但军事力量是主体是核心②现代国防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但它仍然以军事力量为主体③现代国防与国家安全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因为维护国家安全需要国防来保卫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同样需要国防来保障④现代国防不只发挥其实战的功能同时还发挥其强大的威慑功能⑤现代国防不只要求赢得战争胜利而且要求赢得非战争状态下的国家利益⑥现代国防对国家经济建设既依赖又促进它既消耗又增值二者协调发展才能取得最佳的国防安全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七国防精神国防精神是指一个国家的民众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支持国防的巩固与强大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安全的民族意识和心理素质国防精神随历史的发展而变化当代中国的国防精神主要包括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民族尚武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所谓固国家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戈之利者其道所在精神为也孙中山八国防教育一国防教育的概念国防教育是国家为了捍卫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维护世界和平对全体公民的品德智力体力等诸方面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教育活动必要性强烈的国防意识是国防赖以确立的思想根基是事关国家安危和民族尊严的精神支撑一个国家的国防教育以及民众国防意识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国防力量和应对战争能力的水平从特定意义上讲国防教育就是战争思想准备教育深入扎实地搞好国防教育切实激发和培养广大军民的爱国卫国热情既是应付突发战争的战略措施又是对抗威胁遏制战争保卫和平的威慑手段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不可忽视的基本教育二国防教育的特点全民性综合性长期性艰巨性三国防教育的目的增强全民的国防观念增强社会的国防职能培养国防人才提高民族素质四国防教育的任务培养全民族关注国际战略的大国防意识教育全民树立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观激发全民崇勇习武拥军爱军的精神五国防教育的对象国家武装力量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大中小学校的学生广大工人农民城乡居民和其他社会成员六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客国防理论教育国防知识教育国防精神教育国防法制教育国防体育教育国防道德教育国防形势教育七加强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加强国防教育是关系国家兴衰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加强国防教育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粘合剂加强国防教育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节中国周边的地缘环境和安全环境一中国周边地缘环境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疆域范围辽阔南起南沙群岛南端的曾母暗沙南侧北达漠河东北侧黑龙江主航道中心西起新疆维吾尔旗自治区乌恰县以西的帕米尔高原东至黑龙江抚远县以东乌苏里江与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中国是亚洲诸国中邻国最多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也是当今世界上惟一没有实现统一的大国中国14个邻国俄朝蒙哈塔吉阿巴印尼不缅老越邻国众多这是中国周边地缘环境最突出的一个特点中国及其周边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经济社会发展最不平衡的地区又是世界各主要大国利益交汇之地周边国家一举一动都与我国安全存在千丝万缕之联系同时周边强国大都拥有核武器或有此能力利益复杂化是我国周边地缘环境的另一个特点因此处理好与邻国的关系是未来中国外交和国际战略的重点第一章中国国防 2 中俄关系特点 A中俄关系的三个层面双边关系能源合作联合军演地区合作国际战略协作 B中俄关系的性质不结盟不对抗不意识形态化不针对第三国 C中俄关系的现实定位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2西部西南部邻邦与我国西部西南部接壤的邻国包括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五个国家西部有着众多的伊斯兰教国家其国内的不稳定因素会影响到我国西南有与我们有领土纠纷的印度这是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其对我国将形成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竞争 1962年10月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最漂亮的一仗comcom 印度是南亚大国未来可能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由于历史原因领土争端《调停约稿十一条》对印自卫反击战印度一直视中国为其威胁近年与日本联手自东西两个方向打压中国的企图十分明显近日116-119奥巴马访印美欲借印之手遏制中国的意图昭然若揭印有限的事务性 