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

第一章

内科病症

第一节痹证

痹证是由风寒湿热等病邪引起,以肢体关节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或关节灼热,肿大等为主症的一类病症.

病因病机:行痹(风痹) 痛痹(寒痹) 着痹(湿痹) 热痹

治疗原则:通经活络止痛,行痹活血祛风,痛痹温经散寒,着痹除湿化浊,热痹清热消肿.

行痹,痛痹,着痹针灸并用,泻法; 热痹只针不灸,泻法.

第二节腰痛

腰痛又叫腰脊痛,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症.

病因病机:寒湿腰痛瘀血腰痛肾虚腰痛

治疗原则:寒湿温经散寒,瘀血活血化瘀,针灸并用,泻法;肾虚益肾壮腰,针灸并用,补法.

第三节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是指沿坐骨神经通路(腰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以放射性疼痛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

病因病机:根性,干性坐骨神经痛

治疗原则:通经活络,舒筋止痛,针灸并用,泻法.

第四节痿证

痿证是以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症.下肢萎弱为多见.

病因病机: 1肺热伤津2湿热浸淫3脾胃虚弱4肝肾亏虚

治疗原则:肺热伤津,湿热浸淫,清热祛邪,,通行气血,只针不灸,泻法;脾胃虚弱,肝肾亏虚,补益气血,濡养筋脉,针灸并用,补法.

第五节中风

中风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仅以口呙,半身不遂为临床主症的疾病.

病因病机:一.中经络1肝阳暴亢2风痰阻络3痰热腑实4气虚血瘀5阴虚风动二中脏腑1闭证2脱证

治疗原则:1中经络---调神通络,行气活血,针刺为主,平补平泻.

第六节面瘫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又叫”口眼口呙斜”.多发冬季夏季.

病因病机:1风寒证2风热证3气血不足

治则:活血通络,疏调经筋,针灸并用,平补平泻.

第七节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以三叉神经分布区出现放射性,烧灼样抽掣疼痛为主症的疾病,是临床上典型的神经痛.

病因病机:1风寒证2风热证3气血瘀滞

治则:疏通经络,祛风止痛,以针刺为主,泻法.

第八节头痛

头痛,又称头风,是指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病因病机:1阳明头痛2少阳头痛3太阳头痛4厥阴头痛5全头痛

治则:舒经通络,通行气血,以针为主,虚补实泻.

第九节眩晕

眩晕,又叫头眩,掉眩,冒眩,风眩.是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自觉症状.

病因病机:1风阳上扰2痰浊上蒙3气血不足4肝肾阴虚

治则:风阳上扰—平肝潜阳,清利头目,只针不灸,泻法;痰浊上蒙—健脾除湿,化痰通络,针灸并用,平补平泻;气血不足—补益气血,充髓止晕,针灸并用,补法;肝肾阴虚—补益肝肾,滋阴潜阳,以针为主,平补平泻.

第十节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液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以安静状态下持续性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

病因病机:1肝火亢盛2阴虚阳亢3痰湿壅盛4气虚血瘀5阴阳两虚

治则:肝火亢盛,阴虚阳亢—滋阴降火,平肝潜阳,只针不灸,泻法;痰湿壅盛—健脾化痰,清利头目,针灸并用,平补平泻;气虚血瘀—益气养血,化瘀通络,针灸兵营,补泻兼施;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调和脏腑,针灸并用,补法.

皮肤针,三棱针,耳针.

第十四节心悸

心悸,又名惊悸,怔忪,是指心跳异常,自觉心慌不安的病症.

病因病机:1心阳不振2心胆气虚3心脾两虚4阴虚火旺5心血瘀阻6水气凌心

治则:养心安神,宁心定悸,针灸并用,补法(阴虚火旺只针不灸,平补平泻)

第十五节失眠

失眠又称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眠.

病因病机:1心脾两虚2心胆气虚3阴虚火旺4肝郁化火5痰热内扰

治则:调和阴阳,宁心安神.心脾两虚—补益心脾,心胆气虚—补心壮胆,针灸并用,补法;阴虚火旺—育阴潜阳,只针不灸,平补平泻;肝郁化火—平肝降火,痰热内扰—清热化痰,只针不灸,泻法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三阴交;心胆气虚加心俞,胆俞,丘墟;阴虚火旺加太溪,太冲,涌泉;肝郁化火加行间,太冲,风池;痰热内扰加中脘,丰隆,内庭. 皮肤针,耳针.

第十七节癫病

癫病是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少语为特征.

病因病机:1痰气郁结2气虚痰凝3心脾气虚4阴虚火旺

治则:涤痰开窍,养心安神,心脾两虚—针灸并用,补法;痰气凝结,气虚痰凝,阴虚火旺—针刺为主,泻法或平补平泻.

处方:神门,丰隆,心俞,脾俞.

痰气凝结加中脘,太冲;气虚痰凝加足三里,中脘;心脾两虚加足三里,三阴交;阴虚火旺加肾俞,太溪,大陵,三阴交. 耳针,电针,穴位注射.

第十八节狂病

狂病以精神亢奋,躁扰不宁,打人毁物,动而多想为特征,多见于青少年.

病因病机:1痰火扰神2火盛伤阴3气血瘀滞

治则:清心降火,宁神定志,只针不灸,痰火扰神,气血瘀滞—泻法;火盛伤阴—平补平泻.

处方:督脉,心包经为主.

水沟,大椎,风池,劳宫,大陵,丰隆.

痰火扰神加中脘,神门;火盛伤阴加神门,大钟,三阴交;气血瘀滞加合谷,太冲,血海,膈俞.

三棱针,耳针,电针,穴位注射.

第十九节痫病

痫病,俗称羊癫疯.是以卒然昏仆,强直抽搐,醒后如常人为特征且与家庭遗传有关的发作性疾病.

病因病机:1实证—(1痰火扰神2风痰闭阻3血瘀阻络)

2虚证一(1血虚风动2心脾两虚3肝肾阴虚)

治则:豁痰开窍,熄风止痫,实证只针不灸,泻法;虚证以针刺为主,平补平泻.

处方:督脉–水沟,长强,筋缩,鸠尾,丰隆,阳陵泉. 耳针,穴位注射.

第二十二节感冒

感冒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因病情轻重不同而分为伤风,重伤风和时行感冒.

病因病机:1风寒证2风热证3暑湿证

治则:风寒证祛风散寒,宣肺解表,针灸并用,泻法;风热证疏散风热,清利肺气;暑湿证清暑化湿, 疏表和里,只针不灸,泻法.

