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复习文化传承与创新开放类主观题专练新人教版

2019届高考政治复习文化传承与创新开放类主观题专练新人教版
2019届高考政治复习文化传承与创新开放类主观题专练新人教版

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开放类主观题专练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5月23日,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专题协商会。有政协委员提出,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是加快走向“制造强国”的现实需要。

改革开放40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中高速增长,“中国制造”质量取得了长足进步,部分产品质量已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质量形势依旧严峻,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和数量,忽视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现象依然存在,部分领域假冒伪劣屡禁不止、品牌建设严重滞后,这些问题对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较大的不利影响。

质量之魂,存于匠心。2018年,中国全面提升质量水平。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健全优胜劣汰质量竞争机制,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制造”质量的情况。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探究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为什么要弘扬工匠精神。

(3)班级召开“创新是建设制造强国的核心”主题班会,请围绕这一主题,就如何建设制造强国列出发言要点。(两条。每条10~30个字)

答案(1)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分析“中国制造”质量的情况,要坚持两点论,既要看到“中国制造”质量取得了长足进步,又要看到不足;还要坚持重点论,分清主流和支流,“中国制造”质量,取得了长足进步,这是主流,部分领域质量不高,是支流。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部分领域质量不高问题对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较大的不利影响。

(2)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工匠精神,作为一种先进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工匠精神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推动经济发展。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推动劳动者树立精益求精的意识,提升产品质量水平。(若从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角度作答,亦可)

(3)①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②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③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确立了要把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三步走”路线图,即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这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总目标;同时也鲜明地指出了我国科技创新必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这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为此,我们应该尽可能营造开放、多元、宽容、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氛围,加快实施“品质吸引人才、人才实施创新、创新引领发展”的发展路径,吸纳更多来自五湖四海、能创造社会价值的各类人才,聚集人气,加快各类项目、研发中心、科研机构和学校的落户。

从我们熟悉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国际热核聚变实验计划、大型强子对撞机等,到今天的航天科技,需要参与主体都把自己当作工程活动中的一个“工匠”,在自己负责的节点上精益求精,对工作疏漏保持“零容忍”。只有这样,整个“工程”才会经过预研、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等一系列环节后取得成功。在长征五号发射工程中,号称火箭“心脏”(发动机)焊接人的高凤林,用一连串数字,完美地呈现了科技创新中的“工匠精神”——38万公里,是“嫦娥三号”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0.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不光是这些数字体现出来的精确,每一个焊接点的位置、角度、轻重都要经过缜密思考。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国家推动创新发展体现了哪些道理。

(2)从意识能动作用的角度,说明如何发挥“工匠精神”在长征五号发射过程中的作用。

(3)请为宣传国家科技发展写出两条口号。

答案(1)①营造崇尚创新的文化环境。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作用。大力宣传广大科技工作者爱国奉献、勇攀高峰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造、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推动创新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②经济和文化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的作用在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创新文化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③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弘扬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崇尚

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塑造科学理性精神。倡导百家争鸣、尊重科学家个性的学术文化,增强敢为人先、勇于冒尖、大胆质疑的创新自信。④加强科学教育,丰富科学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青少年的科技兴趣。

(2)①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科技创新上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目标,制定具体的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在长征五号的研究过程中,参与者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通过预研、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等一系列环节取得成功。②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本质和规律。科学家通过研究物体运动现象,把握本质规律,通过精确数字,每一个焊接点的位置、角度、轻重的缜密思考,研制成功了长征五号。③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通过科学研究,在探寻宇宙奥秘中,人类将会有更丰富的经验与成果。④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能动作用。通过“工匠精神”的精益求精,促进长征五号的发展。

(3)略。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洋节”并不可怕,节日已经成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重要载体。在世界迅速发展的今天,不仅中国人过“洋节”,外国人也过春节等中国节日。西方节日受到欢迎,一个原因是它形式丰富多彩、节奏欢快,契合了年轻人爱玩、爱闹的天性。与之相比,中国传统的过节方式则显得比较单调、沉闷。

但是,每一个节日都是特定民族和文化的产物,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万圣节是西方的“鬼节”,节日背后不乏死亡、惊悚、恐怖等主题。幼儿园等教育机构若不加甄别地一味照搬商业机构的活动形式,恐怕将事与愿违。