3南部越南老挝缅甸1974年西沙海战战况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还击战1988年3月14日314海战最痛心的一仗对越自卫反击战第一章中国国防 1中日关系历史问题与领土争端中日关系目前出现问题的责任主要在日方在对待战争罪行问题上日本一直不对中国认罪并认为二战中打败日本的是美国而非中国当前中国特别需要警惕日本在东海问题钓鱼岛问题及台湾问题上的动向钓鱼岛又称钓鱼台钓鱼台群岛钓鱼台列岛日本称其为尖阁列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在地质结构上是附属于中国台湾的大陆性岛屿钓鱼列岛周围海域面积约为1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5个台湾本岛面积1972年美国将琉球主权移交日本时一并将钓鱼台列屿的行政管辖权也交给日本该岛实际由日本控制被划为冲绳县石垣市钓鱼岛实为台湾大屯山之延伸故依据1960年代生效的大陆架公约观点钓鱼岛理应为台湾岛的一部分隶属于中国台湾省宜兰县头城镇大溪里管辖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大一军事理论复习资料

大一军事理论复习资料导言:军事理论作为大一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深入了解军事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系统学习和复习军事理论,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军事观念和思维方式,为将来从事与军事相关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提供一些大一军事理论复习资料,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备考和复习。
一、军事理论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 军事理论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2. 军事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内涵3. 军事理论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二、军事理论的科学性与时代性1. 军事理论的科学性原则2. 军事理论的时代性和发展趋势三、军事理论与军事实践的关系1. 军事理论和军事实践的互动关系2. 军事理论对军事实践的指导作用四、战争与战争规律1. 战争的定义和基本特征2. 战争规律的内涵和类型五、军事思想及其发展1. 军事思想的定义和基本内容2. 中国军事思想的发展历程与主要代表人物六、战略与战略理论1. 战略的定义和基本特征2. 战略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趋势七、军事组织与军事指挥1. 军事组织的概念和基本原则2. 军事指挥的基本任务和职能八、军事技术与军事装备1. 军事技术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军事装备的种类和发展趋势九、军事人才培养与军事教育1. 军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任务2. 军事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结语: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复习,大一学生可以加深对军事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也能够为将来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复习军事理论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
希望本文提供的大一军事理论复习资料能够对学生们取得好的学习成果起到有益的指导作用。
大一军事理论所有知识点

大一军事理论所有知识点军事理论是一门学科,它研究的是战争与军队的本质、规律和方法。
作为大一学军事理论的学生,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一系列的军事理论知识点,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战争和军事运动的本质,并为将来成为合格的军事人才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战争的本质和特点战争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现象,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以武力为手段解决社会矛盾的一种极端方式。
战争的本质包括:社会矛盾的激化、冲突的对抗形式、暴力的施用和政治性。
战争的主要特点包括:不均衡性、相互制约性、不可预知性和非理性性。
二、战争的发展规律和类型战争的发展规律主要包括:发展趋势规律、力量关系规律、技术进步规律和对抗形式演变规律。
战争的类型按照时间和空间可以分为:阵地战、游击战、运动战和混合战。
三、军事力量和军事战略军事力量是实现军事目标的物质和人员的总和。
军事战略是指在战争中制定和运用军事力量的总体部署和战争方式。
军事力量的构成包括:战略核力量、战区军力量和战役战术力量。
军事战略的基本原则包括:正面战略、内线战略、外线战略和内应外合。
四、战争的决策和指挥战争的决策和指挥是指在战争中进行战略决策和指挥的过程。
决策过程包括:决策基础、决策环境、决策程序和决策原则。
指挥过程包括:战役指挥、战斗指挥和兵种指挥。
决策和指挥的基本要求包括:科学性、协调性、稳定性和灵活性。
五、军事力量的建设和发展军事力量的建设和发展是指通过组织、准备和运用军事力量,提高军事力量的实力和素质。
军事力量的建设和发展包括:战斗力的提高、装备的现代化、组织的合理化和人才的培养。
