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高等教育论文(DOC)
近年来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特点、趋势及启示

近年来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特点、趋势及启示作者:黄兴胜来源:《世界教育信息》2019年第07期关键词:英国;高等教育;特点;趋势;启示在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上,2019年英国有4所大学进入了前10名(TOP 10),分别是:牛津大学(排名第五)、剑桥大学(排名第六)、帝国理工学院(排名第八)、伦敦大学学院(排名第十)。
从整体来看,英国高等教育在世界排行榜上一直表现不俗,其高等教育质量也被广泛认可。
探索英国高等教育发展特点和趋势,对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英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悠久,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古典大学时期,以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等为代表;二是红砖大学时期,1860年后基于工业革命的影响,英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仿照德国建立了一批技术大学,以曼彻斯特大学、伯明翰大学、利物浦大学、诺丁汉大学等为代表;三是平板玻璃大学时期,为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需要,根据1963年《罗宾斯报告》,创办和升格了一批新型大学,如约克大学、萨里大学、巴斯大学等。
从英国高等教育发展大致历程来看,其与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有效的互动关系,一些高水平大学在国际大学排名上持续位居前列,成为世界各国学生追求的留学目的地,对英国经济社会发展乃至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英国政府对高等教育和高校发展的持续支持通常认为,英国大学具有西方大学的典型特征,即大学自治、学术自由与教授治学。
通过分析英国政府高等教育政策举措,笔者发现英国政府对大学的支持是全方位的,支持的方式也各有特点。
其一,独特的经费支持方式。
英国政府对大学的经费支持经历了大学拨款委员会拨款(1919年)、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拨款(1992年)、政府支持的助学贷款等不同形式。
取消对大学直接拨款,实施助学贷款后,在校大学生贷款款项不仅包括学费,还包括生活费和教科书费用,拨款费用也变得更多。
同时,高校收入来自诸多机构的科研项目经费以及高校科技园、科研成果孵化转化的税收。
英国高校创业教育论文

英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英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历程的研究,多维度分析了英国高校创业教育开展的动因,并从创业教育资金支持、创业教学中心与创业项目三个方面展现了英国创业教育的实施,最后总结了英国创业教育成功的原因,希望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继续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英国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启示【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b)-0151-01虽然创业教育最早开始于美国,但在英国,年轻人的创业热情很高。
究其原因还是要回到英国的高校创业教育上来。
1 英国开展高校创业教育的动因分析1.1 解决就业问题是创业教育的直接动因1983年在查尔斯王子的倡导及支持下,英国启动了青年创业计划,该计划旨在动员企业界和社会力量为青年创业提供咨询指导和资金、技术与网络支持。
这一计划实施多年,除了帮助大量青年创业了自已的企业之外,它还推动了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这一计划使政府逐步意识到教育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
只有提高了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1.2 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到了21世纪,技术创新、人力资本与知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成了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作为社会的个体,无论身处哪个国度、哪种职业,都要学会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学会利用现有的知识资源创新出新的成果的能力,学会独立自主的能力。
而这些能力都可以从创业教育中获得,因此创业教育对社会都有着深远的意义,是发展社会经济必不可少的能力需求。
1.3 英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第三产业在英国经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
英国政府为了反映技能需求的变化,适应职业的流动性和变化性,提出“关键技能”、“高技能”、“软技能”等概念,强调高等学校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提出了“基于工作的学习”等学习理论。
事实上,创业技能就是“关键技能”、“高技能”、“软技能”等概念的具体化和专门化,是创业企业所需要的能力。
英国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探讨