其实,我国民族传统节日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德育教育的宝贵资源。只要我们有心,民族传统节日同样可以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独具魅力,受到青少年的喜爱。

(1)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角度,分析应如何看待西方的节日。

(2)只有海纳百川,才能发扬民族传统文化。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结合材料,对此加以评析。

(3)某校要利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对广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请你发出两条倡议。(每条倡议不超过20个字)

答案(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看,西方的传统节日既有优点,也存在不足。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矛盾不同,要求我们具

体问题具体分析。每一个节日都是特定民族和文化的产物,都有着丰富的内涵。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看到洋节的优点,也要充分认识到它的不足。对洋节中死亡、惊悚、恐怖等主题不能全盘照搬。

(2)文化具有多样性,我们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我们既要尊重其他民族的节日文化,又要深深植根于本民族的节日文化,革故鼎新。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但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要积极借鉴西方传统节日的过节方式,丰富本民族的过节形式。既要坚持不同民族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和借鉴,又要防止和警惕西方腐朽文化的输入和渗透。

(3)①庆祝中华民族传统节日,表达炎黄子孙爱国情感。②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做一个向上、有根的人。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引导下,社会各界对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情大大增强,参与主体很多,总的势头很好。从重视传统节日,到传承家风家训;从“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到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迅速走红,掀起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怀念与实践。近年来,格律诗词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已经引起诗界热议。在国人对传统文化热情日渐高涨的情况下,因为社会多元化发展和网络传媒的良莠不齐,贬低、戏说、调侃传统文化的作品、段子时有出现,这些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现象已经影响到了我国文化的发展。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以保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健康地传承和发展。(1)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格律诗词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我国文化发展的意义。

(2)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谈谈如何正确看待材料中我国目前传统文化传承面临的问题。

(3)当下传统文化热潮涌动。假如你是某校高三(2)班学生,请为传统文化不仅热起来更要传下去提两条建议。

答案(1)①有利于保护格律诗词这一独特的中华传统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中华文化的演进。②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与发展。③有利于展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④有利于促进我们与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⑤有利于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增强民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①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要重视、不回避目前传统文化传承中面临的问题,并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②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既要看到传统文化弘扬与传承的总的势头很好,也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在矛盾普遍性指导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的《意见》。(只用矛盾特殊性原理方法论也可)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各地区、各部门通过认真贯彻国务院的《意见》,解决材料中反映出的问题,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健康地传承和发展。

(3)示例:结合学校校情、学生学情自编教材,让中国诗词走进学校课堂;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学生表演剧等活动;创新融通多媒体资源,大力彰显中华文化魅力;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国民教育始终;等等。

文化生活类主观题万能答题模板

文化生活类主观题万能答题模板 1有关“文化的作用”的命题 01文化的社会作用 【设问模式】运用文化社会作用的知识,说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意义。【答题模板】精神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 【答题要素】 ①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02 文化对人的影响 【设问模式】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创建良好的文化环境。【答题模板】来源+表现+特点+塑造人生 【答题要素】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有关“文化创新”的命题 01文化创新的举措 【设问模式】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某地创新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或 体现了文化创新的什么知识。 【答题模板】根本途径、主体+基本途径+正确方向 【答题要素】 ①立足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坚持正确方向,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02 文化创新的原因 【设问模式】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推动文化创新。 【答题模板】必然要求+重要意义 【答题要素】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有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命题 01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 【设问模式】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答题模板】现实要求+作用+意义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时事热点专题:27--多措并举推动2019年国资国企改革走向纵深 Word版含解析