处方: 风池,大椎,列缺,合谷,外关.

三起源问题

宇宙的起源 现今学术界影响较大的理论是‘宇宙大爆炸’,是由比利时数学家勒梅特提出的。总的来说,宇宙大爆炸的主要论据如下:1。大爆炸理论主张所有恒星都是在温度下降后产生的,因而任何天体的年龄都应比自温度下降至今天这一段时间为短,即应小于200亿年。各种天体年龄的测量证明了这一点2。观测到河外天体有系统性的谱线红移,而且红移与距离大体成正比。如果用多普勒效应来解释,那么红移就是宇宙膨胀的证据。3。在各种不同天体上,氦丰度相当大,而且大都是30%。用恒星核反应机制不足以说明为什么有如此多的氦。而根据大爆炸理论,早期温度很高,产生氦的效率也很高,则可以说明这一事实。4。根据宇宙膨胀速度以及氦丰度等,可以具体计算宇宙每一历史时期的温度。大爆炸理论的创始人之一伽莫夫曾预言,今天的宇宙已经很冷,只有绝对温度几度。1965年,果然在微波波段上探测到具有热辐射谱的微波背景辐射,温度约为3K。 但是,我认为,假如我们把黑洞理论加入猜想之中,就会觉得大爆炸理论仍然有不完美的地方。如果黑洞连接着白洞,虫洞跨越了时间和空间,那么时间的跨度即不同的时间就可以当作平行空间,譬如十年之前的元素可以到十年之后。这部分地可以解释元素衰变问题及氦丰度。黑洞究竟是不是大质量恒星衰亡形成?霍金最新发表的关于黑洞问题,他承认大质量恒星形成的是灰洞(是大质量星的坍缩不足以形成黑洞,但有可能形成比典型

中子星有较小的半径和较大的密度的星体的原因形成的,在可见光波段看不见的大于太阳质量3倍的一个星体可能就是很暗的灰洞),不存在黑洞。那么黑洞是否在宇宙形成之前就存在呢?如果宇宙来源于奇点,那么奇点爆炸所需能量来自哪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奇点来自于白洞,能量来自黑洞,理论上是可行的。 但是,这些尚需要证据来证明。 天体的起源 。现在普遍认为,天体的前身是颗粒构成的星云,也存在着其他理论。关于星系的起源和演化也存在着弥漫说和超密说。弥漫说认为,星系际弥漫物质逐渐集聚成很大的星系际云,然后分裂成较小的云,形成各种大小不同的星系集团。这种说法能够较满意地说明银河系的自转、各星族的空间分布和空间运动以及化学组成等方面的差别;超密说认为其他星系也都是超密物质形成的。 从合理性来说,星系的形成应来源于宇宙大爆炸的粒子,因为这与当前的宇宙温度相适应,当前的最终结合为星系的物质必须冷却以后才能聚结成星系—太过炽热,其组成就会跳动得十分剧烈,所以引力就不能把它们结合到一起。 所以,天体应当来源于宇宙大爆炸。 生命的起源 对于这个,我持有与天体起源同样的看法,均来自粒子。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汉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2010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16日在内罗毕审议通过中国申报项目《中医针灸》,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灸的历史起源和沿革发展针灸起源于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针刺法萌发于新石器时代。当人们发生某些病痛或不适的时候,不自觉地用手按摩、捶拍,以至用尖锐的石器按压疼痛不适的部位,而使原有的症状减轻或消失,最早的针具:砭石也因之而生。随着古人智慧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针具逐渐发展成青铜针、铁针、金针、银针,直到现在用的不锈钢针。相传,华夏文明的始祖伏羲是中医针灸的发明人。伏羲氏不仅画八卦,结绳为网,教民田猎,而且“尝百药而制九针”(东汉皇甫谧记载于《帝王世纪》)、“尝草制砭”(南宋罗泌记载于《路

史》)。砭就是砭石,即华夏民族最早的针灸。针灸治疗方法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其学术思想也随着临床医学经验的积累渐渐完善。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中有《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论述了十一条脉的循行分布、病候表现和灸法治疗等,已形成了完整的经络系统。《黄帝内经》是现存的中医文献中最早而且完整的中医经典著作,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经络系统,即有十二经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经别以及与经脉系统相关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等,并对腧穴、针灸方法、针刺适应症和禁忌症等也做了详细的论述。尤其是《灵枢经》所记载的针灸理论更为丰富而系统,所以《灵枢》是针灸学术的第一次总结,其主要内容至今仍是针灸的核心内容,故《灵枢》称为《针经》。继《内经》之后,战国时代的神医扁鹊所著《难经》对针灸学说进行了补充和完善。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晋代医学家皇甫谧潜心钻研《内经》等著作,撰写成《针灸甲乙经》,书中全面论述了脏腑经络学说,发展并确定了349个穴位,并对其位置、主治、操作进行了论述,同时介绍了针灸方法及常见病的治疗,是针灸学术的第二次总结。唐宋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昌盛,针灸学术也有很大的发展,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其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中绘制了彩色的"明堂三人图",并提出阿是穴的取法及应用。

选修针灸学后的认识

选修针灸学后的认识 自小就对神奇的针灸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看到医者运用针灸学来治疗疑难杂症,看到电视上播放的运用人体穴位点穴,打通经脉,甚至修炼绝世武功时更是惊叹针灸学的精深博大。所以,怀着满心的期待,大学第一次选修课我选修了针灸学这门课程。等到真正接触这门学科了,才了解到针灸学并不如表面看到的那样简单。学习针灸学首先要熟知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361经穴和38 个经外奇穴的定位,主治功能及临床表现。这就要求医者要有精深的医理知识后才能应用针灸学。认识经脉时,邢老师通过播放图片让我们了解了十二经脉,同时还讲解了原穴,络穴,下合穴等穴位知识。这让我对人体的神奇构造及针灸学所要求的精密准确有了更深的认知,让我知道针灸学之所以能够治疗疾病,主要是通过经络。腧穴和针灸手法的作用,使得经络通畅,促使气血的正常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同时也认识了针灸针的特点和结构,看着小小的针灸针被分为针尖,针身,针体,针尾几部分。同时还有很多规格。小小的一根针就能够帮人们解除病痛,更让我赞叹针灸学的高明与伟大。同时我