英国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探讨一、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与发展英国素以“精英教育”闻名于世,但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这种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国持续扩大其高等教育规模,使高等教育日益走向大众化、普及化。
但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也日益突出。
教育水平下降和管理混乱等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注重,要求对高等教育实行质量保证的呼声与日俱增。
在这种背景下,英国开始研究并着手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最初建立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当时为了适合经济发展的需要,英国成立了三十多所多科技术学院。
为了确保它们的教育质量和学位文凭的发放,1964年英国成立了第一个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组织——全国学位授予委员会(CNAA)。
CNAA的质量保证范围仅限于多科技术学院和其它学院,主要通过对其教学、师资、招生、课程设置、考试、学生学习等方面实行质量监控和评估,向学生、家长以及用人单位保证教育质量。
70年代末,因为英国经济的恶化和高等教育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经费严重紧缺,大学的教育质量以前一度急遽下降,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强烈批评。
1983年,大学校长和副校长委员会(CVCP)和大学拨款委员会(UGC)联合成立了“学术标准小组”,对大学教学和管理质量实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从此拉开了英国大学质量标准讨论的序幕。
1984年,“学术标准小组”发布了Reynolds报告和拟定了新的学术标准,并在各个大学介绍和宣传大学的质量保证体系。
不久,以NormanLindop为首的公共高等教育(非大学体系的高等学校)学位与课程审核委员会,在经过周密的调查后,也发布了《公共高等教育学术标准的调查与证实》的报告。
报告建议,在公共高等教育系统也要建立有效的内部审核和监督机制,以便确保其质量水平。
在这两个报告的基础上,英国政府于1985年5月发表了高等教育绿皮书,希望大学在保持学术自由的同时,对社会、学生和教师负责,改善和保证其教育质量。
英国教育英语作文

英国教育英语作文British Education System。
The British education system is highly regarded around the world for its quality and excellence. It is a comprehensive system that caters to the needs of students of all ages and abilities, from primary school to university.Primary Education。
Primary education in the UK is compulsory for all children aged between 5 and 11. The curriculum is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Key Stage 1 (ages 5-7) and Key Stage 2 (ages 7-11). The focus is on developing basic literacy and numeracy skills, as well as introducing a range of subjects such as science, history, geography, art, and music.Secondary Education。
Secondary education in the UK is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Key Stage 3 (ages 11-14) and Key Stage 4 (ages 14-16). During these years, students study a range of subjects including English, maths, science, history, geography, modern foreign languages, and technology. They also havethe option to choose additional subjects, such as art, music, drama, and physical education.At the end of Key Stage 4, students take their GCSE exams, which are the equivalent of high school diplomas in other countries. These exams are used to determine whether students are eligible to continue their education at A-level, vocational, or apprenticeship programs.Post-16 Education。
对英国高等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思考

课工作 , 也体现 了老师对课堂教学的重视和敬业精神 。 英 国高校授课模 式采用讲座课 ( L e c t u r e ) 、 讨论课( S e m i n a r )
和辅导课( T l 】 t o r i a 1 ) 相结合的课 堂教学 。 其 中讨论课 和辅导课要
成绩 , 并且在期末考试 中占很大 比例 。一般理工科 的课程几乎
都有这种大型课程设计。