专题05 多措并举推动2019年国资国企改革走向纵深【时事材料】 日前,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2018年,中央企业持续加强和改进国资监管,监管效能不断提高,主要在四方面集中体现:一是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在试体制试机制试模式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二是更加突出以管资本为主,国资监管方式不断优化;三是加大违规责任追究力度,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有效落实。据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9.1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利润总额1.7万亿元,同比增长16.7%,创历年最好水平。2018年国资监管系统收入利润创历年最好水平。国资委数据显示,2018年,国资监管系统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4.8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实现增加值12.4万亿元,同比增长9.8%,实现利润总额3.4万亿元,同比增长13.2%,实现净利润2.4万亿元,同比增长12.1%,上交税费总额3.8万亿元,同比增长8.3%;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9.1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增加值7.1万亿元,同比增长8.1%,实现利润总额1.7万亿元,同比增长16.7%,实现净利润1.2万亿元,同比增长15.7%。 【考点链接】 一、经济生活角度 1.国有经济与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的代表。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仍以国有经济占的比重较大。相对来说,大的结构必然具有的生产力也较高。中国目前比较高的生产力水平集中反映在国有经济方面。 2.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目前经济发展的大变局之下,要以国企改革为中心,深化改革,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为重点,推进国资监管改革,克服面宽缺少突破、虚而不实两大顽疾,使国资国企改革在2019年走深走实,以体现国有经济的支柱地位。 3.国有经济它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经济实力、保障国家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发展战略性产业、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据此回答1--2题。 D 1、下列属于文化遗产的是 ①中国的长城②古老的丝绸之路③埃及的金字塔④司马迁的《史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B 2、之所以要保护文化遗产,因为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是 A.该国人文文化的集中表现B.该国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该国自然文化的突出表现D.该国全部历史文化的凝结 A 3、哲学家罗素说:“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只有当一个城市区别于另一个城市时,她才有了自身独特的魅力。千篇一律的建设手法和规划方案不仅使地方丢失了应有的特色,根本无法符合现代社会对城市建设的要求,而且也破坏了历史文化的价值,永远地丧失掉如此宝贵的精神财富。”这说明 A.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保护文化遗产有历史文化价值 C.保护文化遗产有旅游价值 D.独特的城市有独特的魅力 D 4、对人类社会来说,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那样必不可少。下列对文化多样性认识错误的是 A.文化多样性是文化魅力之所在 B.文化多样性是文化繁荣的前提 C.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D.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矛盾和冲突的根源 D 5、烽火狼烟,晨钟暮鼓,驿寄梅花,鸿雁传书,从这些古语中,我们看到,文化传播总要通过—定的媒介才能实现。今天当你用手机给远方的亲朋好友打电话、发信息时,意味着传播媒介进人到阶段。 A.口语 B.文字 C.印刷 D.电子和网络 D 6、“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每逢中秋佳节,海峡两岸都会庆祝这一传统节日,这体现了中华民族有 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 C.共同经济生活 D.共同文化心理 B 7、内蒙古地域辽阔,各地区生活习俗同中有异,因此蒙古民歌既有风格上的统一性,叉有地区色彩的多样性。有的蕴藉深沉、古朴苍凉,有的豪迈不羁、自由奔放,有的华丽繁复、活泼跌宕。这说明蒙古民歌的 ①统一性是以多样性为基础的②多样性是以统一性为基础的 ③统一性是共同文化心理的直接体现④统一性是共同经济生活的直接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D 8、“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句歌词说明了我国 ①各民族的独特文化都得到尊重②当前已不存在民族问题 ③各民族发展的不平衡已经清除④各民族间是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的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C 9、我国西北地区有丰富的人文、经济资源s在历史上经济贸易曾经十分繁荣,茫茫草原、巍巍高山对民族性格和当地文化的影响巨大,大部分西北民歌粗犷高亢,自由奔放,极富阳刚之气。西北地理环境与西北民歌风格之间的关系说明 ①地理环境影响民族文化气质②地理环境决定民族文化气质③地理环境与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具有特殊性④地理环境与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具有稳定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D 10、我国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博采众长,创造了著名的“柳体”,至今影响着我们。这说明 A.这是对传统思想的继承 B.书法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C.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D.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生活有重要影响

2019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政治生活》重点知识.doc

2019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政治生活》 重点知识 公民、政府、党、人大、民族宗教、国际政治【一般主要考查“原因”、“措施”】1、公民的政治生活——公民如何参与政治生活?①要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履行……政治义务(掌握2个权利,3个义务)②要坚持……基本原则(掌握2个原则)③要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正确处理政治权利与义务关系④公民参与政治的途径与方式(掌握“民主决策的方式与意义”、“民主监督渠道和意义”)【联系:公民求助或投诉的途径与方式】⊙公民政治权利与自由: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监督权、6项政治自由⊙公民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与利益⊙公民参与政治的基本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统一原则、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意义:有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政治的热情,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公民参与民主监督渠道: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