们平日里所看到的进针也不仅仅只是把针插入人体那么简单,临床针法就有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舒张进针法,提捏进针法等多种手法。而且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疾病所进行的针刺角度,深度也是不同的。对此邢老师都做了详细的解释。通过播放视频等方式,让我们更好的更方便的理解和记忆了针刺手法。最后,老师还讲解了“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的临床应用,让我们认识了内关,人中,三阴交等处方及极泉,委中,尺泽等辅穴,让我们对针灸治疗有了更深的认识。 同时,我还了解到平日所说的“一寸 ',长度并不是固定的。而人们所说的“得气”则是指针刺穴位后,经过手法操作或较长时间后的留针而使病人产生的酸,麻胀,重等感觉,行针者则觉得针下沉等小知识。通过选修针灸学,让我了解到了针灸的神奇奥妙,同时也学到了一些有用的日常小知识。可以说此次针灸学学习让我受益匪浅。

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

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 ——破除迷信追求真理澄清历史还原中华改写人类文明史《源——人类文明中华源流考》导言节选二 科学论证猿进化成为人的过程大概发生在几百万年前,那么地球上在几百万年的时候,什么地方地理环境的变化促使猿不得不从树上下到地上来生活,从而逐步进化成为人的呢?能引起这样的地理大变化的地方不在非洲、欧洲、美洲、澳洲,唯一的地方就是昆雅(昆仑雅兮雅即亚细亚,亚洲)大陆的青藏高原。 四五千万年前印度板块冲击昆陆(亚欧)大板块,地带隆起,地质上叫“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形成南面高不可攀的喜马拉雅山、西面高寒冷峻的帕米尔高原、西北沙漠荒丘的地理格局。由于这种地理巨变,使得古猿生活区域的主体森林逐步减少,猿从树上下到地来,开始了前后肢“手”与“脚”的分工;随着地理、气候的进一步恶化,古猿不得不向周边森林地带分散转移,这就是后来以长江黄河流域、云贵高原为主体,放射到东南亚、印巴次大陆进而到非洲、欧洲等地从千万年前到几百万年前古猿集中的缘由,且非洲的南猿化石比较成系列。说人类起源于非洲、亚洲甚至还有欧洲,其实都是割裂开了古猿向人类进化的结果是由于年轻

的青藏高原的“逐步长高”而改变其周边环境促使古猿逐步向东向南的长江黄河流域、东南亚、印巴次大陆转移并延伸到东北非甚至欧洲这样一个整体链接反应的过程。而后来的考古发现证明,中国仅滇中及邻近地区就从1500万年前至400万年前间的开远古猿、禄丰古猿、元谋古猿、保山古猿、蝴蝶古猿到270万年前的东方人到250万年的建始人到200万年前的巫山人到170万年前的元谋人等等,还有后来从上百万年前到几十万年前到十万年前到几万年前到万年前到几千年前的古人类绵延不绝,脉络清晰,环环相扣,组成完整的人类进化链,是当之无愧的人类起源之所在。且所发现50万年到上万年之间的人类化石往往不止一处,越往后的年代无论化石的发现还是相关的遗址遍布中华大地,这些“地下史料”不得不让什么“十几万年或几万年前非洲人突然来到替代了原有人类或住民”的论调和“非洲起源论”暗然失色。相反,结合分子遗传说论证的各大洲人种基因的相同性正好证明非洲人、欧洲人并其它地方的人的来源都有一个共同的根和血脉,那就是中华人种中华血脉。如此说来,“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意义对人类来说才真正是上帝那只造人的“手”——猿进化成为人的第一推动力。 猿→人进化年代表

针灸学发展历史精编

针灸学发展历史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针灸学发展历史 针灸学,是中国医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抗争中创造出来的极为神奇合理的医疗手段。它的发展是可以折射出中国传统医学对世界医学影响力的变化。它发源于中国,现在正向国外流传,当前已经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作用成部分。 针与灸的起源 针灸术,是由“针”和“灸”两种治法组成的。它是通过针刺和艾灸调整经络脏腑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针灸这门科学是一门高深的学科。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 据史书记载,针灸学最早见于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一书。原文为“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技术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两千多年来,针灸疗法一直在中国广为流传,并逐渐传向了世界。而针灸的出现,则更早。 上溯至远古时期,那时候的人们偶然间被某些坚硬的物体,如石头、荆棘等触碰了身体的某些部位,会不经意间出现些意想不到的疼痛减轻的现象。古人由此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以减轻疼痛。古书上曾多次提到针刺的原始工具是石针,称为砭石。这种砭石大约出现于距今8000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那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挖刺、磨制技术,能够制作出一些比较精致的、适合刺入身体以治疗疾病的石器,这种石器就是最古老的医疗器具——砭石。人们就用“砭石”刺入身体的某一部位治疗疾病。砭石在当时还常用于外科化脓性感染的排脓,所以又被称为针石。《山海经》中记载:“有石如玉,可以为针”,是有关针石的最早记载。中国在考古中曾发现过砭石实物。可以说,砭石是后世刀针工具的基础和前身。至秦汉时期,针石已由石针、骨针、竹针逐渐发展成为金属针。金属针发展到现在,经历了铜、铁、银、合金以及不锈钢针具等阶段。针具的改革,扩大了针刺治疗范围,提高了治疗效果,促进了针灸术的发展。 灸法产生于火的发现和使用之后。在使用火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身体某些部位的疼痛经火的烧灼、烘烤而得以缓解和解除,继而学会使用兽皮或树皮包裹烧熟的石块、沙石进行局部地热熨,逐步发展至以点燃树枝或干草烘烤来治疗疾病。经过长期的摸索,选择了易燃而且具有温通经脉作用的艾草作为灸治的主要材料,于体表局部进行温热刺激,从而使灸法和针刺一样,成为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由于艾草具有易于燃烧、气味芬芳、资源丰富、易于加工贮藏等特点,因而成为了最重要的灸治原料。

针灸学心得体会范文

针灸学心得体会范文 学习针灸的感受 药学102 04xx208 一个学期的针灸学习很快就结束了,其实一直到结束了我才发现,针灸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只怕是以后都没有机会学了,如果选修课可以把相同的学科能多选几次该多好啊。一直觉得针灸很神奇,用几根小针扎几下就好了,也很佩服扎针人的功夫,下手真准啊,还要记那么多的穴位,真不容易。 针灸是中 __一项伟大发明,她之所以吸引人们长达几千年,并能穿透不同文化几起几落,说明她有着神奇的魅力和价值。针灸的历史悠久,据考证,它起源于我国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制度时期,但针刺疗法产生于新石器时代“砭石”的出现;灸法则可追溯到原始社会人类学会用火以后。由于针灸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有广泛的适应证,疗效迅速显著,操作方法简便易行,医疗费用经济,极少副作用,而广泛的被人们接受。远在唐代,中国针灸就已传播到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保障全人类的生命健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一直是我们中 __骄傲。针灸是学习中医者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能熟练把这门技艺运用到临床,为患者们减轻病痛的折磨。随着中国 __不断推进,针灸在中国这片大地上生根发芽,最终成熟,至今我们还有很多前人留下的