人们普遍认为 中国学生的理论水平 高 , 外 国学生 的动手能 力强 。 通 常说来 , 国外 的学 生动手能力是 比国内要强得多 , 但 中 国学生的理论水平也不一定很强。 比较准确 地说 , 国内的学生 是应试 能力 比较强 。 这种情形很值得警惕 。造成这种状况 的一 个 重要 原因是我们过分重视课堂教学 , 而忽视 了实验教学 和项 目作业 的训 练 , 并且许 多课堂教学都 是“ 考试课 ” , 教学 内容也 是面 向考试的。例如 , 英语课的最终 目的似乎就是看 学生是否
点, 大部分时间是讨 论。 由于指导性学 习 、 实践课 多于课堂 面授
养; 在其它课 堂上 , 也 在偷 偷地背单词 , 影 响其 他科 目的学 习。 通过考试后 , 有人认为就可以免修英语 了 , 水平就很高了。 其实
事实并非如此。 到头来 , 投 入大 , 耗时多 , 学生还是不能说 , 听不
[ 关键词 ] 英 国高等教 育; 教学理念;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 G5 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8 6 5 3 ( 2 0 1 3) 0 5 — 0 0 7 4 — 0 2
一
、
丰富多彩的教 学手段
通过 国家的 四级考试 , 而且成绩 与学位挂钩 , 使得不少学 生希 望老师在英 语课堂只讲解 应试 方法 ,而不重视 语言能力 的培
当前英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若干趋势及启示研究-模板

当前英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若干趋势及启示研究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大学,后来历经发展,主要是英国、德国、美国的大学的不断转型,形成了高等教育的三项职能,即培养专门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
摘要:英国是世界高等教育强国之一,以20XX年9月QS全球教育集团发布的最新世界大学排名为例,全球排名前10的高校中,英国占有4席;在全球排名前50的高校中,英国也仅次于美国,共占有9席,优势明显。
从英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看,高等教育是英国最宝贵的国家资产,是增强经济和繁荣社会的基础。
当前英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动态是:更加强调教育公平、更加重视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更加全面均衡地推动教育国际化、构建更有效率的高等教育发展体制。
学习借鉴英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先进办学理念和经验对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英国高等教育;改革趋势;启示;现状与动态一、最宝贵的国家资产:英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英国目前拥有包括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在内的168个高等教育机构,200多个没有学位授予权的教育机构,以及将近600多家提供高等教育课程的私立教育机构。
根据英国大学协会(Universities UK)的数据统计,20XX―20XX年度英国的高等教育在校生大约为万人,其中本科生172万人,大约占76%;全日制学生170万人,约占%。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在全球享有盛誉。
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HEFCE)专家克利夫汉考克(Cliff Hancock)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英国产出了全世界6%的研究性论文以及16%引用率最高的论文,在上海交大世界大学学校排名(SJTU)、《泰晤士报(THE TIMES)》、世界大学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等知名世界大学排行榜中,英国大学长期表现突出。
良好的高等教育声誉,使英国成为国际学生海外学习的主要目的地国。
根据英国大学协会发布的最新统计,20XX―20XX年度,英国高等教育中大约有13%的本科生,38%的研究生和28%的学者来自英国以外。
“以学生为中心”的英国高等教育理念浅析

“以学生为中心”的英国高等教育理念浅析摘要:通过在英国格拉摩根大学培训学习的体会,从教学过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及辅助设施等几方面,对英国高等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这种教学理念和与之对应的教学方法的特点,并结合我国的教学现实分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如何实施,可为教师结合所在高校的自身特点,在教学活动中,为合理地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英国高等教育2010年10至11月,笔者有幸参加重庆交通大学组织的“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赴英国格拉摩根大学(University of Glamorgan)进行了为期三周的短期交流培训。
通过这次培训,除了对英国的文化和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外,更重要的是近距离地接触了英国的高等教育,对英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此过程中,笔者收获和感悟最深的是以英国高等教育教学理念中强调学生为中心(Learner Centric)并以此为核心采用的各种相应的教学方法和质量保障体系。
英国格拉摩根大学位于威尔士的Pontypridd,距威尔士首府卡迪夫18公里,始办于1913年,根据1992年英国颁布的《高等教育法》获得大学称号,现有学生约24,000名,教职员工约2,000名。