网上评议政府公民参与民主监督意义: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公民正确行使民主监督权:要负责地行使监督权,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要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34 2019-07-30 公民、政府、党、人大、民族宗教、国际政治【一般主要考查“原因”、“措施”】1、公民的政治生活——公民如何参与政治生活?①要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履行……政治义务(掌握2个权利,3个义务)②要坚持……基本原则(掌握2个原则)③要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正确处理政治权利与义务关系④公民参与政治的途径与方式(掌握“民主决策的方式与意义”、“民主监督渠道和意义”)【联系:公民求助或投诉的途径与方式】⊙公民政治权利与自由: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监督权、6项政治自由⊙公民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与利益⊙公民参与政治的基本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统一原则、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意义:有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2019届高考政治第一轮文化创新复习教案.doc

2019届高考政治第一轮文化创新复习教 案 江苏省南京六中XX年高考政治复习教学讲义(学案+测试)第五课文化创新一、关注考点(3)文化创新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②文化创新的意义③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④文化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二、考点解读考点一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1.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2.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可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考点二文化创新的意义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为社会实践服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考点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所以,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

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3.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继承是创新的必要前提,离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文化而从头开始。4.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的发展,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考点四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1.文化创新的过程,既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又是一个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和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2.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要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考点五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1.坚持正确的方向,要把握好当代文化和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2.要坚持正确的方向,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3.我们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三、知识体系四、典型例题1.XX年8月14日至26日首届青奥会在新加坡举行。青奥会开幕式表演中用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其中最让人期待的点火

2019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练习:港珠澳大桥附答案

2018.10.24港珠澳大桥通车政治试题 1.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建设将加强粤港澳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打造成为世界第四大湾区经济带。对港珠澳大桥建设的直接作用理解正确的有 ①粤港澳地区将可以实现经济互联互通同步发展②粤港澳地区能够更好地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③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内经济要素流动更加便捷④为大湾区参与全球滨海 经济竞争提供关键设施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狗年除夕夜,由无人车、无人船、无人机组成的全球首个 2. 无人系统联合展演在世界 " 陆海空 " -- 最长的跨海大桥 港珠澳大桥上演,由百度 Apollo 无人车组成的百余辆车,成为首批跑上港珠澳大桥的车队。人们在为人工智能迅猛发展而欢呼的同时,也开始担忧自己的就业前景。面对这种情况 ①劳动者要努力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增强就业创业能力 ②企业可借助人工智能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社会失业率 ③政府应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④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较低,可避免人工智能的挑战 B. ①② A. ①③ C. D. ②④ ③④

日,广东省在珠海召开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车辆通行收费标准听证会,就21月12年3. 2017参与民主决策。 ____定价方案广泛听取各方意见。这是公民通过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D. 社会听证制度C. 专家咨询制度B. 舆论监督制度A. 4、为了实现抗风能力16级、抗震能力8级、使用寿命120年,港珠澳大桥设计施工团队为之创新研发了31项工法、31套海洋装备、13项软件、454项专利。这些重大科技成果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竞争力。这表明( ) ①我国已成为科技全面领先世界的国家 ②科技已成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将为三地联动发展注入新动力,给旅游、金融、贸易、商业和物流等各主要行业带来新机遇。这说明 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促进事物的发展 ②离开了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三地的联系就不能实现 ③树立创新意识,改变物质的本质属性 ④把握新时代的发展,建立新的联系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6.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伶仃洋天堑变通途,使港珠澳之间的交通往来更加快捷。这说明 A.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创造联系 B. 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C. 人们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联系 D.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最新2019年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 A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B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人与人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 商品必须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是二者的统一体。 2、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1)货币的产生: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2)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3)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因为货币本身就是商品,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4)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本身有价值,是商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货币除了这两个基本职能外,还具有贮藏手段(金银条块)、支付手段(地租、利息、税款、工资)世界货币等。 3、纸币 纸币是国家(或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纸币是价值的符号,纸币由货币发展而来,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纸币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纸币只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的三有一无(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全面地持续地上涨