针灸文献,足证针灸学的累累硕果,现今针灸也后继有人,一批又一批的医学生继承和发扬了针灸这一祖国的遗产。本学期的针灸学习已经进入尾声,在学习过程中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我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 第一阶段是对针灸的好奇与迷惑。虽然针灸很出名,但我以前从没尝试过这种治疗方法,不了解它的疗效和作用原理,甚至对针灸还存在一定的恐惧感。针灸真的能治病、保健吗?它的原理是什么?可是针灸这种 __的治疗方法之所以能延续至今,而且被世界认可,一定具有其积极地作用。针灸还是未来的中医工作者必备的一项专业技能,值得我们中医学生学习和研究。怀着这样的心情,我开始了对针灸的初步学习,也逐渐揭开了针灸的神秘面纱。通过一段时间的初步学习,我进入了对针灸认识的第二阶段,了解与认同。知道了针灸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机理,学习了腧穴的定位和主治,加深了我对针灸的认同。进行了简单的针刺、艾灸、拔罐的手法后,对针灸的恐惧感也 __消失了。也激发了我进一步研究下去的兴趣。 第三阶段是对针灸的熟悉与掌握。对一些针灸方面书籍的浏览使我更加了解针灸。治疗不同病证的穴位配伍及一些经验取穴,让我由衷的佩服古代人民的智慧,渐渐的欣赏这种起源于中国的古老文化。现在的我已经找到适合自己的针刺方法,并能熟练的掌握补泻手法。

语言的起源问题是语言学理论中的一个老问题

语言的起源问题是语言学理论中的一个老问题。这里所说的语言的起源,既不是指小孩生下来后怎样学会说话,也不是指汉语、英语、法语等任何一种具体语言的形成,而是指整个人类怎样开始说话。这个问题太大了,也太难了。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学者绞尽脑汁探索人类语言起源的奥秘。但因收效不大,所以有些人就想回避这个问题。比如一百多年前,巴黎语言学会在会章里就宣布:“本会……不接受任何关于语言起源……的报告。”倒是挺干脆的。 当然,区区一个章程,不会也不可能阻止人们对语言起源问题的探索。人们总在想:世上万事万物无不有个发生发展的过程,而且作为掌握语言的人类本身都是从猿猴变来的,那么语言也应该是从什么个玩意儿变来的。再说,作为语言科学的研究对象,如果人们对语言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都是一笔糊涂账,那么语言学的其他许多重要问题,恐怕也难以交待清楚。正因为如此,所以语言起源的探讨和研究从未停止过。科学家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学说。其中在语言学史上影响比较大的有以下几种。 有人提出“拟声说”,认为人类是用模仿事物声音的办法形成语言的。这些人注意到了人类语言的声音特性,这是可取的,而且许多语言的确都有数量多少不等的拟声词。比如汉语“猫”(māo)、“鸭”(yā)等,大概是通过模仿这两种动物的叫喊声来命名的。但是在任何一种语言中,拟声词都占极少数,那些不发声音的事物的名称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另外,有些词在甲语言里是拟声的,而在乙语言里却不一定拟声,这用拟声说就不好解释了。汉族人常说:“‘吱妞’一声,门开了。”这个“吱妞”应该算作拟声词了吧?可是几年前曾经有一个学汉语的外国留学生问我:“老师,我仔细地听开门关门的声音,怎么也听不出‘吱妞’(zīniū)的声音来,怎么回事?” 有人主张“感叹说”,认为人类最初的词都是表达感情的。这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各民族的语言中都有感叹词的缘故,比如汉语中的“哎呀”、“哼”、“噢”等等都属这一类。但是,各种语言中那些占绝大多数的不表示感叹的词又是怎么产生的呢?这种理论注意到了语言与人类感情表达之间的关系,这是对的,但用这种理论来解释整个人类语言的起源,却是站不住脚的。 有人倡导“契约说”。比如人们感到需要给某个东西起名了,就在一块儿讨论一番,取得一致意见,这个叫“树”,那个叫“石头”等等,于是“树”和“石头”这类词就这样产生了。看来,主张“契约说”的人是从人类交际的需要来考虑语言的起源的,而且也认识到了语言的约定俗成性质,这在几百年前是可贵的。但这里也有个问题不好说清楚:人们最初约定时所用的词语又是从哪儿来的呢? 还有人主张“手势说”,也叫“身势说”。他们看到人在说话时常常用手来比划,甚至还带有身势动作,于是就猜想,大概语言是从手势发源的。不错,手势的确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甚至还是聋哑人主要

中国和韩国针灸简史对照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中国和韩国针灸简史对照 作者:李炯镇, 赵建国, LI Jiong-zhen, ZHAO Jian-guo 作者单位:李炯镇,LI Jiong-zhen(天津中医药大学), 赵建国,ZHAO Jian-guo(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 刊名: 天津中医药 英文刊名: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卷(期):2010,27(5) 参考文献(5条) 1.郭世余中国针灸史 1989 2.黄龙祥中国针灸史图鉴 2003 3.韩国医学史 1990 4.外针灸学 1993 5.医药历史 1992 本文读者也读过(9条) 1.梁凤霞《针灸逢源》中针灸学说特点探析[期刊论文]-针灸临床杂志2007,23(2) 2.竹剑平.江凌圳浙江针灸发展史特色考略[会议论文]-2003 3.张仁针灸医学的困惑、挑战与对策[期刊论文]-上海针灸杂志2002,21(5) 4.胡世云.冼绍祥.赵立诚.于泽.伍耀衡.齐玉焕天麻钩藤钦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期刊论文]-天津中医药2008,25(6) 5.费宇彤.FEI Yu-tong定性研究在针灸临床研究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2) 6.徐立.王卫谈腧穴定位法的分类[期刊论文]-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学报2001,8(2) 7.叶青合.朱江伟.吴家祥.朱伟南.YE Qing-he.ZHU Jiang-wei.WU Jia-xiang.ZHU Wei-nan针灸和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对比[期刊论文]-实用医学杂志2010,26(21) 8.章曦浅谈《针灸甲乙经》的学术价值[期刊论文]-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5) 9.刘蓉.唐方浅谈西医院校留学生针灸教学体会[期刊论文]-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6)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754474228.html,/Periodical_tjzy201005035.aspx