军事力量发展的原则包括:绝对办法与相对办法相结合,总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建设军事力量与保障军事力量相结合。
六、国际安全环境和军事政策国际安全环境是指国际社会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对国际和地区安全形势的总和。
军事政策是指军事组织对待和在军事上解决国家的安全问题问题的态度和措施。
国际安全环境的影响因素包括:国家力量对比、国际关系、经济发展等。
大一军事理论知识点笔记

大一军事理论知识点笔记军事理论作为军事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军事教育的基石。
大一学生在接触军事理论的初期,通常对其知识点还不够了解。
因此,本文将使用较为简明的语言介绍一些大一军事理论的重要知识点,以帮助初学者对军事理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一、战争的含义与特点战争是一种国家间或者国家内部的武力冲突形式,通常是政治目标无法通过和平手段达成时的最后手段。
战争具有四个特点:战争的合法性、强制性、非正常性以及危及性。
军事战争还有其它特点,如动态性、流变性、突出性等。
二、战略、战役和战术战略是一个军事行动全过程的指导总纲,是将所有资源和力量有效地组织起来,以达到战争目标的手段和方法。
战役是指与敌当前所部兵力和火力进行战斗的基本单位,是战略在一定地区的具体实施。
而战术是指指挥员根据自己的战略任务,对自己有关兵力和侦察、搜寻、突击、保守、利用以击敌之基本要求的承诺。
三、作战要素与要求作战要素包括兵力、地形、时间、火力、指挥等五个方面。
要求作战中,必须统一指挥、熟悉地形、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发挥火力优势并合理利用兵力。
四、军事力量与军事技术军事力量是国家在军事方面表现出的实力,是决定国与国之间和内部稳定的重要因素。
军事技术是军事力量的主要支撑,包括兵器装备、通信技术、情报技术等。
在军事力量发展过程中,军事技术对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军事科学与军事教育军事科学是指研究军事行动规律、推理战争实施战争的一种科学。
军事教育是通过系统教学方法,向军事人员传授军事素养、技能和专业知识,以提高军事人员的素质和战斗力。
六、军事战略军事战略是一个国家军事力量和资源的长远发展规划和组织安排,是军事的主攻方向。
军事战略通常包括战略目标、战略方针、战略行动和战略计划等。
七、军队建设与军队文化军队建设是一个国家将军队力量发展和科学组织起来的过程,旨在提高军队的整体效能。
军队文化是军队内部的一种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传承方式,是军队团结和战斗力的重要源泉。
军事理论之第一课中国国防[整理版]
![军事理论之第一课中国国防[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0f54f678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31.png)
第一课中国国防国防概述一、国防要素二、国防历史三、主要启示一、国防要素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颠覆,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一)国防的主体(二)国防的目的(三)国防的手段(四)国防的对象(五)国防的基本类型(一)国防的主体(二)国防的目的(三)国防的手段1、军事:国防的主要手段。
它最具有威慑性、有效性、最后手段。
2、政治:与军事有关的政治活动。
3、经济:经济是基础,经济制度决定国防活动的性质。
4、外交:军事外交。
(四)国防的对象1、国防要防备和抵抗的是"侵略"。
2、国防应把"武装侵略"作为制止的对象。
(五)国防的基本类型1、侵略扩张型其最大的特点是把本国的所谓的安全建立在别国的屈服与痛苦之上,经常高叫本国的国防安全受到了"威胁",而侵犯他国主权和领土、干涉他国内政,赤裸裸的对他国进行侵略、颠覆。
如美国、俄罗斯、英国、以色列等。
军事理论课*中国国防2、自卫防御型依靠本国国防力量防御别国的侵略,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尊严。
其宗旨是绝不要别国的一寸土地,不向别国派一兵一卒,但也绝不容许别国侵犯其一寸土地。
如中国、朝鲜、东南亚等国。
3、互助联盟型以联盟形式借助他国的力量进行防卫,以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
这种类型的国防也有侵略扩张型和防御自卫型两种。
有的联盟形式是以一个大国为主导地位,其余国家为从属地位;有的联盟形式是各国处于平等地位的伙伴关系,共同协商国防防卫大计。
如美国、英国、冰岛、俄罗斯等国家。
4、自主中立型这些国家基本奉行和平、中立和自主的国防政策。
有的是采取完全不设防的方式,在世界事务中实行中立态度;有的采取全民保卫的武装中立,使侵略者感到得不偿失,从而放弃对该国的侵略。
如瑞士、瑞典等国家。
二、国防简史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培育和锤炼了中华民族维护国家和民族统一,勇于抵御外来侵略的民族精神,形成了习文尚武、文治武攻的优良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国防思想
我国古代国防思想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这些国防思想放映着我国古代对国防实践活动的理性认识,蕴含着深刻的关于战争和和平问题的思辨。
一、以礼和刑为治军的基础
国防,是一门求生学问,也是国家的防务,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国防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服务于国家利益。
丘吉尔有一句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此言—语中的。
国防直接关系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尊严、社会的发展。