通货紧缩物价总水平全面的持续下跌 表现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 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 本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多。 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少。 成因①纸币发行过多;②社会需求旺盛;③成本上升等。 ①纸币发行过少;②社会需求不足等。 5、结算有哪两种方式?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及优点是什么? 结算方式:①现金结算;②转帐结算。 信用工具:1、信用卡,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作用: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2、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6、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含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意义: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利于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7、人民币升值的利弊 人民币升值的利:①人民币升值使企业进口商品可节省一笔费用;②人民币升值减轻了中国外债的压力;③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人民出国旅游或者留学; ④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对外投资. 人民币贬值和升值相反.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供求影响价格。(必背)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是宗教、习俗。(间接) ②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直接) 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导致出现不同类型的市场:买方市场、卖方市场 买方市场:当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购买者争相购买,销售者趁机提价,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求,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买方市场。

(完整版)文化生活主观题知识归纳及高考例题.doc

高中文化生活主观题知识归纳及高考例题 角度内容例题 文化1、文化的内涵:(全国 2012-39)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 与生活(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科技对于广大中以文化的作用。 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技有利于培 产品。育珍惜中医药植物,开发新产品,促进中医药文化创新;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有利于建立中医药植物资源基因库,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 象。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化;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 (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 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北京 2011-40)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 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响的知识,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 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加强 培养出来的。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人们清醒地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系,转变思维方式,采取自觉行动。②文化对人具有潜 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①经济是基础,一定的经济和政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营 造全社会重视环保的文化氛围。③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 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提高 人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山东 2011-29)1955 年 10 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 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 年 9 月建成投产。 2011 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 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结合材料,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 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019届高考政治易错点突破【专题22】对立统一(含答案)

专题 22 对立统一 【2018高考预测】 1.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2.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3.矛盾的含义 4.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 【难点突破】 难点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相反,脱离统一的对立,是绝对的对立,也是形而上学的观点,都是错误的。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看到统一。 2.注意区分日常生活中的矛盾和哲学上的矛盾 (1)日常生活用语中的“矛盾”与哲学意义上的“矛盾”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2)日常用语中的“矛盾”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一些冲突和分歧,如邻里之间的争吵、同学之间的口角等。哲学意义上的“矛盾”则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3)日常生活中“矛盾”只是哲学意义上讲的矛盾的“对立”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哲学意义上讲的矛盾的“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的共性的概括与反映。 可见,哲学意义上讲的“矛盾”包含了日常生活用语中的“矛盾”,但决不能把二者等同起来。 3.注意区分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 (1)哲学上讲的矛盾是辩证矛盾。辩证矛盾是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

系。辩证矛盾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客观存在的,需要人们正确认识。 (2)逻辑矛盾是指人们在叙述问题时违背同一律而出现的首尾不一、互相“打架”的现象。逻辑矛盾是思维混乱的表现,应该尽量避免。 例1、“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鱼”(见下图)。该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其内涵主要有( ) ①一分为二的观点②绝对同一的观点③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观点④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的观点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难点二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 理解矛盾普遍性应注意的问题 (1)“事事有矛盾”是说每一事物内部包含着矛盾,而不是说每一事物同所有事物之间存在着矛盾。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未处于统一体中,就不能构成现实的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共处于统一体中时,才能构成矛盾关系。 (2)“时时有矛盾”并不意味着矛盾永远无法解决 只要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和矛盾分析的方法,就能正确地分析和解决矛盾。 (3)解决矛盾并非就是取消矛盾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人们解决的是某一具体矛盾,当这一矛盾解决后,又会有新的矛盾出现,是不可能取消矛盾的。 难点三综台运用矛盾的分析方法进行 1.材料一:丘吉尔曾说:“我们愿意看到德国人躺在坟墓里,更愿意看到俄国人躺在手术台上。” 材料二:苏德战争爆发后,丘吉尔又说道:“我们应尽一切力量帮助俄国和俄国人民。” 材料三:丘吉尔于1946年3月在富尔顿发表演说:“……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势力范围以内,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丘吉尔讲材料一这番话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丘吉尔的态度为什么发生变化?说明了什么?