中医针灸的发展之道

中医针灸的发展之道 发表时间:2014-04-28T11:44:51.0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4期供稿作者:王利军[导读] 中医针灸是炎黄子孙从发展到昌盛的健康根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技术 王利军(河南省新乡市新华医院 453000) 【摘要】针灸要发展,要科学化,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针灸疗法有其自身规律。在气血经络理论指导下的针灸应坚持形神统一,守气守神,调气为主的核心精神,现代化的新针灸是传统针灸的有益补充,针灸在发展中不应丧失其优点及文化特性。我国针灸医学存在问题表现为:其现代化进程有偏离中医理论指导的倾向;其国际化进程缺乏立法保障;针灸科治疗病种逐年减少、专业机构萎缩、低廉治疗收费和针刺与艾灸相互脱节使学科发展缓慢;针灸医师收入低下使大量人才外流;国际针灸人才培养缺乏系统科学性。 【关键词】针灸发展中国特色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4-0251-01 中医针灸是炎黄子孙从发展到昌盛的健康根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技术,它涵盖了中医原理与西医手术的诊治法则,有着中医质变的特点,不同于西医量变数据的典型区别,同时也是绿色疗法的代表。因其疗效好、无副作用、适应症广泛,才流传应用至今。几千年来,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中医针灸源于新石器时期,经过历代的总结、整理才有了今天这样一套完整的医疗方式。它的玄奥在于,它是建立在中国人文化境界中,主要表现为对经络穴位与内脏表里关系的认识。穴位、经络是针灸区别于其它医疗方式的特殊之处,并且中医最基础的四诊八纲,经脉气血等一系列基础理论在针灸方面发挥的尤为广泛,结合针灸十二经辩证的特色,把人整体宏观地分析,诊断祛疾于针下,以至使针灸常久不衰。中医针灸是几千年中国的文化瑰宝,虽然有许许多多的中医针灸医生在扞卫着我们的传统医学,但是,总觉得他在发展与消极中彷徨,不见起色。我个人认为应以以下几点来发展中国针灸事业。 一、加强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针灸、接受针灸 针灸的治疗作用可归纳为通络止痛、增强免疫力及调节人体平衡三点。临床应用更为广范,涉及到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经研究证实,有300多种疾病可以通过针灸治疗。其中有100多种疾病针灸的治疗效果突出,如皮肤病和妇科病等。针灸疗法发展应用到今天,已延伸变化出许多新疗法,如耳针疗法、头针疗法、水针疗法、电针疗法、光针疗法等等。实践证明,每个疗法各有特色。如耳针更适用于减肥、戒烟、戒酒、戒毒,头针疗法适用于运动感觉障碍类疾病等。现在有许人对中医针灸的认识并不全面,至于灸法,更是少人问津,其实他们的疗效很广泛,尤其对慢性疲劳、功能低下等亚健康状态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提倡个体开展针灸讲学班,放开针灸专科医院建院条件,开展针灸师在全国的义诊宣传,降低针灸文凭界线的录用。把中医针灸当作一项新生事物来宣传,力争在中国二十一新世纪现代人脑中留下针灸的影子,而不仅仅是渊源几千年的模式去学。让更多的现代人重新了解针灸、热爱针灸而努力。因此,针灸常务理事会在这方面的重担可能会更大。 二、针对疑难疾病,通过科研探索,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不仅希望针灸可以治疗诸多的慢性病与常见病,而且越来越希望可以通过针灸来解决那些西医束手无策的疑难疾病,这无疑是向中医针灸发起挑战。为此,如何提高中医针灸的临床水平,是今后针灸临床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中医针灸治疗中,疗效是针灸的生命。为了使得中医针灸在国际上获得认可和医学界的科学认证,有必要从根本上加强针灸疗法的研究,同时,借助现代医学、生物学和其他学科的技术与方法,扩大针灸的治疗范围。在临床上,需要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研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各种疗法的临床效果具有可比性,从而优选出最佳的一种疗法,进一步提高针灸疗效。 三、培养针灸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目前社会上针灸从业人员不少,有些人根本没有行医资格,操作不规范,安全隐患多,从某种程度上败坏了针灸声誉,使部分病员对针灸疗效产生怀疑。因此,作为一个针灸医生,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即首先是医生,然后才是针灸医生。针灸医生作为一个医学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他能够懂得和使用各科知识,从多种手段中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而不仅仅是针灸“单打一”,如:在治疗中风偏瘫过程中,需要配合心理治疗和掌握康复运动训练的要领,对针灸技术要精益求精,因人而异,辨穴、选穴、手法等都要过的硬。手法上强调“气至病所”要有独到之处才能留得住,治得好病人,绝对不能一扎了事,停留在初级水平。 四、为针灸学发展提供优惠政策,促进其快速发展 为了确保中医针灸有足够的发展条件与空间,我们应加强针灸的学科建设,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对针灸学科建设的专项投入,通过对人才培养、研究经费与基地等给予大力支持;学术界应倡导针刺和艾灸并用和电针与传统针刺手法相结合;推行一次性针灸针在临床的使用,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对这项有利于提高公共卫生水平、有利于提高国民健康素质的举措进行积极的宏观调控,制定强制性推行使用一次性针灸针的法规,消除患者在治疗中的疑虑。针灸理论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大背景,其深刻内涵难为常人所理解。我们发展针灸,要在基于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我们要发展其长处,不要在现代化的潮流中丧失其文化特点。我们的针灸医生一定不能得过且过,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培养自己全科医生的同时,要有优秀的人品,高尚的人格,要学会心理治疗,全身心地去溶入社区,溶入社会。 总之,中医针灸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它具有独特的医疗和保健作用。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当正视针灸学科面临的挑战,充分发挥针灸疗法的优势,采用现代高科技手段研究和发展针灸学,同时,在针灸人才素质培养方面加大力度,在针灸医疗基地建设等方面做出正确的决策。努力使针灸在科研、教学、医疗等方面均能向科学化、客观化、标准化、规范化的道路上不断迈进,中医针灸事业才会有更大的发展,让我们共同为针灸的发展,为人类健康而努力。