格拉摩根大学从2007~2009年连续3年被英国卫报(Guardian)评为威尔士最佳大学和英国十佳新兴大学,可以说格拉摩根大学是一所工科为主,深受英国先进的高等教育理念影响的新兴教学研究型大学。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育理念是人们追求的教育理想,它是建立在教育规律的基础之上的。
科学的教育理念是一种“远见卓识”,它能正确地反映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科学地指明教育前进的方向。
教育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了办学特色和办学思路。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更是学生成长、生活的地方,为此应当注重对大学生自在、自为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集合学校的所有资源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优质而高效的服务。
19世纪英国高等教育大辩论及其启示

19世纪英国高等教育大辩论及其启示【摘要】在整个世界现代大学的发展进程中,19世纪英国的高等教育改革所带来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改革前持续了近一个世纪的教育思想的大辩论对改革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有必要回到最初的起点,去了解它的过程,以便更冷静地审视今天教育中的许多问题。
辩论牵涉到自由教育与功利教育、科学教育与古典教育、改革与传统之间的复杂关系。
其中许多精彩的论说也值得我们今天再一次去回味反思。
【关键词】大辩论自由教育科学教育功利主义古典教育【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9-0019-04一关于大辩论的概述1.大辩论产生的背景工业革命使英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繁荣,但教育却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求。
古典教育思想和传统的习惯势力依旧笼罩着整个英国的教育领域。
这一时期,古老的大学仍固守古典教育的传统,严重阻碍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进步,引起了各界有识之士的尖锐批评。
一场围绕着功利教育、科学教育和自由教育的争论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2.大辩论的过程探析19世纪英国教育大辩论大致以40年代末50年代初为界分为上下两段,上半叶主要是苏格兰与英格兰高等教育界围绕着功利教育与自由教育展开激辩;下半叶战火转移到英格兰古典大学内部,主要是关于科学教育与自由教育的论争。
1809~1811年是苏格兰—英格兰教育辩论的第一个高潮。
双方力量旗鼓相当。
争论的焦点是大学教育要不要求功利,古典学有没有功利,涉及双方不同的伦理原则。
其潜在的命题是,教育仅仅为以国教为意识形态的贵族与绅士服务,还是为平民特别是中等阶层的世俗生活服务。
1809年,评论家、发明家埃奇沃思(r. l. edge-worth)在《爱丁堡评论》撰文《论职业教育》提出“知识是否有用,要看其功利”的观点,鼓吹用功利主义教育取代古典自由教育,从而拉开了这场大论战的序幕。
他认为,“对几乎每一个受过教育的英国人来说,……古典学习是主要的科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大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研究生课程论文试题课程名称:比较教育研究课程编号:S212R003学院名称:教育学院学号:********** 姓名:纪照华成绩:《英国近十年高等教育改革趋势及当前热点分析的综述》课程论文提交时间:2014年1月14日英国近十年高等教育改革趋势及当前热点分析的综述摘要:随着大众化教育的发展及全球化的影响,各国都在一定程度对本国的高等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英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本文主要从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问责机制、独立审查员制度、学位授予权和高校收费改革这六个方面入手对英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及现状做简单的介绍,以期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有所启示。
关键词:英国高等教育改革制度人们通常把12 世纪以来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先后创立看作是英国高等教育的开端。
迄今为止, 英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走过了800多年的发展历程。
就总体进程而言, 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 即12 世纪至20 世纪60 年代初的精英教育阶段、从20世纪60 年代初中期开始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以及目前正在推进的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作为一个老牌的教育强国, 英国一直在教育改革尤其是高等教育改革上不断地进行探索。
从19世纪30年代至今的英国高等教育改革历程可以分为“凯恩斯主义”、“撒切尔主义”、“第三条道路”三个阶段。
下面我就针对《比较教育研究》、《外国教育研究》和《全球教育展望》这三本期刊中所涉及到的有关英国高等教育方面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我将这些内容总结为六个方面: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问责机制、独立审查员制度、学位授予权和高校收费改革。