【精品】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高频考点9:文化传承与创新(含答案)

文化传承与创新 1、广西百色市凌云县百门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工作目的正在紧张进行。2018年6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对外介绍称,通过发据和比对,初步推断遗址距今8万至10万年,该遗址为凌云县首次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①该遗产能展现历史文化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②该遗址是凌云县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③文化遗址是汉民族的伟大历史创造 ④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 2022北京冬奥会会徽的设计者是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设计团队,此前他们设计的南京青奥会会徽,也展示了中国文化。关于“衷情中国文化”,设计学院副院长林存真说:“世界各国的优秀设计师都有很鲜明的民族特色,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就必须要懂本国文化,会展示自己的文化。” 这启示我们( )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继承是发展的前提,文化创新离不开继承传统文化 ③重视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④民族文化是支撑本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将于7月10日至20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第40届会议,对今年的26处申遗遗产地进行审核。这其中包括申请自然遗产的中国湖北神农架和申请文化遗产的中国广西左江花山岩画艺术文化景观。中国有望成为继意大利后,第二个世界遗产50+俱乐部(世遗数量≥50)的国家,赶超意大利(51处)指日可待。 世界之所以要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文化遗产( ) ①让文化的记忆得以传承 ②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对展现文化多样性有独特作用 ④必将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文化创新练习题(有答案)

文化创新的练习题 1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所称道的苏州园林,“虽未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A。本题需要明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侧重于强调丰富厚重,表现为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材料中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性体现了这一点;解答本题还要明确: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正确答案是A 。 考点:中华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的表现及特点 2莆仙戏被誉为宋元时期南戏的“活化石”,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当地政府通过引进艺术人才、安排专项财政资金等方式,大力扶持莆仙戏,使这一传统艺术展现出新的魅力。政府扶持莆仙戏旨在: ①拓展戏曲文化市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②挖掘传统戏曲的历史文化价值 ③通过推陈出新维护戏曲文化的多样性④推动戏曲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C。扶持的目的不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益,①不选;推动消费方式的变革不是扶持的目的,④不选。故选C。 3.2015年,新版《辞海》编辑委员会宣布将在推出纸质版《辞海》的同时,推出适用于各种阅读终端的电子版和网络版。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 ②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 ③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的保证 ④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B。①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当然了,我们想用的时候不能每天都背着一本辞海,所以出现了移动终端,出现了电子版、网络版,可以的。②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错误的,价值创造是人民群众,文化既是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又在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实践当中享受。所以是个错误选项。③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的保证。这个选项并没有问题,但我们在材料当中并不想问它的具体影响是什么。 ④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非常的明显,告诉移动终端电子版。故选B。 考点:文化创新的意义

2019届高三政治复习计划

2019届高三政治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标教材及2019年高考政治学科考试说明的内容和特点,抓实课本,抓牢基础,关注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主体知识体系;注重讲练结合,突出能力培养,落实教学环节,秩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了解、理解和运用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按照学校的要求和年级组工作的计划,更好的指导好2019届高三政治高考复习,特制定本届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计划。 二、高三政治复习计划 1.2019届政治高考备考第一轮复习 (1)复习内容及复习时间安排(2018年9月——2019年2月)具体如下: 2018年7月——2018年9月高三政治常识 2018年9月——2018年12月高一经济常识 2018年12月——2019年2月高二哲学常识 (注:复习期间因涉及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和部分假日等,故本计划将根据实际时间与教学需要而适当调整。) 3.2019届政治高考备考第三轮复习安排 (1)进行考讲、考讲规范化模拟训练,提高应试能力(具体答题格式、书写格式、规范术语等)。