关于儒家起源的三个问题

2005年2月社科纵横Feb,2005 总第20卷第1期S OCI A L SCIE NCES RE VIEW VO L.20NO.1?哲学与史学? 关于儒家起源的三个问题 马得禹 (兰州大学中文系 甘肃兰州 730000) 【内容摘要】儒家的起源问题从汉代至今研究者颇多,也有些争议。纵观古今,到目前为止,所涉及到的有这样三个问题:一是“儒”的来源问题;一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来源问题;一是关于儒家创始人的问题。 【关键词】儒家 起源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06(2005)01-0110-02 关于儒家的起源,研究者已多有论述和考证。笔者认为所涉及到的问题无非有这样三个方面:一是关于“儒”的来源问题;一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来源问题;一是关于儒家创始人的问题。其中第一和第二个问题绝大多数学者的观点都是一致的,本文将作以总结性的阐释。第三个问题是有所争议的,本文试图通过历史推测,作以重新阐释。 一、关于“儒”的来源 关于“儒”的来源是从“儒”字的含义和“儒”所代表的人物的身份两方面去研究的。《周礼?天官?太宰》郑玄注曰:“儒,诸侯保氏有六艺以教民者。”《周礼?地官?大司徒》郑玄注曰:“儒,乡里教以艺者。”《礼记?儒行》孔疏引郑玄《三礼目录》又云:“儒之言优也,柔也,能安人,能服人。又儒者,濡也,以先王之道能濡其身。”《广雅?释古》曰:“儒,柔也”。许慎《说文解字》说:“儒,柔也,术士之称。”杨雄《法言?君子》称:“通天地人曰儒”,《风俗通义》称:“儒者,区也,言其区别古今”。唐?颜师古注《汉书?司马相如传》称:“凡有道术者皆为儒”。章太炎说,“儒”作“需”,是求雨的巫师;胡适在《原儒》中说,儒是“殷商的教士”,以“治丧相礼”为业。从古人对“儒”的解释来看,“儒”指一类人,根据众多解释认为其性格是“濡”,那么他在当时的身份以及其适合的职业应当是私家讲学的私学之师,讲学者最初是官方的,官方讲学之人一般称为“师”,《周礼?天官?太宰》郑玄注云:“师,诸侯师氏有德行以教民者”。“儒”字始见于《论语?雍也》:“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清人刘宝楠解释为“儒为教民者之称”,又说:“子夏于时设教,有门人,故夫子告以儒之道”。这些解释都是从古代典籍中对“儒”的字面上的解释而推断出的它的名称的涵义及身份,那么其来源又是什么呢?也就是说在“儒”字产生之前,这类人应该是干什么的。除对“儒”的字面解释之外,是要通过他的外在特征去探求他的源头,古人所注重的“衣、食、住、行”其中放在首位的是“衣”。那么,可以根据他们的服饰再进行推断。春秋以来有“儒服”一词出现,如《墨子?公孟》:“公孟子戴章甫, 忽(笏),儒服而以见墨子”;《庄子?田子方》托言鲁哀公称“举鲁国而儒服”,《说剑》又记庄子欲“儒服而见(赵)王”;《礼记?儒行》托言孔子与鲁哀公的对话是讨论关于“儒服”的问题;荀子攻击儒者,以“逢衣博带”的服饰为言。《后汉书?儒林传》注曰:“儒服,谓章甫之冠,逢掖之衣也”。《礼记?儒行》郑注:“逢,犹大也,大掖之衣,大袂禅衣也。此有道艺者所衣也”。《列子?黄帝》称孔子为“逢衣徒”,向秀注:“儒服宽而长大”。据学者考证,“章甫”是殷代的冠饰,为高高的儒冠;“绅”是扎着宽宽的大布带子; 笏”,就是在腰带上插着笏板。这种穿着打扮是殷代主持祭祀的巫师们穿的。衣服都有着一定的象征意义,儒者的服饰来源于史巫的服饰,而且他们在身份性质上有相通之处,都是有道艺之人,并且孔子还说:“吾与史,巫同涂而殊归也”(见马王堆汉墓帛书《易传》中的一篇《要》)。殷代的统治阶层是以“神” 为本的,神的启示及其相关原则在王事活动的一切领域中有着决定性的控制作用,如《礼记?表记》中所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巫师是人与神之间的桥梁,可见其作用之大,地位之高,对知识的统治权也掌握在他们手中。在周灭商之后,统治阶层主导精神也由“神本”转向“人本”,掌握知识的群体的地位也随之下降,其中一些人也失去以往的官职从而成为私学的传授者,而他们的服饰并没有改变。这就是儒者与史巫的源流关系。 二、关于儒家思想的来源 儒家具有系统思想是从孔子之后才开始的。孔子思想学说的核心是“仁”、 “礼”、 “道”。孔子曾自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孔子还说:“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八佾》“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孔子的主张是仁,但他用仁来释礼,而且在礼的框架内去阐述他的仁,可见孔子思想学说的核心仍然是“礼”,也就是说儒家思想的来源便是“礼”了。关于“礼”的产生,一般认为在三代以前,这是以一些考古发现的礼器得到证明的,到了夏商周三代,礼逐渐成熟完善。在三代以前的原始社会,人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进行着单纯地为自己的生存而劳动,用暴力的手段获取猎物,在内部表现为一种原始的共产主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到原始社会末期,农耕的出现,原始部落逐渐分化,出现了基本的社会单位家庭,并且伴随着私有制的出现,作为统治者要管理很多家庭组成的国家,其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就是“礼”。“礼”产生于人的意识形态,是人的一种文化现象,如《礼记?礼运》:“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焚黍捭豚,汗尊而杯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礼”是一种仪式,它起源于祀神,古人对天、地、祖先都要祭祀,祭祀时要举行各种仪式,这种活动便是礼的起源。后来统治者为了能牢固地统治人民,利用原始宗教,将自己的意志归结于上天,认为自己是天子,代天行事,当然非常注重祭天。关于像天一类的人无法解释的现象都显得很神秘,于是就产生了各种神,通过祭祀来达到敬神祈福的目的。人们对于祖先也是非常崇拜的,因为要繁衍后代,所以要经常祭祀祖先。统治者将这些祭祀活动时举行的仪式制度化,便形成了礼制。使之形成一种规范来约束人民,它是一支无形的力量,使人们的生活形成一种秩序,从而有利于统治者的统治。在生产力不断发展提高的过程中,上层社会对财富的追求越来越强烈。社会的发展从蒙昧到野蛮,由野蛮到文明,贪欲成为发展的动力。在原始社会末期,财富的积累,导致无度的掠夺和厮杀,氏族制度已无能为力,社会失去控制,面临着一场巨大的危机,统治阶层开始考虑,怎样才能使社会规范化、秩序化。当然一个社会的运转光靠暴力是不行的,于是作为祭祀鬼神时的仪式经过规范化形成了礼制。礼制之所以能成为早期社会秩序的支柱,是与周代建立之后,否定“神本”重 011