一、教育教学英国是一个老牌的教育强国,并且在高等教育改革上不断地进行探索,以促进自身高等教育的发展。
教育教学是每个国家进行改革不可避免的一个方面,只是每个国家有不同的侧重点,这三本期刊中涉及到相关内容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教育标准孙珂指出:英国的教师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英国对教师教育的管理类似于对高等教育的管理,即在自治原则的指导下允许教师教育机构自行决定课程的设置,只在中央的层面通过教师培训署(TTA)制定的教师教育标准来规范教师教育的发展。
1教师培训署的准要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005年9月,教师培训署被改组为学校培训与发展署(简称TDA),继续承担制定教师教育标准的工作。
马健生在文章中写道,学校培训与发展署自成立之日起就开始与教育领域的其他利益相关者通力合作,着手制定新的教师教育标准。
新标准于2007 年9 月开始实施,主要包括两类标准:一类是教师教育资质类标准,即《职前教师教育要求》,是对职前教师教育机构的招生、教育的实施以及管理和质量保证等各方面工作的要求,规定了教师教育机构的办学基本条件和基本过程;另一类是教育素质类标准,即《教师专业标准》,是对各种水平的教师的专业品性、知识和技能的基本要求,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基本参考依据。
2《职前教师教育要求》包括招生要求、培训要求、管理和质量保证要求三个方面。
招生要求包括对学生的成绩、学位、适应性的要求和学生素质的要求;培训要求是对教师教育计划的教育教学活动安排;管理和质量保证要求是对教师计管理方面的要求包括合作要求、守法要求等。
《教师专业标准》按照工资级别将1孙珂,马健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英国教师教育标准述评[J]. 比较教育研究. 2011(08):30.2孙珂,马健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英国教师教育标准述评[J]. 比较教育研究. 2011(08):31.教师划分为由低到高的五个等级,即合格教师(简称Q)、普通教师(简称C)、资深教师(简称P)、优秀教师(简称E)和高级教师(简称A),并且规定了每个级别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包括专业品性、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三个方面。
专业品性是一个合格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理想、情操和性向等特质,主要侧重于教师的非智力因素方面;专业知识和理解主要指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的素质,既包括教师的一般文化知识,又包括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和个人实践知识。
专业技能包括一般能力和与教学有关的特殊能力如规划技能,教学技能、评价监督反馈技能、教学评审技能、学习环境营造技能和团队合作技能。
可见,英国的教师教育标准旨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保证教师的质量和水平。
当前,我国也正在研究制定教师教育标准,通过总结和分析英国教师教育标准,我个人认为,我国应该将注意力放在教师的专业发展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而不仅仅将标准当做一种工具,应该切实实施,进而更好的促进我国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2、技能培养1979年新上台的保守党政府开始重新审视高等教育发展政策,将市场机制引入高等教育,降低财政支出,削减教育经费,要求学生走出“象牙塔”,为振兴英国经济做出积极地贡献。
再加上当时英国高等教育已走向大众化,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及雇主的需要,所以英国高等教育加强了对高校学生技能的培养。
杨春梅认为加强课程与工作世界之间的联系,注重技能培养,是英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特征。
英国学者Bamett指出, 当代大学课程可以从两个轴度加以理解:习纵轴表明课程是源自学术共同体的内部议程还是社会团体的外部议程,横轴表明课程是学科的还是跨学科的;Drumnond则指出在高等教育课程中开发或设计技能的三种方法: 一是融入式或整合式的设计;二是并行或独立的设计(设置专门的技能模块课程);三是工作实习或基于工作的课题(包括三明治课程和职业认证课程), 通常需要学生在工作场所学习一段时间。
3其实我国也越来越关注高校学生技能的培养。
当今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只掌握理论知识是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的,所以,对于大学生技能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各国高校的重视。
我国应该在借鉴外国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本国的国情,制定出适合自身的措施,从而促进我国人才的培养。
3、优质教学随着全球化竞争、知识经济和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越来越大,英国政府逐渐开始重视高等教育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英国政府在强调高等教育的高经济回报率的同时,却面临着高等教育发展的诸多问题和挑战:教学资源减少、学生多样化、教学质量下降、教学与科研地位失衡等等。