(2)重新梳理课本知识,回归教材,回顾热点,对照考试说明上的知识点,查缺补漏。 三、复习所用教材资料 2019年全国高考政治学科考试说明、五本教材、自编的高总复习资料、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重大时政 四、复习事项 1.目标:着重复习掌握单元基础知识,巩固各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同时加强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以及思考能力。通过这一轮复习,要让学生达到下列要求: ①掌握考纲规定的基本知识,能够对知识进行基础的归纳总结,能把握教材主干知识。 ②能学会辩证的思维方法。 ③答题做到规范化,能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 ④能运用所学思想政治知识观察、分析简单的生活实例和一些重大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提高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2.要求:第一轮复习应遵循按单节或单课知识点、重难点例题讲解,练习巩固,单元检测,讲评的程序进行。 3.措施: (1)钻研新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要着眼教材,建立网络,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 ①分析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把握考试说明的变化。 ②全面了解教材,把握重点。 ③突出主干,落实基础,注重知识系统化。 ④注重总结,特别是对生活实例和重点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 (2)研究历年高考试题,特别是近三年的全国卷考试试题。每位老师都要对近三年的高考题进行研究,要将高考题做全、做透、做通。要注意搜集高考信息,了解高考动态。 五、关于高三政治几轮复习的思考 1.对学生进行思想指导,统一认识,克服重复习资料、忽视教科书的现象。 从宏观上将高三复习的整体思路和方法让学生清楚,使学生在复习中更好的配合老师。明确第一轮复习的重点,正确认识知识能力思维三者的辨证关系(知识是基础、能力是表现、思维是核心)。、 2.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中心,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 (1)备课: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备课,要在把握高考方向的基础上备课,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备课,要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备课。加强集体备课,每一堂课都要做到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 (2)上课: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上好每一堂课,上课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优势,要提高课

2018年高考政治复习:与传统文化相关主观题汇编

2018高考政治复习传统文化篇12题 1.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根据教育部要求,从今 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国小学生将统一使用统编语文教材。新教材在原有教材基础上增加了古诗词比例,新增了多篇传统文化内容。2017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指出,优秀文化进校园要针对各个学段特点,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适合什么内容,教材里面就进什么内容。优秀的传统戏曲、国画、书法,甚至包括中医药,都可以进,还包括传统体育,如武术、太极等。拓展校园文化,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更好的沃土、更好的氛围。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可以帮助青少年在感知、体验和创造中了解中华文明,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成为具有传统文化根基的现代人。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优秀的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必要性。 (2)某班级以“弘扬国学”为主题举办主题班会,请你设计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传递正能量,每条不超过20字。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 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 《意见》提出: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更为坚实,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 为此,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时代,就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有位学者认为对待中华传统文化要坚持取其精华,

2019届高考政治考点备考专项复习.doc

2019届高考政治考点备考专项复习 1.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第一,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以及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其交往方式存在差异,表现在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符号、器物和行为举止等。第二,这种交往方式的差异受各自文化的影响,如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第一,不同的文化环境、知识素养和价值观念,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目的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第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特别提示】1、文化只是影响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因素之一,自然环境、经济状况、社会阶层等都会影响到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到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切不可夸大文化在这些方面的影响。 2、区别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强调的是人们之间如何交往,体现的是人们之间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强调的是人们如何思维,体现的是人们分析、思考问题的方式。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①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一,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第二,文化对人的影响虽然是潜移默化的,但并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

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②深远持久的影响。第一,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而持久的。第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特别提示】1.潜移默化与深远持久的区别:“潜移默化”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无形性和非强制性;“深远持久”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前者更强调影响的方式,后者更强调影响的时效性。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但是人们并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文化的影响。人们具有主观能动性,往往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喜好做出自己的选择。我们应该自觉接受科学的、健康的文化的影响,抵制落后的、腐朽的文化的影响。3.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但并不意味着永不改变。【应用指导】1.观察生活中的文化礼节、总结其所代表的文化氛围,认识其对社会生活以及人们交往的影响。2.用文化对人们的影响的知识,认识大陆和台湾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3.总结长城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的文化遗产,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3. 说明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注意:文化塑造人生,这里的“文化”是指先进文化、优秀文化。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的文化作品,能够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境界得到提升。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019-04-08