(推荐)针灸学发展历史

针灸学发展历史 针灸学,是中国医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抗争中创造出来的极为神奇合理的医疗手段。它的发展是可以折射出中国传统医学对世界医学影响力的变化。它发源于中国,现在正向国外流传,当前已经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作用成部分。 针与灸的起源 针灸术,是由“针”和“灸”两种治法组成的。它是通过针刺和艾灸调整经络脏腑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针灸这门科学是一门高深的学科。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 据史书记载,针灸学最早见于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一书。原文为“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技术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两千多年来,针灸疗法一直在中国广为流传,并逐渐传向了世界。而针灸的出现,则更早。 上溯至远古时期,那时候的人们偶然间被某些坚硬的物体,如石头、荆棘等触碰了身体的某些部位,会不经意间出现些意想不到的疼痛减轻的现象。古人由此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以减轻疼痛。古书上曾多次提到针刺的原始工具是石针,称为砭石。这种砭石大约出现于距今8000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那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挖刺、磨制技术,能够制作出一些比较精致的、适合刺入身体以治疗疾病的石器,这种石器就是最古老的医疗器具——砭石。人们就用“砭石”刺入身体的某一部位治疗疾病。砭石在当时还常用于外科化脓性感染的排脓,所以又被称为针石。《山海经》中记载:“有石如玉,可以为针”,是有关针石的最早记载。中国在考古中曾发现过砭石实物。可以说,砭石是后世刀针工具的基础和前身。至秦汉时期,针石已由石针、骨针、竹针逐渐发展成为金属针。金属针发展到现在,经历了铜、铁、银、合金以及不锈钢针具等阶段。针具的改革,扩大了针刺治疗范围,提高了治疗效果,促进了针灸术的发展。 灸法产生于火的发现和使用之后。在使用火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身体某些部位的疼痛经火的烧灼、烘烤而得以缓解和解除,继而学会使用兽皮或树皮包裹烧

倪海厦针灸篇演讲稿

校勘序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医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几千年来一直维护着中华民族的健康。继承和发扬中医,本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使命。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医的许多典籍目前在流传上仍有许多问题:或已出版而校对欠佳,或印量稀少而极难购得,甚或已经绝版。 本书基于网络流传的倪海厦先生人纪授课实录的《人纪系列针灸篇》扫描版电子书籍,经由诸多民间的中医爱好者,参阅古籍文献,共同校勘而成。我们在校勘的过程中对某些明显的错误给予了修改,对于无法确定之处,都保持了原样。同时完善了目录,并将竖版改为横版。我们力图提供正确无误的电子版,但限于精力与能力,错误在所难免。此外,校对过程增加部分脚注,脚注不代表本书作者原意,仅供初学者了解来龙去脉。 第一章针灸的使用时机 各位同学!今天是人纪班第一天开始上课,以后你们会慢慢学到很多中医的知识。我把你们统统当作完全没有中医的根基,完全不懂,所以我们从头开始讲。 有关针灸的起源、发源及历史,坊间的书上写了很多,我们不浪费时间讲,我们要讲书上没有的。针灸的使用时机、针灸的禁忌。针灸的使用比中药早了约一千年。从古到今,中医的针灸在施治上有几个大原则。

一、针灸的使用时机 遇到气血大虚、(重病、刚刚失过很多血、病患完全没有元气的时候)这时候我们不下针。另外,刚做完爱,行完房事后,也不针。时机不好、运动过后、大汗后也不针。喝酒后,不针。体力不够,不下针。针可以用在所有的病上面,从感冒到癌症都可以。针灸及中药都是可以独立成为中医的一个部门的。所以,此时我们不谈中药,只谈针灸来治病。而日后我在教各位《伤寒》《金匮》时,大家也一样把针灸忘掉,全用中药来治病。 灸呢?我们叫JIU,就是“久”下加一个“火”字。用灸时就必须用艾绒,为什么要用这个艾草,在古代,部队里没有西医,只有中医,那个时候都是中医。那部队沿路开拔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补给,除了食物以外,最重要的是水,没有水的话部队就不能行动。中医如何去找这个水呢?艾草它的生命力很强,再艰难的环境下都可以找得到它。艾有一个特性,就是向下,艾会自己去找水,找到水以后烟就往上升。如果部队要找水,就叫阿兵哥将艾草摊在土里烧,这时叫人到各处去看看,看到地上有烟冒出来的地方,那个地方下面就有水。为什么要灸?当针力不足的地方,我们就会用到灸,气血大虚时,可用灸的方式处理。 隔姜灸 我们有几种灸法,最普遍的就是“隔姜灸”。 我们隔姜灸就是切一片大概五十元大小的生姜,先戳几个洞,我示范给诸位看。拿一些艾绒捏成金字塔状,再将它放在生姜上面,这样一个单位叫“一壮”。在灸的时候,这个生姜片不用换。不要灸五壮,就换五片生姜,烧到温热,不用烧到很烫。感觉温热,不用很烫时就换一壮,在旁边放一个水盆,未烧完的艾就丢到水里熄灭掉。若不放水在里面,碗就会烧破。

认识中医针灸

中医有一种独特的医疗方式:针灸。应该许多人听说过这个名称,却很少有人真正接受过针灸疗法,针灸属于一种我国的传统文化,却正在逐渐被大家遗忘。所以本文为大家进行关于针灸的初步科普,希望大家都对针灸有一个了解,珍惜我国民族文化与科学的宝贵遗产。什么是针灸? 针灸,其实是“针法”与“灸法”的统称。 “针法”是把针具按照中医理论的指导,以一定角度刺入人身体的“穴位”,并运用提插、捻转等手法对特定穴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技法。人的身体里共有361个穴位,这也是针法的理论基础。 “灸法”是指将灸草或灸柱在人体特定穴位上灼烧、熏烫,通过产生的热量刺激穴位,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技法。因为用来灼烧的灸草大部分是艾草,所以灸法又被称为艾灸。 针灸疗法的作用 针灸发现了人体各个部位之间的联系,建立了人体的经络系统,并且由此产生了一套调理人体以及治病的体系。针灸的作用十分广泛,主要有以下几点。 1.针灸美容 针灸疗法可以祛痘、美容,通过分析每个人长痘的具体原因(比如脾胃不调、肺火、胃火等),指定每个人独一无二的针灸疗法,使人的经络变得通畅,起到美容祛痘的效果。又因为针灸属于中医,是刺激性不强的温和调理法,所以对身体的副作用非常小,效果也十分自然。2.针灸减肥 有些肥胖患者是天生肥胖,还有些肥胖是由内分泌紊乱造成,这就需要针灸出马帮助减肥了。针灸减肥的原理是通过刺激经络腧穴,使下丘脑的垂体受到刺激,加快人体基础代谢率,促进脂肪的消耗。这种刺激,不仅促进身体产热增加,还能同时调节内分泌,祛除人体内的邪气,调节和完善人体自身平衡。 3.针灸治病 针灸可以治疗的病症范围很广,小到感冒、腹泻,大到瘫痪、脑瘫。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承认并公布了43种针灸可以治疗的疾病,包括五大点:呼吸系统疾病、眼科疾病、口腔疾病、胃肠疾病和神经、肌肉、骨骼疾病。 如今针灸可以治疗的疾病高达800多种,其中三到四成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这也从侧面证实了中医的科学性,体现了针灸作为文化遗产的价值。 针灸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针灸的治疗虽然比较的安全,但是做针灸时要是要注意的,那么中医针灸禁忌有哪些?针灸时7大注意事项,下面为你详细介绍。 针灸要注意的7点 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2、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6、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7、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 点击下方查看链接 中医脉诊正骨针灸培训