我国古代国防思想形成时期特点:㈠以礼和刑为治军基础㈡作战思想以车战为主㈢不重视提倡军事谋略。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礼和刑都是并存的,就好比权利和义务。
“礼”即统治者对待士兵应宽厚,给予优越的权利,让士兵感到作为保家卫国的战士的优越感,这是作为士兵的权利。
“刑”即惩罚,士兵在享有权利的时候,不要忘记义务的实行,无条件的保家卫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阻挡敌人的侵犯。
军队中没有错误,如若士兵违反军纪,即用刑罚严惩,这是错误使用权利的表现。
军队中只有服从,以礼和刑为治军基础才能建立起秩序。
众所周知,刑罚在军队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说是以暴制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士兵的问题,但治标不治本。
这就需要“礼”的制约,但“礼”的作用又是什么呢?而“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守是二者,虽蛮貊之邦可行,又何兵勇之不治哉?”,从而指出“礼”的重要性。
礼治的人际关系格局对军队向心力、凝聚力起到巨大作用,士兵从而成为忠良之将,无以负君父、国家之望。
随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人口状况和军事需要而发展变化,以礼和刑为治军的基础始终没有改变。
二、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我国古代国防思想经过成熟时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战争观,提出了普遍战争指导原则,总结了一套带兵治军之道《孙子兵法》。
再经过发展时期时,战略思想趋向成熟完善,各军兵种军事思想形成,兵学研究向体系化发展,兵学具体研究的兵书出现标志发展时期。
《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和《李卫公问对》为《武经七书》。
《武经七书》之一的《司马法》,作者司马穰苴提出“权出于战”“以战止战”的国防观。
其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意思是国家虽然大,好战必然灭亡,天下即使安定,忘记战争必然危险。
成语——居安思危,正是出自之一典故。
表现了它既反对战争,又不忘战争准备的进步态度。
这种以仁为本的战争观,这一方面是对穷兵黩武行为的批判,也是对偃武修文,麻痹大意思想的警告。
所以,《司马法》不是简单地反对战争或者赞同战争,而保持着一种比较客观的态度。
现代,这种思想务必深入人心。
当今世界战争和和平共存,不要因为安逸的环境而放弃对外界的警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重视和发展自己的军事力量,在绝对的武力面前一切都是苍白的。
现在的中国正处于非常时刻,日本对钓鱼岛的虎视眈眈,经济危机还未解除,美国对我国台湾的垂涎等等一系列问题还需国人的共同努力。
在和平年代要时刻想着战争的危险,在战争中要坚定对和平的渴望。
要辩证的看待世间万物。
三、庶民者,国之本
“庶民者,国之本”出自《三略》,是《武经七书》之一,作者是西汉末年的黄石公。
黄石公在《三略》中说,治国之道,在于依靠贤士和民众。
信任贤士像信任自己的心腹一样,使用民众,象使用自己的四肢一样。
那么制定政令,就不会有所疏漏。
一旦有所行动,犹如身体与四肢相随,骨节相互照应,自然天成,妙合无间。
治理民众,使他们平和,以清明的政治,达到民众的平和,民众猜疑,就不会有国家的安定,民众迷惑,就不会奉公守法。
消除了猜疑,澄清了迷惑,国家才会安定太平。
“庶民者,国之本”即“民为国本”“以人为本”的思想。
正如刘少奇所说“历史是人民
写的,不是英雄”。
“庶民者,国之本”经历了时间的重重考验,无数的伟人引用这一经典。
现如今的毛泽东主席提出的“为人民服务”思想,江泽民主席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中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主席提出的“以人为本”思想以人为本的论述,都十分明确地指出,所讲的以人为本,是以广大的人民群众为本,这里的人,不是抽象的人,也不是某个人、某些人。
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
都是以“庶民者,国之本”为原型而引申出的著名思想。
国家是以人民为主体的,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正是人民的存在,才凸显出领导人的价值。
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正确处理领导人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四、上溢而下漏
根据“王国富民,霸国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道之国,富仓府;是谓上溢而下漏。
”所说,王道的国家让平民充实富裕起来,霸道的国家让士子充实富裕起来;而仅仅能存在的国家,则是让大夫官僚富起来;走向亡国道路的国家,则是让(国王)自己的仓库充实起来,这就称为当官的富起来而平民穷了。
体现了平民对国家的重要性。
还依据“汤武一日而尽有夏商之财,以其地封,而天下莫敢不悦服;以其财赏,而天下皆竟劝,通乎用非其有也。
孙卿云:“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人者安,聚敛者亡。
故王者富人;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
是谓【上溢而下漏】。
”在起用人才上是这样,在对待财富的问题上,道理也一样。
意思是从前商汤、周武消灾了夏桀、纣王,一旦拥有了夏、商的全部国有财产,就把土地、财宝封赏给有功的大臣,举国上下没有不欢天喜地,心悦诚服的。
用亡国者的财产赏赐功臣,整个国家的臣民都会争相效命。
这就是懂得如何使用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