【人教版】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单元检测文化与生活含答案

单元检测(九)文化与生活 一、选择题 1.2017年4月23日是第22个世界阅读日,阅读使人的知识面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拓展,阅读能净化心灵、修身养性。阅读离不开书籍,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说明()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④唯有读书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活动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解析:选A书籍是拓宽人的知识面、修身养性的阶梯,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①③当选;②与题意不符,④错在“唯有”“才能”上。 2.“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正气。”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①阅读是人们文化创新的唯一途径②阅读有助于促进我国精神文明的发展 ③人们从阅读中能获取精神的力量④文化决定人们的实践活动和交往方式 A.①②B.①③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①错误,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④错误,文化对人起影响作用,不是决定作用,排除①④,故选C项。 3.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书店在一定程度上对实体书店形成冲击。近年来,书店已不仅仅是卖书的地方,围绕实体书店打造的多样化业态使书店变得更加时尚。卖创意、卖服装、卖咖啡、办活动……实体书店带给读者的体验日益舒适和丰富,实体书店逐渐回暖。这体现了()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文化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 ③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④人们在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 解析:选D在实体书店里卖创意、卖服装、卖咖啡、办活动等,吸引了顾客,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①符合题意;实体书店带给读者的体验日益舒适和丰富,说明人们在创造文化的同时享用文化,④符合题意;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②错误;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经济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③错误。

2019届高考政治二轮时政热点专题06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支付、共享经济作业

高考时政热点试题专题06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支付、共享经济 1.网联平台全名为“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主要处理非银行支付机构发起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服务。截至2017年10月15日,已有包括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内的20余家支付机构和银行接入到网联平台。读下图可知,网联平台的运行 ①第三方支付面临信息透明化和经营规范化的挑战 ②创新了支付模式,会减少交易欺诈 ③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运营效率 ④推动了移动支付体系便捷安全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2017年8月武汉站迎来全面“刷脸”时代。进站乘客只要在进站通道通过“实名制自助验证系统终端”扫描车票、身份证,并在系统终端刷个脸,就可以完成进站验证,全过程平均仅需5秒。而且,刷脸进站系统还与公安网相连,可以甄别犯罪嫌疑人。这表明:[来源:学科网] ①创新可以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率②科技进步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 ③创新能够促进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共享④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3.北斗地图APP于2018年5月1日上线,可为广大用户提供移动、实时的定位和导航以及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这标志着我国国产卫星导航的发展迈人新阶段。今后更多的手机、可穿戴设备等终端都将摆脱对美国GPS的依赖。对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①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②技术的领先推动中国主导世界导航市场的发展 ③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④消费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在医疗领域推进“互联网+”进程。移动互联网医疗是指利用移动终端和以互联网为载体,开展健康咨询、疾病评估、挂号缴费等医疗健康服务的新兴行业,因其成本低廉、使用便利、服务市场前景可观,正呈现出新产业的曙光。移动互联网医疗的出现将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测试题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测试题 考试时间:7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是(见教材30页) ①泰山②武夷山③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④黄龙寺风景名胜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俄罗斯辽阔的国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赋予俄罗斯民族豪爽、乐观的性格,这种精神气质也在民歌中体现出来印度尼西亚民歌常常与“热带宝岛”的自然风光相联系, ( ) A、世界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B、世界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 C、民族文化的丰富生动的个性 D、民族文化应该博采众长 3、文化部长孙家正指出:“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世界因不同而精彩”强调的是 A、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必须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文化交流 D、文化交流是文化创新的途 4、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是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印刷媒体的推广应用 C、广播的出现 D、网络技术的推广 5、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现在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的主要原因是 A、大众传媒具有反馈及时的特点 B、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都是真实的 C、大众传媒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现象 D、大众传媒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6.培根认为,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这句话表明 A.知识的传播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B. 任何知识文化都能推动社会进步 C.文化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文化的传播 D.知识文化具有继承性 7、下列属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的是 ①推动教育信息化②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③大力推广网络教育④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8代中国接受西方新的人文思想、艺术等,主要是经过日本传入的。当时留日学生之众,不亚于今天的留美潮。这说明 A、文化交流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B、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今天的日本文化已经落后美国文化 D、日本的文化属于西方文化 9.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能够产生以下影响 ①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发展②推动国家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 ③消除民族隔阂和偏见④损害两国的根本利益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下列都属于传统文化的特点的是 ①具有民族的特色②一旦形成永远不变③具有强大的继承性④基本内涵相对稳定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