古代针灸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54474228.html, 古代针灸 作者:李功发 来源:《少林与太极》2010年第02期 针灸学是中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中国妇孺皆知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手段,而且也吸引着国外的患者与医生,成为中国医学的象征之一。 针灸学由理论与治疗手段两大部分组成。远古时代,人们就在用火的过程中发明了用烧热 的石块等物品对局部加热以治疗疼痛的办法,这就是原始的热熨法。据古书记载,人们曾用松、柏、竹、榆、桑、枣等八种不同的树木的枝点燃后熏烤身体的一定部位来治疗不同的疾病,称 为“八木之灸”,后来用艾叶代替,这种方法一直流传下来,就是我们熟知的灸法。 针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的放血疗法。这种治疗方法并非中国独有,世界各地的不同民族都曾广泛地运用过。但是为什么原始的针刺放血疗法唯独在中国发展成为风靡世界的医疗技术?这就必须归功于经络体系的发现与临床运用。 经络学说的出现,现知最早的记载是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医学帛书,虽然当时的记载简单而粗略,但在其后成书的《黄帝内经》中已形成了完整的体系。由于有了系统的经络学说,针灸疗法便脱离了原始低级的经验医学,向着理论医学的高度大踏步前进。 在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中尚只见灸法的运用,可见针法的出现要晚于灸法。没有冶金技术的 高度发展,是不可能造出符合医用的细硬针具的。 成书于汉代的《黄帝内经》中记述了古代针具——九针的具体形态。1.圆针,针身如圆柱状,头部呈卵圆形,主要用于按摩穴位;2.锋针,针身圆,针尖三棱形,有锋刃,用于放血; 3.圆利针,针身稍粗,针尖圆而利,用于急刺;4.■针,针的头部膨大而尖端锋利,形如箭矢,适于浅刺;5.毫针,针身细,像毫发,应用广泛;6.缇针,针身较为粗大,针尖稍钝,用于按压;7.铍针,针身像剑,两面有刃,用于切开排脓;8.大针,针身较粗,针尖略圆,有时用于刺治关节疾患;9.长针,是九针中最长的,长约20厘米,用于针刺肌肉肥厚处。从这些针具即可看出,我国早期的针灸医生与外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西晋初年,文坛知名的皇甫谧因中年患病而致一腿偏短,所以多次谢绝朝廷出仕为官的邀请,而是潜心读书著述。除《帝王世纪》等多种文史作品外,皇甫谧将当时可见的几种医学典籍进 行加工,从中选出与针灸有关的理论,编成《针灸甲乙经》一书,这是我国医学史上现存的第一部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作为针灸学的经典著作,不但在我国历代习授,而且传播海外,至今仍为国内外针灸教学科研与临床必不可少的宝贵参考书。 两晋南北朝的针灸著作大多失传。唐代名家王焘著《外台秘要》时,只存灸法,不存针法,对后世影响很大。至宋代林亿等人校正医书时始指出王焘“取灸而不取针,亦医家之弊”,针法才重现于世。为了重振此术,宋仁宗天圣年间命殿中省尚药奉御王惟一考订针灸经络,著成《铜人腧

康复与针灸(一)

康复与针灸(一) 【关键词】康复针灸 医学模式的转变、康复医学的兴起及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及重新认识,为针灸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发展平台。但是目前国内针灸临床的领域呈现出逐渐萎缩的趋势,大多数针灸科室的病种较为单一,主要局限于中风后偏瘫、面神经炎及颈肩腰腿痛等,针灸的很多优势没能充分发挥。本文简述康复与针灸的相关性。 1康复的概念 从历史文献来看,中医学最早使用了“康复”一词。据《尔雅·释诂》:“康,安也”;《尔雅·释言》:“复,返也”。即康复为恢复平安或健康。古代医籍中的“康复”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几种〔1〕。(1)指疾病的治愈和恢复。如《续名医类案·带下》载:“毛达可妇人罹患带下病,如法调理,康复如常”。(2)指精神情志的康复。(3)指正气的复原。进入80年代,现代康复医学理论和康复治疗技术大量引入中国,以及现代康复医学学科在我国确立,康复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于1981年对康复定义进行修订的解释:“康复是指一切有关的措施,以减轻致残因素或条件造成的影响,并使残疾者能重新回到社会中去。”功能是康复的立足点,康复的对象主要是残疾者,以及慢性病、老年病等有各种功能障碍者。 2康复医学与中医康复学 现代康复医学学科于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逐步确立。康复医学是促

进病、伤、残者康复的医学,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现代医学体系。随着现代康复观念及康复医学的引入,中医开始系统发掘、整理和研究中国传统的康复医学理论、技术和治疗方法,出现了中医康复学这一概念,并逐渐形成了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中医康复学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康复医学理论、医疗方法及其运用的一门学科。具体地说,它是一门以中医理论基础为指导,运用调摄情志、娱乐、传统体育、沐浴、饮食、针灸推拿、药物等多种方法,针对病残、伤残诸证、老年病证、恶性肿瘤及热病瘥后诸证等的病理特点,进行辨证康复的综合应用学科。与中医养生学和中医临床学构成了完整的中医体系。 尽管中医康复学与现代康复医学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础和康复治疗技术,但二者都是以人的功能为研究对象,以改善功能障碍,促进病、伤、残者回归社会为最终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