为了加强高等教育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了改善高等教育所面临的问题,英国政府和高校教师以及教育研究者开始关注如何通过促进高等教育教学发展,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来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因此,高等教育优质教学逐渐成为英国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活动。
对英国高等教育优质教学有很多不同的理解,通过参看文献,我比较认同曹艳玲和陈欣的观点:在高等教育优质教学的实践和研究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对高等教育优质教学的研究中一会涉及到师生的3杨春梅.技能培养:英国高等教育改革新动向[J].全球教育展望.2004(01):78.互动关系及学生“学”活动。
4优质教学的目标。
曹艳玲和陈欣认为,以前优质教学是以关注学生是否获得教学内容为中心,现在随着英国高等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日渐丰富,以及社会经济和心理学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加深,优质教学的内涵开始多元化发展。
有些人理解为关注学生心智的发展以及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随着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很多学者还把优质教学的目标理解为高等教育对国家经济的贡献。
英国高等教育发展环境的变化促进了高等教育优质教学的发展,但是也使得其从一开始就饱受质疑和批评。
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者意识到,简单地把高等教育优质教学认识为实践性问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因为这样就忽略了其存在背后的价值观问题,以及高等教育教学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5二、质量保障体系英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目前世界上较为完善的体系之一。
英国高等教育在每个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质量保障体系。
在20世纪90年代前采用的是“双轨制”的质量保障体系,90年代后建立并发展至今的新的质量保障体系采用的是“一轨制”。
目前,英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分为内部质量保证和外部质量保证,内部质量保证是指高等教育机构的自我管理机制,而外部质量保证最主要的是高等教育保证署对学院的评估和审计以及其他外部质量保证的方式。
1、内部质量保证机制英国高等教育内部的质量评价主要有两种类型,课程评价和学校评价。
课程评价是为了确保专业教学在质量和标准方面责任的落实,包括课程设计、课程评价、课程审批、课程监控和评价等程序,采用常规的监控和定期的课程评价方法;学校评价主要考察所设定的课程目标和预期结果是否依然有效。
学校评价通常每五年举行一次,各高等学校都聘请外部的考核专家,向高等学校的领导做出报告。
2、外部质量保证机制英国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证机制大体包括四个方面: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简称QAA)、拨款机构进行科研水平评估、专业学会和法定认证机构进行学生执业认证、民间的监督与评估。
QAA是英国高等教育外部评价中最重要的机构,因为其评估结果被作为高等教育拨款机构对大学拨款的重要依据。
它对所有高等教育机构进行质量评估,并向公众公开发布评估结果。
科研评估活动是对高等学校的研究工作做出的水平评估。
这是由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联合所有英国拨款机构,每4-5年进行一次。
专业学会和法定认证机构进行学生执业认证主要是对一些专业课程的学习进行评估,如工程、法律、医学等,这些课程设置的水平也必须满足学生在完成学业后有专业操作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QAA的评估结果是专业法定团体评估的主要依据。
民间的监督与评估主要是指一些新闻机构和民间组织,通过新闻媒体的排名,从而引起社会对高等学校质量的关注,对学生们择校产生一定的影响。
另外,在英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中,学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生不仅可以参与质量管理与决策,参加院校内部定期评估,还可以在外部评估中提交学生4曹艳玲,陈欣.英国高等教育优质教学:释义与批判[J].外国教育研究.2012(12):115.5曹艳玲,陈欣.英国高等教育优质教学:释义与批判[J].外国教育研究.2012(12):120.报告,出席评估组召开的学生会议,甚至还会以评估组成员的身份参加院校审核或审查。
6英国比较完善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促进了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这也让我们意识到我国应该采取一些有利的新措施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质量保证体系,建立真正意义上的质量评估机构。
此外,我们不仅仅只是建立相关的评估机构,还应该使内外切实结合起来,并且能够使其真正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进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三、问责机制郝世文认为,问责是指对绩效的回应能力;关于问责,最根本的问题是:谁被要求对自己的责任进行辩解说明,向谁、为什么、通过何种方式进行说明以及这会带来什么结果。
英国高等教育问责以政治性问责为主。
1、问责制的起源英国强化对高等教育的问责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